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绞线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报告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报告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双绞线的制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2. 了解双绞线的结构和特点;
3. 探究双绞线的制作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实验器材:
1. 双绞线电缆;
2. 剥线钳;
3. 铜质连接器;
4. 扭剪工具;
5. 测试设备。

实验步骤:
1. 准备双绞线电缆:根据需要的长度剪切合适的双绞线电缆,并确保两条线对称。

2. 剥离外皮: 使用剥线钳剥离电缆外皮,露出内部的四条绞线,注意不要伤到绞线。

3. 分离绞线: 使用剥线钳将四条绞线分开,使其呈现两对。

4. 扭绞: 将两对绞线分别用扭剪工具进行扭绞,一对顺时针扭绞,另一对逆时针扭绞。

扭绞的目的是减小电磁干扰。

5. 修整并安装连接器: 使用剥线钳修整扭绞好的线头,再插入到铜质连接器中。

6. 测试: 将制作好的双绞线连接到测试设备上,进行信号传输测试。

实验结果:
制作好的双绞线能有效地减小电磁干扰,提供了良好的信号传输质量。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并了解了双绞线的结构和特点。

制作好的双绞线能够减小电磁干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因此在网络和通信领域广泛应用。

双绞线实验报告

双绞线实验报告

双绞线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双绞线中的阻抗、传输常数和传输特性,了解双绞线的传输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双绞线是一种由两根绞合在一起的电线,常用于局域网和电话线路等通信系统中。

双绞线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高速传输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信号的串扰和损耗。

实验装置:实验中使用的主要装置有: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串扰测试仪、电阻箱、双绞线等。

实验步骤:
1. 连接实验装置: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双绞线的一端,将示波器的输入端连接到双绞线的另一端。

将串扰测试仪连接到双绞线的中间位置。

2. 测量阻抗: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正弦波输出,逐渐调整频率,测量双绞线上的电压和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双绞线上的阻抗。

3. 测量传输常数: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脉冲信号输出,测量双绞线上的脉冲宽度和上升时间。

根据传输常数公式计算传输常数。

4. 测试串扰: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接到不同的双绞线上,分别发出信号和测量接收的信号。

根据接收信号的幅值和频谱分
析判断串扰程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阻抗、传输常数和串扰程度等结果。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到的结论,说明双绞线的传输特性和应用范围。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双绞线传输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掌握了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同时,也发现了实验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实验一双绞线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一双绞线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一双绞线制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双绞线的制作方法以及对于网络传输的影响。

实验材料:扁平线、尼龙线、绞线工具、量子线、网线插头。

实验过程:将扁平线和尼龙线两根,绞制成一双绞线。

具体步骤如下:1. 将扁平线和尼龙线分别剥皮,露出里面的电芯。

2. 将两根电芯并在一起,然后将它们缠绕在一起,缠绕的时候要先从中间开始,然后缠到两头,这样才能保证电芯并排排列。

同时要注意两线不能发生交错。

3. 缠绕完成后,用手轻轻推成一根。

4. 使用量子线,对为绞线的每对电芯分别涂上一层保护剂,这样可以防止电芯之间的干扰,提高电线的传输效率。

5. 使用绞线工具将绞好的线头用半开放式的绞线钳夹住,然后顺时针旋转2-3圈,拧紧固定电芯。

6. 最后,在绞好的线头两端各接一个网线插头,完成制作。

实验结果: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制作成的双绞线传输效率明显提高,传输速度更加稳定。

双绞线的制作方法,从根本上减少了干扰的影响。

此外,绞线还可以提高电线的强度和耐用性,延长电线的使用寿命。

双绞线制作方法简单,只需要将两根线并排缠绕即可。

通过绞线,可以减少干扰、提高传输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加电线的强度和耐用性。

我们利用网线插头,将绞好的线头接好,可以用于网络传输和通讯等方面。

注意事项:1. 在制作过程中,要保持电芯的整齐,不能交错或打结。

2. 在涂保护剂的时候,要均匀涂抹,不能太厚或太薄,以保证电芯之间能够充分绝缘。

3. 用绞线工具夹住线头时,不能夹的太紧,以免损坏电芯。

4. 确保网线插头的焊接质量,以免引起电线的短路或断路现象。

安装双绞线的实验报告

安装双绞线的实验报告

安装双绞线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安装双绞线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双绞线的基本结构及安装方法,理解双绞线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掌握双绞线的正确安装与连接方式,并通过实验验证其信号传输质量。

