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案(新版)冀教版
冀少版八上生物 4.2.2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和防御行为;2、举例说明动物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和防御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二)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们学会辨别动物大多数行为,认识动物行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动物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和防御行为与其生存和繁殖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提问: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动物在干什么?观察动物的行为。
(看完图片后)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果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划分种类,那能分几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行为的类型》(二)取食行为1、学生自学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不同的动物捕捉食物的方式相同吗?请举例说明(2)动物的取食行为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3)动物的取食行为有什么意义?2、学生展示自学结果3、教师引导学生识图,进一步理解取食行为看图16-4蛇、狮子的取食行为、图16-5安康鱼诱捕猎物过渡:再看一张图片,图上的两只狗为了骨头而发生争斗,那狗的争斗是一种什么行为呢?(三)攻击行为1、学生自学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什么叫攻击行为?(2)攻击行为的明显特点是什么?(3)动物的攻击行为有什么意义?2、学生展示自学结果3、教师讲解:(1)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2)攻击行为是动物为了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而发生的一种行为。
4、学生分组讨论:攻击行为中,双方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这样有什么意义?5、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攻击行为中,竞争者分出胜负后停止攻击,就有更多时间和能量来猎取猎物,这样就为动物繁殖后代做好了准备,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第二章动物的行为4.2.2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新版)冀教版

动物行为的类型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新的的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即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将充分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二)教材分析:《动物行为的类型》是第四单元第二章的第二节。
本章第一节介绍了动物行为的特点,学生对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动物行为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节内容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三)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2)说出动物的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3) 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技能性目标:(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2)情感性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探究,与同学分享交流体会。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四)教学策略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的行为的类型和意义。
2.本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后进行,课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一般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
并视频播放“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示范实验,引导学生少走弯路。
(五)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还不失儿时的好奇心,通过《动物行为的特点》一节的学习,对动物行为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做基础。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作出大胆假设并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同时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第二章动物的行为4.2.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新版)冀教版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3.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帮助.(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观察实验等方法,来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学难点】探究动物的某种行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二、新课讲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概念:.2.资料分析: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1.观察法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2.实验法运用各种手段将动物或动物的环境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3.布置探究试验(国庆假期完成):首先让学生明确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和含义,然后结合课本实例加以区别.关于狼孩的描述,学生很感兴趣,可以让知道的同学多说一些这样的例子,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明白其中蕴含的科学依据.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点拨:动物的行为得它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1.婴儿出生就会吃奶、抓握物体,这些都属于什么行为摄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婴儿刚出生时表现出的抓握能力(或者说是攀附母亲的能力)和吃奶的能力,保证了婴儿摄食的基本需要.2.蜘蛛结网是什么行为?3.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学习行为越____,适应性也越____,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让学生举出自己观察到动物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实例,并在课堂上交流.)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狼孩并不是狼,他具备人的遗传素质,但是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他没能像其他孩子那样适时接受人的生活经验,因此没能获得人的许多重要的学习行为.这一事实也说明,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就很难进行补偿.所以,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这样,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健全的发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应当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帮助.【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先天性行为1.概念2.举例3.意义二、学习行为1.概念2.举例3.意义三、动物的行为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帮助.。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类型》名师精编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类型1.重点:举例说出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
2.知道各种行为类型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1.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对于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动物对生活环境的一种2.分析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行为?(1)新西兰有种原始晰蜴,一年中有半年冬眠。
(E ) (2)孔雀开屏。
(B ) (3)两只黄鼬为争夺一只鸡而争斗。
(C ) (4)黄鼬遇到敌害,肛门旁的臭腺释放臭气。
(D ) (5)老猴发现猛兽后,高声吼叫并带领猴群逃跑。
(A )A.社群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E.节律行为1.辨析防御行为与攻击行为。
2.一只老鹰在天空盘旋,当发现草地上有野兔时,立即俯身冲下捕捉野兔,野兔发现老鹰就飞快地奔向洞穴躲藏起来。
想一想,老鹰和野兔的行为各是什么行为及这些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老鹰捕捉野兔是捕食行为,野兔飞快地奔向洞穴躲藏起来属于防御行为。
它们的行为都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3.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图片。
(1)蚂蚁搬运食物是一种什么行为?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是一种共同合作的行为,属于社群行为。
(2)还有什么动物具有这种行为?蜜蜂、大猩猩、狮子、狒狒、猴子等。
(3)在社群行为中处于首领地位的动物,是怎样得到“领导”地位的?它在群体中享有哪些特权?首领地位,是通过攻击行为而获得的。
在攻击行为中总占优势的动物个体,就获得了这个群体的“领导”地位。
它有对食物、配偶等选择的优先权。
4.下列行为是攻击行为的是(A)A.两只雄海豹为了争夺一只雌海豹而斗争B.一条蛇在追击一只青蛙C.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D.螃蟹举起蟹钳反击天敌的进攻。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 动物行为的类型名师精编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

