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经口置胃管的2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湖 南 省张 家界 市 人 民医 院外 二科
、 3
\ :
\ 二
、
2 . 1 医嘱 查 对 制度 : 医 嘱查 对 , 班 查 ; ③ 处 , 2 都 签 .2 2. ① 班 ② 核 人 名 ; 临 , 记时 又记 姓 ; 疑 问 医嘱 问 医生 , 嘱 复诵 留安 瓿 , ④ 长 ⑤ 抢 每
2 .- 输 血查 对 制 度也 用 5 字 代 表 : 1 .33 2 个 第 条一 五 ; 2 第 条一 五 ; 第 3 条一 六 ; 4 一 交 ; 5 第 条 第 条一 反 。 意 思 同医 嘱 查 对制 度 。 中 巧 其 其
记在 它有 “ 、 、” 个数字 上 。 5 56 3
3 临床应 用
医师 。
胶 管 。所用 硅 胶 管 均 为扬 州 江 杨 特种 橡 塑 制 品 有 限公 司生 产 的A 型 中 号 一次 性 胸 腔 引 流 管 。组 患 者 性 别 、 龄 、 程 及 插 管 天 数 2 年 病
比较 ,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 . )具有 可 比性 。 差 均P O 5 , 0
置 时 间 7 1 。 8 例患 者 随 机 分 为 2 , 照 组 4 例 , 验 组 4 ~ 0d 将 7 组 对 6 实 1 例 。 用 胃管 均为 扬 州 市 新 星硅 胶 厂 生 产 的一 次 性 使 用 1号 硅 橡 所 6
每 班观 察 胃管有 无移 位 , 胃管若 有 脱 出 , 拔 除 , 息后 重 插 。 需 待休 1 .3 每次 鼻 饲 前 , 检查 胃管 位 置 , .4 2. 应 确定 胃管 在 胃 内后 再行 注 食 , 免发 生 误 吸等 并 发 症 。 饲 给药 时 , 将 药 片 碾碎 溶解 后 注 以 鼻 先
2种不同方法留置胃管的效果比较

4 郭湘云, 李秋 风 , 青玲 , . 静脉 留置针 输 液在 急 救 中 的应 用 何 等股 体 会 【. 南急诊 医学 杂志 ,06 t( :5 J岭 ] 20 ,11 6 . )
2 . 加强输液巡 回 避免输液走空 , .4 3 防止空气栓塞 。
)
( 责任编辑 : 瑛 ) 何
置管时间最短 2 , d 最长 1d 平均(± )。留置 2 者 3 , 6, 71 d d 例 为病人
死 亡 后拔 管 , 余 为病 情 稳定 后 正 常拔 管 。 其
2 护理
验。首先分离输液管道 、 中断输液 , 1m 无菌注射器抽吸 1m 用 0l 0l 注射用水 ,从股静脉导管处快速静脉注人 ,停 留 2s 0 后回抽 2 l m
股静脉置管较其它深静脉置管操作相对简单 、成功率高 , 护
士 能 在短 时 间 内 独 立完 成操 作 , 取 了抢 救 时 间 ; 股 静 脉 的解 争 且 剖位 置 离 重要 器 官 较 远 , 对安 全 ; 相 股静 脉 直径 粗 大 , 能保 证 大 量
穿刺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 , 进针退针轻 、 , 到稳 与准 , 慢 做 如穿刺
贴 松 动应 随 时更 换 。 避免 大 小便 、 液 浸湿 置 管 部位 。 意观 察 穿 汗 注 刺 部 位皮 肤 有 无红 肿 、 痛 、 压 触痛 、 炎性 渗 出 。出现 不 培养 。
2 . 掌握 封 管方 法 采 用 正 压封 管 ,长期 卧床 病 人应 每 隔 8 .2 3 h用 3 5 l 素 钠稀 释 液 封 管 1 , 胃肠 外 营 养(E ) 液 完 毕 用 -m 肝 次 全 T N 者输 生 理盐 水 5 ~0 m 冲 管后 再封 管 … 0 10 l 。 2 . 保持 输 液 通 畅 出现 输 液不 畅 时 , .3 3 应用 注射 器 回抽 , 回血 有
胃肠减压时两种不同胃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胃肠减压时两种不同胃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发表时间:2013-02-21T13:47:45.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叶达华石荣岚韩翠萍[导读] 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能起到减轻胃肠道压力,降低胃肠道通透性,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作用。
叶达华石荣岚韩翠萍(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618000)【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胃管固定方法在胃肠减压中的效果,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胃管固定方法。
