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植物教案

合集下载

特殊教育学生教案 认识常见花卉植物

特殊教育学生教案 认识常见花卉植物

一、教案基本信息特殊教育学生教案——认识常见花卉植物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花卉植物;2. 培养学生对花卉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几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如玫瑰、菊花、梅花等;2. 讲解花卉植物的生长环境、花期和养护要点;3. 分析花卉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实物观察、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2.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3. 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花卉植物的图片、实物或视频资料;2.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花卉植物的基本信息、生长环境、花期、养护要点等;3. 准备分组合作的任务卡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美丽的花卉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它有什么特点?2. 讲解:利用PPT,介绍几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如玫瑰、菊花、梅花等。

讲解花卉植物的生长环境、花期和养护要点。

3.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花卉植物,并简单介绍它的特点。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疑问。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任务卡片。

任务卡片上列出一种花卉植物,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探讨该花卉植物的生长环境、花期和养护要点。

三、作业布置观察身边的花卉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状况,并记录下来。

每组选择一种花卉植物,拍摄一张照片,附上简要的介绍,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后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保护意识,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花卉植物的文化背景和寓意,如玫瑰象征爱情,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等;2. 讲解花卉植物在传统绘画、诗歌等艺术领域的应用;3. 分析花卉植物在现代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园艺、化妆品、食品等。

《常见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常见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常见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植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2.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常见的植物分类:树木、花草、水生植物等;2.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3.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4.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够熟练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植物;2.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2.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进行植物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环境;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植物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常见的植物分类和特点,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第二课时:实地考察校园或公园内的植物,让学生触摸、闻、看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第三课时: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植物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植物知识的掌握程度;2.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观察成果;3.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植物考察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七、教学扩展:1.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培养学生的爱绿植的意识;3.设计植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常见的植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态知识,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奇妙。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生态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小学教案)我们知道的植物

(小学教案)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3. 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难点: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特点。

2. 讲解:讲解植物的定义、分类及常见的植物种类。

3. 展示:展示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做好记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户外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户外观察活动中对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的记录和分析。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观察植物的作业,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各种植物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 实物:准备一些植物标本或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特点。

3. 户外观察场地:选择适合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的户外场地。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2. 邀请植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3. 开展校园植物认知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校园中的植物。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一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一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一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里的常见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保护植物,养成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和了解校园里的常见植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2. 保护植物、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校园植物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准备观察植物的工具(如放大镜、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

2. 观察与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用词语描述植物的特征,如高矮、叶子形状、花色等。

3. 植物分类: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

4. 植物的特征:教师为学生讲解植物的特征,如种子繁殖、光合作用等,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5. 保护植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植物,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种校园里的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下节课分享。

8. 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观察与描述分类与特征保护植物环保意识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植物的知识,以及如何在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分享,评价学生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校园植物探秘活动,让学生分组调查校园内不同区域的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

2. 邀请校园绿化工作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校园绿化工作的意义和植物养护知识。

3. 开展校园植物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校园里的美丽植物。

七、教学实践:1. 让学生参与校园植物的种植和养护工作,如浇水、除草等,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2.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植物标识制作,让学生了解每种植物的特点和名称。

幼儿园中班有用的植物主题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用的植物主题教案

一、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植物主题教案第一节——认识我们的植物朋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等。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等。

2. 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分、阳光等。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近距离接触植物,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下它的生长情况。

2. 家长协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教育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的认识程度,了解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环境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观察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中对植物的观察和爱护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用于引导学生关注植物。

2. 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用于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

3. 教学PPT,用于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六、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植物主题教案第二节——探索植物的生长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2. 植物生长所需的外界条件,如土壤、水分、阳光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外界条件。

植物中班教案7篇

植物中班教案7篇

植物中班教案7篇植物中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进展比较性察看力,了解几种谙习的植物的过冬方式。

2、能关注四周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动,并能用本身爱好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关于秋天景色与冬天景色的图各一幅;幼儿园院内环境图片1幅;幼儿常见的.冬天落叶植物图片4幅;松树、小麦图片各1幅;靠种子过冬的植物图片2~3幅;西红柿、黄瓜、西瓜、草莓图片各1幅;蔬菜大棚图片1幅。

【活动过程】1、导入。

小伙伴,你们去旅游过吗?旅游时都看到了什么了?今日,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

(师讲故事)2、基本部分:a、边讲故事,边出示秋天与冬天的图片,引导孩子感受季节的变动。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住着蜗牛妈妈和它的孩子小蜗牛,有一天,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去玩吧,地上开满了鲜花,你去采几朵鲜花给我吧。

