全国大赛一等奖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全国大赛一等奖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全国大赛一等奖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全国大赛一等奖:重拾传统文化的魅力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和快节奏生活的崛起,许多人都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程度逐渐下降。
为了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一项名为“梦回繁华”的教学设计在全国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教学设计将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学生带入到古代繁华的城市。
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展示当时的城市景观和建筑,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文化的繁荣和灿烂。
其次,教学设计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
例如,通过组织学生们参观博物馆、传统工艺坊和文化节庆活动,他们可以亲自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甚至参与传统戏曲表演。
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们增长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教学设计还鼓励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学生们将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实地调研和采访,了解相关习俗、技艺和传承情况。
他们还将通过研究报告和展示,向全校师生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成果。
最后,教学设计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们思考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生活的启示和价值。
学生们将参与小组讨论和辩论,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中。
他们还将通过撰写个人反思和分享经验,记录和总结他们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通过“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学生们不仅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够培养他们对多样文化的包容心态和欣赏能力。
这项教学设计的获奖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鼓励他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创新和探索,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教学能力大赛国赛 一等奖

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一等奖
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一等奖是一项非常高的荣誉,代表着参赛者在教学能力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获得这个奖项的教师通常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获得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一等奖对于教师个人和学校都有很大的意义。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这是对其教学能力的肯定和表彰,有助于提高其职业声誉和社会地位,同时也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学校而言,这也是一种荣誉和宣传,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前来。
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我很高兴地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这是我多年来一直追求的成果,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的荣誉和骄傲,同时也是对我在教学领域不断努力和追求的肯定。
首先,我要对我的导师和同事表示感谢,他们一直支持我的工作和创新。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创新和改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绩,让我有机会获得这个荣誉。
其次,我要感谢组委会对我的评价和认可,这是我继续追求更高成就的动力和信心。
这场比赛为我提供了展示我的教学技能和能力的平台,它使我认识到自己仍需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在教学方面,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并不断创新,以提高我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
最后,我想对我的学生们说声谢谢。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配合,我的教学成果才得以实现。
我会继续带着他们前进,不断挑战自己和做得更好。
我相信,我的学生和我一起努力,我们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我将继续致力于教学事业的发展,同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为学生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0之后全国奥数一等奖名单

2000年后,全国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名单如下:
一、2000年:李可欣、罗文卓、黄婷婷、王淑萍、张显辉。
二、2001年:何鹏程、杨敏伟、吴坤志、何晓文。
三、2002年:张鹏涛、李立新、陈辉煌。
四、2003年:张凡芸、金少锋、肖思佳。
五、2004年:李永杰、杨毅、冯欢、陈唯。
六、2005年:范云鹤、张玉玲、蒋昊羽。
七、2006年:吴宏盛、李佳思、沈允斌。
八、2007年:张志勇、朱运清、陈浩。
九、2008年:丁佳慧、肖建伟、罗昊华。
十、2009年:梁子凡、赵宇航、闫雨童。
十一、2010年:王冰荣、唐开俊、陈涛。
十二、2011年:刘伟彬、张英楠、周鹏。
十三、2012年:李钊熙、周安琪、李庆奇。
十四、2013年:谢峻昊、何思源、黄睿民。
十五、2014年:谢瑞琳、沈昌明、刘家麒。
十六、2015年:段江南、吴宇森、黄子正。
十七、2016年:李杰翔、杨弘文、秦坤文。
十八、2017年:谢咏雯、翁子仪、程宇豪。
十九、2018年:林玥君、王伟宇、周宇涵。
二十、2019年:马正航、郑新宇、余嫣然。
这些名字将被永远铭记,他们是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佼佼者,也是我们国家科技事业的未来光辉。
他们的成就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拼搏,追求卓越,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全国大赛一等奖《富贵不能淫》(实用)

目标升华
• 你能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哪些精彩之处吗?
• 语言含蓄,讽刺尖锐深刻。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 母亲的嘱咐,以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公孙 衍、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准则,是在行“妾 妇之道”。 • 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地表明观点,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句。
孟子否定景春的话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 从诸侯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 过是小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 是大丈夫呢?
他是怎样一步步进行否定的?
驳论文
• 驳论文就是争锋相对的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有破有立。 • 孟子先驳斥,表示不认同的态度; • 接着以妾妇之道作比戳破景春的观点; • 再正面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 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点 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 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②道理论据 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屈:屈服 之:取消句子独 立性,不译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 守动摇,威胁暴力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 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此之谓大丈夫。
‚此‛指代什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什么是大丈夫之道?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仁礼义的坚守。
2024年度《对韵歌》公开课优质课全国大赛一等奖

