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拆线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外科拆线实践教学(3篇)

外科拆线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前言外科拆线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对于保证手术切口愈合、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外科拆线实践教学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的外科操作技能。

二、外科拆线实践教学的目的1. 使学生掌握外科拆线的操作方法及技巧。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临床操作习惯。

3. 提高学生对外科拆线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4. 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外科拆线实践教学的内容1. 外科拆线基本知识(1)了解拆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熟悉不同缝合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3)掌握拆线时机及注意事项。

2. 外科拆线操作技能(1)拆线前的准备工作:洗手、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检查拆线器械等。

(2)拆线方法:根据缝合方法的不同,分别介绍间断缝合、连续缝合、荷包缝合等拆线方法。

(3)拆线技巧:讲解拆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如用力均匀、避免损伤组织等。

(4)拆线后的处理:讲解拆线后的护理要点,如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等。

3. 外科拆线并发症及处理(1)了解拆线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

(2)掌握并发症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3)讲解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如抗感染治疗、换药等。

四、外科拆线实践教学的实施1. 实验室教学:在实验室模拟临床环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外科拆线操作,掌握拆线技巧。

2. 临床教学: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跟随带教老师进行外科拆线操作,观察并学习临床医生的操作方法。

3. 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拆线操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分析拆线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外科拆线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五、外科拆线实践教学的评价1. 操作技能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拆线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技巧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外科拆线基本知识和并发症处理的理解程度。

3. 团队协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是否能够与同学、老师进行良好沟通和协作。

外科手术学拆线实训报告

外科手术学拆线实训报告

一、引言外科手术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拆线是外科手术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确保患者在拆线过程中减少疼痛和并发症,我在本次实训中进行了外科手术学拆线操作的学习。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外科手术拆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熟悉拆线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了解拆线后患者的护理措施。

三、实训时间及地点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医院外科手术实验室四、实训内容及步骤1. 拆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炎症、渗出等并发症;伤口边缘整齐,无坏死组织;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手术禁忌症。

(2)禁忌症:伤口愈合不良,存在感染、炎症、渗出等并发症;伤口边缘不整齐,有坏死组织;患者存在手术禁忌症,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

2. 拆线的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洗手、戴口罩、戴无菌手套,备好拆线器械(剪刀、镊子、缝线、酒精、碘伏等)。

(2)患者准备: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伤口,核对患者信息。

(3)拆线操作:a. 消毒:用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待干;b. 提线:用镊子夹住线头,轻轻提起;c. 剪线:用剪刀在提线处下方剪断线头,注意剪刀方向;d. 结扎:用镊子夹住线尾,将线尾穿过伤口边缘的皮肤,打结;e. 消毒:用酒精消毒伤口及线结处;f. 包扎: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固定。

3. 拆线后患者的护理措施(1)观察伤口: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感染、炎症、渗出等并发症,及时处理;(2)指导患者:告知患者拆线后的注意事项,如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摩擦、碰撞等;(3)定期复查:根据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定期复查,评估伤口愈合情况。

五、实训心得1. 拆线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 在拆线时,要掌握好力度,避免损伤伤口。

3. 拆线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 在实训过程中,我认识到临床技能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外科切开缝合术实验报告

外科切开缝合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外科切开缝合的基本技术。

2. 熟悉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3. 了解无菌操作规程,培养无菌观念。

4.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临床手术实践奠定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7日三、实验地点外科实验室四、实验对象兔子五、实验器材1. 手术器械:手术刀、组织剪、镊子、持针器、缝针、缝线、无菌巾、无菌手套、无菌手术衣等。

2. 其他:消毒液、生理盐水、酒精、碘酊、纱布、剪刀等。

六、实验步骤1. 术前准备- 将兔子固定在手术台上,充分暴露手术部位。

- 术者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助手协助完成无菌操作。

- 消毒手术部位,铺无菌巾。

2. 切开- 以手术刀沿预定切口方向切开皮肤,注意刀片与皮肤垂直,避免损伤深层组织。

- 逐层切开皮下组织、肌肉、筋膜等,直至达到手术部位。

3. 止血- 使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用纱布压迫止血。

- 必要时,可使用电凝止血。

4. 缝合- 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如单纯缝合、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等。

