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闳中简介

合集下载

浅析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浅析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浅析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摘要:本文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中心,进行历史背景、画面解读及图中家具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韩熙载夜宴图》一直是一幅广受大家喜爱的一幅作品,不仅对于这幅画来历的探究,更是对画中韩熙载人物行为及内心的分析。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图;五代;一、作者简介——南唐画家顾闳中顾闳中,生卒年不详,江南人,五代南唐画家。

元宗李璟、后主李煜时任翰林待诏,善画人物。

尤注重对神情意态的描绘,反映人物复杂的心境。

用笔圆劲,间有方笔转折,设色较为艳丽,《韩熙载夜宴图》是古代人物画中的精品,也是顾闳中唯一传世的作品。

二、《韩熙载夜宴图》的来历《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著名的人物画家顾闳中的存世精品,也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优秀之作。

从画作的产生原因来看,恐怕没有其他任何一幅作品比它更有传奇性。

关于这幅画的来历,有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分裂的年代。

李煜的祖父建立南唐,到李煜时,国家气数已尽。

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的李煜,就是不擅长当皇帝的李煜不思救国图强,无力改变一切。

一方面战战兢兢地向宋廷称臣纳贡,希望赵匡胤“全其一邦之命”,一方面心胸狭窄,排斥异己,尤其“颇疑北人,多以死之”,许多有抱负、有能力的北方权臣因此命丧黄泉。

所以,关于这幅画产生的第一种说法就是,这位蓄长髯的主人公是南唐的权臣,他颇有抱负,想做出一番事业,但是由于是北方人,在当时南北对峙的局面下,遇到无能的南唐皇帝的猜忌,不但一直没有被加以重用,而且还被阻挠参加政治活动。

韩熙载空有满腔热血无法实现,为了避免皇帝对他的猜疑,每天以声色自娱,以此表示自己对于权力地位毫无兴趣。

皇帝对于他还是不放心,密切的注视着韩熙载的一举一动。

甚至派遣画院的画家顾闳中也去参加韩熙载夜间举行的宴会,然后根据他们所见到的情景,如实的描绘下来,交给皇帝。

就这样,李后主的猜忌心促成了这张千古名画的诞生。

与此不同的另一种说法是:据南唐书记载,韩熙载是北方贵族,年轻时在京洛一带就很有名气。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资料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资料


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 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全局构 图张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 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 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

第一场景:描绘了韩熙载与来宾聆听乐女弹奏琵 琶;

第二场景:描绘了舞女在韩熙载的击鼓声中翩翩 起舞;
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更凸显画家卓绝的功底,特别是主要人物韩熙载,分 别在五个画面之中出现,但每个场景的服饰、动作、表情都不尽相同,但他的形态 与性格却都表现的前后一致。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 部的胡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世,五代南唐 画家。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工画人物, 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 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 卷,描绘的是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宾客的 情形。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 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 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第三场景:描绘了韩熙载在围床上休息;

第四场景:描绘了韩熙载手执执扇欣赏乐女吹奏 (两人吹横笛,三人吹筚篥);

第五部分:描绘、记录了韩熙载和宾客与乐女调 笑,以此结束夜宴。
画面中屏风和床榻等家具的使用,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 画面,使每段画面可以独立成章。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画面连系起来,使整个画卷形 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
《韩熙载夜宴图》 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作者顾闳中。 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 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 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 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宠信,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 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 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

《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闳中简介 画中韩熙_历史故事

《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闳中简介 画中韩熙_历史故事

《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闳中简介画中韩熙人物档案姓名:顾闳中字:叔言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五代十国出生地:北海人(今山东潍坊)出生日期:公元910年逝世日期:公元980年职业:人物画家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唐朝末年在北海出生,中唐朝末年进士。

