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与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第一章__机械运动复习

掌握三个物理量的测量
时间 长度 速度 一、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比较法) 2、相同时间比路程 (观众比较法) 3、比较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观众比较法)
二、速度的公式与单位:
1、公式: v S
t
2、单位:
(1)国际单位: m/s
1m/s=3.6km/h
(2)其他常见单位: km/h
物体的运动
知识回顾 知道一种性质 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 知道三种特殊的测量法 物 体 的 运 动 掌握三个物理量的测量 理解两个特点 提高两种能力
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 米(m) 刻度尺 2、单位间的换算:
1km= 103 m 1dm= 10-1 m 1cm= 10-2 m 10-3 m 1mm= 1μm= 10-6 m 1nm= 10-9 m
乘客 司机
你能判断参照物?
地球 1、“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的运动以 ______为参照物 云层 2、“月亮穿过云层”,月亮的运动以 _____为参照物
运动还是静止?
长江探险漂流队乘坐竹筏顺流而漂, 运动 以江岸为参照物,竹筏是_____的;而以流 静止 水为参照物,竹筏是_______的。
基础训练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 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 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 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因此运动具有相对性。 但在实际选取参照物时,要使问题简便。研 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常选择地面 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例1、(2004杭州)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绕地球 一周所用时间,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 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参照物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参照物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参照物 1.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位__置____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参照物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__标__准____的物体。
(2)选取标准: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 体是__静__止____的。②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__任__意____的, 但不能将研究的___对__象__本__身___作为参照物。③为了研 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___地__面__或__地__面__上__静__ 止__不__动__的__物__体___作为参照物。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一: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误差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基本单位是___米_____,符号是___m___。 (2)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 ①看:刻度尺的___量__程___和___分__度__值___。 ②选: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和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 值合适的刻度尺。 ③放:要将刻度尺的刻度线贴靠被测物体,与被测长度 ___平__行___,不能将刻度尺放歪斜。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垂__直___,并且要估读到 ___分__度__值__的__下__一__位_。 ⑤记:记录结果要有___准__确___值、___估__计___值和___单_位___。
【名师点拨】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1)看清题目中的 已知量和所求量;(2) 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统一; (3) 结合对应的公式或变形公式代值求解.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类型三 与
v s t
相关的计算
例3 小芳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是18 km/h,她在50 m
短跑的体育测试中成绩是8 s, 跑完50 m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至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至第六章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至第六章的知识点涵盖了力学、光学、声学等多个领域,下面将对这些章节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简要概述。
由于1600字的要求过于庞大,我将尽量在有限的篇幅内提供精炼且全面的内容。
第一章:机械运动参照物: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所选取的另一个物体或一组物体。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用于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v=s/t)。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来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噪声:对人们的学习、工作、休息等造成干扰的声音。
减少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秒才能被人耳区分开。
声呐:利用回声原理制成的探测仪器,可以用来探测海底深度、鱼群位置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和电阻温度计等。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会伴随吸热和放热现象。
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同样会伴随吸热和放热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有磨损?) 量程(即它的刻度范围) 分度值(相邻两颗刻度线间的距离,
确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2)使用时注意
放尺(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其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厚尺尤其如此)
读数(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记录(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要求精确测量时要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4 某同学对一本作业本的长度进行测量,五次测量的 结果分别为:18.82cm,18.83cm,17.28cm,18.80cm, 18.81cm,则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多少?
L=18.815cm≈18.82cm
知识点2 时间的测量
在国际制单位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 分(min)等
)dm=( )cm
)mm=(
)μm=(
)m )m )m
)nm
练习题
例1 下列单位换算不正确的是 ( )
A 24μm=2.4×10^-2 mm
DB 10dm=10^3mm
C 20cm=2×10^8 nm
D 15km=1.5×10^12nm
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其中刻度尺是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绘的平
均速度约为 (
)
A 5km/h BB50km/h C 100km/h D 500km/h
例9 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他的看。到如路果边他的在小平树直向的后公路“分上过骑”,过是3k以m自用( 行了车10min),为则参他照骑物车
D 跳台
例10 许多人在通过下面有流水的独木桥时,往往感觉头晕,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1km=103m1m=10dm 1dm=10cm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2.单位:秒(S) ,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机械运动与参照物

机械运动与参照物
【要点透析】
1、机械运动:
①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成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
①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
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②相对性:选择不同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
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③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速度: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②物理意义: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③公式:v=s/t
④单位: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还有 km/h
4、运动的分类:
①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一、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二、平均速度:= 总路程 / 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
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时间相同(t相同):V=(V1+V2)/2;路程相同(s相同):V=2 V1V2 /
(V1+V2)
③图像:S-t图像与V-t图像
S-t图像:斜直线:匀速直线运动,斜度越斜,速度越大;斜曲线:变速运动;相交点:相遇的点
V-t图像:水平线:匀速直线运动,水平越高,速度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种。
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的时间是30s
大表盘的分度值是 0.1s
小表盘指针运动一周的时间是
15min 小表盘的分度值是 0.5min 停表的示数是 10min7.25S
5728519314001312 2 33 26 12 3 4
比较快?