”小蜗牛很乐意帮妈妈做事,特别快乐地答应了。

它爬呀爬呀,不知过了多少天,终究来到小树林,它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色(出示秋天画面)地上根本没有鲜花,而是长着蘑菇,树叶全黄了。

于是,小蜗牛只好回家,它爬了好久才爬回家,它说:“妈妈,鲜花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蜗牛妈妈听了,说:“哦,已经是秋天了,那你快去采几朵蘑菇回来吧。

”小蜗牛再次爬出去,过了好久才来到小树林,可它找不到上次看到的蘑菇,而是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色(出示冬天画面),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小伙伴,你能告知小蜗牛这是为什么吗?b、引导幼儿察看秋天与冬天的景色图片,进展孩子的比较察看本领小伙伴,请你们认真察看小蜗牛两次看到的景色哪些地方不同。

(同时出示两幅图片)c、(出示幼儿园院内环境图片)小伙伴,你们看,这是哪儿?美丽吗?引导幼儿察看图片,再与现在室外环境相比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通过对比,引导幼儿学习身边常见植物落叶,变枯的原因,知道这是某些植物过冬的一种本能,通过落叶、变枯来削减体内水分的蒸发,此现像也叫休眠。

实行这种过冬方式的植物都有哪些(出示杨树、柳树、月季花、栀子花的图片);学习了解植物过冬的另外几种方式。

幼儿园大班认知常见植物教案

幼儿园大班认知常见植物教案

幼儿园大班认知常见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2.掌握植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3.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4.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资源1.图片或卡片,展示常见植物的外形特征2.一些常见的植物,如:树叶、花朵、种子等3.学生用的纸和彩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师生互动,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例如:你们有看到过什么样的植物吗?你们知道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吗?2.教师简要介绍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给我们提供食物、氧气、木材等。

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

第二步:认知植物的名称和特征(30分钟)1.展示不同植物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例如,展示一张树叶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树叶的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植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外形特征将展示的植物分成不同的组。

3.引导学生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他们所观察到的植物的形状,然后让他们给植物起一个名称,并简单描述一下这个植物的特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他们的作品。

第三步:植物分类(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如:根据叶子的特征、花的特征等。

让学生明白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

2.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如:草、灌木、树木等。

展示每种植物,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3.引导学生根据他们所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将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四步:植物保护(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如:保护植物可以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活。

询问学生他们如何保护植物。

2.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植物保护方法,如:种树、植物定时浇水、不乱扔垃圾等。

鼓励学生提供更多的保护植物的方式。

3.引导学生整理出一份植物保护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植物的保护。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学生对植物的认知和分类能力的提高。

常见的植物教案及反思15

常见的植物教案及反思15

常见的植物(第1课时)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2.说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一级相关代表植物的名称。

3.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

4.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

5.养成联系生活和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6.进一步学会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三、教学难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四、课前准备同学到网上、身边寻找我们所见的美丽植物,每个同学带一个果实。

实验准备:蕨类植物、松果、花生、松子、苔藓植物五、教学过程师:我们欣赏了很多美丽的花朵。

很多是我们常见的植物。

我们来看看各种花朵,来猜猜它们是什么花?(参见ppt3--7)生:桔花。

生:枇杷花。

生:杨梅花。

生:葡萄花。

生:西瓜花。

师:花是如何变成果实呢?生:花粉落在雌蕊上,雌蕊发育成果实。

师:很好,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参见ppt8-10)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师:同学们来找找我们所带的果实中的种子。

学生活动:去掉果皮找到种子(如苹果、花生、李子、葡萄等)师: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些植物,找找铁树的种子。

它有什么特点?(参见ppt12--13)生:种子裸露在外面,很容易找到。

师:能生成这种特殊的“果子”,我们来看下它的“花”。

它的花没有真正的花的结构,有的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

这种花不能称为花。

和这种类型相同的是松树,柏树,这些植物的种子都裸露在外。

都称为裸子植物。

(参见ppt14--16)师:我们来比较一下松果和花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点?(参见ppt17)生:它们都靠种子繁殖。

花生的种子被果皮包被,松果的种子没有被果皮包被。

师:我们将这种种子被果皮包被的,称为被子植物;种子没有被果皮包被的,称为裸子植物。

师:我们中国是裸子植物之乡,有银杏、松、柏、苏铁等。

师:被子植物说:我有优势;裸子植物说:我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常见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种子植物的特点,会区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并知道一些常见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技能目标:通过黄豆的果实和松球果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问题、比较分析、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常见植物的观察,使学生贴近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种子植物的特点及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果皮与种皮的区别。

