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技术复习提纲及重点

微型计算机技术复习提纲及重点
微型计算机技术复习提纲及重点

1.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标准程序库+语言处理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服务程序等)+应用软件

计算机硬件系统=主机(CPU+主存)+外设(I/O设备)

CPU从五大部件而言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其核心部件是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和控制单元CU,其构成还有寄存器组和累加器。

当前微机CPU的制造工艺有180nm-->130nm-->90nm-->65nm-->45nm-->32nm-->22nm(最新).

当前微型机的CPU的字长从:8位-->16位-->32位-->64位(主流).

计算机芯片行业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引申: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微型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结构灵活、应用面广.

微型机的性能指标:CPU位数,CPU主频,内存容量和速度,硬盘容量等.

衡量CPU性能指标:CPU位数,CPU主频,CPU物理核心数,制造工艺,缓存速度级数容量

2.用户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需要经过翻译程序将其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

翻译程序有两种:编译程序+解释程序。

机器语言程序由该机器的指令系统中的指令序列组成。可以直接被机器硬件所识别和执行。

3.现在的计算机主要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的诺依曼机,其原理为冯.诺依曼原理.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在存储器中,可按地址访问;

指令和数据均采用二进制;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指令在存储器按顺序存放。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4.计算机系统的五大部件之间的互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各部件之间使用单独连线的分散连接方式;一种是将各部件连到一组公共信息传输线上,即总线连接.

总线: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送线路,可以分时地接收与发送各部件的信息.

总线分类

按照数据传送方式:并行传输总线+串行传输总线

按照连接部件不同: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系统总线: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根据传输信息的不同,系统总线可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总线性能指标:

总线宽度(数据总线的根数,如8根、16根、32根、64根,或用位表示,如8位、16位、32位、64位)

总线带宽(总线数据传输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输数据的位数,通常用每秒传输信息的字节数B/s来衡量,或者更大的单位MB/s,GB/s)总线带宽计算公式:总线宽度×一个时钟周期内交换的数据位数×总线频率

这里的总线频率以等效频率来计算。

总线结构通常可分为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多总线结构的划分主要是以I/O设备的速度来多次划分,将低速的I/O设备分割隔离。每种总线都有自己的总线规范,规定了总线的机械结构尺寸和功能定义等多方面。

总线设计是计算机系统中一个复杂而且变换迅速的方面,不同的厂商提出了不同的总线体系结构,作为产品差异化的一种方法。

总线周期:完成一次总线操作的时间。通常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申请分配阶段,寻址阶段,传数阶段,结束阶段。

总线传输周期:连接在总线上的两个部件完成一次完整且可靠的信息传输时间,包含4个时钟周期T1、T2、T3、T4。

同步通信由统一时钟标准控制数据传送。优点是规定明确、统一,模块间的配合简单一致。

异步通信允许各模块速度不一致,没有公共的时钟标准,采用应答方式来完成数据传送双方的通信。

5.存储器的三个基本要求:容量,速度,成本(每位价格)

内存的选取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易失性,只读性,存储容量,速度,功耗等。

存储器按照存取方式可以分为:随机(访问)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顺序存取存储器,直接存取存储器。

随机访问:可按地址随机地访问任一存储单元;CPU可按字节或字存取数据,进行处理;访问各个存储单元所需的时间相同,与地址无关。

计算机系统中的主存(内存)主要采用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断电后其中存储的信息会丢失。根据存储原理不同,可分为静态RAM和动态RAM。

计算机系统中的固定不变的程序,如汉字字库等,通常用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来存放。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不丢失。ROM也可随机访问。

ROM根据其中信息的设置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掩膜式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可电擦除可编程ROM(EEPROM,E2PROM)

计算机系统中兼顾容量、速度和成本,通常采用三级存储系统。即高速缓存(Cache)--主存(主要存储器,内存)---辅存(辅助存储器)。

高速缓存(Cache)--主存层次主要解决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主存--辅存层次主要解决存储系统的容量问题。

高速缓存的引入主要是基于局部性原理,分支预测技术也依赖于局部性原理。(有的书也称为区域性原理)

局部性原理: CPU访问存储器时,无论是存取指令还是存取数据,所访问的存储单元都趋于聚集在一个较小的连续区域中。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局部性。

时间局部性(Temporal Locality):如果一个信息项正在被访问,那么在近期它很可能还会被再次访问。程序循环、堆栈等是产生时间局部性的原因。

空间局部性(Spatial Locality):在最近的将来将用到的信息很可能与现在正在使用的信息在空间地址上是临近的。指令的顺序执行、数组的连续存放等是产生空间局部性的原因。

静态RAM(SRAM)依靠双稳态触发器来存储信息,无须刷新。

动态RAM的(DRAM)刷新:由于动态RAM主要是利用MOS电容上面存储电荷来表示信息,但是电路的存在会导致电荷的泄露,对于存储器

的访问通常是随机的,这就可能使得某些存储单元长时间不被访问,可能会存在信息的丢失。因此通常在规定时间内需要把所有存储单元中数据重新写一遍,使之保持原由数据不变。这个过程就是刷新。

刷新方式有: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异步刷新。

存储器容量:能存放二进制位的总数,常用字节总数来表示。存储器芯片的容量可以由地址线和数据线的位数共同反映。若某存储芯片地址线为m根,数据线为n根,则其表示容量为:2的m次幂×n位.

存储容量的扩展:位扩展(增加存储字长)、字扩展(增加存储器字的数量)、字位扩展(增加存储字的数量和字长)

设用x×y的存储芯片扩展为m×n位的存储器,则需要的片数为:m/x×n/y 片

存储器的设计、与CPU连接过程中片选信号的产生方法:线选法,存在地址不连续和地址重叠。全译码法,部分译码法会产生地址重叠,混合译码法也会产生地址不连续和重叠问题。

现在计算机的近年主要规格是DDR、DDR2、DDR3和Rambus内存,都是属于SDRAM内存。

RAMBUS内存当时是一种高性能、芯片对芯片接口技术的存储产品,可提供600、800和1066MHz三种速度,主要有64M,128M,256M,512M四种规格。当时相对于SDRAM而言速度很快,使得的处理器可以发挥出最佳的功能,已于2003年左右彻底退出市场。

DDR 266/333/400/533 256MB/512MB/1GB

DDR2 333/400/533/667/800/1066/1200 256MB/512MB/1GB/2GB/4GB DDR3 1333/1600/1800/1866/2000/2133[/2200/2400]

512MB/1GB/2GB/4GB/8GB

衡量内存的技术性能指标有存储器延迟时间、存储器读周期、存储器写周期、存储器访问时间、数据宽度、数据传输速率(带宽)、核心工作频率、有效工作频率等。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带宽=内存核心频率×内存总线位数×倍增系数。DDR采用时钟脉冲上升、下降沿各传一次数据,1个时钟信号可以传输2倍于SDRAM的数据,所以又称为双倍速率(Double Data Rate,DDR)SDRAM。它的倍增系数就是2。

DDR2仍然采用时钟脉冲上升、下降支各传一次数据的技术(不是传2次),但是一次预读4bit数据,是DDR一次预读2bit的2倍,因此,它的倍增系数是2X2=4。

DDR3作为DDR2的升级版,最重要的改变是一次预读8bit,是DDR2的2倍,DDR的4倍,所以,它的倍增系数是2X2X2=8。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内存有三种不同的频率指标,它们分别是核心频率、时钟频率和有效数据传输频率。核心频率即为内存Cell阵列(Memory Cell Array)的工作频率,它是内存的真实运行频率;时钟频率即I/O Buffer(输入/输出缓存)的传输频率;而有效数据传输频率则是指数据传送的频率。DDR3内存一次从存储单元预取8Bit的数据,在