方法将我科2005年07月至2012年04月100例安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固定,实验组用改良方法固定。
比较两组患者胃管脱出率及患者的舒适度。
结果改良方法固定的胃管在脱出率及患者的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的固定(P<0.05)。
结论采用改良方法固定胃管具有取材方便,简单易行,稳妥牢固,不易脱出,病人舒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肠减压胃管固定效果比较【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042-02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能起到减轻胃肠道压力,降低胃肠道通透性,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作用。
对于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胃管意外滑脱、固定处皮肤损伤的情况比较常见。
胃管脱出直接对胃肠减压起着负面作用,为了避免反复插管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损伤,减少护理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减轻因为胃管的脱出而对治疗的影响,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探索出一种改良的胃管固定方法——胶布带固定胃管法。
通过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07月至2012年04月在我科治疗的100例需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术的肿瘤患者。
年龄在12-75岁,平均年龄47±5.0岁,其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
纳入标准:⑴所有患者均有影像学及病理学依据;⑵均意识清楚,主动配合治疗;⑶留置胃管时间在7-10天。
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改良方法固定胃管,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固定胃管。
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比较及改进

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比较及改进在临床上经常应用留置胃管给予患者进行治疗,此操作可给予患者提供营养等物质,还可应用此方法对患者进行洗胃治疗,排出患者体内的毒素,从而让患者的中毒表现得到改善。
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治疗一般多应用此操作进行胃肠减压,其对手术治疗有很的重要意义。
故临床上做好此项操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故笔者对各种不同胃管固定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寻找出优、缺点,并综述如下:1.使用胶布对患者进行固定的方法1.1 过往应用的胶布进行固定的办法只是固定在患者的鼻翼两旁,但是如患者的面部油脂比较多的时候或患者易于出汗等情况会比较难固定牢固,患者如发生烦躁等情况时也很容易拔出胃管,手术后患者也易于发生脱出体外的情况。
1.2 y型宽胶布鼻梁固定法,可以解决上述情况,其是整端从鼻根至鼻尖粘贴于鼻梁上,撕开端在胃管的鼻腔出口处,先对粘后交叉固定于鼻尖上,或者外露胃管的15cm处(以胃管略有弧度为宜),亦先对粘后再固定于耳垂前后两面。
此方法固定比较牢固,不易松脱,能减轻患者不适程度,但还存在胶布紧贴皮肤及鼻腔下胶布湿润而有些不舒适感。
1.3 应用三叉胶布进行固定的方法是用2.5cm宽,8cm长的胶布,把其一端均分开成三分,并把其剪开大约5cm大小,另外一面则改为圆钝状,胶布宽的一端贴于插入胃管侧鼻翼上方约3cm,将三叉胶布中间一条缠绕胃管,两侧胶布交叉固定胃管再反折向上交叉贴于鼻部宽胶布上。
其缺点同y型。
1.4 蝶型胶布固定法,采用6cm宽,7cm长的透明敷料,并把其均分为三等份,围绕胃管一圈贴好,再用纸胶布在透明敷料上围绕一圈贴好,以加强固定。
1.5 棉线绳胶布固定法,用棉线以反∞双套结从胃管另一端入,固定在鼻尖下,再将线绳向上提至额头中部位置打一死结,在结的下面固定一条胶布,再将结上余留线绳反折下来,在结的下方用一条胶布再次固定。
固定牢固后偶有胶布紧贴皮肤不适、痒感或出汗较多者也会使胶布粘贴不牢而致胃管脱落。
婴幼儿两种体位胃管置管成功率的对比观察

婴幼儿两种体位胃管置管成功率的对比观察胃管置管是针对需要进食支持的患者进行的一项重要治疗技术。
