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第8版TNM分期 PPT

合集下载

肺癌TNM新分期及解读讲课文档

肺癌TNM新分期及解读讲课文档
• 因为和壁层胸膜不同,累及纵隔胸膜是没有明显信号,当发现纵隔胸膜受侵时, 通常已经越过胸膜侵犯到其内的组织,属于T4范畴;
• 在病理分期中,少见仅单独纵隔胸膜受侵而无浸润到纵隔内组织情况;
• 因此IASLC分期及预后因素委员会本次删除纵隔胸膜累及T分期因素
第二十页,共41页。
• 其他影响因素:
• 累及脏层胸膜 • 同侧不同肺叶肿瘤结节
化疗+手术 21.1%
手术:57.7%
第五页,共41页。
Rami-Porta R, et al. 2015 WCLC Abstract PLEN02.02.
主要内容
• 第8版分期数据库来源 • T分期 • N分期 • M分期 • TNM分期
第六页,共41页。
研究人群
• 亚洲地区(日本、韩国、中国)贡献了最大量的患者,占数据库的79%
T3: >5cm, 但≤7cm
T4: >7cm
Rami-Porta R,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10:990-1003.
第8版肺癌T分期调整后患者的预后分析
• 无论是病理诊断为pT1-2N0M0,R0切除术后的患者,还是临床诊断为cT0N0的 患者,肿瘤最大径每增加1cm,患者的预后更差
• 所有研究群体中,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 cm 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生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十三页,共41页。
累及主支气管
• 所有研究群体中,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目前为 T3),预后好于其他因素T3。
14
第十四页,共41页。
T分期调整——肺不张/肺炎
7th edition
便明显不同

第八版肺癌TNM分期PPT优秀课件

第八版肺癌TNM分期PPT优秀课件
第八版肺癌TNM分期
2017年启用
• 分期是根据肿瘤生长和发展的自然进程对同一癌症(如肺癌)不 同扩散的严重程度和受累范围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期为评价体内 恶性肿瘤的数量和位置,了解疾病的程度,为制定治疗计划、评 估病情的发展以及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和指导。
• TNM分期是20世纪中叶开始形成的,当时手术是肿瘤治疗的主要 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所以TNM分期是为了适用手术治疗而制 定的;体系建立的前提是:相同解剖部位,同一种细胞类型的肿 瘤具有相似的生长扩散方式,病人有类似的预后。
N1 •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结 •10L-14L N2 •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2L,3aL,4L,5、6、7、8L,9L N3 •对侧纵膈和/或肺门,同时任何锁 骨上淋巴结 •1,2R,3aP,3pR,4R,8R,9R, 10R-14R
N1 •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结 •10R-14R N2 •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2R,3aR,3p,4R,7,8R,9R N3 •对侧纵膈和/或肺门,同时任何锁 骨上淋巴结 •1,2L,3aL,4L,5,6,8L,9L,
10L-14L
• M分期就是评价肿瘤是否转移,及已经转移的部位了。 • M0 :无远处转移 • M1a :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 • M1b :单发转移灶原发肿瘤对侧肺叶出现卫星结节;有远处转移
(肺/胸膜外) • M1c :多发转移灶,其余同 M1b
IA期:1分 IB期:2分
IIA期:3分 IIB 期 : 4~6 分 ( 除 T4N0M0 属IIIA期外)
IIIA 期 : 7~9 分 ( 加 上 T4N0M0) IIIB期:10~12分 IIIC期:13~14分
IVA期:M1a~b患者,不论 T、N分期 IVB期:所有有M1c患者,来自不论T、N分期• 谢谢

