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李开复向死而生死亡这7个学分我还没修满

合集下载

肝癌患者励志故事

肝癌患者励志故事

癌症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很多的痛苦,不仅花光家庭积蓄,病人还是要饱经痛苦,仍旧有可能死亡。

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在治疗的路上坚持走下去。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1:当我进入李志军黑黢黢的瓦房时,他正躺在堂屋的木床上,试图用胳膊肘撑住床板,坐起来吃药。

肝腹水已使他的肚子肿胀如鼓,看起来像一名怀胎十月的孕妇,加上他的头部较小,整个身体显得极为不协调。

我知道,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一个苦难的农民十分不恰当,但现实就是如此荒诞。

彼时,我已经走访了十多个癌症村,听闻了许多癌症病人的故事,但如此凄惨的现状,还是头一次见。

今年年初,李志军被查出肝癌晚期,医院建议其回家治疗。

见到李志军之前,我在下湾村,听过刘永凯讲述他妻子的故事,与李志军的情况类似。

刘的妻子也是肝癌,肝腹水导致肚子肿胀。

为了让妻子过得舒服一点,刘永凯用吊瓶注射器做了一个简易的排水装置。

每周,他都要用针头刺穿妻子的肚皮,针头一段连接一个橡皮导管,腹水和着血,顺着导管,排出体外。

我像是在听一段恐怖故事一样,头皮发麻。

直到见到李志军时,我才明白,每一个癌症患者,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为生命做最后的努力。

李志军能做的,就是自己坐起来吃药。

布满油污的桌子上,摆着一瓶消炎药和一瓶护肝片。

李志军尝试了几次,还是坐不起来,邻居跑到门口,把李志军正在晒麦子的妻子马桂梅喊进来。

或许是太热太劳累,这个农妇的嘴角起满了泡。

这是一个极其贫穷不幸的家庭,李志军有一个学习优异的儿子,但手臂残疾,已经辍学打工。

整个家庭完全依赖马桂梅维持着。

在男人面前,马桂梅并不避讳谈论死亡,“他黄土都埋了半截了,能吃完这瓶药吧。

”为了让自己的男人活得舒服一点,这个农妇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花12块钱,买一瓶护肝片。

在沈丘县石槽乡孙营村,李志军只不过是癌症患者中的一个,也是为数不多活着的病人。

我告诉他们,国家疾控中心多年的研究证实,得癌症跟水污染有关。

一个村民笑着说,这个不用研究我们也知道,研究出来又有什么用呢因为自来水管坏掉了,马桂梅又开始饮用污染过的沙颍河水。

李开复:向死而生

李开复:向死而生
他觉得自己是强大的勇敢的无所不知的甚至在确诊淋巴癌之前身体已经多次报警痛风便秘带状疱疹
人 间・ 生命 故事
到 三天 .每 天 必 须九 点 之 前 睡 .
李开 复 :
口 潘采夫 杨三喜

中 午尽 量 睡午 觉
在 以 往 的 职 业 生 涯 里 .李 开
复一 直笃 信 “ 付 出 总 有 回 报 ” 的
人吗 ? ”
生 病 改 变 了 这 一 切 诊 断 结 2 0 1 3年 9月 5日 .5 2岁 的 李 开 复在 微 博 上透 露 自 己罹 患 淋
最 好 的 自 己 .被 千万 人 亲 切 地 称
为 “ 开 复老 师 ” 。
果 让 李 开 复 突 然 濒 临 死 亡 绝 境
最 难 受 的 时 候 .身 上 插 满 了 管 子 . 肚 子 上 打 了 六 个 洞 “ 为 什 么 是 我 ? 我 还 这 么 年 轻
… …
他 在 微 博 上发 起 ~ 个 抵 制 某 当 红
电 视节 目 的 活动 .很 快 就 获 得 了
在 确 诊 淋 巴 癌 之 前 身体 已经 多 次 报 警 , 痛 风 、 便 秘 、带 状 疱 疹 .他 都 不 以为 意
确诊无疑。
奋。 ” 彼 时 .李 开复 是拥 有 5 0 0 0 多 万粉 丝 的微 博 大 v.这 个 数 字 是 他 的 出生 地 台 湾 人 口 的两 倍 。
鼓 励 自 己 。他 觉 得 自 己 是 强 大
的 、勇 敢 的 、无 所 不 知 的 ,甚至
他的体内有二十多个肿瘤 .
巴 癌 ,随 后 离 开 大 陆 .回到 台湾
开 始求 生之 路 。直 到 2 0 1 5年 2 月 1 3 日.李 开 复 回 到 阔 别 1 7个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篇一:读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有感读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有感大学生就是一个一直以来充满著了夺目光环和神圣职责以及期望的词语。

