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性状特点
菊花简介

菊花简介: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学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英文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
菊花属菊科类。
菊花有30多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
为多年生草植物。
菊花喜凉爽、较耐寒,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菊花株高20-200cm,茎色嫩绿或褐色,基部半木质化。
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
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舌状花为雌花。
筒状花为两性花。
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
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菊花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
菊花【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等【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科属】菊科菊属【生态习性】菊属30余种,我国原产的有17种。
菊花适应性强,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摄氏度,最高32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为-10摄氏度。
花期最低夜温17摄氏度,开花中后期可降至13~15 摄氏度。
喜充足阳光,也稍耐阴。
较耐旱,忌积涝,喜地势稍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在微酸至微碱性土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
秋菊为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h以上的黑暗与10摄氏度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但夏菊能在夏季长日照下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菊花可用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
种子发芽适温25摄氏度,2~4月播种,可当年开花,此法仅用于育种。
营养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生产中以扦插法为主,此法又分根蘖插、嫩枝插、单芽插及带蕾插等。
菊花的性状特点

菊花的性状特点 【中药名】菊花 juhua 【别名】甘菊、家菊、白菊花、毫菊、滁菊、贡菊、杭菊。
【英文名】Chrysanthemi Flos。
【来源】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
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
茎直立,多分枝,具细毛或茸毛。
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5厘米,宽3~4厘米,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具白色茸毛;有叶柄。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直径2.5~5厘米;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绿色,线形,有白色茸毛,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带紫色,雌性;筒状花黄色,两性。
瘦果不发育。
花期9~11月。
【产地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药材性状】毫菊: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厘米,离散。
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
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
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
瘦果不发育,无冠毛。
体轻,质柔润,为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厘米。
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在中心,不易察见。
贡菊: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厘米。
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易察见。
杭菊: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厘米,常数个相连成片。
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易察见。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苦。
菊花质量标准

菊花质量标准目的:建立公司原药材内控质量标准,控制药材质量,保证成品质量。
责任人:文件制订人及所有相关人员。
内容: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干燥头状花序。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
【性状】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离散。
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
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
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
瘦果不发育,无冠毛。
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
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
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
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
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鉴别】取本品1g,剪碎,加石油醚(30~60℃)20ml,超声处理10分钟,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干,加稀盐酸1ml与乙酸乙酯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菊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0.5~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15:1:1: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中药材菊花的相关知识总结

中药材菊花的相关知识总结1、别名:黄菊花、山菊花、苦薏。
2、拉丁文:Flos Chrysanthemi Indici3、英文:Indian Dendranthema Flower4、来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5、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
归肝、肺经。
6、有效成分:含挥发油,油中含菊醇、菊酮、a-蒎烯、樟脑、龙脑、樟烯等。
尚含菊花内酯、菊花素A、刺槐苷、蒙花苷、菊苷、木樨草素等。
7、植物形态:菊科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茎直立或铺散,分枝或仅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
茎枝被稀疏的毛,上部花序枝上的毛稍多。
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长3~7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
头状花序小,多数,直径1.5~2.5厘米,在茎顶排成伞房状,总苞片约5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中层卵形,内层长椭圆形,边缘白色或褐色膜质,外围是黄色舌状花。
瘦果。
花期9~10月。
8、生长特性:生于路旁、山坡、原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9、采集方法: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10、药材性状:干燥的头状花序呈扁球形,直径0.5~1厘米,外层为15~20个舌状花,雌性,淡黄色,皱缩卷曲;中央为管状花,两性,长3~4毫米,黄色,顶端5裂,子房棕黄色,不具冠毛;底部有总苞,由20~25枚苞片组成,作覆瓦状排列成4层,苞片卵形或披针形,枯黄色,边缘膜质。
各花均着生于半球状的花托上。
体轻,气芳香。
味苦,继之有清凉感。
11、药理作用:(1)降压作用:在对动物的急性试验中,对不麻醉的大鼠腹腔注射或口服野菊花提取液,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2)抗病毒、抗菌作用:在体外实验中,野菊花煎剂1:80能延缓感染孤儿病毒的细胞(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的病变。
野菊花煎剂1:320在体外实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12、菊花的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菊花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
菊花分为哪三大类

