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卷: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三节热力环流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三节热力环流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热力环流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以下图是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 月热岛效应强度散布图 ( 单位:℃ ) 。

读图,回答1~ 2 题。

1.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因为热岛效应致使的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是()分析:第 1 题,公园绿地、水域面积广,热岛效应最弱,中心气温最低。

依据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 月热岛效应强度散布图,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丙地。

第 2 题,因为热岛效应,城市地区气温高,是上涨气流;郊区气温低,是下沉气流。

联合图示,图 D 箭头方向符合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答案: 1.C 2.D以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等压面散布图,图中双侧为陆地,中部为湖泊。

读图,完成 3~4 题。

3.此时 ()A.湖泊为低压B.陆地为高压C.可能为白日D.湖泊气温高4.此时甲处的风向可能为()A.东南风B.东寒风C.西南风D.西寒风分析:第 3 题,依据等压面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可判断出湖泊为高压,气温低;陆地为低压,气温高,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可能为白日。

第 4 题,因为湖泊为高压,陆地为低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近地面风向受地转倾向力及摩擦力的影响,甲处风向为东南风。

答案: 3.C 4.A以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 米, N 点海拔为480 米。

读甲、乙两幅图,达成5~6题。

5.图中气流运动表现的地理现象是()A.海陆风B.焚风C.山谷风D.季风6.以下对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发生在白日,乙图发生在夜晚B.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日C.甲图发生在冬天,乙图发生在夏天D.甲图发生在夏天,乙图发生在冬天分析:第 5 题,甲图中气流由山谷吹向山顶,乙图中气流由山顶吹向山谷,属于山谷风。

第 6 题,甲图为谷风,发生在白日;乙图为山风,发生在夜晚。

答案: 5.C 6.A特朗勃墙是一种依赖墙体独到的结构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耗费、仅依赖被动式采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 3.3 大气热力环流习题及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 3.3 大气热力环流习题及答案

湘教版(2020)高中地理课堂练习系列3.3 大气热力环流1.图1为某地理老师拍摄的一组模拟对流运动的演示实验照片,其对流运动先后过程是图1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 ③①②图2表示大气运动示意图。

完成3~4题。

图22.若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则A.气压:a<bB.气温:a<bC.气压:a< dD.气温:b<c3. 若此图为晚上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A. a为海洋B. b为陆地C. ③为陆风D.③为海风图3为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某一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图34.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A.① B. ② C. ③ D. ④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空气上升运动B. ②点气压大于④点C. ①地空气流向③地D. ③地气温高于①地6.图4的四幅海陆风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图4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如图5,冬季时教室内外的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①②③④图5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对流层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垂直还是水平方向上,气温越低,气压越高B.大气水汽含量越多的地方,气压越高C.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D.近地面大气温度低的地方,高空等压面向上凸9.下图所表示的大气运动,不正确的是[]10.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1)若图甲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________(白天、夜晚)。

该气流运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年中某季节的气流运动,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是________,其风向是________。

(3)山谷风是山峰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图乙中近地面风的运动方向是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出现的时间是________(白天、夜晚)。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3章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3章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读图,完成1~2题。

1.若此图为大气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气温高于b处B.b处气压低于c处C.引起该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c处为低气压,d处为高气压2.若此图是城郊大气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D.减湿、降温答案:1.C 2.B解析:第1题,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由垂直气流②升、④降可推知近地面b 热、a冷;同一地点越向高空气压越低,故b处气压高于c处;由水平气流①的运动方向可知c处为高气压,d处为低气压。

第2题,绿地对城市空气有吸烟滞尘(净化)、降温增湿的作用。

3.下面四幅图表示的大气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白天,沿海地区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近地面大气从海洋吹向陆地。

4.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

从下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A.夏季大于冬季B.午后大于夜晚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所以曲线离0值越远,代表热岛强度越大;此图中代表夏季的曲线明显低于代表冬季的曲线,所以热岛强度夏季小于冬季;午后不论夏季还是冬季都是靠近0,因此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

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大气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读图,完成5~6题。

5.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6.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18时6.B5题,图中①④两地分别位于近洋面与近地面,温度应高于高空的②③两地;由此时的海陆大气环流图得出,①处气压高于④处,气温低于④处。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三章第三节 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三章第三节 热力环流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1.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的差异B.地面冷热不均C.海拔高低的不同D.下垫面的差异2.自然界中为热力环流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A.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C.地壳运动D.地球引力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 )①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②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③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④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②—①—③D.①—④—②—③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5.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请结合实验现象,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1)在下图中,用“→”画出该实验中纸屑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2)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的→热力环流。

(3)纸屑点燃后的一段时间,下图中A、B、C、D四处,气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题组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中的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乙两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有关图中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气压低于②处B.②处气压低于③处C.①处气压低于④处D.②处气压高于④处8.若图示为海陆交界地带的白天,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B.甲、乙都是陆地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甲、乙都是海洋读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9.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城市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热量D.城市绿地面积大10.如果该城市热岛环流的空间半径为10~15千米,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的工业卫星城应该距离城市(深度解析)A.5~6千米B.12~13千米C.16~18千米D.100~150千米读山谷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大气热力环流——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3.3

大气热力环流——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3.3

3.3大气热力环流——同步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下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①是下沉气流B.②是阴雨天气C.气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②①③④D.②昼夜温差比①小气压是空气分子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空气分子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四处气压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5.图示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下图为某地下垫面性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一般情况下,关于图中两地气温描述正确的是()A.白天甲地较乙地增温快B.白天甲地较乙地增温慢C.夜晚甲地较乙地增温快D.夜晚甲地较乙地增温慢7.甲乙两地可形成热力环流,其描述甲地白天大气状况错误的是()A.以下沉气流为主B.地面气压大于乙地C.高空气压小于乙地D.高空气流吹向乙地8.如果出现阴天天气,则关于两地气温日较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皆会增大B.两地皆会减小C.甲会增大乙会减小D.甲会减小乙会增大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

