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合集下载

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一、头面部按摩点按印堂 2、开天门 3、分抹前额 4、环揉前额(内→外) 5、点按头维 6、分抹眉部 7、点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穴、晴明、四白、瞳子髎、太阳穴 8、分压眼球 9、括抹眼眶→环揉太阳穴 10、点按迎香 11、擦鼻旁 12、点地仓、颊车、人中、承浆、廉泉 13、抹下额 14、点按翳风、听宫、下关、颊车 15、擦耳旁、鸣天鼓 16、抓点头部(头正中线→百会→神聪)、梳头法、干洗头法、四指归提法 17、分揉环揉脸部 18、弹打脸部、拿揉颈部二、手部按摩推抚手臂 2、拿揉手三阴、手三阳 3、内侧推五指、外侧推四缝、捻五指 4、点劳宫、合谷、内关、外关、曲地 5、抖上肢三、胸部按摩(缺乳)1、晨笼解罩法2、大范围揉乳房、从尖突推到剑突3、分胸(不能过乳头)4、点缺、膻中、乳根四、腹部按摩摩腹(顺时针、逆时针) 2、分腹阴阳 3、横推腹部(侧掌擦、手掌擦) 4、推脾运、胃 5、狮子滚绣球 6、运运颤颤 7、直推任脉、边推边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天枢、大横、归来、子宫穴) 8、摩腹五、腰背部按摩对压放松 2、揉压脊背 3、搓运脊背 4、横搓命门 5、搓髂点强 6、侧掌擦腰 7、按揉腰骶 8、揉风门、点肩井、天宗、肺俞(3)、心俞(5)、膈俞(7)、肝俞(9)、胆俞(10)、脾俞(11)、肾俞(腰2) 9、推膀胱经六、下肢按摩仰卧分压 2、推抚内、外侧 3、拿揉 4、点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阳凌泉、阴凌泉、血海1、印堂——在额部、当两肩头之中间主治:头额痛、眩晕、小二惊厥2、头维——前发际进0.5寸主治:眼痛、头痛、目眩等3、攒竹——在眉头鱼腰——眉中丝竹空——眉梢处4、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处主治:偏头痛、额痛、失眠等5、睛明——目内眦处主治:眼睛疾痛四白——6、瞳子髎——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凹陷中取穴主治——头痛、目赤、目痛7、迎香——鼻翼旁主治:鼻塞、鼻、口眼歪斜、鼻息肉8、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瞳孔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9、颊车——开口取穴、面下面颊端陷者中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等10、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晕厥、昏迷(急救之一)11、承浆——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主治:唇紧、面肿12、廉泉13、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主治:耳鸣耳聋、牙关紧闭14、听宫——耳屏前,微张口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失言15、下关——在面部耳前弓颧弓与下颌切迹阶形成的凹陷处主治:齿痛、耳鸣16、百会——两耳尖之间中点主治:头痛、头晕、中风17、神聪——共有4穴,在百会穴上、下、左、右、离开0.5寸18、劳宫——微拟于拳,中指尖处主治:中风、心痛19、合谷——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取穴主治:头痛、头晕、面肿、牙痛、半身不遂、无汗、多汁、腹痛、便秘、小二惊风20、内关——掌侧腕横纹上二寸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21、外关——腕后二寸上主治: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肋痛、手颤22、曲池——曲时横收桡侧凹陷处取穴主治:咽喉痛、上肢不遂、手臂无力、腹痛肚泻、高血压等23、缺盆——乳中线直上,在锁骨上窝正中取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肿痛24、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中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主治:乳少25、乳根——26、中脘——脐上4寸主治:胃部的一切病痛27、下脘——脐上2寸28、气海——脐下1.5寸主治:腹胀、腹痛29、关元——脐下3寸主治:腹痛30、中极——脐下4寸主治:尿闭、痛经31、曲骨——耻骨联合上方(插注:本文档适用所有相关企业或单位或个人,文字表格可根据您实际情况而做进行随心更改,可删减或增加内容。

揉搓步骤七字口诀

揉搓步骤七字口诀

揉搓步骤七字口诀引言揉搓是一种常见的按摩手法,适用于消除肌肉疲劳和促进血液循环。

掌握揉搓的正确步骤和技巧,能够有效地提升按摩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揉搓的七个步骤,并提供口诀帮助记忆。

步骤一:准备在进行揉搓之前,需要为按摩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房间环境安静、舒适,并有适宜的照明。