I/OBuffer(输入/输出缓存)上升和下降中同时传输,因此有效的数据传输频率达到了存储单元核心频率的8倍。同时DDR3内存的时钟频率提高到了存储单元核心的4倍。也就是说DDR3-800内存的核心频率只有100MHz,其I/O频率为400MHz,有效数据传输频率则为800MHz。

从SDRAM-DDR时代,数据总线位宽时钟没有改变,都为64bit,但是采用双通道技术,可以获得64X2=128bit的位宽。下面计算一下一条标称DDR3 1066的内存条在默认频率下的带宽:1066是指有效数据传输频率,除以8才是核心频率。一条内存只用采用单通道模式,位宽为

64bit。所以内存带宽=(1066/8)×64×8=68224Mbit。

如果内存工作在标称频率的时候,可以直接用简化公式:带宽=标称频率×位宽。

再根据8bit(位)=1Byte(字节),得

68224/8=8528MByte=8.328125GB。再以两条标称1066超频到1200的DDR3内存,组成双通道后的带宽:超频到1200后,内存核心频率应为1200/8=150MHz,而双通道的位宽=128bit:带宽

=150×128×8=153600Mbit=18.75GB

所谓双通道技术(双通道内存技术)并非是内部存储器技术,而是一种内存控制和管理技术,它依赖于芯片组的内存控制器发生作用,在理论上能够使两条同等规格内存所提供的带宽增长一倍。

6.存储器的校验:奇偶校验+ 海明校验(了解)+循环冗余校验(CRC)(了解)

奇校验:通常,校验位在最高位。校验位和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个。

偶校验:通常,校验位在最高位。校验位和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个。

7.辅助存储器: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低,可脱机保存信息。目前广泛应用的有硬磁盘、软磁盘、磁带、光盘等。

磁盘各磁道上记录的信息容量相同,但密度不同。

现代硬盘通常采用温彻斯特技术:①采用密封的防尘结构,减少浮动高度

和有效记录磁盘宽度;②采用体积小、重量轻、负荷小的磁头和表面润滑磁盘;③采用薄的高性能磁盘媒体提高读写性能。

磁盘常见参数:容量、接口、平均寻道时间、数据传输率、尺寸、盘片数量、磁头数、转速、记录密度等。

光存储技术是一种通过光学的方法读写数据的一门存储技术。其基本物理原理是改变一个存储单元的某种性质,使其性质的变化反映被存储的数据。识别这种存储单元性质的变化,就可以读出存储的数据。

光盘存储器由光盘驱动器(光驱)和光盘盘片组成。光盘存储器有只读、一次写入、可读可写,对应驱动器也如此。另外光盘存储器有多种标准,如CD、VCD、DVD等。衡量光盘存储器的性能参数有存储容量、读写速度等。

8.接口:由两侧特性所定义的共享边界。接口可以在物理级、在软件级或作为纯逻辑运算来描述。

在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输入/输出设备通常不直接连接到CPU,而是通过专门的电路连接,即I/O接口。

接口的引入是为了避免系统设计过于复杂和开放性,多种多样的外部设备其工作原理等等也不相同,数据格式等也不同.

I/O接口是一个硬件电路(以IC芯片或接口板形式出现),其内有若干专用寄存器和相应的控制逻辑电路构成.它是CPU和I/O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媒介和桥梁.

I/O设备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的三种控制方式:程序查询、程序中断、DMA(直接存储器访问)

I/O设备的地址有两种编址方式:统一编址和不统一编址。统一编址是将I/O设备的地址看做是存储器地址的一部分,和存储访问的指令相同。不统一编址是指I/O地址空间独立,需要专门的访问指令来实现访问。

在8086中,I/O接口的编址是采用不统一编址.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我们知道:访问I/O接口时是使用专门的指令:IN 和 OUT.

在中断方式中,优先级高的中断源发出的中断请求可以打断优先级低的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从而形成中断的嵌套。

而在DMA方式中,不管优先级多高也不能打断优先级别低的DMA操作。

常见的I/O设备有: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麦克风、音箱、辅助存储器等。

9. 系统复位时CPU将CS初始化为0FFFFH,IP初始化为0000H,系统将从FFFF0H处开始执行.

8086的中断可分为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硬件中断包括非屏蔽中断(不可屏蔽中断)+可屏蔽中断.

非屏蔽中断请求从NMI端引入,不受中断标志位IF位的影响,不管CPU当前正在做什么都会立刻响应并转入中断服务程序进行处理.(优先级别非常高,通常用来处理系统的重大故障,其他情况应尽量避免)

可屏蔽中断请求从INTR端引入,中断标志允许IF=1时,CPU在执行完当前指令后会响应中断请求.

对于可屏蔽中断而言,优先级别高的中断请求可以打断优先级别的中断服务程序,转而响应优先级别高的中断请求的中断服务程序,从而形成中断嵌套,甚至多重嵌套.

在转入中断服务程序之前,会先保存现场(断点),通常需要将代码寄存器CS和指令指针IP值压入堆栈.另外还会保存一些寄存器的值.

堆栈是内存的一个具有特殊作用的存储区域,其访问规则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First In Last Out","Last In First Out".

中断向量即为中断处理(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通常可以根据中断类型号查询中断向量表得到.

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后,程序会返回断点.此时现场的恢复主要依靠堆栈中的信息.返回的一系列动作具有由中断返回指令来执行.

在8086系统中,中断源的判断,多个中断源的优先级判定和仲裁,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自动获取等功能都可以由专用硬件---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来实现.

10.指令系统:该计算机系统中能执行的全部机器指令的集合。

指令:CPU完成规定操作的命令,一条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指令流水线:指令流水线技术是一种将每条指令分解为多步,并让各步操作重叠,从而实现几条指令并行处理的技术。程序中的指令仍是一条条顺序执行,但可以预先取若干条指令,并在当前指令尚未执行完时,提前启动后续指令的另一些操作步骤。

80x86系列微CPU支持的指令集为80x86指令集.而Intel Pentium 系列CPU 从Pentium MMX起支持的指令集除了80x86指令集,还有用于多媒体处理方面的MMX指令集.

到达Pentium II时引入了SSE指令集,随着CPU不断发展后来又出现了SSE2,SSE3,SSE4等指令集.……

而AMD CPU早期支持80x86指令集,后来推出了3DNOW!指令集.后来也

支持SSE,SSE2,SSE3,SSE4.……

在CPU的发展过程中,CPU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功能的实现需要指令的支撑,这就导致了CPU指令集中指令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并且为了保证软件的兼容性,新的CPU的指令集必须包含之前的老的指令集,指令集本身也变得更复杂。这就形成了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系统,亦即CISC。而纽约约克镇IBM研究中心的John Cocke证明,计算机中约20%的指令承担了80%的工作,并于1974年提出了RISC的概念。

RISC:RISC是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思想,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是RISC思想的精华。RISC处理器所设计的指令系统应使流水线处理能高效率执行,并使优化编译器能生成优化代码。

1.RISC为使流水线高效率执行,应具有下述特征:(1)简单而统一格式的指令译码;(2)大部分指令可以单周期执行完成;(3)只有LOAD和STORE指令可以访问存储器;(4)简单的寻址方式;(5)采用延迟转移技术;(6)采用LOAD延迟技术。

2.RISC为使优化编译器便于生成优化代码,应具有下述特征:(1)三地址指令格式(2)较多的寄存器(3)对称的指令格式。

RISC的设计思想对微型计算机CPU的发展同样有巨大影响,在Pentium 系列CPU中,一定程度上也采用了高效率的RISC技术。

当然,RISC思想的广泛应用也得益于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

11. 相对于之前的CPU,Pentium处理器具有以下特点:采用超标量双流水线结构,内部采用相互独立的代码cache和数据cache.。内部数据总线32位,但CPU和内存进行数据交换的外部数据总线为64位。32位地址总线。存储页面大小可选,最高可达4MB。常用指令功能不用微程序而采用硬件实现。采用分支预测技术,使流水线效能提高。浮点运算采用8个流水步级,常用指令硬件实现。

其先进技术包括:先进的体系结构,CISC和RISC相结合的技术,超标量流水线技术,先进的分支预测技术.

