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牛逼的论文
世界上最牛的博士论文

世界上最牛的博士论文作者:豆瓣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2011年第10期(一)最牛博士论文就是在还没答辩之前已经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
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JLE上连载四期。
(二)最牛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
实例: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吗?”(三)最牛博士论文发表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
实例:SIMS1971年在《数理统计年鉴》上发表了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
SIMS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得懂。
于是他投给了最牛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四)其实以上三个例子,虽然非常值得人敬佩,但是,我认为最牛的博士论文、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是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甚至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就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思想界的领袖人物。
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逻辑哲学导论》是在一次大战时,在战营里写成的,仅数万字。
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读懂他的这部天书。
因此,出版商找到他的老师罗素。
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出版的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洋洋洒洒的序言。
书终于出版了,却遭到学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罗素根本就没有读懂他的论文,在那里瞎写一气。
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
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和魏斯曼。
且看由文科生写成的一篇博士论文究竟有多牛?

且看由文科生写成的一篇博士论文究竟有多牛?物理历史上不乏传奇,除了我们经常谈论的牛顿、爱因斯坦之外,其实还有德布罗意。
这个人也是一个挂神。
网络上经常把他的事迹渲染为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东拼西凑靠着一页纸的博士论文混得博士学位,结果论文被爱因斯坦看到,最后拿下来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这样的网络故事终究也只是故事罢了,德布罗意的人生已经足够传奇,没有必要再为他如此添砖加瓦。
德布罗意出身于贵族世家,德布罗意家族自17世纪以来在法国军队、政治、外交方面颇具盛名,数百年来在战场上和外交上为法国各朝国王服务。
1740年路易十五封德布罗意家族族长为德布罗意公爵,第一代公爵的儿子曾在七年战争中为哈布斯堡家族出力作战,获得神圣罗马帝国亲王封号,家族中每一个成员都可享有这一封号。
德布罗意的祖父J·V·A·德布罗意更是法国著名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还担任过法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等职务。
后来德布罗意的大哥实验物理学家莫里斯继承了第六代公爵之位。
时至今日,德布罗意家族依然是法国非常有威望的显赫家族。
德布罗意家族徽章可以说德布罗意家世显赫,但是德布罗意却不是一个纨绔子弟,直到1960 年他代替去世的哥哥继承公爵之位,生活依然非常简朴,他卖掉了贵族世袭的豪华巨宅,选择住在平民小屋,上班通勤,他喜欢步行,或搭巴士,也不曾拥有私人汽车。
德布罗意对人彬彬有礼,绝不发脾气,是一位贵族绅士。
而且他一生献给科研,从未结婚。
德布罗意在华沙聚餐照片德布罗意一开始的专业是历史专业,他从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在文学领域特别有才华,所以他从 18 岁开始就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历史,仅仅是一年的时间就凭借关于1717年统治者以及阁员和议会更替的论文获得相关学士学位,从这你可以看的出来他的天赋,即使没有从事物理研究,也会是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他之所以半路出家从事物理研究,完全是因为他哥的缘故,他哥莫里斯是有名的实验物理学家,我们知道,作为家族长子,人家是有“王位”要继承的,所以莫里斯从出身就注定要奉献给法兰西的政治、外交、军事事业。
5篇经典的议论文

五篇经典的议论文说“勤”林家箴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
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
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
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书很多,成了博学之士。
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
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
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
”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世界上最长的论文_最长的作文9999999字

世界上最长的论文_最长的作文9999999字史上最长毕业论文发出的呐喊2021年,成都西华大学大三学生杨锐做了一件很惊人的事情,他正在着手撰写一篇题为《中国高等教育十年发展之怪现象》的论文,全文达16万字,被称为史上最长毕业论文。
高校扩招、产业化、大学风气之怪文章中,杨锐尖锐地总结了当前高等教育中30多个亟须改变的问题。
他表示,自己在大学期间亲历了其中的70%~80%的怪现象,在进行一番调查后,发现有70%的学生对大学教育不满意。
杨锐的发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钱学森之问。
面对前来探望的温,钱学森不止一次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发问,是横在中国教育面前的一道艰深命题,听说就连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的校长和教育专家也给不出满意的答案大学生杨锐萌发写这篇论文的念头,是受到了钱学森之问的影响。
同时,他也耳濡目染了大量大学里的怪现状。
大学,一直被人们誉为象牙塔,但是自2021年以来,我们却看到了象牙塔里乱象丛生。
先是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学校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随后发生了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东北财经大学2021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21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唯一的不同是把江苏两字替换成了山东前不久,西安交大教授、原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也因学术造假被取消职务并解聘,这名教授没有专门从事过该专业的研究,却拿着这个专业的成果去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不管杨锐的毕业论文最后能否通过,他敢于这么做,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因为毕业论文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是大学生涯的收官之作,很少有人会在这个上面冒风险。
他直接倒戈,将矛头指向自己所处的高等教育环境,敢于在铁屋里发出呐喊,其独立的思想和果敢的行动令人敬佩!。
经典论文范文

