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标本的采样、储存、运输的具体操作方法
检验科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规定

检验科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规定一、背景介绍在医疗检验中,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检验科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进行规范,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二、样本采集1. 采集前准备(1)合理安排采集时间,避免患者饮食或用药对样本产生干扰;(2)确保采集器械的洁净,消毒器械;(3)检查采集器械是否完好,避免损坏导致样本污染或无法采集。
2. 采集操作(1)向患者详细说明采集过程,解答其疑问和担忧;(2)采用无菌技术进行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采集,注意遵循标本稳定性和抗凝剂的要求;(3)遵循标本采集顺序的原则,避免交叉污染;(4)按照要求采集足够的样本量,以确保后续检验的需要。
三、样本保存1. 样本分类(1)按照不同类型的样本,如血清、尿液、唾液等进行分类;(2)对于不同样本类型,采用适当的保存方式和温度,以维持样本的稳定性。
2. 储存条件(1)避免样本受到阳光直射,存放在干燥、阴凉且温度稳定的环境中;(2)在保存样本时,确保密封性,避免样本受到雾气、湿气或灰尘的污染;(3)对于特殊的储存条件要求,如低温保存或深冷保存,遵循相应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四、样本运输1. 包装要求(1)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保护样本免受外界冲击或温度变化的影响;(2)对于易碎或液体样本,采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避免破损或泄漏。
2. 运输环境(1)确保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处于合适的环境条件,避免样本受到严重震荡或温度波动;(2)对于特殊要求的样本,如冷冻样本,采用冷链运输方式,保证低温环境的稳定性。
3. 文件记录(1)对每一次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操作人员等信息;(2)建立样本追踪系统,确保样本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五、样本处理1. 检验前准备(1)按照标本要求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装等操作;(2)确保操作人员在处理样本时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2. 样本分发(1)对于检验科内部的样本分发,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对于外部转运的样本,遵循相关规定,确保样本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感染性及潜在感染性样本的运输保存

感染性及潜在感染性样本的运输、处理与保存
制度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防止实验室污染、交叉污染和周围环境污染,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二、定义
感染性以及潜在感染性样本是那些已知或有理由认为含有致病原的、能使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样本。
三、适用范围
本管理细则适用于检验科。
四、具体制度
1、标本运输
将密闭包装好的,放在专门运输用双层标本箱里,加盖,由两人运送。
运送过程严防破碎和外溢。
送入检验科由双人签收。
2、样本前处理
分离血清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使用专用的离心机,离心机适用时使用密闭的离心机转头或密闭样品杯,离心停止10-30分钟后取出。
3、标本检测
标本应在专用区由专人进行检测,以便标本、仪器、环境集中消毒和处理。
尽量避免标本分散到多个实验室。
4、标本检测后处理
废弃标本放入带盖套有黄色塑料口袋的专用污物桶内,集中高压灭菌后送到特殊垃圾处进行无害化处理。
所有检测标本后废液都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4小时以上,再排入医院污水站消毒处理。
5、疑似强致病菌标本保存,应专室专柜,两人管理,每天查看并记录。
明确有高致病菌标本,本实验室不得保存。
疑似HIV阳性标本送到临汾市疾控中心确认,先通知医务科,标本应三层包装,专人送到临汾市疾控中心,双人交接并签字。
新冠肺炎的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标本的保存
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能在24小时 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 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 血清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可长期保存。 应设立专库或专柜单独保存标本。 保存用冰箱应双人双锁 临时保存也要做好记录。
人员受到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
采样及检测人员 防护装备要求: N95及以上防护 口罩、护目镜、 防护服、乳胶手 套、防水靴套; 如果接触患者血 液、体液、分泌 物或排泄物,戴 双层乳胶手套; 手套被污染时, 及时更换外层乳 胶手套。
个人防护穿戴流程
1.手消毒 2. 戴一次性帽子(头发均在帽内) 3;戴医用防护口罩(双手塑造鼻夹),并进行密合性测 试(无漏气) 4、戴第一层乳胶手套(先检查手套密闭性); 5穿一次性防水靴套(长靴套); 6穿一次性防护服(尺寸合适,检查有效期和完整性, 下蹲检查防护隔离服舒适性); 7、穿隔离衣 8、戴第二层手套(医用外科手套;先检查手套密闭性,. 手套完全覆盖袖口) 9.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位置正确、贴合紧密); 10. 检查;
防护装备脱卸的注意事项
1.脱卸时尽量少接触污染面。 卸下口罩时:首先提起面具下方 松紧带越过头部,然后提起面具 上方松紧带使面具脱离面部 2.脱下的防护眼罩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直接放入盛
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其余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入
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3.脱卸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
Huai’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新冠肺炎的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中 生物安全防护