AJCC肺癌第8版TNM分期

AJCC肺癌第8版TNM分期

第8组
食管旁淋巴结 隆突水平以下, 淋巴结位于食道 两侧,邻近食道 壁,不包括隆突 下淋巴结。
第9组
肺韧带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肺 韧带内,包括 位于下肺静脉 后壁和下部的 淋巴结。
第10组
肺门淋巴结 指叶近端部淋巴 结,位于纵隔胸膜 反摺外,右侧还包 括邻近中间段支气 管的淋巴结。 X 线 上,肺门和叶间淋 巴结增大均可使肺 门阴影增大。
UICC/AJ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
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
背景
TNM 分期用来确定疾病进展,指导治疗, 是恶性肿瘤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 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将于 2017年1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此版分期包含 了1999-2010年间94708例肺癌患者,来自16 个国家的35个数据库。
胸部淋巴结分组
上纵隔淋巴结
1 最上纵隔 2 上气管旁 3 血管前和气管后 4隔淋巴结
7 隆突下 8 食道旁(隆突水平以下) 9 肺韧带 10 11 12 13 14
N1淋巴结
肺门 叶间 叶 段 亚段
主动脉淋巴结
第5组
主动脉弓下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动脉韧 带、主动脉和左肺动 脉的外侧,左肺动脉 第一分支的近侧,并 位于胸膜反折点以内。
第6组
主动脉弓旁淋巴结 (升主动脉、膈神经) 淋巴结位于升主动 脉、主动脉弓及无名 动脉的前方或外侧。
第7组
隆突下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气管 隆突下方,但和 肺内的下叶支气 管和动脉不相连。
5 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 神经旁)

肺癌第8版TNM分期

肺癌第8版TNM分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强调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
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 后的重要因素。根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 将其分为≤1cm,1~2cm,2~3cm,3~4cm, 4~5cm,5~6cm,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 差别,研究发现对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 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最 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瘤最大 径>5cm,≤7cm)。由于肿瘤最大径≤3cm及>3cm 生存差异很大(P<0.001),因此将3cm仍作为T1、 T2的分界点,前三组T1又依次分为T1a、T1b、T1c, 中间两组T2分又为T2a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1cm。 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7cm患者预后与七版分期 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此新版将>7cm归为T4。
T2。
侵犯膈肌及纵隔胸膜的T分期调整
第七版TNM分期将肿瘤直接侵犯膈肌及纵隔胸膜均归 为T3。最新研究发现膈肌浸润患者要比其他pT3患者 预后更差,类似于pT4患者,因此新版TNM分期将侵 犯膈肌归为T4。对于纵隔胸膜浸润,研究者认为需要 进行手术切除或胸腔镜活检后才能进一步确认,和壁 层胸膜不同,纵隔胸膜受累没有明显征象,当发现纵 隔胸膜受累时往往肿瘤已越过胸膜侵犯到胸膜内组织 或脏器,而且病理界定有一定困难,在病理分期中, 极少见仅单独纵隔胸膜受侵而没有浸润到纵隔内组织 的情况,因此将纵隔胸膜浸润纳入临床分期并不可靠 ,故而在新版分期中删除了纵隔胸膜受累的T分期因素 。
第七版肺癌TNM分期标准是2009年颁 布的
背景
新版分期包含了1999-2010年间94708 例肺癌患者,来自16个国家的35个数据 库,其中NSCLC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亚 洲病例数明显增加。

8thTNM分期-精品医学课件

8thTNM分期-精品医学课件

XL-147
be oncogenic by forming a fusion with genes such Cabozantinib as KIF5B.
技术平台
二代测序 一检代测测方序法A比RM较S- 液相芯片 FISH
CTC
PCR
通量


低 较低


准确性

较高
高 较低 较高 富集技术高
灵敏度
1-5%
20-30% 0.1-1% 0.1-1% ——
85%
可检测变异 表达、突变、
类型
融合、扩增
突变
表达、突
融合、 融合、扩增、
突变 变、融合、
扩增
形态
扩增
平均单价成 低






检测特点
全基因组、 全序列、外 已知位
已知序
已知位点
未知变异
全序列
显因子


检测方法
• EGFR——ARMs、PCR法 • ALK——Vetenar ICH和Fish • NGS:周期长,价格高,标准不统一,过于复
Onartuzumab
Crizotinib 卡博替尼
Has an enzyme-controlling cellular function. Mutation of PIK3CA causes defective protein, which in turn causes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The Eighth Edition Lung Cancer Stag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肺癌第版TNM分期-医学课件

