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作业

合集下载

一周所教校本作业设计

一周所教校本作业设计

一周所教校本作业设计
以下是一份一周所教校本作业设计的参考内容:周一:
1.阅读指定文章,完成相关阅读理解题目。

2.完成数学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3.完成英语单词抄写作业。

周二:
1.完成数学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2.完成英语阅读理解作业。

3.完成语文作文练习。

周三:
1.阅读指定文章,完成相关阅读理解题目。

2.完成数学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3.完成英语口语练习作业。

周四:
1.完成数学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2.完成英语听力训练作业。

3.完成语文阅读理解作业。

周五:
1.完成数学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2.完成英语写作练习作业。

3.完成语文阅读笔记作业。

周六:
1.完成数学综合题练习作业。

2.完成英语阅读理解作业。

3.完成语文古文翻译作业。

周日:
1.完成数学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2.完成英语单词抄写作业。

3.复习本周所学内容,为下周的学习做好准备。

校本作业在精准教学中的运用

校本作业在精准教学中的运用

校本作业在精准教学中的运用一、校本作业在精准教学中的重要性校本作业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量身定制的作业。

与传统的标准化作业相比,校本作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具有以下重要性:1. 精准定位:校本作业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针对性地设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作业,提高学习效果。

2. 个性化发展:校本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3. 反馈机制:校本作业可以通过教师的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二、校本作业的合理运用1. 制定合理目标: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合理制定作业目标,确保作业的难度和内容与教学要求相符。

2. 多样化形式:校本作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练习题、探究性作业、实践操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3. 强调实践应用:校本作业应注重实践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提供个性化反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5. 引导自主学习:校本作业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提供一定的选择余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校本作业在精准教学中的案例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设计校本作业。

比如,针对数学优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鼓励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进行一些数学建模;对于数学薄弱生,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作业,帮助他们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校本作业的合理运用可以促进教学的精准性和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学校校本作业使用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作业使用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作业使用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校本作业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校本作业是指学校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作业。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校本作业的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

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加强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形成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

三、具体措施。

1. 制定校本作业使用标准。

校本作业应当符合学科教学大纲、学生学习水平和学科特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

同时,要求作业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制定校本作业使用流程。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本作业使用流程,包括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反馈等环节。

特别是在作业批改和反馈环节,要求教师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校本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中,形成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

4. 建立校本作业使用档案。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本作业使用档案,对每一次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等环节进行记录和归档。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对校本作业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也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跟踪。

四、实施效果评估。

学校应当定期对校本作业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的参与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

评估结果将为学校今后的教学改革和校本作业的使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总结。

校本作业的使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本实施方案,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推动校本作业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

校本作业教研情况汇报

校本作业教研情况汇报

校本作业教研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校本作业的教研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的作业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我校校本作业教研情况的汇报。

一、教研目标明确。

在校本作业教研中,我们明确了教研目标,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研内容丰富。

校本作业教研内容主要包括,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作业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研成果,为作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教研成果显著。

在校本作业教研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首先,通过调整作业形式,如设计小组合作作业、项目作业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特点,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避免了作业过多或过难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科学的作业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和指导,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

四、教研经验分享。

在校本作业教研中,我们积极开展教研经验的分享和交流。

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观摩等形式,我们将教研成果向全校教师进行了广泛的推广,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了整体教学水平。

五、教研展望。

在今后的校本作业教研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不断完善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我校校本作业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作业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2024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四 校本作业

2024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四 校本作业

语文校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1.根据图片,写出相应的古诗。

【】代,。

,。

2.体会《穷人》塑造人物时的写作手法。

阅读《穷人》,抓住“桑娜将两个孤儿抱回家抚养”这个过程,体会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

这种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A.运用对比手法,理解人物形象。

B.关注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C.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D.留意其他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曹)操教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3.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片段,在正确说法后面画“√"。

(1)朗读这个片段,要注意读出关公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

( )(2)读关公“酒且斟下,某去便来”的话,语气要干脆响亮。

( )(3)读关公“出”“提”飞”上”“掷”等动作的词语,语音要重。

( )4.文中不正面描写关公与华雄打斗的场面,而写“其酒尚温”,这样的情节设置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5.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读一读,选一选。

诸葛亮“空城计”: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A.重情重义B.沉着冷静,胆识过人C.昏庸无能6.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

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这个年轻的战士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

但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1)“我”的矛盾心理包括( )①担心②痛苦③期盼④紧张A.①②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这个语段中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是( )A.做铺垫B.侧面烘托C. 首尾呼应D.正面描写7.小练笔。

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试卷

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16B. -√25C. πD. 0.1010010001…2. 已知a=2,b=-3,则a² + b²的值是()A. 13B. 5C. 4D. 73. 下列函数中,一次函数是()A. y = 2x + 3B. y = x² - 2x + 1C. y = √xD. y = 3/x4.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2,-3)B. (-2,-3)C. (3,-2)D. (-3,2)5.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10cm,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A. 32cm²B. 40cm²C. 48cm²D. 56cm²6. 下列方程中,无解的是()A. 2x + 3 = 7B. 3x - 4 = 5C. 2x + 3 = 2x + 5D. 2x - 3 = 2x + 17. 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3x < 6B. 4x > 8C. 2x ≤ 4D. 5x ≥ 108. 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2,公差为3,则第10项a10的值是()A. 29B. 32C. 35D. 389. 下列图形中,属于平行四边形的是()A. 矩形B. 正方形C. 菱形D. 以上都是10. 若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周长是()A. 2πrB. πr²C. 4πrD. 2r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1. (2/3)×(-4)= _______,-(-5)= _______。

