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心肌运动的进展

合集下载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综上所述,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为各种心 脏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价值;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要求帧频要高、二维图像清晰显示、重复性不理想、 受呼吸及心率影响等。
参考文献
[1】Helle—Valle T,Crosby J.Edvardsen T.H a1.New noninva.,dve
万方数据
塞周医堂墅堡垒查垫!Q笙箜!!鲞箜!塑』里丛!!至Q!Q,y!!:!!:丛!:!
.059.
点追踪技术测量径向的应变率.可以评价CRT治疗 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4用于评估心肌缺血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心肌
相应节段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应用斑点追踪技 术观察心肌各节段长轴切面的纵向应变和短轴切 面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均较正常人群减低。另外,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Ⅱ型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灌注减少,心内膜心肌活检心 肌纤维化程度高,说明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存在亚 临床的微循环改变,提示Ⅱ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赵策瑶等fI 4J研究表明,Ⅱ型糖尿 病患者在没有出现心脏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且普 通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亦未观察到其功能受损时, 其心尖位心内膜下二维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与正 常人相比均有明显减低,说明Ⅱ型糖尿病患者早期 就出现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电子函件投稿地址:syyx2005@sina.corn
(本刊编辑部)
万方数据





朱丽萍综述,严继萍审校
(山西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山西太原030012)
t●
【中图分类号】R445.1;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817(2010)01--0058—02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综述·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覃琴周春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是在高帧频二维灰阶图像基础上,采用最佳模式匹配技术跟踪组织内超声斑点噪声的运动,能在被追踪的斑点附近大约20×20像素范围中辨别下一帧图像的位置,并通过逐帧追踪标测斑点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运动轨迹。

斑点追踪技术分析软件自动追踪感兴趣区内心肌组织信号,并与上一帧图像中相比较,计算整个感兴趣区内各节段心肌组织运动的速度、位移、应变、应变率及旋转角度等心肌力学参数[1],定量评价心肌局部及整体的形变特征以及心脏扭转旋转运动,对心肌缺血、心功能的测定、心脏扭转及旋转运动及心脏的同步性运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维灰阶图像中小于入射超声波长的细小结构产生散射、反射、干扰等现象,形成心肌组织中所谓的“回声斑点”,二维灰阶图像就是由很多个声学斑点构成,其均匀地分布于心肌内,与组织运动同步,且形状在相邻帧图像间相对稳定,所以STI技术具有时间分辨力高,与组织频移无关,不受声束方向与室壁运动夹角的影响,且不受心脏整体运动的影响,逐渐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心肌缺血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心肌缺血导致心肌运动异常,心肌应变能够客观反映出心肌缺血时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常规超声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主要是对室壁运动和室壁厚度进行目测,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既有观察者间的差异也包括肉眼对快速短暂运动的分辨能力,不能定量评估。

国外动物实验研究表明[2]: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心肌应变呈现规律性变化:轻中度狭窄时整体纵向应变减低;重度狭窄时整体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亦出现减低。

这种规律性变化在国内外临床研究中亦得到证实[3,4]。

初步表明二维应变可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半定量评价[5,6]。

沈燕华等[7]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对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中指出二维应变法以各室壁基底段的二维应变值≥-14,结合室壁应变变化规律紊乱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其Youden指数为0.58,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与左心室整体轴向应变(global longtidial strain,GLS)有良好的相关性(则=0.429)。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肌力学研究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肌力学研究

