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江南水乡系列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画苑佳作二:吴冠中江南水乡之代表《墙上秋色》

画苑佳作二:吴冠中江南水乡之代表《墙上秋色》

画苑佳作二:吴冠中江南水乡之代表《墙上秋色》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江南是最能吸引吴冠中的,亦是他持续最久的绘画主题,创作于1994年的《墙上秋色》,是在大师走遍寰宇之后,对于时间的思考、形式美的琢磨、中西艺道之融合的沉淀,更是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旧浓烈如初,可以说此幅作品是大师江南系列的代表之作。

吴冠中墙上秋色油画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成交价3212万港元《墙上秋色》的主要画面是满布爬山虎的白墙,而这处白墙则是留园的外墙,【注: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本名‘东园’,清代嘉庆年间由刘恕修葺改建,更名‘刘园’;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由盛宣怀之父盛康购得,按‘刘园’谐音易名‘留园’,取其‘常留天地间’(俞樾《留园记》)之意;新中国成立后,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列中国四大古典园林。

】吴冠中当年游历苏州园林,在狮子林取其奇石,在拙政园取文征明手植之紫藤,在留园则独爱其满布爬山虎的白墙。

吴冠中墙上秋色局部《墙上秋色》展现一堵巨大的江南民居外墙,大片的空白位置满布触手似的爬山虎,从右至左、从下至上踽踽爬行,层次有深有浅,彼此重迭;线条有粗有细,老嫩相织;更与白墙上之斑驳痕迹融为一体,暗示只有经历天荒地老之岁月,方能交结成如此天工人工之奇观。

爬山虎之色彩,除了源自现实的棕、灰、黑色,吴冠中更主观性的加入橘红、草绿、栗黄,不但看起来富于生机,更有如交错的神经线,将观众引导至抽象、乃至超现实的方向联想。

吴冠中墙上秋色局部吴冠中绘画留园墙上之藤蔓,并不止于表现其形式之美,更蕴含对于抽象的时间与记忆之探索,实属以简驭繁的大手笔。

吴冠中的江南题材画,连山村都是那么美

吴冠中的江南题材画,连山村都是那么美

吴冠中的江南题材画,连山村都是那么美图片模式吴冠中,《江南屋》,水墨设色·宣纸,62x68cm,1992年水乡哺育了我的童年,我画过水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画里流露了乡情,更体现了我对形式美的追求。

“小桥流水人家”之所以诱人,是由于其结构完美:小桥——大弧线,流水——长长的细曲线,人家——黑与白的块面。

块面、弧线与曲线的搭配组合,构成了多样变化的画面。

画不尽江南人家,正是由于块面大小与曲线长短的对歌间谱出无穷的腔。

“江南人家”“水上人家”“鲁迅故乡”“鲁迅乡土”……画题大都近似,但画面的情调千变万化,形式成了每幅画的主角,各具特色,而题目仅仅标志着水乡而已。

图片模式吴冠中,《江南人家》,水墨设色·宣纸,85x68cm,1987年水乡画面大都偏于小幅,往往选取村头一角或临流故宅之类,更穿插桃柳数枝,易引人入胜。

我后来喜欢表现大规模的江南村落,黑白块面之构成倒有点近乎立体派早期的探索。

我曾以“吴家庄”命名这类作品,因那只属于我自己创造的村庄,她其实并不存在,或确切地说,她曾于我心目中处处存在过。

我也曾用大画幅作水乡行,我想吞掉一整个水乡村镇:三条小河穿流屋宇间,三条银灰色长带托出了密密层层的黑白人家,于是黑与白的块面之大小、体形之长短、倾斜与走向……成了剧中演戏之主角,占满舞台,不施脂粉,全无化妆,人们能陶醉于她们的清唱中吗?图片模式吴冠中,《水乡行》,水墨·宣纸,200x206cm,1997年我总喜欢看小巷,大致由于两个缘由:一是多样形体挤在窄巷里,万象浓缩,构成丰富的画图;二是小巷与外界隔离,躲进小巷成一统,小巷呈现独特的身段体态美。