教学器材:桃子(学生自带)、小刀、松球果(内有种子)、黄豆夹、侧柏枝条(带种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森林、奇花异草的图片,这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遍布地球的植物是生命蓬勃的象征。

师问:这些植物与我们上节学的动物有什么主要区别?生答: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师多媒体展示一株开花的植物,问:这株植物最吸引你的是它的哪一部分?生:花。

过渡:那一朵花包括了那些重要的结构呢?(二)授新1、师多媒体展示桃花的剖面图。

生:花的几个重要结构:雄蕊、雌蕊、花瓣、花萼等。

师:俗话说:“好花不常开”,那么植物开花仅仅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吗?生:不是,是为了结果。

师:说得好,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的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果实?(同桌讨论)生:苹果、香蕉、黄瓜、、、、师:请大家用小刀将桌面上自带的桃子切成两半,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活动。

生1:里面有桃仁。

生2:桃肉略带红,、、、、、、师总结:桃仁是桃子的种子,其余部分是它的果皮,果实包括了果皮和种子。

学生四人小组活动:请仔细观察黄豆的果实和松球果,看看它们的有什么不同?(可以破坏果实的完整性)学生汇报交流。

师总结:像黄豆那样,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像松球果那样,种子裸露,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松球果没有真正的果实,也没有真正的花。

师实物展示一枝带种子的侧柏:它的球果和松球果是类似的,它的种子也是裸露的,也是裸子植物。

2、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常见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生:常见的被子植物有:桃树、梨树、向日葵、白菜等。

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树、柏树、银杏等。

师总结: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在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杉、柏、银杏、苏铁等。

3、师: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那么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它们都有种子。

师总结:被子、裸子植物都是靠种子来繁殖的,所以把它们称为种子植物。

4、师:请大家想一想: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多的植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生:白菜等可被我们食用;月季花等可做观赏用;莲花、人参等可作药用、、、、、、师:展示多媒体图片,被子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可食用、可做药用、可做观赏用、可做棉织品原料等。

(三)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重点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杉、柏、银杏、苏铁(四)布置作业1、作业本相关内容。

2、调查:是否所有的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如果不是,那哪些不会产生种子?(五)板书设计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如白菜、桃、梨树。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如松、杉、柏、银杏、苏铁。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藻类、蕨类、苔藓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明确种子植物与没有种子植物的根本性区别。

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植物的分类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分类方法。

情感目标: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对分类的思想产生兴趣并能主动的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且掌握它。

教学重点:1、没有种子的植物:藻类、苔藓、厥类植物,其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一定程度的分类,明确种子植物与没有种子植物的根本性区别。

2、植物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植物分类的方法。

教学器材:课件,学生尽可能的采集蕨、葫芦藓、水绵样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提问:种子植物包括哪些?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生: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

师:所有的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吗?生:不是。

师:你知道哪些植物不会产生种子?生:蕨。

(二)授新1、没有种子的植物(1)蕨类植物师:你吃过山蕨吗?生:吃过。

师:那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它?生:在山上较阴湿的地方。

师:它没有种子,那么它靠什么繁殖呢?生:孢子。

多媒体展示图片:蕨及蕨叶背面的孢子囊,蕨的叶片的背面有很多孢子囊,内有很多的孢子,蕨靠这些孢子来繁殖;蕨有根、茎、叶的分化,所以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师总结:像这类有根茎叶的分化,不是靠种子来繁殖的,而是靠孢子繁殖的植物称为蕨类植物。

如:蕨、胎生枸杞。

(2)多媒体展示葫芦藓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教师问:葫芦藓一般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且一般比较矮小,为什么?生:因为它没有真正的根,不能到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

师总结:像这类没有根,只有茎叶的分化,不是靠种子来繁殖的植物称为苔藓类植物。

如葫芦藓、地钱。

(3)学生观察多媒体图片:紫菜师:你们在哪里可以找到紫菜?生:海里。

师:紫菜也没有种子,靠孢子来繁殖,生活在水里,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像这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是靠种子来繁殖的植物称为藻类植物。

(4) 师问:这五类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类、被子类植物,从它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上来分析,你认为哪类最低等?生:藻类。