学术论著中国医学装备2023年6月第20卷第6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23 June V ol.20 No.6[文章编号] 1672-8270(2023)06-0067-05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echnique in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ZHOU Heng, WANG Jun-ling, ZHANG Zhi-jie//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23,20(6):67-71.[Abstract] Objective: T o observe the assessment value of ultrasonic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 technique in cardiac function and myocardial mechanic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A total of 102 AMI patients who admitted to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all of them received PCI treatment. STI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patients at the moment before PCI, at the 1st week after surgery, and at 3rd month after surgery. The echocardiographic routine parameter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and left ventricular strain parameters [circumferential strain value of the overall outer layer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um (GCS-epi), middle myocardi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value (GCS-mid), inner myocardi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value (GCS-endo), longitudinal strain value of the overall outer myocardial layer of the left ventricle (GLS-epi), medial myocardial longitudinal strain value (GLS-mid), longitudinal strain value of inner myocardial layer (GLS-endo), total strain of apical left ventricular long axis (GLPS-LAX), total strain of four cavities (GLPS-A4C), total strain of two cavities (GLPS-A2C), left ventricular long axis average total strain (GLPS-AVG)] of patients were further compared. Results: The LVEF of AMI patients at the 1st week and the 3rd month after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moment before surgery, and the L VESD, LVEDD, GCS-epi, GCS-mid, GCS-endo, GLS-epi, GLS-mid, GLS-endo, GLPS-LAX, GLPS-A4C, GLPS-A2C and GLPS-A VG at the 1st week and the 3rd month after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at the moment before surgery, and the differences of each time point intra group were significant (F =153.333, F =121.698, F =142.792, F =655.563, F =203.876, F =144.250, F =769.050, F =238.169, F =191.697, F =769.050, F =238.169, F =191.697, F =185.156, P <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TI examination can accurately assess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myocardial mechanic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PCI treatment,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myocardial mechanics of patients can be fed back by multi time point detection, which can provide bas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CI treatment for AMI patients in clinical work.[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Ultrasou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 techniqu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Cardiac function; Left ventricular strain parameters[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Medicine, Dezhou People's Hospital, Dezhou 253014, China.[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肌力学中的评估价值。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战金营;赵可辉【摘要】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is the latest technology, which can obtain the myocardial tissue rnvelocity, displacement, strain and strain rate by tracking the spots on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es rnfor analyzing myocardial velocity and detecting the part and holistic myocardial function without angle rndependence.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iagnosing the changes of hear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causing by rn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mellitus and so on.%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是最新发展的技术,它通过追踪二维超声图像上的斑点获得心肌的组织速度、位移、应变、应变率来分析心肌的运动,检测局部和整体心肌的功能,无角度依赖性.它可以早期诊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所引起的心脏功能及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1(026)008【总页数】2页(P112-113)【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左心室功能【作者】战金营;赵可辉【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理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特检科,山东,济南,25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0 前言心功能的检测对于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决定治疗方案、评价药物治疗效果、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应用进展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应用进展

创操 作 , 对操作人员 的技术 和设备的要求 较高 , 且检 查 的费用 昂贵 , 不能 被部分患者及其家 属接受。超声检查无创 、 经济 、 操 作 简便 , 且可重 复性 较强 , 因此 如何 提高 超声检查技 术对 冠心
病早期筛 查及 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 , 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
心内膜 感兴趣区的一种新 的测 量参 数 , 代表 心 内膜表面 积的变 化率, 是 c s和 L s的结合 , 能更全 面、 真实地反 映室壁运动 。 左
康状况 。因此 , 寻找一种能早 期诊断冠心病 的方法具 有重要意
义 。冠状 动脉 造影是 目前诊 断冠 心病的金标准 , 但 由于其为有
[ 中图法分类号 ] R 5 4 1 . 4 ; R 5 4 0 . . 4 5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r e e -d i me n s i o n a l s p e c k l e t r a c ki ng e c h0 c a r d i 0 g r a p hy i n
常规超声心动 图检查未发生心肌梗死但 己有冠状动脉狭窄 的患者 , 其结构和功能可显示完全正常 , 因此对早期冠心病的诊 断
室的整体应 变包括左 室壁 整体纵 向应 变( G [ S ) 、 整 体径 向应 变 ( c s ) 、 整体 圆周应变( G C S ) 及 整体面积应变 ( G A S ) 。


3 D — S 1 ' E对左室整体功能的评价
早期冠心病患者未 出现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 异常时 , 其 局 部心功能 已发生改变 , 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 在临床应用 中, 左室 射 血分数 ( L v E F ) 是评估 左室功 能最常 用的 超声心 动 图参 数 。 然而, 测量 L V E F具有很多局 限性 , 如: 几何假设 、 图像 质量 、 主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运动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运动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运动修金;张玉会;宋艳琴;金影【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年(卷),期】2012(014)031【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评价心肌运动在正常人及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正常人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75%~90%的冠心病患者40例.分别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得左室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旋转角度,对两组间各参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室壁各节段运动在同一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各水平纵向应变、径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圆周应变及旋转角度无显著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一项无创检查依据,更将冠心病患者的局部心肌运动程度量化.【总页数】2页(P215-216)【作者】修金;张玉会;宋艳琴;金影【作者单位】124010,辽河油田总医院,辽宁盘锦市;124010,辽河油田总医院,辽宁盘锦市;124010,辽河油田总医院,辽宁盘锦市;124010,辽河油田总医院,辽宁盘锦市【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J], 王巧;李玉曼;李玲;谢明星;吕清;杨亚利;袁莉;卢晓芳;李胡霖;张丽2.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 [J], 孔学军;倪军;代玉洁;刘青;郭科3.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及其与C 肽水平的关系 [J], 朱培华;黄敬垣;叶萌4.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运动 [J], 修金; 张玉会; 宋艳琴; 金影5.二维超声心动技术探测老年人右冠状动脉——正常人、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的对照 [J], 王虹霞;周娟;戴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李林;张平洋【摘要】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是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可从三维立体空间来追踪心肌运动轨迹,能够更准确、真实地评价心脏功能。

