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史资料 1--10辑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档资料汇编总目

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档资料汇编总目

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档资料汇编总目资料汇编总目中国第二档案馆档案史料集目录1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1辑),2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再版。

2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473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 《直皖战争》,3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4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 《中国无政府主义和中国社会党》,2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兵变》,212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 《善后会议》,377千字,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

8 《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345千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9 《五二〇运动资料》(一),341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 《冯玉祥选集》(上),4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 《周佛海日记》(上、下),989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2 《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00千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 《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下)》,1065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4 《西安事变档案资料选编》,254千字,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15 《张謇农商总长任期经济资料选编》,353千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6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部分)(上、下),1037千字,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17 《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462千字,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18 《民国时期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资料选编》,575千字,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19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下),1340千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0 《五二〇运动资料》(二),34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本帖最后由猎户座于2011-6-14 13:08 编辑这里是原书链接,维望帮助书友选择下载:/viewthread.php?tid=15821&extra=page%3D2 《历史地理》(创刊号) 1981年11月发刊词侯仁之《禹贡》中的昆仑顾颉刚敦煌写本《西天路竟》历史地理研究黄盛璋黄土高原及其农林牧分布地区的变迁史念海历史上毛乌素沙地的变迁问题赵永复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谭其骧论历史时期浦阳江下游的河道变迁陈桥驿山东运河历史地理问题初探邹逸麟洞庭湖演变的历史过程张修桂百泉水利的历史研究——兼论卫河的水源纽仲勋根据孢粉分析推论沪杭地区一万多年来的气候变迁王开发张玉兰中国历史时期孔雀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文焕然何业恒浙江省宋至清时期旱涝灾害的研究夏越炯春秋时期齐国故城的复原与城市布局刘敦愿杭州城市的兴起及其城区的发展魏嵩山古代广州及其附近地区的手工业徐俊鸣郭培忠口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札记元代的水达达路和开元路谭其骧口《水经注》研究《水经·浊漳水注》一处错简——兼论西汉魏郡邯会侯国地望周振鹤口调查报告太湖以东及东太湖地区历史地理调查考察简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楼兰遗迹考察简报侯灿口纪念《禹贡》笔谈张相文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贡献——纪念“中国地学会”成立七十周年张天麟“禹贡学会”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徐兆奎回忆与希望侯仁之继承和发扬《禹贡》精神郭敬辉回忆《禹贡》杨向奎纪念禹贡学会王树民继承优良传统继续奋发前进唐晓峰“扶桑”讨论综合评述朱方口书籍评介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王文楚邹逸麟评《中国王朝时代晚期的城市》(摘译)赛明思口补白分湖·风湖·汾湖张舫澜斯文赫定(Sven Hedin)对中国地理测绘史的一点正误一得长芦晒法制盐始于何时孔祥铸六朝人之所谓“北京”葛剑雄宋川峡二路分成四路祝培坤[ 本帖最后由yachenhuix 于2008-2-21 15:23 编辑]《历史地理》(第二辑) 1982年11月北京城: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改造侯仁之两爨六诏地理考释方国瑜夜郎历史地理中的几个问题周维衍有关吐谷浑故都——伏俟城的若干历史地理问题黄盛璋耶律大石北行史地杂考陈得芝明初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卫杂考邓锐龄周初的“三监”与邶、鄘、卫三国及卫康叔封地问题刘起釪高阙考辨严宾汉桂阳郡建置时间考何介钧汉代敦煌郡西境和玉门关考赵永复东汉时期钱唐县之废复奚柳芳吉、黑两省西部地区四座辽金古城考李健才我国古代湖泊的湮废及其经验教训陈桥驿辽河平原水系的变迁林汀水陈连开明代的居延海施一揆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特大洪水的气候与水情分析王涌泉湘江下游森林的变迁何业恒文焕然魏晋南北朝矿业的分布与发展纽仲勋唐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曹尔琴试论河北地区村落的出现与发展朱新望昆明市的聚落起源、城址演变、城区扩张及其地理因素的探讨于希贤于希谦从万胜镇的衰落看黄河对豫东南平原城镇的影响陈代光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东返日本航路再探王文楚口问题讨论唐代渤海率宾府辨张泰湘率宾府、恤品路和开元城郭毅生口读书札记郭著《李白与杜甫》地理正误谭其骧口纪念顾颉刚先生回忆禹贡学会——纪念顾颉刚先生韩儒林顾颉刚先生有关历史地理的论著目录王煦华朱一冰口书籍评介《元丰九域志》的成书及其价值王文楚魏嵩山口译丛测绘中国地图纪事(法)J·B·杜赫德口学术动态1982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朱杨印水利史研究会成立暨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灌县举行魁一口补白唐代地名“标准化”的概念望新北京地区播种水稻始于何时孔祥铸《通鉴》胡注纠谬一则禾子长江长洋港汊道辨析龚江《水经注》究竟记述多少条水赵永复西汉人对生态平衡的认识一得先秦时期人们对保护山林的认识贺圣迪现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杨正泰新书简介——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吾印“夷童”考刘翔《汉书·地理志》县目试补周庄《历史地理》(第三辑)1983年11月由地理的因素试探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文化最为发达的原因史念海南通地区成陆过程的探索陈金渊金山卫及其附近一带海岸线的变迁张修桂江苏沿海古墩台考张忍顺江苏常州圩墩遗址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王开发唐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马正林考古学上所见之元察罕脑儿行宫郑绍宗明初营建中都及其对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影响王剑英上海市大陆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王文楚明清临清的盛衰与地理条件的变化杨正泰明代北京郊区村落的发展尹钧科历史时期宁绍地区的土地开发及利用杨章宏长江下游地区的水利系统【日】斯波义信汉武帝徙民会稽说正误——兼论秦汉会稽丹阳地区的人口分布葛剑雄《汉志》分江水考释陈怀荃元湖广行省站道考略王颋祝培坤秦代象郡考覃圣敏隋唐漠南碛口考释施一揆关于呼伦贝尔古边壕的探索景爱和田文《于阗王尉迟徐拉与沙州大王曹元忠书》与西北史地问题黄盛璋口顾颉刚先生遗著昆仑和河源的实定顾颉刚口问题讨论碣石考高洪章董宝瑞口书籍评介万恭和《治水筌蹄》邹逸麟口译丛汉简所见地名考【日】日比野丈夫森鹿三先生和《水经注》研究【日】船越昭生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一)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学术动态国家地图集历史地理卷即将开编微言黄河流域水利史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吴萍《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二册出版刃佳口补白隋唐润州未尝治今丹徒镇胡菊兴阴山——陶山——阳山周庄曹操所开白沟得名问题辨疑非鱼东坝正名高山关于明代“东番”的地理范围周维衍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村寨龚江秦关中北边长城禾子最早记载的洮河流域大规模滑坡现象赵晖东汉黄河流域森林破坏举例一得黄河三大浮桥考略晓鹿秦泗水郡治禾子后汉的东海王与鲁国周振鹤《历史地理》(第四辑)1986年2月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谭其骧从历史地貌学看广州城发展问题曾昭璇上海西部古海岸——冈身——的成因与年代刘苍字吴立成曹敏荆江近5000年来洪水位变迁的初步探讨周凤琴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变迁景爱失必儿与亦必儿刘迎胜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的农牧业变迁赵永复《水部式》与唐代的农田水利管理周魁一明代广东经济地理初探司徒尚纪汉武帝朝鲜四郡考周振鹤汉晋隋唐之南苏水与南苏城考王绵厚赤河考李孝聪丝路“青海道”考王育民中国古代都城平面布局的特点朱玲玲对西方历史地理学的几点看法【加】寇•哈瑞斯口读书札记冶即东部候官辨——《续汉书·郡国志》会稽郡下的一条错简吴松弟《整理郑和航海图序言》读后刘伉口问题讨论再谈台湾历史地理中的几个问题周维衍口史籍整理《乘轺录》疏证稿贾敬颜口书籍评价顾炎武和《肇域记》杨正泰口译丛明清时期的洞庭湖水利【美】彼得·C·珀杜口学术动态太湖水利史学术讨论会简讯魁一全国地学史学术讨论会在桂林召开郑锡煌口补白地名带“阳”字未必表示水北山南周庄释“观下” 一令密云山考于德源秦置陈郡质疑马世之释“群舒”胡嘏北宋南康军隶江南东路禾子《隋书·地理志》赣、南康纠谬王天良“次固镇”还是“次固镇” 一得营水出留山辨龚江《历史地理》(第五辑) 1987年5月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界限的推移龚高法张丕远张瑾瑢历史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农牧业的交替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王尚义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迁述略邹逸麟罗布泊迁移过程中一个关键湖群的发现及其相关问题奚国金珠江三角洲的成陆过程周源和沱江、沫水、离堆考辨田尚邓自欣里运河变迁的历史过程郭黎安敦煌石室出《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考释王仲荦贾耽路程“驩州通文单国道”地理与对音黄盛璋西辽王朝疆域考释魏良弢战国齐五都考钱林书关中东部秦魏诸长城遗迹的再探索王重九马王堆《地形图》绘制特点、岭南水系和若干县址研究张修桂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图几个郡国治所问题——答香港刘福注先生王文楚西汉时期的文化区域与文化重心卢云杭州的几个地理变迁问题吴维棠明代浙江市镇分布与结构樊树志明清时期杭州府仁和县三个市镇的历史考察陈学文明初建州女真迁徙考——兼评建州女真东迁说董万仑口古籍整理《<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校补孟素卿口调查报告东北考察记王钟翰口书评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葛剑雄略论明清时期商编路程图记杨正泰口译丛唐末以前福建的开发(美)汉斯·比伦斯泰因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补白唐称长安为西京不始于天宝元年禾子北宋荆湖路分为南、北两路不始于咸平二年姜汉椿战国阳泉君封邑考钱林书苏州旧称平江之原委黄锡之今贾鲁河名称的来源一令宜昌葛洲坝演变小史龚江释“襄阳”周兆锐《历史地理》(第六辑) 