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5.00 分)我国古代关于求解一次同余式组的方法被西方称作“中国剩余定理”,这一方法的首创者是()。

A. 贾宪B. 刘徽C. 朱世杰D. 秦九韶2.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关于倍立方体问题中最重大的成就是柏拉图学派的()为解决倍立方体问题而发现了圆锥曲线。

A. 梅内赫莫斯B. 泰勒斯C. 欧几里得D. 阿基米德4.(单项选择题)(每题5.00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调数列必收敛B. 收敛数列必单调C. 有界数列必收敛D. 收敛数列必有界5.(单项选择题)(每题 5.00 分) 一元三次方程x3 -3x-4 = 0的解的情况是()。

A. 方程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根B. 方程有一个实根,一对共轭复根C. 方程有三个实根,其中一个两重根D. 无解6.(单项选择题)(每题 5.00 分) 我国现行法律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A. 私人职业B. 从属职业C. 专门职业D. 附加职业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下列关于椭圆的论述,正确的是()。

A.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动点轨迹是椭圆B. 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之比小于1的动点轨迹是椭圆C. 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的射线,经椭圆反射后通过椭圆另一个焦点D. 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是椭圆8.(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设4阶矩阵A与B仅有第3行不同,且|A|=1,|B|=3,则|A+B|=()。

A. 3B. 6C. 12D. 329.(单项选择题)(每题 5.00 分) 设向量a,b满足:|a| = 3,|b| = 4, a.b=0。

以a,b,a-b的模为边长构成三角形,则它的边与半径为1的圆的公共点个数最多为()。

A. 3B. 4C. 5D. 610.(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目标,这四个目标是()。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数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数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数学概念中,属于集合论基础概念的是()A. 函数B. 数列C. 集合D. 比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是()A. (4,3)B. (3,4)C. (-4,-3)D. (-3,-4)3、题干: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角B的度数为60°,那么角A的度数是()A. 60°B. 120°C. 30°D. 90°4、题干:下列关于函数y = x² - 4x + 3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函数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B. 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x = 2C. 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 0)和(3, 0)D. 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是(2,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2),点B的坐标为(-1,5)。

若点C 在直线y=2x上,且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可能是:A、(1,2)B、(-2,-4)C、(-1,4)D、(2,4)6、函数f(x) = 3x² - 4x + 5的图像是一个:A、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顶点在x轴上B、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在x轴上C、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顶点在y轴上D、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在y轴上7、在下列数学概念中,不属于平面几何范畴的是:A. 直线B. 圆C. 空间四边形D. 点8、以下关于函数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函数是一种关系,但不一定是数学关系B. 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其中每个自变量值对应唯一的一个因变量值C. 函数是一种运算,但不一定是数学运算D. 函数是一种物理量,与自变量和因变量无关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第一题请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篇一:20XX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20XX年上半年教师资格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7.下列内容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数与式”的是()。

①有理数②方程③实数④代数式⑤整式与分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8.下面哪位不是数学家?()A.祖冲之B.秦九韶C.孙思邈D.杨辉六、教学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17.初中“正数和负数”(第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①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②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的扩充过程;③用负数表示现实情境中的量,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教学目标①,给出至少三个实例,并说明意图;(5分)(2)根据教学目标②,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3)根据教学目标③,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用负数表达,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4)相对小学阶段的负数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5分)(5)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课,其难点是什么?(5分)(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5分)20XX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答案要点】‘‘四基”的内容指的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础知识一般指数学课程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和公式等。

例如正数与负数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有理数运算的基本法则、完全平方公式等。

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的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

例如利用科学记数法进行较大数字之间的运算、正确使用尺规作图等。

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思想、数学推理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例如数的形成和发展,数的范围的扩大都是抽象思想应用的过程;几何中的证明体现了数学推理思想;方程的应用体现了数学模型思想。

2021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答案解析

2021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答案解析

等于相似比。位似图形高、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位似图形的对应角都相等。
故正确选项为 C。
8.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
=
+1 −1 +1 2
+
−1 −2 +1
=
−1
2
,将
+1
=2+

3代入,
得出 T 的值。即整个过程是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和因式分解等
将原式进行化简后,代入 x 取值,得出结果。可知是对数学运算能力的考查。
5. 【答案】B
【解析】投掷两粒正方体骰子出现的总情况数为 6 × 6 = 36 种,向上的点数
和为 5 的情况有 1,4 , 4,1 , 2,3 , 3,2 共 4 种情况,故点数和为 5 的概率为
4 36
=
1,B
9
项正确。
故正确选项为 B。
6. 【答案】B
【解析】必要性,由条件可设 = 1, 2, ⋯, ,则 = 1, 2, ⋯, =
帮助青年人 学到 用到 得到 走正道
8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及推导过程,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 构特征并能熟练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进 一步增强学生的符号感、推理和归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这一数学活动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合情 推理和归纳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和结构特征,能用自己 的语言说明公式及其特点;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会运用 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活动: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问题。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 PPT 上的多项式乘积结果为多少? 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得出的回答,教师给予相应评价,并提出某些特殊的多 项式相乘,就可以写成公式的形式,从而引入本节课新课——平方差公式。 (二)新授环节 22 − 1 = 3 = 2 + 1 2 − 1 ,32 − 1 = 8 = 3 + 1 3 − 1 ,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函数中,属于一次函数的是()A.(y=√x)B.(y=2x2−3)C.(y=3x−5))D.(y=1x2、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哪种思维方式?()A. 分析与综合B. 假设与证明C. 举例与归纳D. 递推与归纳3、在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时,根的判别式(Δ=b2−4ac)的值影响方程的根的情况。