本文阐述了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结构学基础,总结并讨论了其主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的局限性和应用发展前景。

%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echnology (3D-STI)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echniques of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his technology could track the movement of myocardium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made the evalu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more accurate and real.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cept and structural basis of this new technolog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limitation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6(031)007【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超声心动图;三维斑点追踪;应变【作者】李林;张平洋【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超声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超声科,江苏南京2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5.1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是评估心脏容积和心肌功能的新方法,通过追踪心肌回声中稳定的声学斑点来获取心脏的三维运动信息,在心脏功能的评估、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室壁运动研究进展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室壁运动研究进展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室壁运动研究进展李慎义;陈红天;龙湘党;刘亮;危安;钟昕【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32)003【摘要】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力衰竭仍是当今世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病死率较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的正确的评价对临床诊疗及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出:超声心动图不但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作出独立诊断,而且能对其预后进行评估。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是新近发展的一项无角度依赖性且重复性好的致力于心功能检测的新技术,能定量评价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且其在判断室壁运动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优于以往相关超声的检查方法,尤其在反映心脏运动情况方面较组织多普勒更真实、更准确,从心肌纤维形变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定量评价心脏舒缩功能及扭转的新手段。

长期以来对心肌运动力学的检测一直是超声技术的研究重点,且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在此就其对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总页数】3页(P486-488)【作者】李慎义;陈红天;龙湘党;刘亮;危安;钟昕【作者单位】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室壁运动的研究进展 [J], 孟媛媛;李春伶2.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及节段室壁运动特点[J], 胡波;陈金玲;谭团团;姚雪;朱静静;郭瑞强;周青3.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运动 [J], 袁新春;周爱云;陈莉;李春;张丽丽;贺建新;袁文欣4.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运动 [J], 袁新春;周爱云;陈莉;李春;张丽丽;贺建新;袁文欣;5.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的应用价值 [J], 付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No NOKJ2010A175) 作者简介: 解欣欣,女,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郑 慧,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心脏超声,E-mail:
zhenghuiayfycsk@ 163. com
功能。 2 斑点追踪技术成像原理及测量指标
超声声束在遇到心肌组织界面时,小于入射超声波长的 细小结构产生 散 射、反 射 和 干 扰 等 现 象,形 成 心 肌 组 织 中 的 “回声斑点”[3]。STI 以高帧频二维灰阶图像为基础,逐帧追 踪回声斑点的的信息,重建心肌组织的实时运动和形变,定性 定量地的评价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及心脏整体旋转角 度和速度[4]等局 部 及 整 体 形 变 指 标,在 对 心 功 能 测 定、心 脏 旋转及扭转运动、心肌病变及心脏同步性研究中发挥重要作 用。STI 通过自相关技术,滤除随机斑点,提高斑点识别的准 确性,它作为一种非组织多普勒技术,不仅具有简便无创、实 用性强等优点,同时还有无角度依赖性、可重复性好等特点, 对二维图像帧频要求较高,具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能 准确反映心肌运动,其不受周围节段心肌及心脏整体运动的 影响,从纵向、径向、圆周运动及旋转和扭转方面综合评价心 肌运动,判断心肌功能。
