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学1概述
心理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第一节统计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一、心理统计的定义和性质♦统计学最初指的是对一个国家情况的描述。
♦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指的是对与随机现象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统计学大致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理论统计学研究如何从局部的样本观测数据资料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并得出合乎规律的科学结论的原理和方法。
♦应用统计学研究如何运用经理论统计学证明的各种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心理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心理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科,与数理统计学既有密切联系,又不完全相同。
♦心理统计偏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如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各种统计方法在不同的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条件和具体方法,及其统计计算结果的解释。
二、心理学研究数据的特点♦心理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心理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心理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心理统计使我们能以最少的样本含量,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精确度,对总体的有关参数等作出判断,同时又给出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它保证了科学研究的精确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三.学习心理统计的意义♦数学化是自然科学成熟的标志。
心理学也必然会向数学化的方向发展,而心理统计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心理活动的重要工具。
♦学习心理专业的课程需要统计学知识。
♦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需要统计学知识。
♦进行心理学研究需要统计学知识。
♦科学的思维需要统计学知识。
四、学习心理统计应注意的事项(一)学习心理统计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必须要克服畏难情绪。
♦注意重点掌握各种统计方法使用的条件。
♦要做一定的练习。
(二)应用心理统计方法时要切记的要点♦克服“统计无用”与“统计万能”的思想,注意科研道德♦正确选用统计方法,防止误用和乱用统计第二节心理统计学的内容一、描述统计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第一章概述描述统计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科学的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作用:使杂乱无章的数字更好的显示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的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的形式。
2计算数据的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3计算量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3列多列)推断统计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数据类型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的数据。
(都是离散数据)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
(连续数据)二根据数据所反映的测量水平1称名数据(分类)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数据。
特点:数字只是事物的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
(非参检验)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的某种特征的程度的数据。
(年级)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
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常规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数据。
(成绩温度)特点:真正的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Z检验t检验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定义:表明量的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
(身高反应时)特点:真正的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的数据大多是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
三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离散数据连续数据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变量: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种想要获得的数据。
《心理统计学》总复习要点1-7章[4]
![《心理统计学》总复习要点1-7章[4]](https://img.taocdn.com/s3/m/130f16284b73f242336c5f77.png)
《心理统计学》总复习要点第一章、第二章基本概念及次数分布表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不连续变量)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不连续变量)。
连续变量则可以在量表上的任何两点加以细分,可以取得无限多个大小不同的数值。
不连续变量又称离散变量或间断变量,则在量表上的任何两点中只能取得有限个数值。
是一种只能取特殊值而不能取任何值的变量,它代表一个点,而不是一段距离。
2.总体、样本、个体总体是指具有某一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称为个体,在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二、测量水平心理测量的工具一般可以分为四种水平,它们是由测量工具——量尺的水平决定的,量尺也称为尺度。
(一)量尺(Ratio Measurement)用这样的量尺测量出的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和除运算。
这种测量水平的数据特征是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