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
3
学生们在探讨对韵歌时,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 创新性的思考,同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 的观点。
2024/3/23
16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标准
2024/3/23
作品内容丰富多样
01
学生们创作的对韵歌作品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社会、历史等
多个领域,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符合对韵歌规范要求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探索
未来课堂教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教学,打破学科壁垒 ,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中自由探索,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才。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7
程,确保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02
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
尽管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现不够积极,未
来应关注这部分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提高其参与度。
2024/3/23
03
缺乏深度拓展
本次课程主要聚焦于《对韵歌》的演唱技巧和文化内涵解读,未来可以
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如探讨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等。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3/23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课堂教学将更加注重多元 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为学 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未来的课堂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 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巩固练习与拓展活动
背诵与默写
学生背诵并默写《对韵歌》,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024/3/23
仿写与创作
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名单

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名单一、全国一等奖1.康宁,辽宁大学;2.陈思涛,北京大学;3.杨睿,清华大学;4.张浩然,复旦大学;5.林易,浙江大学;6.郑泽南,南京大学;7.郑浩,西安交通大学;8.郑文杰,武汉大学;9.蒋一帆,中南大学;10.熊昷,厦门大学;11.郑立灿,南开大学;12.贺雨桐,东南大学;13.马翔宇,太原理工大学;14.王云瀚,同济大学;15.李晗,电子科技大学;16.刘宇凡,中山大学;17. 郑小平,重庆邮电大学。
二、全国二等奖1.童维,西北工业大学;2.付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谭羽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张涛,中国农业大学;5.杨汉龙,东北大学;6.谢嘉玮,上海交通大学;7.王峥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刘钰,哈尔滨工业大学;9.沈明雄,华东师范大学;10.孙名字,华中科技大学;11.许亮,南京农业大学;12.杨瑞昊,浙江师范大学;13.陶炜龙,合肥工业大学;14.张璇,北京师范大学;15.黄晓渝,中央民族大学;16.魏琪,苏州大学;17.周杨,北京交通大学;18.黄珩庆,中国人民大学;19.赵士卿,山东大学;20.李新,吉林大学。
三、全国三等奖1.马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范苓,南京理工大学;3.张迪,湖南大学;4.罗家乐,深圳大学;5.李洋,大连理工大学;6.马艳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7.丁耀,广西大学;8.王敏,安徽大学;9.马超,湖北大学;10.金鑫,西南大学;11.张俊宁,西安理工大学;12.马茹,西安科技大学;13.黄莎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校区;14.陈志伟,四川大学;15.孙健,武汉理工大学;16.赵洋,兰州大学;17.刘憬,深圳大学;18.李健,东北林业大学;19.崔传洁,河北工业大学;20.李益,北京科技大学。
四、特别奖1.郑凡,华南师范大学;2.刘磊,山西大学;3.张轩,西南民族大学;4.邓昊,四川师范大学;5.范妍,河南师范大学;6.李楠,江苏大学;7.丁晨,宁夏大学;8.陈江萁,云南大学;9.庞宗涛,福建师范大学;10.张志萍,山西农业大学;11.朱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2.庞俊涛,浙江财经大学;13.张玉梅,青海大学;14.白赫,新疆师范大学;15.马昕,云南师范大学;16.刘浩,湖北中医药大学;17.曹舒,四川农业大学;18.李林,大连科技学院;19.张定祥,青岛大学;20.高雪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全国教学能力大赛国赛获奖名单

