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探究我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科技创新内容

探究我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科技创新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民生福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和计划。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
这项计划于1997年启动,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研究项目之一,旨在培养和支持一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推进我国的基础研究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院积极响应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成功承担了多项973计划项目。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非线性动力学的基础性问题和拓扑相变”的研究项目。
这个项目的任务是探究非线性动力学中的基础性问题和拓扑相变,从而推动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对于推进我国的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非线性动力学指的是动力学系统中存在非线性的情况。
在非线性动力学中,系统的运动状况十分复杂,因此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也是一门复杂的学科。
在这一项目中,我院主要关注的是非线性动力学中的基础性问题和拓扑相变。
非线性动力学中的基础性问题是指非线性动力学中的基础问题,是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非线性动力学,并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拓扑相变也是这个项目的研究重点。
拓扑相变所指的是材料中发生拓扑变化的过程,它在材料和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对于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既然这个项目十分重要,那么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以下是这个项目的几个核心内容:1.非线性动力学的基础性问题:这个项目的重点是探究非线性动力学中的基础性问题,如相空间结构和拓扑不变等。
我们将建立一个全新的框架和理论来描述非线性动力学的基础问题,并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
2.拓扑相变和材料科学:我们将研究拓扑相变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是我国科技部主管的一个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该项目旨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项目背景、预算安排情况等方面对973计划的专项经费预算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973计划的背景。
973计划是国家科技部在1997年启动的一个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该项目旨在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科学和技术需求,组织开展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与发展。
973计划的实施将对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保证973计划的顺利实施,对其专项经费预算进行合理安排十分重要。
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具体研究内容,专项经费的预算需要满足项目的科研需求,并要合理利用资源,确保经费的使用效益。
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人员费用、设备费用、材料费用、差旅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在对专项经费预算进行安排时,首要考虑的是项目的科研需求。
根据项目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确定研究团队所需的人员数量以及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薪酬待遇。
科研团队的人员费用是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预算安排,确保能够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参与到项目中。
此外,还需要考虑研究所需的设备、材料和差旅费用等,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预算安排还需要考虑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时间节点。
根据项目的研究进展和时间进度,对专项经费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项目初期,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基础性研究和调研,此时需要适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人员培训和文献检索等工作。
而在项目中期和后期,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和数据分析等工作,此时需要适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实验设备购置和样品采购等。
最后,预算安排还需要考虑项目的使用效益。
专项经费的使用应该科学精细,确保经费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在预算安排中可以考虑建立严格的预算审批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经费的使用符合项目的科研需求,并进行定期的审查和评估,及时纠正和调整项目中的预算安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首先,973计划的实施对于推动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资助和支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资
金和资源,促进了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这有助于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次,973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科研人才。
通过973计划的资
助和支持,国家能够吸引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参与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中来,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支持。
同时,973计划也为国内的科
研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培养和造就更多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科研领军人才。
此外,973计划的实施还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973计划支
持的基础研究项目,可以孵化和培育出更多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成果,为我国的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持和创新动力。