不过后来因为唐朝末年战争连年,时局混乱,顾闳中为了躲避战乱,最终选择了逃亡南方,最后定居在江南一带。

作为一位北方贵族,因为本身有才的关系,在逃亡南方之后,被南唐朝廷留用,任南唐画院待诏。

他是五代十国人物画家的代表人物,用笔圆劲,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

不过可惜的是,顾闳中的作品仅有一《韩熙载夜宴图》流传于世。

对于顾闳中其他遗失的画作虽然可惜,但是仅存一幅图便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也足以见得顾闳中本人在人物画方面的造诣。

韩熙载是南唐著名大臣,原本为北方人氏,因为父亲被李嘶源所杀,为避难南逃。

韩熙载后来中南唐同光年间进士,此后进入南唐朝廷,受到皇帝重用。

南唐李升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

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说来《韩熙载夜宴图》的出现,其实还是比较传奇的一个故事。

当时的江南一带战争较少,又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庶。

所以当时的士大夫阶层都沉迷于享乐,纵情声乐,生活奢侈糜烂,几乎每一位士大夫家庭都蓄养有歌伎,而且数量还不少。

韩熙载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物,不仅仅是政治才能,还包括艺术才能,他懂音乐,能歌善舞,擅长诗文书画。

身处南唐的韩熙载,一边痛心南唐朝廷的不断衰弱和官僚之间的争权夺利,另一方面也不愿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所以放纵声乐,以此寄托自己的苦衷。

李煜当时也对国势逐渐衰微的南唐朝廷忧虑不安,知道韩熙载的才华,于是便想拜韩熙载为相。

但是知道韩熙载本人疏狂自放、纵情声色,于是又有些不放心。

出于惜才的原因,李煜想通过图画的方式对韩熙载起到规劝的作用。

有关《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鉴赏

有关《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鉴赏

有关《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鉴赏简介:《韩熙载夜宴图》,五代画家顾闳中做。

图为绢本,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设色画,先藏于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杰作。

全幅长卷分为五段,义屏风和床榻来起到了分割画面的作用,各段相互联系,有独立成章,使全卷成为统一的大画面。

这幅长卷正是以这种五个连续的画面既独立又联系的方式,犹如连环画一样,描绘了韩熙载举办家宴,大宴宾客的全部过程,成为我国人物画中一幅不可多得的珍品。

画家顾闳中历任南唐唐中主,后主两朝翰林图画院待诏,以擅长人物画著称,除《韩熙载夜宴图》外据说还画过《明皇梧桐图》《李后主道装图像》等,均已失传。

赏析: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同在他之后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一样都堪称国宝级的传世名作长卷画,虽然这幅画的作者顾闳中的其它作品均已失传,画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也很少,但仅存的《韩熙载夜宴图》已足以奠定顾闳中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韩熙载原来是北方贵族,后因战乱来到江南做官,成为五代南唐的大臣。

韩熙载早年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后目睹南唐江河日下,时事日非的现实,为了躲避政治上的不测遭遇,故意沉溺于声色戎马之中,不问政事,夜夜宴饮。

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后,有意重用韩熙载,想了解韩熙载整天在家中做些什么,于是派遣画家顾闳中去韩家赴宴,采用“心识默记”的方法,画下这《幅韩熙载夜宴图》。

果然不出韩熙载所料,时隔不久宋朝大军便攻陷了南唐,后主李煜也沦为阶下囚,写下了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古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韩熙载夜宴图》作为古代人物长卷画,比起在他之前的长卷画提前了一大步。

这幅长卷画可以分为“听月”、“赏舞”、“休息”、“演奏”、“散宴”共五段,实际上记录了整个晚宴的全过程。

有其奇妙的是,这幅长卷是采用画面上的屏风、床榻等来作为隔断,他们即使画中的物件,同时又起了分隔的作用,可谓是匠心独运的妙笔。

《韩熙载夜宴图》的第一段“听乐”,表现的是夜宴上的演奏刚刚开始,韩熙载坐在床榻上和宾客们一起听乐的情景,画上每个人的视线都集中到琵琶女的手上,在座者都是韩熙载的好友和同僚,画家刻画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和神情,第二段“赏舞”,韩熙载已经更衣下场,亲自为舞伎击鼓伴奏,旁边的宾客都在观赏舞蹈,其中一位和尚甚为尴尬,作为出家僧人他本不应该参加这种场合,但是作为韩熙载的朋友他又不能不来赴宴,因此他只好目光不看舞技,作为避状,第三段“休息”,表现宴会中间休息时的场景,韩熙载坐在床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众家眷交谈。