1988年9月历史时期新疆森林的分布及其特点文焕然根据孢粉组合推断上海西部三千年来的植被、气候变化王开发沈才明吕厚远黄河故道滑澶段的初步考查与分析徐海亮钱塘江河源考证与源头的勘定吕以春沭水北魏正光改道和前沭河徐士传黄河对开封城市历史发展的影响李润田淮河下游南北运口变迁和城镇兴衰邹逸麟黄河流域的史前聚落王妙发关于宋代建制镇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郁越祖南诏疆域的发展和郡县的设置尤中西夏监军司驻所辨析汤开建赵佗犯长沙的路线与龁道县置废的年代张修桂“封中”试析——封水历史地理问题初探陈乃良三国西晋时期的文化区域与文化重点卢云三国人口探索王育民清代京师八旗人丁的增长与地理迁移韩光辉日本学者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陈桥驿口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徐霞客游峨眉山考辨吴应寿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专题研究明崇祯后期大蝗灾分布的时空特征探讨满志敏口书籍评介《肇域志》陕西部分的几个问题郑宝恒王天良口地图史试论桂林宋代摩崖石刻《静江府城池图》在地图史上的意义马崇鑫口译丛从晚明到清代中期中国与西班牙美洲的丝绸贸易全汉升宋都杭州的城市生态【日】斯波义信口补白再谈荆湖南北路设置问题王文楚《南齐书·州郡志》南高平郡纠谬胡嘏谭其骧教授《长水集》出版一得《入蜀记》“次江陵之建宁镇”析龚江沈括误证章华台章珊一则气候资料误用的补正文每释春秋晋之“东阳”钱林书:hug: :lol《历史地理》(第七辑) 1990年6月唐代矿冶分布与发展黄盛璋宋代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的经济开发吴松弟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城邑及疆域考钱林书汉唐河西城市初探杜瑜山东烟台地区城镇历史发展研究顾朝林古代苏州城市景观的历史地理透视高泳源新郑考曲英杰海南岛历代民族迁移和人口分布初探司徒尚纪从《不阿里神道碑铭》看南印度与元朝及波斯湾的交通刘迎胜明代国内交通路线初探杨正泰汉十三刺史部起源考牟元珪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考沈卫荣赵北长城西段与秦始皇长城沈长云唐大震关考吴洁生突厥二题刍议周维衍江苏北部海岸与湖泊的演变黄志强杨达源张传藻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及影响景爱初探河南省历史时期的寒暖盛福尧口问题讨论再论历史上毛乌素沙地的变迁问题赵永复口书评评《西汉人口地理》陈桥驿《中国历史地理论著索引》简介朱毅口译丛关于江南“圩”的若干考察【日】滨岛敦俊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三)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补白《南齐书•州郡志》三处脱文胡嘏钱大昕论《宋书·州郡志》所载水陆道里胡嘏《通鉴》秦、益二州胡注正误王振忠《唐六典》记《水经注》河流的总数赵永复“镇宁”系“镇戎”之误余音《新唐书纠谬》之纠谬华林甫辨《十七史商榷》魏武有三都说之妄禾子《历史地理》(第八辑) 1990年7月唐代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满志敏历史时期甘肃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王乃昂春秋绍兴的地理环境与水利建设陈鹏儿沈寿刚邱志荣历史时期的江苏岸外沙洲(五条沙)及其演变张忍顺古代南京河道的变迁石尚群潘凤英缪本正古代荆江北岸堤防考辨程鹏举《山海经》中的浑天说金祖孟中国古代撰写水经的传统周振鹤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置及其地理分布(上)胡阿祥商代疆域新论叶文宪先秦两汉时期婚姻礼制的地域扩展与阶层传播卢云历史时期河西地区城市地理初探杨平林关于高句丽南北道的探讨李健才休屠(屠各)胡的族源及迁徙赵永复霸上辨马正林楚熊渠所伐庸、杨粤、鄂的地理位置段渝释“地”陈瑞平苏北平原区域发展的历史地理研究吴必虎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专题研究荆江百里洲河段河床历史演变张修桂口古籍研究隋唐两女国——两《唐书•东女传》辨证周维衍唐代《长安太原驿道》校补王文楚《元史·地理志》资料探源王颋口调查报告简论唐代“热海道”上的凌山与勃达岭——别迭里达坂调查札记孟凡人口问题讨论关于西汉合浦郡治与朱卢县问题黄盛璋再谈西汉合浦郡治与朱卢县王文楚口方志研究明清乡镇志发展的历史地理考察褚赣生口书评评《中国历史地震图集(明时期)》陈桥驿《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初版赘言郑世贤口译丛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认识发展史(苏)B·C·热库林口补白放马滩出土地图的年代问题章珊《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将出版文楚秦一代郡数为四十八说周庄《水经注》资料断限赵永复何炳棣《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中译本出版一得义胜节度使所置年代考满志敏《水经注》泾谷水考龚江《清时期中国历史地震图集》出版傅诞《历史地理》第九辑(庆贺谭其骧先生八十寿辰专辑) 1990年10月谭其骧先生简历本刊编辑部谭其骧先生著作目录本刊编辑部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的贺信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林甘泉研究员的贺信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习季龙师的工作态度和治学精神邹逸麟满族先世的发祥地问题王仲翰两汉时期的秦人赵永复记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北京城图》——补正《北京历史地图集》明清北京城图侯仁之海南省人类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诸问题曾昭璇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周振鹤文化区:中国历史发展的空间透视卢云干隆在新疆施行移民实边政策的探讨张丕远湖商人由来新考曹树基《中国移民史》发凡葛剑雄明代户口初探王育民论绍兴古都陈桥驿战国赵信都地望考孙继民侯文高邺之初筑是否在古邺城处张之简论洛阳古代都城城址的变迁史为乐论城市历史地理学的对象和任务马正林叶尔羌汗国东部疆域考释魏良弢陈氏安南国建置考王颋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置及其地理分布(下) 胡阿祥金代行省考景爱公元十——十二世纪华北平原北部亚区交通与城市地理的研究李孝聪店代长安-夏州-天德军道路考王北辰楚在江淮地区的发展和孙叔敖开芍陂陈怀荃洞庭湖区历史农业地理的初步研究张步天徐霞客探长江源朱惠荣汝水变迁及其故道遗存尚景熙1523年浙江镇海灾害原因分析刘昌森书籍评介:小川琢治的《支那历史地理》王守春《历史地理》第10辑 1992年7月□庆贺侯仁之、史念海先生八十寿辰锲而不舍锐意进取——记候仁之教授的治学精神尹均科、韩光辉开拓创新用世益民——学习筱苏师治学业绩的体会辛德勇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发凡与举例谭其骧华北原始土地耕作方式:科学、训诂互证示例何炳棣历史时期松花江流域农业开发与变迁李宾泓历史时期辽河流域的开发与地理环境关系郑川水冯季昌西夏农业区域的形成及其发展韩茂莉唐代水利发展的因素及影响钮海燕哈密地区水利开发的历史研究钮仲勋唐以前江西地方望姓考梁洪生旧中国江南三角洲农村的聚落和社区[日]滨岛敦俊明清两淮盐商与扬州城市的地域结构王振忠武汉市历史地理的初步研究刘盛佳月港的兴衰郑宝恒关于“都市(城市)”概念的历史地理定义考察王妙发郁越租当前考古所见最早的地图——天水《放马滩地图》研究张修佳春秋徐器与徐人活动地域初探李家和刘诗中斡赤斤故城的发现与研究米文平清代人口考辨王育民十世纪中叶前后高昌回鹘的西部疆界华涛唐朝时期安南都护北部地界的变迁尤中苏建灵段氏大理国建置考王颋福建政区建置的过程及其特点林汀水明朝初年出使西域僧人宗泐事迹补考邓锐龄试论大熊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何业恒历史时期的中国野马、野驴的分布变迁文焕然黄淮平原仰韶暖期的气候特征探讨满志敏荆江历史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周凤琴苍梧考释陈怀荃□调查与研究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发现与研究冯永谦西汉武威郡诸县城址的调查与考证李并成□古籍研究中国古地理文献中地方等地刍议靳生禾师道刚《南齐书·州郡志》札记胡阿祥□《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修订札记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两项较大修改的说明周振鹤□书评学林拔萃之作——试评《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王守春□学术动态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讨论会综述王振忠□补白关于宋代在上海地区设置的市舶机构的两个问题一令郦道源任冀州镇东府长史的时间赵永复《太平寰宇记》局本优于万本一证王文楚以路为政区道名不自宋始李懋军《历史地理》(第十一辑) 1993年6月先秦两汉时期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邹逸麟西汉与唐代灌溉成就的比较研究周魁一陈茂山宋代岭南地区农业地理初探韩茂莉“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初探曾昭璇海河流域平原水系演变的历史过程张修佳中古时期郡望郡姓地理分布考论胡阿祥中国历代移民的类型和特点葛剑雄黄淮海平原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初步研究吴松弟辽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人口迁移研究韩光辉论西渭桥的位置与新近发现的沙河古桥辛德勇允吾、金城、榆中、勇士等古城址考陈守忠论唐代的三边章群党项发祥地——唐初“河曲十六州”研究郭声波明代三卫初设地研究董万仑北京郊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尹万科二千多年来华北西部经济栽培竹林之北界文焕然试论华南虎在长江三角洲的绝迹何业恒□《水经注》研究全租望与《水经注》陈桥驿《水经·漳水注》邯郸附近山川城医邑考孙继民郑良真□地图学史长久保赤和他的中国历史地图周振鹤鹤间和幸□古籍整理《延祐四明志·河渠考·湖》佚文辑存俞信芳□译丛科举和社会流动的地域差异[美]何炳棣著王振忠译北美历史地理学的现状与展望安德鲁·H·克拉克著姜道章译□学术动态《国家历史地图集》完成第一册编稿一得□补白关于《明代户口新探》、《清代人口考辨》两篇论文的质疑一读者郦道元未曾闲居九年赵永复《通鉴》庲降(都)督胡注辩正王振忠天涯何处觅“东野” 张志廉标点本《元和郡县图志》一处断句问题商榷马玉山《历史地理》(第十二辑) 1995年3月□纪念谭其骧(季龙)先生超迈乾嘉诸家的谭季龙先生史念海谭其骧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贡献曾昭璇回忆谭季龙老师陈桥驿追念恩师谭季龙教授邹逸麟用历史文献物资料研究气候冷暖变化的几个基本原理满志敏历史上黄河水沙变化的一些问题徐海亮辽代西辽河水道与木叶山、永、龙化、降圣州考张柏忠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的再探索蓝勇杭嘉湖平原生态演替与古文化兴衰的关系徐建春太湖地区孢粉资料与考古发现所阐述的人与环境之关系张明华江苏扬州西部距今4500年以来古植被与古环境萧家仪唐领余韩辉友番禺及番禺城考曾昭璇曾宪珊试论南宋末期桂林的城壕建设万竟君明清时期两淮盐业盛衰与苏北城镇的变迁王振忠明清时期山西市镇的布局与类型马玉山芜湖米市兴衰及其历史作用邵华木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施和金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周振鹤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华林甫宋代荆湖地区农业生产述论韩茂莉地理环境与宋元时代传染病曹树基魏蜀间分界线的地理学分析侯甬坚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安徽的人口变动行龙唐代雄武军考张建设□《水经注》研究《水经注》关于广西水道传述说略白耀天□古籍研究敦煌石室出《贞元十道录》剑南道残卷考释王仲荦《唐两京城坊考》评述辛德勇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史料评说胡阿祥□历史地图研究南宋行在临安府的地图再现——历史地图学个案研究阎维民。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刊总目录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刊总目录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刊总目录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刊总目录按: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刊初名《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创刊于198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后由岳麓书社)出版,编辑部设在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五辑后,1986年改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刊名改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