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肠胃道较为脆弱,需要采用特别的技术来进行胃管置管。
目前常用的胃管置管方式包括鼻饲管、造瘘管和口腔门牙龈嵌固等方式。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两种不同体位下胃管置管的成功率对比观察。
一、鼻饲管置管鼻饲管置管是一种常见的胃管置管方式,其操作简便,成本低,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
婴幼儿鼻饲管置管时,需要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进行,以保持婴幼儿舒适,减少宝宝的不适感。
同时,操作者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以保证胃管的准确放置。
此外,鼻饲管置管时可能会刺激上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进行鼻饲管置管时,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技巧与方法,以降低患者风险。
二、口腔门牙龈嵌固置管口腔门牙龈嵌固置管是较为新颖的一种胃管置管方式,相比鼻饲管置管,口腔门牙龈嵌固置管操作更为简单,同时婴幼儿所遭受的不适感也会更少。
婴幼儿口腔门牙龈嵌固置管时,操作者需要先将胃管通过口腔进入胃部,随后进行嵌固。
此种方法相比鼻饲管置管,需要较为专业的技术,以保证胃管的准确放置。
但相比鼻饲管置管,口腔门牙龈嵌固置管的不良反应较少,且对婴幼儿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
三、两种置管方式的对比两种置管方式各有优劣之处。
在鼻饲管置管过程中,需要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进行,以保持婴幼儿舒适,减少宝宝的不适感。
同时,操作者对经验和技术水平的要求比较高,以确保胃管的准确放置,并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比之下,口腔门牙龈嵌固置管操作更为简单,对经验和技术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婴幼儿所遭受的不适感也会更少。
但是在过程中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引发问题。
四、结语对于婴幼儿的饮食支持,胃管置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技术。
其中鼻饲管置管和口腔门牙龈嵌固置管是常用的两种方法。
虽然这两种方法有其优缺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
在置管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技巧与方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两种胃管置入方法效果比较

御技能差 , 而且皮下 毛 细血管 丰富 , 任何 轻 微擦 伤 , 都 可 能造 成 细菌侵 入。由于静脉 穿刺 时 , 涂 抹石 蜡 油 的胶 布 固定 的非 常结 实 , 用传统 的方法直接取下胶 贴 , 胶贴 下方会 粘下 一些毳
毛, 引起患儿疼痛啼哭 。如果强行撕 下胶布 , 严重 者还会 撕脱
其安全性高 已在 临床被广泛应用 。在 告知患 儿家长无 菌液状
[ 3 ] 王 学川 , 要彩萍. 液体 石蜡及其 衍 生物在 蓖麻 油磷酸 酯
合成 中的应用 [ J ] . 精细石油化工 , 2 0 0 3 , 1 9 ( 2 ) : 2 6— 2 9 .
[ 4 ] 吕式瑗. 护理学基础 [ M] . 北京 : 中国和平 出版 社 , 1 9 9 6 :
行灭菌处理 , 使 患儿 的输 液更 加安 全。松节 油 易挥 发 、 易燃 ,
的分子分散 的均相体 系 。在 溶解 粘胶 时 , 其溶 解速 度取 决 于
粘胶被溶胀 的时间。松节油的主要成分 为 C 。 。 H , 平均分 子量 为1 3 6 . 2 3 。液状 石蜡 主要成分为 C C ∞正烷烃结构 , 分子量 大 于1 8 0 ‘ 3 J 。故 推测 液状石蜡因为分子量大于松节 油 , 分子 扩散 速度较松节油慢 , 所 以在 溶解 高分 子时 所需要 的溶 胀 时 间高 于松节油 , 溶解胶 布粘胶 速度 不及 松节 油 。故 液状 石蜡 组在 按压胶带 时间上 明显 长于松节油组 。
物质 , 在皮肤 中通过共价键与载体蛋 白结合 , 形 成完全抗 原后
引起机体迟发型变态 反应 。液状石蜡 因其过敏 率低 和安全性 高, 在 临床 上 多用 于 插 管 前 润 滑 导 管 前 端 , 使 导 管 方 便 插 入 。液状石蜡 的溶 解粘胶 时 间虽然 较松 节油 长 , 但患 儿皮
两种固定胃管方法效果比较

3 . 6
察 [] 护理 研 究 ,0 0 2 ( C :8 —7 6 J. 2 1 ,4 3 ) 7 5 8 .