- 根据组织类型和张力选择合适的缝线。

- 缝合时,注意进针角度、深度和针距,保证缝合牢固。

5. 关闭切口- 缝合完毕后,检查切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有,再次止血。

- 关闭切口,使用无菌敷料覆盖。

七、实验结果1. 成功完成切开、止血、缝合等基本操作。

2. 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迹象。

八、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兔子模型,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外科切开缝合的基本技术。

2. 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感染。

3. 缝合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组织类型和张力等因素综合考虑,保证缝合牢固。

4. 本实验培养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临床手术实践奠定了基础。

九、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外科切开缝合的基本技术,熟悉了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2. 我们深刻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培养了无菌观念。

3. 本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要充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外科缝合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外科缝合技术及其操作方法,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实验器材和材料:1. 缝合针(无菌)2. 缝合线(无菌)3. 剪刀(无菌)4. 针线托盘(无菌)5. 大鼠尸体(已灭菌)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所需器材和材料清洗干净,并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实验的无菌环境。

2. 缝合线的准备:在针线托盘上取出一根无菌缝合线,并将其从其中的孔穿过,形成环状。

3. 缝合针的准备:取出一根无菌缝合针,并将其与缝合线连接,确保缝合线能通过缝合针的针眼。

4. 实施缝合:a. 将大鼠尸体放置在工作台上并固定。

b. 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包括简单线性缝合、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等)。

c. 用剪刀将伤口附近的毛发修剪干净。

d. 用消毒棉球涂抹伤口周围的皮肤,保持无菌。

e. 用无菌缝合针将伤口两侧的皮肤组织钉合在一起,确保缝合线牢固地穿过组织并呈现相应的缝合方式。

f. 确保缝合线的紧密度和间距均匀一致。

g. 在完成缝合后,将多余的缝合线剪掉,并确保伤口处无漏线现象。

5. 清洁工作台:将使用过的器材和废弃物清理干净,并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外科缝合操作,并完成了针线对大鼠尸体伤口的缝合。

缝合线紧密度和间距均匀一致,伤口周围无漏线现象。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无菌操作,确保了无菌环境,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在实施缝合过程中,我们发现正确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对于缝合效果非常重要。

简单线性缝合适用于伤口较短或较浅的情况,间断缝合适用于较长或较深的伤口,连续缝合适用于直线伤口。

此外,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如控制缝合线的张力、使缝合线在组织中形成良好的结扎点等,也对缝合效果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外科缝合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外科缝合是临床手术中常见的操作,正确使用缝合器材和掌握缝合技巧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拆线的实验报告

拆线的实验报告

拆线的实验报告
《拆线的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对拆线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探索其对人体的影响和可能的
应用。

拆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术,用于移除缝合伤口的线。

然而,我们想知
道拆线对伤口愈合和疼痛感觉有何影响,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佳时间。

我们分别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了观察和测试。

第一组实验对象在拆线后立即接
受了伤口愈合和疼痛感觉的评估,而第二组实验对象在拆线后延迟了一段时间
再接受评估。

结果显示,延迟评估的实验对象在伤口愈合和疼痛感觉上表现更好,这表明拆线后延迟评估可能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促进愈合。

此外,我们还发现拆线后的伤口愈合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伤口的位置和大小等。

这些发现为医生在拆线后提供更好的护理和建议提供了
重要的参考。

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研究拆线对伤口愈合和疼痛感觉的影响,以及在
不同情况下的最佳时间。

我们相信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改进拆线手术的实践,并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

总的来说,这个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拆线对伤口愈合和疼痛感觉确
实有一定影响,而延迟评估可能有助于改善这种影响。

我们期待着未来能够进
一步深入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拆线的实验报告

拆线的实验报告

拆线的实验报告拆线的实验报告引言:拆线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它用于移除缝合线或外科手术中使用的线缝合。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拆线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拆线的效果进行评估。

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准备了一套拆线工具,包括拆线剪、镊子和消毒酒精。

此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些模拟伤口,使用缝合线将其缝合。

2. 拆线步骤:a. 消毒:在开始拆线之前,我们先用消毒酒精清洁拆线区域,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b. 松弛线结:使用镊子轻轻抓住缝合线结的一端,然后轻轻拉动,使线结松弛。

c. 剪断线头:用拆线剪将线头剪断,确保剪口与皮肤平齐。

d. 拆除线缝:使用镊子夹住线头的一端,用力向外拉动,将线缝从皮肤中拆除。

e. 清洁:拆除线缝后,用消毒酒精清洁拆线区域,以预防感染。

实验结果:通过一系列模拟伤口的拆线操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拆线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以确保线缝完全被拆除,同时避免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