国画的魅力——《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国画的魅力——《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国画的魅力——《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一、《韩熙载夜宴图》创作背景及画面内容宫廷画师顾闳中在夜色笼罩下潜入南唐重臣韩熙载的府邸, 仔细观察屋内情景, 后凭目识心记绘制了纵28.7厘米、横333.5厘米的长卷《韩熙载夜宴图》, 画面描绘的是韩熙载在家宴请宾客的情景。

那么我们不禁奇怪, 宫廷画师顾闳中为何会如此大费周章的描绘韩熙载的夜生活呢?关于这个问题坊间说法不一, 比较典型的是:一为避祸自保。

南唐后主李煜因北周强大故对从北方过来在南唐朝廷任职的韩熙载颇多怀疑, 为了打消李后主的怀疑以求自保, 韩熙载假装只问风月, 李后主为了确认命顾闳中绘制韩府夜宴情景。

二为拒任宰相。

南唐政权摇摇欲坠, 李煜欲重用韩熙载为宰相, 可韩熙载深知自己对南唐的灭亡已无力回天, 士人的高傲让他不愿做亡国之相, 所以有意造成不堪重用的影响。

李煜失望而疑惑, 故命顾闳中暗中观察绘制其夜宴情景。

李煜了解韩熙载夜生活的目的虽然存疑, 但顾闳中因此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 其审美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 只是该件作品在战乱和朝代更迭中遗落辗转, 直到乾隆初年才入藏清宫, 一直是清内府的珍贵藏品, 清王朝灭亡, 1921年溥仪从宫中携出变卖, 20世纪30年代初, 绘画大师张大千以准备购置一座王府的500两黄金从北京著名书画铺玉池山房买下这幅画, 只是1951年张大千为移居海外筹措经费而出售部分珍藏字画, 周恩来得知后要求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赴港购回国宝, 张大千顾念不宜让国宝外流的爱国情怀, 以很低的价格转让, 让《韩熙载夜宴图》永久留存大陆,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大千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画卷中顾闳中以精湛的技艺再现了韩府灯火通明下笙歌燕舞的情景, 展开画卷, 让我们一起走进《韩熙载夜宴图》:第一段听乐。

画卷露出半尺的时候, 是一张床, 床旁放一把琵琶, 说明这琵琶的主人有可能钻到了这张床的被窝里去了, 这就拉开了荒诞的帷幕。

顾宏中之_韩熙载夜宴图_宋丽梅

顾宏中之_韩熙载夜宴图_宋丽梅

顾宏中之《韩熙载夜宴图》贵阳市女子职业学校宋丽梅《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描写我国五代时期的现实生活,根据真实事件而作的艺术性极高的绘画作品。

作者顾宏中,是五代享有盛誉的人物画家。

江南人,南唐中主、后主时入画院为/待诏0。

他的作品多以贵族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善于把握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捕捉在特定的环境下和情节中的人物心理情感,揭示社会的本质,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丰富内容。

《韩熙载夜宴图》正是顾宏中体现这一创作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画中主人公/韩熙载0投顺南唐后,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58#u 艺术之窗u艺术之窗宠信。

后主李煜继位后,因对北方籍官员的猜忌,屡借故毒杀不少北方籍大臣,在后周对南唐日益紧逼的形势下,李煜却愈加刚愎自用,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朝不保夕。

在此不利的环境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采取了疏狂自放,装癫卖傻的方式,以求自保。

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

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家中整个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

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

第一段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

第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女击鼓,所有的宾客都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中。