[ ] 付 本翠 , 健 , 燕 . 因 肽 治 疗 急 性 放 射 性 口腔 黏 膜 炎 的 疗 效 观 5 张 刘 金
两 侧 , 于 鼻 翼 及 面 颊 皮 脂 分 泌 旺盛 , 布 容 易 受 湿 度 、 温 及 由 胶 气
面 部 清 洁 程 度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而 使 胶 布 黏 度 降 低 易发 生 胃管 从 松 脱 、 出 , 且 胶 布 贴 在 皮 肤 上 , 紧 绷 感 , 发 生 过 敏 , 不 滑 而 有 易 也
中 图 分 类 号 : 41 R7
文 献 标 识 码 : C
d i 1. 9 9ji n 1 0 6 9 . 0 2 2 . 2 o :0 3 6 / s . 0 9 4 3 2 1 . 0 0 9 .s
文 章 编 号 :0 9 69 (0 2 7 1 7 — 2 1 0 — 4 32 1 )B一 8 8 0
l2 2 统 计 学 方 法 数 据 采 用 S S 1 . _. P S 1 5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行 分
析, P O0 以 < . 5为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 表 1 见 )
表 1 两 种 固定 胃 管 方 法 效 果 比较 例( )
经 内 科 需 留 置 胃管 病 人 1 0例 , 中 男 8 4 其 O例 , 6 女 O例 ; 龄 3 年 8 岁~8 5岁 ( 3 8岁 ± 1 . 6. 5 8岁 ) 意 识 清 醒 2 , 5例 , 识 模 糊 5 意 O 例, 昏迷 6 5例 ; 采 用 硅 胶 胃管 , 置 胃管 时 间 1 ~ 3 。将 均 留 5d 0d 1 0例 病 人 随 机 分 为 两组 。对 照 组 7 4 O例 , 3 男 9例 , 3 女 1例 , 年
两种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两种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留置胃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输送营养或药物,并帮助排除胃内的积液。
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固定胃管的方法非常重要,可以确保胃管不会滑脱或移动,从而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固定胃管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单纯黏合固定和皮肤过尾固定。
相比之下,皮肤过尾固定是将胃管通过一种装置插入患者的皮下,然后将胃管固定在皮下,以保持胃管稳定。
这种固定方法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操作相对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完成。
然而,皮肤过尾固定具有固定性好、胃管稳定度高的优点。
通过将胃管固定在皮下组织中,可以有效防止胃管滑脱或翻转。
此外,与单纯黏合固定相比,皮肤过尾固定可以减少对患者皮肤的刺激,降低皮肤糜烂和感染的风险。
同时,由于皮肤过尾固定具有高度持久性,患者不需要经常更换固定物,减少了负担。
然而,研究显示,皮肤过尾固定相对于单纯黏合固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插入皮下的方式,皮肤过尾固定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凹陷或突起,影响美观。
其次,由于该方法需要穿刺皮肤组织,有一定的感染风险,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或存在皮肤病变的患者来说,更需要谨慎操作。
此外,皮肤过尾固定还存在胃管堵塞和胃腔创伤的风险,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单纯黏合固定和皮肤过尾固定是两种常用的留置胃管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
单纯黏合固定操作简便、易于更换,但容易导致胃管脱落和皮肤损伤。
皮肤过尾固定具有固定性好和胃管稳定度高的优点,减少了胃管滑脱和翻转的风险,但需要专业技术支持,操作较为复杂。
在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设备的可行性,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传统留置胃管固定方法与新式留置胃管固定方法之间意外脱管的差异。
方法分析比较我院2015年2月~5月对留置胃管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固定方法与新式
固定方法的脱管率。
结果新式固定方法意外脱管率明显降低,传统固定方法与新式固定方法有显着差异(P<)。
结论新式
固定方法固定牢固、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式留置胃管;方法;意外脱管