Pentium指令流水线由:总线接口部件、指令预取部件、指令译码部件和执行部件构成。

Pentium的超标量流水线技术体现在以并行方式在U、V两条流水线上同时执行符合配对规则的指令。

配对规则要求:两条指令均为RISC指令,互相没有寄存器关联性。

分支预测技术基于局部性原理,当预测不准确或预测目标地址不对时,CPU会清除流水线中的内容,重新建立流水线中的指令序列。Pentium有四种工作方式:实地址方式、保护方式、虚拟8086方式,系统管理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保护方式。保护方式中的保护主要体现在

对存储器的保护,能提供多任务环境中的复杂功能以及使各任务的有关数据相互独立,并各自进行不同的级别保护。

在保护方式下具有如下特点:存储器用逻辑地址空间、线性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三种方式来描述;借助于映像机制使逻辑空间大大超过物理空间。

Pentium浮点处理部件FPU主要用于浮点运算,由以下组成:接口,浮点寄存器组,浮点控制部件,浮点指数功能部件,浮点加法部件,浮点乘法部件,浮点除法部件,浮点舍入部件。

Pentium的总线状态包括了T1,T2,T12,T2p,TD,TI。其中在T1,T2,T2p处总线都可能等待,但等待原因不同:T1处无总线请求,处于空闲等待。T2处由于外设或存储器未准备好,使BRDY#处于无效状态,并且此时也不处于流水线状态。T2p状态等待是在流水线状态,但由于外设或存储器未准备好使BRDY#处于无效状态而等待。

Pentium的中断机制和8086中断机制类似,但是其扩展了中断含义。它把指令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以及错误处理过程也归为中断处理范畴,并将其与通常的内部中断和软件中断一起称为“异常”。

异常中断是指CPU在指令执行期间遇到一些异常事件而产生的中断和中断指令本身引起的软件中断。外部中断是指外部原因引起的非屏蔽中断和可屏蔽中断。异常中断在程序重新运行时可以重复出现,而外部中断是随机出现的,和当前程序执行过程无关。

根据异常中断的报告方式和性质,Pentium将异常中断分为三类:故障(faults),陷阱(traps),异常终止(aborts)。

故障是指检测到异常并在异常起作用前就立即报告并进行处理。

陷阱是指执行某一条指令时产生异常,从而立即报告并进入中断处理的异常中断。

异常终止往往对应了一个硬件错误或者一个非法的数值,此时会出现对错误的报告信息。这是真正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如实际操作中,遇到IE或其它程序出错,询问是否调试或其他操作,然后应用程序关闭,并要求发送错误报告等。

12.Pentium的保护机制的设计思想是:一方面对存储器的每一次访问进行保护性检查,另一方面对程序运行提供保护性措施。

Pentium对存储器的保护是通过段和页两级机制提供的。(相关内容可见《操作系统原理》课程中的介绍)

段级保护:段类型提供读/写保护,界限和粒度提供范围保护,特权级对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提供保护。

页级保护:页的特权级提供页保护,标志R/W提供页面写保护。

13. Cache的分级和存储器的层次化原理相同,在CPU中的速度、容量、级数均在不断提高增加。根据位于CPU芯片内外有片内Cache和片外Cache之分,根据速度是否和CPU同步有全速、半速之分。

现代CPU中的Cache通常分为L1 Cache,L2 Cache,L3 Cache,亦即一级Cache,2级 Cache,3级Cache。

cache通常由速度快集成度低成本高的SRAM组成。基于局部性原理。Cache的组织方式有全相联方式、直接映像方式,组相联方式。详细内容可见《计算机组成原理》或《操作系统原理》。组织方式对Cache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Cache的数据更新需要考虑数据丢失的一致性问题与数据过时的一致性问题。

防止数据丢失的一致性问题有三个解决办法:通写法(Write through,有的书译为写穿法),缓冲式通写法(buffered write through),回写法(write back)

注:有的书上只有Write through和write back。

防止数据过时的一致性问题一般有如下四种解决方法:总线监视法,硬件监视法,局部禁止高速缓存法,Cache清除法。

衡量Cache性能指标有不命中率、命中率、命中时间、不命中处罚等。最重要的就是命中率。

影响Cache性能的因素包括:Cache芯片的速度、容量、级数、组织方式、块的大小、置换策略、对主存的写回方式。

在编程过程中,好的程序员应该试着编写高速缓存友好的代码:让最常见的情况运行得快,在每个循环内部缓存不命中数量最小。

Cache对CPU性能和成本影响较大,比如相同频率的Pentium和Celeron的区别就是有没有L2 Cache.Pentium性能高,面向中高端用户。Celeron性能低,面向入门低端用户,且由于没有L2 Cache价格也相对较低。14.虚拟存储器(Virtual Memory):在具有层次结构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中,自动实现部分装入和部分替换功能,能从逻辑上为用户提供一个比物理贮存容量大得多,可寻址的“主存储器”。虚拟存储区的容量与物理主存大小无关,而受限于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和可用磁盘容量。

虚拟存储器是硬件异常、硬件地址翻译、主存、磁盘文件和内核软件的完美交互,它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个大的、一致的和私有的地址空间。通过一个很清晰的机制,虚拟存储器提供了三个重要的能力:(1)它将主存看成是以个存储在磁盘上的地址空间的高速缓存,在主存种只保

存活动区域,并根据需要在磁盘和主存之间来回传送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它高效地使用了主存。(2)它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致的地址空间,从而简化了存储器管理;(3)它保护了每个进程的地址空间不被其它进程破坏。

15.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时,计算机停止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向对这些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的处理,处理结束后再返回现行程序的间断处,继续执行原程序.

