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 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及教师点评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及教师点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及点评执教: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张祖庆点评:江苏吴江实验小学管建刚一、聚焦文章题目师:同窗们,最近几天,教师一直在欣赏你们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读完文章,我很想结识一些同窗,比如——陈雨林(陈雨林起立)我是你的粉丝(生笑),请坐;陈新凌(陈新凌起立),哦,很清秀的小男孩;林之惟(林之惟起立),你确实是林之惟?久仰久仰!(生笑)我是从你们同窗写的文章中熟悉你的,今天零距离接触,你给我又留下了新的印象,专门是那个“平顶山”(指该生理着小平头)。
(生笑)师:同窗们,这确实是文章的魅力。
未见其人——生:(齐声)先闻其声。
师:哈哈,先读其文。
读了文章,我就在想,你们究竟是如何的一个又一个的文精灵呢?——对了,先请你们猜一猜,我在拿到那么多作文本时,是如何看的?生:我感觉你是一篇一篇地看,选出印象最深刻的,然后再重点地看。
生:我感觉你应该是先看题目,若是题目吸引你的话,就先看这一篇。
师:知音哪!我确实是如此的读你们的作文的。
看到谁的题目最吸引我,我就把他的文章放在一旁。
我摘录了如此一些题目——(大屏幕出示)说一说,屏幕上的这些题目,哪个最吸引你,什么缘故?1.变色龙——彭教师2 .拿手绝活3. 我的弟弟 4 .像云一样的人5.传言中的购物狂 6 .“俗世奇人”打嗝徐7.我的朋友8 . 笑话林9.老爹的“宝牙”10. 我的教师11.“饿鬼投胎”岳池亮12 .“拖沓机“的拖沓生活13 .警惕驶得万年船14. “吃货表哥”《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作文讲评课实录及点评执教: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张祖庆点评:江苏吴江实验小学管建刚一、聚焦文章题目师:同窗们,最近几天,教师一直在欣赏你们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读完文章,我很想结识一些同窗,比如——陈雨林(陈雨林起立)我是你的粉丝(生笑),请坐;陈新凌(陈新凌起立),哦,很清秀的小男孩;林之惟(林之惟起立),你确实是林之惟?久仰久仰!(生笑)我是从你们同窗写的文章中熟悉你的,今天零距离接触,你给我又留下了新的印象,专门是那个“平顶山”(指该生理着小平头)。
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习作讲评课》

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习作讲评课今天听了陈老师一节精彩作文讲评课,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习作讲评课的做法。
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讲评课侧重于作文后的讲评,它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提高。
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这节习作讲评课,陈老师始终都没有脱离指导和示范的作用,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或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后一次作文的指导。
要如何有效地讲评,却很有难度。
今天陈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作文讲评课,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实在、实用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它的实实在在,它没有我们其他公开课那样花里胡哨的东西。
但是依然不影响这节课的精彩。
因为这节课的实用性很强。
其实这不仅是一节习作讲评课,更是一节作文指导课。
陈老师指出作为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是要有妙目、龙头、牛肚、凤尾这四要素。
妙目要做到简洁明了,新颖别致。
龙头要做到开门见山,巧设悬念。
牛肚要做到具体生动,细致刻画。
凤尾要做到画龙点睛,照应开头等。
还要有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妙用修辞等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这节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的讲评,也可以用于其他写人写事的文章的讲评。
还可以用于作文指导课上的方法指导。
既可以用于五年段的作文指导,也可以用于其他年段的作文指导。
所以这节课的实用性很强,也很广。
二、条理清楚,层层推进这节课的条理非常清楚,陈老师从指导如何写好题目开始,到指导如何写好开头,如何写好具体部分,以及如何写好结尾,并相应地出示具有代表性的班级学生的作品,使得她的讲评变得有血有肉,并做到一环扣一环,达到层层推进的效果。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唤醒儿童内心的写作巨人——关于习作赏评课与张祖庆老师的对话本刊记者杨亚丽习作赏评课精彩纷呈记者:最近,您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教学视频在教师中广为流传,深受好评。