海云的演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

下图为海云形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循环周期一般是()A.1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10.维持时间长且快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A.子夜的陆地上B.日出时的陆地上C.黎明前的海上D.午后的海上11.夏季时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的情况,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是()A.暴雨B.无风C.大雾D.晴朗浙江某中学老师用如下实验帮助同学理解热力环流原理:封闭透明的玻璃柜内,在底部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盆冰块,在柜顶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甲和一张竖立的纸片乙,电炉通电后,观察纸片的偏动情况。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专题训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专题训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 1 第二章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专题训练高一地理必修 1 第二章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读太阳墙工作原理表示图,达成1~2 题。

1.太阳墙崭新空调系统核心组件是太阳墙板,图示太阳墙所波及的地理原理是() A.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B.热力环流C.气流辐合上涨D.大气环流2.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A.气压梯度力B.地转倾向力C.风能D.太阳辐射分析:第 1 题,室内气温与室外气温存在差别,这样会致使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致使空气的水平运动,即形成热力环流。

图示太阳墙所波及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 B 项正确。

第 2 题,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来源因是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不均。

答案:读山谷风剖面表示图,回答3~4 题。

3.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日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据实质检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许多,其主要原由是该地域()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日的气温,气流奉上涨运动B.夜晚的气温比四周地域的气温低,气流呈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四周地域的气温高,气流奉上涨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四周地域的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分析:第 3 题,图示等温线在谷地下凹,等压线上凸,说明此时谷地气温低、气压高,应为白日,气流由谷地吹向山坡,为谷风。

第 4 题,夜晚谷地与山坡对比散热较慢,气温较高,为上涨气流,气流上涨使水汽简单凝固而形成降水。

答案:确的是()A. P 地位于南半球B. P 地位于高空C. P 地北部气压比南部高D. P 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答案: 5、 D分析:由图中能够看出,该地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清除 B 选项;风向向右偏转,清除 A 选项;风向北部吹,说明北部气压低,清除 C 选项;该地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且向右偏转,选项 D 正确。

6.北半球高空一飞机自西向东飞翔,飞翔员右边是高气压,左边是低气压,以下表达正确的是A.飞机顶风飞翔B.飞机顺风飞翔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6、B【分析】北半球高空一飞机自西向东飞翔,飞翔员右边是高气压,左边是低气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右偏转,形成西风向东吹,飞机顶风飞翔, A 对, B 错。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二)练习题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二)练习题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复习练习题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二)一、主要知识点填空题:1、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受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形成热力环流(1)概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_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①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但它又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

②形成。

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__________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__差→空气的__________运动( )。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

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④、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

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⑤、山谷风:白天因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

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

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二、选择题:1、在无风的地方点燃香烟或蚊香,可见烟雾总是上升而且只能上升到一定高度,这是因为( ) A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因重力作用下沉 B .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因重力作用下沉C .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D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模式图。

3.3热力环流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3热力环流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3热力环流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一、单选题1.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下题。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A>B>C>D B.气压:D>A>B>CC.A地温差小于B地D.B地因温度高气流上升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风示意图,那么气流②表示的可能是()①白天的陆风②白天的海风③夜晚的陆风④夜晚的海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城市郊区温度所得数值。

下图为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一年中,北京热岛强度( )A.春季夜间最强B.夏季日变化幅度最小C.秋季正午最强D.冬季日变化幅度最大5.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热力环流是( )A.B.C.D.6.下列措施不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是( )A.扩大城市水面面积B.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C.大量建设城市道路D.营造绿色通风系统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A.大气的保温作用B.大气的热力环流C.大气的削弱作用D.大气的温室效应8.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上述原理的是A.B.C.D.9.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A.将洋葱先进行加热B.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C.洒香水改善气味D.在冰箱冷却洋葱上海市在进行城市新规划设计时,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坝上草原篝火晚会是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参与晚会的游客发现,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升越高。

回答1~2题。

1.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升越高的主要原因是篝火附近( )
A.风力大B.亮度大
C.气温高D.气压高
2.下图中能够反映篝火堆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 )
答案 1.C 2.B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3~5题。

3.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4.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5.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答案 3.B 4.C 5.C
(201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月考)读下图,回答6~8题。

6.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7.关于图中气温、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甲地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C.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D.甲地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8.“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甲地的形象写照。

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甲地(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
B.夜晚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上升
D.夜晚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答案 6.C 7.B 8.D
(2019·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模拟)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

“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

目前许多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读图,完成9~10题。

9.长沙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0.“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 )
A.年降水量增多B.空气对流减弱
C.热量交换增强D.水汽蒸发加快
答案9.D 10.B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11~12题。

1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答案11.D 12.C
(2019·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期末)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

据此完成13~14题。

1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B.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D.便于采光
14.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A.从四周流向水池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D.四周为上升气流
答案13.B 14.B
15.某滨海城市某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的小课题研究。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____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的现象。

它是____________环流的反映,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近地面风向,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

(3)分析海陆风对该滨海城市的影响。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
(2)自海吹向陆(必须平行于等高面);两个等压面如下图所示:
(3)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16.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__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地。

(3)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____地。

(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

答案(1)甲>乙>丙>丁画图略(呈逆时针流动)。

(2)乙阴雨甲(3)甲(4)略(与近地面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