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作品赏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吴冠中作品赏析

吴冠中作品赏析

《水田》2023
• 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旳 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旳直观生动性、油画色 彩旳丰富细腻性与中国老式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 起。他擅长体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旳新绿、薄薄旳雾 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友好、清新旳色调,宁静、淡 美旳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旳感染力。
吴冠中作品赏析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2023),20世纪 当代中国绘画旳代表画家之一;终 身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当代 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 画民族化”、“中国画当代化”旳 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旳艺术特色; 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家乡、 在家园、在自己心底”旳真切情感, 体现了民族和大众旳审美需求,他 旳作品具有很高旳文化品格。
《京郊山村》1963
《江南池塘》1972《水乡行Leabharlann 1997《池塘人家》1996
• 70年代起,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利用中国老式材 料工具体现当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旳革新。他旳水墨画 构思新奇,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经过点、线、面旳 交错而体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旳形态体现 大自然音乐般旳律动和相应旳心理感受。既富东方老式意 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吴冠中作品赏析ppt课件

吴冠中作品赏析ppt课件
(一)中国画 笔墨渲染和如诗意境的师承 水墨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 自然性。
(二)西方现代抽象派绘画
•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 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 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 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 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 代表画家有:蒙德里安(Mondrian)【荷 兰】 、康丁斯基﹝Kandinsky﹞【俄】、杰 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美】等 。
《母土春秋》1997
《夜宴越千年》1997
《依附》2001
《水乡行》1997
你认为吴冠中的绘画属于油画还是国画?
(油画)
(国画)
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
——吴先生的老同学李霖灿先生(原 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评价吴先生的话
他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 期作品常喜以点、线造形。
• 70年代起,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 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 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 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 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 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柳塘双牛》1993
《翠堤春晓》1975
(三)技法的突破
《草与莲》1997
《白桦林》1993
《漠》1981
《色色空空》1993
《荷塘》1995
《荷塘春秋》2002
(四)个性的形成
《海棠》2000
《秋瑾故居》1988
《接天莲叶胜于碧》1990
《荒漠》1994
《沧桑之变》1998
《墙上秋色》1997

吴冠中课件

吴冠中课件

亮后 个择是图
的新 标正,是
银的 志是它吴
灰创 ,吴是冠
世作 它冠以中
界道 成中高以
路 为在调敏
70 70
之沟 的感
间 通年高和Βιβλιοθήκη 的 吴代级理纽 冠中灰性
带 中期处的
, 酝理形
它 年酿的式
将代 色美
吴冠中
画面中占据主体的山峦仅用墨笔勾勒起伏的结构,看似随 意洒脱,却显示艺术家坚实的造型功底;明快的墨点点出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 画家之一。擅画油画,吴冠中的作品 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 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 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 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他 是一位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上 都超越了中西,超越了画种界限的艺 术家。
他的部分优秀作品。《》、《北国风 光》、《小鸟天堂》、《》、《鲁迅 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 及《狮子林》、《》等;出版有《吴 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 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
线 的、 一意 笔境 。处理,无处不透露出吴冠中对东西方文化精髓的独立探索,不吴仅冠是中吴冠中本人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油画史上浓重


吴之“ 彩加《 冠前 油关以坦

中的 水系处桑

“ 艺” ,理尼 带术 转而的亚
大 瀑
进探 换这,大 了索 过种更瀑 一与 程灰重布

个文 的的要》 明革 一选的构
吴冠中
吴冠中风格历程
•吴冠中的绘画充满了最能集中反映本 世纪中国艺术面貌的各种特点,即东 西方艺术的汇合及杂交。多年来,吴 冠中先生在一个十字 吴冠中 路口:西方文化
吴冠中风格历程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课件:吴冠中作品赏析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课件:吴冠中作品赏析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9/1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1
谢谢欣赏!
2019/9/1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吴冠中作品赏析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2010),20 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 家之一;终生致力于油画民 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 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 族化”、“中国画现代化” 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 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 “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 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 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 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 化品格。
《母土春秋》1997
《夜宴越千年》1997
《依附》2001
《水乡行》1997

初中美术吴冠中简介 (2)ppt课件

初中美术吴冠中简介 (2)ppt课件
1919—2010,江苏宜兴人,20世 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 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 化的探索。
吴冠中说,我的画是将西画的优点 表现在中国画之中。我画的点和线, 每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画 中的点和线,不管是大点小点、长线 短线,在运用上是严格的,都不是随 便乱摆上去的,有时一点不能多也不 能少,点子多了对画面无补,我都想 办法将他遮掉。对线的长短也是如此, 都不是随便画上去的,要恰到好处。
吴冠中
代表作欣赏
请小朋友们留意画中的线条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父爱之舟》PPT精品课件

