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效应及其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电子效应对单取代苯定位效应和反应活性的影响

电子效应对单取代苯定位效应和反应活性的影响

电子效应对单取代苯定位效应和反应活性的影响
程绍玲;王华静;谢运甫
【期刊名称】《化学教育》
【年(卷),期】2015(036)022
【摘要】单取代苯的定位效应和反应活性主要受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控制,列表总结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定位效应和反应活性的关系,分析了烃基电子效应的特殊性,取代基具有-Ⅰ效应的普遍性.除卤素取代基外,探讨了共轭效应的方向对定位效应和反应活性的决定作用.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程绍玲;王华静;谢运甫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天津 30045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苯甲酰苯胺衍生物NMR化学位移的影响 [J], 齐陈泽;贾志胜;崔育新
2.苯系衍生物HMO单电子定域能标及亲电取代定位效应 [J], 步宇翔
3.单取代苯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与定位效应 [J], 袁汉杰
4.基团的电子效应与单取代苯对位1H,13C的化学位移 [J], 韩长日;冯娇杨
5.一取代苯的亲电取代定位效应解释方法比较 [J], 杨秀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苯环上的亲电子取代反应及定位效应与反应活性正文

苯环上的亲电子取代反应及定位效应与反应活性正文

苯环上的亲电子取代反应及定位效应与反应活性一、苯的亲电子取代反应1.简介苯环平面的上下有π电子云①,与σ键②相比,平行重叠的π电子云结合较疏松,因此在反应中苯环可充当一个电子源,与缺电子的亲电试剂③发生反应,类似于烯烃中π键④的性质。

但是苯环中π电子又有别于烯烃,π键共振形成的大π键⑤使苯环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反应中总是保持苯环的结构。

苯的结构特点决定苯的化学性质,它容易发生亲电子取代反应⑥。

π键σ键电子云2.卤代⑦苯与卤素作用,在三卤化铁(FeX3)的催化下,得到卤代苯,同时放出卤化氢。

(1)与Cl2反应FeCl3+Cl2+HCl反应2FeBr3+ Br2 +HBr(3)与I2反应:碘活性不够,只有与非常活泼的芳香化合物才能发生取代反应。

目前采用氧化剂将碘氧化为碘正离子后直接引入苯环。

HNO3I+I286%)铁屑与卤素反应产生三卤化铁,起到同样的作用。

3Br2+2Fe 2FeBr3苯与氯、溴的取代反应应用十分广泛。

其公认的反应历程是首先缺电子的FeX3与卤素络合,促进卤素之间σ键的极化、异裂。

FeX3+X2X++FeX4-带正电的卤素进攻苯环的π电子。

形成苯碳正离子中间体,类似于烯烃的亲电加成,这一步是速度决定步骤+二卤代烃+X-也可失去质子,恢复苯的骨架。

苯的稳定性起了决定作用,得到取代而不是加成产物。

-H++FeX3+HX3.硝化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称混酸)反应,生成硝基苯。

浓H2SO4+HNO3(浓)(98%)+H2O50℃其反应历程如下:浓硫酸的酸性比硝酸的强,它作为酸提供质子(H+),硝酸作为碱提供氢氧根(OH-),去掉一分子水,产生硝基正离子,硝基正离子具有很强的亲电子性,与苯发生亲电子取代反应。

若采用浓硝酸,则反应速度明显减慢,这是由于浓硝酸中仅存在少量的硝基正离子。

4.磺化不同浓度的硫酸与苯反应的速度不同,浓度越高反应越快。

含三氧化硫的发烟硫酸的反+H2SO4(7%SO3(52%)+H2O磺化反应也是亲电取代反应,通常认为亲电试剂是三氧化硫。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一、引言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科学,其中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是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化合物性质的重要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的基本概念、主要种类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二、取代基的电子效应1. 电子效应的概念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指的是取代基与有机化合物中的π电子系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电子转移和电荷密度变化。