第三段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

第四段是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

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

第五段是描绘酒酣舞罢,笙歌停后韩熙载、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

顾闳中 - 318艺术网

顾闳中 - 318艺术网

顾闳中是五代南唐时期的一名宫廷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

有关他的记载极为简略,最早记述他的生平的材料是宋代的《宣和画谱》,云:“顾闳中,江南人也。

事伪主李氏为待诏。

善画,独见于人物。

”由此仅知其为江南人,为南唐后主李煜时的宫廷画家,任待诏之职,擅画人物,余则未详。

后人对顾氏的认识也都出于此段记述。

真正使顾闳中名冠画史的是他所创作的《韩熙载夜宴图》卷。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山东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唐末进士,避乱逃到南方,因其家族声望和本身的经略之才,被南唐政权收留,并委以中书侍郎之职。

但此时的南唐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宋政权势力的不断扩大,加之南唐政权本身的软弱和内部倾轧,特别是对北方投靠人士的猜忌,使得韩熙载处处小心。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他不得不以纵情于声色犬马、疏狂自放的生活态度来达到避祸保身的目的。

由于韩熙载的才名声誉甚著,后主李煜既想用其为宰相治理国家,另一方面又对他不放心,害怕危及到自身的政治利益,遂对韩熙载的生活加以考察。

他得知韩熙载“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糅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遂命画院待诏顾闳中、周文矩等人潜入府中,“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了解真实情况后,遂决定不再重用。

不管此图最初的创作目的为何,但作为顾闳中经过实地考察而创作的具有纪实性和肖像画特征的作品,却成了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千古巨迹。

《韩熙载夜宴图》卷,绢本,设色,纵28.7cm,横335.5cm,现藏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卷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将长卷画面分为五段,描绘了南唐韩熙载宴请宾客的场面,每段以屏风相隔。

图中韩氏形象与史籍所载相符,明显带有肖像画性质。

画法精湛,其他人物情态的刻画亦惟妙惟肖,相当传神。

此图用笔赋色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色彩绚丽而不失稳重,红白黑对比穿插,极富表现力。

此图无款,因其所表现出的高超技艺和画中人物衣冠器皿均合五代制,故历来被认为是顾氏真迹。

2020年3月11日美术鉴赏《韩熙载夜宴图》(1)

2020年3月11日美术鉴赏《韩熙载夜宴图》(1)

韩熙载夜宴图鉴赏《韩熙载夜宴图全卷》《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画作内容该幅无款。

前隔水存南宋人残题"熙载风流清旷,为天官侍郎,……"20字。

引首有明初程南云篆书题"夜宴图"三大字。

卷后有南宋史弥远"绍勋"葫芦印,清·宋荦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一印。

拖尾有行书"韩熙载小传",后有元·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题诗,又积玉斋主人题识。

后隔水清·王铎题跋,后有"董林居士"、"纬萧草堂画记"等收藏印。

又有乾隆皇帝长跋及清内府诸收藏玺印。

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画家采用一扇屏风作为画面空间建构、营造美感的主要手段。

第一段:琵琶独奏。

描绘的是韩熙载与到访的宾客们正聚精会神的倾听演奏琵琶的场景。

可以看出演奏之前,屋内经过一场动荡,画家着重表现地则是弹奏已经开始,全场空气凝注的一瞬间。

此段出现的人物繁多,场景复杂,床上的红袍青年是新科状元郎粲,端坐在状元左侧戴着高高的纱帽之人便是主人公韩熙载,弹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则在她左边并扭头望着她,听得入神且一直关心她的弹奏手法。

长案的两端坐着韩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紫薇郎朱铣,另有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这些人物都确有记载。