肺癌第版TNM分期-医学课件
更有预后价值。因此新版分期将转移器官及转移灶数目纳入分 期系统,七版的M1b重新调整为M1b(单个远处器官的单发 转移,即寡转移)和M1c(单个器官多发转移或多个器官多发 转移)。对于M1a,由于研究发现胸腔内单发转移与多发转移 预后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仍然沿用原来的M1a分期。新的 TNM分期中M1b的预后与M1a类似,明显由于M1c。
背景
TNM 分期用来确定疾病进展,指导治 疗,是恶性肿瘤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
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将于 2017年1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 第七版肺癌T来自M分期标准是2009年颁 布的
背景
新版分期包含了1999-2010年间94708 例肺癌患者,来自16个国家的35个数据 库,其中NSCLC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亚 洲病例数明显增加。
T-原发肿瘤
改变
(1)将T1分为T1a(≤1cm),T1b(> 1 至≤2cm),T1c(> 2至≤3cm);(2) T2分为T2a(> 3≤4cm)和T2b(> 4至 ≤5cm);(3)重新分类大于5cm且小于或 等于7cm的肿瘤分为T3;(4)重新分类超 过7cm或更大的肿瘤为T4;(5)支气管受 累距隆突小于2cm,但不侵犯隆突,和伴有 肺不张/肺炎则归为T2;(6)侵犯膈肌分为 T4;(7)删除纵隔胸膜浸润这一T分期术语。
主支气管受累距隆突的距离不再
作为T分期的依据
第七版分期中将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离隆突≥2cm归 为T2,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 者为T3。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 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 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 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 ,因此新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

AJCC肺癌第 版TNM分期

AJCC肺癌第 版TNM分期

胸部淋巴结分组
上纵隔淋巴结
1 最上纵隔 2 上气管旁 3 血管前和气管后 4 下气管旁 包括奇静脉淋巴

主动脉淋巴结
5 主动脉下 主-肺动脉窗 6 主动脉旁 升主动脉或膈神
经旁
下纵隔淋巴结
7 隆突下 8 食道旁 隆突水平以下 9 肺韧带
N1淋巴结
10 肺门 11 叶间 12 叶 13 段 14 亚段
第8组
食管旁淋巴结 隆突水平以下,淋
巴结位于食道两 侧,邻近食道壁,不 包括隆突下淋巴 结。
第9组
肺韧带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肺
韧带内,包括位 于下肺静脉后 壁和下部的淋 巴结。
第10组
肺门淋巴结
指 叶 近 端 部 淋 巴 结,位于纵隔胸膜 反摺外,右侧还包 括邻近中间段支气 管的淋巴结。X线 上,肺门和叶间淋 巴结增大均可使肺 门阴影增大。
第11组
叶间淋巴结 淋 巴 结 位 于 叶支气管之间。
第12组 叶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远侧叶支气管。 第13组 段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段支气管。 第14组 亚段淋巴结 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第8版与第7版变化
谢谢
赠品:3D小人PPT素材
3D小人素 材
1.左头臂静脉上缘;2.主动脉弓上缘;3.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4.左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5.气管隆突角; 6.右中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第1组
最上纵隔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左头臂
静脉上缘水平线上 方,即位于左无名 静脉向上、向左行 走跨越气管前方的 中线处该静脉上缘 水平以上。
第2组
上气管旁组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主动脉 弓上缘水平线以上。
淋巴结位于动脉韧 带、主动脉和左肺动 脉的外侧,左肺动脉 第一分支的近侧,并 位于胸膜反折点以内。