4.2.2动物行为的类型【学习目标】举例说出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知道各种行为类型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重难点】举例说出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
二.【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采取__________和________有时是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从而掌握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法是在中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观察时,要详细、、地作好记录。
3、实验法是通过各种研究动物的行为。
通常是诱导某些动物行为发生的,然后动物行为怎样进行,再动物行为产生的缘由。
4、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对于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动物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请完成下表。
生存和种族延(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防御行为与攻击行为的区别。
2.一只老鹰在天空盘旋,当发现草地上有野兔时,立即俯身冲下捕捉野兔,野兔发现老鹰就飞快地奔向洞穴躲藏起来。
想一想,老鹰和野兔的行为各是什么行为及这些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3.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图片。
(1)蚂蚁搬运食物是一种什么行为? (2)还有什么动物具有这种行为?(3)在社群行为中处于首领地位的动物,是怎样得到“领导”地位的?它在群体中享有哪些特权?(三)交流展示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三、【抽测达标】1. 下列研究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B. 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繁殖的活动C. 动物园用闭路电视研究东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D. 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2. 下列行为不属于觅食行为的是 ( )A. 羊吃草B. 瓢虫食蚜虫C. 蟾蜍冬眠D. 猫吃鼠3.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琢春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 ( )A. 攻击行为B. 贮食行为C. 繁殖行为D. 防御行为4. 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 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释放臭气B. 青蛙在繁殖季节雌雄抱在一起C. 大雁冬去春来D. 蜜蜂的群体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5. 我们说蚂蚁的群体是一个社群,也就是说蚂蚁具有社群行为。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2 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案1

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设计】动物行为的类型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举其他的动物行为事例,或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动物行为的趣闻或播放有关的录像等,导入新课。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类型。
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及意义。
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4.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5.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6.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1.动物行为的类型。
2.动物行为类型的复杂性,多样性。
【教学准备】录像,挂图。
【教材分析】本节课设计成一节典型的探究活动课。
出示对蚂蚁外出寻找食物和蚁群搬食两幅图片的观察,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做出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表达交流。
学生以课本上的图片,或者教师提供的蚂蚁视频,展开讨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
教师还可以提供蚂蚁之外的各种视频或者图片,比如家蚕、金鱼、蜗牛等动物,供学生探究。
【教学方法】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动物行为的类型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举例其他的动物行为事例,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动物行为的趣闻或播放有关的录像等,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有关蚂蚁行为探究的实验。
先给出两幅蚂蚁行为的图片:第一幅是蚂蚁外出寻找食物,第二幅是发现食物后,一群蚂蚁前来搬运食物。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2 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设计】动物行为的类型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举其他的动物行为事例,或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动物行为的趣闻或播放有关的录像等,导入新课。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类型。
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及意义。
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4.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5.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6.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1.动物行为的类型。
2.动物行为类型的复杂性,多样性。
【教学准备】录像,挂图。
【教材分析】本节课设计成一节典型的探究活动课。
出示对蚂蚁外出寻找食物和蚁群搬食两幅图片的观察,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做出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表达交流。
学生以课本上的图片,或者教师提供的蚂蚁视频,展开讨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
教师还可以提供蚂蚁之外的各种视频或者图片,比如家蚕、金鱼、蜗牛等动物,供学生探究。
【教学方法】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动物行为的类型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举例其他的动物行为事例,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动物行为的趣闻或播放有关的录像等,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有关蚂蚁行为探究的实验。
先给出两幅蚂蚁行为的图片:第一幅是蚂蚁外出寻找食物,第二幅是发现食物后,一群蚂蚁前来搬运食物。
动物行为的类型-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类型-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并了解它们与动物适应环境的关系。
二、授课内容1.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本能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2.动物行为与适应–类型与环境适应的关系–行为的适应性与生存的联系三、授课过程1. 导入(约3分钟)让学生回顾动物形态结构与生物分类,了解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关系。
2. 新知讲解(约15分钟)(1)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指出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有三种: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本能行为:天生具有的行为方式,通过本能行为,动物能做到许多看似神奇的事情,如飞行、潜水等。
•学习行为:后天习得的行为方式,主要是通过简单体验,利用神经元组织的改变和加强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
•社会行为:一种类似人类的群体行为,动物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适应。
(2)动物行为与适应让学生理解行为与生存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为种类与环境适应之间的联系。
•类型与环境适应的关系:由于动物行为类型的不同,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也不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生存。
•行为的适应性与生存的联系:行为模式适应环境,为动物生存提供了一定帮助,保障了它们的生存。
3. 案例探究(约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动物的行为,找出它们是属于哪种类型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有什么适应性。
4. 小结(约5分钟)回答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问题,以及对生物和生态学领域的简要介绍。
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动物行为与适应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多样化和行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探究,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种类的行为模式,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行为种类对于动物生存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类型
1.重点:举例说出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
2.知道各种行为类型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1.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对于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动物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请完成下表。
2.分析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行为?
(1)新西兰有种原始晰蜴,一年中有半年冬眠。
(E)
(2)孔雀开屏。
(B)
(3)两只黄鼬为争夺一只鸡而争斗。
(C)
(4)黄鼬遇到敌害,肛门旁的臭腺释放臭气。
(D)
(5)老猴发现猛兽后,高声吼叫并带领猴群逃跑。
(A)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E.节律行为
1.辨析防御行为与攻击行为。
2.一只老鹰在天空盘旋,当发现草地上有野兔时,立即俯身冲下捕捉野兔,野兔发现老鹰就飞快地奔向洞穴躲藏起来。
想一想,老鹰和野兔的行为各是什么行为及这些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老鹰捕捉野兔是捕食行为,野兔飞快地奔向洞穴躲藏起来属于防御行为。
它们的行为都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3.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图片。
(1)蚂蚁搬运食物是一种什么行为?
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是一种共同合作的行为,属于社群行为。
(2)还有什么动物具有这种行为?
蜜蜂、大猩猩、狮子、狒狒、猴子等。
(3)在社群行为中处于首领地位的动物,是怎样得到“领导”地位的?它在群体中享有哪些特权?
首领地位,是通过攻击行为而获得的。
在攻击行为中总占优势的动物个体,就获得了这个群体的“领导”地位。
它有对食物、配偶等选择的优先权。
4.下列行为是攻击行为的是(A)
A.两只雄海豹为了争夺一只雌海豹而斗争
B.一条蛇在追击一只青蛙
C.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D.螃蟹举起蟹钳反击天敌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