医院标本分类处理操作规程

目录一、分类处理操作规程 (1)1、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原则 (1)2、各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的方法 (2)3、医院检验标本终末处理程序 (3)4、送检员工作方案 (4)5、标本流程 (5)一、分类处理操作规程1、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原则1、根据类别,将置于符合《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2、盛装前,应当对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等;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4、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与绿洁废旧固体处理中心处置;5、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6、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7、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8、盛装的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9、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10、盛装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新生活服务公司清洁工人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填写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产生科室、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11、清洁工人每天从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12、清洁工人在运送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13、清洁工人在运送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直接接触身体;14、运送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一、采集前准备1.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和要求;2.明确采集时机,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确定采集时间;3.熟悉相应标本采集培训,了解采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5.准备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6.做好病人的辅助准备工作,如饮食控制、用药情况等。
二、标本采集1.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确保标本采集时的合作度;2.按照规范操作流程,正确采集标本;(1)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穿刺技术正确、干净;(2)尿液:采集中段尿,避免第一段和终末段污染;(3)粪便:选择新鲜、清洁的粪便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4)分泌物: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3.确认标本采集完成后,包装标本,避免漏液、溢出及感染风险;4.及时填写采集记录,包括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三、标本保存1.将采集好的标本妥善保存,避免失效;2.严格控制标本温度,根据标本要求保存在不同的温度和环境中;3.尽量保持标本稳定,避免振荡和高峰冲击;4.避免标本遭受化学物质、紫外线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5.不同类型的标本应进行合理分类和标识,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四、标本运送1.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如存在感染风险的标本应运送到指定的传染病实验室;2.采用特制的容器和包装材料,防止漏液、破损及污染;3.填写标本运送单,包括标本类型、数量、运送时间等信息;4.监测温度,确保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运输;5.运送途中避免震荡和振荡,减少标本破损的风险;6.及时报告实验室,并核实标本的收取情况。
五、数据录入1.在标本接收时核对收到的标本和相应标本单的信息是否一致;2.及时录入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3.不同的检测项目应当有专人进行录入,避免交叉录入造成的错误;4.录入后应进行校验,确认信息准确无误;5.建立信息追溯机制,便于查找和纠错。
针对以上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采集过程中,病人的配合度可能会影响标本的采集结果,因此可以通过病人教育和沟通来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2.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采集,同时要提醒采集人员注意无菌操作;3.在标本保存过程中,要控制好标本的温度和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4.在标本运送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和包装材料,避免漏液、破损和污染;5.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设立校验措施来确保录入正确。
感染性物质的运输管理与操作规范

辅助容器
(吸收材料)
A类 防水,防穿刺,防泄漏 B类 防水,防破损、防泄漏
A类外包装(制冷器件、衬垫材料)
B类外包装(制冷器件、衬垫材料)
A、B类感染性物质及包装区别
区别
定义 运输专用 名称 英文运输 专用名称 UN编号 UN专用标 记 运输对象 需要 《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第 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及其样本;第三类中包装分 类为A类的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及其样本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 对于为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或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高致病性病原微 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申请,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与卫生部之间可以通过传真的方式进 行上报和审批;需要提交有关材料原件的,应 当于事后尽快补齐。 紧急时,省与部间可传真方式上报和审 批,材料事后补齐
