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大户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第一篇:庞淑华,女,1961年2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苇河镇元宝农民。

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2014年9月,担任元宝文书。

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

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

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

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

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

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

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

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

与她同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

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

经过详细的调查,她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于是她决定在当地搞运输。

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最新版)

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最新版)

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余承江,男,1966年12月19日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寿县迎河镇人,现为寿县迎河镇余氏生猪养殖厂厂长。

创业奔向致富路。

自初中毕业后,余承江利用农活闲遐之际,就尝试做起了生猪贩运生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在周转资金短缺、经营经验匮乏的起步阶段,真可谓举步维艰。

但他努力做到坚守信誉至上、诚实待人原则,不怕吃苦,敢于拼搏,通过向熟人赊购生猪,向亲友筹借资金等办法,解决了周转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细心摸索,逐步积累丰富了自己的经营经验。

他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硬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生猪贩运生意越做越顺,越做越红火,不仅每年创造了20多万元的税费,还解决了当地农户售猪难的问题,同时自身经济状况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余承江是个头脑灵活、不满足现状的人,九十年代来,他牵头动员亲友和同行合资购置了10余台大货车,广泛联系收购全国各地大型养殖厂生猪运销上海,经过几年打拼,他开始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余承江还是一个富有爱心和上进心的人,他在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后,总想着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

无论是当地防汛,还是对外赈灾,他都会积极捐赠;对身边的困难家庭或孤寡老人,他也会热心慷慨相助,通过组织的培养和自身努力,他于200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默默在心底立下誓言,他要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繁荣家乡经济、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做出贡献。

开拓养殖新领域。

通过多年的生猪贩运业务,余承江跑遍了全国许多大型生猪养殖厂,经过细心考察,他萌发了在家乡创办现代化养殖场的念头,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县畜牧部门的鼓励和支持。

说干就干,2016年4月份余承江一期投资600万元,在迎河镇酒流村十迎公路旁建起了自己的生猪养殖厂,占地面积共30亩,新建标准化猪舍7幢,饲料房及配料房一幢,办公和职工宿舍用房一幢,循环化养鱼塘一口,沼气池一口,新购二元母猪180头,育肥猪300头,种公猪8头;二期计划新征厂地20亩,扩建标准化厂房,新建冷库和新上深加工设备。

养殖带头人简要事迹

养殖带头人简要事迹

养殖带头人简要事迹•相关推荐养殖带头人简要事迹(通用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

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养殖带头人简要事迹(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养殖带头人简要事迹1张宏兵,男,汉族,1981年出生,大水坑镇向阳村马沟自然村青年农民。

初中毕业后,先后在银川、盐池等地打工,在外打工生涯,使他掌握了一定的致富技能和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2009年底结婚后,当夫妻两人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0年初,张宏兵在陪家人去吴忠看病返回途中,不幸发生意外交通事故,突如其来的打击给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蒙上了阴影,巨额赔偿让张宏兵负债累累,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生活困难并没有击垮这位青年农民,处理完交通事故,张宏兵积极调整心态,凭借自己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学习养殖技术,向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购买50多只基础母羊,发展养殖业。

2014年,村干部了解到张宏兵家的情况后,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主动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养殖中的困难,帮助扩大养殖规模,新建羊棚4道,基础母羊增加到230只左右,实现了年纯收入10万余元。

在2015年他主动求变,经过长时间的对盐池县市场考察发现,盐池县养殖肉牛的养殖户比较少,市场前景好、利润高。

随后他走访多地,向周围了解养肉牛的基本知识,学习经验,通过网络和翻阅各种养殖书籍,了解更多养肉牛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摸清情况后,张宏兵将养殖的200多只基础母羊,全部出栏,改养肉牛。

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

由于肉牛成本高,需要资金量大,在村集体的协助下,他向信用社借款27万元,村互助资金贷款1万元,购买40余头肉牛,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