二、实验器材1. 双绞线(Cat5 或Cat6);2. 网络插座(RJ45);3. 万用表;4. 编线工具(剥线钳、剥线器等);5. 网络测试工具(如网络电工仪)。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查看双绞线类别和规格。

(2)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器材。

2. 双绞线的剥皮使用剥线钳和剥线器,根据需要剥去双绞线外皮大约5-6厘米。

3. 推线将双绞线的线芯按照实际需要向网络插座的连接端一一排列。

4. 剥线和排序使用缆线剥线钳轻轻慢剥去每根线芯的外皮,注意不要损坏线芯。

剥皮后,出现一些带有颜色的线芯。

颜色对应关系如下:- 白绿/绿线:发送数据正向线- 白橙/橙线:发送数据反向线- 白蓝/蓝线:接收数据正向线- 白棕/棕线:接收数据反向线按照标准的568A或568B顺序,依次将每根线芯排列好。

5. 压线头将线芯按照已排序的顺序插入RJ45 网络插座的接线孔中。

使用合适型号的压线钳,将线芯压紧并固定在插头中。

6. 测试使用测试工具测试安装好的双绞线连接的传输质量。

测试过程包括对电线连接的短路、开路、缺失、反极性等情况的检查。

四、实验结果1. 实验过程中按照要求正确剥皮、排序和压线头。

2. 实验结果显示,双绞线连接质量良好,通过测试工具测试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均在合理范围内,没有异常情况出现。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双绞线的基本结构和安装方法,重点掌握了剥皮、排序和压线头的操作步骤,以及连接质量的测试方法。

双绞线作为网络通信中重要的传输介质,其正确安装与连接对于保证通信质量和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用的双绞线规格以及连接方式。

同时,在剥皮、排序和压线头的操作过程中,需要细心、耐心,并采取正确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操作。

实验1双绞线的制作(合集五篇)

实验1双绞线的制作(合集五篇)

实验1双绞线的制作(合集五篇)第一篇:实验1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双绞线的制作一、实验目标:1、通过RJ-45水晶头制作网络连接线,进一步理解EIA/TIA-568-B(简称T568B)规范标准;2、熟练掌握网络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1、实训环境: RJ-45头2个、双绞线1.2米;RJ-45压线钳若干把、测试仪一套。

2、实训重点:按推荐T568B规范标准制作;摸索并掌握双绞线理序、整理的要领,尽可能总结出技巧;用测试仪测试导通情况并记录,完成实验报告,总结成败经验。

三、实验基础知识1、EIA/TIA-568-B标准EIA/TIA-568-B简称T568B。

其双绞线的排列顺序为:白橙,橙,白绿,兰,白兰,绿,白棕,棕。

依次插入RJ-45头的1~8号线槽中。

参见图8-1图8-1 如果双绞线的两端均采用同一标准(如T568B),则称这根双绞线为:直连线式。

这是一种用得最多的联接方式,能用于异种网络设备间的联接,如计算机与集线器的联接、集线器与路由器的联接。

通常平接双绞线的两端均采用T568B联接标准。

如果双绞线的两端采用不同的联接标准(如一端用T568A,另一端用T568B),则称这根双绞线为:跨接线式或交叉线。

能用于同种类型设备联接,如计算机与计算机的直联、集线器与集线器的级联。

如果有些集线器(或交换机)本身带有“级联端口”,当用某一集线器的“普通端口”与另一集线器的“级联端口”相联时,因“级联端口”内部已经做了“跳接”处理,这时只能用“直连线式”双绞线来完成其联接。

同一局域网内部,连接到各工作站的双绞线应使用同一规范标准制作(T568A或T568B,推荐使用T568B标准),否则可能导致局域网工作不正常。

值得注意。

2、双绞线理序、整理技巧双绞线的四对八根导线是有序排列的,对于100M及以上的网络传输速率,每一根线都有定义(即各有分工),八种颜色的线如何实现快速排序并对应到RJ-45水晶头的导线槽内,不难总结出技巧:第一步:将四对双绞线初排序,如果以深颜色的四根线为参照对象,在手中从左到右可排成:橙,兰,绿,棕;第二步:拧开每一股双绞线,浅色线排在左,深色线排在右,深色、浅色线交叉排列;第三步:跳线:将白兰和白绿两根线对调位置,对照T568B标准,发现线序已是:白橙,橙,白绿,兰,白兰,绿,白棕,棕;第四步:理直排齐:将八根线并拢,再上下、左右抖动,使八根线整齐排列,前后(正对操作者)都构成一个平面,最外两根线位置平行。

