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油画作品欣赏(7)

合集下载

吴冠中作品赏析

吴冠中作品赏析

《水田》2023
• 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旳 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旳直观生动性、油画色 彩旳丰富细腻性与中国老式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 起。他擅长体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旳新绿、薄薄旳雾 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友好、清新旳色调,宁静、淡 美旳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旳感染力。
吴冠中作品赏析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2023),20世纪 当代中国绘画旳代表画家之一;终 身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当代 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 画民族化”、“中国画当代化”旳 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旳艺术特色; 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家乡、 在家园、在自己心底”旳真切情感, 体现了民族和大众旳审美需求,他 旳作品具有很高旳文化品格。
《京郊山村》1963
《江南池塘》1972《水乡行Leabharlann 1997《池塘人家》1996
• 70年代起,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利用中国老式材 料工具体现当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旳革新。他旳水墨画 构思新奇,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经过点、线、面旳 交错而体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旳形态体现 大自然音乐般旳律动和相应旳心理感受。既富东方老式意 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吴冠中油画精选作品赏析

吴冠中油画精选作品赏析

吴冠中油画精选作品赏析吴冠中先生是20世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杰出艺术家,是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

青岛红楼油画· 创作于1975他博采中西,融通古今,始终关注民族文化艺术的复兴,大胆提出“艺术无国界”,打通油画和水墨画的界限,把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推向了新的境界。

童年油画·画板61cm×46cm 2003 年他提出“风筝不断线”的观点,通过对比和移植,将具象和抽象两种绘画形态融为一体,创造出中西结合,雅俗共赏的意象世界,使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得以弘扬光大。

《水田》是吴冠中创作于1973年的油画“梯田种水稻,田里灌满水,一片明亮,四川人谓之镜子田。

偌大的镜子照水,照天空。

莫道水田仅是水,其间反映了微妙的天空、天光云影共徘徊、我半辈子在调色板上追求那种银灰的水色天光。

”《桑园》是吴冠中创作于1963年的油画“孩子们是喜欢桑园的,钻进去采桑椹吃,一面捉蚱蜢。

我到今天还喜欢桑园,喜欢春天那密密交错着的枝条线结构画面,其间新芽点点,组成了丰富而含蓄的色调。

”苗圃白鸡油画· 创作于1976鲁迅故乡油画·麻布78cm×139cm 1978 年《瓜藤》是吴冠中创作于1972年的油画《硕果》吴冠中创作于1974年的油画《规划荒山》1960《规划荒山》是吴冠中1960年在海南岛时的写生之作,也是画家风格转变期的典型作品。

画家在观察事物时,开阔的视野、豁达的心胸以及细微的关怀都付诸其中。

遒劲的线条和笔触充满了生力,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海岛晴天丽日的景象。

江南水乡作品描绘江南水乡一景,也就是艺术家从1980年代初以来最为喜爱、反复涉猎的题材,吴冠中曾描绘寻常百姓家的池塘民房一景,呈现平凡生活细节所蕴藏的美感启发,呼应他所追求的「生活的美感」理念。

艺术家更多使用平涂、薄质的油彩肌理来呈现江南湿润秀丽、水气氤氲的风景,使油彩传达出如水墨般的流畅轻灵风韵,更传神表现河水缓缓流转的动感,整个风景作品透露了江南春日的风光明媚、活泼生趣。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其作品《父爱之舟》是一幅颇具代表性的油画作品。

这幅画呈现了一个渔民父亲扛着儿子踏浪而行的场景,表现了亲情的力量和家庭的温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这幅画进行赏析。

画面构图方面,吴冠中采用了水平线的构图方式,将画面基本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

画面的下半部分是海面,上半部分则是浑浊的天空和灰色石岸。

在海面的左边,一个小男孩身披黄色的雨衣,跟随着他的父亲,小心翼翼地踏上浪头。

画面的中央是一个有力的互相依托的形象。

父亲舒展着大手腕,像一个路标一样将方向指向前方,他紧握的手托着小孩的身体,因而小孩稳重而又安全地站立着。

吴冠中将两位人物放在画面左侧,留下画面右侧的留白,使画面显得开阔而富有变化。

在色彩方面,吴冠中运用了大量的淡雅色调,尤其是蓝色、灰色、绿色、黄色等色彩让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柔和、富有温馨感。

而画面中的小男孩却穿着明黄色的雨衣,使他成为画面的亮点。

父亲的身材较为高大,身体呈现深灰色或者黑色,与海水形成强烈对比。

在画风方面,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延续了他冯抽象主义的风格,画面充满了浓重的现代主义风格。

作品呈现了浓烈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传递出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双重气息。

同时,此画也融合了中国绘画和西方油画技法的精华,将表现主义与传统静物描绘的元素融为一体,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父爱之舟》是一幅色彩明亮、构图紧密、意境空灵、情感深沉的优秀作品。

