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配套教案

合集下载

18 狼配套教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8 狼配套教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与和句式,活学活用。

3.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好心救它,却险些被它吃掉,幸亏得到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听录音范读,注意重音及句子的节奏、停顿。

2.文本翻译(1)第1段: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明确:重点字词:止:仅,只缀:连接、紧跟甚:很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第2段: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明确:重点字词:从:跟从复:又,再并:一起如故:跟原来一样译文: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第3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明确:重点字词:窘:处境困迫,为难恐:担心敌:攻击顾:看,视积薪:堆积柴草苫蔽:覆盖,遮盖乃:于是弛:解除,卸下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译文:屠户很窘迫,担心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4)第4段: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狼》讲述了屠户和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结尾耐人寻味。

小说形象鲜明,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小说结构清晰,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

语言简洁,情节生动,适合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点语句或段落等方式,把握段落大意,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学情分析】之前,已经学习过《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几篇文言文。

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疏通了文意,整体感知了课文。

所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

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可以以自然段为基础阅读单位,在学生自主“圈点勾画”,的基础上,用批注的方式,梳理出情节。

2.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重点】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整理出课文的情节。

【教学难点】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圈点关键,概括段意1.默读课文,圈点出语段中的关键词: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方法提示:把“狼”作文核心词,在前面加一个动词,概括各段的大意。

指导学生先划出关键句,然后圈出关键词,最后按照“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

最后一段属于作者的议论,不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在概括时,主语有变化。

2.认识表达方式,梳理文章结构问题设置:本文前4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前4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4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论故事。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自学成果展示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

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

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

初中语文《狼》教案

初中语文《狼》教案

初中语文《狼》教案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狼和羊的形象,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狼》、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有关狼和羊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文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狼》,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思考。

三、课堂讲解(20分钟)
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狼和羊的形象、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和羊的斗争,揭示狼的狡猾、凶残的本性,以及羊的聪明、勇敢的
一面。

3.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的情况,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狼和羊的形象和文章的主旨。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狼和羊的形象。

2.写一篇关于狼和羊斗争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狼和羊的寓言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狼和羊的形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
要注重课堂练习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篇1预习要求: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二、读——读准字音。

(5分钟左右)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苫倚薪暇黠三、读——读懂词意。

(6分钟左右)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

(重点在第四段)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②理解词意:去股盖耳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四、读——读顺句子。

(6分钟左右)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

(14分钟左右)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

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

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

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共3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探讨人类与狼存在的关系,发现人与自然的平衡如何维持。

3.通过学习寓言《狼和爱月亮的羊》以及诗歌《狼与小红帽》了解狼在人们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狼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组阅读教材中狼的生态习性以及影片《狼》的相关材料,了解狼的生活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并运用图片、地图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全球狼的分布情况。

2.人类与狼的关系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人类与狼的联系,启发学生探讨人类与狼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

同时利用课外知识拓展,以近现代狼人恐怖片作为入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狼作为文化符号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3.狼在文化中的地位通过讲解寓言《狼和爱月亮的羊》以及诗歌《狼与小红帽》等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狼在人们文化中的地位,启发学生对狼这一文化符号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把握,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教学过程1.狼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1 导入引导学生观看《狼》影片片段,激发学生对狼的兴趣。

1.2 学习分组阅读教材相关部分,了解狼的生态习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3 拓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狼的全球分布情况,在了解之外也引发关于狼的更多问题和思考。

例如:为何狼会灭绝?狼如何保护?1.4 总结请学生结合阅读,就狼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狼群发表个人意见。

2.人类与狼的关系2.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人类与狼的相关联系,让学生进入主题。

2.2 学习引导学生的思路,主要讨论人类与狼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的关系。

如,狼是如何被驯化的?狼群对人有何作用?2.3 拓展通过课外资料展示人类对狼的负面影响,如过度捕杀导致狼种灭绝等,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人类与自然该如何更好地相处?2.4 总结以总结形式,让学生就人类与狼之间的关系,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并翻译课文。

2.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3. 理解文章主旨,领悟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4. 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 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二)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主旨,领悟对待恶势力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狼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谈谈对狼的印象。

(2)教师导入:狼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凶狠、残忍的动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狼》,看看在蒲松龄的笔下,狼和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作者简介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杰出文学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讲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

②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几个情节?明确:可分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

4. 研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遇到不懂的字词,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提问重点字词的意思,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等,检查学生对文言词汇的掌握情况。

(3)请学生翻译全文,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 分析形象,理解主旨(1)分析狼的形象。

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狼的语句,分析狼的特点。

明确:“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等语句表现出狼的贪婪;“眈眈相向”“径去”“犬坐于前”等语句表现出狼的狡猾。

②狼的形象在文中有何象征意义?明确:狼象征着邪恶、贪婪、狡猾的恶势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教案)

《狼》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赏析精彩妙点,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故事复述,多角度地阐释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前准备】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题入文由学生讲狼的故事及谚语、歇后语导入课文。

二、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课件出示: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故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属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绩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郭沫若也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

于是他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休息、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