电子效应可以改变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反应性和理化性质,并直接影响有机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2. 电子效应的两种主要类型(1)拉电子效应拉电子取代基是指可以通过共轭体系将电子引入π电子体系中的取代基。

例如,甲基基团(CH3)是一种拉电子取代基,它能够通过σ-σ*反键电子跃迁与共轭体系中的π电子形成共轭,使π电子体系中的电子密度增加。

拉电子取代基的引入通常会使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增强。

(2)推电子效应推电子取代基是指可以通过共轭体系将电子从π电子体系中推出的取代基。

例如,卤素基团(X)是一种推电子取代基,它对共轭体系中的π电子施加电荷,使π电子体系中的电子密度减小。

推电子取代基的引入通常会使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减弱。

三、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化合物性质的关系1.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菜单中的电子效应可以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拉电子取代基的引入会增加分子的稳定性,因为其增加了π电子体系的电子密度,有利于分子的共轭和杂化。

相反,推电子取代基的引入会减小分子的稳定性,因为其减小了π电子体系的电子密度,破坏了分子的共轭和杂化。

2.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的影响(1)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亲电性反应的影响拉电子取代基的引入会增加π电子体系的电子密度,增加化合物与亲电子体的反应活性,促进亲电性反应的进行。

推电子取代基的引入则会减小π电子体系的电子密度,降低化合物与亲电体的反应活性,抑制亲电性反应的进行。

(2)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亲核性反应的影响拉电子取代基的引入会增加π电子体系的正电荷,增大化合物中电子云的极化程度,增强亲核试剂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促进亲核性反应的进行。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反应活性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反应活性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反应活性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反应活性随着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也日趋重要。

在有机化合物中,取代基是影响反应活性和化合物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是指取代基对有机分子中其他基团或反应的影响。

本文旨在整理有机化学中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并探讨其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一、电子效应的分类根据取代基对有机分子中电子密度的影响,电子效应可以分为两类:电子给体效应(电子供体效应)和电子受体效应(电子吸引效应)。

1.1 电子给体效应电子给体效应是指取代基可以通过共轭作用向有机分子中提供电子,增加电子密度。

典型的电子给体包括烷基基团和芳香基团。

烷基基团由于其电子密度较高,可以向周围的有机分子中提供电子,从而增加共轭体系的稳定性。

芳香基团则由于其特殊的π 电子结构,不仅可以提供电子,还可以进行共轭作用,增强有机分子的稳定性。

1.2 电子受体效应电子受体效应是指取代基具有较强的电子吸引能力,从而从有机分子中吸引电子,降低电子密度。

典型的电子受体包括卤素基团和亲电基团。

卤素基团由于其电负性较高,可以从周围的有机分子中吸引电子,使共轭体系中的π 电子变得不稳定。

亲电基团则由于其电子亲和性较强,可以使有机分子中的π 电子向其靠近,降低电子密度。

二、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反应活性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有机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以常见的几种反应类型为例,说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如何影响反应活性。

2.1 取代基的电子给体效应与亲核取代反应活性在亲核取代反应中,亲核试剂攻击反应物上的某一个原子,将其替代为新的取代基。

对于具有电子给体效应的取代基,由于其可以提供电子,使得该位置的原子(通常也是一个碳原子)电子密度增加,从而使该碳原子更易遭受亲核试剂的攻击,提高反应的活性。

例如,在醇的亲核取代反应中,当醇分子中存在芳香基团时,芳香基团可以通过共轭作用向醇分子中提供电子,使得氢氧根离子更容易攻击醇分子,加快反应的进行。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电子效应是影响有机化合物反应活性和反应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理解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可以对有机化学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方向发展。

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有时三种效应同时存在,表现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一、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诱导效应是电子效应的一种,是由路易斯(Lewis)首先提出。

路易斯认为,对于有机化合物,诱导效应是由一个电负性较强的原子 X 取代了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后,在 C-X 键上产生一个极性分布,这个极性分布通过电性诱导作用,在分子中其它键上引起一系列的极性变化,结果在整个分子中产生一个向着 X 原子方向的较大范围的电子运动,这种电子运动称为诱导效应:δ+ C C X δC C 电负性比碳弱的元素原子也可以在分子中引起一系列的极性变化,只是所产生的诱导效应的方向刚好相反。