下列选项中,哪个描述是不正确的?A、如果(Δ>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如果(Δ=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如果(Δ<0),则方程有无实数根。

D、如果(Δ>0),则方程没有实数根。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2)关于y=x的对称点为B,则B点的坐标是()。

A. (2, 3)B. (3, 2)C. (2, 6)D. (6, 2)6、在方程3x - 2y = 4中,若x增加1,则y的变化量是()。

A. 增加4B. 减少4C. 增加1/2D. 减少1/27、设函数(f(x)=x2−4x+5),则该函数的最小值为:A. 0B. 1C. 2D. 3x+1)相交,则这8、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l1:y=2x+3)与直线(l2:y=−12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A. (1, 5)B. (-1, 1)C. (0, 3)D. (2, 7)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第一题请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阐述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第二题题目:试述欧拉公式的数学意义及其在几何、物理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第三题请简述函数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题题目: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概念?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您的教学策略。

第五题请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学习”策略。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设λ1,λ2是矩阵A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值,a,β分别为A对应于λ1,λ2的特征向量,则a,β( )。

A. 线性相关B. 线性无关C. 正交D. 平行2.(单项选择题)(每题 5.00 分)中学数学的()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是体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策略体系”和“便于操作的实施程序”。

A. 教学标准B. 教学大纲C. 教学策略D. 教学模式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设随机变量Y=2X,那么Y服从的分布是()。

A. N(2μ,2σ2)B. N(4μ,4σ2)C. N(2μ,4σ2)D. N(μ,σ2)4.(单项选择题)(每题5.00 分) 设a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如果a1+a4+a7+...+a28=90,那么a3+a6+a9+...+a30的值为()。

{A. 80B. 60C. 50D. 70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将一枚硬币重复掷n次,以x和y,分别表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则x与y的相关系数等于( )A. -1B. OC. 1/2D. 16.(单项选择题)(每题 5.00 分)设f(x),g(x)在x=x0处均不连续,则在x=x0处()A. f(x)+g(x)f(x)·g(X)均不连续B. f(x)+g(x)不连续,f(x)·g(x)的连续性不确定C. f(x)+g(x)的连续性不确定,f(x)·g(x)不连续D. f(x)+g(x)f(x)·g(x)的连续性均不确定7.(单项选择题)(每题 5.00 分) 对于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给定下列条件:① 存在平面γ,使得α、β都垂直于γ;② 存在平面γ,使得α、β都平行于γ;③ α内有不共线的三点到P的距离相等;④ 存在异面直线1、m,使得1//α, 1//β, m//α, m//β。

初级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初级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下列函数中,属于一次函数的是:A.(y=2x2+3x−1)B.(y=√x−4)C.(y=3x+5)+2)D.(y=1x2、题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B)的坐标是:A.((−2,−3))B.((2,−3))C.((−2,3))D.((2,3))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强调的基本数学思想?A、数形结合B、抽象概括C、逻辑推理D、奥数思维4、下列哪一项是初中数学中“函数”概念的教学难点?A、函数的定义B、函数图像的绘制C、函数的概念抽象性D、函数的实际应用5、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3,公差d=2,那么数列的第10项an是多少?A. 23B. 25C. 27D. 296、函数y=-3x+6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A.(0,6)B.(0,-3)C.(2,0)D.(0,-6)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4)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A.(3,-4)B.(-3,4)C.(3,-4)D.(-3,-4)8、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A.(y=x2+1))B.(y=1xC.(y=2x+3)D.(y=√x)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第一题【题目】简述初中数学《几何初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借助直观、操作学习几何”的理念。

第二题请结合实际,论述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题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四题【题目】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第五题简述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初级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初级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下列数学概念中,属于实数范畴的是:A、有理数B、虚数C、分数D、无理数2、题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和法则的过程称为:A、直观教学B、启发式教学C、探究式教学D、发现式教学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 5)关于y轴对称的点B的坐标是:A. (2, -5)B. (-2, 5)C. (-2, -5)D. (5, 2)4、若直线l经过点(1, 2)且斜率为-3,则下列哪个选项是该直线的方程?A. y = -3x + 5B. y = -3x - 1C. y = 3x - 1D. y = 3x + 5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4)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

A、(-3,4)B、(3,-4)C、(-3,-4)D、(3,4)6、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的是()。

A、y = √(x+2)B、y = 1/(x-3)C、y = 2x + 1D、y = x² - 17、已知函数f(x)=2x2−3x+1,则该函数的顶点坐标是:A.(34,−18)B.(−34,1 8 )C.(34,1 8 )D.(−34,−18)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直线l1:y=2x+3与直线l2:y=kx−1垂直,则实数k 的值为:A.−2B.−12C.12D.2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第一题请简述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引导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题题目: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请举例说明,并解释数形结合方法的优势。

