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化学发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方法_罗峰
新型量子点构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新型量子点构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学、能源等领域。
其中,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是一种基于量子点的新型传感器,能够对环境中的气体和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
接下来,本文将分步骤介绍新型量子点构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过程。
第一步:准备材料在制作新型量子点构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基础材料,如CdSe、ZnSe等半导体材料、硫化钠、硫代硫酸钠、氨基硫酸钠等化学药品、TAA(三氨基乙烷)、纳米金等材料。
第二步:合成量子点我们使用沉淀法、热分解法等方法,合成CdSe、ZnSe等半导体材料的量子点。
具体操作步骤是在溶液中加入Cd2+和Se2-,并通过溶液中加入控制剂,控制量子点的大小和分布,最后通过离心和洗涤等步骤,得到CdSe量子点。
第三步:修饰量子点为增强量子点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效果,我们会使用反应性较强的化学药品对量子点进行修饰。
比如,可以通过硫化钠将CdSe量子点表面修饰成硫化物,并加入氨基硫酸钠等化学剂,使量子点表面变得更加亲水。
第四步:制作传感器将修饰后的量子点与TAA、纳米金等材料混合,制成传感器。
通过调节量子点和其他材料的比例,可以控制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第五步:检测将制作好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置于需要检测的环境中,传感器会根据被检测物质的化学特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传感器发出光信号。
通过检测光信号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被检测物质的含量和种类。
综上,新型量子点构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作过程是十分复杂和精细的。
通过合理地控制每个环节的条件和流程,可以制作出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并用于环保、安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基于PtNFs-GOD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基于PtNFs-GOD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廖妮【摘要】采用一锅合成法制备了新型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花状铂纳米颗粒(PtNFs),将制备好的花状铂纳米颗粒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的乙醇溶液混合,用溶胶-凝胶法使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玻碳电极上,构建了一个高灵敏电致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葡萄糖.基于PtNFs-GOD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显示出了良好的性能,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00×10-5~3.00×10-4 mol/L,检测下限为0.33×10-6 mol/L.该生物传感器重现性、选择性与稳定性好、使用寿命较长,回收率在96.81%~100.98%之间,可应用于实际样品葡萄糖含量的检测.【期刊名称】《化学传感器》【年(卷),期】2016(036)004【总页数】5页(P54-58)【关键词】花状铂纳米颗粒;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葡萄糖【作者】廖妮【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正文语种】中文葡萄糖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营养物质。
许多的慢性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高血糖、肥胖症、糖尿病都与葡萄糖密切相关。
因此,葡萄糖含量检测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测定葡萄糖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2]、毛细管电泳法[3]等,然而这些方法操作复杂、分析速度慢、成本较高,且在检测范围和灵敏度方面很难达到低浓度检出限。
因此,发展能够快速、简便、灵敏地检测低浓度葡萄糖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致化学发光(ECL)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析方法[4]。
由于其简单、快速、灵敏,可控及低背景等特点,该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污染物监测,药物分析及人体相关生物分子的检测等[5-6]。
S2O82--O2体系的ECL发光现象由于其经济、简单的优点,该ECL体系被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7]。
中科院科技成果——新型电启化学发光生物检测系统

中科院科技成果——新型电启化学发光生物检测系统
项目简介
本项目建立了一个基于电启动化学发光(ECL)原理的可用于检测化学与生物分子识别的分析系统,包括生物分子修饰的生物捕获模块、信号载体模块、电化学及发光反应控制模块、流动进样模块和发光检测模块等。
生物分子修饰的捕获模块主要用于富集和捕获待测体系中的化学或生物分子,以实现进一步的检测;该模块采用基于磁微颗粒(MMPs)的磁分离技术提高捕获效率。
信号载体模块是实现发光检测与信号放大的物质基础。
整个系统包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生物复合技术、流动电解池设计和独有的发光启动模式。
本项目目前的状况,包括电启化学发光生物检测装置1台,本样机可以实现待测生物样品的进样、洗涤、磁分离、信号收集等多重功能;本电启化学发光样机实现了检测极限(LOD)低于1fM的高灵敏DNA分子检测,同时实现了从fM至μM的宽范围梯度浓度效应;本系统可以拓展用于多种方式的基因标志物、蛋白标志物和有机小分子物质的检测。
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新技术的研究

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新技术的研究【摘要】:克隆羊的成功和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在经历了上世纪的分子生物学时代、结构基因组时代之后,正式进入了功能基因组时代,即后基因组时代。
在这个年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其中包括了基因组研究和蛋白组研究等,而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最基本研究单位就是DNA和蛋白质。
基因序列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
然而,怎样去研究如此众多基因在生命过程中所担负的功能就成了全世界生命科学工作者共同的课题。
为此,建立新型杂交和测序方法以对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高效、快速的检测、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电致化学发光(ECL)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化学发光的现象,是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相结合的产物,兼具二者的优点,例如光学器件简单,背景干扰低,反应易精确控制,具有灵活性等。
因此,广泛应用于免疫测定、食品分析、水质分析和生物试剂的分析外,它也被成功做成检测器与HPLC,FIA及CE等技术联用。
在电致化学发光物中,Ru(bpy)32+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受激发性及超高的灵敏度受到广泛的关注。
最近固相电致化学发光系统被成功的开发出来,相比于之前的液相电致化学发光系统,固相电致化学发光系统不但能增强发光信号,极大的降低Ru(bpy)32+试剂消耗,简化实验设计,还能实现修饰层的循环再生利用。
本论文将纳米技术,电化学固定技术,阵列电极制作技术与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相结合,研制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新型电致化学发光阵列生物传感器和电致化学发光固相阵列传感器,成功的实现了对DNA,TPrA等目标物的测定。