出版三辑后,1990年编辑部迁入北京师范大学,刊名为《历史文献研究》,先后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九辑。

1998年,编辑部又迁至华中师范大学,随后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总第18-26辑。

现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所教授周国林先生提供所有目录,汇编如下,特此感谢!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第一集(1980)关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问题张舜徽(1)观堂书札(与罗振玉先生论学手札)王国维遗著(10)《尚书·西伯戡黎》校释译论顾颉刚、刘起釪(46)公孙龙《白马论》诠释王煦华(60)《吕氏春秋》拾补彭铎(65)《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校释谭戒甫遗著(84)《汉书·食货志》注释札记高振铎(97)《汉书·地理志·牂柯郡》疏王燕玉(101)《说文解字约注》叙例……张舜徽(114)论元代曹善手抄手《山海经》周士琦(117)彝文“以诺”印跋章语邓子琴(123)周武王克殷年****黄宝权、陈华新(125)《春秋》一书中反映与生产有关的二三事……阙勋吾(129)《左传》编撰考(上)……赵光贤(135)《大招》是屈原作的吗?……郑文(154)“睡简”杂辨……陈抗生(165)焚书考……钟肇鹏(176)为杨惠之塑问题题陈从周君所绘《甪直闲吟图》……顾颉刚(191)宋代输出人口问题及其他……范传贤(194)清太祖死于宁远之战之不确……孟森遗著(200)附:赘言……商鸿逵(202)姚启对和施琅……商鸿逵(204)略论王禹偁……徐规(206)《通鉴》编修的“全局副手”——刘恕……仓修良(212)关于《唐语林》作者五谠……颜中其(219)《越难志》考跋……邹身城(225)《越难志》……王彝寿(232)金明馆杂文……陈寅恪遗著(248)霋岳楼书札……马宗霍遗著(249)读王夫之《诸经稗疏》札记……雷敢(253)《江浙访书记》选录……谢国桢(262)考古疏记二则……罗福颐(273)枫窗脞语……罗继祖(45、64、96)释词心得例说……冯端林(276)图片《魏石经残字跋》真迹……王国维遗著(扉页后)第二集(1981)观堂书札(与马衡先生论学手札)……王国维遗著(1)经传标题辨惑……张舜徽(11)“实义”误解为“语词”谭戒甫遗著(16)致柳翼谋(诒徴)先生书……蒙文通遗著(20)略谈文献整理中的几个问题阙勋吾(22)《尚书》略论赵谈元(32)《左传》编撰考(下)赵光贤(45)《战国策集注汇考》自序诸祖耿(59)荀子新传王蘧常(62)云梦秦简大事记集传马非百(66)云梦秦简《金布律》试释王瑞明(93)秦蜀侯非秦人考辨……蒋家骅(99)《后汉书·王逸传》考释……蒋天枢(105)汉代更赋析辨……崔曙庭(116)补三国兵志(卷上)……王欣夫(大隆)遗著徐鹏整理(127)《史》《汉》写人物细节的比较研究……施丁(143)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的总结——评《贞观政要》……仓修良魏得良(154)新版《旧唐书》漏校一百例……卞孝萱(169)欧阳修治史的求实精神……宁衍申(188)王若虚《史记辨惑》质疑(上)……颜克述(198)《明经世文编》与戚继光研究……陈抗生(209)味檗斋遗文二篇……李于锴遗著(216)《筹办夷始未》·《洋务纪事本未》·《总理衙门清档》……张守常(218)关于郭嵩焘日记……杨坚(222)莲蓬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史事考……邹身城(235)附:莲蓬党史料辑录 (247)《陶成章幼年的三篇艺文》读后……童炽昌(261)附:陶成章幼年的三篇艺文 (265)《俑庐日札》拾遗……罗振玉遗著罗继祖辑录(268)明季清初镇江之繁盛与娱乐……柳诒徴遗著柳曾符整理(274)《平乐印庐稽古文字》序……蒋逸雪(277)纸帐铜瓶室题跋偶存……郑逸梅(278)“色斯举牟”辨误……商承祚(280)貙媵考……钱剑夫(281)书信往来……齐治平颜中其(44)第三集(1982)与诸同志再论历史文献的整理工作……张舜徽(1)郑堂书札(与陈介祺先生论商周彝器手札)……潘祖荫遗著(6)释甲骨文尊田及土田……张政烺(11)孙诒让读书札记汇辑……雪克(16)补三国兵志(卷下)……王欣夫(大隆)遗著徐鹏整理(39)宋绶《契丹风俗》疏证稿……贾敬颜(52)王弼《老子注》初校记……蒙文通遗著(61)《庄子》辨正……徐仁甫(65)《周易疏》校后记……向宗鲁遗著(90)元刊本《史记外传》题记两首……屈守元(100)王若虚《韩诗辨惑》质疑(下)……颜克述(107)《四库提要》介绍《续通鉴长编》一文正讹……崔曙庭(119)标点本《北齐书》校议……陈连庆(124)《宋史·刑法志》考异……顾吉辰、张道贵(136)《清史稿·本纪》失书月序札记……江宗衍(148)高似孙对前四史研究的总结——《史略》初探……高振铎(154)李心传及其《旧闻证误》……来可泓(166)《续通鉴记事本末》及其作者……路志霄失平楚(174)太平《辛壬寇纪》……邹身城(177)惠附:辛壬寇纪 (180)评张之洞的《劝学篇》……蒋志杰(193)试探中国何时开始用铁——主要从古文献记载并结合有关方面谈一点看法阙勋吾(198)从动梦秦代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王瑞明(206)秦国傅籍制考辨——读云梦秦简札记……罗开玉(211)黄老思想论略……赵吉惠(218)略论贾谊的政治思想……赵淡元(227)论曾巩的“先王之道”……骆啸声(228)劬堂随笔(读宋史札记)……柳诒徴遗著柳曾符整理(51)(89)(106)(123)(192)瓜蒂盦忆旧题记……谢国桢(248)刘秀二三事……雷敢(251)北宋大文献学家宋敏求……颜中其(258)书李秀成石达开……陈璟梅遗著(264)李商隐诗注版本举隅……王铁麟(269)古文疑义例说——兼与冯端林同志商榷……王德元(271)图片黄季刚先生遗札……(扉页后)第四集(1983)与诸同志谈整理古籍的问题……张舜徽(1)略说《周易》卦爻的“—”、“--”……张伯思(5)关于巡守制度今古文异说的解释……金德建(9)《指物论》辨释……李叔毅(16)耤田、爰田、初税亩刍议……陈千均、黄宝权(26)《孟子》“离娄”新释……谭戒甫遗著(31)裴松之《三国志注》……张孟伦(32)日本在唐律文献学上的研究……冈野诚著司马勒译杨廷福校(38)旧新《唐书》校勘记……许道勋赵克尧(50)吴任臣和《十国春秋》……朱仲玉(59)陈轸事迹考述——《战国策检论稿》之六……缪文远(67)对范蠡哲学思想研究的一点看法——从《国语·越语下》非实录谈起……周学根(73)论韩非的“富国强兵”之术——读《韩非子》浅识……阙勋吾(78)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王明信(87)《史记》写战争……施丁(96)扬雄的社会伦理观点……郑文(105)试论长孙皇后……骆啸声彭池(115)宋代史学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高国抗(126)宋人文集的史料价值……王瑞明(136)从《冷庐杂识》一书看清代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崔凡芝(149)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王欣夫(大隆)遗著徐鹏整理(154)《炎黄氏族文化序》序……蒋逸雪(163)梅庵书跋……郑逸梅(164)劬堂随笔——读《三国志》……柳诒徴遗著柳曾符整理(168)范晔不敢作志辨——驳郑樵说……亲绪缵(173)孔安国献书考……白新良(178)南巢、居巢考……叶孟明(184)王昌龄谪龙标尉地域辨……王燕玉(190)失锡庚事辑……罗继祖(196)乐()乎?乐()乎?——《孟子》“臣请为王言乐”之我见……胡渐逵(200)二十四史注补表谱考证书籍简目……陈乃乾遗著(202)第五集(1984)《说文字解字》在古文字研究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参加香港“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而作张舜徽(1)广韵疏证·序列……赵少咸遗著(4)广韵谐证·序例赵少咸遗著(7)论陈垣老师的历史避讳学蔡尚思(10)陈寅恪治史方法初探饶展雄(16)《尚书》所论神权法和宗法思想陈抗生(33)关于惠施的文献资料及命题解析赵吉惠(42)《鹖冠子》研究村宝元(51)评贾谊的史论邹贤俊(61)《秦始皇本纪》补疑茅冥家(71)试说《史记》的本纪义例并及史公立项纪的求实意义……谭绪缵(83)司马迁的“为百姓言”……杨燕起(93)《汉书·食货志》辨疑……李庆善(97)《汉书·诸侯王表》校正……彭卫(105)《北史·序传》勘误两则……赵俊(108)《旧唐书》点校补正零拾……方积六(111)新版《宋史·兵志》校点补正……孔繁敏(120)《严州图经》考释……骆啸声(128)《宋本杜工部集》注文考辨……谢思炜(136)《海上见闻集》痛史本与定本校勘记杨彦杰(144)陆心源抄《三馀集》、《所安遗集》原本题记熊克(153)四库全书提要补正夏定域遗著夏锡元整理(159)评《中外历史年表》(1980年北京中华书局第二次印本)张旭光(165)馀俆庵遗文拾零徐桢立遗著(173)论楚俗尚鬼与楚国文化王瑞明(180)春秋时期楚的灭国为县制李玉洁(188)“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辨释张建寅(194)在贡举制的问题上关于卿、乡大夫的辨析张瑞昌(201)先秦宦官考略马良怀(204)辨李白长流夜郞的时地王燕玉(212)顾炎武的诗论与诗赵俪生(222)李慈铭之生活柳诒徴遗著柳曾符整理(227)我国古代潮汐成因的探索郑慧生(239)左宗棠书信二十一封何槐昌整理(252)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一(1986)子史标题辨惑张舜徽(1)三坟五典顾颉刚遗著(6)弢翁遗札周叔弢遗著周一良整理(9)经今古文学之争,系学术问题抑政治问题蒋逸雪遗著(40)古书引经传经说称为本经考王利器(43)关于《牧誓》的成书年代问题吕锡生(48)论《黄帝四经》的思想史文献价值赵吉惠(55)《王制》制度为《大戴礼记·千乘》所本考金德建(64)《春秋繁露》简论杜宝元(68)刘孝标及其《世说注》萧艾(76)司马迁卒年考施丁(91)司马迁写汉武帝征伐匈奴张大可(103)司马迁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何旭光(114)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辨误李廷先(122)《报任安书》注商吕友仁(103)重读《孔子世家》,重评孙子功过邹身城(135)《史记·吴越世家》札记奚柳芳(147)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考周国林(152)《史通》与《论衡》比较研究符定波(159)《史通》编撰问题辨正乔治忠(166)论马令《南唐书》失仲玉(177)试论《资治通鉴目录》王义耀(183)《通鉴考异》校读札记孙文泱(188)劬堂随笔——读《通鉴》柳诒徴遗著柳曾符整理(196)《续资治通鉴长编》校勘释例吴绍烈(202)《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见宋人语词试诠林艾园(208)《宋史·宰辅表》订误顾吉辰(220)宋人笔记的史料价值王瑞明(232)《事物纪原》源流浅探许沛藻(244)罗愿《新安志》探论林衍经(250)《百战奇法》书考及其思想初探张文才(256)试论乾嘉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功过陶家康(266)读古今人表杂志王利器王贞珉(275)《四库提要》介绍《锦里耆旧传》一文辩误孙永如(279)略谈《筹海图编》的版本范中义(281)清人笔记随录(三则)来新夏(285)赵州桥桥名考林树涵(293)“三门”应为“仙居”徐永恩(259)二(1988)讱庵文录张舜徽(1)《广韵疏证·序例》赵少咸遗著(3)《尧典》简论单殿元(16)试论《世本》之制作年代及其价值钱剑夫(20)《周礼》成书年代的新探索陈连庆(36)《晏子春秋》考辨吴九龙(51)《小匡》考辨胡家聪(62)关于《战国策》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邓廷爵(66)社预经济活动考评——《晋书·杜预传》补识殷崇浩(79)《逸周书》孔晁注刍议刘重来(86)《吴越春秋》研究李泉(94)五代枢密院考述董恩林(104)李心传的《道命录》来可泓(115)曾公亮与《武经总要》陈培坤(122)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的成书时间和内容范中义(127)谈《百衲本二十四史》李春光(137)地方志书的军事价值王晓岩(144)论出土秦律中的“居赀赎债”制度——兼说赵背户秦墓的性质张金光(149)略论魏晋至唐初史学的共同特点蒋家骅(157)试论阎若璩的治学邓瑞(168)“究天人之际”试释何旭光(179)俞樾、王闿运《史记》校语录吴忠匡(184)《史记》《汉书》《通鉴》标点刍议宁怀仁(195)《史记》《汉书》点校异议(四则)岳庆平(201)《宋书·天文志》校读记彭益林(203)《贞观政要》校勘记许道勋(212)补《辽史·贾师训传》罗继祖(223)“由假”实为“田假”之误杨希义(225)《宋史·夏国传》宋西夏交聘史料补正顾吉辰(226)叶适著作版本考及其他周梦江(244)《元史·陈孚传》考证徐三见(252)《四库全书》采辑《永乐大典》本数量辨曹书杰(256)王静安遗文证补佛雏(261)段注补疑陆锡兴(267)三(1990)讱庵著述叙录张舜徽(1)漫议孔子的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李叔毅(15)“性相近,习相远”剖析孙际良(25)“上智与下愚不移”辨王万(28)《淮南子》与黄老之学赵吉惠(29)《盘庚》小议金德建(40)《管子·明法》是抄袭《韩非子·有度》吗?胡家聪(46)《逸周书·谥法解》成书年代与作者蠡测汪受宽(49)居延出土部分无纪年汉简书年代的探讨周国林(55)伦理和法律的冲突——《史记·游侠列传》评说张三夕(61)《史记》及其“三家注”中所见邹衍史料殷南根(66)《史记·苏秦列传》标点失当例释孙顺霖(69)《吴起兵法》考辨孙开泰(73)《吕氏春秋》的军事思想张一中(81)陈庆年和《兵法史略学》张文建(87)《晋书》志文校勘拾遗李晓明(92)两《唐书》天宝户口对勘卞孝萱(101)李纲《梁溪全集》四库本校读记王瑞明(111)《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与《长编》对校记许沛藻(120)罗、吴本王国维书札校读记萧苇(129)《王静安先生年谱》订补佛雏(135)谈韩愈诗文集的嘉祐蜀本屈守元(145)《史通》版本源流考张新民(150)宋代版本的优劣戴南海(157)关于《崇文总目》的几个问题——宋代书目及目录学家述略之一方健(168)失熹著、编、校书目考录张全明(174)袁燮与《絜斋集》吴绍烈(183)《文献通考·职官考》案语评述金圆(188)王应麟辑佚书问题王文华(193)顾广圻在校勘学上的成就顾志华(197)王先谦文献整理方法论庞天佑(201)陈《论》姚《录》札记康志杰(210)三国晋十六国宦官考马良怀(214)北宋元祐时期的洛、蜀、朔党争罗家祥(224)《夷坚志》与宋代商品经济雷家宏(246)论明朝人对宋史的研究与改编失仲玉(252)一部《通鉴》的奇遇——兼述清初社会情弊陈光崇(256)柳诒徴先生与小说戏曲申耆(264)[附]王梦楼之家伶柳诒徴(268)《蒙难纪略》考跋邹身城(271)[附]《蒙难纪略》武林更生氏述(277)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一辑(1990)缪荃孙传柳诒徴遗著(1)《史通》内篇札记张振珮遗著(3)《尹文子译注》序赵光贤(20)《史通》的刋印流传与研究傅振伦(23)《旧唐书》删改引用诏令失当举例李希泌(26)《唐两京城坊考》中的时人说小考赵守俨(29)《唐才子传·王昌龄传》笺证周绍良(36)龙文彬及其《明会要》许大龄(43)档案名称的渊源单士元(47)历史上“阳关”的兴废阴法鲁(51)读陈垣寿尹文书札跋刘乃和(57)四十年来乾嘉学派研究述评许道勋(65)试论乾嘉考据学的形杨及其功过仓修良叶建华(71)试论乾嘉学术的历史地位杨宗禹(96)《廿二史札记》的独特成就李金堂(102)“扬州学派”简论张承宗(115)论《离骚》的形象体系和抒情层次戴志钧(130)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考辨靳生禾(150)唐代宦官与士大夫关系之研究马良怀(164)关于辽、金、宋三史文献研究汪受宽(190)谈地方志的起源邓瑞全(203)王念孙训诂学思想初探徐兴海(211)《冯谖客孟尝君》诂疑王德元(222)读《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札记赵生群(239)传本《夏侯阳算经》成书年代补证陈明光(248)《新唐书·宰相表》纠误二十三例俞钢(254)《宋史·礼志》比事质疑顾吉辰(265)《李卫公问对》与《李卫公兵法》陈亚如(287)《山右丛书初编》述略尚恒元彭善俊(300)兴化变迁考吴以宁(318)《楹联隅录》与海源阁藏书李泉(336)《纯常子枝语》撰著考汪叔子(353)北京新二辑(1991)题《辽史法》五律孙楷第(1)《〈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序杨向奎(3)释“土伯九约”黄永年(7)《大匡》考辨胡家聪(11)《旧唐书》新论傅振伦(21)全金代文序言、后记陈述(30)汉末魏晋时期《汉书》注家考略孙钦善(34)论韩学启于唐而盛于宋的历史背景郭伟川(46)关汉卿年****李修生(59)明李东阳、唐顺之家自书诗卷跋史树青(59)辛勤抄书的藏书家钱谷父子冀叔英(74)读《艺风堂友朋友札》罗继祖(80)王静安佚文拾补佛雏(95)《离骚》“降神语”断句问题及其与全诗整体结构的关系再探讨林文锜(115)汉末社会思潮的转变郑文(137)苏颂对宋代文献事业的贡献张富祥(150)《金佗稡编》略论林晓平(169)《明史纪事本末》论析周少川(178)乾嘉考据学:中国传统考据学与西方科学方法的结合庞天佑(191)严可均的金石学徐德明(208)为历史年代学开辟了道路——陈垣先生在历史代学上的贡献刘乃和邓瑞全(219)走普及提高之路创内容体例之新——张舜徽教授史学成就评述顾志华(230)张舜徽教授创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的贡献崔曙庭(241)古籍校释方法的创新——兼评陈奇猷的学术成就管敏义(249)《登科记考》补遗刘汉忠(263)《宋史·李道传传》考补来可泓(281)《宋史》校记补遗二十则汝企和(298)郑晓著述考略钱茂伟(309)《明实录》人名校勘谢贵安(323)黄晖引文错误与《调燮类编》作者的考辨周桂钿(335)光绪描润本《古今图书集成》及其《考证》赵之富(339)广西师大图书馆“康有为藏书”述评陈文(350)《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辑佚书》校注失误十一则曹书杰(364)邓实与古籍整理程明(371)评陈垣著、野口善敂译注的《清初僧诤记》——中国佛教的迷茫与知识分子(日)柴田笃撰孙智昌译(328)美国八十年代的中国学研究(美)Ruth Dumell王明泽译(396)李东阳、唐顺之自书诗卷(图片)(扉页后)北京新三辑(1992)敦煌故弄室出沙州志残片三种考释王仲荦考释郑宜秀整理(1)论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12届年会暨汉唐史籍与传统主化研讨会上的讲话史念海(12)论中国古代目录的优良传统姚伟钧(17)直书的嬗变李纯蛟(31)《史记》在经学与史学结合中的地位杨燕起(44)从《列女传》看刘向对古代史学发展的贡献张涛(60)论崔鸿及其《十六国春秋》韩杰(73)晋祠唐碑碑文主题思想探析崔凡芝(86)大颠禅师与《心经注》饶宗颐(96)从《策林》看白居易的从政思想牛春生(100)胡应麟辨伪学成就的初探李葱葱(114)《鲒埼亭集》课纪实许大龄(126)论清代实证史学的演变张三夕(132)试论徐乾学的史学思想戈春源(147)《推背图》的流传及其历史观点王硕(160)关于陈鸿鑫的日记周一良(169)《左传》宣二年“见叔牂,曰:‘子之马然也’。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10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10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引言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甘肃的文史资料,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系列应运而生。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概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主要涵盖了甘肃省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方面的资料。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辑的各个部分内容。