因为它代表着就是一群存有思想,存有道德,存有文化,存有理想的四存有青年。

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外籍教育人士对中国的大学生失缺信心,原因就是什么啦?许多代表着中国大学生的留学生在国外的土地上遗留下一片声名狼藉。

他们失去诚信,没责任感,作弊等等手段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中国大学生的声誉。

这必须就是引发我们警觉的,可是现在大多数人还是不以为然,这样下去的后果绝对就是不堪设想的。

所幸我们还有李开复先生这样的敢于面对现实,说出真话的开明人士,让我们看到了一点希望的曙光。

仔细看看这七封信,无一不是字字珠玑,令人反思。

第一封信首先就是建议我们必须存有诚信。

在学校里都必须存有正直忠义的道德标准,无可否认现今的教育界,哪怕就是政府都失去公信力,但是我们必须以君子四德去建议自己,我们泱泱中华上千年无数人的结晶无法再我们手中葬送,哪怕无法发扬光大,自己也必须找出适宜自己的东西承继下去。

第二封信李开复先生建议我们从优秀到卓越。

我们真的优秀嘛,这答案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明白,我们可以欺骗别人,但是我们能欺骗自己嘛,我们不能成为笑话,别忘记我们是代表着现今中国大学的一群人。

卓越是优秀的一个升级,我们只有让自己变得优秀之后再谈卓越,书籍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从古到今无数人的智慧得以保留,我们变得优秀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书籍,网络,大量的信息。

那是我们成为优秀的第一步。

第三封信李开复建议我们顺利自信心欢乐。

其实这一点我自己都存有诚挚记忆,我印象中初三时期,我们的生活可以说道就是最忙,但是我的确我最欢乐的一段时期,那时候我真真正正的进入状态,我可以漠视别人的眼光,浩瀚书籍,那时候过的很累,但是却极其扩充,我至少在那个时候存有期望,存有明晰的目标,并且一步一步的推行,最终顺利之后显得很自信心,那种欢乐的确就是以前的我不曾具有过的。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八篇【篇一:《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篇二:《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带着好奇与希望进入大学,却发现自己很无知,也很迷茫。

经过这么多天的了解,看了李开复老师的信之后,我感觉自己开朗了许多。

首先,要成功必须有方向,最忌讳犹豫不决,那样既浪费时间,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有一个大方向还要有规划,有对现实和许多客观因素分析后做的一个个小目标,在达到目标后也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学习也就有了动力。

这就是我读第一遍的感受,以后我还会再读,希望我会有更深的体悟!【篇三:《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上个学期就读过这本由文传学院编印的《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了,当时感触就很大,在组织部内部学习的时候还申请讨论了“选择的智慧”。

大家都谈到很多,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哲理课。

今天再次打开这本书,有很多要说的,却又不知道从何处说起。

辛辛苦苦奋斗了十二年,很不容易地走到了今天,走进了大学,猛然间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脚下的路还有很远很远。

今天的社会竞争不言而喻,就这样停止,一切都会从你的身边消失,仅仅只能做个对社会无用,对家庭无用,对自己都无用的无用之人。

心里明白,也对自己说过一万遍:Go!Go!加油!要奋不顾身地向前走!一路向前也应有人的指点,李开复博士的话总能告诉我些东西,可能平时会一时忘记,我却提醒自己经常去看看,经常去想想,希望能让道路更加平坦。

李开复博士说:要从诚信谈起!要从优秀到卓越!要做到成功、自信、快乐!我读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诺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从记事开始,我就被告知,细节决定成败,平时的一举一动最能看清一个人,时时都不能松懈,积极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最好,却一定要努力做更好,不能做到完美,却一定要努力去接近完美!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要相信自己,努力去拼,努力去博,不畏惧,只是勇敢向前!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只说只想却不做,一切都没用,没有一点意义,行动永远比语言有效果。