2. 使用合适的拆线工具对拆线操作至关重要。

拆线剪的锋利度和镊子的抓力直接影响拆线的效果。

3. 拆线时应注意避免过度拉扯,以免引发皮肤疼痛或创伤。

4. 拆线后的清洁十分重要,它有助于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讨论:拆线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操作,但在家庭护理中也可能需要进行拆线。

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正确的拆线方法和工具选择对于拆线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术后时间:拆线的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手术后的适当时间进行拆线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2. 伤口情况:不同类型的伤口可能需要不同的拆线方法。

对于较深的伤口,可能需要逐层拆线,以确保伤口底部的线缝完全被拆除。

3. 技术熟练度:拆线是一项需要技巧的操作,医护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掌握正确的拆线方法。

4. 感染预防:拆线后的伤口应保持清洁,避免接触污染物,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拆线的过程和方法,并对拆线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缝合拆线的实验报告

缝合拆线的实验报告

缝合拆线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缝合拆线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加深对缝合拆线过程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缝合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操作,用于对伤口进行愈合。

常用的缝合材料包括线线,针等。

缝合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伤口的两侧组织层进行紧密贴合,促进愈合过程。

三、实验器材1. 缝合针2. 缝合线3. 反钳4. 手套5. 棉球6. 酒精棉球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 在清洁台上摆放所需器材和工具。

2. 洗手,并戴上手套。

3. 将反钳放入酒精中消毒。

2. 实验操作1. 挑选一块模拟人体肌肉组织的模拟材料,用酒精棉球擦拭模拟材料表面。

2. 用手安稳模拟材料。

3. 用缝合针将模拟材料的两侧贴合并刺透。

4. 将缝合线穿过针孔,并按照所需缝合长度进行切断。

5. 用缝合针套住线的一端。

6. 顺指定方向拉动针,使线成功通过模拟材料。

7. 用缝合针挑起线的另一端,并逐渐将线穿过针孔。

8. 最后用反钳将线固定住,完成缝合。

3. 拆线操作1. 用酒精棉球擦拭伤口缝合处的线。

2. 用反钳夹住一端的线。

3. 轻轻拉动线,对伤口缝合处施加适当力度。

4. 拉动线的同时,用反钳将线逐渐从伤口缝合处拆下。

5. 拆线完成后,用酒精棉球擦拭伤口,并进行消毒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缝合拆线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实验操作中,缝合针的使用需要注意穿刺的力度和方向,确保线能够顺利通过模拟材料。

拆线操作中,需要适当控制拉动线的力度,以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同时,及时消毒伤口可有效避免感染的风险。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我对缝合拆线的技术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中,我发现缝合过程中需要细心,力度要适中,以免对组织造成过多的损伤。

在拆线时,要特别注意拉动线的力度,以确保伤口的愈合。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掌握了实际操作技术,还深刻体会到了对细节的重视,以及对清洁和消毒的重要性。

缝合实验报告

缝合实验报告

缝合实验报告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缝合在手术中的应用和技术优化。

缝合是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手术结果和患者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缝合的基本概念。

缝合是指将分离的组织或切口再次拼接起来,以加速愈合。

在手术中,常用的缝合材料包括吸收性缝线和非吸收性缝线。

吸收性缝线会在一定的时间内被人体自行吸收,不需要再次拆线。

非吸收性缝线则需要手术后再次拆线。

缝合技术是缝合术的关键。

在手术中,医生需要将受损的组织或切口分离,将缝线插入并穿过组织,再拼合起来,以达到愈合的效果。

好的缝合技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手术效果。

而缝合技术的不足则会导致手术失败、感染等问题。

针对目前缝合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验进行了技术优化。

我们采用了三星医疗的缝合设备,包括针头、缝线、拆线钩等。

这些设备具有高精度、低损伤、非常适合手术中使用。

同时,我们也对医生的操作进行了规范化,通过训练和考核,提高医生的技能水平。

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缝合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

其主要优势包括:缝合时间缩短、伤口更加美观、术后恢复时间加速、并发症的风险降低。

这说明,缝合技术的优化可以在手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提升整个手术的质量和效率。

除了技术优化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缝合注意事项。

首先,术前需要对缝合部位进行消毒和准备,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可靠。

其次,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和缝合技术,并注意手术中的细节问题。

最后,术后要对缝合部位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观察,并及时就诊发现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缝合技术是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本实验的技术优化,可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加速患者恢复等方面的优势。

