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9《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9《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9《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的内容和背景故事。

2.掌握课文中生词的意思和用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关心他人,勇敢正义。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整个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汇。

2.分析形象,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难点
1.理解文章中一些抽象词语的含义。

2.分析人物的内心变化和行动原因。

三、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小英雄雨来(节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内容(30分钟)
1.听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习生词和词语释义。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拓展延伸(10分钟)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2.演练朗读,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细节。

巩固提升(1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2.设置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教学重点,展望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凑,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综合锻炼,但在学生课文理解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下节课可以增加互动活动,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为教学内容,比题目要求的1500字略少,但已尽力展开。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8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8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8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1.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课题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

“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18《小英雄雨来(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18《小英雄雨来(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

18《小英雄雨来(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选自管桦的中篇同名小说《小英雄雨来》。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课文共有六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和敌人勇敢斗争的事迹来描述的。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年仅12岁的雨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到小英雄同日寇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另外,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能力。

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60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选自管桦的中篇同名小说《小英雄雨来》。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课文共有六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和敌人勇敢斗争的事迹来描述的。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年仅12岁的雨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到小英雄同日寇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另外,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能力。

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60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作者介绍】管桦(1922~2002),小说家。

原名鲍化普。

河北丰润人。

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曾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会长,北京老舍研究会会长,一级作家。

主要有长篇小说《将军河》《深渊》,作品集《管桦中短篇小说集》《管桦文集》,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等。

19《小英雄雨来(节选)》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9《小英雄雨来(节选)》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9《小英雄雨来(节选)》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9、《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和热情。

以“我和雨来交朋友"为主线,掌握学习小说的方法。

学习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我和雨来交朋友”为主线,掌握学习小说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小英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没错,这就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放哨而被敌人残忍杀害的放牛郎王二小。

这是年仅14岁就获得奥运金牌的跳水运动员全红婵。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来自芦花村的朋友,他就是雨来。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小英雄雨来》的书籍,和雨来做朋友吧!一:了解封面,介绍背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他们在神州大地上,烧杀抢掠,肆意践踏。

无数的人民群众倒在了枪口和刺刀下。

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岁月才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作者管桦就亲身经历了这段艰难岁月,他从小和村里儿童团的孩子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传递鸡毛信。

后来他奔赴抗日战场,时常想起儿童时的情景,于是他便创作了这本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2.当我们拿起这本小说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本书的——封面。

3.读封面是同学们早已具备的能力了,接下来请同学自由读封面。

边读边完成这段封面简介词。

(听着你流利的表达,我想你一定能成为我们班的阅读小能手,掌声送给她)4.所以同学们,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的时候,可以先观察封面来掌握这本书的基本信息。

5.这本书创作至今已经70多年了,为了缩小我们与雨来之间的距离,咱们一起去雨来的家乡也是作者管桦的家乡“晋察冀边区"去走一走。

二、和书本做朋友,品当地特色1.晋是指山西,冀是指河北。

这片区域处于中国地图雄鸡的咽喉部,说明这个地方非常的重要。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3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3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扭”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课前准备1、抗日根据地地图。

2、生字新词卡片。

3、《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示地图,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

)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雨来的爸爸是个民兵;鬼子要来扫荡;雨来为了掩护区交通员李大叔,在鬼子面前不屈服,最终安然逃脱。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1、出示字词晋察冀、扭身、起码、软鼓囊囊、姥姥、塞进、枪栓、捆绑、劫难枕头、柜板、扒开、尸首、铅笔、胳膊、红绸、敌人、慌忙、趁机(1)读准字音(2)指导书写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四、巩固字词。

(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一)默读第一段。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

小英雄雨来教案(精选5篇)

小英雄雨来教案(精选5篇)

小英雄雨来教案(精选5篇)小英雄雨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勇敢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喜爱祖国、英勇机灵的品质。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3.说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难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二)同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思索下列问题:1.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地点?从题目上可看出本文是写什么的?(是写人物的,主要人物是小英雄雨来。

)2.课文一共有几部分?描写了雨来的哪些英雄行为?(在同学阅读课文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同学计时,同学阅读后,可以对自读速度进行讲评,关心同学养成快速阅读课文的习惯。