全国教学能力大赛国赛获奖名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国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于近日顺利闭幕,一场为教师们展示自身教学能力的盛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前来参赛。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获奖者,他们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本届全国教学能力大赛国赛的获奖名单。
一等奖:1. 张老师(北京市):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互动式授课和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 王老师(上海市):王老师擅长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内容,深受学生喜爱,其教学风格幽默风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等奖:1. 李老师(广东省):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取得优异成绩。
2. 张老师(四川省):张老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中收获成长。
三等奖:1. 王老师(湖南省):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 杨老师(江苏省):杨老师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优秀奖:1. 张老师(浙江省):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张启发式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被学生誉为“灯塔”式老师。
2. 李老师(山东省):李老师富有耐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能倾注关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通过这次全国教学能力大赛国赛,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在教学岗位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知识、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而努力。
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参加这样的比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2、品位作者的成长历程,感悟成长。
3、学习本文鲜活生动的语言。
重难点:
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感悟成长。
2、初步了解“现在的成年的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一下上学期学习过的鲁迅的《风筝》,从那篇课文里,你认识到一个怎样的鲁迅?(小时候不许弟弟放风筝,也做过错事;勇于自我剖析,自我悔悟;是一个批判封建思想的斗士。
)
2、其实,鲁迅先生也有天真幼稚、富有童心的一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认识一下童年的鲁迅。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预习过程中积累的生字词以及初读课文后留下的印象。
建议用“这是一篇的课文”的句式说一句话。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
2、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是怎样过渡的?(先写百草园,那是“我”童年的乐园;再现写三味书屋,那是令“我”难忘的地方。
中间用一个过渡段把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了。
)
三、赏玩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
(一)赏玩百草园
1、百草园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那儿有什么?它究竟有什么魅力,竟让作者几十年后仍然念念不忘,并写下这篇文章来回忆呢?今天就让我们借助作者的文字,和童年的“我”一起去赏玩百草园。
要求把你和童年的“我”看到的事物、听到的声音、玩过的游戏记下来,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百草园。
提示: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某一处,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泥墙根一带,那儿…”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某一季节,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春天,那时…”可以介绍百草园的动植物,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动物,那黄蜂…那叫天子…那蟋蟀…”或“我喜欢百草园的植物,那桑葚…那何首乌…那木莲…”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某一事,例如:“我喜欢在百草园里听阿长讲故事…”或“我喜欢在百草园里捕鸟…”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色彩,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艳丽色彩…”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声音,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美妙声音…”
2、百草园的一草一木都那么有趣味,想像一下童年的“我”在百草园都会玩什么?体会“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
提示:
童年的“我”喜欢痴痴地看…
童年的“我”喜欢认真地听…
童年的“我”喜欢不停地拔…
童年的“我”喜欢努力地摘…
童年的“我”喜欢高兴地拍…
童年的“我”喜欢专心地捕…
(二)走近三味书屋
1
1、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设立的教学场所,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招收学童入学,以启蒙识字、四书五经为学习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的教育,一般有严格的规矩。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
鲁迅长大了,家里把他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了。
“三味书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童年的“我”走近三味书屋去探访一番。
请认真阅读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圈点批注,并写下你对三味书屋的认识。
提示:
三味书屋的陈设…
三味书屋的先生…
三味书屋的教材…
三味书屋的规矩…
三味书屋的戒尺…
三味书屋的学生…
三味书屋的课堂…
三味书屋的后园…
三味书屋的乐趣…
2、与现代学校相比,你喜欢“三味书屋”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四、认识鲁迅,理解主题
1、通过学习本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依据是什么?提示:我看到了一个爱玩好动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幼稚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热爱自然的童年鲁迅…
2、现在的成年的“我”回忆童年时期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时有些什么感慨?找到文中写成年的“我”的心理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写道,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结尾写道:“他(买“我”的画儿的同窗)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这两处完全是历经波折的成年人对物是人非、家道变故的感慨,对百草园、老屋、画儿有留恋,也有不幸易主的酸涩。
文中还有一处写道:“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
这是用调侃的语气,不动声色地对当时做人之险的揭露和批判。
(要结合《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来理解这句话。
)
3、关于这篇课文的主题,有多种说法,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你的观点是怎样的?
(1)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提示: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1)和(2)有政治化倾向之嫌,(3)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所接受,最为合理。
第2/3页
五、学习写景之妙
1、第二段写景有什么特点?
一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符合儿童的心理。
例如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都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二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物皆备。
三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的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
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
整体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从动物写到植物。
几种顺序配合来写,活泼多姿。
2、仿写训练。
让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某一处景物,可以是校园一角、小区某处、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等,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为使语句生动形象,最好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
六、总结
鲁迅先生用他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思想解剖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民精神,为唤醒麻木的国民而呐喊,给广大读者留下了冷峻、严肃的深刻印象。
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看,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曾天真幼稚,顽皮淘气。
因此,伟人也有平凡的一面,鲁迅先生的文章并不都那么难。
请同学们课下后阅读他的《朝花夕拾》,你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先生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