在今后的手术操作中,医生需要注意缝合技术的操作规范化和手术细节处理,以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外科手术器械及其使用【学习目的和要求】1.认识常用的手术器械。

2.掌握外科常用器械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

3.掌握常用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器材】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手术镊、持针钳、拉钩、缝合针和缝合线等。

一、手术刀1.种类有固定刀柄手术刀和活动刀柄手术刀两种。

活动刀柄手术刀常用,由刀柄和刀片两部分组成。

2.执刀的姿势①指压式②执笔式③全握式④反挑式3.用途①锐性分离(如切割);②钝性分离(用刀柄分离组织);③代替线剪切断缝线,代替手术剪切开腹膜等。

主要用于锐性分离。

4.使用时注意事项①用刀刃的突出部分切割;②用力要适当;③避免用刀尖插入深部看不见的组织,以免造成副损伤;④握刀柄的位置要适当,过低妨碍视线,过高控制不稳,影响操作。

二、手术剪1.种类分为组织剪和线剪两种。

①组织剪:用于剪断组织。

其尖端较薄,剪刃锐利。

分大小、长短、弯直等种类,直剪用于浅部操作,弯剪用于深部操作,使手和剪刀柄不妨碍视线。

②剪线剪:用于剪断缝线。

剪线剪前端钝而直,刃较厚,一侧刃尖部有一弧形凹陷,剪线时将缝线放于此处。

三、手术镊1.种类根据手术镊的尖端是否有齿分为有齿镊(鼠齿镊)和无齿镊(平镊)两种。

2.用途用于夹持、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切开和缝合等操作。

四、止血钳1.种类①分直、弯两种②分大、中、小号,③蚊式止血钳④有齿止血钳⑤“无损伤”血管钳,2.用途①夹出血点和血管止血;②钝性分离组织;③牵引缝线。

不要用它夹皮肤、脏器和脆弱组织,防止损伤组织。

五、持针钳1.种类分为握式持针器和钳式持针器两种。

2.用途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

缝针应夹在持针器的前端,夹缝针的中后1/3交界处,针尖向上倾斜30度左右,缝线应重叠1/3,以便于操作。

六、缝合针1.种类①有眼缝合针,无眼缝合针。

②根据缝合针的形状,缝合针又分为直针,1/2弧形,3/8弧形③根据缝合针前端的形状,缝合针分圆锥形和三角形二种。

2.用途用于缝合组织。

实验二外科打结法【学习目的和要求】1.学会外科手术中的三种打结法。

2.掌握正确外科打结法的技巧。

3.了解打结时的注意事项。

4.掌握手术中的剪线和外科拆线的方法。

【器材】示教细绳、持针钳、血管钳、丝线卷、线剪。

1.结的种类有方结、三叠结和外科结三种。

①方结:又叫平结,由两个方向相反的结组成,是手术中最常用的结,用于各种缝合时的打结和结扎小的血管。

方结不易滑脱。

②三叠结:又叫加强结,是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结,共3个结,第3个结的方向和第1个结相同。