为固相ECL阵列电极。
和ECLDNA芯片的制备提供了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本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系统的介绍了电致化学发光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ECL中五大发光体系及其在分析检测的应用。
针对现在应用范围最广的Ru(bpy)32+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进行了重点介绍,此外还分析了ECL生物传感器的种类,特点及研究进展。
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

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文章标题: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析一、引言在当今世界,药物的检测和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材料和技术不断涌现,给药物检测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在药物检测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从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的制备出发,探讨其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
二、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的制备1. 碳点的概念碳点是一种具有纳米尺寸的碳材料,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2. 制备方法目前制备碳点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溶剂热法、微波法、电化学法等。
而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的制备则借助电化学原理,在一定电压下实现碳点的发光。
三、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1. 荧光标记药物颗粒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可用于标记药物颗粒,实现对药物的追踪和检测。
2. 药物分子的检测通过将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与药物分子进行结合,可以实现对药物分子的快速检测和分析,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3. 生物传感器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的特点,可用作生物传感器,在药物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对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通过以上的探讨,可以看出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在药物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其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越,在药物检测和分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我个人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将在药物检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结语通过本文对近红外电致化学发光碳点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相信读者对其在药物检测领域的潜力已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新产业化学发光方法

新产业化学发光方法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产业的不断涌现,化学发光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和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产业化学发光方法,其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原理化学发光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信号。
传统的化学发光方法主要基于荧光分子的激发和发射,而新产业化学发光方法则利用了纳米材料、生物酶、金属增强效应等新的技术手段,使化学发光的灵敏度、稳定性和选择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新产业化学发光方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量子尺寸效应,能够增强荧光信号的强度。
通过将荧光染料修饰到纳米材料表面,可以提高化学发光的检测灵敏度。
2. 生物酶:生物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在低温和中性条件下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通过利用生物酶催化产生的化学反应,可以实现高效的化学发光。
3. 金属增强效应: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可以增强附着在其表面的荧光染料的发光强度。
通过将荧光染料修饰到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可以实现化学发光的增强效应。
三、应用新产业化学发光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生物医学领域:新产业化学发光方法可以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例如,可以利用生物酶催化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实现对生物标志物的灵敏检测,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 环境监测领域:新产业化学发光方法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监测。
通过将特定的荧光染料修饰到纳米材料上,可以实现对污染物的高灵敏度检测,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手段。
3. 食品安全领域:新产业化学发光方法可以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通过利用纳米材料的增强效应,可以实现对微量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保障食品安全。
4. 安防领域:新产业化学发光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爆炸物和毒品等危险物质。
通过利用化学发光的快速响应和高灵敏度,可以实现对危险物质的快速检测和定位,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四、发展方向新产业化学发光方法在未来还有许多发展方向。
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检测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然而,传统的免疫检测技术往往存在着一些局限,例如:需要显微镜等昂贵的设备进行数据分析,样品的处理过程较为繁琐等。
因此,开发新型的免疫传感器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电致化学发光(ECL)是一种独特且灵敏的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和检测方面。
与传统的光学分析技术相比,ECL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低背景干扰等优势。
而纳米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可控制备性较好和良好的光、电、热等物理性质,因此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纳米材料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基于纳米材料构建一种ECL免疫传感器,以提高传统免疫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效率,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 纳米材料的制备:选取适当的纳米金、纳米量子点等纳米材料,并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制备。