解
:运动员的速度为v
=
s t
=
100m 9s
=11.1m/s
摩托车的速度为:vˊ=36km/h
=
36×
1 3.6
m/s
= 10m/s
答 :运动员的速度比较快。
(2)用超声波探测海水深度时,超声波从海面发出到海底 反射回来的时间是10S,请问该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
解 :s=vt=1500m/s×5s
1、定义:路程与时间内的比值
2、公式: V S 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m/s)
3、国际单位 :m/s(米/秒)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换算关系:1 m/s=3.6km/h
4、计算:
(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9s,而一
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6km/h。哪一个的速度
“太阳钻进了厚厚的云层里”描述对象是 太阳 , 运动情况是 运动 ,选择的参照物是云层 。
“乌云渐渐遮住了太阳”描述对象是乌云 ,运动 情况是运动 ,选择的参照物是太阳 。
2.说出下列情形的描述对象、运动情况及所选择的参照 物。 (1)地球绕太阳公转。 地球 运动 太阳 (2)太阳东升西落。 太阳 运动 地球 (3) “小小竹排江中游”, 竹排 运动 河岸 (4)“巍巍青山两岸走”。 青山 运动 竹排 (5)车中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1. 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尺位要放正, 不能歪斜。
2. 零刻线要对准:一般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 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
3.视线要正视:读数时 ×
√
视线与尺面垂直。
4.读记要齐全: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 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练习:如图1,测量物体长度是错误的;(填正确或错误) 如图2,物体的长度是1.20cm 。
A、东方
B、天空
C、太阳
D、地球
例2. 下图是特技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所做的造型。 请你描述他们的运动 情况及所选的参照物。
以
地面
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是运动的;
以 其中一位跳伞运动员 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是静止的;
例3.瀑布从上飞流而下。选择的参照物是山崖 。 或山上的树木等
自学检测
1.“太阳钻进了厚厚的云层里”,“乌云渐渐遮 住了太阳”,一个说太阳在运动,一个说乌云在 运动,这是怎么回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主单位是 m ,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2、时间的主单位是 s ,测量工具是 钟表 。 3、误差:测量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
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计值有的偏大,有的 偏小,这样就产生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 小这种误差。
1、相同时间比路程
专业运动队体能达标测试5min跑,甲跑了 3000m,乙跑了3250m。则 乙 跑得较快。
初中体育加试1min跳绳,甲跳了120次,乙跳 了150次。则 乙 跳得较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初中体育加试100m跑,甲跑了12s,乙跑了 13s。则 甲 跳得较快。
一、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0
1 cm
0
1
cm
图1
图2
几种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
例(1)用刻度尺测量的厚度:总厚度除以纸张数; (2)测细铁丝的直径:线圈长度除以线圈的匝数
2、辅助工具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3、化曲为直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三、时间的测量 1、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器是停表。
10
49
41
18 4716
45144
12
3
巩固练习
1.中学生身高16.3 dm ; 2.旗杆高度为17 m ;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μm ; 4.新铅笔的长度约为0.175 m ; 5.一本字典的厚度约为3.5 cm ; 6.地球的半径约为6.4 x 103 km 。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理解位置变化
距离改变 方向改变
参照物
知识总结
一、机械运动与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设不动的物体叫参照
物。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体的位置变化了,该物 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3、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也不同。所以运动和静止 是相对的。
房屋、树木 运动 乘客乘坐的车 (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卫星 静止 地球
(7)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看到大地迎面而来。
大地 运动 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3、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
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
物,此人( B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5、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一般选择附近的、方便比 较的物体为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情况时, 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1)参照物应该是具体的物体,一般不能选自己为 参照。(2)解题关键:先判断题目所描述的对象,再判 断该对象的运动情况,最后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例1:太阳从东方升起。选择的参照物是( D )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判定
随手抛出的物体相对地 面上的路人来说速度很 大,因此容易造成伤害 事故,例如这则新闻报 道。
磁悬浮列车均采用全封闭的 车厢,其原因之一是要防止 高速运动的列车上掉落的物 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第十二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运动的快慢?
55 24
11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5 9876
35 6
53
37
22
8
51
39
20
10
49
41
18 4716
45144
12
3
停表的示数是 3min37.50S
秒表1.swf 秒表2.swf
59 0 3
5728
140 13
112
2
33
26 12 3 4
55 24
11
4
10
5
9876
35 6
53
37
22
8
51
3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