用这种量尺测量得到的数据变量为比率(或等比)变量。
(二)等距量尺(Interval Measurement)只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这种测量工具称为等距量尺。
等距量尺测出的数据可以进行加和减的运算,而不能进行乘和除的运算。
但是,等距数据的差值可以进行乘、除运算,因为等距数据的差值有一个绝对零点,两个数值相等,差值即为零。
用这种量尺测量得到的数据变量为等距变量。
(三)顺序量尺(Ordinal Measurement)顺序量尺又叫等级量尺,它的特点是: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位。
用这种量尺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只能给对象排个顺序。
顺序量尺的测量结果原则上不能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如有必要的话,只能进行不等式运算。
用这种量尺测量得到的数据变量为顺序变量。
(四)分类量尺(Nominal Measurement)分类测量不包含任何类间数量关系的假定,仅仅是把测量对象分为相同或相异,但在性质上没有哪一类较大,哪一类较小之分。
即无大小之分,也无等级之分。
心理统计简要概述(doc 24页)

心理统计简要概述(doc 24页)心理统计===============陈毅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心理统计⏹描述统计⏹描述统计学主要研究如何整理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通过图表的形式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并计算出一些统计特征⏹推断统计⏹推断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作出以概率形式表达的推断。
描述统计⏹统计图表⏹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对量数⏹相关量数算术平均数主要适用于等距以上数据,但不适用于类别数据和顺序数据。
优点是反应灵敏、计算简单、符合代数方法进一步演算、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加权平均数:用于分组数据1、组距分组数据设原始数据被分成K 组,各组的组中值分别为X 1,X 2,•••,X K ,各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分别为F 1,F 2,•••,F K ,则均值为:2、单变量值分组K K K F F F F X F X F X X +•••+++•••++=212211KK k n n n X n X n X n X +•••+++•••++=212211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用Mo 表示,它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主要用于测度定类数据的集中趋势,也适用于定序、定距和定比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度值。
优点是不受极端值的影响,缺点是可能不唯一中数⏹中数也叫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按从小到大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
它将全部数据分成两部分,每个部分各包含50%的数据。
⏹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它主要用于测度顺序数据的集中趋势。
也适用于等距以上数据。
但不适用于类别数据。
⏹ 将全部数据排序后,如果项数是奇数,则正中央的那一项即为中位数;如果项数是偶数,则正中央的那两项的平均值即为中位数。
1-3、差异量数⏹离差与平均差⏹ 方差与标准差⏹ 变异系数 离差与平均差 离差:也叫离均差,X -X i 或μ-i X平均差:也称平均离差,是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用M D 表示。
心理统计学概述

心理统计学概述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方法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测量领域的应用统计学分支。
它的目的是测量人的能力、知识、态度、性格特征等,并且发展相应的工具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心理学离不开科学实验或调查,而心理实验或调查又必然要面临处理数字资料的问题。
例如:怎样收集资料才能使数字最有意义、最能反映所研究的课题;采用什么方法整理和分析所得数据,才能最大限度地显现这些数据所反映的信息,从而对实验或调查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怎样才能从所得局部结果推论到总体,作出一般规律性的科学结论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依靠科学的统计方法。
心理统计学与教育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相似,都是数理统计学在某一学科的具体应用。
数理统计学提供了许多处理数字资料的一般方法,心理统计学则针对心理学的特点,研究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心理实验或调查中的数据问题,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不等同。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必然会有更多的数理统计方法被引进心理统计学中来,这样也会促进心理统计学的发展。
心理统计学的起源与背景在心理统计学早期的理论和应用之中,重点集中在测量人的智力。
Francis Galton经常被认为是心理统计学之父。
他设计和应用了一系列的心理测试。
但是,心理统计学的起源经常和心理物理学联系到一起。
心理统计学的先驱Charles Spearman曾经从师于心理物理学家Wilhelm Wundt。
Spearman设计了测量智力的早期方法之一。
著名的心理统计学家L.L.Thurstone曾经发展了后来被称为比较判断法则的测量方法,这个方法被认为和由Ernst Heinrich Weber与Gustav Fechner这两位心理物理学家所发明的测量方法有紧密联系。
他们所发展的统计测量方法现在也在心理统计学界广泛应用。
近几十年,心理统计学被广泛应用于测量人的性格、态度和信仰、教育产出、以及健康相关的领域。
《心理统计学》课件

介绍心理统计学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如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 心理学。
2
心理统计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心理统计学在临床心理学研究和评估中的关键应用,如治疗效果评估和抗抑郁药 物疗效分析。
3
心理统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讨论心理统计学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学生表现评估和教育干预效果评估。
《心理统计学》PPT课件
# 心理统计学PPT课件大纲
第一部分:介绍心理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是研究心理学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它是心理学 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和方法
变量与数据类型
介绍心理统计学中的变量及其不同的数据类 型,如名义变量、顺序变量和
介绍心理统计学在市场营销调研和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关键应用,如市场细分和产品 定价。
