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内容与思路
智能城市的特点和建设思路

智能城市的特点和建设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能城市的建设正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
智能城市是指通过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城市自动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城市形态。
智能城市的特点在于其智慧化、联动化、普适化、可控化等方面。
本文将阐述智能城市的特点及建设思路。
一、智慧化智慧化是智能城市的基本特征。
智能城市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物品的智能互联,从而使城市具有智慧。
以交通管理为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城市交通拥堵情况,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提供最佳的交通路线选择方案。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车辆排放的污染,也能减少城市交通的拥堵,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二、联动化联动化是智能城市的重要特征。
智能城市将城市中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到智能化管理当中,形成城市中各个系统的联动互通。
只有将城市各个部分相互联动,才能实现城市整体智能管理。
例如,城市的照明系统可以通过光感应器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自动调整亮度,使城市整体环境更为智慧。
三、普适化普适化是智能城市的又一重要特征。
智能城市的专有技术要求适用于城市中的各个部分,从而提高城市服务的覆盖面和可用性。
普适化的智能城市,使城市服务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智能手机的APP应用也可以使城市信息服务变得更为便捷与可靠。
四、可控化智能城市的特点之一是可控化。
智能城市实现对城市资源的有效管理,具有更精准、更高效的城市服务。
例如,通过智能水表等设施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管理,可以实现对城市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衡量。
以上内容确立了智能城市的基本特征及其核心理念。
智能城市的建设过程也不需要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城市特点进行建设规划的制定。
首先,需要在城市领导的带领下组织一批城市规划的专家,进行研究和探讨。
其次,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民之间需要的服务模式,以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让其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城市的需要。
最后,建设过程中还要将市民的智能化管理意识提升到一个高度,将市民的生活需求引入到设施共建的基础设施管理中。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新技术与思路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新技术与思路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的问题也在逐渐凸显。
传统城市规划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需求,构建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新技术和思路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新技术和思路两个方面,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时代。
二、新技术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网络和智能化系统相融合,形成一个智慧化、自动化的网络体系,实现了万物互联。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可以监控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加强城市安全监控、公共运输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2.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新宠。
智能交通系统、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和智能医疗系统等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代表。
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智慧城市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城市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技术可以通过云端技术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加强城市各方面信息的互通和数据的管理。
同时,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实现城市大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为城市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三、新思路1.数字城市化数字城市化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新思路。
数字城市化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核心,整合城市各项资源,实现全面、高效、智能和可持续的城市管理。
数字城市化倡导城市数据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
2.可持续城市化可持续城市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
可持续城市化通过城市规划和构建,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城市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人本城市化人本城市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
人本城市化关注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人类的福祉,尊重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意愿。
人本城市化将人类生活的质量放在首位,通过城市规划和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城市环境。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慧城市旨在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数据管理与共享、应用场景开发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一)网络通信设施高速、稳定、全覆盖的网络通信是智慧城市的基石。
加大对 5G 网络的建设和推广力度,提高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为各类智能设备和应用提供可靠的连接。
同时,推进城市的宽带普及,确保居民和企业都能享受到优质的网络服务。