Abstract:~2013Mayrespectively,,,simple,it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Nasogastricintubation;Unplannedextubation;Method
传统的固定方法即用橡胶白胶布固定在面颊部和鼻翼部,或使用棉线1根,在鼻孔处环绕胃管打一结,然后分别将棉线从两侧鼻翼经耳廓上方绕于脑后交叉打一活结固定[1],受胶布的粘性和患者出汗、活动、熟睡时翻身等因素
的影响,常常会引起胃管脱出,且橡胶白胶布易刺激皮肤引起炎症或表皮破溃,常使患者感觉不适。
因此如何使留置胃管在长时间内保持正确的固定位置和防止胶布过敏和皮朕
损伤是关健[2]。
在工作中我科尝试了新的胃管固定方法,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5月在我科住院留置胃管的60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9~83岁。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单周采用试验组,双周采用对照组。
试验组采用新方法及新固定材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
两组组患者均使用由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国食药监许字2012第2660101号)生产的一次性聚氯乙烯胃管,按技术操作常规插入胃管,然后采用不同方法及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两组组患者均告知了留置胃管的目的,并对留置胃管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健康教育[3],观察时间为留置胃管期间。
方法
传统方法置入胃管后用橡胶白胶布固定在和鼻部并使
用棉线1根,在鼻孔处环绕胃管打一结,然后分别将棉线从两侧鼻翼经耳廓上方绕于脑后交叉打一活结固定,见图1。
新方法材料:长度40~50cm,宽约的带孔松紧1根(松紧顶端自带缝制相匹配纽扣),3×100mm尼龙绑扎带1根,见图3。
操作:按操作常规插好胃管后,先在1/3松紧带处置于胃管前端,将尼龙绑扎带穿过松紧带孔环绕胃管绑扎索套胃管固定(松紧度以既能固定又不压迫管腔为宜),再将松紧带经耳廓上方绕于脑后纽扣扣住后剪去多于绑扎带,见图2。
评价指标胃管滑脱率:以留置胃管时标记好的刻度为标准,为将突显出改良后固定方法的牢固性,将胃管脱出2cm 以上视为胃管滑脱。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胃管滑脱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胃管滑脱率比较,两组患者胃管滑脱率比较,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胃管滑脱率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留置胃管是胃肠减压和鼻饲的重要治疗手段,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留置时间的长短和舒适关键在于固定的牢固程度[4]。
传统方法应用橡胶胶布来固定胃管,一般用2条胶布分别粘贴于鼻翼,由于胶布与鼻翼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受力不均,加之患者鼻部腺体丰富,油脂分泌,同时胶布粘性易受气候、时间、患者活动度、胃管上的清洁度等因素影响,所以当天气热、患者面部出汗或出现油腻时,胶布易与粘贴的皮肤分开,导致胃管容易滑脱[5];当粘贴时间过长时,患者面部又容易留下胶布痕迹,去除较为困难,加之术后需吸氧患者,不仅影响美观,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如图1。
改良后胃管的固定方法采用带孔松紧和绑扎带固定胃管,由于带孔松紧带内含弹力丝,弹性好,透气
好,不受环境、患者汗液影响固定效果。
且绑扎带无残胶,不易过敏,患者感到舒适,减轻了患者再次置管的痛苦[6]。
应用新式固定胃管方法降低了胃管的脱管率,见表2。
4结论
带孔松紧带及绑扎带固定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金美,李祖广,车平杰,等.可固定新型胃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山东医药,2003,43(5):661.
[2]陶苏红.胃管固定方法改进的效果分折[J].现代护理,2008,2(14):549.
[3]陈丽芳.对危重患者胃管插入的探讨[J].实用护理
杂志,1994,10(3):2.
[4]陈雅琴.胃管固定两种方法之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08,5(1):69.
[5]蒋静,黄甜花,吴晓玲,等.胃管固定方法的再改进[J].全科护理,2010,8(1):133.
[6]马春晖,杨从萍,朱云霞,等.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9,24(22):7.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