其次,为被按摩的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床或按摩椅,并让他们放松下来。

最后,准备按摩所需的工具,如按摩油和毛巾。

步骤二:热身在进入正式揉搓前,进行热身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使用温湿的毛巾或热水袋,对被按摩部位进行热敷,可以起到放松肌肉和扩张血管的作用,提高血液循环。

口诀:热身放松肌,血管扩张起。

步骤三:准备手势在进行揉搓之前,需要准备好合适的手势。

双手手指自然张开,手掌保持相对平整,手腕放松。

将按摩油涂抹于双手,使手与被按摩部位之间减少摩擦,保护皮肤。

口诀:手势准备好,按摩更舒适。

步骤四:用力适中揉搓的力度需要适中,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

过轻的揉搓无法有效刺激肌肉,过重的揉搓可能会造成不适或伤害。

应根据被按摩者的需求和感受,调整揉搓的力度。

使用掌心、指腹或拇指等部位,进行有力但轻柔的揉搓。

口诀:力度适中停无过,轻柔有力揉搓好。

步骤五:次序有序在进行揉搓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以确保每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按摩。

可以从上至下、从内至外、从近至远等不同方向进行揉搓。

在揉搓过程中,可以根据被按摩者的需求和感受,适当调整揉搓的次序和方向。

口诀:次序有序按揉弄,上下内外个个通。

步骤六:节奏稳定揉搓的节奏需要保持稳定,不宜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揉搓可能造成不适或伤害,过慢的揉搓可能无法有效刺激肌肉。

应根据被按摩者的需求和感受,调整揉搓的节奏。

以稳定的节奏有规律地进行揉搓,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口诀:稳定节奏按揉好,过快过慢都不要。

步骤七:持续均匀揉搓的时间需要持续一段时间,以确保按摩的效果。

通常,每个部位揉搓的时间应在5到10分钟之间。

同时,揉搓的力度需要均匀,不宜集中在某个点上。

子宫按摩的正确方法

子宫按摩的正确方法
段脐带自行延长;
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 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胎盘剥离及排出方式
胎儿面娩出式:胎盘胎儿面先排出。胎盘从 中央开始剥离,而后向周围剥离,其特点是 胎盘先排出,随后见少量阴道流血,多见;
母体面娩出式:胎盘母体面先排出。胎盘从 边缘开始剥离,血液沿剥离面流出,其特点 是先有较多量阴道流血,胎盘后排出,少 见。
副胎盘
附2: 人工剥离胎盘术
适应症 :胎儿娩出后,胎盘完全或未完全剥离, 有阴道流血,或胎儿娩出后20min仍不剥离。

术前准备
若检查发现宫颈内口较紧者,应肌注阿托品 0.5mg及哌替啶l00mg。
术者更换手术衣及手套; 外阴再次消毒 .
人工剥离胎盘的正确方法
术者一手在腹部紧握子宫底固定子宫体,一手 五指并拢成圆锥形沿脐带伸入子宫腔,探到胎 盘边缘,四指并排伸直掌背向宫壁,以手掌尺侧 缘如裁纸状慢慢钝性分离胎盘,待整个胎盘剥 离后取出。有时,胎盘全部剥离但滞留宫腔或 胎盘嵌顿于宫颈内口,只需轻压子宫底沿产道 轴方向牵拉脐带即可娩出胎盘。
3. 不宜过度暴露产妇的身体,注意保暖。 4. 如按摩子宫,出血仍不见好转,应及时通 知医生。 5.注意无菌操作
附1: 胎盘剥离的征象
宫体变硬呈球形,胎盘剥离至子宫下段,下 段被扩张,宫体呈狭长形被推向上,宫底升 高达脐上(图7—24);
少量血液从阴道内流出; 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
协助娩出胎盘
双手腹壁按摩
以左手握住宫底(拇指置于子宫前壁,其余4 指放于子宫后壁)并按压,右手于耻骨联合上 方向下按压,按压下腹正中部位,将子宫上推.
双手腹壁按摩
腹部-阴道双手按摩子宫法

按摩操作流程

按摩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45分钟)一:头部:(5-10分钟)1双手拇指交替揉按百合至风麻,重点加强百合、玉枕、风麻。