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一个基团或原子后,由于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导致σ 键电子的移动,使分子中的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不但发生在直接相连的部分,也可以影响到不直接相连的部分。

这种因某一原子或基团的极性而引起电子沿碳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如氯丙烷分子中,取代在碳上的氯原子的电负性较强, C-Cl 键产生偶极,使与氯原子连接的第一个碳原子(α-碳原子)产生部分正电荷(δ+),也使第二个碳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第三个碳原子带有更少的正电荷,依次影响下去。

这种影响的特征是沿着碳链传递,并随着碳链的增长而迅速减弱或消失,一般传递到第三个碳原子就可忽略不计。

诱导效应是一种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并不能完全转移到另一原子,只是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亦即键的极性发生变化。

δ+ δ+ δ+ δCH3—CH2—CH2→Cl 1.静态诱导效应(Is)诱导效应分为静态诱导效应和动态诱导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是由分子本身结构决定的,是分子本身所固有的极化效应,与由极性溶剂或反应试剂等产生的外电场无关。

化学反应中的电子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电子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电子效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化学反应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电子效应是化学反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电子效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电子对反应的影响,不同的电子在不同的位置、状态、种类等情况下,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也不同。

一、电子对反应的影响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电荷和动能。

电荷在反应中是用来催化或减缓反应的,而动能则是用来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称为反应能垒)。

对于一个原子而言,如果外层电子较少,其对周围原子的影响就会比较小,因而在反应中的作用也比较弱。

相反,如果一个原子外层电子数量较多,其对周围原子的影响就会很大,因而在反应中的作用也会相对较强。

二、电子云重叠作用在化学反应中,电子云重叠作用对反应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电子云重叠作用是指化学反应中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分子互相靠近而固定在一起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原子或分子的电子云会重叠部分区域,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种新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常常会涉及到活性中间体,这些中间体常常是反应过程中的瓶颈,影响反应进程。

三、共价键的形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之间的共价键的形成也必须经过电子云的重叠。

当两个原子或分子之间有成对的电子重叠时,它们会共享一个原子核。

这时,这个相对稳定的化学键就会形成。

共价键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原子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四、反应机理的揭示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中各个阶段发生的具体步骤以及其所处的能量状态。

反应机理对于理解反应的本质和寻找新的反应途径、提高反应效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子效应是反应机理揭示的重要方面之一。

正是因为电子效应的存在,才有了各种新的化学反应机理的发现,这些反应机理大大扩展了化学反应的应用范围。

总之,电子效应是化学反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化学家来说,只有深入了解电子效应的本质、作用和机理,才能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发现新的化学反应途径和提高反应效率。

高考专题复习 高中化学电子效应应用

高考专题复习  高中化学电子效应应用

专题电子效应在共价键中,因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或因分子的结构和成键方式的影响,电子云往往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成键原子周围,会出现电子云偏向某个原子,或发生电子云“离域”(绕多个原子核运动)。

这种电子的偏向或离域,称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主要有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一、诱导电子效应:分子因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电子云偏向电负性大的元素,出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现象,称诱导电子效应(I)。

电子云偏向电负性大的元素,为“吸电子”诱导效应(-I);电子云偏离的元素,为“给(推)电子”诱导效应(+I)。

如:效应基团推电子-R(烷基)吸电子-X、-OH、-OR、-NH2、-NO2、-SH、-SR、-CX3等原子的电负性越高,对应的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也会越强。

-C≡CH> -CH=CH> -CH2CH3对于不同杂化状态的碳原子来说,s成分越多,其吸电子能力越强诱导效应的特点:诱导效应可沿碳链的σ键依次传递,强度迅速减弱。

σ+表示部分正电荷,σσ+表示微弱的正电荷,一般超过3个σ键以后影响几乎消失。

因此通常只考虑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第一个碳原子所受的影响(即α-C的影响)。

