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入口的环境设计
建筑基地出入口设置原则

建筑基地出入口设置原则
建筑基地出入口的设置是建筑规划和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交通流线、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
以下是建筑基地出入口设置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建筑基地出入口的设置应优先考虑安全因素。
出入口的位置应便于车辆和行人的进出,同时要考虑附近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行车速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便捷性原则:出入口的位置和布局应便于用户的进出。
建筑基地的主要出入口应位于交通要道附近,便于人们的步行和驾车进出,同时要考虑到用户的流量和出行习惯。
3.分离原则:建筑基地的出入口应尽量与周边交通分离,避免与周边道路和人行道产生冲突,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4.交通流线原则: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合理的交通流线。
在设计时要考虑进出口与建筑物内部功能区的联系,使交通流线畅通、合理,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5.环境融合原则:出入口的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不破坏周边景观和城市形象。
建筑基地的出入口也是建筑物的“门面”,它的设计应与建筑整体风格一致,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
6.合规性原则: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当地的相关法规和规范。
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交通规划和建筑规范,出入口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
例如,一个商业综合体的出入口设置应考虑到大量的行人流量,出入口应宽敞、明亮,便于行人进出,同时要与商业区域相连,方便用户进入购物中心。
而一个住宅小区的出入口设置则要考虑到小区居民的用车需求,出入口要便于车辆进出,同时也要与周边交通分离,确保小区内部的安全性。
总之,建筑基地出入口的设置要兼顾安全、便捷、合规和环境融合等因素,使出入口设计成为建筑物功能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宅小区出入口设计

住宅小区出入口设计住宅小区的出入口是小区与外部环境连接的重要通道,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安全性以及小区的整体形象。
一个好的出入口设计不仅要满足交通功能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感受、安全防范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等多个方面。
首先,从交通功能的角度来看,出入口的位置选择至关重要。
它应该考虑到周边道路的交通状况,避免设置在交通繁忙的主干道上,以免造成交通拥堵。
同时,也要方便居民出行,尽量靠近公共交通站点或者主要的出行方向。
出入口的数量要根据小区的规模和人流量来确定,一般来说,大型小区可以设置多个出入口,以分散人流和车流。
在出入口的宽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
对于车行出入口,宽度要能够容纳双向行驶的车辆,并且要预留足够的转弯半径,以确保车辆能够顺利进出。
对于人行出入口,要保证足够的宽度,避免出现拥挤的情况。
此外,出入口处还应该设置合理的交通标识和标线,引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
安全性是住宅小区出入口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防范外来人员的非法入侵,设置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等设施。
门禁系统可以采用刷卡、人脸识别等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员的进出。
监控摄像头要覆盖出入口及周边区域,确保能够实时监控到异常情况。
同时,出入口的照明设施也要充足,保证在夜间也能够清晰地看到人员和车辆的情况。
为了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出入口附近可以设置一些配套设施。
比如,设置自行车停放区域,方便居民停放自行车和电动车;设置临时停车位,方便访客停车;设置遮雨棚和座椅,供居民在等待时休息。
此外,还可以设置快递收发点、垃圾投放点等,使居民在进出小区时能够方便地处理相关事务。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看,住宅小区出入口应该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和标志性。
可以通过种植花草树木、设置景观小品等方式来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出入口的建筑风格要与小区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体现出小区的特色和品质。
同时,要注意保持出入口的整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
城市出入口景观提升方案