(二)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广泛部署智能传感器,如环境监测传感器、交通流量传感器、能源计量传感器等,实现对城市各种数据的实时采集。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这些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感知网络,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建设高效、安全的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处理海量的城市数据。
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资源的灵活分配和高效利用,降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和能耗。
二、数据管理与共享(一)数据采集与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准确、完整地收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去除重复和错误的数据,提高数据质量。
(二)数据存储与保护采用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如分布式存储、数据备份等,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三)数据共享与开放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通。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合作。
同时,在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适当开放部分数据,鼓励社会创新和应用开发。
三、应用场景开发(一)智慧交通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的优化控制、实时路况监测和智能导航,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
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思路

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
同时,汽车尾气排放、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也给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未来城市交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一、城市交通与智能化智能化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为城市交通带来革命性变革。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将交通设施、交通管理和交通参与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务。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城市交通方式。
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应用将使得车辆能够自主导航,自动处理交通问题,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能够通过实时交通信息的共享,优化道路使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二、城市交通与新能源依赖石化能源的传统汽车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将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动汽车无排放、低噪音,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
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提供充电设施和服务,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生产支持力度。
此外,氢能源也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续航里程远等特点使其成为石油资源的可替代品。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氢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支持力度,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和成熟。
三、城市交通与多元化方式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思路还要反思传统的交通方式,鼓励人们采用多种多样的出行方式,以降低对汽车的依赖。
首先,鼓励非机动出行,例如骑行和步行。
城市应该提供完善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以方便市民进行短途出行。
此外,政府可以设立相应的骑行和步行奖励机制,鼓励人们主动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其次,城市需要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务。
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改善车辆和设施的条件,并提供合理的票价和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旨在通过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构建更加宜居、智能化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和智慧治理等角度展开,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
一、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引入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和智能交通设备,可以提高交通流量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概率。
可以采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进行信号灯的优化调节,使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更加顺畅;还可以采用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车辆识别技术和云端数据处理,实现车位的快捷导航和实时监控,解决停车难题。
二、智慧能源智慧能源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能源供应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更加可持续和智能化的能源系统。
可以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对电力的智能调度和优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供应可靠性;还可以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通过智能化的配电系统进行管理和利用。
三、智慧环保智慧城市建设需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效果。
可以利用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对城市的大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进行长期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科学的环境保护方案。