菊花分为哪三大类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中的佼佼者,被人们誉为花中君子,自古至今倍受我国人民的热爱。
菊花品种繁多,花型姿态万千,以下对我国菊花品种分类做简单介绍。
1.根据花期分类按照自然花期对菊花品种进行分类:将菊花品种分为夏菊(6—9月开花)、秋菊(10—11月开花)、寒菊(12月—翌年1月开花)和四季菊(四季开花) 四大类。
2.根据花器官形态综合分类菊花按花序着生方式可分为独本菊和多头菊,按花序直径可分为小菊(小于6cm) 和大(中)菊(大于6cm),而按花色、花型又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以花型为主要依据、综合其他花器性状的方案较多也较完善,但在国内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
以花型为主的菊花分类系统均将花序直径作为第一级分类标准,将菊花分为小菊和大菊两个系统,两大类菊花在形态、生长习性、染色体数目以及进化上均有差异。
从第二级分类标准开始,各个分类系统存在差异,筒状花系与舌状花系作为第二级,瓣型、花型分列三、四级,共分30个花型。
有学者则将瓣型作为第二级,分平瓣、管瓣、桂瓣三类,第三级为花型,共24种花型。
花色则作为品种分类的次一级依据,不列匙瓣,且不同意将筒状花系与舌状花系分列为两个系统。
82年全国菊花品种分类学术讨论会也将瓣型作为第二级分类标准,但仅针对秋花型大菊系菊花品种,将其分为5类30花型13亚型。
研究人员根据花型演化过程又应用方便的原则,将菊花品种按花序直径、瓣型、花型,花色分为2系、5 类、44个花型与8个色系,把小菊亦按瓣型分列了花型,更为全面。
研究人员对78个秋花型大菊品种进行聚类也验证了瓣型、花型作为第二、三级分类标准的可靠性。
毛刺型和剪绒型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的归属有所不同。
一种因毛刺、剪绒这类花瓣的奇特性状,从观赏、育种的角度将其列入畸瓣内。
另一种分类则认为形态学及数量分类研究均表明毛剌、剪绒并未改变花型,因此应列入它属于的花型,在后面注上毛刺或剪绒即可。
3.根据栽培与应用方式分类菊花按用途可分为药用菊、食用(饮用)菊、观赏菊等,而观赏菊在我国依据栽培和应用方式的分类层次也不够统一,子层次的名称也不尽统一,研究人员将观赏用菊花作如下分类。
中药饮片性状主要特点1

中药饮片性状主要特点(之一)薄荷:茎方柱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断面白色,髓中空,有清凉香气;蔓荆子:果实球形,黑色或棕褐色,有细纵沟4条。
顶端微凹,下部有宿萼及短果柄,体轻质坚。
菊花:呈碟形或扁球形,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彼此粘连,体轻,质柔润,气清香。
苍耳子:呈纺缍形,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质硬而韧。
桂枝:圆柱形,表面棕色至红棕色,有纵条纹,质硬而脆,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
髓部略呈方形。
有特殊气香。
牛蒡子:长倒卵形,略扁,灰褐色或浅灰褐色,具多数细小黑斑,纵棱线明显。
升麻: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呈结节状,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显网状沟纹,有裂隙,纤维性;体轻,质坚硬。
荆芥:茎方形,四面有纵沟,淡紫色或淡绿色,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髓,清凉香气。
羌活:不规则块状,表面棕褐色,断面明显的菊花纹和多数裂隙,黄白色髓,有朱砂点,具特殊香气。
细辛: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辛夷:呈长卵形,似毛笔头,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毛茸毛。
白芷:表面灰棕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
柴胡: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
质硬而韧,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防风:根头部有密集的细环节,节上有棕色粗毛;外皮皱缩而粗糙,质松而软,断面有裂隙,射线呈放射状。
木贼:茎呈长管状,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细纵棱。
紫苏:叶呈卵形或圆卵形,两面均棕紫色,或上面灰绿色,下面棕紫色,两面均有稀毛,边缘有锯齿;质薄而脆。
茎四方形,有槽,外皮黄紫色,白色疏松的髓。
气芳香。
麻黄:细长圆柱形,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体轻,质脆,断面略呈纤维性,髓部红棕色。
葛根: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纹理不明显,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
蝉蜕: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
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
桑叶:多皱缩,破碎。
叶片上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叶脉突起、网状,质脆。
菊花