2. 免疫探针的修饰:利用化学方法将特异性的抗体、抗原或其他生物分子修饰在纳米材料表面上,以形成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免疫探针。
3. ECL检测系统的构建:合成一种合适的发光试剂,并构建ECL检测系统,包括电极、运动电位电解质和发光试剂等。
4. 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评价: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目标分子进行检测和对比,评价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三、预期效果和进展预计本研究将达到以下效果:1. 成功构建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纳米材料修饰的免疫传感器。
2. 优化ECL检测系统的构建和发光试剂的选取,提高免疫传感器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 在多种目标分子检测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并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四、研究计划及预算本研究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3个月)2. 免疫探针的修饰和ECL检测系统的构建(6个月)3. 免疫传感器性能的评价和优化(6个月)4. 结论和论文撰写(3个月)预算估算如下:1. 实验用品费:100,000元2. 劳务费:50,000元3. 科研差旅费:30,000元总计:180,000元五、研究团队与科研环境本研究承担单位为***大学,研究团队由多位博士、硕士生和科研助理组成,其中包括具有丰富的纳米材料合成和生物传感器制备经验的教授和副教授,以及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罗氏电化学发光原理

罗氏电化学发光原理罗氏电化学发光原理是指在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发光现象。
电化学发光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发光现象,它是通过电化学方法来产生光的过程。
罗氏电化学发光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激发态物质,通过放电的方式释放出光。
通常情况下,电化学发光是通过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固体电解质来实现的。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激发态的物质,这些激发态的物质会通过放电的方式释放出光。
罗氏电化学发光原理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化学发光的机理研究,二是电化学发光技术的应用。
在电化学发光的机理研究方面,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反应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揭示了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和发光机制。
在电化学发光技术的应用方面,电化学发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的活性和浓度,还被应用于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领域,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污染物。
电化学发光技术的应用还在不断拓展,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电化学发光已经被应用于生物分析、临床诊断和药物筛选等方面;在环境监测领域,电化学发光已经被应用于水质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和土壤污染监测等方面;在食品安全领域,电化学发光已经被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污染物检测和食品真伪鉴别等方面。
总的来说,罗氏电化学发光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发光原理,它通过电化学方法产生光,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发光技术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可以极大增强 ECL 的强度,并且产 生 的 光 强 与 共 反应物的浓 度 相 关,因 而,该 类 型 的 ECL 被 广 泛 地 应用于分析检测中。
2 新型 ECL 材料
2. 1 金属配合物 在所有 ECL 化合物中,联吡 啶 钌 是 应 用 最 为 广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新材料 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O667. 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81X( 2011) 12-2588-10
Novel Materials and Approaches for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tudies
Luo Feng1 Lin Zhijie2 Chen Xi2** ( 1. Fuj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tric Science,Fuzhou 350003,China;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泛的试剂之一。它 能 够 溶 解 于 水 相 和 有 机 相 中,其 ECL 效率是钌配合物中最高的。由于联吡啶钌激发 态 寿 命 短 ,其 激 发 态 在 被 氧 猝 灭 之 前 ,就 已 经 弛 豫 到 基 态 ,发 光 基 本 不 受 氧 浓 度 的 影 响 ,在 有 氧 存 在 的 情 况下,联吡啶钌也具有很强的 ECL 信 号。 但 联 吡 啶 钌类配合物的发射波长在 600nm 左右的窄波段内, 在 ECL 的应用 中,检 测 通 量 较 低,很 难 实 现 多 组 分 的同时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 了 ECL 分 析 方 法 的应用。由于分析应用对 ECL 试剂发光波段 的 新 需求,人们在 不 断 地 合 成 新 的 ECL 试 剂。 Mark M. Richter 在 Allen J. Bard 主 编 的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一 书 中[5] 曾 指 出,如 果 能 够 合 成 不同波段发光的 ECL 试剂,就能够实 现 单 一 样 品 中 多组分的同时检测,这 成 为 人 们 寻 找 不 同 金 属 配 合 物的主要原因。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 ECL ) approaches have been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versatility,simplified optical setup,and good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trol. With the extension of ECL study,ECL has been applied in a lot of fields,and got great development in recent ten years. Besides their theory studies,to meet the ECL analytical applications,there have been many reports on new materials and approaches for ECL study. In this review,we focus on the ECL applications of new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and summary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ECL,including nano-micro and quantum dot materials for ECL studies. In addition,solid-state ECL and visible ECL approaches based on red-green-blue( RGB) tri-color system a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the prospect of ECL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using nano or quantum dot modified electrodes is presented.