四、智慧治理智慧治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城市各种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和电子化,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可以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府与市民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流和服务办理;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管理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加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可以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和智慧治理等多个角度出发,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未来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创新思路

未来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创新思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在未来,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将从传统的“四通八达”的道路和桥梁,向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一些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创新思路。
一、绿色出行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出行已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
未来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建设应该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应该鼓励居民步行、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可以建设地铁、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
为了鼓励绿色出行,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还可以提供专门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并在公共场所增加更多的自行车停车位。
二、智能交通未来城市交通的另一个创新思路是智能交通。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智能交通系统将会涉及到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感知技术等多种领域。
未来的城市交通将会更加精准、高效、安全和智能。
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来预约交通工具并实时接收交通信息。
这些智能交通系统将大大减少阻塞和交通事故,并且提高了交通效率和出行舒适度。
三、生态交通未来城市交通的另一个创新思路是生态交通。
生态交通主要指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来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交通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这些环保型交通工具与传统的汽车相比,不仅能够降低污染,还可以减少噪音和消耗资源。
未来的城市交通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环保,鼓励人们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四、人性化交通未来城市交通的最后一个创新思路是人性化交通。
人性化交通是指为了方便和舒适性而设计的城市交通系统。
人性化交通系统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残疾人士、老人、儿童和孕妇等。
在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应该更加注重人性化,提供更多的便利和舒适的服务。
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电梯、扶手和安全装置等,以便为残疾人士和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未来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将从传统的“四通八达”的道路和桥梁,向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环保和生态型的方向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运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交通管理、安全、效率等方面的综合系统。
它对我们的交通出行、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实现过程等角度进行探讨。
一、概念解析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将各种交通设施、交通运输活动以及信息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对交通流、交通设施、交通环境等全过程的监测、控制、管理以及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系统包含了交通运输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安全监控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等。
二、设计思路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其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具体如下:1.系统的架构设计: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特点,运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和客户/服务器框架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把智能交通系统划分成多级层次的模块,从而简化开发过程、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系统功能的设计:智能交通系统包含很多功能,其中包括交通流量监测、路况预测、路线规划、导航服务、车辆识别、违法监察、事故处理等等。
这些功能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系统的高效性和可操作性。
3.系统界面的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的用户界面就是给用户提供交互的平台。
根据客户需求和应用量级不同,可以选择开发PC客户端、移动客户端或Web客户端,提供一个角度的用户界面,从而让用户以更加直观和友好的方式使用系统。
三、关键技术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它需要运用许多前沿技术来实现。
其中关键技术包括:1.大数据技术: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例如交通流量、道路状态、车辆位置信息等等。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智能交通系统从庞大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信息,从而为交通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