画面中的渔民父亲和儿子体现了家庭温馨和亲情的力量,寓意深刻、情感真挚,是吴冠中画作中的代表之一。

寥寥几笔,春风十里——吴冠中50幅精品作品赏析

寥寥几笔,春风十里——吴冠中50幅精品作品赏析

寥寥几笔,春风十里——吴冠中50幅精品作品赏析展开全文本文转自公众号:天下画廊ID:tianxiahualang图文综合整理自网络,仅供欣赏版权归原作者风雨飘摇的黄山绝顶,吴冠中在画画,而她的妻子就站在后面,默默地为他举着伞……多年后,她患上老年痴呆症,总怕煤气没关好,去厨房来来回回地开关煤气。

而吴冠中就跟在她身后,她开了,他就关,从不嫌烦……其实爱情不在花前月下,而是在风雨同舟时、柴米油盐间!吴冠中 1974年作《初春》---- 画面主要表现了群山映衬下的几株白杨树,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茕茕孑立于天地间,既是一件风景油画,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件具有人格倾向的寓意作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画家纯真淡然的审美理想。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作品《天鹅湖》--- 吴冠中长期在油彩和墨彩的互补兼作中探索,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他的画也呈现了新的面貌,渐渐从长于状物向偏于抒情过渡,厚实浓重也渐趋明朗与空灵,有着全新的审美取向、情趣和气质。

作品《春到江南》 --- 整个画面由点、线、面组成了一幅典型的早春江南景色。

画风用笔简练,而历史的悠远、乡情的祥和、生活的美满与自然的生机扑面而来。

油画《睡莲》--- 吴冠中说“自己作画,一向探索形式之美,但同时竭力追求意境。

”。

绝佳的色彩之比,静而不俗,鲜而不艳,蕴淡的画境可以明显看到吴氏水墨画探索初期东西方艺术观念融合的形貌。

作品《江南水乡》--- 1990年作。

生长于江南水乡的吴冠中,始终对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的很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画面的点滴中流露出他浓浓的乡情与对形式美的追求。

进入晚年的吴冠中下决心做好两件事:第一,撇开那些满意之作;第二,毁掉那些不满意之作。

近年来他几乎是一边作画,一边把不满意的旧作毁掉,尽管他的话在市场上寸纸寸金,但艺术是艺术家的宗教,以彻底的虔诚面对神圣的艺术,用吴冠中的话说:“绝不让谬种流传!”【吴冠中《峡谷》】镜心,纸本设色,66×48cm。

吴冠中的《阳朔大榕树》赏析

吴冠中的《阳朔大榕树》赏析

吴冠中的《阳朔大榕树》赏析
吴冠中《阳朔大榕树》追求绘画的形式美,与其特有的笔墨是分不开的。

其实,他对传统笔墨的继承,并非直接的搬用,而是精神实质的承传。

吴冠中的水墨风景往往是在写生基础上的再创造,此作创作于七十年代末,正是画家致力于中西画法的融合与探索阶段。

画面取高远全景式构图,连绵不断,流动跳跃的线条勾划出的巨大山体,饱满而富于张力。

那种飞舞灵动、活泼自如的崭新笔法,爽朗而流利,肯定而无废笔。

大榕树在他笔下固然有姿态优美婆娑的树影,掩映在诗情画意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汁液苍茂、久经风霜的老榕树。

其笔下树干虬曲粗壮,树皮斑驳且上有节疤,枝杈众多还间有枯枝断臂,隐现于繁茂的绿阴盖里,从而形成色彩浓淡不一、线条刚柔并济的画面之美。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吴冠中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现代油画家,他的作品以抒发父爱、家国情怀而著称。

其中著名作品《父爱之舟》被誉为其代表作之一,本文将对这幅作品进行赏析。

《父爱之舟》是一幅油画作品,画面中呈现出一只小船,船上坐着一位父亲,他正在撑着船,小船漂浮在湖面上。

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父亲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

从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来看,《父爱之舟》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温馨和舒适的。

画面中使用了大量的暖色调,如橙色、红色和黄色等,这些颜色给人一种温暖和和谐的感觉。

画面中的水面则呈现出淡蓝色和翠绿色,非常清澈而富有生机。

整个画面色彩的运用非常精准,没有过多浓烈的颜色,而是以温暖的色调为主,这种色彩搭配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和和谐的氛围。

在画面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上,《父爱之舟》所表达的是父爱之深和家庭温暖。

在画面中,父亲正在撑着小船,船上坐着的可能是子女,这样的构图非常富有故事性,表达了父亲对子女的关怀和呵护。

父亲挺拔的身姿和坚定的目光,表现出一种稳健和坚韧的力量,而小船上的子女则给人一种温馨和依赖的感觉。

父爱如舟,轻轻地撑着,给人以温暖和安心。

这种父子之间的关系在画面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让观者产生一种共鸣和感动。

从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来看,《父爱之舟》采用了写实的画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小船、水面和父亲的身姿。