过渡:你能按照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根据植物的一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吗?2、植物的分类(1)大家据植物的一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完成书本上的分类表:种子有包被—————有种子植物无茎、叶分化—————无种子有茎和叶无根————苔藓类过渡:我们已经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请用你已学会的分类方法对下例15种生物进行分类。

(2)学生活动:请用你已学会的分类方法对下例15种生物进行分类。

虎、梨、马尾松、螺、蕨、乌龟、葫芦藓、蛔虫、海带、鲢鱼、鹰、青蛙、蚊子、蚯蚓、海蛰。

(师提示,脊椎动物可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分,植物按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类、被子类植物)3、学生阅读书本P51的阅读材料:林耐与生物分类。

请思考:(1)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什么?(2)哪两种更相似?哪个级别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师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总结:(1)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2)分类等级越高,生物之间共同点就越少,种类越多;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共同点就越多,种类越少。

(三)学生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重点:没有种子的植物有藻类、苔藓类、蕨类,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类有茎叶的分化,而蕨类有根茎叶的分化;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等级越高,生物之间共同点就越少;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共同点就越多。

(四)练习1、蒲公英、马尾松、蕨、葫芦藓、紫菜这5种植物有同学将前2种归为一类,后3种归为另一类,请你说出他的分类依据是( )A.有种子、没种子B.种子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C.植株矮小、植株高大D.叶片小、叶片大2、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习题:番茄和小麦属于同_,不同_;番茄和马铃薯属于同_,不同_;小麦和马铃薯属于同_,不同_。

所以番茄与_的共同特征多,番茄与_共同特征少。

板书设计:种子有包被———被子植物有种子1、植物种子裸露———裸子植物无种子无茎、叶分化————藻类植物有根————蕨类:有茎和叶无根————苔藓类2、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对探究实验设计过程中对照组的设置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实验的探究,使学生体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从理论上尽可能的做出更多的假设,全面的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论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彩和神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完成“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探究方案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完成“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探究方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从唐伯虎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的画画技巧很高,有一次一个画家向他挑战,两个人在相同的时间里面,都完成了两幅非常好看的画,栩栩如生。

正当大家争执不下谁画的好的时候,两只蝴蝶飞了过来,都围着唐伯虎的百花争艳图飞,还时不时的停上去。

这时候,比赛的结果就出来了,唐伯虎的画骗过了蝴蝶的眼睛而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赢家。

(二)授新。

师:对此你有什么疑问?生1: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呢?生2:唐伯虎的画妙在什么地方呢?生3:、、、、、、师:听了大家的疑问,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问题而展开:到底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呢?生:可能是画的颜色,唐伯虎的画画的太漂亮了!(很多学生都支持这个观点)师:很好,还有吗?生:可能是唐伯虎的墨水质量好,很香吸引了蝴蝶!对对,也可能是唐伯虎在墨水里面加入了一些香料来故意吸引蝴蝶!师:恩,这个也有可能,还有吗?生:可能是蝴蝶是近视眼,看走眼撞上去的。

(全班大笑)师:这个也有可能,我们知道蝴蝶有眼睛,但不知道他的视觉怎么样。

既然我们对这个有了怀疑,那蝴蝶的嗅觉呢?味觉呢?甚至听觉呢?灵敏吗?生:有的,没有的,大家意见不统一。

师:我课前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蝴蝶的视觉很正常,没有近视;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那是不是蝴蝶看走眼撞上去的呢?生摇头说:不是。

师:蝴蝶有视觉、嗅觉、味觉,大家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生1:可能是花的颜色。

生2:可能是花的大小。

生3、可能是花的形状、气味、花的位置等等。

师:很好,如果是花的颜色,那我该怎么设计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呢?生:放两朵不同颜色的花,看蝴蝶会停到哪朵花上。

生:不对不对,颜色不同,可能气味会不同,也就是说可能是花的气味吸引蝴蝶了。

应该放两朵气味一样,颜色不同的花。

师:这样的花两朵花似乎比较难找。

生:可以用假花!用两张一样大小、不同颜色的纸,折成一样形状的花,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起,稍微隔开一点,然后把蝴蝶放出去,看蝴蝶会停到哪朵花上。

师:很好!在实验的设计中,应排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因素的干扰,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设置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除花的颜色外,其他方面,如大小、形状和气味等都应当是相同的。

那么,实验设计好以后,怎么样的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成立的呢?生:看哪只蝴蝶飞向哪朵花,就说明它喜欢哪种颜色。

生:这个很难说,还是存在偶然性的,我们应该多试几次,看蝴蝶飞向哪朵花多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