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篇与管理

合集下载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
总裁语录: 人才的竞争力——要有知识与技术的附加值
里仁之四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里仁之五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里仁之六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向 ——向前、向上、向全
为政之六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之七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总裁语录:
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守纪律重团结
为政之八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 余,则寡尤;多闻阙殆,慎行其余,则 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为政之九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
学而之三
子曰:导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爱人 使民以时
总裁语录: 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 策 略——方向时机程度 主管工作执掌——发挥员工的能力
学而之四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总裁语录: 主管工作执掌——自我检讨 错误的省思——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样的 错误
学而之五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
总裁语录: 座右铭——不为物欲,不为虚名 学习的方法——做比说重要
学而之六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总裁语录 主管人员工作执掌之一——加强沟通建立共识 21世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之一——必须懂得与别人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
学而之一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总裁语录: 学习的方法—— 习比学有效 高皆主管最重要的事之一 ——选伙伴
学而之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 传不习乎

论语20则原文

论语20则原文

论语二十则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中的管理

论语中的管理

论语中的管理
地推脑
22021.06.13 10:01:47字数 541阅读 123
在论语中并没有直接教我们具体的管理方法,而是通过几个故事告诉我们。

子路问政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 请
益。

曰:“无倦。


子路请教孔子如何进行管理,孔子说,躬身先行,也就是以身作则,然后让人们有事做,引导他们。

劳之,让他们有事做,事情也不能过于简单,需要有挑战性,面对有挑战性的工作,才会促发思考,寻找改善的方法,团队才能和谐。

无倦,不要有所懈怠,能过坚持始终,让人们忘我的工作,追求更好的目标和成果。

遵循人性
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

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产在治理郑国井井有条,他严刑峻法,又把刑法铸在鼎上,是第一个把刑法公之于众的人。

他去世后,郑国老百姓都很伤心。

孔子评子产对人民有恩惠。

孔子曾说:“ 管仲之器小哉!”,然而,管仲功勋卓著,伯氏犯罪,齐桓公夺了他三百户的封邑,转而封给了管仲。

伯氏心服口服,没有怨恨管仲。

说明管仲的功勋大家都认可。

论语中很少讲具体的方式方法,就如何管理来说,孔子更多告诉弟子们的是方向上的指引或者说是战略上的引导。

顺势而为,根据具体的情况,依据人们的性格和述求才是具体的行为方针。

在管理上,领导者要以身作则,总是让人有事做,有努力追求的目标,这种目标是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

《论语》二十篇

《论语》二十篇
22.【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23.【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24.【原文】子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呢: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4.【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3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6.【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了。”

国学经典三字经:论语者 二十篇

国学经典三字经:论语者 二十篇

国学经典三字经:论语者二十篇导读:本文国学经典三字经:论语者二十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一】【拼音】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

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注释】《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

此书是孔子在鲁国与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的书,分为20篇,共15917个字。

群弟子:指孔子的学生们。

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二】【拼音】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

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注释】孟子:孟轲。

作《孟子》七篇。

讲:讲述。

说:宣传,谈论。

【故事】《论语》和《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书籍。

而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历最重要的学问家,关于他们的故事非常多,因此我们在这里只举一个来说。

有一次,孔子在教弟子们道理,弟子们照例围坐在孔子的身边,年仅二十四岁的增参也坐在其中,他是个自省能力很强的学生,所以孔子很欣赏他。

席间,有弟子问孔子:“ 老师,为什么您讲的道理都那么复杂呢?”孔子听完这个问题,看看这为弟子,又望望曾参,然后回答说:“ 我的道理是浑然一体,而能贯通任何事物的。

”说完,便离开了。

满头雾水的弟子们围着增参,曾参微笑着回答他们:“ 老师所说的道理,就是我们能推己及人,一切以诚心最重要。

三字经(第五讲 《论语》者,二十篇—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第五讲  《论语》者,二十篇—自修齐,至平治)

回忆:学而时习之十三
1.回忆学过的内容。 《论语》者,________,群弟子,________。 《孟子》者,________,讲道德,________。
作作
《《
大中
学庸