1. 甘肃省历史文化概述本节主要介绍甘肃省的历史文化概况,包括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方面。

读者可以通过本节了解甘肃省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2. 甘肃历史事件选集这部分收录了甘肃省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比如兰州起义、甘肃战役等。

通过这些事件,读者可以了解甘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3. 甘肃历史名人事迹选辑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甘肃省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及其事迹,如白银三杰、马蹄杖、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等。

这些名人事迹不仅展示了甘肃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甘肃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4. 甘肃文化遗产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甘肃的文化遗产,这个部分介绍了甘肃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成果。

读者可以了解到甘肃省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措施,并对未来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和展望。

5. 甘肃民间传说甘肃民间传说丰富多样,包含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这个部分收录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甘肃民间传说,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传说,领略甘肃的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

意义与价值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的出版,对于推动甘肃省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甘肃省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汇集与整理甘肃的文史资料,该辑展示了甘肃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保护和传承甘肃的文化遗产、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该辑的出版也有助于加强甘肃省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通过向外界展示甘肃的文化瑰宝和历史文化发展成果,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们来甘肃旅游观光、投资兴业,进一步推动甘肃省的经济发展。

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

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

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一、古代文学与文化的传承在古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辑将聚焦于古代文学与文化的传承,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以及其在后世的影响。

二、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研究历史人物与事件是构成历史的重要元素,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辑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三、古代科技与艺术的探索古代科技与艺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辑将关注古代科技与艺术的探索,介绍古代科技成就、艺术形式以及它们在后世的应用和发展。

四、古代社会生活的再现古代社会生活是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辑将通过古代文献、绘画、雕塑等资料,再现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古代社会的风貌。

五、古代思想与哲学的探讨古代思想与哲学是古代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辑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探讨他们的思想观点、哲学体系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六、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的演变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辑将关注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的演变,介绍古代教育制度、科举考试制度以及它们在后世的发展。

七、古代地理与风土人情的描绘古代地理与风土人情是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本辑将通过古代地理文献、游记等资料,描绘古代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八、古代宗教与信仰的探讨古代宗教与信仰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辑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宗教和信仰,探讨它们的起源、传播以及它们在后世的影响。

九、古代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交流与传播。

本辑将关注古代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介绍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以及它们在后世的应用和发展。

十、古代文学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古代文学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与传承古代文学与文化是当代人的重要责任。

本辑将探讨古代文学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介绍古代文学与文化的保护现状、传承方式以及它们在后世的发展。

河南省图书馆百十年图书分类沿革

河南省图书馆百十年图书分类沿革

河南省图书馆百十年图书分类沿革河南省图书馆开馆至今已有百十年的历史,经历了分类制度的重要变迁,为了更好的管理和服务读者,不断完善和更新分类制度。

以下是河南省图书馆百十年图书分类沿革的简要介绍。

1908年,河南省图书馆成立,采用的是传统的(通俗)分类法。

该分类法将图书分为四类:文史、子部、诸子和百家文。

其中文史包括史书、儒家经典、纪传体史料等;子部包括散文、诗歌、曲艺等;诸子包括儒家以外的其他哲学流派的经典和著作;百家文包括杂文、小说、戏曲等。

然而,这种分类法仅适用于传统经典著作,而无法满足现代图书馆的需求。

1933年,为了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分配需要,河南省图书馆采用了Dewey十进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将图书分为十个大类,分别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自然科学、应用科学、艺术、文学、历史与地理、百科全书与参考资料。

该分类法在河南省图书馆运用至今,已成为河南省图书馆的基本分类制度。

1965年,中国图书分类法正式颁布实施,河南省图书馆也开始逐步转换至中国图书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以“目的-对象-手段”的方式,将图书分为20大类,各大类下又分为数个小类。

此外,社科类、科技类、文艺类、儿童类等专题分类也陆续添加,以适应读者需求。

1993年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河南省图书馆开始进行自动化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分类制度也随之更新。

该系统采用国际通用的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简称LCC)。

这种分类法在海外图书馆广泛采用,是当前全球使用较多的图书分类法。

LCC采用26个英文字母为基本分类,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字母后面跟随一串数字和字母代表具体的内容分类,如PA代表古典文学,QA代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NA代表美术等等。

该分类法结构科学、内容丰富,因此在河南省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河南省图书馆通过不断更新分类制度,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便捷、精准的信息服务,成为一座充满智慧的城市文化圣地。

第二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目录(总目录、详细目录)

第二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目录(总目录、详细目录)