城市出入口景观提升方案一、景观设计1. 布局规划城市出入口的景观设计应首先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合理规划出入口的位置、方位和布局,使其与城市整体风貌相协调。
出入口的位置应选在交通便捷、地理位置显要的地段,方位应与城市的主要景点和商业中心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纽带,引导人流、车流顺畅进入城市。
2. 风格设计城市出入口的景观设计应根据城市的文化底蕴、历史传统和特色风格进行设计。
可以选择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或现代艺术风格,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出入口形象。
例如,可以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3. 装饰设计城市出入口的景观设计还可以通过装饰元素进行提升。
可以在出入口设置仿古石雕、雕塑、彩灯和喷泉等装饰物,营造出节日氛围和欢迎之意,增加城市的亮点和吸引力。
同时,还可以设置彩旗、花坛、彩虹门等装饰元素,为城市出入口增添色彩和生机。
4.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城市出入口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照明设计提升城市出入口的夜间景观效果。
可以选择柔和的景观照明灯光或多彩的LED灯光,打造出独特的夜间景观效果。
通过灯光的照射,可以突出出入口建筑的轮廓和立体感,增加城市的夜间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
5. 建筑设计城市出入口的建筑设计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打造出具有地标性的建筑,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可以选择建筑体量较大的建筑风格,在出入口设置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起到引导、导向的作用。
建筑的外立面可以选用具有时尚感和现代感的材料,如玻璃、金属、石材等,展现出城市的活力和现代气息。
二、绿化环境1. 绿化植被城市出入口的绿化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提升城市的景观效果。
可以选择各类乔木、灌木和草坪植物进行绿化,构建出繁茂的绿色植被带,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和绿色元素。
同时还可以设置花坛、花园等景观元素,为城市出入口增添色彩和生机。
园林建筑与景观的融合_以瑶琳仙境入口建筑设计为例

店、农庄等经营单位对保护野生动物、限额经营野生动物的认识不足,导致我县野生动物的经营不可控、不可调、不可见。
因此,必须联合我县各有关单位,如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齐抓共管,争取将我县经营野生动物的单位全部纳入限额经营管理范围内,确保我县和谐、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人类如果想生活的更好些,就必须对野生动物献出爱心。
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也是地球的拥有者,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应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大家行动起来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1] 广东省仁化县志 2009年;[2] 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9年[3] 仁化县野生动物资源库 2011年[4] 关于如何加强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2010年园林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以瑶琳仙境入口建筑设计为例张逾峰(杭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310007)摘要:在浙江桐庐瑶琳仙境景区景观改造项目中,主体建筑采用仿古建筑形式,从功能定位和意境体现入手,突出景区特色,以期能与地域自然环境因素相协调,满足长期旅游景观的需求。
关键词:古建 景观 融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建筑处于一种辅助地位,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它与园林风格可谓相得益彰[1]。
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要素之一,常常是造园者用于抒发情感、借物咏志的重要工具,所以其设计根植于园林风格之中,它们之间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所以与园林风格相得益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造型设计和它或大或小要因其具体环境而定的尺度把握[3]。
在当代园林中,为了适应其开放的形式、满足游人的游赏要求,园林建筑的类型、功能、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当代园林景观风格越来越多样化,怎样将园林建筑与其风格相协调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本文以浙江省桐庐瑶琳仙境入口景区改造工程中的建筑设计为例,尝试探讨仿古建筑与园林景观的融合。