李开复励志故事

李开复励志故事

李开复励志故事古往今来,中国有很多的励志名人,励志的故事。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我们要从名人身上学习那种不放弃的精神。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李开复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李开复励志故事:在那场震动世界的微软以竞业禁止为由起诉李开复的跳槽事件中,9月21日美国地方法院做出了“准许加盟Google,但工作范围须受到限制”的判决。

没有一刻的停留,9月22日李开复飞到北京,第一时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对李开复而言,“这个官司的过程,可能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困难和痛苦的过程……今天我要解释给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有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李开复的诚信……”是的,他曾是美国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他一手创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大陆青年人的心中,是他改变了微软在中国人心中的霸主形象,他是微软的“和平使者”抑或“精神教父”;他说过“微软很可能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公司”——可是,就在2005年7月,他放弃了7年的微软生涯,“一夜之间”跳槽到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公司。

是的,他是一个著名学者,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他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成就登峰造极。

他拥有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他还成功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我们原本的想象中,李开复可能和我们平常见过的大多数科学家一样,有着常人无以企及的智慧,有着偏执与狂妄的个性,他的成功也许还有几分是运气……但是,在多次采访了他,并用心研究过他的成长经历后,我们发现,李开复的成功和我们普通的经理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决定他成功的性格因素,他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及工具,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此次的跳槽官司让李开复背上了“叛徒”的“罪名”,很多人对此大吃一惊。

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只不过是他一贯信奉的“积极主动”的成功法则的行动实践。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首先,要成功必须有方向,最忌讳犹豫不决,那样既浪费时间,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有一个大方向还要有规划,有对现实和许多客观因素分析后做的一个个小目标,在达到目标后也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学习也就有了动力。

在实现这些目标之前,要注重培养许多品质。

其中诚信占首位,否则免谈精诚合作,诚信是做人之本,在此基础上和老师、同学、朋友们客观沟通,直截了当,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合作更需要诚信,把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同伴,同样也会很多,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快乐。

还要满怀热忱,这样学习和工作对自己来说就是享受了,有了这种境界,也就预示着成功了一半了。

要自信还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

要学会管理自己,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现在就是不够大胆,不喜欢跟别人表达我的想法;做事缺乏毅力,总是半途而废;缺乏探究意识,发现问题也不去深入思考,肤浅地看一下就以为自己懂了;有时候还会想我们现在学的东西可能没用,或者说不重要……但是看完信后就知道了我的想法是错的。

所以从现在起我会努力“用勇气改变”这一切,尽最大努力跟老师同学们交流,锻炼自己;为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天看十页课外书,坚持决不放弃;一旦发现问题一定查阅相关资料或向老师请教,举一反三,弄懂为止;还要注重实践,因为“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会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现在我知道了以后我们的许多专业知识都是建立在现在学习的东西的基础上的,一定要打牢基础,才能建造更高的大厦。

还要懂得这个世界不是每件事都是公平的,要学会“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用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用只会分辨二者的不同”。

还要有创新意识,出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这就是我读第一遍的感受,以后我还会再读,希望我会有更深的体悟!《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2李开复博士1961年12月3日生于中国台北,11岁时游学美国。

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

有一种生活叫向死而生 (此文胜读十年书)_人生感悟

有一种生活叫向死而生 (此文胜读十年书)_人生感悟

精心整理有一种生活叫向死而生(此文胜读十年书)_人生感悟这篇文章我以前看过,当时很震撼。

今天再读,依然感到震撼。

向死而生,这是多么高级的人生大智慧!是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主持过上百场追悼会送别会的袁女士,看看。

的高压锅生活。

70后的人大都活得像一棵树,袁君机械地忙碌着,周而复始地为前途和钱途烦恼。

2004年,特别报道组的一个战友因过劳猝死,台里委托袁君为其做一个悼念的片子。

袁君怀着巨大的悲伤整理了同事职业生涯里所有的新闻报道,制作得很用心,想通过这种方式为同事加兄弟的人生完美收官。

片子的解说辞后来被同事的家人看到,他们希望能够作为同事葬礼上的悼词。

而袁君成了葬礼上当仁不让的主持人。

”做好了饭之后,在楼下等老公和女儿回家。

袁君没有跟他们提及同事的葬礼,只是这场葬礼在祭奠一个生命逝去的同时,也让袁君对自己的人生获得了重新的认识。

还好,她还有时间,她还有健康,她还能好好地善待每一个重要的人。

袁君说自己如灵魂开窍般明白了,一辈子没多长,下辈子不一定能遇上,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光原来这么短暂,趁还来得及,一定要不留遗憾地爱。