这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科技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总的来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科技
领域的发展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973计划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和优化其实施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
度融合,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希望通过973计划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具有明确国家目标、对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自主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未来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源头创新。
一、“十五”期间的部署自启动以来,973计划在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进行了重点部署。
农业领域围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未来农产品竞争力等目标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部署了以新品种、新品质为目标的农业动植物功能基因组与分子改良研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生物固氮以及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研究,针对我国农业生态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生物农药与绿色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生物入侵、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西部典型森林植被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统筹部署。
能源领域针对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液体燃料严重缺乏、能源消耗带来严重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部署了煤炭气化液化、多联产、燃煤污染物干法联合脱除、预防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油气藏勘探、开发和利用等方面重点部署了天然气、煤层气成藏机理和高效催化转化、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探索方面主要部署了氢能规模制备与储运、太阳能规模制氢、核聚变能、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新型光伏电池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信息领域重点部署了面向未来竞争的数学机械化、高性能科学计算理论及软件设计新概念,微纳电子、光电子器件与芯片的新原理、新结构与新方法,下一代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存储模式及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处理的新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对数字信息理解与融合、和谐人机交互环境、信息与网络安全等难点问题进行了针对性部署;围绕信息科学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前瞻性地部署了量子信息、量子通信和量子器件方面的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国科发计字〔2006〕433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具有明确国家目标、对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自主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未来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源头创新。
一、“十五”期间的部署自启动以来,973计划在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进行了重点部署。
农业领域围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未来农产品竞争力等目标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部署了以新品种、新品质为目标的农业动植物功能基因组与分子改良研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生物固氮以及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研究,针对我国农业生态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生物农药与绿色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生物入侵、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西部典型森林植被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统筹部署。
能源领域针对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液体燃料严重缺乏、能源消耗带来严重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部署了煤炭气化液化、多联产、燃煤污染物干法联合脱除、预防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油气藏勘探、开发和利用等方面重点部署了天然气、煤层气成藏机理和高效催化转化、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大规模利用发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重点开展了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病等重大疾病发病机理研究,部署了基因治疗、器官移植、严重创伤等临床相关基础研究及生殖健康、出生缺陷的研究,在创新药物方面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先导化合物发现与优化、药物靶标发现与确认和中药方剂的研究,并对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如疾病基因组、蛋白质组、干细胞、组织工程、免疫学及表观遗传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性部署,同时针对严重传染病和中医药基础研究设立了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计划任务书