》》 ,, 乃子 曾思
十 四 课
子笔
,,

自中 修不 齐偏 ,, 至庸
《 中 庸 》
平不
治易
。。
一、文义精讲
作《中庸》①,子思②笔, 中③不偏,庸④不易。 作《大学》⑤,乃曾子⑥,自修齐⑦,至平治⑧。
故事1:朱元璋“删孟” 朱元璋读《孟子》,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
臣视君如寇仇”那一段的时候,不禁暴怒:这哪 里是臣民能够说的话?皇帝一发怒后果就严重了 ,居然要罢免孟子千百年来在孔庙里和列位大儒 们吃冷猪肉的资格,而且特地下令,不准臣下对 此发表反对意见,否则就要处以
“大不敬”的罪名,杀头。可偏偏也有不怕死的读书人,一个叫钱唐的士子还是毅 然上疏,反对皇帝把亚圣打入冷宫,且公开声明说:“我为亚圣而死,虽死犹荣。 ”朱元璋这个时候总算冷静了一些,没有处罚钱唐,不久也恢复了孟子配享孔庙的 资格,不过终究余恨未消,于是命令臣下“删孟”,将上述那些光彩夺目的名言尽 皆删去,共砍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就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 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
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 自一人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无章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 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
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 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 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_《三字经》_原文_解释_翻译_相关故事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_《三字经》_原文_解释_翻译_相关故事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出处】
《三字经》
【解释】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最能直接反映孔子的思想与处世原则。

整本书共分为20篇。

相传孔子的弟子有3000多人,《论语》这部书就是由孔子的弟子与再传弟子编成的。

他们把和孔子讨论学问的内容、孔子的教诲、和孔子相处的情形整理记录下来,让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与品德能流传不朽。

【故事延伸】
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年轻时曾在鲁国做官。

后来他弃官不做,开创了我国私人教育的先河。

传说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贤者就达70多人。

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仁政,但却没有成功。

后来,他的弟子们把他生前的言论编成了一部书,就是《论语》。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后世的君王和文人们对这部书很尊崇,说:“靠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

《论语》全文

《论语》全文

《论语》全文(二十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二十篇与管理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

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目前开班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香格里拉、荔波,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可以提供开具培训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让用户合理利用国家鼓励培训各种优惠的政策。

报名学习蓝草咨询的培训等学员可以申请免费成为“蓝草club”会员,会员可以免费参加(某些活动只收取成本费用)蓝草club定期不定期举办活动,如联谊会、读书会、品鉴会等。

报名学习蓝草咨询培训的学员可以自愿参加蓝草企业“蓝草朋友圈”,分享来自全国各地、多行业多领域的多方面资源,感受朋友们的成功快乐。

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国内知名大学颁发的证书和国际培训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

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课程背景
“半部《论语》治天下”。

作为儒家四书之首的《论语》,是一部人生哲学,也是一部中国式的“管理学经典”。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的书,《论语》更是一部讲述“君子之道”的儒家经典著。

古代的“君子”,是指有自己的领地和百姓的那些王侯和君主,他们是名符其实的统治阶层。

由此可见,这部讲述“君子之道”的《论语》,说它是一部古代“管理学”巨著,也毫不为过!
也正因此,古人才有“熟读半部《论语》,可以治理天下”的感叹!
今天,将《论语》的思想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精神来管理现代企业,是不是可行呢?
《论语》是一部治世的经典,其中更是有许多治国的智慧,用这样的一部“治世经典”来管理企业,是绰绰有余的!
另外,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用古代的儒家思想来管理现代企业,会不会显得过时和落伍?
我们知道,《论语》记述圣人思想言行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的思想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从时间上来看,《论语》这部著作,成书于两千多年前中国封建社会开端的春秋时代,然而,后世的历代统治者,从汉代到清代,都能够从论语中汲取治国智慧和人生智慧,这就说明了经典是能够“与时俱进”的。

另外,将《论语》的思想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这在上个世纪的日本许多知名企业中已经得以实践,并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两千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早已经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作为中国的企业,以及中国的企业家,如果不能借助《论语》等儒家文化为己所用,实在是一种遗憾!
《论语》是人生智慧,更是一部为中国人、中国企业量身定做的《管理学》专著!
让《论语》的思想回归中国人的管理实践之中,就是本课程的宗旨!
课程收益
1.帮助培训对象从全方位了解《论语》的治世思想
2.帮助培训对象将《论语》中的管理思想用于现今企业中
3.帮助培训对象将《论语》中的师道传承的思想用于企业文化传承和建设中
课程对象:本课程适合企业各级管理者:企业家、高管人群、中层管理者等
课程特色: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的形式,帮助受训对象用现代的方法解读经典
课程大纲
第一章孔子的师道——《论语》是古代的管理学
一、管理者的修炼
1.孔子的思想:仁
2.孔子的学问:《论语》
【小组讨论】许多企业在做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将企业领导者的言行整理成语录的形式编写出来,供企业的员工学习,这种方法有何利弊?
二、管理者如何传道
1.教徒三千
2.《四书》的传承
【小组讨论】师带徒的方式,在中国古代经久不衰,无论是在政府管理中,还是在学术传承,以及各种技术领域。

在现代企业中,师带徒的方式,对于领导者培养自己的下属有何借鉴?
第二章《论语管理学》的四大精髓之一:学问之道的根本——做人的学问
一、尊师重道
1.尊师: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
2.重道:掌握规律,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