画面中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尤其是小船上的纹理和水面的光影变化,都表现出画家对细节的关注和处理。

画家还通过光影的处理,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氛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情感和故事感。

画家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和构图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力量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吴冠中的《父爱之舟》是一幅非常成功的作品。

通过温暖的色彩、情感的表达和精细的艺术手法,展现出了父爱之深和家庭温暖。

这幅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表达出一种对父爱的敬仰和感激,让观者在欣赏画面的产生对家人之间亲情的尊重和珍惜。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在艺术界备受瞩目。


的一幅绘画作品《父爱之舟》更是深受人们喜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下面我将就这幅
画作做一个赏析。

《父爱之舟》是一幅高约167厘米,宽约243厘米的大幅油画,画面中心是一艘白色
的小船,船上趴着一个男孩,而划船的是一个看不清脸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那个男孩的
父亲。

整个画面有一种梦幻的感觉,而主要意象就是小船。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画中的小船,它是整幅画作的焦点,凸显着孩子与父亲间的亲情
纽带。

小船正向前行驶,船头破浪,尾部波涛卷起,行驶在汹涌的海面之上。

小船中男孩
俯身趴着,一副入迷的神情,非常天真。

船夫则是细心的划着船,一心扑在赶路上,面带
关切。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整个色彩十分梦幻,色调柔和,既有暖色调,又有冷色调,让人感受到和谐与平静。

整幅画色彩温和柔和,显露出作者的文艺气息,这种温和柔和的
色彩给人以肉体和精神上的舒适感,这才是这幅画的真正精华。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在整幅画中,吴冠中强调的是男孩与父亲间的亲情,他们两个
人充满了爱和感情,建立了一种无形的沟通和理解。

这种亲情不仅体现在男孩与父亲的身
体接触中,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眼神的交流中。

这是一种无需言语的感情交流,只有通过画
面的表现才能深深感受到。

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展现了独特的画风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以富有想象力的图像和
温馨的情感来展示父子间的真挚感情。

这幅画作不仅对人们的审美意识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对于亲情和家庭的寄托。

《河上小镇》 吴冠中作品赏析

《河上小镇》 吴冠中作品赏析

《河上小镇》是吴冠中的一幅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以下是对这幅作品的赏析:
1.独特的视角:吴冠中在《河上小镇》中采用了俯瞰的视角,将整个
小镇的景色尽收眼底。

这种视角使得画面更加开阔,给人一种宽广的感觉。

同时,这种视角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仿佛可以感受到小镇的热闹和活力。

2.丰富的色彩:吴冠中在《河上小镇》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使得画
面更加丰富多彩。

他运用了蓝色、绿色、黄色等颜色,将小镇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

同时,他也运用了白色和黑色等颜色,使得画面更加鲜明,更加有层次感。

3.独特的笔触:吴冠中的笔触非常独特,他运用了流畅而富有节奏感
的线条,将画面中的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

他的笔触既富有力度,又充满了诗意,使得画面更加具有艺术感。

4.表现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吴冠中的《河上小镇》表现了江南水乡
的美丽景色。

画面中的小桥流水、古镇人家、渔船人家等元素,都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同时,画面中的水面和天空等元素,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宽广和深远。

总之,《河上小镇》是吴冠中的一幅非常优秀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这幅作品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冠中油画作品欣赏(7)
草原风景油画1989年作
印度风景油画1987年作
夜咖啡油画(珂罗版)1989年作
巴黎协和广场画布1989年作
香港夜景珂罗版画
此作表现了香港维多利亚湾繁华的城市景色。

画家用抽象的色块和线条概括了香港的高楼、广告牌和灯光,给人以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

此作乃是油画原作的有限印刷品,发行数量极少。

巴黎蒙马特1989年作
一九八九年,在巴黎之行中,吴冠中共绘了三件以蒙马特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分别取景于蒙马特的街头,本幅取景于咖啡馆林立的Place du Tertre,以巴黎著名的餐厅Le Consulat 为画作主角,街道背后高耸的圣心堂伴随着蓝天白云,点绘出画家当时愉快喜悦的心境,画中街道背后隐约可见圣心教堂。

鸽子油画木板1989年作
塞纳河畔1989年作
塞纳河1989年作
塞纳河风景布面油画1991年作
巴黎公路画布1989年作
巴黎大皇宫油画1989年作
吴冠中先生此件油画作品题为《巴黎─大皇宫》,作品构图简洁,色彩明快亮丽,兰色的塞纳-河上是巴黎最著名而且最多人拍照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周围绿树环抱,桥的一端这座雄伟壮观的白色园顶建筑便是举世闻名的大皇宫。