瑶琳仙境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境内以秀丽著称的富春江畔,以神奇的地貌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而享有“全国诸洞冠”之美誉。
高层住宅入口大堂设计

高层住宅入口大堂设计在高层住宅的建筑设计中,入口大堂作为居民和访客进入住宅的第一空间,其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精心设计的入口大堂不仅能够提升住宅的整体品质和形象,还能为居民带来舒适、便捷和安全的居住体验。
首先,高层住宅入口大堂的空间规划至关重要。
合理的空间布局应当充分考虑到人流的走向和活动需求。
大堂的面积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狭窄导致拥挤,也不能过大而显得空旷浪费。
一般来说,大堂的宽度应保证两人能够并排舒适地行走,长度则要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人员短暂停留和交流。
同时,要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设置门禁系统、信箱、快递存放区等功能区域,使这些设施的布置既方便使用又不影响大堂的整体美观。
在功能设计方面,入口大堂应具备多种实用功能。
门禁系统是保障居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应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智能卡等,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
信箱的设计要便于居民收取信件和报纸杂志,位置应明显且易于到达。
快递存放区则要考虑到不同尺寸包裹的存放需求,设置合理的货架和分类标识,方便居民快速找到自己的快递。
此外,还可以设置休息区,配备舒适的座椅,让居民在等待电梯或访客时能够稍作休息。
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设置小型的物业服务台,为居民提供及时的咨询和帮助。
大堂的装修风格也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
装修风格应与整个住宅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要符合居民的审美需求。
可以选择简约现代的风格,以简洁的线条和纯净的色彩营造出宽敞明亮的氛围;也可以采用新中式风格,通过传统元素的运用展现出文化底蕴和高雅气质。
地面材料通常选择耐磨、易清洁的地砖或石材,墙面可以采用环保涂料或装饰板材进行装饰。
天花板的设计要注重照明效果,可以采用吊灯、吸顶灯或灯带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明亮均匀的光线环境。
照明设计在高层住宅入口大堂中起着关键作用。
充足而均匀的照明能够让大堂显得明亮通透,给人以安全感和舒适感。
白天,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过合理的窗户布局和遮阳措施,使阳光能够照入大堂,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
地铁出入口及风亭环境景观设计探究

2017年第12期现代园艺1地铁出入口设计情况1.1地铁出入口设计基础情况地铁出入口不仅将城市与地铁连接起来,它具备引入和疏散人流的功能,通常每个地铁站都会有2~4个,且互相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
地铁出入口最初的设计形式虽然灵活,但是并没有很好的融入环境。
由于经验不足,我国地铁口结构体系多为玻璃、轻钢,注重采光。
倘若处于闹市地区的地铁出入口的设计能与城市文化以及四周环境想融合,那么就会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在地铁出入口设计方面,经验较多的国外设计者会注意到文化元素,尽可能地调节地铁出入口与四周的环境,提升整体美观程度。
1.2地铁出入口的规划设计情况1.2.1出入口与路面之间的位置。
一般而言,地铁出入口会有四种类型:偏路口地铁出入口、跨路口地铁出入口、贴近道路红线外侧的地铁出入口以及两路口地铁出入口。
每种类型的出入口都具有自身的特征,例如基于车辆、人很少交叉同行,跨路口地铁出入口可很好的链接地面公交线,进而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管线与建设设施间的问题,还要加大车站埋深,最大程度地实现地铁地下通道与其他地下活动节点的链接。
对于乘客而言,偏路口地铁出入口提高了便利性,同时由于地下管线和路口交通影响小,偏路口地铁出入口的造价成本也相对较低,不过在地铁车站实用性方面也会比较低。
两路口地铁出入口通常离主路口不远,附近的客流量和车辆线路会比较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地下管线,尽可能地保持路面的完整性。
如假如地铁站附近没有大型地下工程或者地上建筑提,地铁出入口地址则最好选在道路红线外侧,这样确保地面交通不会受到影响。
1.2.2出入口与周围建筑融合性。
在融入四周环境方面,融入式和附着式是地铁出入口比较常见的形式。
通常,融入式是建筑内部地下室与地铁车站一处相互连接的形式,这类形式有利于疏散客流量,进而比较适合建在综合商业区或者大型建筑内。
附着式的工程量会相对比较小,因为与建筑物紧密联系,要占用一定的建筑地层,所以施工过程中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于地铁出口与建筑地层的连接。
建筑入口广场节点布置方案

建筑入口广场节点布置方案入口广场节点布置方案一、背景介绍作为建筑物的入口,入口广场节点是建筑与周围环境、人流交汇的重要节点,它的布置方案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形象和功能。