双绞线实验报告

双绞线实验报告

双绞线实验报告篇一:双绞线制作实验报告篇二:双绞线制作实验报告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实验名称:双绞线制作实验日期:实验地点: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指导教师:学生姓名:--电子商务实验室学号:试验机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制作双绞线需要的工具;2.掌握双绞线的制作;3.掌握测试仪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压线钳、双绞线、水晶头,剥线夹三.实验准备1.课前预习实验内容;2.知道实验需要的器材;3.熟记双绞线针脚的排列顺序;四.实验步骤1.剪断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剪取适当长度的网线。

原则上,剪取网线的长度应当比实际需要稍长一些。

原因有两个,一是网线的制作并不保证每次都成功,一旦失败需要剪掉水晶头后重作,这势必又需要占用一段网线;二是网线一般都在地面上或从接近地面处走线,而计算机则都放臵在工作台上,这部分距离也应当考虑进去2.剥皮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线头放入剥线刀口,让线头触及挡板,稍微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拔下胶皮。

这个过程跟接电线时所采用的方法差不多,只是不能用火烧,因为细导线还需要其外层的胶皮相互绝缘。

旋转压线钳和旋转双绞线都能达到将外层胶皮划开的目的,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旋转双绞线更容易把握和控制些。

问题的关键是握紧压线钳的压力,力度过小,划不破保护胶皮,力度过大,则会连同线芯的绝缘层也被破坏,甚至会剪断线芯(铜芯很细也很脆,只要稍有划痕就有折断的危险)。

至于这个力到底用多大,无法在此作定量描述,只能由您在大量的实践中慢慢体会。

3.排序每对线都是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制作网线时必须将四个线对的8条细导线一一拆开、理顺、捋直,然后按照规定的线序排列整齐。

将每对线拆开前和拆开后,您都必须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各线的颜色,因为接线时必须按严格的顺序来接,不能错不能乱。

同时我们应该避免线序错乱,应该注意:将水晶头有塑料弹簧片的一面向下,有针脚的一方向上,使有针脚的一端指向远离自己的方向,有方型孔的一端对着自己,此时,最左边的是第1脚,最右边的是第8脚,其余依次顺序排列注意:所有8条线都不能有导线铜芯暴露的情况出现,否则很可能由于导线短路,而导致网线制作失败。

双绞线实验报告doc

双绞线实验报告doc

双绞线实验报告.doc 双绞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和标准;2.了解双绞线在通信中的重要作用;3.掌握双绞线制作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双绞线是由两根相互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的绞合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传输介质。

双绞线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两种,本实验采用的是非屏蔽双绞线。

双绞线在通信中主要用于传输数字信号,其传输原理是利用双绞线两根导线之间的电磁感应来传递信号。

三、实验器材1.双绞线;2.RJ-45水晶头;3.压线钳;4.网线测试仪。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剪切双绞线:使用压线钳将双绞线剪切成适当长度,一般为1米左右。

3.排序导线:将双绞线的8根导线按照规定的顺序排列好,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4.修剪导线:使用压线钳将导线的末端修剪整齐,确保导线的长度一致。

5.插入水晶头:将排列好的导线插入RJ-45水晶头中,确保每根导线都插入到正确的位置。

6.压接水晶头:使用压线钳将水晶头与导线紧密地压接在一起,确保导线和水晶头之间的接触良好。

7.测试连接:使用网线测试仪测试双绞线的连通性,确保每一根导线都能够正常传输信号。

8.记录数据:将测试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制作了一根非屏蔽双绞线,并使用网线测试仪对其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我们制作的双绞线8根导线都能够正常传输信号,符合实验要求。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和标准,了解了双绞线在通信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了双绞线制作的基本技能。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排序导线时容易出现错误,需要仔细核对导线的颜色顺序;在压接水晶头时需要用力均匀,否则可能会导致导线和水晶头之间的接触不良。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次练习来提高制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者请教老师同学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技巧。