《父爱之舟》PPT精品课件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父爱观念差异
1 2 3
父爱表达方式对比
分析东西方文化中父爱表达方式的差异,如西方 文化中父爱更加直接、热情,而东方文化中父爱 则更加含蓄、深沉。
父爱价值观对比
探讨东西方文化中父爱价值观的不同,如西方文 化中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而东方文化中则更注 重家庭和谐和集体利益。
父爱与社会文化关系探讨
思考题: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思考与实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父亲的爱与感激,如何将所学到的父爱 精神传承下去。
分享与反思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悟,同时反思自己在父爱表达方面的不足,提出 改进措施。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01
02
03
04
作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正值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初期
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塑造,展现 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父爱
如山”的深刻内涵
作品所表达的对亲情的珍视和 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具有普遍
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同时,作品也体现了作者对艺 术与生活关系的独特思考,即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分析父爱观念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联,探讨不同 文化背景下父爱观念的异同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 响。
05
社会意义与现实意 义探讨
家庭教育中父爱重要性认识
父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01
提供安全感、塑造性格、引导价值观
父爱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02
心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父爱在孩子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03
培养责任感、自律性、独立思考能力
《父爱之舟》PPT精 品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父爱之舟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父爱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 • 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探讨 • 知识拓展与课堂互动环节

《桥之美》PPT课件3 (共33张PPT)

《桥之美》PPT课件3 (共33张PPT)

《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比较,不同在哪里?
从写作对象看,本文为事理性说明文
从写法及语言看,本文语言文艺性强
《中国石拱桥》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以准确的数 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使人 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 性质的小品文,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 写和评价。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桥之美,美在_____”的句式说 上 的 石 桥
美在 石桥与细柳配合 令画家 销魂 江
南 乡 间 的 石 桥
苏州的宝带桥
美在 长桥 与 水面 配合 打破了 单调感
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美在 风雨桥 与苇丛 配合 引人 驻足欣赏
桥之美的总特征
举例说明
各自的作用 (美学效应)
舒畅 神清气 爽、疏朗开阔 销魂 刚柔相济
在 同不 的同 形环 式境 和中 作起 用着 。不
苇丛上的石桥
细柳映衬的桥
水天间的桥 廊亭遮盖的桥
满足 驻族
神奇壮观 安适自在
为了说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一特征。 为了说明这一特征,作者一共举了几个例子? ⑴乌镇的石桥 ⑵江南乡间石桥 共举了7个例子:
画家喜欢桥的原因是什么?(找出 文中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 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 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 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 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总之,桥之美,美在与 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 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 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 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 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 效果。
清明上河图