直接存储存取方式(DMA)是一种快速传送数据的机制。是在存储器与输入输出设备间直接传送数据,是一种完全由硬件完成输入输出操作的方式。利用它进行数据传送时不需要CPU的参与.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

16. 在键盘设计中,涉及到键闭合的识别:行扫描法,行反转法。键的抖动是指一次按键可能被识别为多次按下,或是未按下键时由于干扰导致系统被识别为按下。为消除键的抖动,通常在键盘扫描程序中需要调用延时(延迟)程序。也可采用并联电容法利用电容放电延时,或利用RS触发器消除抖动。

17.接口中的I/O端口是指接口部件中可以通过地址访问的寄存器。

一个接口应该具备如下功能中的几个(未必全部具备):寻址,输入/输出功能,数据转换功能,联络通信功能,中断管理功能,复位功能,可编程功能,错误检测功能。

外部设备接入系统需要通过相应的I/O接口。

串行通信根据传输时发送与接收过程中的关系来划分:全双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单工方式。如按照时钟对通信过程的定时方式,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8251A是一个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

8255A是一个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A的控制字有两类:各端口的方式选择控制字;C端口的按位置1/置0控制字。控制字的设置需要根据控制字格式和具体需求来进行设置。

8259A是一个可编程中断控制器接口芯片,其初始化流程为:ICW1,ICW2,ICW3,ICW4。其操作命令字有:OCW1,OCW2,OCW3。控

制字的设置需要根据控制字格式和具体需求来进行设置。

8237A是一个可编程DMA控制器接口芯片。控制字的设置需要根据控制字格式和具体需求来进行设置。

8253/8254是一个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接口芯片。8253和8254功能相同,频率不同。控制字的设置需要根据控制字格式和具体需求来进行设置。

18. 绿色计算:实际上是一台安全节能型的个人计算机,即将耗电量、消耗品以及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都减小到最低限度的PC,也称绿色机器GM(GreenMachime)。绿色计算包括了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省电,或是提高每度电所能完成运算次数,或是同样计算能力下降低耗电量)、所使用材料对环境绿色无害(包括系统结构、外壳制造生产材料、包装材料、打印机色匣和打印纸等)、所使用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基本上是将PC用户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易操作性作为主要着眼点(即用户的友好性))。

19.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略语,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实,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BIOS可以通过在主板厂家获得更高版本以提高性能或兼容性等,过去的更新往往比较复杂,现在的更新比较简单,可以通过主板厂商提供的专门工具直接在线更新。另,自CIH病毒后厂家通常设计双BIOS等技术以保证其安全性。

CMOS: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组成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在计算机领域,CMOS常指保存计算机基本启动信息(如日期、时间、启动设置等)的CMOS存储器芯片。人们通常会把CMOS和BIOS混称,其实CMOS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是用来保存BIOS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既然CMOS是RAM,RAM存储器掉电就会丢失信息,因此主板上面有专门的纽扣电池以保证其不掉电(电池用五六年后电量耗尽就没办法保存设置和修改,每次开机都会要求你重新设置)。基于同理,以前人们忘记CMOS密码或者准备清除CMOS设置时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把电池去掉,当然正确清除方法是利用CMOS跳线清除(一般在CMOS电池旁边,有些主板厂商的设计必须看主板说明书才能确定)。

CMOS可以设置密码,也可以将其设置为开机密码,这也是在DOS操作系统时代系统按安全设置中最安全的方法之一。但是有万能密码。为提高安全性,后面厂家去掉了BIOS万能密码。

20. 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是一种可以使计算机和设备通信的特殊程序,可以说相当于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只有通过这个接口,才能控制硬件设备的工作。一般而言,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驱动程序,不同厂家的驱动程序也不同。而驱动程序对设备的功能很重要,尤其是像显卡等设备的驱动程序。假如某设备的驱动程序未能正确安装,便不能正常工作。

21.计算机硬件设备常见的包括: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网卡,声卡,音箱,请列出每个硬件设备1~2个常见品牌名称。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与计算机社会实践报告合集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与计算机社会实践报告合集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 自学考试心得分享——学习总结篇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是天津协和学院的一名学生,专业401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现在专科已结束,准备在天津大学电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接软件工程的本科。 我原是某合资企业的一名职员,月薪2k,但是我感觉在这里没有发展的空间,一切都是程序化的执行过程,因此我选择了自考。 这是我上自考的直接原因。 好啦,闲言少叙,下面开始。 在上自考以前对自考还是一知半解,现在经过两年艰苦的学习,我取得了一点经验。现在也算对自己的一种回顾吧 首先介绍一下,由于自学考试是一次性终结考试,它不像普通高校开展教学双边活动,经过平时考试、期中考试、作业、学期考试等多次考核来评定学生成绩,因此,能否顺利通过课程的一次性考试,对于我们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我本身来说,因为是技校毕业所以基础很差,因此总结了主要是一下三点:(以下针对全日制同学) 1.总结归纳一个适合自己性格以及思维类型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于我们每一个自考的同学来说,从长远的角度和宏观的角度,这都是一个不断促进,不断积累总结的 第1 页共8 页

过程,而且对于以后无论学习何种新东西,我想都是有效的。 以下是适合我的两点学习方法: a.上课理解的进行听讲(这里包括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其重点是“理解”二字,根据大岗的要求将书里的脉络搞清,就像学习针灸一样,首先要搞清身体的脉络,理解书里的层次关系,明白这个知识点,书里分几步讲清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为什么这样讲。 b.上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做作业,尽量多的做。将所学的知识和实践尽量的联系在一起同时敢于对课本说不,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想你找到的错误,你会铭记的。 我想经过以上的几个方法,考前再有针对性的练习一下……嘿嘿到时考场就可以轻松了。唉,说到有针对性,我就引出第二点了。 在每次自学考试成绩公布的时候,总有许多同学因几分之差,甚至一分之差而失败,所以,自学同学应掌握应试技巧,在考试过程中尽量避免“几分之差”的现象发生,努力提高考试成功率。(我就有两个58分)对考试命题及其出题思路的把握。 a.据我了解,每年考试的出题都是延续的,只要课本没有重大调整,基本可以参照去年的试卷进行复习,找出重点知识点,运用上面的方法,复习多做相关的题型(比如高数,微机原理等等就是这个规律,年年重点没有大的偏移) b.仔细的发现并分析每一个和你考试的消息,(它可能来自网站,同学)说不定你会有收获哦!对于自己心理素质的培养 a.增强自信。千千万万同学都考过了我为什么不行。我们在进入考场之前,多想一些有把握获取好成绩的条件,如“我们已经有针对性和系统地复习了”,“考试就像平时测验,无非在这里多做几道题而已”,

微型计算机技术模拟题

《微型计算机技术》练习测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基本的总线读周期需要__B___个T状态. A.1个 B.4个 C.5个 D.不确定 2.可以用___B____信号作为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A. BHE B.ALE C.DT/R D.DEN 3.8255A内部A组控制____A____. A.PA口和PC7-PC4B.PA口和PC口C.PA口和PB口D.PA口 4. 8255A工作于基本输入/输出方式下,输入和输出数据____D___ A.输出数据锁存,输入数据不锁存 B.输出数据锁存,输入数据锁存 C.输出数据不锁存,输入数据锁存 D.输出数据不锁存,输入数据不锁存 5. 8255A C口有一个____C____ A.8位数据输入缓冲器和8位数据输出缓冲器 B.8位数据输入缓冲器和8位数据输出锁存器 C.8位数据输入缓冲器和8位数据输出锁存/缓冲器 D.8位数据输入锁存/缓冲器和8位数据输出锁存/缓冲器 6. 8255A A、B组工作于方式0,A口输入、B口输出设计工作方式选择控制字为_____A__ A.10010000B B.00010000B C.10010010B D.00010010B 7. 8255A A、B组都工作于方式0,A口输出、B口输入,PC7-PC4输出,PC3-PC0输入设计一工作方式选择控制字为____A____. A.10000011B B.10000010B C.10000111B D.11000111B 8. 8255A A组工作于方式0,B组工作于方式1,A口输出,B口输入,设计工作方式选择控制字为___D___. A.10000100B B.00000110B C.10010000B D.10000110B 9. 8255A工作于方式1输出时,A口(B口)INTE中断允许信号是由___B_____,C口置位/复位控制字设置的。 A. PC5(PC2) B. PC6(PC2) C. PC5(PC3) D. PC6(PC3) 10.8255A A组工作于方式1,B组工作于方式1,A口输入,B口输入,PC7、PC6输出,设计工作方式选 择控制字为___D____. A.00111110B B.10111110B C.00110110B D.10110110B 11.8255A A组工作于方式1,B组工作于方式1,A口输出,B口输入,设计工作方式选择字为__C____. A.10110110B B.00110110B C.10100110B D.10100100B 12.8253是一种_____A______计数器。 A减1 B 加1 C减2 D加2 13、从8086CPU的内部结构上看,其是由__D_____两部分组成。 A、控制器和20位物理地址加法器 B、运算器和总线接口 C、执行单元和总线接口单元 D、控制器和运算器 14、 IBM-PC及其兼容机具有___A___I/O空间 A、统一编址的1MB B、统一编址的1KB C、独立编址的1KB D、独立编址的1MB 15、若用6264SRAM芯片(8K×8位)组成128KB的存储器系统,需要__A___片6264芯片。 A、 16 B、 24 C、 32 D、64 16. 与外存储器相比,内存储器的特点是__C____.