养猪专业户先进事迹

养猪专业户先进事迹
埋头苦干,政府助资,家庭奔小康。通过10余年的艰苦创业,牛富强每天都在认真观察和思考如何养猪,如何能够在不用催肥剂的情况下能够使猪达到育肥效果。能够使猪肉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村猪肉,绿色猪肉,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牛富强做任何的事情都任劳任怨,不管是自己的事情还是邻里邻居的事情,他都非常热情的去帮助他们解决。经过自己的努力及政府的资助,现今牛富强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大户,在村内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村里很多村民都争先恐后的向他询问关于养猪的相关经验。
乡亲们的话提醒了肖德全,他认为一定要全面掌握科学养猪技术,虽说自己以前也养过猪多少有一些养殖经验,但自己技术离办场开展规模化养猪还远远不够。为此,肖德全加强了学习,买来大量的养猪技术书籍,初学不容易弄懂,他就两遍三遍地学,反复地读,边读边做笔记。此外,他到处打听,积极参加县乡镇的各种培训活动。得知肖德全回乡创业的消息,肖德全村村委会非常支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和重点扶持。几经选择,他投入10多万元,在黄羊川镇张家墩村办起了年出栏100头规模的养猪场。
肖德全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以前村里人养猪失败,主要是因为养殖方法单一,全部关在一起饲养,而且猪栏简陋。他得知50头养猪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养猪模式,他率先就做了2栋,让猪住进了冬天可以生火增温、夏天可以水帘降温的“空调屋”。在不断地摸索养猪经验之后,他用上了“五良”养殖方法,即采取“良舍、良
种、良医、良饲、良法”办法,把猪分类管理,将母猪、仔猪、肉猪分栏饲养,又专门设置母猪产房、肉猪定位栏、仔猪保温房。他定期清理猪圈、打疫苗、出入猪场都要进行消毒。
辛全银1999年开始养殖,起初只养了几头猪。由于养殖技术问题,致使猪仔成活率低。面对这种情况,他不但没有灰心,反而激励了他提高养猪技术的信心,于是他白天就整体是围在猪圈旁给猪喂水喂食、清理粪便,观察猪的生活习性;晚上,就在灯下学习《快速养猪法》、《养猪技术顾问》等资料,学习养猪知识,并很快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养猪的好手。

创业致富能手吴峰松同志事迹材料

创业致富能手吴峰松同志事迹材料

创业致富能手吴峰松同志事迹材料吴峰松,男、1970年2月出生,初中文化,是鹅湖村第五组村民。

该同志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他是个不安“本分”的人,有经济头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还敢于用超前意识把握住发展机遇。

当时,本地生猪养殖都是以家庭饲养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市场供应不足,吴峰松同志就瞄准了发展生猪养殖行业。

经市场调查,家人讨论后、说干就干,九0年在家里搞起了小型养殖场,引进优良种猪2头,母猪6头。

经他一年的细心喂养照料,当年就获得纯收入上万元。

初战告捷,论常人可能是稳扎稳打,慢慢扩大发展。

但是吴峰松是个不满足现状、“野心”大、有远大报负的一个同志,他这“一发”就不可收拾,先后建了一个占地面积10多亩、建设规划比较科学的中型养殖场,又承包了村委会120多亩茶园和100多亩油茶,还建了一个水域面积20多亩的养鱼基地,在鹅湖街上开了一家饲料零售店。

现在吴峰松的产业达到年出栏肉猪200余头、仔猪1000余只,出售浮红茶800余担、茶油1000多公斤,饲料零售额26万元,年家庭收入达到18万多元。

吴峰松同志现在是远近闻名的种养专业户,在他的带动下,鹅湖镇的种养业迅速发展起来。

吴峰松同志的典型事迹,村支部、村委会非常重视,把他列为重点培养发展入党对象,2003年9月,吴峰松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吴峰松同志先后获得了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市农村种、养、加、销十佳大户》、《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农业结构调整典型户》、《两带标兵》、《种养专业户》、《优秀党员》以及镇党委、政府颁发的《发展特色农业标兵》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他的爱人童月香同志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中共鹅湖村党支部鹅湖村民委员会2009年6月20日。