第二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目录(总16张DVD光盘)·总目录02-01 续补《历代书法研究文献》3-102-02 续补《历代书法研究文献》3-202-03 续补《历代书法研究文献》3-302-04 《中国书法全集》51册02-05 中国书法学研究文献02-06 中国金石学研究文献02-07 中国书画研究文献02-08 中国绘画•美术•艺术研究文献02-09 中国考古学研究文献02-10 中国字典萃编02-11 中国辞典/词典萃编02-12 中国文化辞典/词典萃编02-13 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学术文献02-14 章太炎•黄侃•鲁迅学术文献02-15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第1-100册)02-16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第101-200册)·详细目录01续补《历代书法研究文献》(三之一)目录--------------------------------------------------------------------------------◆01先秦◆甲骨文甲骨文字簡化現象研究(2003台灣大國教碩)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pdf朱歧祥《殷墟甲骨文字通释稿》台北文史哲1989.pdf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3册中华书局1988.pdf王宇信《甲骨学简论》(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pdf王明阁:甲骨学初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pdf甲骨文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州古籍1992.pdf甲骨文通检第5册《田猎》饶宗颐主编香港中文大学.pdf甲骨文集联书法篆刻专集刘兴隆编.pdf陈炜湛《甲骨文简论》上海古籍1987.pdf◆简牍◆郭店楚墓竹简书法探析5册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硏究续编.pdf史树青《长沙仰天湖出土楚简研究》群联出版社1955.pdf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解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pdf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djvu◆综合侯马盟书文物1976.pdf信阳楚墓中国甲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丁种第三十号文物1986.pdf 商承祚等《先秦货币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3(封皮是错的).pdf施谢捷《吴越文字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pdf楚汉简帛书典湖南美术1998.pdf楚系简帛文字编.滕壬生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pdf楚风墨迹上海书画2003.pdf胡澱咸《甲骨文金文释林》安徽人民2006.pdf蔡运章《甲骨金文与古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PDF郑良树《竹简帛书论文集》中华书局1982.pdf郭沫若《商周古文字类纂》文物.pdf阎根齐主编《芒钖山西汉梁王墓地》文物2001.pdf◆金文◆商承祚商承祚《古代彝器伪字研究》.pdf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_中国文物学会等编_文物出版社2003.pdf商承祚:古代彝器伪字研究金陵学报抽印本1934.djvu商承祚:长沙古物闻见记·续记中华书局1996.pdf◆容庚《商周彝器通考》台湾大通书局1973《商周彝器通考》.txt商周彝器通考上册.pdf商周彝器通考下册.pdf商周彝器通考下册补.pdf◆殷周金文集成18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影印1984殷周金文集成引得.pdf殷周金文集成釋文06-01.pdf◆金文诂林15册周法高主编,张日升、徐芷仪、林洁明编纂香港中文大学1974《金文诂林》15册周法高主编,张日升、徐芷仪、林洁明编纂香港中文大学1974.pdf 《金文诂林》目录等.pdf李孝定《金文诂林读后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文研究所专刊之八十台湾中研史语所1982.pdf北京图书馆藏青铜器铭文拓本选编文物出版社.djvu流散美国的晋式青铜器.pdf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6卷金文丛考补录.pdf《续补历代书法研究文献》说明.txt02续补《历代书法研究文献》(三之二)目录-------------------------------------历代书法研究文献补0202秦汉两汉金石文选评注.djvu高敏《云梦秦简初探》(增订本)河南人民1981.pdf河南新郑汉代画像砖_薜文灿刘松根_上海书画1993.pdf贾庆超《武氏祠汉画石刻考评》山东大学1993.pdf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85.pdf 8.37 MB刘信芳、梁柱《云梦龙岗秦简》科学出版社1997.pdf 26.85 MB马衡《汉石经集存》台湾艺文印书馆1976年.pdf 159.71 MB南阳汉代画像石刻_续编_闪修山李陈广_上海人民美术1988.pdf 46.67 MB钱剑夫《秦汉货币史稿》.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pdf 15.39 MB饶宗颐、李均明《新莽简辑证》补资治通鉴史料长编稿系列新文丰1995.djvu 5.00 MB石经考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汉石经残字考魏三体石经遗字考b.djvu 7.09 MB孙慰祖、徐谷富《秦汉金文汇编》上海书店1997.pdf 37.95 MB王志沂:关中汉唐存碑跋.djvu 7.56 MB袁维春《秦汉碑述》北京工艺美术1990.pdf 128.88 MB张延焕《汉碑古字通训》北京图书馆2003.pdf 4.79 MB陈文豪《二十世纪出土秦汉简帛概述》二十世紀出土秦汉简帛概述.pdf 484.84 KB陈文豪《二十世纪出土秦汉简帛概述》.doc 78.00 KB敦煌汉简(0 folders, 2 files, 4.51 MB, 4.51 MB in total.)敦煌汉简释文.甘肃人民1991.lnk 830 bytes饶宗颐、李均明《敦煌汉简编年考证》补资治通鉴史料长编稿系列新文丰1995.djvu居延汉简劳干《居延汉简考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0.pdf 9.53 MB居延汉简簿籍分类研究.pdf 2.01 MB居延汉简甲乙编上册考古学专刊乙种第十六号中华书局1980.pdf 382.42 MB居延汉简甲乙编下册考古学专刊乙种第十六号中华书局1980.pdf 17.51 MB居延汉简释文合校2册.秦汉魏晋出土文献文物1987.pdf 11.76 MB李天虹著. 居延汉简簿籍分类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3.pdf 8.33 MB薛英群等注. 居延新简释粹.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8.pdf 3.06 MB薛英群著. 居延汉简通论.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1.pdf 12.75 MB历代碑刻文字拓本-汉代碑刻文字拓本历代碑刻文字拓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汉代碑刻文字拓本.djvu 131.80 MB历代碑刻文字拓本-汉代碑刻文字拓本目录.pdf 90.33 KB陇文化丛书竹木春秋——甘肃秦汉简牍周秦汉瓦当安立华编著:齐国瓦当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pdf 22.09 MB傅嘉仪编:秦汉瓦当(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9.pdf 197.17 MB韩天衡主编:古瓦当文编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1996.PDF 47.76 MB汉代瓦当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pdf 1.26 MB华非:中国古代瓦当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pdf 41.11 MB眉县秦汉瓦当图录_ 刘怀君王力军_三秦出版社2002.pdf 22.27 MB陕西古代美术巡礼-秦汉瓦当西安美术出版社.pdf 13.00 MB瓦当.doc 29.50 KB新编秦汉瓦当图录三秦1987.pdf 133.89 MB张文彬著:新中国出土瓦当集录·甘泉宫卷(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8.pdf 56.12 MB张文彬著:新中国出土瓦当集录·齐临淄卷(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9年.pdf 68.91 MB赵丛苍编:古代瓦当(中国文物序列中国书店出版社 1997.pdf 37.27 MB周秦汉瓦当_徐锡台楼宇栋等_文物出版社1988.pdf 39.24 MB朱思红陈根远著:屋檐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瓦当(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8.pdf03魏晋南北朝(1 folders, 5 files, 52.66 MB, 99.61 MB in total.)华人德《六朝书法》上海书画2003.djvu 11.85 MB历代碑刻文字拓本-南北朝碑刻文字拓本目录.pdf 310.92 KB罗维明著. 中古墓志词语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pdf 1.86 MB重校精印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晉郭璞《郭弘農集》、晉王羲之《王右軍集》掃葉山房.djvu重校精印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晉王右軍集晉王羲之掃葉山房.djvu 17.91 MB历代碑刻文字拓本-魏晋碑刻文字拓本(0 folders, 2 files, 46.95 MB, 46.95 MB in total.) 历代碑刻文字拓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魏晋碑刻文字拓本.djvu 46.88 MB 历代碑刻文字拓本-魏晋碑刻文字拓本目录.pdf 72.55 KB04隋唐05历代碑刻文字拓本-唐代碑刻文字拓本目录.pdf 469.63 KB陈尚君:唐代石刻文献的重要收获--评《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特辑》.pdf怀素自叙帖书法析解.djvu 11.00 MB牛致功: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 2002.pdf 54.22 MB气贺泽保规《新版唐代墓志所在总和目录》明治大学文学部东洋室2004.pdf 24.20 MB施安昌《唐代石刻篆文》紫禁城1987.pdf 82.44 MB唐代碑刻文字拓本目录.pdf 469.63 KB唐瘿陶令李怀仁德政碑一卷清莫友芝手跋独山莫氏.pdf 88.44 KB虞世南《虞秘监集》(《四明丛书》本).djvu 6.10 MB朱建新:孙过庭《书谱》笺证中华书局1963.djvu 9.26 MB历代碑刻文字拓本-隋代碑刻文字拓本(0 folders, 2 files, 74.37 MB, 74.37 MB in total.) 历代碑刻文字拓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隋代碑刻文字拓本.djvu 74.24 MB历代碑刻文字拓本-隋代碑刻文字拓本目录.pdf 127.63 KB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总9辑三秦出版社1994-2007《全唐文补遗》总目录.doc 482.00 KB陈尚君:唐代石刻文献的重要收获--评《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特辑》.pdf全唐文补遗第1辑.pdf 36.85 MB全唐文补遗第2辑.pdf 44.74 MB全唐文补遗第3辑.pdf 38.96 MB全唐文补遗第4辑.pdf 37.25 MB全唐文补遗第5辑.pdf 32.56 MB全唐文补遗第6辑.pdf 35.90 MB全唐文补遗第7辑.pdf 35.97 MB全唐文补遗.txt 625 bytes全唐文补遗第8辑(千唐志斋新藏专辑).pdf 33.06 MB颜真卿朱海良《颜书概论》(颜真卿)江苏古籍1987.pdf 4.51 MB颜真卿《颜鲁公集》(四部备要) 中华书局.djvu 35.07 MB颜真卿(评传)志.exe 1.29 MB颜真卿评传.pdf 11.68 MB颜真卿志.DOC 361.50 KB颜真卿资料.doc 354.00 KB05五代、宋、辽、金历代碑刻文字拓本-宋辽金碑刻文字拓本目录.pdf 284.41 KB罗春《[辽代书法与墓志》. 辽宁画报出版社, 2002.djvu 43.29 MB向南《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1995.pdf 21.38 MB历代碑刻文字拓本-五代碑刻文字拓本(0 folders, 2 files, 40.26 MB, 40.26 MB in total.) 