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一般教学设计7篇

阅读教学一般教学设计7篇阅读教学一般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在阅读课文基础上,认读新词新句,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阅读,能举例说出森林的美丽之处,并会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进行分段。
3、培养幼儿对森林的热爱之情,激发幼儿争当“森林小卫士”。
活动准备:1、教具:森林、辽阔、嫩绿、蟋蟀、茂密大字卡各一份。
2、新词小词卡、小箩筐、早期阅读书人手一份。
3、汉语词典、录音机及《鄂伦春》音乐带和《森林》朗诵带。
活动过程:一、欣赏《鄂伦春》歌曲,导入活动。
(1)请大家欣赏歌曲:《鄂伦春》。
(2)这首歌喜欢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歌曲内容?(3)歌曲里的人叫什么名字?他住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并认读:森林)(4)今天,我们就来阅读新的课文——《森林》。
二、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帮忙解决阅读困难。
(1)阅读过程中,你哪里不会?请你告诉大家。
(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词卡,请幼儿集体、个别认读。
)(2)你还有哪里不会?(教师将幼儿不会的字、词、句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阅读。
)(3)看着黑板上的字宝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理解词句含义,感受课文中的森林美。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哪句句子?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谁会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情况,加以肯定,并鼓励幼儿平日里学会查阅词典,学会自己解决阅读中的认读困难。
)(2)课文里的森林美不美?你最喜欢文中的第几段?它是什么内容?(教师引导幼儿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3)你认为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四、游戏:你说我举从你的小箩筐内既快又准确地举出你听到的字宝宝的名字。
五、思品教育美丽的森林是树的家;花的家;小动物的家。
她会给我们的生活创造财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笑。
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关心她,爱护她。
六、集体跟录音完整朗诵课文——《森林》。
阅读教学一般教学设计篇2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用基本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2初步使幼儿意识到流行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活动准备:大书——白羊村的美容院、小黑板活动过程:一、导入这张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你们觉得这里讲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师小结:我们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小羊,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怎么会变成“五颜六色”的呢?二、看封面:1、这里有只和别的羊不一样的,你能找出来吗?你怎么会这么认为的呢?〔其他小羊都是白色的,只有这只小羊是五颜六色的〕2、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白羊村的美容院”引导幼儿来熟悉故事的名字,反复的逐个认识三、集体阅读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美容师在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幼儿讨论)师小结:美容师在为白羊村的村民们上课,向他们介绍各种漂亮的发型,他想让白羊村的村民们到他的美容院,把村民们打扮得漂亮些。
一堂阅读课 灰姑娘 教案教学设计

一堂阅读课《灰姑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灰姑娘》这个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善良、勇敢和爱心等品质。
2. 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灰姑娘》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故事中的善良、勇敢和爱心等品质。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故事寻找答案。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情境。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灰姑娘》这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故事:让学生阅读《灰姑娘》故事,边读边思考问题。
3.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4.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情境。
5. 主题提炼:让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理解并体会故事中的善良、勇敢和爱心等品质。
6. 想象与创造: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灰姑娘”故事。
7. 分享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价和交流。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善良、勇敢和爱心等品质。
9.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续写“灰姑娘”故事,延伸课堂学习。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灰姑娘》故事文本,确保文本适合学生阅读水平。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故事插图、视频片段等,以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兴趣。
3. 准备小组讨论卡片,上面写有引导性的问题,用于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思考和交流。
4.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和服装,以便学生在情景表演时使用。
5. 准备评价表,用于学生在分享和评价环节中对彼此的作业进行评估。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记录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情况。
课内阅读教学设计五上目录