双绞线实验报告

双绞线实验报告

双绞线实验报告双绞线实验报告引言:双绞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传输介质,它的结构简单而有效。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究双绞线的传输性能,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双绞线传输性能的测试,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双绞线-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电阻箱- 不同介质(如金属板、木板等)2. 实验方法:a. 准备工作:-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双绞线的发送端,示波器连接到接收端。

-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

- 将双绞线的接收端连接到示波器,并设置示波器的垂直和水平尺度。

b. 实验步骤:- 将双绞线的发送端连接到示波器,并设置示波器的垂直和水平尺度。

- 分别在不同介质下进行实验,记录示波器上的波形和信号强度。

- 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观察双绞线的传输性能变化。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介质下的传输性能:在实验中,我们将双绞线分别放置在金属板和木板上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在金属板上,双绞线的传输性能明显受到干扰,信号强度较弱,波形畸变较大。

而在木板上,双绞线的传输性能较好,信号强度较高,波形较为稳定。

这说明双绞线的传输性能受到介质的影响,金属等导电介质会对信号传输产生干扰。

2. 频率和振幅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我们在实验中改变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并观察了双绞线的传输性能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双绞线的传输性能逐渐下降,信号强度减弱,波形变得扭曲。

而在振幅增加的情况下,双绞线的传输性能也有所下降,但影响较小。

这表明双绞线对高频信号的传输有一定的限制。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双绞线的传输性能受到介质的影响,金属等导电介质会对信号传输产生干扰。

- 高频信号对双绞线的传输性能有一定的限制。

- 振幅对双绞线的传输性能影响较小。

五、实验改进和展望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仅对双绞线在不同介质和频率下的传输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详细叙述双绞线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1、了解制作双绞线需要的工具、器材,有压线钳、旋转剥线刀、一段网线、两个RJ-45接头2、制作过程步骤1 剪断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剪取适当长度的网线。

原则上,剪取网线的长度应当比实际需要稍长一些。

原因有两个,一是网线的制作,不保证每次都成功,一旦失败需要剪掉水晶头后重作,这势必又需要占用一段网线;二是网线一般都在地面上或从接近地面处走线,而计算机都放置在工作台上,这部分距离也应当考虑进去。

步骤2 剥皮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线头放入剥线刀口,让线头触及挡板,稍微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拔下胶皮。

这个过程跟接电线时所采用的方法差不多,只是不能用火烧,因为细导线还需要其外层的胶皮相互绝缘。

旋转压线钳和旋转双绞线都能达到将外层胶皮划开的目的,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旋转双绞线更容易把握和控制些。

问题的关键是握紧压线钳的压力,力度过小,划不破保护胶皮,力度过大,则会连同线芯的绝缘层也被破坏,甚至会剪断线芯(铜芯很细也很脆,只要稍有划痕就有折断的危险)。

步骤3 排序每对线都是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制作网线时必须将四个线对的8条细导线一一拆开、理顺、捋直,然后按照规定的线序排列整齐。

将每对线拆开前和拆开后,您都必须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各线的颜色,因为接线时必须按严格的顺序来接,不能错不能乱。

步骤4 剪齐把线尽量抻直(不要缠绕)、压平(不要重叠)、挤紧理顺(朝一个方向紧靠),然后用压线钳把线头剪平齐。

这样,在双绞线插入水晶头后,每条线都能良好接触水晶头中的插针,避免接触不良。

如果以前剥的皮过长,可以在这里将过长的细线剪短,保留的去掉外层绝缘皮的部分约在13mm左右,这个长度正好刚刚能将各细导线插入到各自的线槽。

步骤5 插入一手以拇指和中指捏住水晶头,使有塑料弹片的一侧向下,针脚一方朝向远离自己的方向,并用食指抵住。

另一手捏住双绞线外面的胶皮,缓缓用力将8条导线同时沿RJ-45头内的8个线槽插入,一直插到线槽的顶端。

步骤6 压制确认所有导线都到位,并透过水晶头检查一遍线序无误后,就可以用压线钳压制RJ-45头了。

将RJ-45头从无牙的一侧推入压线钳夹槽后,用力握紧压线钳(如果你的力气不够大,可以使用双手一起压),将突出在外面的针脚全部压入水晶头内。

至此,这条网线的一端就接好了。

由于只是作好了一端,所以这条网线还不能用,还需要制作另一端。

步骤7 完成按照相同的方法和线序,将双绞线的另一个水晶头压制好,一条网线的制作即告完成。

步骤8 测试网线接好后,并不能保证就已经没有问题,还需要对网线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有连接故障。