Ch。陶 历史】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弘景谓: 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 , 弘景谓:“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 为真菊;一种茎青而大,而蒿艾气, 为真菊;一种茎青而大,而蒿艾气,味苦不堪食 者,…,非真菊也”。李时珍谓:“本经言菊花 ,非真菊也” 李时珍谓: 味苦,别录言菊花味甘,诸家以甘者为菊, 味苦,别录言菊花味甘,诸家以甘者为菊,苦者 为苦薏,惟取甘者入药, ,其治头风, 为苦薏,惟取甘者入药,…,其治头风,则白者 优良。 优良。”
3、贡菊 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舌状花白色或类白 、 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 管状花少,外露。 色,管状花少,外露。 4、杭菊 呈蝶形或扁球形,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管状 呈蝶形或扁球形,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 、 花多数,外露。 花多数,外露。 均以花朵完整、颜色鲜艳、气清香、少梗叶者为佳。 均以花朵完整、颜色鲜艳、气清香、少梗叶者为佳。 年版药典规定, 【成分】按2010年版药典规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成分】 年版药典规定 定:含绿原酸不得少于0.2%;含木犀草苷不得少于 含绿原酸不得少于 ; 0.08%;含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不得少于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不得少于0.7%。 ; ,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不得少于 。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来源】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来源】菊科植物菊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的干燥头状花序。 的干燥头状花序 根据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亳菊、 根据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亳菊、 滁菊、贡菊、杭菊等。 滁菊、贡菊、杭菊等。
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 【产地及加工】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 产地及加工】 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 亳菊主产于安徽亳县、涡阳及河南商丘; 亳菊主产于安徽亳县、涡阳及河南商丘;阴干 滁菊主产于安徽滁县; 滁菊主产于安徽滁县;硫磺熏蒸晒干 贡菊主产于安徽歙县、浙江德清; 贡菊主产于安徽歙县、浙江德清;烘干 杭菊主产于浙江嘉兴、桐乡等地; 杭菊主产于浙江嘉兴、桐乡等地;蒸后晒干 怀菊主产于河南新乡、武陟、博爱,为四大怀药之一; 怀菊主产于河南新乡、武陟、博爱,为四大怀药之一; 济菊主产于山东济宁; 济菊主产于山东济宁; 祁菊主产于河北安国; 祁菊主产于河北安国; 川菊主产于四川。 川菊主产于四川。
菊花质量标准

4.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P585.质量标准5.1 通用名称:菊花5.2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
5.3 性状: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离散。
总苞蝶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
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
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
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
瘦果不发育,无冠毛。
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
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
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
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
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5.4 鉴别:取本品1g,剪碎,加石油醚(30~60℃)20ml,超声处理10分钟,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干,加稀盐酸1ml与乙酸乙酯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05版药典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0.5~1u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15:1:1: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5.5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05版药典附录VI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1mol/L磷酸二氢纳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15.6g,加水至1000 ml ,制成0.1MOL/L的溶液,加入磷酸适量,使PH值为2.7 〕- 甲醇(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8n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的性状特点
【中药名】菊花juhua
【别名】甘菊、家菊、白菊花、毫菊、滁菊、贡菊、杭菊。
【英文名】Chrysanthemi Flos。
【来源】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
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
茎直立,多分枝,具细毛或茸毛。
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5厘米,宽3~4厘米,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具白色茸毛;有叶柄。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直径2.5~5厘米;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绿色,线形,有白色茸毛,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带紫色,雌性;筒状花黄色,两性。
瘦果不发育。
花期9~11月。
【产地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药材性状】毫菊: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厘米,离散。
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
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
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
瘦果不发育,无冠毛。
体轻,质柔润,为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 5厘米。
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在中心,不易察见。
贡菊: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 5厘米。
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易察见。
杭菊: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厘米,常数个相连成片。
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易察见。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苦。
归肺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量5~9克,水煎或沸水泡服。
用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化学成分】含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密蒙花苷、樟脑、龙脑、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0-鼠李葡萄糖苷、石竹烯氧化物等成分。
【使用禁忌】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
凡阳虚或头痛而恶寒者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