从形式构成的角度看,惊险的长江三峡与区区小巷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这静巷冷清清,隔绝外界自成一统,似乎空无所有,却含蕴着形式美感之微妙节奏,低音吐柔情。

缓慢的“弧”与“曲”是画面主调,墙头、墙脚、左方远处的山墙、墙里伸出的树枝,都参与了弧与曲合唱,严肃认真,绝不让走调。

吴冠中作品赏析

吴冠中作品赏析

《水田》2023
• 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旳 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旳直观生动性、油画色 彩旳丰富细腻性与中国老式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 起。他擅长体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旳新绿、薄薄旳雾 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友好、清新旳色调,宁静、淡 美旳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旳感染力。
吴冠中作品赏析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2023),20世纪 当代中国绘画旳代表画家之一;终 身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当代 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 画民族化”、“中国画当代化”旳 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旳艺术特色; 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家乡、 在家园、在自己心底”旳真切情感, 体现了民族和大众旳审美需求,他 旳作品具有很高旳文化品格。
《京郊山村》1963
《江南池塘》1972《水乡行Leabharlann 1997《池塘人家》1996
• 70年代起,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利用中国老式材 料工具体现当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旳革新。他旳水墨画 构思新奇,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经过点、线、面旳 交错而体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旳形态体现 大自然音乐般旳律动和相应旳心理感受。既富东方老式意 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吴冠中作品赏析ppt课件

吴冠中作品赏析ppt课件
(一)中国画 笔墨渲染和如诗意境的师承 水墨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 自然性。
(二)西方现代抽象派绘画
•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 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 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 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 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 代表画家有:蒙德里安(Mondrian)【荷 兰】 、康丁斯基﹝Kandinsky﹞【俄】、杰 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美】等 。
《母土春秋》1997
《夜宴越千年》1997
《依附》2001
《水乡行》1997
你认为吴冠中的绘画属于油画还是国画?
(油画)
(国画)
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
——吴先生的老同学李霖灿先生(原 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评价吴先生的话
他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 期作品常喜以点、线造形。
• 70年代起,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 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 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 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 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 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柳塘双牛》1993
《翠堤春晓》1975
(三)技法的突破
《草与莲》1997
《白桦林》1993
《漠》1981
《色色空空》1993
《荷塘》1995
《荷塘春秋》2002
(四)个性的形成
《海棠》2000
《秋瑾故居》1988
《接天莲叶胜于碧》1990
《荒漠》1994
《沧桑之变》1998
《墙上秋色》1997

油画民族化:吴冠中作品赏析(三)

油画民族化:吴冠中作品赏析(三)

油画民族化:吴冠中作品赏析(三)《先师冠中风骨》吴冠中弟子于海作品(国画)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瀑布雨后山泉布面油画 1985年作桂林农家油画 1985年作这幅《桂林山水》是吴冠中先生1985年游历广西桂林时所作。

除了吴冠中常用的习惯笔法之外,这幅画还运用了刀法如远山立面的砌法和迎面的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恰当地表现了山的质感。

而同类色调的三个山峰,却分别用堆笔法、减笔法和刀法,既拉出山与山之间的距离,又从山的造型上以轻重虚实和方圆加以区分。

近景中以树为主体的竖向黑线和以叶为主体的小平面,相互穿插交织,是整个画面节奏最强烈的部分。

下端一排白色江南房屋更增加了风景中的人间气氛,也是最明亮的部分。

黑白灰、点线面的精巧布局充分体现了吴冠中注重“形式美”的艺术主张。

茶花 1986年作赶市集油画画布 1985年作小巷 1984年作油画 1985年作江南水乡 1985年作吴冠中先生致力于探索油画民族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毕加索+城隍庙”。

《江南水乡》将油画的色感、光感和浓郁与国画的流畅、风韵揉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语言样式。