微型计算机技术 孙德文 编著 第三版 课后答案 5-7章

5.1 CPU同外设交换的信息有三种类型: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说明CPU是如何通过三种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同外设交换这三种信息的。 外设接口一边通过CPU的三总线同CPU连接,一边通过三种信息:数据信息,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同外设连接,CPU通过外设接口同外设之间交换的信息就是这三种信息 5.2 简述查询传送方式的工作过程 读取外设的当前状态,如果外设处于“忙”或“未准备就绪”,则程序转回重复检测外设状态,如果外设处于“空”或“准备就绪”,则进行第一次数据传送 5.3简述中断传送方式的工作过程 在中断传送方式中,通常是在程序中安排好再某一时刻启动某一台外设,然后CPU继续执行其主程序,当外设完成数据传送的准备后,向CPU发送中断请求信号,在CPU可以响应中断的条件下,现行主程序被“中断”,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一次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传送完成后仍返回被中断的主程序,从断点处继续执行。采用中断传送方式时,CPU从启动外设到外设就绪这段时间,一直在执行主程序 5.4 简述三种DMA传送方式的区别 (1)单字节传送方式:每次DMA传送只传送一个字节的数据,传送后释放总线,由CPU控制总线至少一个完整的总线周期。以后又是测试DMA请求线DREQ,若有效,再进入DMA周期。在这种方式中要注意:○1在DMA响应信号DACK有效前,DREQ必须保持有效;○2即使DREQ在传送过程中一直保持有效,在两次传送之间也必需释放总线。(2)成组传送方式:一个DMA请求可以传送一组信息,这一组信息的字节数由编程决定,只要在DACK有效之前DREQ保持有效即可。一旦DACK有效,不管DREQ是否有效,DMAC一直不放弃总线控制权,直到整个数组传送完。(3)请求传送方式:又称查询传送方式。该方式的传送类似于成组传送方式,但每传送一个字节后,DMAC就检测DREQ,若无效,则挂起;若有效,继续DMA传送,直到①一组信息传送结束;②外加信号强制DMAC中止操作。 5.5 简述DMA控制器与一般接口芯片的区别①能发出地址信息,对存储器寻址,并修改地址指针。DMAC 内部必须有能自动加1减1的地址寄存器;②能发出读、写控制信号,包括存储器访问信号和I/O访问信号。 5.6画出查询传送方式输出数 6.1 根据接口电路功能,简要说明I/O接口电路应包括哪些电路 据的流程图单 (1)实现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数据端口 (2)在程序查询的I/O方式中,便于CPU与接口电路或外设之间用应答方式 来交换信息——控制命令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 (3)在中断传送的I/O方式中,必须提供各种中断控制功能——中断控制逻 辑 (4)具有选择接口电路中不同端口的功能——地址译码器 (5)能对地址译码器选中的端口实现读写操作——读写控制逻辑。 6.2 扼要说明8255A工作在方式0和方式1的区别 方式0可以工作于无条件传送方式,也可工作于查询传送(条件传送)方式,可由用户选择PCL和PCH中各一条线作为PA口和PB口的联络信号线,方式0不能工作于中断传送方式;方式1可以工作于查询传送方式和中断传送方式,芯片规定了PC口中6条线作为PA 口和PB口同外设之间的联络信号线以及同CPU之间的中断请求线。 6.3试说明8255A在方式1输入时的工作过程 当外设准备好数据,在传送数据的同时,送出一个选通信号STB,8255A的A口数据锁存器在STB,下降沿控制下降数据锁存。8255A向外设送出高电平的IBF,表示锁存数据已完成,暂时不要再传送数据 6.4 试说明8255A在方式1输出时的工作过程 当输出缓冲器满信号OBF为高电平时,CPU执行输出指令,CPU输出的数据送入8255AA口,并使INTR复位,OBF置为低电平,通知输出设备CPU已把数据输出到了8255A的A口,输出设备接到OBF信号有效后,发ACK有效,ACK下降沿将OBF置为1,ACK上升沿表示输出设备已从8255A指定端口取走数据,此时若INTE=1,则INTR被置为高电平,向CPU申请中断,CPU可采用中断方式输出下一个数据。CPU也可通过查询OBF信号,若OBF=1,CPU输出下一个数据给8255A,即用查询方式传送数据。 6.5 8255A的3个端口在使用时有什么区别 通常端口A或B作为输入输出的数据端口(端口A还可以作为双向数据端口),而端口C作为控制或状态信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 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Intel公司推出的第一个实用的32位微处理器是()。 [A] 8086 [B] 80286 [C] 80386 [D] 80486 2、下列寄存器中用来作堆栈段寄存器的是()。 [A]CS [B] DS [C] SS [D] ES 3、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处在()。 [A] 通用寄存器[B] 主存单元[C] 程序计数器[D] 堆栈 4、指令周期是指是()。 [A]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的时间 [B] CPU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C]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加上执行该条指令的时间 [D] 时钟周期的时间 5、下列不属于计算机外设的是()。 [A] 键盘[B] 显示器[C] 扫描仪[D] 内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6、指令采用()时的操作数是在存储器中。 [A]直接寻址方式 [B]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C]变址寻址方式 [D]基础寻址方式 7、显示卡的主要技术参数有()。 [A]点距[B] 最大分辨率[C] 刷新频率[D] 色深 8、I/O端口的独立编址方式特点有()。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 (2)

1.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1.2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哪些主要功能? 答:1.CPU在内部结构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算术逻辑部件(ALU); ②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 ③程序计数器(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 ④时序和控制部件。 2.CPU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①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②可保存少量数据; ③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 ④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 ⑤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 ⑥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 答:许多指令的执行过程以累加器为中心;输入/输出指令一般也以累加器来完成。 1.4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有哪两类? 答:一类是通过对指令的译码,由CPU内部产生的。这些信号由CPU送到存储器、I/O接口电路和其他部件。另一类是微型机系统的其他部件送到CPU的。通常用来向CPU发出请求。 如中断请求、总线请求等。 1.5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 答:首先是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各个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其次是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线标准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充。 1.6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 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或数据? 答:1.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地址总线是单向输出三态。 2.数据和地址复用时,必须有一个地址选通信号来区分该总线上输出的是地址还是数据。 1.7控制总线传输的信号大致有哪几种? 答:包括CPU送往存储器和I/O接口的控制信号,如读信号、写信号、中断响应信号、存储器和I/O接口区分信号等。还包括其他部件送到CPU的信号,如时钟信号、中断请求信号、 准备就绪信号等。 2.1总线接口部件有哪些功能?请逐一进行说明。 答:1.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 2.具体讲:①总线接口部件要从内存取指令送到指令队列; ② CPU执行指令时,总线接口部件要配合执行部件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者外设端口中取数据,将数据传送给执行部件,或者把执行部件的操作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端口中。 2.28086的总线接口部件由哪几部分组成?答:4个段地址寄存器CS、DS、ES、SS;16位的指令 指针寄存器IP;20位的地址加法器;6字节的指令队列。 2.38086的执行部件有什么功能?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1.8086的执行部件的功能是负责指令的执行。2.4个通用寄存器AX、BX、CX、DX;4个专用寄存器BP、SP、SI、DI;标志寄存器FLAGS和算术逻辑单元ALU。 2.4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有何不同?程序中是怎样利用这两类标志的?8086的状态标志和控制标 志分别有哪些? 答:1.不同之处在于:状态标志由前面指令执行操作的结果对状态标志产生影响,即前面指令执行操作的结果决定状态标志的值。控制标志是人为设置的。