肺癌第8版TNM分期PPT课件

肺癌第8版TNM分期PPT课件
8
主支气管受累距隆突的距离不再 作为T分期的依据
第七版分期中将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离隆突≥2cm归 为T2,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 者为T3。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 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 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 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 ,因此新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
16
Mx:无法判断;M0:无; M1:有。当有远处转移,即 M1 时,无论 T、N 如何均为 IV 期。
17
18
M分期调整---将寡转移引入肺癌 分期
新版们M分期对第七版的M1b进行了较大调整,使之更加细化 ,与第七版分期最大区别在于引入了远处寡转移病例,其研究 结果主要来自西德癌症医学中心Eberhardt等的研究[4]。他们 对225例单一远处器官出现的单一转移病灶、229例单一远处 器官出现的多发转移病灶以及247例远处多个器官出现的多发 转移三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发现远处单个器官的单发转移组 中位生存时间为11.4月,明显好于其余两组的6.3月,显示转 移灶数目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而且转移灶数目比转移器官数 更有预后价值。因此新版分期将转移器官及转移灶数目纳入分 期系统,七版的M1b重新调整为M1b(单个远处器官的单发转 移,即寡转移)和M1c(单个器官多发转移或多个器官多发转 移)。对于M1a,由于研究发现胸腔内单发转移与多发转移预 后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仍然沿用原来的M1a分期。新的TNM 分期中M1b的预后与M1a类似,明显由于M1c。
7
强调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
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 后的重要因素。根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 将其分为≤1cm,1~2cm,2~3cm,3~4cm, 4~5cm,5~6cm,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 差别,研究发现对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 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最 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瘤最大 径>5cm,≤7cm)。由于肿瘤最大径≤3cm及> 3cm生存差异很大(P<0.001),因此将3cm仍作为 T1、T2的分界点,前三组T1又依次分为T1a、T1b、 T1c,中间两组T2分又为T2a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 1cm。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7cm患者预后与七 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此新版将>7cm归为 T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A 细分为 IA1、IA2、IA3;T1a~ bN1 由 IIA 变为 IIB;T3N1 由 IIB 变 为 IIIA 期;T3N2 由 IIIA 期变为 IIIB 期;T3~4N3 变为 IIIC。B。
x:无法评估;N0:无; 1:同侧支气管周围和 / 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有转 移(10-14站) 2:同侧纵隔内和 / 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2-9站) 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 转移。
Mx:无法判断;M0:无; M1:有。当有远处转移,即 M1 时,无论 T、N 如何均为 IV 期。
第七版分期中将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离隆突≥2cm归 为T2,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 者为T3。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 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 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 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 ,因此新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
肺癌第8版TNM分期
(1)将T1分为T1a(≤1cm),T1b (> 1至≤2cm),T1c(> 2至≤3cm); (2)T2分为T2a(> 3≤4cm)和T2b (> 4至≤5cm);(3)重新分类大于 5cm且小于或等于7cm的肿瘤分为T3;(4) 重新分类超过7cm或更大的肿瘤为T4;(5) 支气管受累距隆突小于2cm,但不侵犯隆突, 和伴有肺不张/肺炎则归为T2;(6)侵犯膈 肌分为T4;(7)删除纵隔胸膜浸润这一T分 期术语。
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 后的重要因素。根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 将其分为≤1cm,1~2cm,2~3cm,3~4cm, 4~5cm,5~6cm,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 差别,研究发现对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 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最 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瘤最大 径>5cm,≤7cm)。由于肿瘤最大径≤3cm及> 3cm生存差异很大(P<0.001),因此将3cm仍作为 T1、T2的分界点,前三组T1又依次分为T1a、T1b、 T1c,中间两组T2分又为T2a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 1cm。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7cm患者预后与七 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此新版将>7cm归为 T4。
新版们M分期对第七版的M1b进行了较大调整,使之更加细化 ,与第七版分期最大区别在于引入了远处寡转移病例,其研究 结果主要来自西德癌症医学中心Eberhardt等的研究[4]。他们 对225例单一远处器官出现的单一转移病灶、229例单一远处 器官出现的多发转移病灶以及247例远处多个器官出现的多发 转移三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发现远处单个器官的单发转移组 中位生存时间为11.4月,明显好于其余两组的6.3月,显示转 移灶数目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而且转移灶数目比转移器官数 更有预后价值。因此新版分期将转移器官及转移灶数目纳入分 期系统,七版的M1b重新调整为M1b(单个远处器官的单发转 移,即寡转移)和M1c(单个器官多发转移或多个器官多发转 移)。对于M1a,由于研究发现胸腔内单发转移与多发转移预 后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仍然沿用原来的M1a分期。新的TNM 分期中M1b的预后与M1a类似,明显由于M1c。
,无论距离隆突多远均归为T2。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第七版TNM分期将肿瘤导致的部分肺不张或阻塞性肺 炎归为T2,若导致全肺不张则归为T3。而在所有研究 人群中发现:合并部分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患者预后 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但合并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 炎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因此新版分期无论 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范围大小、累及全肺与否均归为
T2。
第七版TNM分期将肿瘤直接侵犯膈肌及纵隔胸膜均归 为T3。最新研究发现膈肌浸润患者要比其他pT3患者 预后更差,类似于pT4患者,因此新版TNM分期将侵 犯膈肌归为T4。对于纵隔胸膜浸润,研究者认为需要 进行手术切除或胸腔镜活检后才能进一步确认,和壁 层胸膜不同,纵隔胸膜受累没有明显征象,当发现纵 隔胸膜受累时往往肿瘤已越过胸膜侵犯到胸膜内组织 或脏器,而且病理界定有一定困难,在病理分期中, 极少见仅单独纵隔胸膜受侵而没有浸润到纵隔内组织 的情况,因此将纵隔胸膜浸润纳入临床分期并不可靠 ,故而在新版分期中删除了纵隔胸膜受累的T分期因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