之后,袁君很快因为朋友之托主持了第二场葬礼。

袁君主持葬礼的名气渐渐在大连传开。

2010年底,一位亿万富豪的妻子找到她,希望她能给她老公主持葬礼。

与生前的风光相比,那位亿万富豪的死很仓促,抑郁症在他45岁时夺去了他的生命。

富豪的妻子给袁君看了大量逝者生前的日记,深深震撼了袁君。

财富对这位逝者来说早已成了数字,他的使命是管理这堆数量庞大的数字还有数百员工的命运。

很多事务已经与个人喜好和利益没有多少关系。

他完全可以选择停下来,换一个职业。

袁君觉得,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一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作家。

但他并没有。

他甚至看到了迎春花。

他说:“如果没记错的话,我最后一次见它应该是在大学毕业那一年,同学们看到迎春花开了,一起去踏青。

”这震惊了在场所有的人。

袁君在悼辞里写到:“他不是在车上,就是在飞机上,也有可能是在会议室里。

李开复向死而生

李开复向死而生

李开复向死而生:自修的死亡学分2015年6月13日晚上八点多,李开复正跟一个叫做“兄弟会”的组织,聚在北京郊区的一个酒庄里玩德州扑克。

兄弟会的成员都是李开复创建的创新工场所投公司的创始人。

小鱼儿科技创始人宋晨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李开复的牌技很好,当晚大家一直打到午夜一点多。

创新工场的人一直催促李开复去休息。

几个小时之后,李开复又飞回台湾去养病了。

按照医嘱,他每个月必须休息半个月,每天晚上九点必须睡觉。

自从2013年9月被查出淋巴癌之后,李开复经过了17个月的治疗,今年2月才重回江湖。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李开复说,目前他的身体情况是,化疗成功了,扫描没有发现肿瘤,但癌细胞还在不断产生,而且产生的速度比常人要快。

“如果我能做好预防,应该不太可能复发了。

”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李开复的新书将在今年6月27日首发。

这是他的第六本书,书名叫《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讲述的是他与淋巴癌作斗争的17个月里的故事。

李开复今年54岁,祖籍四川华阳(成都下辖),据李开复的姐姐李开敏在《我的父亲李天民》一文中说,他们的先祖自创刘门教,门生无数,是个书香门第。

李开复出生于台湾,有两个女儿。

家里七兄妹,他最小,是父母老来得子,他和他父亲年龄上差了半个世纪。

在父亲生病的时候,他总是抢在姐姐们前面,在病榻前给父亲喂食。

李开复在台湾上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在美国,念过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擅长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

他曾在苹果、微软和Google等担任要职,其中在苹果工作了6年,微软7年,谷歌4年。

在微软和谷歌,他都是负责中国区的业务。

2009年他从谷歌中国负责人任上离职创办创新工场。

他曾经有很多标签,最显眼的是青年导师和网络大V。

但经历过17个月的“向死而生”后,李开复完成了一次身体和精神的升级。

在这场扑克大赛之前,兄弟会聚在一起做了一次封闭培训,主讲人是李开复。

他讲的主题是“幂定律”:创业成功者永远是凤毛麟角,大的成功者的成就,比所有小成功者的成就还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开复向死而生:死亡这7个学分我还没修满这本书的副标题,死亡学分,一共有7个学分。

第一个学分,非常明显的,就是健康无价。

在我平时的生活中,我热爱美食,不爱睡眠,认为睡眠是浪费时间,每天起来回E-mail,给我员工证明我工作多努力。

生病以后,才深深体会到,其实健康失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生命最重要,健康和生命是一样重要的。

如果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很多人会认为说,如果你养生,就没有事业了,什么都不要了,过退休的生活,过慢日子吧。

我领悟以后,和几位朋友交流以后,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

每一个人的健康,其实不是要放弃一切。

我们的健康如果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我们的睡眠、压力、运动、饮食。

如果这4点达到即可,对年轻人来说。

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个礼拜拿3、4个小时维护你的健康,我非常希望在这里告诉大家要爱惜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有一天,像我这样几乎后悔,几乎来不及才知道学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第二个学分,一切的事物都是有它的理由的。