微型计算机技术孙德文版课后习题答案全解

微型计算机技术孙德文 版课后习题答案全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1章 (略) 第2章 (略) 第3章 3. 1. 已知DS=091DH,SS=1E4AH,AX=1234H,BX=0024H,CX=5678H,BP=0024H, SI=0012H,DI=0032H,(09226H)=00F6H,(09228H)=1E40H,(1E4F6H)=091DH。 在以上给出的环境下,试问下列指令或指令段执行后的结果如何 (1)MOV CL,[BX+20H][SI]; (2)MOV[BP][DI],CX; (3)LEA BX,[BX+20H][SI] MOV AX,[BX+2]; (4)LDS SI,[BX][DI] MOV[SI],BX; (5)XCHG CX,[BX+32H] XCHG[BX+20H][SI],AX 解: (1)CL=[09226H]=F6H (2) [BP][DI]=[1E4F6H]=CX=5678H (3) BX=0056H; AX=[09228H]=1E40H (4) SI=[09226]=00F6H; [SI]=[1E4F6H]=BX=0024H (5) AX=5678H; [BX+20H][SI]=1234H 3. 2. 设,DS=1000H:SS=2000H,AX=1A2BH,BX=1200H,CX=339AH,BP=1200H, SP=1350H,SI=1354H,(1135OH)=OA5H,(11351H)=3CH,(11352H)=OFFH,(11353H)=26H,(11354H)=52H,(11355H)=0E7H,(126A4H)=9DH,(126A5H)=16H,(21350H)=88H,(21351H)=51H 下列各指令都在此环境下执行,在下列各小题的空格中填入相应各指令的执行结果。 (1)MOV AX,1352H AX= (2)MOV AX,[1352H] AX= (3)MOV 0150H[BX],CH (11350H)=,(11351H)=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模拟题一 一.填空题 1.二进制数11010011B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转换为十进制数是。 2.十六进制数2345H转换为二进制数是,转换为十进制数是。 3.十进制数45D转换为组合BCD码是,转换为非组合BCD码是。 4.十进制数45D对应的8位补码是。 5.十进制数-58D对应的8位补码是。 二.单选题 1.一个字符的基本ASCII码的值占用位。 A.6 B.7 C.8 D.9 2.将高级语言的程序翻译成为机器语言代码程序的实用程序是。 A.编译程序B.汇编程序C.解释程序D.目标程序3.指令“MOV ES:[2000H],AX”中,目的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 A.立即寻址B.寄存器寻址C.存储器直接寻址D.寄存器间接寻址4.下列寄存器不能存放操作数有效地址的为。 A.SI B.DI C.BX D.DX 5.CPU发出的访问存储器的地址是。 A.物理地址B.偏移地址C.逻辑地址D.段地址三.解答题 1.I/O接口与CPU的主要连线与外部设备的主要连线是什么称谓?各有什么功能? 2.简述8088与8086在内部结构与外部引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INT n的功能调用与过程(子程序)调用有什么不同? 4.写出下列存储器地址的段地址、偏移地址与物理地址。 (1)2314:0035 (2)1FD0:000A 四.计算题 计算下列各题,请写出计算过程,解释为什么?(不解释或解释错误无分) 1.计算3AC8H + 91FDH,并说明各状态标志位的值是什么? 2.请按8421BCD码的修正法则,计算5479H + 4587H。 五.画图题 要求用2K ′ 4的存储芯片,构成4K容量的存储容量,要求地址从1800H开始。画出存储器与微处理器的连接图;并说明各组存储区的地址范围。(设:地址总线为16根,数据总线为8根,要求存储器地址连续) 六.编程题 1.用8086汇编语言编辑一程序段,求AX中“0”的个数,并存储在BX中。 2.用8086汇编语言编辑一完整程序,求8AAF32H+000BA84H的和。

微机(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选择题及标准答案(最终版)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1.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包括____A____. A.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B控制器、主机、键盘和显示器C.主机、电源、CPU和输入输出 D CPU、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2.CPU是由___B__组成的。 A.内存储器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运算器 C.内存储器和运算器D.内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 3.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___B___。 A.MP B.CPU C.CU D.ALU 4.微型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是用__A___连接起来的。 A.系统总线B.AB C.CB D.DB 5.通常计算机系统中的外围设备是指__A___ A.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B.外存储器、输入设备 C.外存储器、输出设备D.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6.若把组成计算机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成为___C__ A.微型计算机B.单片机C.微处理器D.单板机 7.8086是_C_ A.单片机B.单板机C.微处理器D.微机系统 8.将微处理器、内存储器及I/O接口连接起来的总线是__C_____。 A.片总线 B.外总线 C.系统总线 D.局部总线 9.微型计算机是以__B___为核心部件。 A.寄存器 B.微处理器 C.逻辑部件 D.控制部件 10.微型计算机系统以__C__为主体。 A.系统软件 B.外部设备 C.微型计算机 D.操作系统 11.目前微型机系统上广泛使用的机械式鼠标是一种___A___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C.输入输出设备 D.显示设备组成之一 12.计算机系统总线中,用于传送读、写信号的是__C__。 A.地址总线B、数据总线C、控制总线D、以上都不对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概述 随着全球信息化、电子化等相关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为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诱人前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是一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一大批相关技术,如微电子、激光、生物、空间、海洋工程等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进而使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比以往更为突出和重要,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进入物质生产过程,并成为决定性要素。而信息作为社会经济、科技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开发使用也因网络而变得更为容易。网络使得国家经济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信息基础上,使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 21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世纪。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各自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于将计算机结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将成为社会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层次变化作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这不仅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一)计算机系统技术 计算机系统是计算机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有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 系统结构技术的作用是使计算机系统获得良好的解题效率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系统的管理由操作系统实现的,以提高机器的吞吐能力、解题时效,便利操作使用,改善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算题费用等。 (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从以大型机为主的时代,走进计算机时代,也正迈向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目前多媒体技术正向着高分辨率、高速度、高维数、高智能和标准化发展,其中不少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开始进人实用化阶段。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见面开会”、商讨同题、洽谈合作;所谓交互式多媒体是指

微机接口技术模拟试题1

《微机接口技术》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CPU与外设之间交换数据常采用、、和四种方式,PC机键盘接口采用传送方式。 ⒉当进行DMA方式下的写操作时,数据是从传送到__中。 ⒊PC总线、ISA总线和EISA总线的地址线分别为:、和根。 ⒋8254定时/计数器内部有个端口、共有种工作方式。 ⒌8255的A1和A0引脚分别连接在地址总线的A1和A0,当命令端口的口地址为317H时,则A口、B口、C口的口地址分别为、、。 ⒍PC微机中最大的中断号是、最小的中断号是。 ⒎PC微机中键盘是从8255的口得到按键数据。 ⒏串行通信中传输线上即传输_________,又传输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⒈设串行异步通信每帧数据格式有8个数据位、无校验、一个停止位,若波特率为9600B/S,该方式每秒最多能传送()个字符。 ①1200 ②150 ③960 ④120

