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四年级(下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轻叩诗歌大门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诵读,谈感受: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波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飘落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和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 去堆雪人,
望着你笑眯眯? 亲亲她,
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 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 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 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常化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 含蓄、朦胧、多义。
现代诗名句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2、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已经启程。 ——席慕容《青春》
3、在我的祖国,只有你还没有读过我的诗,只有你未曾爱过我。 ——俞心焦《墓志铭》
形式自由
意涵丰富
强调意象 自由开放
在可感与不可感之间
二、感受现代诗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
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忙碌
贪玩
常常忘了回家
可爱
《我的风筝》 把我带去吧,我的风筝,
快快把我带上蓝天! 我要在天上飞行, 我要在天上盘旋, 我要像鸟儿那样飞呀飞, 飞过大海哟,飞过大洋。
绿色的 世界
在天睛了的时候
在天睛了的时候, 请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一、利用已知,调动储存
“已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上提供的,如标题、作者、写 作时间、注释等。二是个人的,如对作者这一作品和其它作品的阅读经 验,对所写的题材、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修辞知识、写作知识,直接 抒情、间接抒情,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理解,诗歌的传统、风格、 流派、典故等已知的经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传统文化与积累运用专项复习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传统文化与积累运用专项复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古诗积累。
(19分)1.在诗句“__ __,__ __”中,作者_ __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他__ __的志向。
(4分)2.《塞下曲》中写敌军溃逃的诗句是“__ __,__ __”,诗句“欲将轻骑逐,__ __”则写出了__ __的场面。
(4分)3.诗人王冕以__ __自喻,通过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__ __”表明了自己__ __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3分)4.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以蜓飞蝶舞来衬托村中寂静的诗句是:“_ _ _ _”。
(1分)5.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
“意欲捕鸣蝉,__ __”写出了儿童捕捉鸣蝉时的专注;“__ __,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儿童垂钓时怕鱼儿被吓走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__ __”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_ _ _ _,__ __”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__ __,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出了孩子们在菜花丛中追逐蝴蝶的欢乐。
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诗句:“不解藏踪迹,__ __”。
(7分)二、按提示写出对联或名言警句。
(16分)1.“__ __,__ __”告诉我们要力求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 __ _,__”告诉我们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_ __ _,__ __”告诉我们在遇到挫折和失败后,绝不能把责任推给别人。
(6分)2.我学习了许多和景色有关的对联,其中“__ __,__ __”让我仿佛看到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的画面;“__ __,_ _ _ _”让我感受到济南大明湖半城山色映入湖中的美景;回文联“_ _ __ ,__ __”让我感受到大雾弥漫、水天一色的奇丽景色;“______ __,__ _”让我体会到塞外草原的辽阔和江南景色的柔美。
(8分)3.这学期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刻苦学习的格言,我能默写出两条。
(2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看图猜古诗。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3.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传统节日》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
清明节: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端午节: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传统节日。
2. 第二课:《传统美食》饺子:春节的传统食物,寓意团圆和幸福。
年糕:春节期间食用的传统食品,寓意年年高升。
粽子: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用竹叶包裹糯米和红枣等材料。
月饼:中秋节的特色食品,象征团圆和幸福。
3. 第三课:《传统艺术》书法: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用毛笔和墨水书写文字。
剪纸:用剪刀剪出各种图案和形状的艺术形式。
京剧:中国的国粹,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的综合性艺术。
中国画:以墨和水为主要材料,用毛笔作画的艺术形式。
4. 第四课:《传统礼仪》尊老爱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尊重老人和关爱孩子。
礼貌用语:使用礼貌的语言和态度,如“您好”、“谢谢”、“对不起”。
访友礼仪:拜访朋友时的礼仪规范,如敲门、问候、送礼物等。
餐桌礼仪:用餐时的礼仪规范,如使用筷子、不浪费食物等。
5. 第五课:《传统故事》《嫦娥奔月》:讲述了嫦娥为了救人类而奔月的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讲述了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的骨灰而哭倒长城的故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述了孙悟空与白骨精的斗争故事。
《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分离的故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2. 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传统文化四年级(下册)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周次课题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第四周《月夜》《乡思》第五周《山中》《济上作》第六周《断句》《见杜鹃花》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第十周《塞下曲》《秋望》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送判官赴碛西行军》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征人怨》第十三周文学巨匠——白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轼第十六周文学巨匠——雪芹第1课时《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明。
作为中国人,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篇作文中,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的瑰宝——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书法是我们的祖先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通过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至今。
书法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深刻的含义和故事,通过书法的艺术表达,使得汉字更加生动有力。
我曾经看到过一位老师傅写毛笔字,看起来轻盈而自如,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力量。
在他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传统节日——春节除了书法,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眼中的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扫尘、放鞭炮等。
春节期间,我最期待的就是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和看春晚。
团圆饭是我家的传统习俗,我们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美味的食物,互相分享快乐和祝福。
而春晚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之一,每年都有各种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度过一个欢乐、温馨的时刻。
中国的传统建筑——古代建筑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是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之一。
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比如,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无论是它的规模还是它的历史价值都让我叹为观止。
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它见证了中国的伟大历史。
除了长城,还有许多其他的古代建筑也值得一提,比如故宫、天坛等。
这些建筑都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传统音乐——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它被誉为“乐器之王”。