这节课出现了很多精彩的习作片段,在写作前您做过指导吗?这样的赏评课,从批阅作文到课堂呈现,需要多长时间来做准备工作?张祖庆:在这节课上,我遇到了一群非常优秀的孩子,尤其是那个叫孟琴靓婧的女孩,简直是个喜剧天才,这节课的精彩主要归功于她,归功于孩子们的老师上的习作指导课,精彩是孩子们语文素养的真实呈现,精彩属于孩子们和老师,我不敢掠美。
我是两星期前收到老师从重庆寄给我的习作。
阅读两天后,着手发现亮点,诊断问题,制作PPT。
课无法试讲,原生态呈现。
课毕,我和孩子们也完成了一次高峰体验。
过瘾!记者:在这节课中,您始终以正面赞赏为主,对于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提出了“绕死人不偿命”和“哑巴文”。
这两个问题处理得很扎实,学生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学会了修改。
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很多,只提出一两个典型问题,会不会不利于学生及时纠正其他错误呢?张祖庆:贪多求全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通病。
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得到根治。
字、词、句、段、篇,眉毛胡子一把抓,貌似很全面,学生却可能什么印象都没留下。
习作赏评课,要在欣赏之余,寻找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展开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若一节课解决一个到两个问题,日积月累,学生作文的问题就会慢慢减少。
至于一些细节问题,则可以课余让学生小组合作修改。
记者:在这节课中,您给学生开出了自我诊断书,总结了修改写人文章的几点要求。
其实,您所有的赏评也正是围绕这个文体特征展开的。
您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文体特征呢?张祖庆:模式化的习作讲评课,最大的问题是文体特征缺失。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唤醒儿童内心的写作巨人——关于习作赏评课与张祖庆老师的对话本刊记者杨亚丽习作赏评课精彩纷呈记者:最近,您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教学视频在教师中广为流传,深受好评。
这节课出现了很多精彩的习作片段,在写作前您做过指导吗?这样的赏评课,从批阅作文到课堂呈现,需要多长时间来做准备工作?张祖庆:在这节课上,我遇到了一群非常优秀的孩子,尤其是那个叫孟琴靓婧的女孩,简直是个喜剧天才,这节课的精彩主要归功于她,归功于孩子们的老师上的习作指导课,精彩是孩子们语文素养的真实呈现,精彩属于孩子们和老师,我不敢掠美。
我是两星期前收到老师从重庆寄给我的习作。
阅读两天后,着手发现亮点,诊断问题,制作PPT。
课无法试讲,原生态呈现。
课毕,我和孩子们也完成了一次高峰体验。
过瘾!记者:在这节课中,您始终以正面赞赏为主,对于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提出了“绕死人不偿命”和“哑巴文”。
这两个问题处理得很扎实,学生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学会了修改。
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很多,只提出一两个典型问题,会不会不利于学生及时纠正其他错误呢?张祖庆:贪多求全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通病。
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得到根治。
字、词、句、段、篇,眉毛胡子一把抓,貌似很全面,学生却可能什么印象都没留下。
习作赏评课,要在欣赏之余,寻找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展开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若一节课解决一个到两个问题,日积月累,学生作文的问题就会慢慢减少。
至于一些细节问题,则可以课余让学生小组合作修改。
记者:在这节课中,您给学生开出了自我诊断书,总结了修改写人文章的几点要求。
其实,您所有的赏评也正是围绕这个文体特征展开的。
您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文体特征呢?张祖庆:模式化的习作讲评课,最大的问题是文体特征缺失。
不管什么题材、体裁的文章,老师讲评的套路就是“欣赏—挑刺—练习”,标题啊,句子啊,段落啊,节奏感啊,新鲜感啊,花样多多。
我看张祖庆老师的“习作赏评课”

我看张祖庆老师的“习作赏评课”我看张祖庆老师的“习作赏评课”“赏”里藏乾坤习作新天地——我看张祖庆老师的“习作赏评课”写作教学“教”与“不教”,在当下的中国语文界颇有争议。
原北师大教授刘锡庆先生的观点是作文教学有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教的,字、词、句、段、语法、修辞、逻辑和语言,但这几个方面与作文好坏不是关键;二是半能教的,主要指:观察能力、体验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但能力不能直接传入,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吸纳,这比第一条‘能教的’更为重要;三是不能教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才气和灵气,胆气和生气。