(条例 第十二条 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 )
专车、溢出紧急处理箱、受训人员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 之前的包装以及送达后包装的开启,应当在符合生物安 全规定的场所中进行。 申请单位在运输前应当仔细检查容器和包装是否符 合安全要求,所有容器和包装的标签以及标本登记表是 否完整无误,容器放置方向是否正确。 运输前仔细检查容器和包装,要符合安全要求 运输前的包装和送达后的开启,在规定的场所中进行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第二条 (定义)本规定所称可感染人类的高致 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是指在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规定的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 样本。
感染性标本的采样、储存、运输的具体操作方法

感染性标本的采样、储存、运输的具体操作方法所有的采样工作都必须根据疾病的特点,在严格做好防护的基础上进行。
常见传染病需采集的标本见表1(一)呼吸道标本的采集(如不明原因肺炎)1.采样器材拭子、压舌板、塑料瓶、采样杯或器皿、15ml 的离心管、移液管、注射器、10ml真空取血管、冰壶、采样运输管、有生物安全标志或标有“感染性物质”的外包装容器(见图1);其他:酒精灯、剪刀、纸漏斗、酒精、碘酒、吸耳球、塑料袋、记号笔、标签、登记表等。
2.采集方法(1)鼻拭子(上呼吸道):将棉签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
以同一拭子拭两侧鼻孔。
将棉签浸入4-5 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
然后,塞紧或盖好管盖。
(2)咽拭子(上呼吸道):用棉签用力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见图2),同样将棉签头浸入4-5 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塞紧或盖好管盖。
注:亦可将鼻、咽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以便提高分离率,减少工作量。
(3)鼻洗液(上呼吸道):患者取坐姿,头稍后仰,用移液管将5ml生理盐水注入一侧鼻孔,嘱患者同时发K音以关闭鼻腔。
然后让患者低头使生理盐水流出,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洗液。
重复此过程洗两侧鼻孔。
(4)鼻咽抽取物或抽取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下呼吸道):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
先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
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采样液涮洗收集器3次。
近来国内有用小孩导尿管接在50 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
(5)漱口液:用10 ml采样液漱口。
漱时让患者头部微后仰,发噢声,让洗液在咽部转动。
然后,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漱液。
注:取漱口液时,需预先了解患者是否对抗菌素有过敏史,如有,含漱液中不应含抗菌素。
(6)肺活检材料:肺活检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过的乳钵磨碎,用生理盐水配成20%悬液,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加入上述提到的抗菌素。
样品采集、运送和保存

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艾滋病检测最常用的样品:血液,包括血清、
血浆和全血。
唾液或尿液有时也可作为测试样品。
1. 血清样品采集:
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 抽出一定量静脉血,一般为5mL,放入 一次性塑料试管,室温下自然放置1-2 小时,待血液凝固和血块收缩后再用 3000rpm离心15分钟,吸出血清备用。
首选EDTA。 肝素是PCR反应的一个潜在的抑制剂,会使核 酸检测出现假阴性结果。且HIV-RNA降解的速 率显著高于EDTA和枸橼酸钠处理的血浆 。 采集样品应避免微生物和核酸污染。
病毒载量测定对样品的要求
血清和血浆的测定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血清的检测结果大约是血浆的50%( 3080% )。因为部分HIV病毒颗粒被包裹在纤 维蛋白网络中。 首选血浆标本,血清标本也可。但每位病人 每次检测使用的标本类型应始终保持一致。
样品管应为螺旋口的塑料管(1.5ml),检 查有无破损,将螺旋盖旋紧,防止样品渗漏。 血清样品量至少应大于600μ l 。 禁止使用扳盖式样品管。 建议第一层:螺旋口的塑料管(1.5ml) 第二层:血清盒。5份或5份以下可以使 用一次性乳胶手套(每个手指放一个) 第三层:冰瓶(内置冰块) 禁止第二层使用封口塑料袋
普遍性防护原则(WHO推荐)
2.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 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 灭HI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常用的灭菌方法足以使HIV灭活。常用的两种灭菌 方法是煮沸和化学灭菌。煮沸是有效的灭菌方法, 已清洗过的器具应煮沸20分钟。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 原体在病人中传播和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手上 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标本的采样、储存、运输的具体操作方法所有的采样工作都必须根据疾病的特点,在严格做好防护的基础上进行。
常见传染病需采集的标本见表1
表1 常见传染病需要采集的标本种类
序号传染病采样种类
1 白喉鼻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2 百日咳鼻咽拭子,全血
3 甲肝粪便,血清
4 乙肝血清
5 丙肝血清
6 戊肝粪便,血清
7 布病血清
8 不明原因肺炎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9 风疹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10 霍乱粪便,呕吐物