第四部分:心理统计学的思考
数据伦理和数据管理
探讨心理统计学中的数据伦理 原则和数据管理措施,确保研 究数据的合理使用和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心理统计学
讨论大数据时代对心理统计学 的影响和挑战,如数据量的增 加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创新。
心理统计学未来的发展 趋势
展望心理统计学未来的发展方 向,如智能化数据分析和统计 学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结束语
心理统计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建议有兴趣的人学习和研究心理统计学,以提升心理学 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字数:243*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讨论心理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 法,包括均值差异检验和相关性检验。
描述性统计分析
解释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 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
标准误和置信区间
心理学统计方法

心理学统计方法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而统计方法则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统计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本教案将介绍心理学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和应用,以及如何正确地解读统计结果。
一、心理学统计方法概述心理学统计方法是指将数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以帮助心理学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
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验证假设,以及进行科学的决策和预测。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1. 测量与变量在心理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对心理现象进行测量。
测量的结果可以用来表示心理现象的变量。
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通过实验或观察操纵或测量的变量,而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
2. 数据收集方法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实验、问卷调查、观察等。
实验是一种控制自变量并观察因变量变化的方法。
问卷调查则通过询问被试者的意见、态度和行为来收集数据。
观察是指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试者的行为和反应。
3. 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描述统计。
数据整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编码和数据录入等过程。
描述统计是通过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和变异程度来总结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三、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1. 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统计推断是指通过从样本中收集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过程。
总体是指我们感兴趣的整个群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
统计推断的目标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用于检验研究者提出的关于总体特征的假设。
假设检验包括建立零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并计算得到的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
四、常用的统计方法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
心理统计学

实验因子的合理设置及各因子应取的不同水平,使实验更加
有效。 Βιβλιοθήκη 心理统计学 psychological statistics
研究在心理实验或调查中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字资
料,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作出科学推论的
应用统计学分支。心理统计学的内容,按其目的与功能可分
为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3部分。
描述统计研究如何将实验或调查得到的大量数据简缩成
问题。一般包括总体参数的估计,即通过适当的样本统计量
来估计反映总体特征的总体参数,以及假设检验,即检验从
样本得到的统计量差异,究竟是真实代表总体之间的相应参
数的差异,还是仅仅由取样误差所造成。
实验设计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统计手法决定样本的选择及
其合理的分组方式,发现对实验数据的变异有影响的因子 ,
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字,使其能客观地、全面地描述这组数据
的全貌,将其所提供的信息充分显现出来,并为进一步统计
分析和推论提供可能。描述统计所要描述的一组数据的特征
包括:数据的分布特征、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两列
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或一致性程度等。
推论统计以描述统计为基础,解决由局部到全体的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因果关系
• 可以准确地预测:
– 在一个大气压下,纯水在零摄氏度时会结冰;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 – 已知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其速度和
运动时间,可以精确地计算出该物体在这段 时间里面运动了多少距离 – 等等。
• 确定现象--对于这些现象的结果可以 在一定的已知条件下做出确定的预测。
复杂的因果关系
• 在因果关系复杂的条件下
– 无法根据已知的有限原因精确地预测结果 – 因为即使在已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每一次
预测也都是有偏差的
• 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
• 学生成绩 • 心理测验得分 • 候车人数 • 作物产量 • 产品质量 • 收入支出
随机现象
•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 现,可能这样出现,也可能那样出现的 一类现象。
• 抽取A、B两组5岁幼儿,A组用该产品, B组不用,分别进行前测-游戏-后测。
• A组后测成绩-前测成绩(提高幅度)高 于B组,说明产品有效。
• 问题:谁能保证分数的差异不是出于随 机误差?