古琴有着深厚的艺术内涵,通过它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我曾经亲身体验过古琴的魅力,那种悠扬、深沉的琴音让我陶醉其中。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三篇

【导语】传统⽂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明演化⽽汇集成的⼀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化,是各民族历各种思想⽂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学四年级传统⽂化教案⼀:李⽩ 教学重点 1、背诵课⽂,体会⽂中的思想情感 2、积累体会⽂中的优美词语与句式 教学难点:体会⽂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引⼊课⽂】古⼈宴集为欢,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也咏⽽歌,吟咏诗⽂,唱唱歌(可不像我们⼀路上唱的是什么《⼀只⼩⾬伞》,没诗可吟,回来的路上⼀起⼤声背诵《将进酒》。
)他们的宴集让今⼈感受到⽂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羡慕之情。
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下,李⽩和他的堂弟们的⼀次“夜宴”。
下⾯让我们进⼊课⽂,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共同协作,完成课⽂解读 【疏通字词】投影⽂段,疏通字词,涉及典故简单讲解。
“以诗为⽂”语⾔凝练富有美感的特点;⽤典⾃然不加雕饰,灵活运⽤不凝滞。
【归纳总结】赏美景、序天伦、⾼谈转清、饮酒赋诗 【⾃主赏析指导】前段时间我们学习李⽩的《将进酒》,我们共同归纳出三个赏析诗⽂的⾓度,⼀是作者;⼆是诗⽂反映的⽂化特征;三是诗⽂中的情感基调。
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的情感基调作为赏析的⽅向。
三、对⽐探究 通过课⽂的解读,我们看到李⽩和他的弟弟们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只是观花赏⽉,吟诗论⽂,说理谈⽞,所以这是⼀场纯属⽂⼈墨客的集会,作者运⽤诗⼀样的语⾔成功地展⽰了⼀次⾼雅的精神盛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齐读⽂章,感受直观的诗⽂情意。
) 【提问】同学们在完成课⽂的解读以及诵读之后,感受⼀下,这篇⽂章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之归⼊什么性质的。
(积极还是消沉的?) 【合作探究】请以⼩组为单位,探讨⼀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提⽰】可以从时代背景、作者个⼈情况等⽅⾯⼊⼿ 【交流成果】⼩组之间交流成果,与⽼师交流体会 四、总结全⽂,阅读与写作 1、阅读分发的材料,⽯崇的《⾦⾕诗序》,有评论家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程度上受到《⾦⾕诗序》的影响,你能从中找出⼀些佐证吗? 2、⾃⼰⾛过的⼗⼋年,以《春》为蓝本,摹写⼀次印象深刻的集会。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课题:17.古诗两首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和亲人或友人离别之情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首诗。
⒈教师帮助理解。
⒉帮助学生理解纠正读音,意思。
⒊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二首诗。
⒈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⒉重点理解诗句的内涵。
⒊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故事链接教师讲述学生谈感受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离别诗的兴趣。
主备人:序号:教学目标1、理解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背诵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赠送友人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
二、熟读古诗。
1、教师先范读,再领读。
2、让学生自读3、学生之间互读。
知道读熟为止。
三、指导学生背诵这两首古诗。
1、先自己背。
2、同桌相互背。
3、指名背。
4、在班内背。
四、指导学生体会诗意。
1、让学生根据课文中解释来理解诗意。
2、自读诗意3、教师进一步讲解诗意。
五、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后记:备课日期上课日期主备人序号:教学目标1、理解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背诵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赠送友人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
四年级下册四字文化传统

四年级下册四字文化传统一、引言本文旨在介绍四年级下册所涉及的四字文化传统的相关知识。
通过研究这些文化传统,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以下将对每个四字文化传统进行简要介绍。
二、文化传统介绍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孝道、仁爱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2. 佛家智慧佛家智慧强调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人生观。
学生将研究到佛家智慧的核心思想,如缘起性空、四圣谛、八正道等。
3. 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态度。
学生将了解到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敌是修、一以贯之等。
4. 诗经名句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名句。
学生将研究到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经名句,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东方之日兮,彼姝者也"等。
5. 四字成语四字成语是汉语中的特色表达方式,具有精练、简洁的特点。
学生将研究到一些常用的四字成语,如"和衷共济"、"勤俭持家"等。
三、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四年级下册的四字文化传统,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2.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孝道和仁爱等核心价值观;3. 培养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人生观;4. 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态度;5. 掌握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经名句和常用的四字成语。
四、总结通过学习四年级下册的四字文化传统,学生将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提升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态度。
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学习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深入学习四字文化传统的知识,从中受益并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周次课题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第四周《月夜》《乡思》第五周《山中》《济上作》第六周《断句》《见杜鹃花》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第十周《塞下曲》《秋望》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送判官赴碛西行军》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征人怨》第十三周文学巨匠——白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轼第十六周文学巨匠——雪芹第1课时《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简介《千字文》(一)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第2页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愈《送孟东野序》八、课外延伸: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千字文》(二)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二、简介《千字文》(二)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第5页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黒。
——荀子《劝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时《千字文》(三)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清。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二、简介《千字文》(三)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第7页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查一查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
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乡思(宋)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简介觏觏,字泰伯,南城人,他的诗唐代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背一背望月怀远(唐)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明)徐祯青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二、简介作者王勃,字子安,人,初唐诗人,与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徐祯卿,人,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树树花”的诗句而为人称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了解《山中》和《济上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1、说一说说一说本课的两首诗是借什么景物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悲伤感情的?2、读一读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断句》和《见杜鹃花》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断句(北)昶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见杜鹃花(唐)白蜀国曾闻子规鸟,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二、简介作者昶是南朝宋文帝第九子。
前废帝子业即位,怀疑昶有异志,于是他投奔北,亡命途中作此诗。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