1957 年 Torrent Guasp 提出心肌带( The Helical Ventricular Myocardial Band,HVMB) 学说,认为心脏由发自右室肺动脉瓣 下向左室延伸止于主动脉的完整心肌带环绕构成,在进化和 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扭转和包绕形成双螺旋结构,构成基底 环和心尖环[2]。心肌纤维交错的空间分布及螺旋状结构,在 收缩期相互滑行,重新排列,使得心脏的空间运动表现为四个 方面: ( 1) 纵向运动: 斜行走向肌纤维的伸长与缩短; ( 2) 径向 运动: 收缩时沿短轴径向室壁心肌增厚,舒张时室壁心肌变 薄; ( 3) 圆周运动: 沿心脏短轴方向的环形运动; ( 4) : 旋转运 动: 以左心室长轴为轴心的旋转运动,收缩期扭转,舒张期解 旋。四种运动共同组成左室收缩、舒张运动,在左室射血中发 挥重要作用,测量各种运动可以定量评估局部及整体心肌的
心功能不全在人群中占 1. 8% ~ 3. 7% ,随年龄增长,发 病率增高,在出 现 心 衰 前 可 无 任 何 症 状[1],严 重 影 响 患 者 的 生存质量。心肌运动作为维持心脏泵血功能的基础之一,影 响生理、病理状态下心肌的局部及整体功能,因此心肌运动力 学一直是心功能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应变( strain) 是对形态改变的测量,描述物体变形的特 征。1973 年 Mirsky 等[5]首先使用应变描述心肌的机械运动, 用公式表示如下: ε = ( L - L0 ) / L0 。应变分析可以直接估计 心肌收缩变形程度,用百分数来表示各节段心肌相对于原长 度的缩短和拉长,它还能提供关于心肌收缩起点和峰值时间 等的重要信息,评估心肌运动不同步性。纵向应变( Longitudinal Strain,LS) 表示各节段心肌沿纵行方向上的平均应变 值; 径向应变( Radial Strain,RS) 表示心脏室壁收缩期增厚的 程度; 圆周应变( Circumferential Strain,CS) 表示心脏室壁沿短 轴圆周方向上的平均应变值。扭转定义为左室心尖相对于心 底的旋转运动,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取心尖水平与二尖瓣水平 旋转角度的差值。研究报道[6],长轴功能对心衰患者的长期 生存起决定作用。Cho 等[7]的研究表明,纵向应变及圆周应 变可预测心衰患者的预后,圆周应变与心衰患者的心脏事件 的发生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3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心肌运动 3. 1 左室收缩功能 左室收缩活动是包括心肌旋转、扭转、 缩短及增厚的复杂生理过程,收缩过程中,心外膜下心肌相对 静止,心内膜下心肌朝向心腔运动,活动幅度较心外膜层大, 致使内外层心肌之间存在跨壁位移。心肌长轴方向上,由基 底段、中间段到心尖段,纵向应变依次递增,Marwick 等[8] 研 究证实了上述观点。巩晓红等[9] 研究发现心内膜层心肌各 节段和整体径向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高于心外膜,同一水 平圆周应变比较,室间隔高于侧壁、后壁等节段。Kim 等[10] 应用 STI 研究左室扭转运动特征,结果显示心尖部旋转运动 与左室收缩功能有关,旋转角度与射血分数正相关; 基底部旋 转运动与左室舒张早期充盈有关,与年龄呈负相关。 3. 2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房收缩功能 STI 可准确评价左 房功能,夏娟等[11]发现在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前可敏感检测 出左房形变能力降低,高血压左室正常组和左室重构组左房
M 型超声心动图及双平面 Simpson 法是评价左心功能的 常用技术,检测室壁运动,但受操作者主观影响较大,对快速 短暂的运动分辨力较低,不能完全准确的评价室壁运动。随 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组织速度成像( TVI) 衍 生出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 、组织追踪成像( TTI) 、组织 同步显像( TSI) 及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敏 感检测心肌形变及功能,使定量分析心肌运动成为可能。但 这种技术有明显的角度依赖性,受周围节段心肌运动的影响, 无法区分心肌主动及被动运动,从而限制了其在心功能评价 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斑点追踪成像( STI) 技术, 将对心肌运动的 研 究 从 纵 向 ( longitudinal) 延 伸 到 径 向 ( radial) ,并可检测三维立体空间的圆周 ( circumferential) 运动、 心肌旋转( rotation) 和扭转( twist) 运动,使准确、全面评估心 肌运动模式成为可能。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斑点追踪技术 的应用基础及其在心肌运动评估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1 心肌的解剖特征及运动力学特征
安 徽 医 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2 Dec; 16( 12)
·1885·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心肌运动的研究进展
解欣欣,郑 慧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安徽 合肥 23002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要: 心功能不全是一种临床常见综合征,随病情进展,导致 心力衰竭症状的出现,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着患 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评估患者的心肌运动特点对诊断、 治疗及预后判断意义重大。心肌运动的评估方法众多,该文 就近年发展起来的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肌运动特点的评估 进行综述。 关键词: 超声斑点追踪; 心肌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