美学之形式美——吴冠中水墨画ppt课件

美学之形式美——吴冠中水墨画ppt课件

《 周 庄 》
美学之形式美——吴冠中水墨画
2、节奏韵律法则的体现
节奏韵律法则是吴冠中水墨画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彰显 吴冠中水墨画的形式美内涵,对吴冠中水墨画艺术价值的最大化具有 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节奏韵律是中国水墨画在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 最高境界,吴冠中在水墨画的创作过程中更是将这种思想理念充分地 融入到创作之中。
《巴山春雪》
美学之形式美——吴冠中水墨画
2、基于生活的抽象意境美
相比于具象的事物,抽象绘画艺术更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也 就构成了水墨艺术的抽象之美抽象画虽无形,但在吴冠中看来,只要 来源于生活,并能够借助技法的运用于真情实感的承载便能够形成抽 象的意境之美。
《 松 魂 》
美学之形式美——吴冠中水墨画
形式美的追求者
——吴冠中水墨画欣赏和学习
美学之形式美——吴冠中水墨画
吴冠中
吴冠中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代表画家之一,不仅开创了 中国绘画史的全新格局,更在国际艺坛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 力。作为学贯中西的绘画艺术大师,吴冠中的绘画涵盖了油 画、彩墨、速写和水墨画等等,尤其是在水墨画上更具有深 深的造诣。
美学之形式美——吴冠中水墨画
美学之形式美——吴冠中水墨画
谢谢观看
美学之形式美——吴冠中水墨画
吴冠中的一生,都在不懈追寻着中西绘画语言的融合之道, 在自身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更新着美学观念。吴冠中的水墨画通 过中西结合的艺术手法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融合了西方绘画理 论与实践精髓,由此形成了全新的意蕴并突出了吴冠中水墨画 的独特的形式之美。吴冠中水墨画的艺术风格特点在于通过更 为强烈且鲜明的形式向传统的水墨画表现手法提出挑战,由此 凸显出吴冠中水墨画本身的意境之美。
美学之形式美——吴冠中水墨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5
(二)西方现代抽象派绘画
•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 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 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 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 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 代表画家有:蒙德里安(Mondrian)【荷 兰】 、康丁斯基﹝Kandinsky﹞【俄】、杰 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美】等 。
吴冠中作品赏析
艺术系 魏旭燕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 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终生致力 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 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 “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 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 “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 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 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 文化品格。
《夕阳兮晨曦》1998
.
《池塘人家》1996
35
《夜航》2000
《月如钩》1998
.
36
《高桥》2006
《遗忘的雪》1996
.
37
《柳塘双牛》1993
.
《翠堤春晓》1975
38
(三)技法的突破
《草与莲》1997
.
《白桦林》1993
39
《大漠》1981
《色色空空》1993
.
40
《荷塘》1995
• 中国水墨绘画方面——与时俱进; • 油画等艺术形式上——探索民族特色。 • 核心——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
“象心”来相通。
他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优秀品质,是 他留给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
11
作品赏析
• 一、创作形式 • 二、创作内容 • 三、创作风格 • 四、艺术源头
《书画缘》1996
《汉柏》1992
.
49
《狮子林》1983
《照壁》1997
.
50
《逍遥游》1998
.
51
《海市蜃楼》1991
《浮游》1995
.
52
《吴家作坊》1992
《水乡行》1997
.
53
《在天涯》1998
《榕树》1992
.
54
四、艺术源头
(一)中国画 笔墨渲染和如诗意境的师承 水墨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 自然性。
.
《映日》2001
29
三、创作风格
(一)音乐的律动 (二)诗歌的意境 (三)技法的突破 (四)个性的形成
.
30
(一)音乐的律动
《黄河》1997
.
31
《点线迎春》1996
《天府梯田》1980
.
32
《松魂高原》1987
.
34
(二)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指给人以美感或有强烈的抒情意味。
.
《荷塘春秋》2002
41
(四)个性的形成
《海棠》2000
《秋瑾故居》1988
.
42
《接天莲叶胜于碧》1990
《荒漠》1994
.
43
《沧桑之变》1998
.
44
《墙上秋色》1997
.
45
《弃舟》1998
《窗里窗外》2001
.
46
《纠葛》2000
《不争春》1992
.
47
《流逝》1997
.
48
.
2
《母土春秋》1997
.
3
《夜宴越千年》1997
.
4
.
5
《依附》2001
《水乡行》1997
.
6
.
7
.
8
你认为吴冠中的绘画属于油画还是国画?
(油画)
.
(国画)
9
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
——吴先生的老同学李霖灿先生(原 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评价吴先生的话
.
10
他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 期作品常喜以点、线造形。
.
56
蒙德里安代表作:
.
57
康定斯基代表作:
.
58
波洛克代表作:
.
59
(三)印象派绘画
• 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19世纪后半叶到 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如:莫奈、 马奈、德加、莫里索......他们都善于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 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 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 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外 表草率的画法。
• 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 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气氛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 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 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 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汉字春秋-凹凸》2007
《大宅》2001
.
20
《宽容》1996
《伴侣》1989
.
21
二、创作内容
• 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 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 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 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 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 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
22
《京郊山村》1963
《江南池塘》1972
.
23
《泊》1962
.
《江边古木》1977
24
《双白杨》1975
《江峰独秀》1979
.
25
《漓江新篁》1976
《夕照华山》1983
.
26
《松与藤》1985
《双燕图》1981
.
27
《山高水长》1987
.
《双牛图》1992
28
《大熊猫》1992
.
12
一、创作形式
(一)点线面的构成感 (二)几何块面的抽象感 (三)挥毫泼墨的写意感
.
13
(一)点线面的构成感
在设计领域,构成,指将一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
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彩迹》2002
.
《墙上姻缘》1999
14
《建楼曲》2000
《江南居》2000
.
15
• 70年代起,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 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 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 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 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 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四合院》1999
《水田》2002
.
16
《春风桃柳》1999
.
《春满》2000
17
(二)几何块面的抽象感
《苦瓜家园》1998
《黑白故里》1992
.
18
《瀑》1999
《迹》2002
.
19
(三)挥毫泼墨的写意感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