形象地说,导效应是短程的,也是永恒的。

二、共轭电子效应:1、共轭体系及分类:分子中,多个相互连接的原子,各提供一条P轨道,两两间彼此平行重叠形成的π键称共轭π键(大π键)。

具有共轭π键的分子,其共轭部分又称共轭体系。

有共轭体系的分子,π电子云分布在参加共轭的原子上,称π电子的离域。

形成条件单双键交替或双键与苯环双键(苯环)相连的原子上的p轨道与π键的p轨道共轭效分类π-πp -πp -p例CH2=CH2稳定性顺序为π-π> p -π> p -p(1)π -π共轭:如:1,3-丁二烯。

实测分子在同一个平面上,4个碳原子都采取SP2杂化,每个C上未杂化的P轨道与该平面垂直,彼此间平行重叠成π键。

如图所示:共轭的结果:分子中4个碳原子提供4条P轨道,4个电子,形成共体系,表示为π44电子云围绕分子中的4个碳核运动(离域),有平均化趋势:在分子中的C2和C3间有π键性质,碳碳键键长也趋于平均化。

论电子效应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影响

论电子效应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影响

论电子效应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影响1. 引言1.1 电子效应的定义电子效应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共有化学键中电子的移动对分子性质和反应活性的影响。

在分子中,电子可以通过共价键的形式参与化学反应,并且对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子效应可以影响分子的电子密度分布,从而改变分子的极性和反应性。

电子效应涉及到电子的移动、共振、电子推移和拉屏效应等多种现象,可以细分为诸如电子给体效应、电子吸引体效应、电子偶极效应等不同类型。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电子效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影响反应物的亲核性或亲电性,并且决定了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电子效应还可以影响反应的过渡态结构,并直接影响反应的反应机理。

理解和控制电子效应对于设计和优化有机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探讨不同类型的电子效应在不同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具体作用。

1.2 电子效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电子效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有机化学中,分子的行为往往受到电子的影响,而电子效应则正是描述了分子中电子在不同化学环境下的行为。

通过电子效应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有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制。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电子效应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选择性和产物稳定性。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电子效应决定了亲核试剂与受体分子之间的亲核攻击位置;在亦氨基反应中,电子效应则影响了亦氨基试剂与电子不饱和键之间的加成位置;而在亲电取代反应和求核取代反应中,电子效应则决定了反应底物分子中的亲电性和求核性基团在反应中的活性。

电子效应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在不同类型的反应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电子效应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预测有机化学反应的发生机理,从而为有机合成和药物设计等领域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电子效应的分类电子效应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电子对分子性质和反应影响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效应及其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摘要】:介绍电子效应,通过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反应活性产生影响的代表性实例分析,阐述电子效应对物质反应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反应活性
【正文】:一、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

电子效应是通过键的极性传递所表现的分子中原子或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取代基通过影响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而起作用。

1、诱导效应
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极性(电负性)不同而引起成键电子云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的电子云是沿着原子链传递的,其作用随着距离的增长迅速下降,一般只考虑三根键的影响。

诱导效应一般以氢为比较标准,如果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比氢强,则称其具有吸电子诱导作用,用-I表示。

如果取代基的给电子能力比氢强,则称其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2、共轭效应
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

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π电子(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应称为共轭效应。

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降低体系的π电子密度,则这些基团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

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增高共轭体系的π电子云密度,则这些基团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

共轭效应只能在共轭体系中传递,但无论共轭体系有多大,共轭效应能贯穿于整个共轭体系中。

3、场效应
取代基在空间可以产生一个电场,对另一头的反应中心有影响,这种空间的静电作用称为场效应。

4、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区别
(1)共轭效应起因于电子的离域,而不仅是极性或极化的效应。