共产党员养猪大户事迹材料(大全五篇)

共产党员养猪大户事迹材料(大全五篇)

共产党员养猪大户事迹材料(大全五篇)第一篇:共产党员养猪大户事迹材料文章标题:共产党员养猪大户事迹材料养殖闯出一片天在养猪专业村——**县**镇**村,有这样一位热血青年,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举止稳重,头脑灵活.村里人一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对他啧啧称赞.他就是**镇**村民调,治保主任兼四组组长,共产党员**同志.**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但他在家并不“安分”种田.1988年春,他东挪西凑一点钱,砌了几座鸡圈,买来500只雏鸡,开始学着养鸡.提起当初养鸡的体会,**百感交集地说:“当时这样做,可以说是破釜沉舟了,因为家里穷,如果养鸡养砸了,就什么退路也没有了.”在这种心态下,他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每天起早贪黑,一门心思扑在养鸡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辛勤努力,当年纯收入达5000多元.初步尝到了甜头后,**的信心更足了.1989年,**又买了“新扬州”品种雏鸡2000只回来饲养.可是,天不如人愿,由于那年养鸡市场行情不好,再加上买来的雏鸡品种质量不高,一年下来,钱没赚着,反倒贴了本,使他并不丰厚的家底受到了重创.之后他外出在沟墩镇蚕茧站工作了10年,期间买了不少养殖书籍刻苦钻研.2000年2月,**又重整旗鼓,回家继续搞养殖.不过,这次他看准市场行情,不再养鸡,而是投资2万多元新建了15间猪舍,买来80头仔猪,开始养猪.对他来说,养猪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可他并不灰心,找来多种关于养猪技术方面的书,边学边干,慢慢摸索猪的生活习性,掌握猪的生长特点.仔猪生下来什么时间打什么疫苗,生病用什么药,如何预防,如何配制饲料配方,他都虚心向养猪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老兽医请教,并结合自己以前的养鸡经验,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养猪经验.当年出栏肥猪300头,获纯利3万多元.养猪燃起了他新的致富希望,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怕吃苦,把学到的科学养猪经验和技术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在养殖上做出一篇大文章.第二年,他又投入资金3万多元新建了20间现代化的猪舍,装上了纱窗,配制了自动饮水器,还给母猪产房安装了吊扇.由于他刻苦钻研,辛勤照料,连续几年肥猪出栏量均达600多头,年纯收入达6万多元.2002年,**盖起了两层崭新的小楼房,过上了小康生活.**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养猪致富路后,时刻把“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挂在心里.2002年4月,**当选为**村四组组长后,他更是想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靠养猪起家的,他的养猪规模在周围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他被村里人公认为[您阅读的文章来源ˇ好范文-◇好范文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养猪专家.如果哪家猪拉稀,不吃食或不肯长,他都不厌其烦,主动上门“会诊”,对症下药.市场上生猪饲料的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总是主动先试验,从中筛选出好的饲料品种,再向群众推广.群众对他推广的饲料是百般相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小伙子心眼好,人实在,大家都信赖他.为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养猪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其他养殖户,他不放过和村民拉家常的一切机会,讲解科学养猪技术,并主动多次在村里开展养猪技术专题讲座,解答养殖户提出的一个个疑难问题.**不仅自己养猪致富,还特别热心资助贫困户.本组崔开来,2002年得过严重肺病,花去医疗费近万元,家里只有两间小房,三个小孩都在校读书,生活十分困难,**早就看在眼里,放在心上.2003年发大水,崔开来家里断了粮,**主动给他送去100斤大米,帮他度过难关.他家饲养的母猪下仔需要防疫,**按时前去接种,从不收他一分钱.提起**,崔开来心里好象有一肚子说不完的感激:“崔组长真是好人啊,这几年我多亏了他,要不是他的帮助,我的孩子早就辍学了.”本组崔开文去年得了一场大病,花去医疗费六千元,家里有一女孩在小学读书,本人没有什么专长,日子过得很艰苦.**就动员他养猪,给他提供饲料,免费为他辅导.在**的帮助下,如今崔开文渐渐地学会了养猪技术,每年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本组崔开恩,父亲前年患贲门癌去世,花去医疗费近3万元,其妻是个傻子,家中一贫如洗,每年年底**都尽可能地帮助他,给他安排救济大米,面粉,救灾款等,平时也给他提供饲料,教他技术.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困难户在他的帮助下,如今都脱了贫,并渐渐走上了致富路.**不仅为困难户提供苗猪和饲料,还亲自上门辅导养猪技术,并利用自己销路广,信息面宽的优势,积极帮助养殖群众联系销路.几年来,受过他技术指导和得到过帮扶的,全村算起来有上百户.**是个头脑精明的人.在多年的养猪过程中,他发现本地猪生长缓慢,瘦肉率低,很难销售.于是,他决定引进二元母猪,进行自繁自养.二元母猪产下的仔猪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优点,苗猪和肥猪一般都分别高于市场价30元/头,50元/头左右,具有第二篇:养猪大户谈创业心得体会文章标题:养猪大户谈创业心得体会妇女也能创大业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激动,这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此,我表示十分的感谢。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孙学明同志事迹材料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孙学明同志事迹材料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孙学明同志事迹材料第一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孙学明同志事迹材料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孙学明同志事迹材料孙学明,男,41岁,永登县武胜驿镇烧炭沟村农民,也是烧炭沟村村委会主任。