点、线、面的抽象元素变成了江南风景的具象描写,吴冠中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中西绘画多种对立的矛盾。

大户人家布面油画 1985年作《大户人家》是吴冠中先生的油画走向世界的代表作之一,这件写意油画也是中国油画获得国际市场认同的里程碑式作品,它曾以让世人震惊的高价被国外收藏家珍藏。

吴冠中说,这件《大户人家》“处于包围感的形式构成中。

大片黑屋顶、大块黑门窗、墨绿的水,串连了树枝之线、山墙之线,都为守护这家而携手合作,也是相互抱合,抱合之间有起伏,有摇摆、画面包涵波状运动。

显然,在整体波动中,屋顶面对着水之荡漾,心情也活跃起来,不安于自己呆板的形体,得意忘形,“变形”了。

试析吴冠中作品中江南水乡的形式美

试析吴冠中作品中江南水乡的形式美

试析吴冠中作品中江南水乡的形式美作者:吴志刚来源:《美与时代·中》2023年第11期摘要: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以江南水乡题材居多。

他在追求形式美的过程中提炼出新的绘画理念,创造了新的绘画图式语言,对我国山水风景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概述吴冠中钟情于江南水乡的原因,分析其江南水乡题材作品中的建筑及环境之美、文化涵养之美,并结合具体实例,从点的应用、线的应用、面的应用以及黑灰白的关系处理等方面论述其江南水乡系列水墨作品的绘画语言形式之美。

关键词:吴冠中;水墨画;绘画语言;形式美吴冠中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其作品以江南水乡题材居多。

他在绘画中注重表现节奏感与形式美,依托点线面与黑白灰的完美融合,配合鲜艳明快的色彩,营造江南水乡的清秀和俊丽,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令人痴迷陶醉。

吴冠中关于江南水乡题材的画作颇有造诣,在追求形式美的过程中提炼了新的绘画理念,创造了新的绘画图式语言,对我国山水风景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吴冠中钟情江南水乡的原因探究吴冠中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他自幼热爱绘画,展现出极高的绘画天赋。

他于1936年考入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开始学习西画、中国画和水彩画,后因成绩优异,表现出色,于1946年公费赴法留学,跟随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苏弗尔皮教授学习油画,四年业成后回国,致力于油画风景画创作,并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师。

自20世纪70年代起,吴冠中开始尝试水墨画创作。

虽然他在作画时仍运用笔、墨、宣纸等传统材料,但却有意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语言,使画作在不失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以西方绘画理念传达现代精神,不仅突出了画作的个性色彩,又体现了他对水墨画创作的深度思考。

吴冠中的画作有形式、内容和内涵上的美,艺术境界非常高,因此其多數作品都拍卖出了天价。

吴冠中的水墨画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其中江南水乡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他最钟爱的表现对象。

这一点从他创作的油画和水墨画作品中可以得到验证,该类题材作品数量繁多,且呈系列化。

江南水乡吴冠中画作赏析

江南水乡吴冠中画作赏析

江南水乡吴冠中画作赏析吴冠中在江南写生吴冠中从早年秀丽的江南风景到晚年的抽象线条,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色之间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形式架构,画面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诗情和神韵。

作为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画家,吴冠中对江南水乡有着浓厚的深情。

正因为有着如此深刻的情怀,使他笔下的水乡流露出情真意切的雅致与领袖。

水乡描绘江南水乡是吴冠中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和最典型的题材。

这幅作品以寥寥几笔勾画了江南水乡安宁,白墙黑瓦庄严静谧,盘旋在屋顶的燕子给画面注入了一丝活泼,增添了动感。

江村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的吴家作坊风格。

吴冠中用绘画形式中抽象的结构美去营造自己作品的意境,他捉住了江边村庄安静空幽的意蕴赋予了其独特的抽象艺术语言,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