经典论文范文
《经典论文:思想的火花》
在学术界,经典论文常常被视为具有革命性思想和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们成为了相关领域的标志性文献,被世人传颂和研究。
这些论文不仅是学术交流中的宝贵财富,更是思想史上的里程碑,每一篇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反复思索。
经典论文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离不开它们独到的观点和对问题的深刻洞察。
在这些论文中,我们能看到作者对于所研究问题的独特见解,或是新的分析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模式。
正是这些独特之处,让这些论文成为了学科中的瑰宝,被人们引为经典。
另外,这些经典论文也常常成为启发思考的源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借鉴作者的研究方法和探索思路,激发我们对于问题的新思维。
更重要的是,这些论文对于所研究问题的深刻分析和全面论证,常常能够激起我们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甚至引发我们对于新领域的探索和发现。
然而,经典论文并非坐标于它们发表的年代,而是在不断的展现着新的价值。
因为每一篇经典论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内涵,当我们不断审视时,总能发现新的价值和前瞻性的洞见。
正是因为如此,这些经典论文才能够一代又一代地被传颂并被人们反复研究。
在当今的学术研究中,我们依然需要关注经典论文,不仅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学术的传统和底蕴,更是因为它们具有前瞻性的
思想和深刻洞察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论文的深入研究和反复阅读,我们或许能够汲取到新的思想火花,甚至为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这些经典论文,将它们视为我们学术研究的重要指引,不断从中汲取智慧,从中找到那些思想的火花,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和思想的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史上引用次数最多的十篇论文

史上引⽤次数最多的⼗篇论⽂
今天出版的nature上⾯发表了⼀篇⽂章,⾮常有趣!题⽬是引⽤前100的论⽂。
但是,开篇⾮常有意思。
⾼温超导的发现,DNA双螺旋的结构确定,以及⾸次观察到宇宙扩张速度的加快等重⼤发现,都赢得诺贝尔奖,可是相关的论⽂都没有进⼊引⽤前100的论⽂。
此次引⽤前100的⽂章,是从1900年开始计算的。
要进⼊前100名,⾄少要引⽤12119次,实在恐怖!搞笑的是很多有名的论⽂都没有进⼊前100.
⽬前引⽤最多的⽂献是1951年的论⽂,描述了怎么计算溶液中蛋⽩的含量,它已经有305000次引⽤。
这篇⽂章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感兴趣的⾃⼰看吧!
⽬前引⽤最多的⼗篇论⽂如下表所⽰。
参考⽂献:Nature, 2014, 514, 550-553.。
这是世上最长的论文,来震撼一下