2.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的建设旨在通过科技的应用,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基础设施。
首先需要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提供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服务。
其次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如智能停车、交通监控和智能交通信号灯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还需要建设智能供电、智能给排水、智能垃圾处理等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数据共享与管理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数据的支持,因此建设数据共享与管理平台是很重要的一步。
平台要能够整合城市各个部门的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为城市规划、资源调配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和安全防护体系。
三、智慧交通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之一,它能够通过路况监测、智能导航、公交优化等方式,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例如,通过智能导航系统,可以实时获取交通情况,并给出最优路径建议;通过公交优化系统,可以提高公交运行的精准度和频率,减少等车时间。
此外,还可以引入智能交通信号灯,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提高交通流畅度。
四、智慧环保与资源管理智慧城市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可以利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进行环境污染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垃圾桶、路灯、能源设备等智能化,实现对资源的高效监管和管理。
同时,还可以推广节能环保的技术和产品,鼓励居民和企业参与环保行动。
五、智慧社区与公共服务智慧城市建设要注重社区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可以建设智慧社区,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社区信息服务、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等。
例如,可以建设社区智能门锁系统,提供安全、便捷的出入管理;建设智慧停车系统,解决停车难题;建设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提供居民健康管理服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设内容在七五路与环城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设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高清治安卡口系统、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在解放路与毓秀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设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高清治安卡口系统、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在公安局指挥中心,设置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高清治安卡口系统、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相配套的中心控制系统。
二、总体要求路口各方向的过路顶管、基础、管网的开挖预埋等工程由中标方负责;路口前端的电源由业主指定,电源与路口机柜之间路面开挖、管道敷设等工程由中标方负责,在毓秀路口路面的安全隔离岛,基础建设费用包含在本次的招标预算中。
投标方在投标前应对标书要求、公安局指挥中心现有系统及分布、本次工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做充分调研,投标方案应符合实际情况并完全响应招标文件提出的规范标准、系统功能等要求。
三、交通信号控制系统3.1系统功能要求1、符合《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DGB14886-2006)中的各项规定2、提供二次开发的透明接口,便于多系统的集成3.2主要设备要求1、交通信号控制机☆必须是协调控制式信号机,功能、接口、通信等达到国标《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0)标准。
☆交通信号控制机具有本地遥控功能,每台交通信号控制机配备3个无线遥控器,无线遥控器具有开灯、关灯、黄闪、指定相位等功能。
☆交通信号控制机具备16套时段控制方案,每个时段控制方案可分18个时段,每个时段可选16套配时方案、黄闪与熄灯等。
交通信号控制机具可驱动带脉冲触发的新型倒计时器. 具备右转单独黄闪功能交通信号控制机具备LED路口模拟显示板,能够实时反映信号灯运行状态。
交通信号控制机机箱要求为铝合金或者是不锈钢材质,表面做喷塑处理。
交通信号控制机既可以在指挥中心远程设置,也可以在现场用手提电脑设置。
交通信号控制机具有断电保护功能,时钟及信号运行方案可保证停电6个月以上不丢失。
2、交通信号灯符合《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中的各项规定。
外壳采用铝合金材料,安装支架应用热镀锌或其他经过不生锈处理的金属构件,灯盖具有独立开启功能。
机动车信号灯发光单元透光面直径为400MM,光源采用超高亮发光二极管。
机动车信号灯按竖向方式安装,红黄绿发光单元分立,整体外观为圆角长方形。
各方向均配备机动车信号灯辅灯。
行人信号灯在绿灯状态具有动态行走图案。
3、二位数倒计时显示器符合《道路交通信号倒计时显示器》(GA/T508-2004)中的各项规定。
二位数倒计时显示器外壳采用铝合金材料,安装支架应用热镀锌构件,以自适应式数码显示方式工作。
光源采用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
安装在各方向机动车信号灯的主灯及辅灯位置。
二位数倒计时显示器规格不小于800*600,其中发光单元不小于760*530。
倒计时器应当为红、黄、绿三色显示二位数倒计时显示器的电源直接从机柜取电(不允许从信号灯取电),在机柜内有独立的开关控制所有二位数倒计时显示器的电源。
4、盲人过街声响提示装置符合《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第1号修改单中的各项规定。
外壳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安装支架应用热镀锌或其他经过不生锈处理的金属构件。
盲人过街声响提示装置安装在所有行人信号灯杆件约2.5米位置,朝向对应的人行横道。
盲人过街声响提示装置具有多时段设置功能,数字音量控制功能。
根据人行横道灯的不同状态,发出预先设定的提示语音。
提示语音的内容应事先经过业主认可。
四、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4.1、系统功能要求1、符合《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09)中的各项规定。
2、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采用地感检测技术,抓拍闯红灯的机动车和越过道路中心黄线的机动车。
3、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抓拍的图片采用JPEG格式,图片颜色不失真。
每张图片应叠加时间等信息,其中时间信息至少应精确到0.1s。
查询并导出的抓拍图片,其图片文件名和图片大小根据业主要求预先设置。
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提供模糊查询、数据备份和数据打印输出功能。