附件1中期评估文件编写提纲及要求(标题4号黑体,正文小4号仿宋体,A4纸、双面印刷,一、二、三、四各部分分别装订)一、项目中期总结报告1.项目组织落实情况①项目的总体思路和框架、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②课题设置的思路,课题之间的相互关系③研究队伍的组织与落实情况2.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①项目前两年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②计划任务完成情况③同国内外相关研究相比较,项目的研究工作的总体水平、突出进展、学术影响以及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评价④前两年研究工作对完成项目五年预期目标的作用和贡献3.项目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措施和成效①项目的组织管理:包括项目内部的学术交流和数据共享情况等②研究队伍的总体状况:包括项目专家组、课题负责人的作用,年轻人才的培养等③经费使用情况4.项目中期总结评议情况①项目中期总结会议组织情况②项目中期总结专家名单③项目中期总结各课题评议结果及评议意见(附评议表和评议意见表复印件)5.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6.项目投入统计表(表1)和项目产出统计表(表2)7.项目首席科学家签字二、课题中期总结报告(按课题分列,每个课题5000字以内)1.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预期目标是否实现、所取得的突出进展等)2.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相比的创新性3.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情况4.经费使用情况5.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包括研究计划的调整思路)6.课题负责人签字(向科技部上报时需承担单位签字盖章)三、项目计划任务书调整方案(格式见附件4,作为中期评估材料提交时不需要依托部门签字盖章)注意突出调整思路,包括:1.后三年如何进一步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工作,预期将会在哪些方面取得哪些突破。
2.根据整个项目和各课题前两年的进展情况,为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如何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和课题设置进行调整,哪些课题是支持的重点,各课题如何突出研究重点。
四、其它相关资料1.3-5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包括已接受的论文)及被引用情况(不包括自引情况)2.973计划项目发表论文目录(表3)3.国际、国内科技发明专利目录(表4)及相关证书复印件(如果没有,可以不提供;专利应区分授权专利和申请专利)4.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大会邀请报告目录(表5)5.国际重要学术组织的任职情况(表6)6.优秀中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情况(表7)7.项目所制定的内部管理条例注:表1—7从973计划管理系统中直接打印生成。
关于针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关于针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申报要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也称973计划,是我国为了推动基础研究发展而设立的战略性科技计划。
该计划的申报要求是由相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以确保项目的申请和审批过程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申报的要求。
首先,申报项目需要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因此,申请项目需要与国家的战略需求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远见性和前瞻性。
其次,申报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
基础研究的特点是未来导向和长期性,申请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能够拓展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当前科学问题给出新的解决方案。
第三,申报项目需要具备科学的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
申请项目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阐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节点。
同时,项目团队需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实力,能够完成项目的研究任务。
第四,申报项目需要有合适的研究团队。
科学研究是团队合作的结果,一个具有较高水平和专业性的团队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申请项目需要明确团队的组成,包括团队成员的背景和专业能力,团队内部的分工和合作方式等。
第五,申报项目的预算和时间计划需要合理。
申请项目需要明确所需的经费和时间。
项目预算需要合理科学地估计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各项开支,包括人员费用、实验设备和材料费用等。
同时,项目时间需要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来制定,合理安排研究进程和里程碑。
最后,申报项目需要附上相应的材料和文件。
具体的申报材料和文件根据具体的申报细则和要求而定,常见的包括研究计划书、项目简介、课题组成员简历和科研成果等。
此外,还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申报表格等。
总之,针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申报要求主要包括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具备创新性、具备科学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有合适的研究团队、预算和时间计划合理、提交完整的申报材料和文件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改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是1986年全国发挥党中央、国家领导人的战略智慧,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各地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精心编制的一项政
府科技创新的长期性战略,为新一轮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潜力。
"863计划"的宗旨是帮助我国的新兴关键技术和前沿科学研究,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及社会发展。
该计划既注重科技进步,而且在未来,将结合相关领域形成联动,促进综合发展。
"863计划"对于提高国家科学技术国力,确立世界科技先进水平,加速技术创新过程
和全面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本计划,科技体制创新,鼓励科技创新,完善科
技成果转化甚至政策研发,都催生了一波又一波科技发明与进步。
"863计划"是攸关社会发展与重大科技进步的重大计划,其最根本的目标是激发国内
创新活力,力争在科技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这样才能实现尽快有效发挥发展战略的作用,建设社会和谐繁荣发展、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课题6任务书
一、研究内容
宿主主要通过TLRs和NLRs等模式识别受体对侵入病原进行识别,并经相应信号转导通路精细调控针对不同病原的先天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分泌、Th细胞极化、胞外陷阱、细胞自噬等先天免疫应答反应,以清除侵入病原。
本课题针对宿主抗寄生虫感染先天免疫信号转导通路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分别以新孢子虫、泰勒虫等原虫,捻转血矛线虫、片形吸虫等蠕虫为研究对象,以期在牛羊抗寄生虫感染先天免疫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研究内容:
1.宿主抗寄生虫感染先天免疫TLRs信号转导通路:
(1)参与识别寄生虫的TLRs分子及下游信号通路的鉴定:
利用免疫组学等技术,鉴定宿主参与识别新孢子虫、泰勒虫、捻转血矛线虫及片形吸虫的TLRs分子及相应信号通路。
(2)TLRs信号通路下游核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的检测:
利用免疫芯片等技术,分别对新孢子虫等上述4种寄生虫感染时宿主TLRs 信号通路下游核转录因子激活及细胞因子分泌进行检测。
(3)TLRs信号通路对宿主先天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
利用基因敲除等技术,选择性激活或阻断TLRs信号转导通路,观察寄生虫对先天免疫细胞激活、Th细胞极化、细胞自噬或胞外陷阱等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发现提高宿主抗上述4种寄生虫感染能力的TLRs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干预节点。
2.宿主抗寄生虫感染先天免疫NLRs信号转导通路:
(1)参与识别寄生虫NLRs分子的鉴定:
利用免疫组学等技术,鉴定参与识别新孢子虫等上述4种寄生虫的NLRs中NOD家族和NALP家族成员分子。
(2)NLRs信号转导通路下游核转录因子、炎症小体及细胞因子的检测:利用免疫芯片等技术,检测宿主感染上述4种寄生虫后,NOD家族信号转导
通路核转录因子激活及细胞因子分泌;检测NALP家族通路下游炎症小体的形成。
(3)NLRs信号转导通路对宿主先天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
利用RNAi等技术,选择性激活或阻断NLRs信号,观察对免疫细胞激活、Th 细胞极化、细胞自噬或胞外陷阱等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发现提高宿主抗寄生虫感染能力的NLRs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干预节点。
创新点和特色:
本课题运用免疫组学、基因敲除等技术,以新孢子虫、泰勒虫、捻转血矛线虫及片形吸虫等为研究对象,探索宿主先天免疫信号转导在Th细胞极化、细胞自噬或胞外陷阱等先天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以期发现提高宿主抗寄生虫感染能力的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干预节点,将有助于深入阐明宿主抗寄生虫感染的先天免疫机制,从而为寻找诊断、预防和治疗家畜寄生虫病的临床新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预期目标
1、鉴定牛羊参与识别新孢子虫、泰勒虫、捻转血矛线虫、片形吸虫等寄生虫相关信号的TLRs和NLRs信号转导通路及核转录因子激活、细胞因子分泌或炎症小体形成特征。
2、阐明牛羊TLRs和NLRs信号转导通路对免疫细胞激活、Th细胞极化、细胞自噬或胞外陷阱等先天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发现提高牛羊抵抗上述4种寄生虫感染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干预节点。
3、发表SCI论文12~15篇,申请专利2~3项。
4、培养学术带头人1~2名、学术骨干2~3名、博士后1~2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2~15名。
三、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
1.宿主抗寄生虫感染先天免疫TLRs信号转导通路:
(1)参与识别寄生虫的TLRs分子及下游信号通路的鉴定:
1)建立寄生虫感染宿主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接种虫体(或产物) 后检测TLRs
受体表达变化及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情况,初步鉴定宿主TLRs激活的种类。
2)构建转染宿主TLRs基因的TLR-HKE293细胞,接种虫体(或产物)后,进一步确定寄生虫激活宿主TLRs的种类。
(2)TLRs信号通路下游核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的检测:
1)利用免疫芯片、激光共聚焦等技术,分别对虫体激活的宿主TLRs信号通路下游接头分子变化,以及NF-κB等核转录因子入核情况进行检测。
2)利用RT-PCR及ELISA等方法,对寄生虫通过激活宿主细胞TLRs信号通路诱导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
(3)TLRs信号通路对宿主先天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
1)利用流式细胞、激光共聚焦等手段,观察接种虫体(或产物)后宿主Th细胞极化、细胞自噬或胞外陷阱等抗寄生虫感染应答反应情况。
2)利用寄生虫感染体外模型或小鼠模型,选择性激活或阻断TLRs信号转导通路不同节点后,观察宿主Th细胞极化、细胞自噬或胞外陷阱等应答反应变化。
3)体内选择性激活或阻断TLRs信号转导通路不同节点,观察宿主抗寄生虫感染能力的变化。
2.宿主抗寄生虫感染先天免疫NLRs信号转导通路:
(1)参与识别寄生虫的宿主NLRs分子的鉴定
1)体外培养宿主细胞,后接种虫体(或产物),检测其NLRs受体中被激活的NOD 和NALP家族成员分子种类。
2)利用基因敲除等手段,确定寄生虫激活宿主细胞NLRs分子种类。
(2)NLRs信号转导通路下游核转录因子、炎症小体及细胞因子的检测:1)利用免疫芯片等技术,检测虫体(或产物)激活宿主细胞NOD家族信号转导通路下游接头蛋白、核转录因子入核变化情况及细胞因子分泌特征。
2)利用免疫印迹,蛋白芯片等技术,检测虫体(或产物)激活宿主细胞NALP 家族通路下游炎症小体的形成特征。
(3)NLRs信号转导通路对宿主先天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
1)利用寄生虫感染体外模型或小鼠模型,选择性激活或阻断NLRs信号转导通路不同节点,观察宿主Th细胞极化、细胞自噬或胞外陷阱等应答反应变化。
2)体内选择性激活或阻断NLRs信号转导通路不同节点,观察宿主抗寄生虫感染能力的变化。
技术路线:
可行性分析:
支撑条件:本课题由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共同承担。
吉林大学为“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预防兽医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985”工程动物科技创新平台。
中国农业大学为“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拥有农业部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985”工程动物重大疫病防治研究科技创新平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拥有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食动物疫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
课题承担单位拥有开展本课题所需工作条件。
技术力量:本课题骨干成员都具有从事课题相关寄生虫研究的丰富经验,主
持过相关课题研究,掌握寄生虫学科前沿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具有开展新孢子虫、泰勒虫、捻转血矛线虫和片形吸虫研究的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科研经验。
课题组主要成员在本研究领域也具备扎实的寄生虫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理论基础和研究经验,已熟练掌握了寄生虫免疫研究相关的试验方法和技术,在人员构成和技术上能保证本课题的顺利开展。
工作基础:研究发现新孢子虫可以刺激免疫细胞产生高水平NO、IFN-γ和IL-12,协同CpG激活TLR9,从而证明新孢子虫可以与CpG协同通过TLR9途径介导机体Th1型免疫应答。
初步证明NcHMGB1是一种炎症刺激因子,协同CpG 通过TLR9途径介导新孢子虫Th1型免疫应答。
以上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宿主抗寄生虫感染先天免疫信号转导通路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arasitol Res、Vet Parasitol等杂志。
四、年度计划
五、课题承担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