”初读张教授的这段话,我和大部分一线教师一样,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作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才气和灵气反正也是教不会的,干脆就放任自流。
当然,也有不少专家和老师认为习作是需要教的。
杭州叶黎明博士在《作文教学内容新论》一书中,指出习作不仅可教,而且要科学合理地教。
那么,习作究竟能不能教呢?听张祖庆老师上《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我对“习作可教”这个观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张老师在千岛湖儿童作文研习营上,曾阐述过关于作前指导与作后评讲的关系,他认为“所有的作后讲评,都是下一次习作的作前指导,习作课,没有必要很人为地分为‘作前指导’与‘作后讲评’。
一语点醒梦中人!张老师的“赏评课”,正是基于“作前指导和作后评讲”一体化理念的崭新实践,他的关于习作赏评教学的独特见解和成功实践,较好地回应了“习作是否需要教”的观点,使人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明月”之感。
一、赏评:“不教之教”的习作新视点张祖庆老师关于作文赏评的独特见解和成功实践让我对刘锡庆先生的观点有了新的解读。
张老师在访谈中,一再强调“欣赏”在儿童习作中的重要性。
是的,“欣赏、唤醒、鼓舞”,更侧重于激发儿童的习作内驱力。
我想,人的才气、灵性、胆气不是老师可以教会的,但却可以被老师“赏”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要求要将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
《一个有特点的人》习作赏评课

《一个有特点的人》习作赏评课一、研究背景新课程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本学期的第一节读书会,孩子们纷纷介绍自己所读的书籍,其中有的同学提到《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
我顺势引导:咱们能不能写一个《六2那些事儿》啊?孩子们兴味盎然。
于是我便定下了几个负责人去做这件事情。
由于工作的繁忙,这件事慢慢石沉大海。
直到有一天要准备给康老师讲课,我突然想起这件事。
当我从那几个负责人的手中拿来文章时,我惊呆了!孩子们写得太出色了!因为《六(2)那些事儿》里的每一个人物都跃然纸上,都魅力四射!灵机一动,写写自己心中那个有特点的人吧!于是《一个有特点的人》这篇文章应运而生。
二、《一个有特点的人》预作分析1.学情分析(1)学生有较好的语文基础,多数学生能做到叙事完整,语言表达通顺。
(2)在文章的细节描写方面还需进一步训练提升。
2.预作分析优点:(1)选材较丰富,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
(2)叙事清楚、完整,能做到文从字顺。
(3)学生能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无编造的情况。
问题:(1)个别学生题目不新颖。
(2)语言不够简洁欠生动。
(3)事件描述不够鲜活,表现出不能抓住重点段落、重要情节进行较为具体的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所在。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习作首先是选材的真实,鼓励有独特视角的选材。
2.赏评中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关注重点段落的修改,强调内容为文章中心服务。
(二)教学重点:选择一件或两件生活中真实的小事,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关注重点段落的修改,强调内容的叙述和细节的描写都应为文章中心服务。
四、教学过程(一)好题文一半设问:王老师请大家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来猜”,猜什么?猜猜这是咱班的哪位同学?(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读,其他学生喊出同学的名字)1.有魅力的她2.有魅力的他3.“雷宇”——“贝壳之雨”4.女翰纸.5.打酱油的喵星人6.糖果小仙7.魅者之蛋8.雷人之大头李9.“怪物集中营”之大眼帅哥篇10.“雷彤”魅力过渡:采访主持人(学生):你听了大家的回答,你有什么问题?预设:新颖、有特点的题目才能让我们猜出同学的名字,作为读者我们喜欢读这样题目的文章。
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

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一、教师自我介绍师:同学们好,我叫张祖庆,来自浙江杭州,很高兴能给上虞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上课,下面我首先说一段话,请大家仔细听,辨清其中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信息是假的。
我叫张祖庆,今年48岁,我跟语文打了40年的交道。
我教了20年的数学,今天给大家上语文课。
我现在是一所小学的副校长,兼任班主任,还教一个班的语文。
我喜欢读书、写书,至今读了1000本书,写了1本书。
……好的,下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注意讲清自己的理由。
生竞相发言。
师与生交流,肯定说得正确的内容,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同学。