孙学明思想解放,头脑灵活,他于2008年开始进行生猪养殖,经过多年的技术和财富的积累,于2012年创建了永登县武胜驿镇正华养殖农民专业,该合作社总投资220万元,目前,投资104万元,养殖生猪500头,年出栏1600头。

为农村发展生猪养殖和农民致富做出了示范带头作用。

孙学明在发展养殖业以前的经济来源靠外出打工,以高危爆破为主,生活非常困难。

可是他却是一个思想解放,敢想敢干的一个人。

在全县大力调整种植和养殖业结构的有利时机,他开始想:怎么能使自己和村民尽快地致富呢?考虑到自己的现有条件,他决定把生猪养殖作为发家致富的主要项目。

于是在2008年初孙学明就大胆的搞起了家庭生猪养殖,在有限的条件下把自己的养殖事业办的有声有色。

经过多年的财富和经验积累,他于2012年初创办永登县武胜驿镇正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猪养殖。

开拓创业精神很强的孙学明抢抓双联机遇,于2013年5月在兰州市科学技术局的帮扶支持下,贷款25万元投入生猪养殖,并邀请科技局专家深入圈舍进行技术指导,为科学养殖和增收创造条件。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孙学明已经是武胜驿镇生猪养殖专家,青年致富的领头雁。

在致富的同时,孙学明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如为本村38家困难户低价提供幼猪,无偿为村上养殖农户提供生猪配种和养殖技术指导,等。

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

另外孙学明帮助本村的养殖户售卖生猪,仅2012年,全村就有20多户养殖户通过孙学明卖掉了100多头生猪,多收入了近2万元。

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孙学明的养猪场已具规模,基本达到科学饲养的标准。

但他总是说:尽管自己的养猪场有了一定规模,但与大市场接轨,这样的规模还很不够,与农民发家致富的强烈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相比,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第一篇:庞淑华,女,1961年2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苇河镇元宝农民。

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2014年9月,担任元宝文书。

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

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

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

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

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

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

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

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

与她同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

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

经过详细的调查,她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于是她决定在当地搞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养殖大户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生猪养殖大户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

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

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

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

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

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

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

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