2.输出指令在I/O接口总线上产生正确的命令顺序是()。 ①先发地址码,再发读命令,最后读数据。 ②先发读命令、再发地址码,最后读数据。 ③先送地址码,再送数据,最后发写命令。 ④先送地址码,再发写命令、最后送数据。 3 使用8254设计定时器,当输入频率为1MHZ并输出频率为100HZ时,该定时器的计数初值为()。 ①100 ②1000 ③10000 ④其它 4 在PC机中5号中断,它的中断向地址是()。 ①0000H:0005H ②0000H:0010H ③0000H:0014H ④0000H:0020H 5.四片8259级联时可提供的中断请求总数为()。 ①29个②30个③31个④32个 6.下述总线中,组内都是外设串行总线为()组。 ①RS-485、IDE、ISA。 ②RS-485、IEEE1394、USB。 ③RS-485、PCI、IEEE1394。 ④USB、SCSI、RS-232。 7. DMA在()接管总线的控制权。 ①申请阶段②响应阶段③数据传送阶段④结束阶段 8.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是()。 ①中断向量表的指针②中断向量③中断向量表④中断号

微型计算机技术复习提纲及重点

1.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标准程序库+语言处理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服务程序等)+应用软件 计算机硬件系统=主机(CPU+主存)+外设(I/O设备) CPU从五大部件而言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其核心部件是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和控制单元CU,其构成还有寄存器组和累加器。 当前微机CPU的制造工艺有180nm-->130nm-->90nm-->65nm-->45nm-->32nm-->22nm(最新). 当前微型机的CPU的字长从:8位-->16位-->32位-->64位(主流). 计算机芯片行业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引申: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微型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结构灵活、应用面广. 微型机的性能指标:CPU位数,CPU主频,内存容量和速度,硬盘容量等. 衡量CPU性能指标:CPU位数,CPU主频,CPU物理核心数,制造工艺,缓存速度级数容量 2.用户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需要经过翻译程序将其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 翻译程序有两种:编译程序+解释程序。 机器语言程序由该机器的指令系统中的指令序列组成。可以直接被机器硬件所识别和执行。 3.现在的计算机主要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的诺依曼机,其原理为冯.诺依曼原理.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在存储器中,可按地址访问; 指令和数据均采用二进制;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指令在存储器按顺序存放。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答案 整理人:夏海生苏磊 一、填空题 1、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通信线路和设备通信资源共享 2、资源与服务控制资源与服务; 3、硬件; 4、通信子网; 5、介质; 6、通信设备传输; 7、C/S 网络; 8、对等网模式; 9、语法语义时序;10、系统软件;11、资源通信;12、局域网广域网;13、C/S;14、星型树型;15、环型;16、中心节点;17、点线;18、双绞线双绞线; 19、网络管理软件客户端软件;20、对等网;21、物理媒体有线网络;22、体系结构;23、7 4;24 2;25、接口;26、网络应用服务;27、数据通信数据通信;28、并行;29、全双工;30、基带传输;31、频带传输调制解调; 32、信号;33、传输速率传输速率;34、多路复用;35、数据传输链路拆除;36、专用的物理链路储存;37、链路不同;38、逻辑链路;39、链路建立数据传输链路拆除;40、虚电路 二、选择题 1-5、AC B D B D 6-10、D B C B B 11-15、D D C A C 16-20、A ABD ABD B D 三、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内涵是什么? 答: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线路和设备,在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的支持下相互连接起来,进行数据通信,进而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功能? 答: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除此之外还有负载均衡、分布式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3、简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答: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等部分,其中网络软件根据软件的功能可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两大主类。 4、什么是通信子网,什么是资源子网,它们的功能是分别是什么? 答: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网卡、集线器、交换机)、通信线路(传输介质)和相关软件的集合,主要负责数据传输和转发等通信处理工作。 资源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是面向用户的部分,它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5、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和高速互联网络四个阶段。 6、说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微机接口技术考试题带答案

第一章微机接口技术概述 1. 1.8086微处理器可寻址访问的最大I/O空间是()。 A.1KB B.64KB C.640KB D.1MB 参考答案:B 2. 2.CPU的控制总线提供()。 A.数据信号流 B.所有存储器和I/O设备的时序信号及控制信号 C.来自I/O设备和存储器的响应信号 D.前面B和C两项 参考答案:D 3. 3. CPU的数据总线提供()。 A.数据信号流 B.所有存储器和I/O设备的时序信号及控制信号 C.来自I/O设备和存储器的响应信号 D.地址信号流 参考答案:A 4. 4. CPU的地址总线提供()。 A.数据信号流 B.所有存储器和I/O设备的时序信号及控制信号 C.来自I/O设备和存储器的响应信号 D.地址信号流 参考答案:D 5. 5. CPU在执行OUT DX,AL指令时,CPU往控制总线上送出的有效信号是()。 D.C B A. 参考答案:A 6. 6. CPU在执行OUT DX,AL指令时,CPU往地址总线上送出的有效信号是()。 A.DX寄存器所存放的地址B AL寄存器所存放的数据 D.C 参考答案:A 7. 7. CPU在执行OUT DX,AL指令时,CPU往数据总线上送出的有效信号是()。 A.DX寄存器所存放的地址B AL寄存器所存放的数据 C D.参考答案:B 11. 11. 8086CPU在作总线操作时,遇到READY=L后可插入()。 A.1个等待周期 B 等待周期个数由具体情况所定 C 2个等待周期 D. 3个等待周期 参考答案:B 12. 12. 8086系统中,SP()。 A.只能指向奇地址单元 B 只能指向偶地址单元 C最好指向偶地址单元 D. 最好指向奇地址单元 B 参考答案: 13. 13. 8086 系统配置在最大方式比最小方式增加的一片专用芯片是()。 A.总线驱动器74LS245 B 总线锁存器74LS373 C 总线控制器8288 D. 中断控制器8259