第三题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阐述如何有效进行数学课堂提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若n n a lim ∞
→=a 〉0,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r ∈(0,a ),∃N 〉0,当n 〉N 时,有a n 〉r
B.∃r ∈(0,a ),∀N 〉0,当n 〉N 时,有a n 〉r
C.∀r ∈(0,a ),∀N 〉0,当n 〉N 时,有a n 〉r
D.∀N 〉0,∃r ∈(0,a ),当n 〉N 时,有a n 〉r
2.下列矩阵所对应的线性变换为关于y=-x 的对称变换的是()
A. ⎝⎛10⎪⎪⎭⎫01 B ⎝⎛-10⎪⎪⎭⎫01 C ⎝⎛-10⎪⎪⎭⎫-01 D ⎝⎛10⎪⎪⎭
⎫-01 3.空间直线l 1:⎩⎨⎧=+=+62y 3x 02z 2y -x 与l 2⎩
⎨⎧=+=+14z x 211z -2y x 它们的位置关系是() A.
l 1与l 2垂直 B.
l 1与l 2相交,但不一定垂直 C.
l 1与l 2为异面直线 D.l 1与l 2
平行 4.设f (x )在[a ,b]上连续且⎰=b
a 0dx x f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对任意x ∈[a ,b],都有f (x )=0
B.至少存在一个x ∈[a ,b],使f (x )=0
C.对任意x ∈[a ,b],都有f (x )=0
D.不一定存在x ∈[a ,b],使f (x )=0
5.设A 、B 为任意两个事件,且A ⊂B ,P (B )〉0,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P (B )〈P (A\B )
B.P (A )≤P (A\B )
C.P (B )〉P (A\B )
D.P (A )≥P (A\B )
6.设A= ⎝⎛01⎪⎪⎭
⎫32下列向量中为矩阵A 的特征向量的是() A.(0,1)T
B.(1,2)T
C.(-1,1)T
D.(1,0)T
7.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Ⅰ-Ⅵ卷)的我国数学家是()
A.徐光启
B.刘徽
C.祖冲之
D.杨辉
8.在角、等边三角形、矩形和双曲线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9.已知抛物面方程2x 2+y 2
=z
(1)求抛物面上点M (1,1,3)处的切平面方程;(4分)
(2)当k 为何值时,所求切平面与平面3x+ky-4z=0相互垂直。

(3分)
10.已知向量组a 1=(2,1,-2,)T ,a 2(1,1,0)T ,a 3=(t ,2,2)T 线性相关。

(1)求t 的值;(4分)
(2)求出向量组{}321a a a ,,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

(3分)
11.有甲、乙两种品牌的某种饮料,其颜色、气味及味道都极为相似,将饮料放在外观相同的6个杯子中,每种品牌各3杯,作为实验样品。

(1)从6杯样品饮料中随即选取3杯作为一次实验,若所选饮料全部为甲种品牌,视为成功。

独立进行5次实验,求3次成功的概率;(5分)
(2)某人声称他通过品尝饮料能够区分这两种品牌,现请他品尝实验样品中的6杯饮料进行品牌区分,作为一次实验,若区分完全正确,视为实验成功。

他经过5次实验,有3次成功,可否由此推断此人具有品尝区分能力?说明理由。

(2分)
1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用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描述结果目标,请解释了“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的具体含义。

13.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以“有理数”一章为例,说明设计数学书面测验试卷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1小题,10分)
14.已知f (x )是[a,b]上的连续函数,设F (x )=
⎰x a dt t f )(,x ∈[a,b],证明:
(1)F (x )在[a,b]上连续;(5分)
(2)F (x )在[a,b]上可导,且F ,(x )=f (x )。

(5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15.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请分别阐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含义;(6分)
(2)举例说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作用(6分),并阐述二者间的关系。

(3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6.案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几何观察能力等,一节习题课上,甲、乙两位老师各设计了一道典型例题。

【教师甲】
如图1,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SD 中,E 为AD 边上一点(不同于A 、D ),连CE 。

在该正方形边上选取点F ,连接DF ,使DF=CE 。

请解答下面的问题:
(1)满足条件的线段DF 有几条?
(2)根据(1)的结论,分别判断DF 与CE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教师乙】 如图2,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D 、AB 边上的点(点E 、F 均不与正方形顶点重合),且AE=BF ,CE 、DF 相交于点M 。

证明:
(1)DF=CE
(2)DF ⊥CE
问题:
(1)分析两位教师例题设计的各自特点;(10分)
(2)直接写出教师甲的例题中两个问题的结论(不必证明);(4分)
(3)结合两位教师设计的例题,你还能启发学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写出至少两个问题)。

(6分)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7.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与解法的一节复习课,教学目标如下:
①进一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②进一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③会运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④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问题: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落实上述教学目标①、②,请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并说明设计意图;(18分)
(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性通法,设计问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作用。

(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