课内阅读教学设计五上目录一、引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内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本教学设计针对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内容,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案。
二、教材概述五年级上册的课内阅读内容主要涵盖了各个主题,包括动物、环保、传统节日等。
本教学设计将按照教材目录进行安排,并针对每个阅读内容提供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1. 动物篇阅读内容:《有趣的海豚》、《神奇的蝴蝶》教学活动:- 观看关于海豚和蝴蝶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 制作海豚和蝴蝶的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海豚和蝴蝶的行为和生活环境。
评估方法:- 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回答问题或写一篇关于海豚或蝴蝶的短文。
2. 环保篇阅读内容:《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学活动:- 实地考察学校周边水资源的使用和环境情况。
-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废品回收站,了解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
- 倡导学生制定环保计划,并邀请他们在班级中分享。
评估方法:- 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水资源保护或环保计划的小报告。
3. 传统节日篇阅读内容:《元宵节的来历》、《关于清明节》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一起制作元宵并亲自尝试。
- 邀请家长或社区的长者来班级,与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回忆。
-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思考。
评估方法:-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元宵节或清明节的作文,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每个主题的兴趣。
2.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或分组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3. 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4. 活动:与每个主题相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力。
5. 总结:通过回顾每个主题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和知识点。
6. 评估:根据教学活动和阅读内容设计相关评估任务,如问题回答、小报告撰写等。
阅读课教学设计

阅读课教学设计阅读课教学设计1一、回顾前文,拓展延伸。
二、通过回答问题,整体感知。
1、老人与海鸥的情谊是怎样建立的?海鸥为什么会成为老人的朋友?2、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听了它之后你有什么感想?三、读下列的句子,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1、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四、教学反思:老人与海鸥第一,充分的让学生读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
所以我以读代讲,让学生以读悟情。
第二,合作中互助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尝试析疑、评价、研讨、感悟,同时让学生做简单的学习汇报,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
第三,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课文学完后,我布置学生进行创编,给老人撰写碑文。
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设计的课文练习。
特别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我感觉对学情把握不足。
新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不熟悉,胆怯害羞不敢发言;不能领会教师的教学要求,所以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
其次是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导致拓展延伸没有时间展开,只得从此带过。
再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急于求成,有以教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过于强求教学的完整性而忽略了教学的深度和生成的效度。
阅读课教学设计21.在整体阅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精读课文,为自读后文奠定基础。
2.通过探究、交流、品读,层层深入,感悟徐霞客之奇。
3.以感悟徐霞客旅行过程为生发点,发展同学思维,培养同学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文本阅读,激发同学走进生活、探索知识的愿望。
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

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进行有效的阅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课本、课件、阅读材料等。
2. 教学环境准备:学生课桌椅整齐、教室黑板干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布置一个问题或引用一段相关的文章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教学的概念和目的,让学生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3. 阅读技巧训练(2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阅读技巧,如预览、快速阅读、扫读、精读等,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4. 阅读理解训练(3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根据文中的要求进行理解和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使用之前学到的阅读技巧。
5. 阅读策略引导(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策略,比如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灵活运用。
6. 训练与评价(2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六、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预习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际阅读练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教师进行了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整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了解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学会了有效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阅读理解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八年级上《课内现代文阅读》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课内现代文阅读》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一、说教材《课内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阅读经典现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
本节课所选篇目为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但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主题和写作技巧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会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鉴赏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对文章进行细致分析。
(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识封建教育的弊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题。
(2)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回顾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简介作者鲁迅,导入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技巧。
(2)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技巧。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5.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讨论封建教育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文言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设计