(2)共轭效应只存在于共轭体系中,不象诱导效应那样存在于一切键中。

(3)诱导效应是由于键的极性或极化性沿σ键传导,而共轭效应则是通过π电子的转移沿共轭链传递,是靠电子离域传递;共轭效应的传导可以一直沿着共轭键传递而不会明显削弱,不象诱导效应削弱得那么快,取代基相对距离的影响不明显,而且共轭链愈长,通常电子离域愈充分,体系能量愈低愈稳定,键长平均化的趋势也愈大。

二、电子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1、诱导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1)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a)丙烯与卤化氢加成,遵守马氏规则,而3,3,3-三氯丙烯加卤化氢则按反马氏规则的方向加成。

Cl3C←CH=CH2 + HCl Cl3—CH2—CH2Cl
(b)在苯环的定位效应中,+N(CH3)3具有强烈的-I效应,所以是很强的间位定位基,在苯环亲电取代反应中主要得到间位产物,而且使亲电取代比苯难于进行。

(2)对反应机理的影响
在一些反应中,由于诱导效应等因素可以改变其反应机理。

如溴代烷的水解反应,伯溴代烷如CH3—Br主要按 SN2历程进行,而叔溴代烷如(CH3)3C—Br 则主要遵从SN1历程进行。

(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越低,就越容易和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分子所需要的活化能就比较小,容易进入活化状态,因而反应速率较大。

故取代基的-I效应愈强,愈有利于亲核加成;
取代基的+I效应愈强,对亲核加成愈不利。

如下列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的活性顺序为:
Cl3C—CHO > Cl2CHCHO > ClCH2CHO > CH3CHO
(4)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酸碱的强弱是由其解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来衡量的,在酸碱的分子中引入适当的取代基后,由于取代基诱导效应的影响,使酸碱离解平衡常数增大或减小。

如乙酸中的一个α-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由于氯的-I效应,使羧基离解程度加大,而且使生成的氯乙酸负离子比乙酸负离子稳定,所以K2>K1 :
乙醛的水合反应是可逆的,形成的水化物很不稳定,只能存在于稀水溶液中。

而三氯乙醛的水合反应则比较容易,能生成稳定的水合物并能离析和长期存在。

主要是由于三氯甲基强烈的-I效应使羰基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亲核反应容易进行,同时水合三氯乙醛因形成氢键也增加了稳定性。

2、共轭效应与反应性
(1)对化合物酸碱性的影响
羧酸的酸性是因为羧酸分子中具有p-π共轭,增大了O-H键的极性,促使氢容易离解,且形成的羧基负离子共轭效应增强,更稳定。

醇一般为中性,苯酚由于p-π共轭,有一定的酸性。

三硝基苯酚中,由于三个强吸电子硝基的共轭和诱导作用,使其显强酸性,已接近无机酸的强度。

[如]
烯醇式的1,3-二酮具有微弱的酸性,也是由于p-π共轭作用。

烯醇烯醇负离子
由于p-π共轭效应,芳香胺如苯胺的碱性比脂肪族胺弱,而酰胺则几乎呈中性。

(2)对反应方向和反应产物的影响
在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分子中,C=0与C=C形成共轭体系,对反应方向和反应产物带来很大影响,使这些醛、酮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如丙烯醛与HCN主要发生1,4加成。

(3)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共轭效应对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影响很大。

如在卤代苯的邻、对位上连有硝基,对碱性水解反应活性的影响很大。

这是由于—NO2具有很强的-C效应,当它连在邻、对位时能得到很好的传递,而当它处在间位时,-C效应不能传递,仅有-I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不如在邻、对位时大。

【参考文献】
【1】曾昭琼.李景宁主编.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高振衡. 物理有机化学(上册)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3】Carey F A, Sundberg R J.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4 th ed,New York: Plenum Press, 1992
【4】俞凌翀. 基础理论有机化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5】梁思懿,成本诚. 高等有机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6】何九龄. 高等有机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7
【7】荣国斌.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8】Srivastava S, le NobleW J. J Am Chem Soc, 1987, 109: 5874 【9】恽魁宏等编.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
【10】(美)凯里.(美)森德伯格著.高等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2
【11】荣国斌编著.高等有机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