2双手拇指揉按风池,双手五指摩擦整个头部。

3双手拇指由头顶正中线分力线点,按至耳后。

4用食指点按耳部穴位,耳门,听宫,翳风月小,剪刀型搓耳朵。

5单手四指扫散(由上往下)一侧头部3遍,转手做另一侧二:颈肩部(10-15分钟)1双手打勾精油2单手拇指揉拔一侧颈肌(上下为一遍)3遍,转手做另一侧。

3双手大面积拿捏颈部4双手点按风池,风麻各三遍,中指点风池三遍5站在顾客头上方,双手四指打圈,按摩斜方肌。

6双手拇指重叠弹拨单侧斜方肌(3-5遍)转手做另一侧。

7单手掌打圈按摩斜方肌,转手做另一侧8用单手拇指由风池刮至肩峰(3-5遍)转手做另一侧9用半握拳由风池刮至肩峰(3-5遍),转手做另一侧,双手用半握拳由风池刮至肩峰。

10单手掌打圈按摩斜方肌,转手做另一侧,再双手一起重复一遍三:背部:(20-25分钟)1双手握拳交替推开膀胱经(打开膀胱经,激活排毒通道)2双手拉拳同时由大椎推至八股小鱼际沿尖肌穴捏升至风池穴,点按风池(中指点)风麻(食指点)至枕关(拇指点)(激活三焦协调五脏六腑的功能,畅通气血,消除背部肌肉酸痛)3双手在肾区做大圈4双拇指由尾椎推小s到大椎5双手由尾园推扇形6双手拇指揉拔两侧膀胱经,背椎至八股,(补正气,排毒)7双手拇指点按两侧膀胱经,穴位(平衡五脏六腑功能)。

8双手握拳由尾椎推向命门,双手握拳由命门推向腰的另一侧,反手做另一侧(湿骨补气,改善腰部酸痛,肌肉僵硬,是不是感觉腰部热乎乎的,没有才那么僵硬了经常来做您的腰部问题就没有了)。

