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合集下载

完全掌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完全掌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完全掌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章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比较法- 文献资料法1.2 生物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设计原则- 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2.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第三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功能3.2 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 生物圈的定义- 生物圈的组成- 生物圈的边界第四章植物的生活4.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的分类- 绿色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4.2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第五章动物的生活5.1 生物圈中的动物-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的行为5.2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作用- 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六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6.1 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特点6.2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药物制作中的应用第七章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7.1 生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7.2 生物的发育-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7.3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 变异的类型与原因第八章生物技术8.1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 生物技术的定义- 生物技术的分类8.2 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蛋白质工程第九章健康的生活9.1 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 运动锻炼- 心理平衡9.2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9.3 药物的使用- 药物的分类- 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安全用药的原则以上是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详细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

1、动物的运动方式:蚯蚓---蠕动鱼---游泳鸟---飞行哺乳动物---行走、跳跃、奔跑2、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3、骨骼: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4、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5、关节的作用相当于支点、骨的作用相当于杠杆、肌肉(骨骼肌)的作用相当于动力6、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7、关节炎:关节囊分泌滑夜不正常1、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结构构成2、关节面是由关节头(凸)和关节窝(凹)组成3、关节的特点:在运动中既灵活又牢固4、关节囊:内外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5、关节软骨、关节腔内有滑夜:使关节的运动更加灵活6、关节腔是由关节面和关节囊共同围成的1、肌肉(骨骼肌)是由肌腱和肌腹组成2、肌肉(骨骼肌)的中间是肌腹,两端是肌腱3、肌肉是通过肌腱附着在两块骨上4、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1、骨骼肌的特性:受到神经(系统)刺激而收缩2、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3、运动的产生①骨骼肌受神经的刺激②骨骼肌收缩③牵动骨绕关节活动4、完成一个动作或运动,至少需要两组肌肉1、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如:引体向上2、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如:推门、投篮*3、直臂提重物,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如:垫球、用力推门4、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5、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能量,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支配)6、提供能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1、根据获得途径,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所决定如:捕食、哺育、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蜻蜓点水、孔雀开屏3、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行为而获得的行为。

如:尝试和错误、小鼠走迷宫1、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2、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次数越少,用时越少3、同种动物,不同个体学习能力也不同4、学习行为的意义: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5、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两种结合社会行为:同一动物群体中具有组织和明确的分工,有的形成等级如:蚂蚁、蜜蜂、猴、狒狒2、同一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动作、声音、气味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3、社会行为或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有利于觅食、御敌和种族繁衍4、蝶蛾类,雌虫分泌性激素吸引雄虫,信息交流方式:气味5蚂蚁是通过气味和动作进行信息交流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2017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常见种类:常见的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

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扁形动物4.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5.涡虫的身体呈左右对称,又称两侧对称,经过身体只有一个切面将其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6.除涡虫自由生活外,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7.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8.蛔虫是线形动物。

它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

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9.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绝大多数线形动物是寄生的,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

10.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二.环节动物1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靠近环带的一端为蚯蚓的前端。

12.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13.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蛭、沙蚕等。

1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软体动物15.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16.代表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镒蛏)、石鳖、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鱿鱼、墨鱼、鲍鱼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2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2.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2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第三单元人体生理活动3.1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

-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3.2 人体内的物质交换-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吸收过程。

-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3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4.1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2 生物的适应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 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

- 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五单元人与生物圈5.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5.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我国的环境资源人口形势。

- 环境问题的危害。

- 青少年如何保护环境。

以上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整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人教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复习提纲

新人教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复习提纲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动物的行为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和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

二、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有许多运动方式,如蚯蚓的,鱼的,鸟的,哺乳动物的、、等。

三、运动系统的组成1.运动系统主要是由、、和组成的。

骨与骨之间通过等方式相连组成,骨骼肌附着在上。

2.关节的组成关节周围由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

含有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骨骼肌(从结构层次上来说属于)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后者可绕过连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的特性。

四.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1.骨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的牵拉。