12. 已知a=3,b=-2,则a² - b² = _______。

1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到原点O的距离是 _______。

14.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6cm,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cm²。

学校校本作业使用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作业使用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作业使用实施方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校本作业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学校校本作业的使用,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特制定本校本作业使用实施方案。

一、校本作业的定位。

校本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校本作业的定位是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校本作业的设置原则。

1. 灵活多样原则,校本作业的设置应该灵活多样,既要有针对性地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又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量力而行原则,校本作业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避免给学生过多的负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和休息。

3. 循序渐进原则,校本作业的设置应该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三、校本作业的实施方法。

1. 规范布置,教师在布置校本作业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作业内容,避免给学生过多的负担,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

2. 及时批改,教师在批改校本作业时,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3. 老师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校本作业后,应该及时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作业内容,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校本作业的评价机制。

1. 定期评价,学校应该建立定期的校本作业评价机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多元评价,学校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作业成绩、学习态度、参与课外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反馈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校本作业的监督与管理。

1. 教师监督,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校本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监督,确保教师合理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六年级语文校本作业

六年级语文校本作业

六年级语文第九周校本作业一、修改病句。

1、气象台发布了台风即将在我省沿海登录。

2、保持南极的生态环境人们已成为自觉行动。

二、按要求写句子。

1、飞机飞翔。

(扩句)2、周总理摆了摆手说:“今天不吃了,等大家的日子过得红火了,我们再来这儿做客;(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3、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缩句)4、这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缩句)5.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改为反问句)6、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7、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改成转述句)8、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改为“把”字句)9、他对我说:“老师叫你去;'(改为转述句)10、琥珀是一个包着两只苍蝇和蜘蛛的松脂球/修改病句)第十周校本作业三.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凡卡回到爷爷身边受苦。

凡卡不愿在鞋店里再受折磨。

2、凡卡在城里受罪。

凡卡要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四.联系课文把词语补充完整。

无()无()()()而逃无()五()虚()一场()贯而入惊弓之()()无其事()无人烟东()西()五选字填空。

暮墓慕募幕1、夜()降临,小镇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2、王校长在运动会上致开()词。

3、我真羡()他们那样无忧无虑。

4、他们约定半夜到()地去试试胆量。

5、我们应为希望工程()捐。

6、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病句。

6)一阵勇猛的炮火,把敌人坚硬的工事全部摧毁To(2)张燕和李纹约定一起在自己家里温习功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先求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B再把各分数化成用最小公倍数做分母的分数
⑶通分的关键是找好公分母,而且要找最小公分母。
5、尝试运用
给下列两组数通分,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2/3和5/7 1/6和7/12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哪组分数的通分是对的?哪组不对?哪组不够简单?
2、给下列各组数通分
巩固练习做一做练习十八1题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通分
姓名
李学峰
学科
数学
学校
吴忠市板桥中心学校
年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理解通分的意义,学会通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探究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体验到“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
3、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得到提升。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是最小公倍数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因数、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有了较深的了解。教材通过例1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例题创设了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墙面的问题情境。这校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有利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现实意义。
二、结合问题,组织探究
1、认识通分
⑴形成数学问题,比一比7/9和5/6谁大。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的策略。
⑵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可能有以下方法:(及时加以记录)
A、画图比较。
B、化成小数比大小。
C、把分子变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D、把分母变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⑶讨论与归纳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把“异分母变成同分母的方法”,即通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最近老师所在的学校准备要把整个校园美化起来,学校希望美化校园面积的5/6,园林规划部门认为可以美化校园面积的7/9。我们不知道哪一种方案美化的面积大,你们能不能帮助我班同学解决这个问题?
2、理解通分含义
把7/9和5/6转化成14/18和15/18,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通分。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通分吗?谁能说出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我们说的通分是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学习通分的方法:
⑴尝试把1/6和1/8通分。
公分母为什么用最小公倍数呢?
⑵你认为通分分哪几步?
四、小结全课,鼓励学生说出己的收获
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我们班同学准备建个小小图书角,其中有3/10的同学准备带科普书,有1/4的同学准备带童话书,有2/5的同学准备带儿童杂志,你知道我班同学中带什么书的人最多?带什么书的人最少?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4、课后作业练习十八2题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巩固练习做一做练习十八1题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教学过程充分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都由学生探索得出。
教学设计突出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课后作业练习十八2题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通过集体备课,大家形成共识,认为利用数轴引入公倍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形象的图中,建立起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数轴和集合圈更是数形结合,让学生装形象地感知了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铺地砖和小松鼠与小猴跳到同一点的位置明确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和求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简单方法,引入自然,学生容易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