9锤击夹背关痛点,尾部关痛点各八下(再次激活正气的开关,补正祛邪,唤醒脏腑功能)。

(完整版)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完整版)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一、头面部按摩1、点按印堂2、开天门3、分抹前额4、环揉前额(内→外)5、点按头维6、分抹眉部7、点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穴、晴明、四白、瞳子髎、太阳穴8、分压眼球9、括抹眼眶→环揉太阳穴10、点按迎香11、擦鼻旁12、点地仓、颊车、人中、承浆、廉泉13、抹下额14、点按翳风、听宫、下关、颊车15、擦耳旁、鸣天鼓16、抓点头部(头正中线→百会→神聪)、梳头法、干洗头法、四指归提法17、分揉环揉脸部18、弹打脸部、拿揉颈部二、手部按摩1、推抚手臂2、拿揉手三阴、手三阳3、内侧推五指、外侧推四缝、捻五指4、点劳宫、合谷、内关、外关、曲地5、抖上肢三、胸部按摩(缺乳)1、晨笼解罩法2、大范围揉乳房、从尖突推到剑突3、分胸(不能过乳头)4、点缺、膻中、乳根四、腹部按摩1、摩腹(顺时针、逆时针)2、分腹阴阳3、横推腹部(侧掌擦、手掌擦)4、推脾运、胃5、狮子滚绣球6、运运颤颤7、直推任脉、边推边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天枢、大横、归来、子宫穴)8、摩腹五、腰背部按摩1、对压放松2、揉压脊背3、搓运脊背4、横搓命门5、搓髂点强6、侧掌擦腰7、按揉腰骶8、揉风门、点肩井、天宗、肺俞(3)、心俞(5)、膈俞(7)、肝俞(9)、胆俞(10)、脾俞(11)、肾俞(腰2)9、推膀胱经六、下肢按摩1、仰卧分压2、推抚内、外侧3、拿揉4、点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阳凌泉、阴凌泉、血海1、印堂——在额部、当两肩头之中间主治:头额痛、眩晕、小二惊厥2、头维——前发际进0.5寸主治:眼痛、头痛、目眩等3、攒竹——在眉头鱼腰——眉中丝竹空——眉梢处4、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处主治:偏头痛、额痛、失眠等5、睛明——目内眦处主治:眼睛疾痛四白——6、瞳子髎——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凹陷中取穴主治——头痛、目赤、目痛7、迎香——鼻翼旁主治:鼻塞、鼻、口眼歪斜、鼻息肉8、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瞳孔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9、颊车——开口取穴、面下面颊端陷者中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等10、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晕厥、昏迷(急救之一)11、承浆——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主治:唇紧、面肿12、廉泉13、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主治:耳鸣耳聋、牙关紧闭14、听宫——耳屏前,微张口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失言15、下关——在面部耳前弓颧弓与下颌切迹阶形成的凹陷处主治:齿痛、耳鸣16、百会——两耳尖之间中点主治:头痛、头晕、中风17、神聪——共有4穴,在百会穴上、下、左、右、离开0.5寸18、劳宫——微拟于拳,中指尖处主治:中风、心痛19、合谷——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取穴主治:头痛、头晕、面肿、牙痛、半身不遂、无汗、多汁、腹痛、便秘、小二惊风20、内关——掌侧腕横纹上二寸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21、外关——腕后二寸上主治: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肋痛、手颤22、曲池——曲时横收桡侧凹陷处取穴主治:咽喉痛、上肢不遂、手臂无力、腹痛肚泻、高血压等23、缺盆——乳中线直上,在锁骨上窝正中取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肿痛24、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中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主治:乳少25、乳根——26、中脘——脐上4寸主治:胃部的一切病痛27、下脘——脐上2寸28、气海——脐下1.5寸主治:腹胀、腹痛29、关元——脐下3寸主治:腹痛30、中极——脐下4寸主治:尿闭、痛经31、曲骨——耻骨联合上方32、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主治:腹痛、泄泻、便秘33、大横——脐旁开4寸34、归来——脐下4寸旁开2寸35、子宫穴——脐下4寸旁开3寸36、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剑突下凹陷中主治:腰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37、八髎——在骶骨、上、次、中下、四称之主治:腰痛、月经痛、肾虚、腰酸、便秘38、长强穴——尾端0.5寸处取穴主治:泄泻、便秘补上:风池——颈后、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颈强痛、中风、感冒39、风门——第二椎旁开1.5寸主治:咳嗽、目眩等40、肩井——肩上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主治:手臂不举、中风、难产41、天宗——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主治:肩胛痛42、肺腧——第3椎旁开1.5寸主治:腰背痛、盗汗43、心腧——第5椎旁开1.5寸主治:失眠、心痛44、膈腧——第7椎旁开1.5寸主治:肾脘胀痛、背痛45、肝俞——第9椎旁开1.5寸主治:眩晕46、胆俞——第10椎旁开1.5寸主治:口苦、咽痛47、脾俞——第11椎旁开1.5寸主治:腹胀、黄疸、便血48、肾俞——腰2椎旁开1.5寸主治:遗精、遗尿、月经不调、腰酸、耳鸣耳聋49、太冲——足大趾上1.5寸主治:头痛、眩晕、腹胀50、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主治:头痛、足痛、气喘、月经不调、失眠、下肢冷51、三阴交——内踝上3寸、胫骨内后缘取穴主治:脾胃虚弱、腹泻、月经不调、产后血晕、失眠52、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侧1横指(膝下三寸)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消化不良、便秘53、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膝下1寸膝外廉凹陷者中)主治:半身不遂、麻中、膝痛、呕吐54、阴凌泉——骨内侧踝下缘凹陷中主治:腹胀、水肿55、血海——髋骨内上缘2寸(屈膝掌放于骨膝按下拇指处)主治:月经不调56、夹脊——背正中线旁开0.5寸。

产后康复服务技术规范

产后康复服务技术规范

产后康复服务技术规范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产后康复服务技术规范为规范产褥期保健工作,保障母亲安全,制定本规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产后康复服务是指在科学的健康理念指导下,针对妇女产后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主动的、系统的康复指导和训练,包括对产妇产后子宫复旧、盆底康复、形体恢复、母乳喂养、心理以及营养等方面检查、康复与指导,使产妇在分娩后1年内身心健康得到快速、全面的恢复。

主要包括:产后健康检查、产后康复治疗、产后健康咨询与指导。

产后健康检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辅助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

询问病史包括母乳喂养状况、产后性生活与避孕措施、产后饮食与运动、睡眠及大小便、了解家庭社会支持等情况,同时进行产后心理状况的评估。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子宫复旧情况、伤口愈合情况、肌力、乳汁分泌等。

辅助检查包括产后42天盆底肌电评估、盆腔B超、血尿常规、白带常规等,3个月后行宫颈TCT检查。

产后康复治疗包括子宫复旧理疗、催乳与乳腺疏通、盆底肌电评估与肌力评估、形体恢复、排尿功能康复。

子宫复旧理疗在产后第1天即可进行,每日1-2次,通过康复仪器帮助子宫收缩与恶露排出,促进子宫复旧与肠蠕动恢复。

XXX与乳腺疏通包括在协助新生儿早吸吮、勤吸吮、坚持夜间哺乳的基础上,通过康复仪或手法,增加乳汁分泌。

产后第2-3天,乳汁大量分泌,排出不畅会导致乳汁郁积,乳房胀痛,乳腺疏通可有效缓解乳房胀痛,保持乳腺管通畅,减轻乳汁淤积,促进母乳喂养。

哺乳期内乳汁郁积,需及时进行乳腺疏通。

盆底肌电评估与肌力评估在产后42天,不论剖宫产与分娩,均需进行肌力检查与盆底肌电评估,根据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标准筛查早期筛查出尿失禁、子宫脱垂、肌电位下降、肌力下降等情况,指导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与干预时机,观察与了解治疗与干预效果。