我们往往把发生在自己身体的事情,一定做错了才惩罚我身上。

其实不见得如此,世界的玄妙我们只了解里面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也许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理由,我们应该多思考当一件事发生以后,是不是有什么正面的启示或者正面的力量。

发生一个灾难,是不是不要把它当成一个果,而是把它当成因,如果把它当成因,任何的灾难都是学习的机会。

如果我们生病了,是让我们学会生活更健康,也许我们无助的时候,让我们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也许我们面临死亡才能教会我们分辨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个学会,要珍惜我们的缘份,学会我们的感恩和爱。

一直面对死亡的时候,对于家人对我无私的爱,我当年是多么冷漠。

虽然我告诉朋友说,我一放假就陪我们的母亲,但是我们只有4周的假。

陪母亲5天以后,我就认为我的任务完成了。

一直到我自己面临死亡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冷漠,我是以多么敷衍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口中的孝顺。

我觉得真正改变应该有三个层次。

最基本的是别人对你好,你感觉到了这是感恩,再稍微好一点的是别人对你好你要回报他。

第三个层次就是主动不要求回报付出关怀,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这是我发现的,不知道过去做的什么好事,如果有上辈子,上辈子做了好事,有这样的家庭,我的父母、姐姐、妻子、女儿都是不要求回报的。

无论我怎么对待他们,无论我是因为事业把家庭从美国搬来了中国又搬回美国,再搬回中国,又迁回台湾,整个过程对他们是多么煎熬,我只想做好我的事业。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义,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能和亲人在一起,他们能这样对我们,这不是猿猴演变出来的人类,就因为被教导,孔子说的亲情,我觉得这样的缘份,真的是久别之后的重逢,我们应该珍惜人生中的缘份和爱护。

所以我生病以后我就决定说,我要改变我的方式,每一周不但要陪我的妈妈,还要陪我的姐姐。

我到了台湾,花更多的时间和我爱人在一起。

我女儿要考大学,我帮她做各种准备。

后来有一天她弄了一个刺青,刺了一个try,这就是我没有付出足够教育方式的现象。

然后她学业上升了也被大学录取了,然后又把try变成了stab,我认为我自己是发光的黄金。

也许我对父母的爱可能很难直接给他们回报,但是至少对妻子女儿,过去的17个月,我做的一些事情,也学会如何感恩,如何爱,如何直接表达。

父亲节的时候,我发了一条微博,是我女儿亲我的照片,我鼓励更多的孩子亲他们的父亲。

我看他们的留言,很多女孩子说这么大了,怎么好意思,父亲很威严。

爱不是藏在心里的,是应该表达出来的,如果没有表达,以后没有机会的话会很后悔。

第四个学分,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

我的癌症是淋巴癌四期,我认为我的生命并不长了。

当时我也想到,如果我的生命真的只有100天了,我会怎么样渡过这个时间?我的结论和看护临终病人的护士是非常相似的。

我的结论是说,我要让我的亲人知道我如何爱他们,我和他们在一起渡过特别难忘的时光,无论是和妻子去我们蜜月的地方,或者和孩子去一个我们过去特别快乐的地方,怀念回忆过去的美好,去吃我们爱吃的东西,做我们爱做的事情,这才是活。

我希望活的时候,能全心全意每一刻活着,不只是脑子不停想我的公司,想我的事情。

开始看世界其实是充满了美好的东西的。

如果稍微偶尔慢一下,能活在当下,才能体验到这些美好,才能感觉自己没有白活。

我活了50多岁,一直没有分清什么是桂花,什么是茉莉花等等,我就知道他们都有香味。

有一次我到朋友家这是什么味?我说桂花,什么时候种的?他说种了很长时间了。

慢下来的时候,才会感受世界的美好。

这是美食,这是我们最爱的酒,最漂亮的衣服,留到哪一天才会穿。

我鼓励你们,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推到以后,别说将来,找机会,还有一天等特殊的日子,我希望我们都活在当下。

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成为那个特殊的日子呢,让每一天都成为最特殊的一天。

我觉得人生如果这样活下去,不仅仅是最后的一百天,而是每一天都这样活下去,一定会非常圆满,丰富。

第五个学分经得住诱惑。

我们小的时候,我父亲跟我们说,不要爱钱,对财富来讲,越多越好,但是不要贪婪的想得到更多。

中国有一个通病,特别爱美。

我们看到这么多古时候的皇帝,各方面的慈善家,做的各种事情都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好。