一个好的入口广场节点布置方案可以提升建筑的吸引力,使人们对建筑产生兴趣,并能为人流提供方便和舒适的空间。
因此,合理的节点布置方案对于建筑的整体效果和使用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原则和目标节点布置方案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强化建筑的形象和特色,使建筑在周围环境中显得更加突出和有吸引力。
2. 为人流提供便捷的通行通道,减少人流拥堵,提高人流的流动性和效率。
3. 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舒适性,为人们提供合适的休息和等候的空间。
4. 合理布置节点周围的景观和配套设施,提供一个宜人的环境。
三、布置方案1. 入口区域设计:根据建筑的特色和形象,在入口区域设置醒目的标识,包括建筑名称、标志等,既能够引导人流,又能够提升建筑的形象。
同时,在入口区域设置合适的地面材料,如石材、花岗岩等,以增加空间的美感和整洁度。
2. 通行通道设计:为了解决人流的拥堵问题,通行通道应具备足够的宽度和流动性。
通行通道可以采用人行道、楼梯、自动扶梯等多种形式,根据节点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布置。
此外,通行通道两侧可以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花坛,增加空间的绿色氛围,并给人们带来一种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3. 休息等候区设计:在节点周围设置合适的休息等候区,包括座椅、凉亭、树荫等,为人流提供休息和等候的场所。
这些区域可以根据节点周围的景观和环境进行设计,创造一个宜人的空间,使人们可以在此休憩和观赏。
4. 景观和配套设施:为了提升节点的整体效果和吸引力,可以在节点周围布置充满艺术感的景观雕塑、水景、花坛等,以增加节点的美感和艺术性。
同时,节点周围也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配套设施,如卫生间、咖啡厅、服务中心等,方便人们的使用和需求。
四、效果和预期通过合理的入口广场节点布置方案,可以实现以下效果和预期:1. 增加建筑的形象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流前来参观和使用。
「景观」30个住宅小区出入口设计,5种常见设计形式

「景观」30个住宅小区出入口设计,5种常见设计形式一:景观30个住宅小区出入口设计1.1 设计目的与背景1.1.1 设计目的1.1.2 设计背景1.2 设计原则1.2.1 社区特色与文化融合1.2.2 出入口的安全与便利性1.2.3 环境美化与生态保护1.3 设计形式选择1.3.1 方案一:仿古式设计1.3.2 方案二:现代简约设计1.3.3 方案三:自然生态设计1.3.4 方案四:艺术创意设计1.3.5 方案五:未来科技设计1.4 方案一:仿古式设计1.4.1 设计理念与特点1.4.2 设计要素详述1.4.3 材料与色彩选择1.4.4 施工要点与流程1.5 方案二:现代简约设计1.5.1 设计理念与特点1.5.2 设计要素详述1.5.3 材料与色彩选择1.5.4 施工要点与流程1.6 方案三:自然生态设计1.6.1 设计理念与特点1.6.2 设计要素详述1.6.3 材料与色彩选择1.6.4 施工要点与流程1.7 方案四:艺术创意设计1.7.1 设计理念与特点1.7.2 设计要素详述1.7.3 材料与色彩选择1.7.4 施工要点与流程1.8 方案五:未来科技设计1.8.1 设计理念与特点1.8.2 设计要素详述1.8.3 材料与色彩选择1.8.4 施工要点与流程二:附件附件一:方案一设计效果图附件二:方案二设计效果图附件三:方案三设计效果图附件四:方案四设计效果图附件五:方案五设计效果图三:法律名词及注释3.1 建筑法:指规定建筑工程管理、建筑使用等相关事宜的法律法规。
3.2 国家标准:指由国家认可的、规范某一方面技术要求的标准。
3.3 《建筑法》第三十条:规定建筑物的设计、施工、材料、设备和工程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4 环境保护法:指规定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
二:景观30个住宅小区出入口设计1.1 设计目的与背景1.1.1 设计目的1.1.2 设计背景1.2 设计原则1.2.1 社区特色与文化融合1.2.2 出入口的安全与便利性1.2.3 环境美化与生态保护1.3 常见设计形式选择1.3.1 形式一:拱形门设计1.3.2 形式二:雕塑装饰设计1.3.3 形式三:花园景观设计1.3.5 形式五:绿化带设计1.4 形式一:拱形门设计1.4.1 设计理念与特点1.4.2 设计要素详述1.4.3 材料与色彩选择1.4.4 施工要点与流程1.5 形式二:雕塑装饰设计1.5.1 设计理念与特点1.5.2 设计要素详述1.5.3 材料与色彩选择1.5.4 施工要点与流程1.6 形式三:花园景观设计1.6.1 设计理念与特点1.6.2 设计要素详述1.6.3 材料与色彩选择1.6.4 施工要点与流程1.7.1 设计理念与特点1.7.2 设计要素详述1.7.3 材料与色彩选择1.7.4 施工要点与流程1.8 形式五:绿化带设计1.8.1 设计理念与特点1.8.2 设计要素详述1.8.3 材料与色彩选择1.8.4 施工要点与流程三:附件附件一:形式一设计效果图附件二:形式二设计效果图附件三:形式三设计效果图附件四:形式四设计效果图附件五:形式五设计效果图四:法律名词及注释4.1 建筑法:指规定建筑工程管理、建筑使用等相关事宜的法律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入口的环境设计
摘要:建筑入口不仅是景观环境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们观赏整个设计作品的序曲。