这是世上最长的论文,来震撼一下大学毕业的小伙伴都知道,要毕业,你必须交毕业论文,否则你的毕业证书就只能乖乖躺在学校了,我们的论文一般都是万把几万字,那么,你有没有见过几百万字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给你带来的介绍。
世上最长的论文星岛环球网消息: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可以写多长?10万字?50万字?100万字?1964 年,法国学者路易·德尔米尼(Louis Dermigny) 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其博士论文《中国与西方:18 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1719 ~1833 年) 》,震惊学术界。
全书洋洋洒洒的400 余万字,创下了由唯一一名学者独自撰写的博士论文之最。
其研究的对象,正是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
《广州日报》报道,昨日,来穗参加广州大学、广州市社科联主办的“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外关系”国际研讨会的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升告诉记者,为让中国读者一睹论文全貌,他计划于明年开始潜心翻译这部巨作,论文完成时作者已年近古稀。
这部书广泛地利用了法国东印度公司的档案,成了18世纪,甚至19世纪上半叶广州地区对外贸易史的集大成之作。
耿升介绍,这篇论文仅前三卷就有2500页,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有时候注释比正文还多。
由于内容庞大,反而阻碍了其在学术界的流通。
耿升早年在法国从事外交翻译工作,1981年调到中国社科院工作。
1986年,他通过巴黎凤凰书店的老板找到了这本书,花了2000多元人民币的大价钱买了一本,带回国。
耿升告诉记者,这本书的作者路易·德尔米尼是有荷兰血统的法国人,生前是法国海关的一名档案员。
德尔米尼写的文章很少,只有几篇,而《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无疑是其用毕生精力写就的最重要的作品,是法国国家级的博士论文。
“写完这篇论文,德尔米尼已经六十多岁了,过了几年就去世了。
”耿升说,这篇论文的附录也相当有价值,是一法国大班于1760年左右的真实回忆录。
论文中提到的广州对外贸易1700年:“海神号”带回中国货遭抢购在路易·德尔米尼博士的祖国法国,最早将对华贸易确定在广州,始于1698~1700年间首航中国的“海神号”(安菲特立特号)商船。
关于哲学相关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

关于哲学相关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简介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存在、思考、认识和价值的学问。
在哲学研究中,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形式,通过论文可以展示研究者的思考和成果,也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探讨。
本文将介绍一些哲学相关的优秀论文,供读者欣赏和参考。
优秀论文范文欣赏1. Descartes的《第一哲学沉思集》该论文是哲学史上最有影响力、最重要的一篇论文之一。
论文的主要思想是怀疑论思想,尝试从怀疑一切开始,寻求真理,认识自我和世界。
论文的语言简洁、精练,思路清晰,很好地展示了作者的思考深度和思考方式。
2. 福柯的《知识与权力》这篇论文是现代哲学中的经典之作。
论文提出了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概念,强调了现代权力与知识议题的联系,并对现代社会的权力机制和知识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
该论文的思考深入、见解独到、语言优美,极具启发性和思考性。
3. 柏拉图的《理想国》该论文被誉为西方哲学的第一部大型论文,是一部旨在探讨人类社会、政治组织和个体理想的哲学著作。
该论文主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一种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
论文的思想深刻、风格优美,为后世哲学家和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4.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该论文是康德哲学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探讨人类认知能力的本质和限制。
论文提出了“先天知识”的概念,强调理性的本质只能适用于经验世界的这一观点。
论文的思路严密、逻辑清晰、语言精炼,为现代哲学奠定了基础。
5.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这篇论文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其中深入探讨了人的存在、时间和世界的关系。
论文详尽阐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旨在提高人类的存在觉察和对自身境遇的理解。
论文的语言优美、思路深刻、风格独特,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哲学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学问,在实践中论文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形式。
本文介绍了一些哲学领域内的优秀论文范例,这些论文思考深刻、思路清晰、语言精炼、思维开阔,对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启发和思考,是每位哲学爱好者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牛逼的论文:
1最牛逼论文,就是在还没答辩之前,就已经发表在最权威的期刊上,且鉴于论文很长,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
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JLE上连载四期。
2最牛逼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的那些个教授们紧张恍惚到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
实例:萨缪尔森(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被誉为“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委员会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
3、最牛逼论文投稿,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论文的审稿人,最后只能原样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
实例:Christopher Sims(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
Sims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的懂于是投给了最牛逼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
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
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
其实以上三个例子,虽然非常值得人敬佩,但是,我以为最牛的博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是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甚至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已经是剑桥大学学术思想界公认的领袖人物。
维特根斯坦的学士论文是他的老师——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大人物剑桥教授摩尔先生与他一起散步时,随手记录下来的他的一些喃喃自语!因此,在向剑桥申请学士学位时,由于行文不够规范,而被学校学位委员会拒绝。
摩尔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地位,再三为学生的这个“学士学位”去跑腿,终于成功!
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在一次大战时,在战营里写就的,仅数万字,就是那本《逻辑哲学论》,但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人能够读懂他的这部天书。
为此,出版商特地找到他的老师罗素,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的出版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篇洋洋洒洒的序言。
等到书终于出版了,罗素却遭到了学
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他根本就没有读懂他的论文,只是在那里瞎写一气!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
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
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里的问题。
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问题。
终于,罗素开口了,他却是转向摩尔的:“摩尔,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
” 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
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
论文答辩就以这样的方式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