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翻译课文1.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注意词句停顿。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顺畅;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幻灯出示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和语句节奏:(1)给下列字注意缀zhuì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眈dān少shǎo时瞑míng 隧suì尻kāo 黠xiá(2)读准以下语句节奏其一/犬坐于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课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代词“其”在句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3.引导学生准确、形象地复述这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4.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诵读、背诵,掌握重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方法: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关狼的成语: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做坏事。

狼奔豕(shǐ)突:狼和猪东奔西跑。

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狼心狗肺:比喻心肠狠毒或忘恩负义。

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

狼烟四起:四处有报警的烽火,指边疆不平静。

二、简介作者作品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

“聊斋”是他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三、检查预习1、注意下列红字的读音:缀行甚远zhuì屠大窘 jiǒng 积薪xīn苫蔽 shàn 奔倚 yǐ弛担chí眈眈相向 dān 少时shǎo 目似瞑míng 意暇甚xiá隧入 suì尻尾kāo 假寐 mèi 狼亦黠矣 xiá顷刻 qǐng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言词汇的翻译。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1、......敌.4、.....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投以骨..缀.行甚远...2、屠惧,顾.野有麦场........股.8.、狼...6、一狼.... 5.、.弛.担持刀....径.去. 7.、屠自后断其亦.黠.矣.一词多义......... 1.、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2.、投以骨.....盖.以诱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以.刀劈狼首翻译下列语句,注意划线词语的意思。

.................1、.. 3.、目似瞑,.....意.暇甚.. 4.、一狼.....于前...犬坐..并.驱如故... 2.、其一四、..............齐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遇.狼.——..悟.狼...杀.狼.——..惧.狼.——..御.狼.——五、阅读理解。

.......阅读第一段,请用原文回答............1.、“.凶狠................?..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四.要素.....人物:一屠,二狼............起因:一..时间:晚....地点:途中屠晚归,两狼缀行........阅读第二段,请用原文回答.............、屠户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体现了屠户...(.缓兵之策................? .投以骨的智谋...).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体现了狼的什...,.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复投之么品性?狡猾......③.、.“.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贪婪凶恶阅读第三段,请用原文............回答④.、.请指出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⑤.、.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弛担持刀....) .奔倚其下..........(.原文回答⑥.、狼的表现呢.........眈眈相向......?.用原文回答阅读第四段,请用原文回答............1.、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户2.、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3.、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4.、前狼假寐的目的:诱敌...........5.、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6.、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愚蠢..............? .阴险狡诈⑦.请结合图片说出屠户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户的什么特点?..............................屠暴起.....)......(.勇敢且果断...,.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⑧.请结合图片说出屠户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户的什么特点?..........................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且细心⑨.朗读最后一段......1.、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止...........? .狼亦黠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而顷刻两毙增笑耳。

....2.、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 .“.止增笑耳............?.从这个故........”.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不是............................,.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六、合作讨论、探究.........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什么本性?.................贪婪凶恶:....................;.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缀行甚远狼之并驱如故。

眈眈相向。

............阴险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暝,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动作描写:投..劈.毙.转视..断.......顾.奔.倚.弛.持.暴起心理描写:惧..恐.悟.......大窘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分析狼的特性:.......1.、.“.缀行甚远....”.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复投之3.、.“.并驱如故....”.凶狠贪婪....1.、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户2.、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3.、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4.、前狼假寐的目的:诱敌...........5.、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阴险....狡诈分析屠户的形象:........1.、.请找出描写屠户心理的词...........惧.-----......悟......恐.------..-----.....大窘2.、.请找出描写屠户行动的句子............投以骨.................. (.迁就忍让....)....------------------奔倚其下..............(奋起反抗)....,.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勇敢果断)..........,.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 (.勇敢细心......,.亦毙之...----故事中的狼和屠户分别是怎样的形象?.................狼:狡诈、贪婪、凶狠、阴险.............屠户:机智、勇敢........七、主题探究......狼很狡猾,也善用心计,较量的结果却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

你认为狼...............................被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谈谈从中得到的启发。

.....................邪不胜正。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八、文言知识积累........一词多义:.....1..止..①止有剩骨:通.......“.只.”.②一狼得骨止:停止③止露尻尾:通................“.只.”.④.止增笑耳:通......“.只.”.2..以..①投以骨:把②以刀劈狼首:用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来④盖以诱敌:用来.3..其..①恐前后受其敌:代词,狼的②一狼洞其中:代词,指柴草堆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代词,他的...........④屠自后断其股:代词,它的⑤其一犬坐于前:其中.......................4.之...①复投之:代词,指骨头。

②久之:补充音节................................,.无实义③数刀毙之:代词,指狼..④禽兽之变诈:结构助词,的⑤两狼之并驱如故: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5..乃..①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②乃悟前狼假寐:才.....................6..意..①意暇甚:神情、态度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企图.........................7.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攻击②盖以诱敌:敌人..................词类活用:.....1 ..)...”.......“.打洞..... (.“洞..”.,名词作动词,..一狼洞其中2 ...”.)..........“.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 .“前..狼不敢前3 .....”.)........“.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 .“犬..”.,名词作状语,4 ........”.......“.从柴草堆中打洞.).....……..( .隧.”.,名词作状语,..意将隧入九、拓展阅读......狼三则(蒲松龄)..........其一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