Key words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new materials; new approaches
Con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ts
1 Introduction 2 New ECL materials 2. 1 Metal complexes 2. 2 Nano-micro materials based on Ru complexes
第 12 期
罗 峰等 电致化学发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方法
·2589·
1 引言
电致化学发光(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ECL) 是指发光物质在电极表面经由电化学和化学 反 应 后 ,形 成 高 能 的 激 发 态 ,再 经 弛 豫 而 产 生 光 的 过 程。ECL 由电化学 反 应 激 发 产 生,无 需 外 界 激 发 光 源 ,因 此 该 方 法 具 有 低 信 号 背 景 和 高 灵 敏 度 的 特 点 。 由于发光过程是由 所 施 加 的 电 压 控 制 的,该 方 法 具 有很强的可控 性。 另 外,ECL 强 度 与 共 反 应 物 浓 度 成正比,因 此 ECL 方 法 被 广 泛 地 应 用 于 分 析 检 测 中,并逐渐 发 展 成 为 分 析 化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的 分 支。 近年来对其研 究 和 应 用 也 有 一 些 综 述 报 道[1—3],如 Xu 等对 ECL 的现象、发光 机 理 和 应 用[1],特 别 是 联 吡啶钌类配合物的 ECL 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 述[2]。ECL 的发 光 过 程 涉 及 到 发 光 物 质 在 电 极 表 面的电化学反应以 及 中 间 产 物 的 化 学 反 应,根 据 发 光过程电位控制的方法以及参与发光反应的物质种 类,可 以 将 ECL 方 法 分 成 两 类: 湮 灭 型 ECL ( annihilation ECL) ( 图 1,途径 a) 和共反应物参与型 ECL( coreactant ECL ) ( 图 1,途 径 b ) 。 对 湮 灭 型 ECL,方法是在电极表面施加一交变 电 压 脉 冲,使 在 电极表面迅速形成发光物质的氧化态( 自由基) 和 还原态( 自由基) 。氧化态和还原态产物在发生湮 灭反应后,形 成 发 光 物 质 的 激 发 态,再 经 弛 豫 后 发 光。而对共 反 应 物 参 与 型 ECL 的 电 氧 化 过 程 中, ECL 试剂与共存物 质 同 时 氧 化,共 存 物 迅 速 被 氧 化 为高能自由基中间 态,ECL 试 剂 与 该 高 能 自 由 基 发 生 反 应 ,形 成 激 发 态 ,经 弛 豫 而 发 光 。 这 种 共 反 应 物 参与型的 ECL 过程为“氧化-还原”型。 该 种 类 型 的 共反 应 物 最 为 典 型 的 反 应 体 系 为 三 丙 基 胺 ( tripropylamine,TPA) -联 吡 啶 钌 的 反 应 体 系[3]。 Xu 等还发现了具有很高检测灵敏度并对环境绿色友好 的共反 应 物—二 丁 氨 基 醇[4]。 由 于 共 反 应 物 的 存
收稿: 2011 年 3 月,收修改稿: 2011 年 5 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No. 21175112) 资助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xichen@ xmu. edu. cn
2. 3 Quantum dot materials for ECL 3 New development of ECL techniques 3. 1 Solid-state ECL 3. 2 New approaches of ECL for bio-analysis 3. 3 Visible ECL technique 4 Conclusions and outlook
第 23 卷 第 12 期 2011 年 12 月
化学进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Vol. 23 No. 12 Dec. 2011
电致化学发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方法*
罗 峰1 林志杰2 陈 曦2**
( 1.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福州 350003; 2.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厦门 361005)
摘 要 由于方法的使用范围广、光 学 系 统 简 单 和 操 作 容 易,电 致 化 学 发 光 ( ECL) 得 到 人 们 的 广 泛 重 视。随着对 ECL 研究的深入,ECL 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和层面已有很大的扩展,特别是近十年来,ECL 研究发 展更为迅猛。除 ECL 理论研究外,为了适应分析检测的应用的需求,ECL 在新材料、新实验技术和方法方面 出现了许多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最近几年来 ECL 研究在新材料应用和新实验技术的开发方面的一些进 展,包括纳微米材料和量子点材料在 ECL 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固态 ECL 和基于三原色 ( RGB) 机理的可视化 ECL 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些讨论。最后,综述展望纳米和量子点材料修饰电极 ECL 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
同样作为一 个 在 OLEDs 中 有 较 多 应 用 的 发 光
·2590·
化学进展
第 23 卷
试剂,铱配合物最大 的 特 点 就 是 能 够 通 过 调 节 配 体
组分或者改变配体,使 化 合 物 的 发 光 范 围 从 蓝 色 到 红色波段[11—14]。这 个 特 点 引 起 了 人 们 研 究 铱 配 合 物 ECL 性 能 的 兴 趣。 Bruce 等[9] 着 重 研 究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