测试用的工具是测试仪,将两个水晶头分别安在测试仪上,拉动测试仪,如果两排灯同时顺序亮到底,则说明网线已经制作好,如果两排灯不是同时从1亮到8,说明网线线序排列有错误,如果有部分灯亮有部分灯不亮,说明线路在水晶头处接触不良。

需要重新连接。

3、注意事项(1)在剥皮时,可以将剥皮的长度留得长一些,即使20mm左右也无所谓,太短不便于细导线的捋直和排序。

当然,也不能过长,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使用压线钳剥皮时,可以将双绞线斜插入剥线刀口,避开挡板,然后轻握钳柄,旋转网线即可。

(2)所有8条线都不能有导线铜芯暴露的情况出现,否则很可能由于导线短路,而导致网线制作失败。

(3)双绞线的8条线对应水晶头的8根针脚,那么,8根针脚的排列顺序如何确定呢?方法如下:将水晶头有塑料弹簧片的一面向下,有针脚的一方向上,使有针脚的一端指向远离自己的方向,有方型孔的一端对着自己,此时,最左边的是第1脚,最右边的是第8脚,其余依次顺序排列。

二、详细叙述为什么要采用其要求的线序规则,有何益处双绞线有两种接法:EIA/TIA 568B标准和EIA/TIA 568A标准。

将水晶头的尾巴向下(即平的一面向上),从左至右,分别定为1 2 3 4 5 6 7 8 ,以下是各口线的分布T568A线序1 2 3 4 5 6 7 8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T568B线序1 2 3 4 5 6 7 8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在整个网络布线中应用一种布线方式,但两端都有RJ-45 plug 的网络联线无论是采用端接方式A,还是端接方式B,在网络中都是通用的。

双绞线的顺序与RJ45头的引脚序号--对应。

10M以太网的网线使用1,2,3,6编号的芯线传递数据,100M以太网的网线使用4,5,7,8编号的芯线传递数据。

为何现在都采用4对(8芯线)的双绞线呢?这主要是为适应更多的使用范围,在不变换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就可满足各式各样的用户设备的接线要求。

例如,我们可同时用其中一对绞线来实现语音通讯。

三、本实验的心得体会这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动手的实验课。

在这堂课上我们了解并掌握了如何利用工具来制作双绞线。

在老师仔细地讲解后,我们都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一些问题。

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慢慢摸索,还要虚心向其他同学请教。

这个实验需要我们在整个过程中非常仔细,在剥皮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将铜线弄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将前功尽弃。

通过这次试验,我们知道了双绞线的内部结构,由四对由两根相互间绝缘的铜导线绞和在一起组成的,在制作时,双绞线的八条线应和水晶头的八个针脚相对应,从左起的顺序是:1-白绿、2-绿、3-白橙、4-蓝、5-白蓝、6-橙、7-白棕、8-棕。

四、思考题1.网络线缆有哪几大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网线(Network Cable)即网络连接线,是从一个网络设备(例如计算机)连接到另外一个网络设备传递信息的介质,是网络的基本构件。

在我们常用的局域网中,使用的网线也是具有多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典型的局域网一般是不会使用多种不同种类的网线来连接网络设备的。

在大型网络或者广域网中为了把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就会使用不同种类的网线。

在众多种类的网线中,具体使用哪一种网线要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结构标准和传输速度来进行选择。

双绞线双绞线(Twisted Pair)分为屏蔽(Shielded Twisted Pair,简称STP)和非屏蔽(Unshielded Twisted Pair,简称UTP)两种。

所谓的屏蔽就是指网线内部信号线的外面包裹着一层金属网,在屏蔽层外面才是绝缘外皮,屏蔽层可以有效地隔离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