微型计算机技术题库

第1章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微处理器内部实现信息交换的总线称为()。 A.片总线 B.内部总线 C.芯片总线 D.系统总线 2. 下列哪组设备安装在主机箱中()。 A.显示器、硬盘驱动器、电源 B.键盘、CPU、I/O接口卡 C.内存、鼠标、光盘驱动器 D.Cache、主板、电源 3. 单片机又可称为()。 A.个人计算机 B.嵌入式计算机 C.单板机 D.PC机 4. 以下设备属于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的是()。 A.键盘、鼠标、扫描仪 B.鼠标、打印机、音箱 C.键盘、音箱、麦克风 D.打印机、显示器、扫描仪 5. 以下设备属于微处理器的组成部件的是()。 A.内存 B.硬盘 C.通用寄存器 D.I/O 接口 6. 计算机中常用的BCD码是()。 A.二进制数 B.十六进制数 C.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 D.不带符号数的二进制形式 7. 目前,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是因为()。 A.容易实现 B.算术四则运算规则简单 C.可进行二值逻辑运算 D.以上都是 8. 下列数中最大值的是()。 A.5AH B.01100011B C.28 D.(10011000)BCD 9. 下列数中最小的值是()。 A.(28)10 B.(01100011)2 C.(10011000)BCD D.(5A)16 10. 构成微机的主要部件除CPU、系统总线、I/O接口外,还有()。 A.CRT B.键盘 C.磁盘 D.内存(ROM和RAM) 11. 已知[X]原=10011010B,[Y]原 =11101011B,则[X-Y]补=()。 A.溢出 B.01111011B C.10000101B D.01010001B 12. 十进制数-75用二进制10110101表示,其表示方式是()。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ASCII码 13. 有一个8位机器数的补码是11111101,其相应的十进制真值是()。 A.-3 B.-2 C.509 D.253 14. 十进制数-38的8位机器数补码是()。 A.01011011 B.110110110 C.11011011 D.01011010 15. 十进制数38的8位机器数补码是()。 A.0011001 B.10100110 C.10011001 D.00100110 16. 在下面几个不同进制的不带符号数中,最小的数是()。 A.1001001B B.75 C.37Q D.0A7H 17. 在下面几个不同进制的数中,最大的数是()。 A.1100010B B.225Q C.500 D.1FEH 18. 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的存取、处理和传送都是以()形式进行的。 A.十进制 B.八进制 C.十六进制 D.二进制 二、填空题 1. 微型计算机主要由()、 ()和I/O接口三大部分组成。 2. 对微型计算机系统而言,其软件主要包括()和()两部分。 3. 按组装规模和系统规模划分,常见的微型计算机有()、()和个人计算机三种类型。 4. 与十进制数45等值的二进制数是 ()。 5. 与二进制数101110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是()。 6. 若X=-1,Y=-127,字长n=16,则: [X]补=()H,[Y]补= ()H [X+Y]补=()H,[X-Y]补=()H

微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戴梅萼_4)习题答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1.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 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1.2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哪些主要功能? 答:1.CPU在内部结构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算术逻辑部件(ALU); ②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 ③程序计数器(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 ④时序和控制部件。 2.CPU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①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②可保存少量数据; ③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 ④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 ⑤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 ⑥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 答:许多指令的执行过程以累加器为中心;输入/输出指令一般也以累加器来完成。 1.4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有哪两类? 答:一类是通过对指令的译码,由CPU内部产生的。这些信号由CPU送到存储器、I/O接口电路和其他部件。另一类是微型机系统的其他部件送到CPU的。通常用来向CPU 发出请求。如中断请求、总线请求等。 1.5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 答:首先是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各个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其次是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线标准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 得到扩充。 1.6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 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或数据? 答:1.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地址总线是单向输出三态。 2.数据和地址复用时,必须有一个地址选通信号来区分该总线上输出的是地址还是数 据。 1.7控制总线传输的信号大致有哪几种? 答:包括CPU送往存储器和I/O接口的控制信号,如读信号、写信号、中断响应信号、存储器和I/O接口区分信号等。还包括其他部件送到CPU的信号,如时钟信号、中断请 求信号、准备就绪信号等。 第二章8086微处理器 2.1总线接口部件有哪些功能?请逐一进行说明。 答:1.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

计算机技术在xx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浅论》 【摘要】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已渗透 到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建筑工程当然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工程技术 的提高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有关。 【关键词】信息技术;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竞争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 行各业,建筑工程当然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与计算机 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有关。 1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所谓信息技术,就是指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作为一个复 杂的系统工程,很多工作,特别是施工管理工作单靠人工去完成是很困难的;建筑 业应用计算机技术是从工程结构分析和计算开始的,至上世纪80年代,才逐步扩展 到区域规划、建筑cad设计、工程造价计算、钢筋计算、物资台帐管理、进度计划 网络制订及经营管理程序系统等方面,到了90年代,又扩展到工程量计算、深基坑 支护、高层建筑垂直度测量、施工现场的cad等。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 中的下列几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1.1 投标 工程量计算、投标标书制作,运用计算机技术,既可提高效率,又能提高准确率。 1.2 施工组织 制订施工组织计划时,施工平面布置、进度计划网络图、关键工序施工方案、钢 筋翻样、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设计和计算、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和计算等,均可由 计算机相关软件去完成,既好又快。 1.3 控制 建筑工程的预决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施工现场适时监控、 工程进度统计报表等,也可由信息技术来完成。 1.4 资源管理 包括人力资源、建筑材料和构配件、机具设备管理,施工合同管理、图纸和技术 资料管理等,更必须用相关软件才能准确、高效地给予妥善解决。 总而言之,随着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急需利用信息技术来加 强自身的科学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使企业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计算机技术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工程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工程 项目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中,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应用计 算机技术是促进建筑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在建材质量检测中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对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经济和环境效益起到重要作用。当前,计算机技术 应用于混凝土质量检测中,已出现了一批用于试验管理和报表打印的计算机软件。 例如: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与中建一局四公司合作开发的试验室管理软件tziabs10,主要用于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室的管理。 该系统包括建筑企业一级试验室所应承担的所有检测项目,具有料质量检测和配 合比设计数据的录入、检验结论和试验报告的生成、查询、统计和用户权限管理等 功能,并可在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 计算机技术在建设工程监理中的应用

《微机接口技术》模拟题(一)

《微机接口技术》模拟题(一) 一、(本题20分,每小题2分)选择填空: 1.CPU执行OUT DX,AL指令时,的值输出到地址总线上。 A)AL寄存器B)AX寄存器C)DL寄存器D)DX寄存器 2.一个I/O地址称为一个。 A)接口B)端口C)外设D)芯片 3.地址译码器的输入端应接到上。 A)控制总线B)数据总线C)地址总线D)外部总线 4.CPU响应可屏蔽中断请求时,其中断类型码由提供。 A)CPU内部B)中断指令C)类型码固定D)可屏蔽中断管理器5.8259工作在完全嵌套方式时,引脚的中断源优先级最高。 A)IR0 B)IR1 C)IR7 D)IR8 6.8255工作在方式0时,它没有功能。 A)输入缓冲B)输出锁存C)电流放大D)总线隔离 7.微机系统复位时,CPU不能响应中断。 A)指令中断B)可屏蔽中断C)非屏蔽中断D)断点中断 8.在定时器/计数器8253的输出端可产生波形。 A)三角波B)正弦波C)方波D)斜波 9.对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起动一次转换读入多次数字量,则读入的数字量。 A)肯定相同B)可能相同C)肯定不同D)可能不同 10.微机中串口1的I/O地址范围是。 A)3F0H—3F7H B)3F8H—3FFH C)2F0H—2F7H D)2F8H—2FFH 二、(本题40分,每小题5分)已知电路如下图所示

S7 试题二原理电路图 及有关程序段如下: MAIN PROC FAR PUSH DS XOR AX,AX PUSH AX MOV AL,8BH MOV DX,213H OUT DX,AL KEYIN:MOV DX,212H IN AL,DX CMP AL,0FFH JE KEYIN CMP AL,0FCH JE EXIT MOV DX,210H OUT DX,AL JMP KEYIN EXIT:RET MAIN ENDP 回答问题: 1)当有按键按下时,8255的PC口相应位输入的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2)根据电路的接法,8255的地址是否有重叠?为什么? 3)电路中8255的PA口和PC口工作在什么方式? 4)本电路及程序完成什么功能? 5)根据程序的写法,如何操作才能退出本程序? 6)标号为B0至B7的元件是什么元件?其作用是什么? 7)设使发光二极管发光需要5毫安电流,发光二极管消耗的电压降为1伏。计算电路中R0至R7的阻值及功率。 8)如果本电路不用8255,则PA口和PC口应分别用具有什么样功能的芯片来代替? 三、(本题40分,每小题5分)已知原理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