对比阅读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对比,找出异同点 对比不同版本或译本的文言文,理解其优劣 对比同一主题或题材的文言文,分析其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 对比不同作者的文言文,了解其风格特点和创作背景
第四章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定义: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特点: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期末考试评价
评价方式: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价内容:选取课内外文言文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价标准: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考试结果,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作业布置
作业要求:每周至少阅读一 篇文言文,并撰写读书笔记
布置作业:阅读文言文课外 读物,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作业检查:教师定期检查学生 的阅读和笔记情况,并给予反
馈和指导
作业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 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
作水平
第六章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课堂互动性: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是否能够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和交流。 思维深度: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是否能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注意事项:讲解要简洁明了,避免过于繁琐或抽象
讨论法
添加标题
讨论法的定义: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 法。
添加标题
讨论法的应用:在文言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中,讨论法可以应用于对文言文文本的深入解读、 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总结等方面。
阅读教学课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堂阅读教学课,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文本选择:选择一篇适合学生年龄段和语言水平的科普文章或小说节选作为教学材料。
2. 预习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图片预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构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词汇和背景知识。
3. 细节理解: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教授学生如何从文章中获取关键信息、理解文中细节,并进行相关训练。
4. 主旨概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进行相关练习。
5. 推理判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判断,通过文中的线索、逻辑关系等进行思考和回答。
6. 词汇拓展:针对文中未知词汇,教师进行词汇讲解和拓展,并引导学生将新词汇应用到其他语境中。
7. 扩展阅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材料,并进行相关讨论和分享。
8. 检测评价:设计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1. 预习导入教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如:“你知道《太阳系中的行星》吗?请谈谈你对行星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知识等方式展开预习。
2. 细节理解教师从文章中选取一段适当的内容,进行示范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意图并找出文章中的细节信息,提问并鼓励学生互动参与。
3. 主旨概括教师以问题导引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进行相关练习。
4. 推理判断教师提出一系列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判断,通过文中的线索、逻辑关系等进行思考和回答。
5. 词汇拓展教师选取一些与文章相关的生词,进行词汇讲解,鼓励学生找出其他具有相同词根的词汇,并将其应用到其他语境中。
6. 扩展阅读教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材料,如其他科普文章、科幻小说等,并进行相关讨论和分享。
7. 检测评价教师设计一套阅读理解题目,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3、判断对错。(1)很擅长画马,代表作有《斗牛图》和《归牧图》。()
(2)戴嵩没有看过斗牛,牧童见过。()
(3)围观的人都称赞戴嵩的画,牧童却批评他画错了,很没礼貌。()
4、读了牧童的话,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葡萄沟在(),那里出产的水果有()、()、()、()和()。
春天来了!我们()到了她,我们()到了她,我们()到了她,我们()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按课文内容填空。2、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3.第四自然段一共有()句话,文中的“她”指的是()。(二)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啊!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是长辫子,小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能找吃的。
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
向湖面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白天鹅呀!
1、丑小鸭刚出生时是什么样的?用“——”画出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1、越下越大 越()越()越()越()一声不响 一()不() 一()不()
2、雨停了,雷声小了,( )。池塘里水满了,()。
3、判断:(1)“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这三段写的是雨中的情景。()(3)雨后就会有彩虹。()
2、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第()句话写葡萄枝叶很茂密。第()句写葡萄丰收了,非常美丽。
3、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
4、仿写句子。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仿写一句:()
5、想象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见了客人会说些什么?(写几句话)()
(四)《雷雨》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读短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填。
()的羽毛 ()的脖子 ()的影子 ()的嘴巴
3、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他。哥哥、姐姐()他,鸡公()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小鸟()他,猎狗()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能找吃的。
4、照例子做题。灰灰的 瘦瘦的 ()()()
5、想象一下,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你想说什么?()
(六)《丑小鸭》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鸡公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独,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课内阅读
教学
目标
1、学生懂得和熟练运用基本的课内阅读的方法。
2、做题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
用具
课件、试卷
教学过程
训练的题型有:
1、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数句子。
3、判断题。
4、选择题。
5、主观题。
(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掉棉袄,()出家门,()向田野,去()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1、连线,辨别这是谁发的声音。
沙沙沙,沙沙沙雷公公
轰隆隆,轰隆隆小燕子
叽叽喳喳春雨姑娘
2、笋芽儿钻出地面看到了什么?请用———标出来。
3、想一想,写一写。
笋芽儿钻出地面,桃花红着脸对她说:“()。”
柳树摇着长辫子说:“()。”
(三)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1、这一段话共有()句话。2、从“一溜烟似的”可以看出()
3、爱迪生用什么办法让病床亮堂起来?()
4、你认为爱迪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4、我会写黑沉沉()()( )
5、你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
(五)《画家和牧童》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脚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您没看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5、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是什么样的?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6、《丑小鸭》这个故事节选自《》一书,书中还写了哪些故事?写出三个你喜欢的故事名字。()、()、()。
(七)《爱迪生救妈妈》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