UTP是目前局域网中可以算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网线。

这种网线在塑料绝缘外皮里面包裹着八根信号线,它们每两根为一对相互缠绕,形成总共四对,双绞线也因此得名。

双绞线这样互相缠绕的目的就是利用铜线中电流产生的电磁场互相作用抵消邻近线路的干扰并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

每对线在每英寸长度上相互缠绕的次数决定了抗干扰的能力和通讯的质量,缠绕得越紧密其通讯质量越高,就可以支持更高的网络数据传送速率,当然它的成本也就越高。

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电信委员会EIA/TIA(Electronic IndustryAssociation/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已经建立了UTP网线的国际标准并根据使用的领域分为5个类别(Categories或者简称CAT),每种类别的网线生产厂家都会在其绝缘外皮上标注其种类,例如CAT-5或者Categories-5,我们在选购的时候需要注意。

CAT-3和CAT-5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多的类型,在不增加其他网络连接设备(如集线器)的情况下,单段CAT-3 CAT-5的最大允许使用长度是100米,增强型100Base-TX网络也不超过220米。

平时常说的所谓超五类线,只是厂家为了保证通讯质量单方面提高的CAT-5标准,目前并没有被EIA/TIA认可。

UTP 网线使用RJ-45水晶头进行连接,RJ45接头是一种只能固定方向插入并自动防止脱落的塑料接头,网线内部的每一根信号线都需要使用专用压线钳(如图2)使它与RJ-45的接触点紧紧连接(如图3),根据网络速度和网络结构标准的不同,接触点与网线的接线方式也不同。

UTP网线适用于10Base-T,100Base-T,100Base-TX标准的星型拓扑结构网络。

STP使用金属屏蔽层来降低外界的电磁干扰(EMI),当屏蔽层被正确地接地后,可将接收到的电磁干扰信号变成的电流信号,与在双绞线形成的干扰信号电流反向。

只要两个电流是对称的,它们就可抵消,而不给接收端带来噪声。

可是,屏蔽层不连续或者屏蔽层电流不对称时,就会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屏蔽效果而导致噪声。

STP线缆只有当完全的端对端链路均完全屏蔽及正确接地后,才能防止电磁辐射及干扰。

要使噪声减小到最小,提高信噪比,这种抗干扰、防辐射的能力,就是所谓的电磁兼容性(EMC)。

STP线缆的缺点是,在高频传输时衰减增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平衡性会降低,也会导致串扰噪声。

而屏蔽的效果取决于屏蔽材料、屏蔽层密度以及电磁干扰信号类型、频率、噪声源至屏蔽层的距离、屏蔽的连续性和所采用的接地结构等。

STP一般用在易于受电磁干扰和无线频率干扰的环境中。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

它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广泛的另外一种线材。

由于它在主线外包裹绝缘材料,在绝缘材料外面又有一层网状编织的屏蔽金属网线,所以能很好的阻隔外界的电磁干扰,提高通讯质量。

同轴电缆的优点是可以在相对长的无中继器的线路上支持高带宽通信,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体积大,细缆的直径就有3/8英寸粗,要占用电缆管道的大量空间;二是不能承受缠结、压力和严重的弯曲,这些都会损坏电缆结构,阻止信号的传输;最后就是成本高,而所有这些缺点正是双绞线能克服的,因此在现在的局域网环境中,基本已被基于双绞线的以太网物理层规范所取代。

同轴电缆分为细缆RG-58和粗缆RG-11两种。

细缆的直径为0.26厘米,最大传输距离185米,使用时与50Ω终端电阻 如图5 、T型连接器(如图6)、BNC接头与网卡相连,线材价格和连接头成本都比较便宜,而且不需要购置集线器等设备,十分适合架设终端设备较为集中的小型塑料接头以太网络。

缆线总长不要超过185米,否则信号将严重衰减。

细缆的阻抗是50Ω。

粗缆(RG-11)的直径为1.27厘米,最大传输距离达到500米。

由于直径相当粗,因此它的弹性较差,不适合在室内狭窄的环境内架设,而且RG-11连接头的制作方式也相对要复杂许多,并不能直接与电脑连接,它需要通过一个转接器转成AUI接头,然后再接到电脑上。

由于粗缆的强度较强,最大传输距离也比细缆长,因此粗缆的主要用途是扮演网络主干的角色,用来连接数个由细缆所结成的网络。

粗缆的阻抗是75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