应充分考虑奈而维所说的两重性以及技术、功能问题,考虑设计对象所处地域、民俗、文化和地缘因素等,运用设计师的功底和艺术修养,将物质构筑升华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艺术品,使之成为内涵丰富的空间环境作品。
本文具体分析研究了建筑入口的环境设计。
关键词:建筑入口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入口设计的好坏对建筑与城市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师应从“封闭体系”中放开视野, 从环境的角度, 关注自己的设计对城市生活的贡献, 寻求一种与人的情感及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和场所模式的创造, 让建筑入口在形式的展示之处, 还为周围环境提供优秀质量的城市空间, 使其融入城市生活, 被不同的方式解读。
这不仅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千篇一律或五花八门的入口形式, 而且还可以在人、建筑、环境之间形成对话, 使它们建立起协调和谐的关系。
一、建筑入口空间分析
1、入口形态要素分析
从建筑微观的角度出发,入口可以理解为建筑的局部,即门头。
根据建筑不同的尺度、功能及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门头细部设计。
例如,按照入口的形式可以分为雨蓬式、柱廊式、门亭式、凹入式
等多种形式。
按照功能释义可以分为文化类风格、商业类风格及办公类风格等。
入口形式通过不同的形式语言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建筑特性。
主要依据两点:第一,体现功能性;第二,具有标识性。
2、入口空间序列分析
从微观上讲,入口空间作为中介空间的探讨,为城市建构有序的空间体系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
从宏观上讲,是关于城市与建筑整合方式的求索。
入口空间的序列为人们提供了心理上的前置空间。
它是人们从外部到内部、从开放空间到围合空间的过渡区,是城市与建筑相连接的枢纽,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集会的场所。
例如,南京中山陵的入口设计,它的空间序列能够使观赏者产生对中山先生崇敬的心理。
3、入口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空间作为建筑入口的前置空间,主要通过环境中小品、绿化、铺装、照明、标识符号等方面营造出不同的入口氛围,让使用者产生不同的听觉、视觉、触觉及嗅觉上的感受。
入口环境也具有暗示建筑内部形象的作用。
它具有标识性和指引性,能够让使用者很容易分辨出入口的方向。
例如,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入口结合外部环境的设计,巧妙的将铺装样式作为指示标识,可节省游人询问的时间,流动性大。
周边小品设置与建筑形式相统一,是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空间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二、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原则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因此住宅小区的建设能够为解决住房问
题起到积极作用。
住宅入口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能够融入到小区以及城市空间中。
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要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1、满足居住区及城市规划要求
住宅建筑的入口空间作为小区和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点,支撑着小区在城市中的存在的发展,因此入口空间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小区以及城市的设计要求,并最大限度提升美观性与协调性。
2、适应小区环境
在住宅建筑中,入口布局位置会受到总体环境布局影响,例如小区中主道路位置、组团布局、中心景观、历史文脉等,因此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要根据实际而定,没有一种空间组织模式是通用的。
3、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在确定住宅建筑入口位置时,要对居民活动规律、行为特征、地域文化等给予充分考虑,并对居民心理进行客观分析,例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住宅入口朝向的差别,由于地域特征,北方建筑的日照对于住宅建筑来讲比较重要,因此一般多将入口设置在建筑北方,而南方的建筑朝向通常无确定标准。
三、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策略
1、整体性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内外联系的紧密程度能够反映出整体环境空
间和布局间的关系,随着住宅空间的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多样化、
复杂化和开放化趋势。
笔者所说的“整体性”,并非指物理空间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等,而是指居住者的心理和身体、社会文化、居住环境等的整体性,即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由外而内的设计并构思方案。