11 AFP 粪便
12 克雅氏病血清,脑脊液
13 流感咽拭子
14 流行性出血热血清
15 流脑全血,脑脊液、瘀点(斑)组织液
16 流行性腮腺炎血清,唾液
17 乙脑血清,脑脊液
18 麻疹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19 疟疾全血,指尖、耳垂血血涂片
20 人感染H7N9禽流感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21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全血
22 手足口病粪便,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疱疹液,脑脊液 23 细菌性痢疾粪便
24 猩红热咽拭子
25 埃博拉出血热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一)呼吸道标本的采集(如不明原因肺炎)
1(采样器材
拭子、压舌板、塑料瓶、采样杯或器皿、15ml 的离心管、移液管、注射器、10ml真空取血管、冰壶、采样运输管、有生物安全标志或标有“感染性物质”的外包装容器(见图1);其他:酒精灯、剪刀、纸漏斗、酒精、碘酒、吸耳球、塑料袋、记号笔、标签、登记表等。
(采集方法 2
(1)鼻拭子(上呼吸道):将棉签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
以同一拭子拭两侧鼻孔。
将棉签浸入4-5 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
然后,塞紧或盖好管盖。
(2)咽拭子(上呼吸道):用棉签用力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见图2),同样将棉签头浸入4-5 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塞紧或盖好管盖。
注:亦可将鼻、咽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以便提高分离率,减少工作量。
(3)鼻洗液(上呼吸道):患者取坐姿,头稍后仰,用移液管将5ml生理盐水注入一侧鼻孔,嘱患者同时发K音以关闭鼻腔。
然后让患者低头使生理盐水流出,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洗液。
重复此过程洗两侧鼻孔。
(4)鼻咽抽取物或抽取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下呼吸道):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
先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
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采样液涮洗收集器3次。
近来国内有用小孩导尿管接在50 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
(5)漱口液:用10 ml采样液漱口。
漱时让患者头部微后仰,发噢声,让洗液在咽部转动。
然后,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漱液。
注:取漱口液时,需预先了解患者是否对抗菌素有过敏史,如有,含漱液中不应含抗菌素。
(6)肺活检材料:肺活检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过的乳钵磨碎,用生理盐水配成20%悬液,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加入上述提到的抗菌素。
(7)血清:血液标本采集后应放入10ml真空管中,静止或4?冰箱,待血清自然析出。
图1 生物安全标志图2 咽拭子采样图
(二)消化道标本的采集
1.检测细菌的采便:取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成形便采集约5g标本;水样便或典型的米泔水样便采集约5ml。
菌痢尽量挑取脓血部分,尽可能在急性期、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新鲜粪便。
保存及送样条件:所采标本立即接种于培养基;或将标本加入碱性蛋白胨水中,24小时内室温保存,立即送检(如霍乱、细菌性痢疾等)。
2检测病毒的采便:采集AFP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应采集应采集双份大便标本,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大枣大小)。
放入AFP专用采便管内冰箱冷冻保存,7天内送检。
手足口、甲肝便采集后要立即放在无菌采编管内,4?暂存,-20?冷冻保存,在4?下送检(如手足口病、AFP、甲肝等)。
3.呕吐物:用面试字条去少量呕吐物作为件材,放入自封塑料袋中并封好袋口或置于灭菌带盖瓶中,然后盖紧瓶盖,室温下立即送检,或置于冷藏箱中24小时内送检(如霍乱等)。
(三)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脑脊液:需要检测抗原时,在无菌条件下由腰椎穿刺,用无菌试管收集3,5ml,(作厌氧培养时标本应注入厌氧瓶内);检测抗体时,一般于出现神经症状时采集,查IgM只需一份脑脊液,而查IgG则需收集两次。
操作最好在医院内由有经验的医生按腰椎穿刺术进行。
(四)血液标本的采集
作血液病原培养时,严格用无菌穿刺法采静脉血,一般采集3-5ml,移入无菌的有螺口的抗凝的容器或培养瓶中送检;检测抗体时,需要分离血。
3. 标本的包装
(1)标本必须放在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内有橡胶圈的塑料管里,拧紧。
直接在塑料管上用油性记号笔写明样本的种类、采样时间、编号、姓名。
原始容器应该是防漏的,可盛容量不大于500ml。
(2)将密闭后的标本放入大小适合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一份标本。
同一患者2份以上的密封标本,可以放在同一个塑料袋内再次做密封。
在原始容器与第二层包装之间应放置有吸附作用的材料。
并辅以第二层防漏包装。
(3)运输标本的第三层包装(外包装)必须有明确的标签,标明寄送人和接收人的详细联系方式、包装日期和运输日期等。
外包装一般为专用运输箱内(或疫苗冷藏包),放入冰排,然后以柔软物质填充,内衬具吸水和缓冲能力的材料。
若将进行病毒分离,可将密封好的装有标本的容器直接放入液氮运输罐内运输。
外包装必须有生物安全标识。
4(标本的保存与运送
按照样本的性质和检测需求,把样本放在合适的保存环境中。
如果是细菌样本一般常温保存。
如果是病毒或血清标本若不能在24小时内送达,则应尽快在,70 ?以下保存。
无,70 ?条件的需在,20 ?冰箱短时间暂存,并尽快联系递送标本。
标本运送方式采取专人专车运送,主要用于近距离样品运送,地面运送标本时注意将装有标本的箱子紧紧固定在交通工具上,至少2人护送,车上还应备有吸水材料、消毒剂、手套、口罩、护目镜、密封防水的废弃物容器等防护用品,为避免路途颠簸引起标本溶血,可在运送前分离血清。
在国际、国家、商业的有关规定允许下,诊断标本也可空运,应注意规范包装。
5(标本的交接
样品采集后应与市疾控中心应急办负责样品接收人员取得联系进行样品交接,经双方验收确认后签字。
采集样品时应填写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样品名称、数量、保存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