我父亲留给我10个字,有容则乃大,无求则更高。

人死留名,我们希望做好的事情是对的,希望留名没有任何的必要,除了孔子以外,有哪个人被大家都记住了。

我相信我们每一位50年以后都没有被别人记下来。

当你特别纠结自己“名”的时候,或许刻意,或者不刻意,都会让自己追求名成为一种方式。

比如说之前我告诉年轻人追求自己的梦想,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做最好的自己。

这个话没有错,如果把最大化影响力这个词发挥到极致,每天机械化衡量影响力有没有提升,有没有人听我的演讲,成为我的粉丝。

当我人生过去生病前的几年,5-10年,慢慢越来越越顺,越来越有更多人喜欢把我当成他们的导师,一方面出于善心的帮助年轻人,但是不可避免的,每天的追随希望有更大的影响力。

听起来是很灰色的地带,影响力是好的吗?要一点名没有关系,我和清云大师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告诉我,其实人是禁不住诱惑的。

你要影响力的目的就是让世界更好,不断做好事情,不断衡量,我和别人都做好事就够了,为什么算我卖了多少本书,有多少粉丝呢?这样的过程,让我发现,虽然我认为我一直追求的方向和建议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特别机械化的追求效率,衡量每一天的结果,会让我们变得更冷漠无情。

所以我发现,虽然我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过度追求名声,让我走偏了。

第六个学分,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

当你追求每一件事情影响力最大化的时候,你就想认识更多聪明的人。

见创业者只见最顶尖的,一个青年人找你签字,如果是普通人,你就不考虑,你会见聪明人,成功人,把自己的一圈都变成社会的顶尖人士。

但是我发现,如果真的再继续这么做的话,其实丧失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人是平等的。

当我得了癌症,发的第一条微博,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我慢慢觉醒的时候,我发现任何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世界的奥妙,不允许我们渺小对人类的评估。

我们凭什么说这个人是普通人,这个人不怎么样,这个企业不会成功,这个创业者不行。

既然我们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做评估的话,既然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时间允许,我会秉承这样的理念,让我花更多的时间在网上和一些包括所谓的普通网友交流,每一周见一些想要见我的人,哪怕我们从来不认识,哪怕他们并没有特别光辉的履历。

我建议大家,不要吝啬给别人爱的关怀。

因为你对任何人,优秀的人,普通的人,都是一样的。

你对任何人的微笑,一个行为,都可能帮助别人,帮助生命。

第七个学分,我们的人生究竟是为什么?我觉得如果我们太狂妄的说,我们来到人生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们懂得这么小,这么渺小,凭什么狂妄,我们世界改变了,是更好,还是更不好,每天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评估出来吗?我认为我们不必强求把改变世界作为我们的要求。

如果每天拼命改变世界,那是充满压力的。

我认为来到人间,我们有缘认识周围的人,好好体验人生,结交善缘,做事问心无愧,凭良心,做人真诚平等,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学习,成长,其实那就足够了。

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这么做,世界就会变得更好。

如果过去我的哲学更多的是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要分秒必争,征求效率做最好的自己。

现在我更觉得说,其实生命里很多东西,并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并没有办法每天衡量,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缘份。

从现在开始,我不再看世界上很多的缺陷,批评他们,我相信每一个平等的生命都是来到这里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人只有有缺陷才能学习成长,我们没有权利过分的批评别人,我们需要做的是怎么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更完善的人。

既然每个人都在持续成长,对于那些曾经伤害我,打击我,或者未来打击我的人,我不但宽恕他们,而且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可能点醒我很多的不足。

我相信人生的生命是与大宇宙连在一起的,我们有责任提升自己。

我们的生命随着心跳停止也没关系,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死去离开世界,如果这一生是体验学习提升,我相信也会让世界更美好,整个世界的群体意识也会变得更正向。

我经过这七个教训,我认为我们珍贵的生命旅程,应该保持着初学者的心态,对世界有儿童一般的好奇心,好好体验人生,让每天的自己都比以前有进步有成长,不要想着改变他人,做事问心无愧,多感恩和爱你周围的人。

对人真诚、平等,这样就足够了。

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如此,世界就会更美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