历代碑刻文字拓本-五代碑刻文字拓本目录.pdf 80.79 KB历代碑刻文字拓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五代碑刻文字拓本.djvu 40.18 MB 06元历代碑刻文字拓本-元代碑刻文字拓本目录.pdf 187.85 KB赵孟頫赵孟頫《松雪斋集》四库本.djvu 4.53 MB赵孟頫集任道斌校点浙江古籍.djvu 15.32 MB赵孟頫书法全集.pdf 1.84 MB07明倪元璐年谱《年谱丛刊》本清倪会鼎撰、李尚英点校中华书局1994.pdf 4.77 MB陈麦青《祝允明年谱》(《新编明人年谱丛刊》本)复旦大学1996.pdf 6.16 MB历代碑刻文字拓本-明代碑刻文字拓本目录.pdf 283.88 KB董其昌黄惇《董其昌书法论注》江苏美术.pdf 5.25 MB画禅室随笔《画禅室随笔》.pdf 734.59 KB《画禅室随笔》明·董其昌.txt 81.94 KB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屠友祥校注江苏教育出版社.pdf 34.55 MB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溯源.doc 66.50 KB画禅室随笔明·董其昌.txt 83.81 KB画禅室随笔四卷明董其昌撰笔记小说.pdf 1.50 MB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DOC 128.00 KB孙小力、王浩: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溯源.doc 66.50 KB杨补(辑《画禅室随笔》).doc 23.50 KB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民国广智书局校印]画禅室随笔1.djvu 2.32 MB画禅室随笔2.djvu 1.67 MB画禅室随笔3.djvu 799.68 KB画禅室随笔4.djvu 939.71 KB董其昌《容台集》《容台别集》董其昌《容台文集》、《容台别集》(全文).doc 467.00 KB容臺集诗集四卷.djvu 5.78 MB容臺集文集卷之八.djvu 2.36 MB容臺集文集卷之二.djvu 1.95 MB容臺集文集卷之九.djvu 2.52 MB容臺集文集卷之六.djvu 2.45 MB容臺集文集卷之七.djvu 2.17 MB容臺集文集卷之三.djvu 2.07 MB容臺集文集卷之四.djvu 2.27 MB容臺集文集卷之五.djvu 2.40 MB容臺集文集卷之一.djvu 2.35 MB容台别集容臺集别集卷之一(《随笔》《禅悦》《杂纪》).djvu 1.92 MB容臺集别集卷之二(《画品》).djvu 1.82 MB容臺集别集卷之三(《书品》).djvu 1.85 MB容臺集别集卷之四(《画旨》).djvu 2.05 MB唐寅(唐伯虎)明唐伯虎先生寅年谱杨静盦编《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九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pdf 唐伯虎先生集二卷.djvu 2.12 MB唐伯虎真迹汇萃.pdf 2.28 MB唐寅《唐伯虎全集》广益书局1936.djvu 11.66 MB唐伯虎先生外編唐伯虎先生外編卷之一.djvu 2.19 MB唐伯虎先生外編卷之二三.djvu 2.39 MB唐伯虎先生外編卷之四五.djvu 2.31 MB唐伯虎先生外编续刻唐伯虎先生外編續刻卷之一~五.djvu 2.12 MB唐伯虎先生外編續刻卷之六~十二.djvu 4.20 MB唐寅《落花诗》《落花诗册》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 01.jpg 104.01 KB《落花诗册》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 02.jpg 86.84 KB《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 01.jpg 91.81 KB《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 02.jpg 89.59 KB《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 03.jpg 84.22 KB《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 04.jpg 83.14 KB《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 05.jpg 90.39 KB辽宁省博物馆藏本 01.jpg 229.63 KB唐寅落花诗考.doc 35.50 KB中国美术馆藏本 01.jpg 178.66 KB中国美术馆藏本 02.jpg 186.71 KB《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唐寅《唐伯虎全集》北京书店198唐伯虎唐寅《唐伯虎全集》总六卷(卷1-3)北京书店1985.djvu 16.45 MB 文徵明(0 folders, 2 files, 27.32 MB, 27.32 MB in total.)周道振:行书大师——文徵明(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93.pdf 3.56 MB文徵明集周道振校辑上海古籍1987.10.pdf 23.76 MB徐文长(徐渭)(0 folders, 3 files, 64.02 MB, 64.02 MB in total.)《徐渭集》.明徐渭.中华书局.1983(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pdf 43.88 MB 刘正成《徐渭年表》.doc 131.50 KB徐渭《徐文长全集》.djvu 20.01 MB03续补《历代书法研究文献》(三之三)目录--------------------------------------------------------------------------------◆续补历代书法研究文献03◆08清◆乾嘉名人手札◆傅山丁宝铨《傅青主先生年谱》.pdf傅山的交往和应酬__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pdf清·傅山《霜红龛集》2册(影印本)山西人民1985.pdf◆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DOC八大山人研究系列丛书之一.doc八大山人(上册).pdf八大山人(中册).pdf◆刘墉(刘文清)◆刘墉:刘文清公应制诗集三卷道光六年(1827)东武刘氏味经书屋刻本◆刘墉:刘文清公遗集十七卷道光六年(1827)东武刘氏味经书屋刻本◆张其凤张其凤报到.doc张其凤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txt张其凤:当代书坛三大误区略论.doc◆英和《英刻刘文清公墨迹》《忆书》卷1刘文清书法.doc刘文清公手迹(英和刻刘文清公墨迹).doc英和《英刻刘文清公墨迹》跋.doc刘墉遗闻轶事(李春光《清代各类人物的遗闻铁事》).doc张其凤著. 刘墉研究丛稿.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pdf张其凤:刘墉与英和.doc张其凤:刘墉五考.doc张其凤:刘石庵公家书真迹.doc明清山东诸城刘氏部份谱序.doc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doc略论刘墉.doc纪连海著:历史上的刘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6.pdf◆吴让之书法篆刻研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辑》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DOC◆康有为《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蒋贵麟主编宏业书局有限公司198701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一)新学伪经考.pdf02-03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二、三)孔子改制考(上、下册).pdf04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四)春秋董氏学.pdf05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五)中庸注_孟子微.pdf06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六)论语注.pdf07-08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七、八)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上、下册).pdf09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九)礼运注_长兴学记_桂学答问_书镜.pdf10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俄彼得变政记_日本变政考.pdf11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一)日本书目志.pdf12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二)七次上书汇编_戊戍奏稿_補录代草奏议.pdf13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三)光绪圣德记丁巳要件手稿_共和平议.pdf14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四)官制议.pdf15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五)中华救国论_物质救国论_理财救国论_金主币救国论.pdf16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六)不幸而言中不听则国亡.pdf17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七)康南海先生墨迹_哀烈录_长安演讲集_康南海先生遗墨.pdf18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八)诸天讲.pdf19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十九)康南海文集.pdf20-21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二十、二十一)康南海先生诗集(上、下).pdf22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二十二)康南海先生自编年谱_康南海先生年谱续编_附梁著康南海.pdf◆萧公权著、汪荣祖译:《康有为思想研究》新星出版社 , 2005内容提要.txt康有为思想研究.pdf康有为学术文化随笔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大系.pdf康有为著章锡琛周振甫校点:大同书(古籍出版社,1956),.pdf ◆杨守敬集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1995第一冊:《鄰蘇老人年譜》《禹貢本義》《四書識小錄》《論語事實錄》《三亳考》《漢書地理志補校》《三國郡縣表補正》第二冊:《支那地志摘譯》《隋書地理志考證》第三冊、第四冊:《水經注疏》第五冊:《水經注圖》《水經注趙戴合校勘本》《湖北江漢水利議》《湖北金石志》《荆州府志》《晦明軒稿》第六冊:《歷代經籍存佚考》《漢書二十三家注鈔》《古詩存目錄》第七冊:《增訂叢書舉要》《續群書拾補》第八冊《日本訪書志》《日本訪書志補》《日本訪書志續補》《藏書絕句》《學書邇言》《激素飛清閣評碑記》《激素飛清閣評帖記》《三續寰宇訪碑錄》《壬癸金石跋》《鄰蘇老人題跋》第九冊:《寰宇貞石圖》《高句麗好太王碑》第十冊:《荥陽鄭氏碑》《泰山經石峪》《匡喆刻經頌》第十一冊:《望堂金石》第十二冊:《古泉藪》《飛青閣錢譜》《元押》第十三冊:《楷法溯源》《鄰蘇老人鄉試硃卷》《影寫隶古定尚書商書殘卷》《清客筆話》◆翁方纲◆沈津《翁言纲年谱》沈津《翁方纲年谱》.doc翁方纲《苏斋笔记》(稿本).djvu周积寅《郑板桥书画艺术》天津人民美术1982.djvu浅谈赵之谦篆刻艺术.DOC清代书画字号引得蔡金重编/引得编纂处校订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第二十一號] 1934年.djvu 郑板桥对联辑注.pdf◆09近现代‖综合◆严一萍◆严一萍《甲骨学》严一萍《甲骨学》台湾艺文印书馆1978.pdf◆严一萍《甲骨文研究》甲骨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台)藝文印書館1976.pdf甲骨古文字研究第三辑台)藝文印書館1990.pdf甲骨古文字研究第二辑台)藝文印書館1989.pdf金文总集严一萍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83.pdf◆书法备览◆千字文作品集◆《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6种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楷书卷_0.pdf 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篆书卷_0.pdf 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草书卷_0.pdf 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行书卷_0.pdf 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行草卷_0.pdf 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隶书卷_0.pdf◆启功千字文启功楷书千字文.exe启功楷书千字文.pdf启功行草千字文.pdf◆周慧珺千字文周慧珺行楷《千字文》.pdf周慧珺行草《千字文》.pdf◆宋徽宗(赵佶)千字文宋徽宗廋金体《千字文》.pdf宋徽宗版千字文.pdf宋徽宗草书千字文.pdf赵佶千字文.pdf◆怀素千字文怀素《草书千字文》.pdf怀素大草千字文.pdf怀素小草千字文.pdf◆文徵明千字文文征明楷、草书千字文.pdf文徵明小楷千字文(墨迹及采真馆法帖).djvu 文徵明草书千字文.djvu◆智永千字文智永千字文集字帖.pdf智永真书千字文.pdf智永真书千字文1.pdf智永真书千字文运笔方法.djvu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djvu◆曹宝麟千字文曹宝麟书泥金千字文册页.djvu曹宝麟小楷千字文+龙文鞭影.djvu◆欧阳询千字文欧阳询小楷千字文.djvu欧阳询楷书千字文.djvu欧阳询草书千字文(戲鴻堂法書,残本).djvu 欧阳询草书千字文.djvu欧阳询行书千字文.pdf◆王宠千字文王宠小楷千字文.djvu王宠小楷千字文真迹.pdf◆祝允明(祝枝山)千字文祝允明小楷千字文.djvu祝允明草书千字文.pdf◆米芾千字文米芾千字文.exe米芾小楷千字文.djvu◆续千字文楷书续千字文(清晰版).djvu续千字文黃庭經.pdf◆詹景凤千字文詹景凤草书千字文.pdf詹景风草书千字文.djvu◆赵孟頫千字文赵孟頫六体千字文.pdf赵孟頫真草千字文.pdf于右任草书千字文.pdf八大山人行楷千字文.djvu四体千字文.exe孙过庭草书千字文.pdf席夔隶书千字文.djvu康熙书千字文.pdf张旭草书千字文断碑残拓.djvu张永明小篆千字文.djvu张瑞图《草书千字文》.pdf 徐渭草书千字文.pdf李阳冰篆书千字文.pdf来楚生草书千字文.pdf楷书千字文.exe汉章帝千字文断简.djvu沈尹默草书千字文.pdf沈粲草书千字文.djvu沈鹏楷书千字文.exe王福庵隶书千字文.djvu王羲之临钟繇行书千字文.pdf 王蘧常章草千字文.pdf 班惟志二体真草千字文.djvu百体千字文.djvu董其昌临欧阳询草书千字文.pdf行书千字文(乐善堂帖).djvu褚遂良千字文.djvu赵构书千字文.pdf钱君匋篆书千字文.djvu隶书千字文.pdf颜真卿楷书千字文(天宝五年).djvu 颜真卿楷书千字文(天宝十二年).djvu 高闲草书千字文残卷.djvu黄宾虹草书千字文.pdf◆唐兰◆唐兰《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唐兰《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3年1版.pdf柯維盈:唐兰《甲骨文自然分类法》研究静宜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