5、高清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应具备车辆号牌实时自动识别功能,能识别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号牌。
6、高清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抓拍的图片和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
当网络发生故障时,数据和图片暂存在抓拍机上,抓拍机能存储每方向不少于10万张的图片数据。
网络恢复正常时抓拍机能自动续传。
7、高清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应不受雨、雪、雾等天气、光照和相临通行车辆的影响而出现误记录。
采取有效补光技术,确保在夜间无其他照明情况下,抓拍的图片仍可清晰辨认车辆号牌。
8.高清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小于3000小时,具有远程管理功能,在指挥中心即可远程设置及调整前端系统参数;9.高清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前端设备应有效接地,具有电源防雷和设备防雷功能,至少达到2级以上防雷水平。
10、高清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抓拍机采用一体化架构,抓拍、存储、传输一体,前端不采用工控机。
4.2、主要设备要求1、抓拍一体机车辆捕获率≥90%(全天候);记录有效率≥80%(全天候);图像分辨率≥5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2/3″ CMOS输出图像尺寸500万像素,2592×1944水平解析度大于1000线(配置高清百万像素级镜头)2、闪光灯非炫目式闪光,保证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无影响五、高清治安卡口系统5.1、系统功能要求1、符合《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中的各项规定。
2、高清治安卡口系统采用地感检测技术。
应能准确记录通行车辆的特征图像和全景图像, 包括车辆骑、压车道线行驶的情况,同时,图片上应能清晰显示车辆前排驾乘人员人脸像。
3、高清治安卡口系统采取有效补光技术,车辆图像捕获时应不受雨、雪、雾等天气、环境光和相临车道通行车辆的影响而出现误记录。
4、高清治安卡口系统具备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功能,其用于号牌识别的字符库应齐全,即应能识别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号牌。
5、高清治安卡口系统具有布控缉查车辆自动报警功能,当系统识别出来的车辆号牌结果符合条件时,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发出报警。
6、高清治安卡口系统提供按车辆信息检索的应用平台,能够按车道和时段进行车辆流量统计,并以报表形式输出。
提供模糊查询、数据备份和数据打印输出功能。
7、高清治安卡口系统能通过网络实现数据传输、远程访问和远程系统维护。
当网络发生故障时,数据和图片暂存在抓拍机上,抓拍机能存储不少于正常工作10天所产生的图片数据量。
网络恢复正常时抓拍机能自动续传。
8.高清治安卡口系统的前端设备应有效接地,具有电源防雷和设备防雷功能,至少达到2级以上防雷水平。
9、高清治安卡口系统的抓拍机采用一体化架构,抓拍、存储、传输一体,前端不采用工控机。
10、提供二次开发的透明接口,便于多系统的集成。
5.2、主要设备要求1、抓拍一体机图像传感器≥2/3”CCD车辆捕获率≥99%(全天候);车辆号牌识别准确率≥90%(白天);车辆号牌识别准确率≥80%(夜间);图像分辨率≥500万像素2、闪光灯非炫目式闪光,保证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无影响六、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6.1、系统功能要求1、高清摄像机安装在高为6.5米的悬臂杆上,视频信号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并存储于指挥中心视频管理服务器。
2、当前端报警有信号时,高清摄像机立即旋转至预置点,同时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发出报警。
3、提供二次开发的透明接口,便于多系统的集成。
6.2、主要设备要求1、一体化高清网络智能高速球型摄像机分辨率不少于1920*1080光学变倍不少于30倍,电子变倍不少于12倍(原装索尼机芯)垂直转动有“自动翻转”功能可360º持续水平转动内置WEB Server,支持WEB方式的浏览和管理在任何速度下图像无抖动2、IP网络数字矩阵管理服务器支持不少于4个VGA/DVI/HDMI输出,具有单一VGA和多路VGA监控画面图形拼接控制功能。
具有数字矩阵功能,每个屏幕输出可实现1/4/9/16等多画面分割。
多画面分页轮回显示,任意监控点视频的实时显示,多路视频远程组切和轮巡功能。
具有三维矩阵键盘控制图像解码上墙、报警撤防、球机或云台旋转、变倍、调焦、预置位等操作功能。
具有报警视频自动切换、放大显示到指定的监视器功能。
支持4-6个标准3.5寸硬盘存储位,视频录像集中本机存储,配置2个1T硬盘,存储图像可以实现远程回放。
可同时进行时间、日期、摄像机标题、运行状态、图形、图像等字符叠加七、其他要求7.1、通信网络系统要求1、所有的线缆应敷设在线管内,除非已进入设备机箱内,不得外露,机箱内的线缆端头应按规范做好保护,防止线缆损伤;线缆的敷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像,必须考虑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并提供参数给业主审核,线缆的排列应避免交叉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2、电源线、数据线等线缆应采取一线到位,中间不得有接头,接、插件要联接可靠,电源线、数据线、控制线及馈线等要明显分开。
所有线缆端头应有明显可辨的编号或标识,其隐蔽部分、裸露或弯曲部分要求根据设备材料要求套管套护。
线缆及管线的连接、排列、走向、弯曲与接地处理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3、所有设备端口都应使用标签予以标识,所有前端设备须以标签加以标识,并清楚地表明其位置;4、光纤的接续点端接须采用产品供应商认可的方法和工具设备,光纤接续点必须在接续工作完成后进行现场测试,光纤接续点的衰减损耗应小于0.2dB。
7.2、接地和防雷:1、投标人须保证所提供的设备都能可靠接地并负责实施,所有接地线应采用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2、投标人安装的联合接地装置应使用非金属接地极,且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7.3、灯光补助要求1、监控应充分考虑夜间照度不满足视频监控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设备。
2、补光效果应保证对目标监视的有效性,即在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还原性等方面均应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相似性。
3、智能补光应和成像控制系统之间有序配合,使得白天和晚上抓拍的车辆图像清晰度高,确保车身、车牌和车辆前排司乘人员面部特征都清晰可辨。
4、系统的最终显示图像应达到四级以上图像质量等级。
7.4、施工注意事项1、路面施工时,应注意尽量不要堵塞交通,确需封堵交通的,应避开交通流量的高峰期,并应先提前二天报建设方批准;2、路面施工时,应设立牢固的、明显的施工标志牌,保证施工人员和来往车辆、人员的安全;3、施工时,中标方应注意做好安全工作,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中标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时,建设方和监理方有权中止施工,待整改完毕施工符合安全再行施工,因此而使工期延误的,责任由中标方负责;4、工程实施过程及试运行、保修、维护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故所产生的任何费用均由中标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