整体性的设计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立面形式的整体性:对入口空间立面设计来讲,一方面要考虑自身功能的需求,另外还要考虑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即建筑和入口的有机统一。
(2)地域文化的整体性:地域主义对建筑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即在保持居民原来的生活惯例基础之上,进行入口空间的设计,让地区文化、文脉、气候等特征来表现出建筑的特色。
2、标志性
住宅建筑的入口应当能够首先表现出建筑的类别、性质等,此为“标志性”,通过住宅建筑入口处的设计,让居住着产生心理归属感。
首先,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入口处的色彩、质感及形态等来表现出建筑的标志性,通过让建筑和周围环境之间形成对比关系,从而让观赏者感受到和谐共生,而非视觉刺激。
其次,要通过住宅建筑入口界面的色彩、质感和形态等形成视觉中心,通过亮眼醒目的符号、标志或小装饰来强化入口处的存在感,例如柱头、台阶、门头、坡道等。
再次,通过对通往入口处的道路进行装饰来强化入口的标志性,例如利用景观小品来增强引导性,让居民更够轻易识别。
3、过渡性
由于入口空间处于过渡性空间,因此要在设计过程中,突出过渡性特征,充分体现出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封闭—开发、单一—综合、
确定—模糊,抹去明显界限,让空间得以连贯并自然形成整体。
4、人性化
我们应当知晓,现代居住概念已不仅仅是满足居住生理功能需求,而是要注入对人性的关怀,为居住者创造出更具意义的环境,满足居住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策略中,应当注重以下内容:(1)尺度:例如室外台阶,一般不宜少于三步,踏步高度不应高于0.15m,宽度不应低于0.30m等。
(2)无障碍:为了能够为胜利伤残者以及活动能力衰退者提供方便,应当考虑到无障碍设计,例如残疾人坡道或是电动升降椅、入口门体等,要保障非正常活动能力者能够无障碍的出入活动。
3.环境设施:例如设置休息座椅,并将其与花坛、植物等进行结合,既能够提供方便,还能够带来美感及享受。
除此之外,还应当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生态化、安全性等方面,全心全意为居住者着想。
四、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手法
目前,住宅建筑的设计手法呈现出多种不同趋势,建筑师在选择设计手法时,应当借鉴多种风格手法,而非单一进行选择。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手法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实体要素、空间序列及空间艺术中,下文主要针对空间序列进行阐述。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序列的建立要通过布局空间的色彩、装修、陈设、照明等多重艺术手段来实现,其设计手法主要为:引导——通过概念景观的设置进行心理暗示或提示,引导居民行动方向,并产
生心理情绪;提示——通过小品、雕塑、绿化等景物,给予心理暗示或提示,达到情绪体验效果;过渡——利用细微的变化或是多重层次的景象,促进循序渐进心理反应的产生;对比——加强并形成视觉刺激,促使突发性瞬间情绪的产生;弱化——利用具体实物来降低人类情绪反应,如装饰小品等,让居民情绪能够恢复至最初状态。
空间序列具有导向性,例如在金沙·祥域住宅入口空间的外部环境中,通过对类似视觉元素的重复,增强入口空间环境的导向性能,并暗示、引导居民的行动方向,详见图1。
图1金沙·祥域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结构图
通过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序列的设计,能够完美体现出关系空间的转换及过渡。
一般来讲,在高潮阶段出现之前,空间过渡形式在本质上基本一致,具有共性,但是在实际中要具有一定区别,即采用统一设计手法为主,不同设计方式为辅,达到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的艺术效果。
总之,建筑入口空间作为进入建筑的前置空间,为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们在认识外部环境的同时预知建筑及建筑内部空间的形象。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由于建筑师对建筑总体空间氛围的控制和表现加强,因此入口大多由建筑师设计完成,也由此加强了入口与整个建筑的联系。
那么,景观设计师需要与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交流,并不断
地沟通彼此的设计思路,通过整体性的设计方法使外部环境空间设计成进入建筑前的第一道“开胃菜”。
不仅满足功能性的使用,同样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创造交往空间,使我们的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更加整合
参考文献:
[1] 黄群世.浅谈对住宅建筑入口的空间设计建议[j]. 中国住宅设施. 2011(04)
[2] 王子辰.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4)
[3](英)凯瑟琳·斯兰瑟:《当代建筑入口空间》,宋阳、陈冠宏译,大连理工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刘丽娜(1981~)女,江西南昌人,工学学士,工程师,现从事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