其他问题
• 不能打百分制怎么办? • 及格-不及格 • 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 • 如果有A、B、C三种产品竞争,如何设
• 问题:幼儿成熟,阅读水平也会提高。
模拟数据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前测成绩 55 66 64 70 61 53 45 49 32 70 后测成绩 77 89 75 72 66 80 56 57 60 80
• 如果不考虑成熟因素,可以用相关样本 的 t 检验——前后两次测验的情况(第8 章)。
计研究方案? • 一次实验就能说明产品一定有效(或无
效)吗? • ……
统计资料也骗人(1)
• 某城市公安局加大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 犯罪团伙的侦办力度,2004年共侦破此 类案件5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00人,而 200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起和100人。 一些人士惊呼:仅仅一年时间,该城市 治安形势急剧恶化。
方案一
• 抽取一组5岁幼儿,前测-游戏-后测。 • 如果成绩提高,说明产品有效。
• 问题:幼儿成熟,阅读水平也会提高。
方案二
• 抽取A、B两组5岁幼儿,A组用该产品, B组不用,分别进行前测-游戏-后测。
• 如果两组前测成绩相当,后测A好于B, 说明产品有效。
• 问题:前测成绩不等怎么办?
方案三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销量 500 600 1400 2000 2500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销量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答案:方案一
• 抽取一组5岁幼儿,前测-游戏-后测。 • 如果成绩提高,说明产品有效。
• 研究内容: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不出 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 或者这样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那样出 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数量规律性
• 通过大量试验和观察,总结出随机现象 的规律
• 平均数 • 方差、标准差 • 比率、百分比 • 相关系数 • 数量分布
正态分布
40 35 30 25 20 15 14 5 6 7 8 9 10 A班成绩 15 16 10 0 6 13 25 14 2 17 B班成绩 17 15 5 2 0 -8 10 7 9 12
• 独立样本的 t 检验(第8章) 。 • 相关样本的 t 检验——配对样本(第8
章)。
其他问题
及格人数 不及格人数
A班
25
15
B班
12
28
C班
22
19
统计学是一种思想方法
• 从用事实说话 • 到用概率说话
举例说明的缺陷
• 勤奋:爱因斯坦、陈景润 • 自强不息:海伦·凯勒、张海迪 • 例子的典型性、代表性:典型例子未必典
型。也未必能够说明普遍规律,尤其是在 因果关系十分复杂的科学领域。 • 社会科学领域,包括心理学领域,就是因 果关系十分复杂的科学领域。
• 独立样本的 t 检验(第8章) 。 • 相关样本的 t 检验——配对样本(第8
章)。
答案:方案三
• 抽取A、B两组5岁幼儿,A组用该产品,B 组不用,分别进行前测-游戏-后测。
• A组后测成绩-前测成绩(提高幅度)高于 B组,说明产品有效。
• 对提高幅度进行 t 检验(第8章) 。 • 或(2×2)的方差分析(第10章)。
统计学
• 统计学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 统计学不难。 • 立足于自学。 • 从现实中寻找问题,在教材中寻找答案。
问题
• 某研究机构研制出一种能提高5岁幼儿阅 读能力的游戏产品,该产品能在使用3个 月之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请设计一 个实验验证这种游戏产品的作用。
——2007年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试题
统计资料也骗人(2)
• 某城市(人口数1000万)中过去没有禽 流感传染给人的病例。但是2003年出现 了2例,2004年出现了4例。由此可以得 出结论:2003—2004年期间,该病发病 率增加了100%。这样的增幅足以令卫生 部门和市民忧心忡忡。
统计资料也骗人(3)
• 某公司在广告中声称,在过去的10年它 销售的汽车中,10辆里面有9辆仍在道路 上行驶。
39 44 49 54 59 64 70 75 80 85 90 95 100
双峰分布
60 50 40 30 20 10
0 6点 8点 10点 12点 14点 16点 18点 20点
A班
25
15
B班
12
28
• 不能打百分制怎么办?及格-不及格
• 根据比例,可以用第9章的 Z 检验。
• 根据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可以用χ2 检验(第13章)
其他问题
• 如果有A、B、C三种产品竞争,如何设 计研究方案?
• 可以用方差分析(第10章)和 • 此外,还可以用非参数检验(第14章)。
及格人数 不及格人数
答案:方案二
• 抽取A、B两组5岁幼儿,A组用该产品, B组不用,分别进行前测-游戏-后测。
• 如果两组前测成绩相当,后测A好于B, 说明产品有效。
后测模拟数据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A班成绩 55 66 64 70 61 53 45 49 32 70 B班成绩 77 89 75 72 66 80 56 57 60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