并小结:所以,同学们,听别人讲话,我们要学会听,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要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思想,不会被别人误导。
(孩子们兴致盎然,认真地聆听并思考之后,纷纷举手各抒己见。
这一看似无用的环节无疑为课堂的有效生成做了铺垫,即让孩子心中埋下“老师的话不一定都正确”的思想种子。
)二、学生情境体验1、出示巨角猥图片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种动物,你觉得它有可能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大角鹿状动物)生:鹿、麋鹿。
2、朗读巨角猥资料师:老师告诉大家,这种动物它叫巨角猥(板书)。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巨角猥的知识,请大家仔细听,听完之后,马上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考考大家的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
口述一段介绍(读2遍):巨角猥是生活在芬兰北部沼泽地带的一种稀有动物,形状酷似鹿,头部长着一副巨角,擅长游泳和潜水,以水中鱼虾为主食,每天进食约30公斤,成年巨角猥一般可达50公斤。
至今人类还未见过它真正的样子,科学家一直没有发现过它的化石。
3、借用卡片以填空形式测试学生4、教师为生打分整整一个班的学生,仅有一个同学获得满分,更不可思议的是其他同学均为0分。
师:很奇怪,为什么全班只有一个100分,其他同学均为0分?先对一下答案。
多媒体打出介绍文字,让学生对照(许多学生挺委屈、疑惑,自己有不少内容跟介绍的文字是一样的。
也说张祖庆的“习作赏评课”

也说张祖庆的“习作赏评课”2015-05-14 06:44:45|最近张祖庆老师提出了“习作赏评课”的教学概念,我觉得在小学阶段,这种提法是合适的,原因有二:小学是儿童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首当其冲,而“赏评”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其次,对于儿童的言语,身处成人世界教师最好的姿态就是亲近与赞赏,让儿童的语言在童年世界里“多飞一会儿”,柔软地走向“规范表达”。
但是,我以为,“赏评”不应该代替“讲评”,两者从逻辑上看是属种关系,“讲评”相对于“赏评”是一个更为上位的概念。
“赏评”应当包含在“讲评”之中,“赏评”只是“讲评”的一种方式而已。
根据张老师的理解,“赏评”的核心是“赏中有导”——“ 师生真诚欣赏,发现习作亮点,提炼写作方法,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习作方法。
”这就意味着,在张老师的倡导的“习作赏评课”中,只能关注儿童“习作亮点”,旨在“亮点”中探求背后隐藏的写作知识和技能。
可是在《一个有魅力的人》案例中,张老师主题先行,出示了第三个知识“小贴士”——“让主人公张开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时,随之呈现了这样一个习作片段:“戴老板”还真有能耐,一声不吭。
马健达用出了他的杀手锏——“不烂之舌”。
重复地吼着:“赔钱!赔钱!赔钱!”边说还边做着鄙视的手形。
戴老板终究是人,忍耐度也是有限的。
总算站起来,摇摇手,摆摆手,说:“服了你了!”说完,极不情愿地交出了三十元钱,换得一时的安宁。
马健达笑开了花,终于不再纠缠。
紧接着他抛出了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赔钱!赔钱!赔钱’,难道这六个字就能写出他的不烂之舌吗?”教学似乎不是从“欣赏”开始的,而是从“问题”入手的;教学也不是由“赏”走向“导”,而是由“导”走向“评”。
实践表明,“赏评”只是张祖庆习作讲评课的一部分,不具备“赏评课” 的完整课型;“赏评”只是张祖庆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姿态,并不能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张老师认为,“模式化的作文讲评课,最大的问题是‘文体特征缺失’”,我深以为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绕死人不偿命。
(生大笑)
3.牛刀小试。
师:下面有一段,更夸张。张老师归纳了几个同学的开头。
(出示)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特点,比如,有的人聪慧,有的人表里不一,有的人心灵手巧,有的人仔细,有的人„„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师。
(出示)
„„眼睛下面是红红的小脸蛋。那脸蛋在他紧张的时候是红的,在他激动的时候是红的,在他高兴的时候是红的,在我看到他的每时每刻都是红的。
师:请大家默读,你们觉得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生边读边笑)
生:这段话形成了一组排比句,以“红”为中心,把人物的情绪全写出来了。
14生:我觉得应该把后面的“在我看到他的每时每刻都是红的”删去。
生:“我感觉自己被蚊子包围了,嗡嗡之声不绝于耳”,感觉他像蚊子那样可以传播细菌。
(众笑)
11师:哎哟,太可怕啦!
生:这句话刻画出了“话包子”的形象。
师:话包子?话痨子!同学们,文章的原题是“活跃陈”。我把它改成“陀螺陈”,同意吗?(生:同意)为什么同意?
生:因为这样生动形象。文章写了“蚊子大本营”以“陀螺陈”为中心,正好突出题目。
2记者:在这节课中,您给学生开出了自我诊断书,总结了修改写人文章的几点要求。其实,您所有的赏评也正是围绕这个文体特征展开的。您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文体特征呢?