内 蒙 古 文 史 资 料 大 全

内 蒙 古 文 史 资 料 大 全

内蒙古文史资料大全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一辑283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辑254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辑170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辑137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五辑210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六辑292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七辑338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八辑——绥远九一九起义史料专辑251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九辑150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辑150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一辑222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二辑--旅蒙商大盛魁194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三辑--德穆楚克栋鲁普自述211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四辑217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五辑225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六辑227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七辑254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八辑228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九辑210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辑——李守信自述353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辑——我的回忆139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188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216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冯玉祥五原誓师399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绥远抗战273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182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210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血雨腥风的年代--准格尔史料专辑209 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162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辑——塞上忆往--杨令德回忆录315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我的经历见闻198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二辑——内蒙古近现代王公录224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229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四辑——伪满兴安史料287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内蒙古近现代王公录续编237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王同春与河套水利201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回忆延安276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伪蒙古军史料187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九辑内蒙古工商史料262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辑232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一辑220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二辑烽火岁月330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三辑伊盟事变256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四辑王公补遗蒙俗风情拾粹340 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五辑内蒙古喇嘛教纪例404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七辑回忆吉鸿昌将军196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六辑青史永存407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八辑赤胆忠心300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九辑解放战争中的内蒙古骑兵433 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五十辑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后346 内蒙古文史通讯第一期4内蒙古文史通讯第二期4内蒙古文史通讯第三期4内蒙古辛亥革命史料111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三辑112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四辑193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五辑——塞北文苑萍踪254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六辑179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七辑——工商经济专辑190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八辑(教文工体人物专辑)261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九辑(少数民族与宗教专辑)274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十辑281阿拉善左旗文史资料第一辑356阿拉善盟旗志史料197阿拉善盟文史第一辑123阿拉善盟文史第二辑169阿鲁科尔沁文史蒙文297阿鲁科尔沁文史第三辑(蒙文)313阿鲁科尔沁文史第五辑359阿鲁科尔沁文史第五辑(蒙文)501蒙骑四师三十五团专辑234阿鲁克尔沁文史第一辑171阿鲁克尔沁文史第二辑225阿鲁克尔沁文史第三辑216阿荣旗文史资料第一集148阿荣旗文史资料第二集180阿荣旗人民政权成立五十周年大事记88敖汉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83敖汉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189敖汉文史资料选辑第三集193敖汉文史资料选辑第四集170敖汉文史资料选辑第五集(老照片专集)157巴林古族文史资料第三辑(汉)巴林史话309巴林右旗文史资料第一辑133巴林右旗文史资料第二辑299巴林左旗文史资料第一辑124文史资料工作学习材料第一辑134文史资料工作学习材料第二辑157文史资料工作学习材料第三辑178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84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97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三辑65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四辑210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五辑185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六辑193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七辑165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八辑176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九辑——包头政治分校及教育史料专辑202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十辑241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十一辑——纪念绥远九一九起义四十年专辑224 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十二辑——包头人物专辑之一218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十三辑196包头郊区文史资料第一辑258包头郊区文史资料第二辑311包头郊区文史资料第三辑185包头战争史话221包头宗教史料231包头蒙古族史料281包头回族史料252河东文史第一辑173河东文史第二辑175河东文史第三辑177河东文史第四辑159河东文史第五辑119河东文史第六辑199河东文史第七辑200东河文史第八辑194东河文史第九辑147昆都仑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182昆都仑文史资料选编第三辑184昆都仑文史资料选编第四辑170昆都仑文史资料选编第五辑200昆都仑文史资料选编第六辑220青山文史中小学教育专辑181青山文史第一辑174青山文史第二辑176青山文史第三辑94青山文史第四辑126青山文史第五辑166察右中旗文史资料第一辑352赤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129赤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94赤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245赤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和子章与蒙骑四师303 赤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内蒙古自治学院173元宝山文史资料第一辑191赤峰市元宝山区政协文史资料第二辑韩麟符410赤峰市郊区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73赤峰市郊区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226红山文史第一辑172红山文史第二辑178红山文史第三辑220红山文史第四集162红山文史第五集170红山文史第六集193红山文史第七集174达尔罕文史1996年创刊号60达尔罕文史专辑之一达尔罕王旗出荒始末113达尔罕文史1996年第2期62达尔罕文史1996年第3期62达尔罕文史1996年第4期62达尔罕文史1997年第1期(总第5期)60达拉特文史第一辑255达拉特文史第二辑252磴口县文史资料第一辑174磴口县文史资料第二辑173磴口县文史资料第三辑260磴口县文史资料第四辑250磴口县文史资料第五辑260磴口县文史资料第六辑——三盛公天主教史料辑145 磴口县文史资料第七辑157磴口县文史资料第八辑206磴口县文史资料第九辑176磴口县文史资料第十辑195磴口县文史资料第十一辑189东胜文史资料第一辑169东胜文史资料第二辑250东胜文史资料第三辑111东胜文史资料第四辑192额尔古纳右旗文史资料第二辑238额尔古纳右旗文史资料第三辑204鄂伦春自治旗政协文史选辑第一辑16鄂伦春自治旗政协文史选辑第一辑36鄂托克旗文史资料第八辑91鄂托克旗文史资料第十辑42鄂托克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60鄂托克前旗文史资料第一辑148丰镇文史资料第一辑92丰镇文史资料第二辑147固阳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211固阳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263固阳文史资料选编第三辑141固阳文史资料选编第四辑269固阳文史资料选编第五辑——科技专辑318海拉尔文史资料第一辑42海拉尔文史资料第三辑184杭锦文史第一辑261和林文史资料第一辑137呼伦贝尔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59呼伦贝尔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137呼伦贝尔文史资料选编第三辑68呼伦贝尔文史资料选编第四辑——伪满兴安史料专辑190化德文史资料第一辑341集宁文史资料第一辑131喀喇沁旗文史资料第一辑120喀喇沁旗文史资料第二辑155喀喇沁旗文史资料第三辑130喀喇沁旗文史资料第四辑161喀喇沁旗文史资料第五辑179开鲁县文史资料第一辑183开鲁县文史资料第二辑209开鲁县文史资料第三辑128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史资料第一辑115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史资料第二辑144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史资料第三辑152科尔沁左翼中旗文史资料第一辑82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28科右中旗文史第一辑153科左中旗文史资料第二辑苦难的岁月科左中旗伪满时期史料专辑158 克旗文史资料第一辑94克旗文史资料第二辑351库伦旗文史资料第一辑159文史通讯第二期17文史通讯第四期9林西文史选第一辑218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11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17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121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117临河市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238临河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246满洲里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86满洲里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167满洲里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地方土特名优产品专辑123 满州里文史资料第四辑211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论文集第一集436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论文集第二集483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史第一辑184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史第二辑152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史第三辑196伊克昭文史资料第一辑192伊克昭文史资料第二辑242伊克昭文史资料第三辑227伊克昭文史资料第四辑——改革奋进的十年259伊克昭文史资料第五辑193伊克昭文史资料第六辑教育史料专辑263伊克昭文史资料第七辑科技史料专辑196伊克昭文史资料第八辑伊克昭文史资料157伊克昭文史资料第九辑(工商经济专辑)176伊克昭文史资料第十辑254伊克昭文史资料第二辑(蒙文)394伊克昭文史资料第三辑(蒙文)239伊克昭文史资料第四辑(蒙文)265伊克昭文史资料第五辑(蒙文)244伊克昭文史资料第六辑(蒙文)301伊克昭文史资料第七辑(蒙文)231伊盟百年革命史略69伊盟革命回忆录第一辑291伊盟革命回忆录第二辑318奈曼旗文史资料第一辑138奈曼旗文史资料第二辑171奈曼旗文史资料第三辑184奈曼旗文史资料第四辑177宁城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116宁城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50清水河县文史资料第一辑144清水河县文史资料第二辑242苏尼特右旗文史第一、二辑73苏尼特右旗文史第三辑95太仆寺旗文史资料第一辑190太仆寺旗文史资料第二辑82通辽市文史第一辑480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96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60文史资料选编第三辑74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徐明著作专辑167土默特文史资料第一辑190土默特文史资料第二辑242土默特文史资料第三辑251土默特文史资料第四辑250土默特右旗文史资料第一、二辑175土默特右旗文史资料第三辑188土默特右旗文史资料第四辑202翁牛特文史第二辑190乌海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26乌海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260乌海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203乌海市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214乌海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164乌海市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151革命回忆录第一集249乌拉特前旗文史资料第一辑167乌拉特前旗文史资料第二辑222乌拉特前旗文史资料第三辑——奇俊峰生平248乌兰察布盟文史资料第一辑207乌兰察布盟文史资料第二辑299乌兰察布盟文史资料第三辑208乌兰察布盟文史资料第四辑228乌兰察布盟文史资料第五辑207乌兰察布盟文史资料第六辑243乌兰察布盟文史资料第七辑——原绥南地区革命斗争史料专辑192 