三叠结比较牢固,结扎后不易松脱,常用于大血管和肠线的结扎。

③外科结:打第一个结时绕两次,然后再打第二个结。

第一个结绕两次使缝线的摩擦面增大,打第二个结时第一个结不易松脱。

外科结牢固可靠,多用于大血管、张力较大的组织和皮肤缝合。

此外,在打结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结,常见的错误结有假结和滑结两种。

①假结:打结时两结方向相同即可打成假结。

假结易松脱,要避免打此结。

②滑结;打方结时,两结方向虽然相反,但两手用力不均,只拉紧一根缝线,形成滑结。

滑结易松脱,要避免打此结。

2.打结的方法常用的有单手打结、双手打结和器械打结三种。

3.打结注意事项①打结时两手拿线的两个末端,并且两侧线应等长。

②收紧缝线时要求三点成一直线,即左、右手的用力点和结扎点成一直线,不可成角上提,否则结扎点容易撕脱。

③第一个结和第二个结的方向应相反。

④两手使用力均匀。

⑤深部打结时,最好一手食指伸到结旁以指尖顶住一根线,另一手握另一根缝线缓慢拉紧,否则易松脱。

4.剪线①剪线方法:术者打结完毕后,将双线尾提起稍偏向术者的左侧,对面助手用稍张开的剪刀沿拉紧的结扎线向下滑至结处,再将剪刀稍向上倾斜,然后剪断。

倾斜的角度取决于要留线头的长短。

②留线头的长度:丝线,皮肤留5mm,皮下留1 mm,较大血管留3 mm,肠线留5 mm,不锈钢丝留5~10 mm,将钢丝头扭转。

实验三缝合【学习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组织缝合方法。

2.掌握正确组织缝合的技巧。

3.了解组织缝合时的注意事项。

【器材】血管钳、手术镊、缝合针和缝合线、持针钳等。

1.对接缝合⑴单纯间断缝合:又称结节缝合,是最常用的缝合方法;适用于皮肤、皮下、筋膜、腹膜、血管、神经、胃肠道等的缝合。

优点:①操作简便、迅速;②即使个别缝线断裂,其他缝线不受影响,整个创面不会裂开;③如果切口感染,可将少数缝线拆除排液。

缺点:使用缝线较多。

⑵单纯连续缝合:是用一条长缝线连续地缝合一个切口;用于腹膜、胃肠道、子宫和膀胱的缝合,很少用于皮肤和皮下缝合。

优点:节省缝线,密闭性好。

⑶连续锁边缝合①缝合方法和单纯连续缝合法相似,只是在缝合时将缝线交锁;②这种缝合能使每一针缝线在进行下一次缝合前得以固定;③多用于薄而活动性较大的部位(皮肤)缝合。

缺点:一处缝线断裂,全部缝线松脱,使切口裂开。

⑷表皮下缝合①又称真皮缝合,美容缝合,适用于小动物;②缝合时,缝针在切口一侧的真皮穿过,再从另一侧真皮穿出,打结,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平行切口缝合,最后在真皮下打结;③一般用可吸收缝合材料。

优点:皮肤无普通缝合针孔的瘢痕。

缺点:有连续缝合的缺点,张力强度较差。

⑸十字缝合①结节缝合法连缝两针,然后打结,缝线在切口上交叉呈“x” 形或“十”字形;②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

⑹压挤缝合①适用于犬猫肠管吻合时的单层间断缝合;②压挤缝合法是将肠管的浆膜和肌层分别相对接,粘膜和粘膜下层内翻,使肠管密切对接,防止液体漏出和保持正常的肠腔容积。

2.内翻缝合用于胃肠、子宫、膀胱等空腔脏器的缝合。

⑴伦勃特(lembert)氏缝合法又称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是胃肠手术的传统缝合方法,缝合浆肌层,不单用,应先全层缝合胃肠道,然后用此法缝合浆肌层。

伦勃特氏缝合法分为间断和连续两种,常用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

①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缝线分别穿过切口两侧浆肌层,然后打结,使部分浆膜内翻对合。

此缝合方法用于胃肠道的外层缝合。

②连续伦勃特氏缝合法第一针缝合和打结操作同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然后用同一缝线进行连续浆肌层缝合,最后留线尾,在切口一侧打结。

用途同间断法。

⑵库兴(cushing)氏缝合法又称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也是浆肌层缝合。

第一针缝合和打结操作同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即先在切口一端做一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然后用同一缝线平行于切口做浆肌层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和表皮下缝合相似)。

常用于胃、膀胱和子宫浆肌层缝合。

⑶康乃尔(connel)氏缝合法和库兴氏缝合法相同,仅在缝合时缝针贯穿全层组织。

可用于胃、肠和子宫的缝合,用的比较少。

⑷荷包缝合即连续环状浆肌层缝合。

主要用于①比较小的胃肠穿孔的缝合;②胃、肠及膀胱造瘘管固定时的缝合;③肛门的假缝合(术前);④直肠脱垂还纳后的缝合,不收紧,小动物留一指通过。

内翻缝合方法中只有康乃尔氏缝合法缝合全层,其余都是缝合浆肌层。

3.张力缝合⑴间断垂直褥式缝合①距创缘8mm处做一结节缝合不打结,然后针于同侧距创缘4mm处刺入皮肤,越过切口到对侧穿出皮肤,打结;②缝合时要求第二针刺入真皮下,使切口皮肤不外翻;③针距5mm;④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