双燕《双燕》的构图正显示了吴冠中对艺术造型的掌握,画中的黑白对比、几何形的组合──特别是长方、扁方、垂直、横卧的形状,都是他建构形式美的要素。

江南春吴冠中用纯熟的绘画技法,柔和的色调将江南水乡的春光乍泄景色展现于笔墨丹青之上。

画面充满诗意,布局精妙,线条准确有力,枝杆蜿蜒遒劲,富于变化而不呆板。

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小村的黑瓦白墙,和谐而清新的色调,宁静而恬淡的境界,使画作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天鹅吴冠中长期在油彩和墨彩的互补兼作中探索,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他的画也呈现了新的面貌,渐渐从长于状物向偏于抒情过渡,厚实浓重也渐趋明朗与空灵,有着全新的审美取向、情趣和气质。

四川水田吴冠中一开始是用油画材料来捕捉山间水田的这种镜面效果,但他发现,“在如镜子的水面色调变化极为微妙,冷暖倾向难于言传”。

后来他“索性扬弃水光天色之色彩变化”,将“油画水田移植进了水墨中”,既避免了油色之滞凝,更着力于发挥线之盘旋与疏密,创造出另一番境界与腔调。

江南吴冠中很多作品都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吴冠中:“黑、白、灰是江南主调,也是我自己作品银灰主调的基石。

【名品赏析】吴冠中绘画作品欣赏(十九)

【名品赏析】吴冠中绘画作品欣赏(十九)

【名品赏析】吴冠中绘画作品欣赏(十九)吴冠中绘画作品欣赏(十九)墙上秋色横幅墙上秋色纸本彩墨 1991年作 (1725万元,2011年12月北京保利)《墙上秋色》的主题是吴冠中非常喜欢的,他多次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过创作,既有油画,也有水墨。

在这张水墨《墙上秋色》中,画家以很大的画幅表现了一面爬满藤蔓的老墙。

老墙和藤蔓之间,传递出一种江南古镇特有的沧桑感和静谧,立于老墙前面两株树干,将画面一分为二,打破了原本的静谧。

最初《墙上秋色》的立意就来自于他受到苏州留园中一面山墙的吸引,特别是山墙和藤蔓之间的纠结关系,给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说:“苏州留园有一块巨大的山墙,墙上布满了藤线,年代久远,藤本已粗如臂、腿,层层叠叠,交错穿插,延伸到高远处的藤线则细于柳丝,柔于纤草。

粗线细线在墙上相交又相离,缠绵悱恻。

早春,遍体吐新芽,万点青、黄布满了棕色的枝藤;深秋,残红错落地点缀上、下、左、右,都似拍节的音符,共奏点、线之曲”,这些高墙藤线间的纠葛深深的吸引了吴冠中的注意。

石榴镜心设色纸本 1991年作春日镜心设色纸本 1991年作周庄周庄1985年春,吴冠中先生在周庄仔细揣摩後,看清了水乡古镇面貌的神韵,精心绘出四十八幅图画,深情地称誉“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1992年,吴冠中先生再次重访周庄,提笔泼墨,从此使周庄在华夏大地上声名与日俱增,成为众人心往神驰之地。

与他的江南系列一样,这里的房屋依然还是门窗漆黑,给人浑厚的感觉,但门前的拱桥,桥上的人群,直笔的小径,甚至是水边、路旁、树梢上星星点点的绿意与挂晒衣裳的红蓝,却使对茅舍的坚硬叙事有了灵动的效果。

观此幅《周庄》,或简约,或繁密,或简繁相间;或银白,或灰黑,或黑白一体;或写实,或意象,或实意俱存。

桥,古意朴拙,环拱徐上,沓至人群,耐人寻味;水,源远流长,暗淡掠影,水巷如织,微波荡漾;人家,临水而筑,傍木而依,前庭垂柳,墨瓦白墙。

江南水乡温存的情感,在吴冠中的笔下跃然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吳冠中江南水鄉系列作品欣賞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

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先生于2010年6月25日23点52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