乌兰密布文史资料第八辑——察哈尔蒙古族史话460乌兰察布文史资料第九辑乌盟人民剿匪记215乌兰察布文史资料第十辑乌兰察布蒙古族教育史389乌兰察布文史资料第十一辑乌兰察布史略486乌审旗文史资料第一期蒙文264五原文史资料选辑第一、二辑94五原文史资料第四辑239五原文史资料第五辑243武川文史资料第三辑217武川文史资料第四辑145武川文史资料第五辑232武川文史资料第六辑271兴和文史资料第一辑105兴和县文史资料第二辑159锡林郭勒日报通讯(赠刊)搏克127锡林郭勒盟文史资料第一辑165锡林郭勒盟文史资料第二辑269锡林郭勒盟文史资料第三辑149锡林郭勒盟旗两级政协文史资料目录50锡林郭勒名人录221锡林浩特市文史第一辑172牙克石文史资料第一辑212伊金霍洛旗文史资料第十辑71伊金霍洛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56伊金霍洛旗文史资料第十二辑67伊金霍洛旗文史资料第十五辑3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伊金霍洛旗委员会大事记(1959-1994)196 《伊金霍洛文史资料》目录索引(1985.4——1992.12)9鄂尔多斯通典第一册(上、下册)495鄂尔多斯通典第二册265鄂尔多斯史论集152革命回忆录从陕北到鄂尔多斯81扎贲特旗文史第一辑32扎贲特旗文史第二辑48扎兰屯文史资料第一辑100扎鲁特文史第一辑172昭盟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06昭乌达风情549哲里木盟文史资料第一辑205哲里木盟文史资料第二辑210哲里木盟文史资料第三辑247哲里木盟文史资料第四辑哲里木盟伪满时期史料血雨腥风十四年247 正镶白旗文史资料第一辑206正镶白旗文史资料第二辑217正镶白旗文史资料第三辑(蒙文)199卓资政协文史资料第一辑1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979.10)蒋介石在黄河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记蒋介石一九三八年在黄河花园口扒口和一九四六年在花园口堵口的真象……徐福龄( 1)白朗起义始末…………王留现、廉敬灏、朱幼华、周少祥、王孝延(10)樊钟秀和建国豫军……王留现,宋贯一、吴沧洲、王裕如、龙幸、体仁(57)记高等学堂……………………………………邃青(69)“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实……………………惟成(74)大学学生运动亲历记…………………………东浦(85)大学片断的回忆………………………………邃青(99)回忆我在大学时期的派系斗争………………忡鲁(114)解放前的大学医学院………宋玉五、玉如、静吾()旧河大及教育界党棍倾轧派系斗争的片断回忆………阎仲彝(143)解放前教育界的派系斗争……………………王馨斋(151)成兴纱厂简史……………………各之华口述、周西如整理(162)解放前的省银行………………………………王竹亭(176)同和裕银号始末………………………………王仲成(187)古汴娼妓血泪录……………………………………雨门(204)附图片:1、白朗一九一一至一九一四年活动路线图(P54)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1979.11)中共鄂豫边区党史简述……………………………仝中玉( 1)最早的农民暴动………………………………鸿斌(7)回忆毅同志…………………润三口述,化宇笔记(11)我的起义经过………………………………………轸(22)我和宗仁、白崇禧搞五省联盟的经过…………轸(32)民主活动纪实…………………………………静之(40)灵宝起义经过………………………………………布程(58)豫西第三纵队起义前后的回忆……………………振岐(67)我所知道的镇华…………………………………修斋(73)镇嵩军始末…………………………………………丈堂(84)钫与二十路…………………龙章、王凌云、史克勤(u3)毛尖茶概述……政协市委员会丈史资料征集组整理(136)柞蚕事业的过去………………………………任醉修(147)道口义兴制造烧鸡的技术特点和操作过程简述…………和礼(153)解放前相国寺的形形色色……………………雨门(156)附图片:省专区茶叶产区分布图(P176)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980.8)(1985.5再版)辛亥革命与—十一烈士……………………………绛(1)大学“六二”学潮前后纪实…………………庞兰亭(11)伺的生平事迹………桪龙周伯明口述亚荃整理(22)关于汤恩伯……………………………………………吴绍周(3 4)茂恩的反动军政生活………………………………马凌甫(61)回忆蹚将生活与军阀生活…………龙章口述润三整理(7 8)我所知道的殿英……………和宣苏勋丞口述知人整理(118)我所知道的岚峰…………………………………王翔九(136)丁何本在濮大区“抗日”反共投敌始末九田汉卿春林郭效英等口述柴界五整理 (153)乡团阀顾三……………………………………和宣(172)附录:诸葛庐…………………………………………史锡荣()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1980.10)阎冯蒋中原混战时我在陇海线上的亲历记…樾亭(1)回忆马鸿逵十五路军参加中原大战前后的经过……罗震(30)中原大战中我在鲁北和胶济线作战经历…………史庆堂(3 5)冯五祥所组织的抗日同盟军和抗日同盟会………宋聿修(4 3)抗日战争前冯玉祥在的一些情况……………宋丰修(49)汪伪政权中几个部门派系斗争的片断回忆……润三许采章(57)在乡、浙川抗击日寇的片断回忆…………吴绍周(70)一九三八至一九四O年滑县人民对敌伪匪斗争的情况…贾心斋骏卿(74)豫西宜、洛、陕、渑四县联防抗日的回忆………贺澍三(84)对阻拦邓大军南下和驰援、的回忆………轸(97)蒋军十三绥靖区在反人民的罪恶纪实………王凌云(110)红四军鄂豫皖边区歼敌片断回忆…………………丁逸之(13 0)旧司法制度的一些回忆……………………………绩(143)解放前夕的伪省银行………………扬章武柏光华(160)黄河花园口掘堤经过………………………………慰儒(168)龙门石窟在解放前的盗凿破坏和解放后的修缮保护…龙门丈物保管所(173)解放前有关龙门石窟的见闻片断………………吴桂洁(181)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1981.4)卫辉华新纱厂工人革命斗争史述略…………桂丈成廉任桂芬(1)豫西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片断回忆…………皮(19)一代耆儒敏修先生……………………绍芬耿玉儒(33)附录:读《毋自欺斋文字纪年》……………………嵇文甫(4 0)忆先师嵇文甫先生…..…………………………任访秋(42)献身教育事业的林伯襄……………………………高衡(46)清末科举考试制度概述……………………………魏少游(58)教育经费独立始末…………荣典岑禹山关超万(?2)袁世凯在的阴谋活动…………………润三毕乃千(79)袁世凯为什么要刺杀吴禄贞………………………任芝铭(90)唐天喜气死袁世凯…………………………………任芝铭(93)袁世凯轶事点滴……………………………………任芝铭(95)关于蒋介石家世的一些传闻………………………仲鲁(98)关于蒋介石家世的点滴见闻………………………延朗(102)关于蒋介石家世的补充……………………………编者(10 5)复兴社分社的片断回忆……—………………丈经武(107)回忆 C C与复兴社斗争的一幕……………………仲鲁(115)我所知道的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第三班——临汝训练班……………仲向白(125)解放前蛋厂业发展情况…………政协市委员会秘书处(]34)我所知道的中国制蛋业发展概况…………………昭明()汴绣春秋……………………………………………井鸿钧(]4 7)—九一二——一九四九年省军政长官更迭一览表………亚荃(153)春节钩沉……………………………………雨门(66)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1988.1)辛亥革命运动若干史实………………………………伯昂(1)留日学生讨满清政府檄……积学撰文宋庆鼎追述(10)辛亥革命前后回忆片断………………………………伯昂(11)辛亥革命的前奏………………………………宋庆鼎(18)辛亥革命回忆…………………………………………宋庆鼎(2 0)辛亥武昌首义的片断回忆……………………………汤煜琳(2 3)我所知道的辛亥革命……………………………钫(37)辛亥起义述略……………………………………徐廷麟(43)辛亥秦陇豫复汉军东征记……………………………钫(47)辛亥革命回忆……………………………………轸(76)辛亥杂忆………………………………………………嵇文甫(7 8)阎子固与淮上军………………………………………任芝铭(8 2)我参加辛亥革命及讨袁战役的回忆………………上官悟尘(8 4)我参加同盟会前后的回忆……………………………峰一(88)我在辛亥革命中的经历………………………王拱壁(91)辛亥革命见闻…………………………………………徐其愉(9 4)钟端生平……………………………………………济民(98)附:怀念双亲……………………………梦梅兆梅(101)曾昭文简历…………………………………………伯昂(107)积学生平………………………………静之(108)积学事迹片段……………………………………夏一目(116)辛亥革命时期的青霞…………………………贺升平等(121)基炎生平…………………………………………惟城(125)郭仲隗生平………………………………………郭海长(130)勉斋生平…………………………………………静之(132)勉斋、粹轩事迹点滴…………………………仲鲁(141)阎梦松事迹................................................任芝铭(144)罗飞声生平.............................................罗绳武(145)附:文电三则 (151)王庚先事迹………………………………………王梅彩(153)夏述唐生平……………………夏一图夏壮图夏柏(15 6)鹗翎事迹…………………………………邓天觉整理(162)暴质夫生平………………………………………暴玄九等(165)宗周事迹……………………………泽甫骏轻(171)心昂事迹…………………………………村人(172)亚东事迹………………………………………危元耀(175)粹轩在卫辉中学……………………………亚荃(177)曾蔚简历…………………………………………伯昂(182)锦公简历…………………………………………伯昂(183)祝子明事迹………………………………………耿玉儒(184)伯阶事迹………………………………………耿玉儒(185)韩立纶事迹点滴………………………政协市委员会(187)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传略碑文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传叙……………………齐真如()烈士钟端传略……………………………善与(190)烈士照发传略………………………………蒋藩(191)王烈士天杰传略…………………………………肖洒(192)烈士得成传略…………………………………王广庆(193)烈士凤楼传略………………………………王从周(193)徐烈士振泉传略…………………………………嘉谋()烈士鸿绪传略…………………………………王从周()王烈士梦兰传略…………………………………金述堂()烈士干公传略…………………………………莪青()单烈士鹏彦传略…………………………………杜扶东()崔烈士德聚传略…………………………………郭仲隗()部分同盟会员录…………………………………()辛亥革命前后的………………………………依平(200)辛亥革命前夕附近的革命活动………………邢菊田(203)地区的“在园”起义活动……………………依平(205)辛亥光复纪闻………………………禹山文青(208)辛亥等六县光复纪略…………………………齐星衢(211)辛亥革命在淮阳……………………………………段正则(21 6)辛亥革命在桐柏.......................................圣之等(217)关于“辛亥俱乐部”的一点说明.....................王一公(221)《》杂志简介.......................................绛(222)附:《》简章 (231)《》一~九期目录 (233)对《积学生平》的补充…………………………静之(242)曾蔚的去世时间及其事迹………………………云章(243)附图片:1、部分留日学生在东京的合影(其中多为中国同盟会会员)2、留日学生在东京的合影(其中多为中国同盟会会员)3、《》杂志(共发行九期)4、《》杂志第一期发表的《发刊之旨趣》5、钟端烈士遗像6、辛亥革命时期的优级师学堂酉一斋宿舍之一角(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夜仲端等在这里被捕)7、仲端等烈士就义地——西关刑场8、附表:我所知道的同盟会史实(一九O五—一九一一年间)(含组织、经济、宣传、暗杀、破坏等四个方面)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1982.8)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的诞生和发展………………周骏呜( 1 )大革命时期的确山农民暴动……则青口述王全营整理(31)纪念平定起义五十周年……………………………子毅(45)祖渠同志越狱记…………………………………绍南(50)在济源一段工作的回忆……………………………剑石(54)起义死难义士车钺……………………………时明荇(58)同盟会分部创建人杜潜……………袁蓬整理(60)死义十一烈土传记…………………原载《自由报》(63)任芝铭传略………………………………王一达任—…均(7 0)伯昂自传…………………………………伯昂遗稿(86)钫事略………………………………………黄元吉等(93)东征军先锋官王天纵………………………………铭西(97)王天纵攻打清兵守备衙门…………………………雷蕴吾(10 0)附:谢宝胜历史点滴………………………田丰遗稿(102)朱丹陛事略…………………………………………朱香民(10 3)章培余传略…………………………………………秉青(105)王拱壁事略…………………………………………王膺民(10 8)凤鸣事迹………………………………扬应申王华农(111)程克事略………………………………………温楚珩遗稿(11 5;辛亥年举义片断…………………………王茂亭遗稿(117)“请愿不独立”的幕…………邃青遗稿(120)同盟会员与保矿运动…………………………润三(122)二次革命前后十余年间的回忆……………………秦鼎新(124)辛亥革命前后诗十六首……………………任芝铭遗稿(130)火药库爆炸纪实…………………………杜慕堂遗稿(136)引:封火药库被炸纪闻………………成倬卢问渠遗稿()来稿摘编……………………………………………编者(14 1)先生亲笔书写的一份派令…………………之华(146)景翼督豫纪闻……………………………………郭海长(148)中原大战结束后吉鸿昌部的演变…………………貌斋(164)抗日战斗纪实……………………………邢菊田遗稿(164)郭绍绪智歼日本军官十三人……………………吴喜梦(168)永城县抗日救亡学生队始末………………………丁永午(17 1)唐绍仪被暗杀案与理君之死……………………艾经武(187)审讯理君,曹银屏旁听记………………………武宪周(193)附:关于理君括埋韦孝儒案的三件资料……振江等()国焘在军统局的一些情况…………………毋梦绂(201)附:国焘情况点滴……………………………郭也生(203)一座志石宝库——新安千唐志斋…………………郭也生(204)[质疑·订正·补充]《大学“六二”学潮前后纪实》——文质疑…四德(206)《中共鄂豫边区党史简述》一文的几点订正……编者(209)《古汴娼妓血泪录》一文的两点更正……………雨门(210)关于倜生平的补充材料…………………………熙清(211)关于《解放前的伪省银行》和《卫辉华新纱厂工人革命斗争史述略》中两个人名的说明……………编者(218)对韩复榘任省府主席期间几点史实的订正……博仁(219)对《解放前蛋厂业发展情况》的补充………王仲成(220)编后记 (221)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1983.3)回忆冯玉祥将军……………………………………宋聿修(1)冯督接印安民两布告………………原载《新豫日报》(58)附:财政厅长薛笃弼到任之演说词 (58)西北国民革命军与北伐军会师中原的经过…振江遗稿(60)冯玉祥在组织民团军的情况……………振江遗稿(63)冯玉祥主豫措施………………段再丕王什辛葛天民(65)冯玉祥主豫期间省会纪闻…申桐生等回忆王华农整理(91)一九二八年宁陵县的县政改革……………………高步陶(96)训政学院简述…………………………………路庭训(99)记冯玉祥的几次讲话……………………王什亭肖凤桂(103)来稿摘编(掘康永奇等稿) ………………………编者(109)我所知道的吉鸿昌……………………………健欣遗稿(112)吉鸿昌将军在………………………大有收集整理(118)附:吉鸿吕颂(民谣)……………………雷和收集(128)吉鸿昌夜袭临潼……………………………………郝成章(130)吉鸿昌轶事二则………………王仲成郭定庵景霑(132)黄樵松烈士在抗战时期……………………………宋聿修()我所知道的王铁珊…………………………………丁辰成(145)豫东扶、太、通、杞四县边区的“抗除游击队”……宗衡(14 8)基炎自传 (153)积学自传 (160)纯仁事略……………………………………任芝铭遗稿(165)马云卿传略………………………………………马有甫等(167)任镜海自传 (172)王天纵在鄂西………………………………………贺觉非(179)海廷壁事略…………………………………………海绍昌(181)竹白事略……………………………………毅迟(183)时敏行小传 (187)仁义会会员步云事迹……………………………春泉()关于二次革命的回忆………………………徐廷麟遗稿(191)镇芳屠杀革命党人之惨剧……徐乐三等回忆丈堂等整理(i9 4)记长寿老人唐道成…………………………………王炳亮()[补充·订正]对《樊钟秀和建国豫军》一文的补充…………编者整理(214)一九三八午至一九四五年省日伪政权负责人更迭情况……邢汉三(230)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1984.4)确山县店暴动与四望山会师……则青口述王全营整理( 1 )大荒坡农民暴动………………克新保友收集整理(17)荥阳暴动纪实………………………………………平一(23)清末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省军政机关沿革及人事变迁……黎椿寿(32)国民党时期的人事制度在………………王惠波遗稿(47)省行政干部训练团回忆片断…………………罗震(64)日伪统治时期省新民总会沿革及活动………邢汉三(?o)清末考试制度…………………………………杜恭堂遗稿(88)科第絮语……………………………………杜慕堂遗稿(93)汲县经正书舍和茗香楼藏书记………………季和遗稿(95)马集文斋版印书籍及刻字业纪略……马志超回忆王华农整理补充(98)省立二师——淮阳师梗概…………………衡石(116)回忆北仓女中………………………………………绍芬(124)抗战胜利后的文艺界…………………………根红(137)古玩行史话……………………………………吴圭洁(141)四人怀药与怀帮………………………………士榘等<)烙花工艺……………………………………史锡荣(168)我所见到的慈禧和光绪………苏勋丞口述天祥记录(172)辛丑年慈禧光绪返京途经汲县见闻……………继九原作衡轩补充(185)[订正]冯玉祥诞生地不是……………………………宋聿修(190)伯英是人……………………………………祭鼎新(190)《钫事略》和《王拱璧事略》中几件史实的订正……编者(19 1)不是于右任,是任右民……………………………宋幸修(192)附表:1、古董铺和古玩行主要商人一览表(P161)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1984.6)鄂豫边区游击队的统战工作…………………………周骏鸣(1)回忆北伐时期逐鹿中原的军事混乱局面…………钫遗稿(10)西工史话…………………………………………郭文轩(48)我所了解的吴佩孚陆军第三师………………………康永奇(6 1)地区红枪会的兴起与消灭………………………柒化周(66)附:白村浩劫………………………………修斋遗稿(80)豫东通许、杞县、睢县红枪会活动概况……………韩晓亭(82)忆三十年代北仓女中学生运动……新曾克曾兰(90)怀念北仓………………………………………………冯素陶()忆老校长马戢武与北仓学生自治会…………………崔明(1 44)王天纵卒于川…………………………………………痴人(1 58)[质疑·补充·订正]对《钫事略》一文的几点质疑……………………应超(154) [补白]“博爱”、“民权”等县的来历……………………郭晓棠(1 43)附图片:1、《和平之神》剧照(旁边站立者是冯素养陶)(P121)2、军事训练照片(P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