张祖庆:模式化的习作讲评课,最大的问题是文体特征缺失。不管什么题材、体裁的文章,老师讲评的套路就是“欣赏—挑刺—练习”,标题啊,句子啊,段落啊,节奏感啊,新鲜感啊,花样多多。写人的文章,这样讲;写景的文章,也这样讲;写事的文章,还是这样讲。这样“以不变应万变”的习作讲评,淡化了文体特征,模糊了文体面貌。
管建刚老师最大的贡献就是系统地梳理了小学阶段学生习作中的常见病,让老师们有章可循,比如“然后病”“关联病”“说病”“我想病”“先„„接着„„然后„„最后病”。这些诊断手段,让人眼前一亮,很多老师也跟着学。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小管建刚”,
6作文讲评课上的“这个病”“那个病”先后被揭示出来。这让人又喜又忧。喜的是,管建刚的讲评重于指导的理念,有了众多响应和实践者;忧的是,一些老师没有深刻领会管建刚讲评课的精髓,缺乏管建刚老师准确号脉的本领,只在形式上跟风。这是很可怕的。
1课无法试讲,原生态呈现。课毕,我和孩子们也完成了一次高峰体验。过瘾!
记者:在这节课中,您始终以正面赞赏为主,对于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提出了“绕死人不偿命”和“哑巴文”。
这两个问题处理得很扎实,学生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学会了修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很多,只提出一两个典型问题,会不会不利于学生及时纠正其他错误呢?
(出示)
马瞻希大怒:“你!(此处省去四个字)”(生大笑)
师:注意,“此处省去四个字”不是张老师省掉的,是这个同学自己省掉的。
你们认为马瞻希会说什么?
生:找死啊,你!
生:气死我也!
生:你找抽吗?
生:太放肆了!
师:至于究竟是什么?我很想采访作者本人。
(出示)
言罢,又扭打起来!
师:文章写得太妙啦!使我想起了小说《水浒传》,古文功底相当了得!这个同学是谁呢?他是“赛耐庵”——李念恩。李念恩,你是不是喜欢《水浒传》?生:是的。
杭州师范大学叶黎明教授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中强调,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文体意识,要有文体写作的教学观,这是值得大家学习和重视的。
其实,不同的文章体裁,是有各自独特的写法的。写人的文章,以事写人,以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写人,以细节写人;写景的文章,移步换景,借景
3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的文章,讲究起承转合,一波三折。散文追求文章里“有我”,新闻报道讲究文章中“无我”„„因此,不同的文章,讲评的方法应是不同的。在讲评的过程中,切忌一个药方包治百病,要紧扣文体特征来诊断习作问题,聚焦习作问题。唯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师:我第一次读也觉得别扭。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后来一想,这样给人以特别的反复之感,强调了他的脸时时刻刻都是红的,写得非常有意思。可有一些句子,绕来绕去可就不妙了。
2.绕死人不偿命。
(出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或许讨人喜欢,或许使人讨厌,又或许对你有坏处。我记得一个特点使我佩服的人,想知道是什么特点吗?听我慢慢道来!
至于人为地把指导分为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我认为是不科学的。哪一次作后讲评,不是下一次习作的作前指导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所有的作后讲评都是作前指导。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本就是硬币的两面,你说谁重要呢?
至于哪种类型的课需要作前指导,哪种类型的课需要作后讲评,因材而定,因需而定。
记者: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新的习作教学流派出现,请问您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
习作赏评课的核心价值,不是规范、修改、提高,而是唤醒、激励、鼓舞——让每一次习作赏评课,都成为鼓舞人心的“庆功会”,而不是“批斗会”。
让每一个学生因为这一次的成功体验,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充满信心,并跃跃欲试地准备写下一篇作文,这才是习作赏评课的最高境界。
5当然,习作赏评课也不排斥规范、修改、提高。我们需要做的是,先给孩子们一颗好吃的甜甜的糖,在他们回味甘甜的时候,温柔地指出“美中不足”,并给予他们“锦上添花”的锦囊。
4力地赞美和跟帖,让我感受到了文字和思想被人关注的快乐。这一次写作的成功体验,点燃了下一次写作的激情。就这样,一篇接一篇,我的随笔、案例越写越多,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最后结集出版。
试想,假如这些发表在网络上的文字,遇上一个严苛的师傅,他对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精心解剖,并让我逐一修改的话,也许写了几篇,我就会偃旗息鼓。由此可见,激发写作主体的写作热情与写作动机,比教他写作技巧与方法更为重要。所以,我慢慢地形成了习作赏评课的概念,并付诸课堂实践。
特级教师张祖庆“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
唤醒儿童内心的写作巨人
——关于习作赏评课与张祖庆老师的对
话
本刊记者杨亚丽
习作赏评课精彩纷呈
记者:最近,您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教学视频在教师中广为流传,深受好评。这节课出现了很多精彩的习作片段,在写作前您做过指导吗?这样的赏评课,从批阅作文到课堂呈现,需要多长时间来做准备工作?