第二段:六幺独舞。

描绘的是韩熙载站在红漆揭鼓旁,两手抑扬地敲鼓。

韩熙载右手举起鼓捶,使人感觉仿佛这二捶敲下去就能听见鼓的声音似的。

郎粲侧身斜靠在椅子上,一边可以照顾到韩击鼓,一边可以欣赏王屋山的舞技。

画中还有一位青年在打板,应是韩熙载的门生舒雅。

在这一场景里,明显发现添加了一位新面孔,有一个和尚参加了夜宴,是韩熙载的好友德明和尚,他拱手伸着手指,谦卑的低着头,好像感觉和尚出现在这种场合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眼看着"施主"击鼓而不看舞伎,再看旁边为韩熙载打着节拍鼓掌的人,恰恰与和尚的神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闳中简介
顾闳中,江南人,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

他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

五代十国(公元-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分裂的年代,而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对意境的追求和对情趣的探索,使山水画与花鸟画得到新的发展,预示着绘画将由叙事状物转向抒情达意的更高层面。

五代人物画也更为精进,融汇了秦汉的纯朴豪放,魏晋的隽永含蓄,逐渐将大唐的恢宏绚丽淡化疏朗简雅的风尚。

然而人物画并未能摆脱“宣教化、助人伦”的世俗功能,要求生动地再现现实的事件和人物,在客观上直接促进了写实技巧的发展。

从古代人物画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事件,还可以通过那些或禾农丽丰腴、或柔淑温婉的生动形象了解那个时代的面貌和人们精神境界。

据《宣和画谱》记载,《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的宅第窥视其夜宴的情景而作的。

画中的主要人物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出身北方豪族,避难来到南唐,李后主欲命其为宰相,而韩熙载见国事日非,不愿担当此任,遂终日纵情声色,与宾客作长夜之饮,画中的其他人物也大多真有其人,如状元郎粲、和尚德明等,都是韩常的常客。

画卷里,韩熙载虽放浪形骸,但始终双眉紧锁,难掩忧心忡忡。

桌案都比较低矮,正是由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的过渡时期,琵琶箫鼓、秀墩床榻,室内的陈设器物无不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现实主义的题材要求画家深入地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节,目识心记,悉心体会,然后艺术地再现,把自然形态上升为艺术形态。

《夜宴图》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

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画家在构图上作了精心安排,每段一个情节、一个地点、一个人物组合,每段相对独立,而又统一在一个严密的整体布局当中,繁简相约,虚实相生,富有节奏感,图中三个屏风绝不雷同的处理方法体现了画家巧妙的构思。

人物的趋向动势变化丰富,疏密向背有致,神态动静相宜,全图之势蓄于画卷之内,紧密而富有张力。

第三段景物中安置了一枝烛台,红烛高照,点明了《夜宴图》特定的时间,而并不精心描绘夜色,这种中国传统式的意象表现手法与方式共同构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五代人物画中肖像画的技巧前所未有地发展,顾闳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家。

古代称肖像画为“写真”,“真”
就是指对象内在的精神本质,即“神”,具备了高超的写真技巧,对创作人物画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

通过对不同对象的形体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

而对主人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

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长髯,戴高巾,从倚栏倾听,到挥锤击鼓,直到曲终人散,各个不同的场合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戏乐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由此深化了《夜宴图》的内涵。

无论是设色还是用笔,《夜宴图》的表现技法堪称精湛娴熟。

古人善用矿物质颜料作画,历经岁月的磨砺依然璀璨夺目。

《夜宴图》多处采用了绯红、朱砂、石青、石绿等色,对比强烈,而整个画卷统一在墨色丰富的层次变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动人。

古人作画,专尚用笔,在准确地把握了对象的形体特征以后,用笔除了勾画出对象的外在轮廓之外,同时具有表达对象本质的要求,线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元素,在东方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

用笔的变化概括起来说是“轻重疾徐,偏正曲直”八个字,实践起来却是千变万化,全凭画家妙悟,自然灵变。

《夜宴图》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颇有韵味。

人物衣纹组合丰富有变化,须发的勾画“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画尽意在,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着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

全画工整精细,线条细润而圆劲,人物衣服纹饰的刻画严整又简练,对器物的描写真实感强。

设色既浓丽又稳重.比例透视有法度可寻,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