2.运动的产生人体骨骼肌受到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绕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

3.肌肉的协调(1)一组骨骼肌只能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所以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2)人在屈肘时,肱三头肌,肱三头肌;伸肘时正好相反。

(3)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双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

4.运动的配合运动不仅靠来完成,它需要的控制和调节,需要的供应,还需要其他各系统的配合。

5.运动的意义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区分先天性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的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在的基础上。

通过的作用,由和而获得的行为。

3. 行为是行为的基础。

4.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学习行为越。

5.鸟筑巢、蚕吐丝、蜜蜂采蜜、蜘蛛结网、猫捉老鼠等是行为;鹦鹉学舌、老牛耕田、小狗算数等是行为。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1.研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和,以及。

2.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12一、社会行为的特征1.概念: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如蚂蚁、蜜蜂等营生活,其内部不同成员之间 ,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内部还形成 。

2017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2017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XX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动物的运动知识点:一、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⒈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陆生动物中的鸟类和昆虫能够飞行和滑翔。

⒉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提高了生存能力。

生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二、动物运动的能量⒈动物的运动器官或结构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变形虫依靠伪足运动。

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

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⒉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骨骼是动物形体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⒊动物运动的能量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食物───→细胞───→ATP───→肌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生物社会行为知识点:一)营群生活的动物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是群体生活的生物。

2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二)、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

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1 植物的生殖•有性生殖: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种子繁殖。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包括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花的结构: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包括雄蕊(花药、花丝)和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传粉和受精: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1.2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如蝴蝶、蜜蜂)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蟋蟀)。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鸟的生殖和发育:体内受精,卵生,有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同时性状也受环境影响。

2.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揭示了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位于染色体上。

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显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4 人的性别遗传•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染色体,人类男性为XY,女性为XX。

•性别决定:男性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含X或Y染色体),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含X染色体)。

•伴性遗传:某些性状或遗传病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章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骨:杠杆 骨骼1、运动系统关节:支点肌肉(又叫:骨骼肌)动力①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运动。

②一块骨、一块骨骼肌、一个关节都属于器官。

关节头关节面 覆盖关节软骨,有利于减少摩擦。

2、关节 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特点:牢固、灵活肌腱:位于两端3、骨骼肌 肌腹:位于中间。

①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②骨骼肌特性:受刺激而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直臂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5、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它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6、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而是由多组肌肉共同完成的。

7、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可分为: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公鸡打鸣、鸟类迁徙、蚂蚁筑巢、鱼类洄游②学习行为:也叫后天性行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大山雀喝奶、蚯蚓走迷宫8、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9、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10、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如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象、鹿、鸡、羊。

11、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③有的形成等级。

意义:有利于群体内的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

雌蚁: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雄蚁:与雌蚁交配12、白蚁 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蚁穴的保卫13、通讯的含义: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收信息的个体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
动物的运动知识点:
一、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 , 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陆生动物中的鸟类和昆虫能够飞行和滑翔。

2.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提高了生存能力。

生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
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二、动物运动的能量
1.动物的运动器官或结构
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变形虫依靠伪足
运动。

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

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2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
word可编辑
肌组成。


骨骼是动物形体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3.动物运动的能量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 > 细胞------- > ATP -------- >肌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知识点:
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生物社会行为知识点:
一)营群生活的动物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是群体生活的生物。

2 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二)、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

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2 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3 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4 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三)、社会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
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四)、例析动物的社会行为特征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4)首领的职责:负责指军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

2、分析蜜蜂群体是有组织的,各有分工的。

)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2)工蜂负责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
防御敌害等。

3)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

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繁衍。

3 、分析鸡群和羊群
在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

)鸡群中是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
鸡为首领。

2)羊群中是一只威猛的头羊为首领。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 是群体的领导者。

2 享有取食、选择配
偶的优先权。

五)、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
因为它们的单个力量不足以使自己和其它动物抗争,容易被伤
害,所以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

还有的动物如猴子,可联合起
来以防不测。

、敌害以及生社会行为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存条
等的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