⑵间断水平褥式缝合又称纽孔状缝合,“u”形缝合。

①距创缘2~3mm做一结节缝合不打结,针平行切口向前8mm做第二个结节缝合,打结;②针距4mm;③适用于血管和腹膜的缝合。

⑶近远—远近缝合优点:创缘对合良好,具有一定抗张力强度。

缺点:需线较多,费时多。

组织缝合的注意事项 (转载于:缝合拆线实验报告) 1.缝合时要尽量减少缝线的用量;2.缝合时应松紧适度,针距一致;3.尽量用间断缝合,少用连续缝合;4.缝合时缝针呈直角刺入组织,拔针时按针的弧度和方向拔出;5.缝合皮肤时应防止内翻,缝皮下时不要留死腔;6.缝腹膜时不要将腹内脏器缝在腹膜上;7.空腔脏器缝合后要求闭合性好,不漏气不透水,不能让内容物溢入腹腔,不能使内腔过于狭窄。

实验四包扎法【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绷带的种类。

2.掌握几种常用的卷轴绷带包扎法。

2.练习夹板绷带和石膏绷带的装置和拆除。

【器材】纱布、医用脱脂棉、卷轴绷带、石膏绷带、胶带等一、包扎法的概念和种类一、种类根据敷料和绷带的性质及其用法不同,包扎法分为以下4种:1.干绷带法2.湿绷带法3.生物学敷法4.硬绷带法二、包扎材料1.敷料①纱布:②海绵纱布:③棉花:2.绷带①卷轴绷带:多用纱布制成,用途最广;②复绷带;③夹板绷带;④支架绷带;⑤石膏绷带。

二、卷轴绷带通常称为绷带或卷轴带,用卷绷带机卷成。

一、卷轴绷带的种类1.纱布绷带:2.棉布绷带: 3.弹力绷带: 4.胶带:二、基本包扎法绷带多用于家畜四肢、尾部、头部和角的包扎。

卷轴绷带的基本包扎法有5种。

1.环形包扎法2.螺旋形包扎法3.折转包扎法4.蛇形包扎5.交叉包扎法三、复绷带和夹板绷带一、复绷带1.复绷带:是按家畜身体一定部位的形状而缝制的双层布,在布上缝合若干布条以便打结固定。

包括眼绷带、喉绷带、耆甲绷带、前胸绷带、背腰绷带和腹绷带。

二、夹板绷带1.夹板绷带:夹板绷带由衬垫、夹板和固定材料构成,是借助于夹板保持患部安静,避免加重损伤的具有制动作用的绷带。

2.夹板绷带的种类分为临时夹板绷带和预制夹板绷带两种。

三、支架绷带是在绷带内有作为固定敷料的支持装置的绷带,用套有橡皮管的软金属构成支架借以固定敷料。

小动物四肢常用改良托马斯氏支架绷带。

四、硬化绷带硬化绷带主要指石膏绷带。

一、石膏绷带的装置方法根据放衬垫的多少石膏绷带可分为无衬垫和有衬垫两种,有衬垫石膏绷带使用衬垫较多,常用,其装置方法如下:1.骨折复位后,清除皮肤上的污物,患肢先用脱脂棉衬垫包裹,然后再松松地包一层纱布绷带,范围要超出装石膏绷带的预定范围;2.将石膏绷带轻轻横放到盛有37℃~40℃左右的温水盆内,使整个绷带卷全被淹没,待气泡出完后,两手握石膏绷带的两端取出,用两手掌轻轻对挤,挤去多余的水分;3.从病肢的下端先做一圈环形包扎,然后作螺旋形包扎向上缠绕,直至预定的部位,每一圈石膏绷带应盖住前一圈石膏绷带的上1/3。

每缠一圈绷带后都要均匀涂抹石膏泥,使绷带紧密结合;4.大动物缠绕6~8层,小动物2~4层;5.包扎最后一层后,将衬垫两端向外翻转,包住石膏绷带的边缘,最后在石膏绷带表面涂石膏泥;6.为加速石膏绷带的硬化,可用电吹风机吹干。

篇二:全身各部位伤口缝合拆线时间文档全身各部位伤口缝合拆线时间1.头面部伤口缝合拆线时间5-7天2.胸部、背部、腹部伤口缝合拆线时间7天3.四肢及关节伤口缝合拆线时间10-14天4.骨折石膏固定拆石膏时间6-8周5.石膏固定及加压包扎止血后一定要随时观察末梢篇三:拆线技术拆线技术拆线技术【适应证】1.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前身无异常表现,已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