整个画面所采用的灰白色调将巴黎这座国际大都市在喧闹之余所
呈现出的宁静祥和的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

荷塘清趣1989年作
绍兴湖
江南水乡油画1989年作
高原人家画布1990年作
倒影油彩画布1990年作
布面油画1990年作
命名为《夜》的作品,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米开朗琪罗为美第奇家族礼拜堂制作的不朽群雕《昼、夜、晨、昏》,这一组伟大的雕刻,曾以象征性的手法,将文艺复兴时期纷繁复杂的精神内涵展现在人们面前。

站在吴冠中的《夜》面前,人们将不得不说同样的话,这次被展现的,不是一个时代的宏大的精神,而是整个现代的灵魂。

画家不惜用成片的黑色涂抹这寸土寸金的画面;把用阔大的笔触把这纪念碑一般、却带着令人心碎的柔弱的女体,呈送到我们面前:她俯伏在她的手臂上,她的身体作极不舒服的扭转,我
们看不见她的表情,但却本能地感觉到她并非睡眠,她甚至也不是沉思,也许,说她是个“女体”是不准确的,因为她是
一种精神,一种在抑制中寻求解放、在尘土里想象飞翔的精神。

她的背后是成片的漆黑,时而奇异地闪现出一两点光明,跃动着音符般的鲜明色彩。

这是现代的灵魂在苦苦挣扎,在吴冠中的画中,它被捕捉,被展现,如同一只黑色的小鸟,在这貌似平凡的画中悄然翱翔。

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一样,这幅画也是象征性的。

东京之夜油画画布1990年作
〈东京之夜〉中,作者利用油画颜料的材质特性,用大色块堆叠出都市密集林立的雄伟建筑,加以漫天彩点错落散布,弥漫其中,以俐落流畅的线条贯穿,此种安排带出现代都市的生气活力、生动刻画出夜晚的喧嚣繁华,而这更是画家笔下稀有题材中难得一见的油画创作的作品。

瓜藤木板油画1991年作
吴冠中的作品多为写生之作,从上自述中可知,此作属特例,乃是阅读一篇文章后,有感而发,将平面文字转化为具象画面,故画面空间的经营及构图乃他精心设计,画面中利用瓜藤的布局及描绘来展现他对生命的热爱。

旧上海1991年作
桂林布面油画1991年作
吴冠中在《桂林》这幅作品中,用油画特有的笔触,加
以人化的语言描绘了造化的自然山水,并且,凭借着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熟悉和理解,在他的油画中,你能隐约感受到一种东方的气韵与意境。

虽然山是波状、弧状的,房屋是方的,山墙是三角的,但这些波、弧、方、三角之间并无矛盾,反而彼此相适应,甚至相似,都属于水波扩散的运动旋律圈中。

山是灰色,属中间调,所占面积大;房屋面积小,但色重。

似乎存在一个公式:面积(山)* 明度(中间调)面积(房屋)* 明度(色重)。

这也是画面上不同部位间的平衡规律。

山由淡墨块及线组成,块与线之间不即不离,若因若离,仿佛二重唱。

重唱为了表达山丛形象之多样,避免僵死轮廓之单调,同时,山之线呼应了房屋之线。

夜渔港1993年作
梦乡布面油画1993年作
《梦乡》画于1993年,此图是吴冠中三个“三方净土”的代表作品。

吴冠中品尝了西方禁果又苦恋东方伊甸园,创造出优化混血独具个性的新体系,开拓了“水、油、墨”、“灰、白、黑”、“画、文、诗”三个“三方净土”,成为林风眠之后中国新艺术的一位杰出代表,博得了东西方专家和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春秋布面油画1994年作
《春秋》画於1994年,这是吴冠中最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也是他成功后的一个标志性作品。

画面以灰黑色构筑了大地
母亲的形象,数株树苗长在大地母亲的怀抱,这是画家把大地比喻为母亲,每个画家都像小树一样。

经过一系列合乎逻辑的蜕变过程,吴冠中80年代后期逐渐出现了一批大写意油画,这是他的第三次顿悟,以“写”和“虚”的观念确立为标志,找到了自己融合中西的又一个契机,色调趋向简洁的黑白,用笔成竹在胸一挥而就,与西方绘画浓烈、厚重、反反复复地堆、压、改、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稀释、薄涂、自由洒脱,在西方现代绘画中亦不乏实例,吴冠中只是将这种画风转化成了艺术的整体态度,转化为中国的笔墨观和色彩观。

此图又提供了造型观念的新尝试。

是吴冠中揭开了中国油画崭新的一页。

渔港油画1994年作
风景版画1994年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