13师:张老师厉害吧!我就知道他喜欢《水浒传》,他的语言中透着《水浒传》的味道。我想偷偷地问你,刚才这四个字省去了什么?
生:不太方便讲。
(众狂笑)
师:哈,省去了这四个字,回味无穷,有时候不写出来,更妙!(生笑)我们给李念恩热烈的掌声,感谢他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片段。只是肖天佑有点难为情,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个红颜是谁!(众笑)
师:这个开头给你什么感觉?
生:听起来很啰唆。
师:是啊,这些话是那么啰唆,统统是废话。
(出示)
一些人有着泼辣的性格,一些人有着温和的性格,一些人有着坚强的性格„„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会给人留下极为
15深刻的印象,即使偶尔见上一面,他的举手投足也会在心中挥之不去。人,即使长得再像,哪怕是双胞胎,他们之间的性格特点也始终会有差异。
张祖庆:在这节课上,我遇到了一群非常优秀的孩子,尤其是那个叫孟琴靓婧的女孩,简直是个喜剧天才,这节课的精彩主要归功于她,归功于孩子们的老师上的习作指导课,精彩是孩子们语文素养的真实呈现,精彩属于孩子们和老师,我不敢掠美。我是两星期前收到老师从重庆寄给我的习作。阅读两天后,着手发现亮点,诊断问题,制作PPT。
7习作赏评课,让每一个孩子意识到内心藏着写作的种子,让每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是写作天才。美国作家山姆·史沃普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赞赏对儿童习作信心树立的重要性,老师们有机会可以读一读山姆·史沃普的《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
记者:在赏评课中,如何把握赏识与指导所占的分量呢?
张祖庆:这要根据课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内心欣赏儿童的习作,言谈举止间就会流淌着赏识。赏识和指导不是各自独立的环节,赏识中也含着指导的因子。师生真诚欣赏,发现习作亮点,提炼写作方法。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习作方法,这不就是赏识与指导和谐统一吗?这能否叫“赏中有导”呢?
(出示)
可“人没三两肉,脸比城墙厚”的马瞻希说:“不用你管,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够了,休来管我!”
半晌,马瞻希道:“少歇,暂且不打,饶我片刻。”
只见肖天佑头发如荆棘般立起,低语道:“哼!冲冠一怒为红颜!”
(师生对读,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笑)肖天佑,冲冠一怒为谁呀?肖:嗯——没这样说过。
12师:可能说过忘记了,我知道冲冠一怒为谁,现在不点破,不要难为情。
叶黎明教授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我建议大家读一读,相信会有所收获。
赏出写作的自信与激情
记者:您提出了“习作赏评课”这个比较新颖的概念,请问您什么时候开始习作赏评课的实践与研究呢?
张祖庆:这让我想起2004年痴迷网络写作的日子。那段时间,我没日没夜地写,没有哪个网友或者前辈教我随笔要怎么写,课评要怎么写。我在网上写的那些文字,有不少错别字和病句,没有谁那么细心地指出哪句话不通,哪个词语用得不妥帖。相反,网友们不遗余
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写作
记者:有人认为,习作是不可以教的,是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将重点放在作后讲评,而
8非作前指导上。您怎么看待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的作用呢?
张祖庆:不知是谁得出习作不可以教的结论,恰恰相反,我认为习作是有规律可循的,老师需要把习作的规律性知识告诉孩子们。习作的体式感、对象感、分寸感等方面的知识,其实是可教的,也是需要教的。
记者:从讲评到赏评,一字之差,区别在哪里呢?如果说讲评课是讲评重于指导,那么赏评课是不是传递这样一个理念——欣赏重于讲评和指导?
张祖庆:“欣赏—挑刺—训练”是一般习作讲评课的流程。习作讲评课的代表人物管建刚老师的大部分课基本流程都是这样的。他的讲评课一出,风靡全国,响应、模仿者甚众,大江南北,“钢丝”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