)(三)检查同学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

(老师要留意指导同学读准字音。

对于同学读不准的字音要准时订正。

例如:还乡河的“还”,读hu2n,这是多音字,在这儿不读h2i。

“黝”,不读y$u,而要读y%u。

笤帚的“帚”不要读s4o,而要读zh%u。

“漩涡”不要读xu4n w%,而要读xu2n w#。

)2.指导同学理解词义。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的简称,察,察哈尔省的简称。

(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冀,河北省的简称。

抗日战斗时期,在上述三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抗日依据地叫晋察冀边区。

苇絮(x))——像棉花似的芦花。

飘飘悠悠——本文指苇絮从空中轻缓地往下降。

河沿(y2n)——河边。

起码——最低限度的意思。

学堂——学校的旧称。

扫荡——本文指日本鬼子企图用武力毁灭抗日依据地军民。

推推搡搡——形容粗暴的推人的样子。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晋察冀、苇絮、飘飘悠悠”等难读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口语化特点。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4.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做一个游戏,请你根据老师大屏幕上给出的提示句子,来猜猜老师说的是谁?2、你们看,之所以大家能够猜出老师形容的是谁,是因为什么啊?(预设:因为老师形容的具体形象、抓住了他的特点)是的,你们能够通过一些动作、语言、神态。

猜对人物,这也正说明了,对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就能够认识一个人物。

3、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解决词语1、你知道吗?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最长的一篇课文!根据序号,它分成了六部分,在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碰到一些难读的词语,要和同学们交流的?(学生汇报)2、老师也归纳了一些难读的词,谁来读?(出示:ǒu liè qiè ǎn qià xuán àng黝黑趔趄门槛刀鞘漩涡炕沿tiá zhu ìn ì guān笤帚吆喝晋察冀还乡河鸡冠花sǎng níng推推搡搡软鼓囊囊嘟嘟囔囔咬着牙拧)指名读,全班齐读。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9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9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9篇)
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叫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难点:
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忆英雄故事
1、教师引言,讲述故事《王二小》的前半部分。

问:“大家知道老
师讲的小英雄是谁吗?谁能接着把故事讲完?(生述)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

板书:雨来小英雄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自己讲述,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英雄形象意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为学习后文做铺垫。

采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英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扭”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课前准备
1.抗日根据地地图。

2.生字新词卡片。

3.《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示地图,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

)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雨来的爸爸是个民兵;鬼子要来扫荡;雨来为了掩护区交通员李大叔,在鬼子面前不屈服,最终安然逃脱。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1.【出示字词】
晋察冀扭身起码软鼓囊囊姥姥塞进枪栓捆绑劫难枕头柜板扒开尸首铅笔胳膊红绸敌人慌忙趁机
(1)读准字音
(2)指导书写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四、巩固字词。

(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一)默读第一段。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

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提问:
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
默读第二段。

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三)学习第三段。

默读课文,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展示如下:
(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

”“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

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课文,讨论:
(1)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2)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3)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看见!”
(4)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齐读第四段后,概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

)(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2.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六、课堂小结
1.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2.今天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我们要向雨来学习他爱国,面对敌人绝不屈服的革命斗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二)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过渡:听到枪声,乡亲们都认为雨来已经死了,人们是怎样评价雨来的?
1.指名读第五段。

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


2.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

)指导朗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读出老人赞叹、惋惜、悲痛的口气。

)齐读第五段。

小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阅读第六段:
提出阅读要求:
(一)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预设: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

(二)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
预设:这样写充满悬念,使故事情节新颖有趣。

(三)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

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段意:雨来靠游泳脱险。


(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过渡:学完了全文,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文章的详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自由阅读全文,要求:(一)找出文章的重点段。

(第四段)(二)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

(第一段写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段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段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段写老乡们哀悼雨来,是从一个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段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课文的一、二、三、五、六段虽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

预设: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

四、练习简要复述: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课件出示】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段内容。

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

【出示课件:第四段的板书内容。

】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

指名上台复述。

大家评议。

五、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