形体恢复针对产后腹部松驰、下肢肌力减退、腰背部酸痛等情况,可采取康复理疗、手法按摩、运动等治疗方式。

排尿功能康复包括手术后麻醉、镇痛药物的使用,或分娩时胎头压迫膀胱时间过长,使膀胱肌产生不同程度的麻痹,出现产后排尿不畅。

金知汇产后全身康复按摩操作流程(母婴护理师)

金知汇产后全身康复按摩操作流程(母婴护理师)

金知汇产后全身康复按摩操作流程(45分钟)一、头部按摩(5分钟)1、五指舒缓头部2、按五经:督脉、双膀胱经、双胆经,3、点穴:神庭、眉冲、曲差、头维、率谷、百会、四神聪。

4、五指抓拿法舒缓结束。

二、上肢按摩(平躺10分钟)1、分推上臂(舒缓):2、弹拨经络(分三条线)第一条线(胳臂内侧):心经、心包经第二条线(胳臂上侧):肺经、大肠经第三条线(胳臂下侧):三焦经、小肠经3、拿法安抚上臂4、单掌或双掌重叠按揉安抚上臂5、抖手臂、手腕,扣掌根、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舒缓腕关节,捻揉十指6、舒缓另一手臂三、下肢按摩(10分钟)1、分推下肢(舒缓)2、弹拨经络(分四条线)第一条线(正裤线前一寸):脾经第二条线(正裤线后一寸半):胃经第三条线(外正裤线):胆经第四条线(内裤线):肝经、肾经3、拿法安抚下肢4、拿揉小腿(将小腿曲曲)、将小腿平身再曲曲5、鲤鱼打挺(双手同时按压膝盖、脚腕)6、单掌或双掌重叠按揉安抚下肢7、舒缓踝关节(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舒缓腕关节),揉搓脚背,按揉脚趾,搓热脚掌。

8、舒缓另一只腿四、背部按摩(10分钟)1、(侧卧)一只手按住顾客的上肩部,另一只手拇指弹拨颈椎,或用小鱼际侧掌心掌背交汇处、小臂弹拨按揉斜方肌(疲劳肌)、肩胛骨缝2、按揉或滚法安抚结束3、重复做另一侧五、子宫复旧按摩(手法10分钟)1、掌油2、推脾运胃:一只手护住伤口,另一只手小鱼际一侧推带脉,再用手指做推运天枢、大横穴3、点按天枢、大横穴4、疏通肠道(从脐周小肠开始到大肠顺时针按揉)。

引产后给子宫按摩方法

引产后给子宫按摩方法

引产后给子宫按摩方法
引产后给子宫按摩是为了帮助子宫恢复,防止出血和感染。

以下是给子宫按摩的方法:
1. 前提:在进行按摩之前,先洗手并消毒。

2. 仰卧:躺在床上面朝着天花板,双腿自然弯曲,双脚放在床上,然后慢慢将双手放在腹部上,双手手指相叠交错放在腹部下方。

3. 轻揉和按摩:手指从中间向两侧轻轻揉捏子宫,不断往下按摩,当手指到达子宫下部时,可按摩子宫颈。

轻揉和按摩的力度要适中,可稍微加大力量。

4. 坚持按摩:每天按摩三到五次,每次十分钟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按摩过程中感到疼痛或出血加剧,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一、头面部按摩
1、点按印堂
2、开天门
3、分抹前额
4、环揉前额(内-外)
5、点按头维6 、分抹
眉部7 、点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穴、晴明、四白、瞳子髎、太阳穴8 、分压眼球9 、括抹眼眶-环揉太阳穴10 、点按迎香11 、擦鼻旁12 、点地仓、颊车、人中、承浆、廉泉13 、抹下额14 、点按翳风、听宫、下关、颊车
15 、擦耳旁、鸣天鼓16 、抓点头部(头正中线-百会-神聪)、梳头法、干洗
头法、四指归提法17 、分揉环揉脸部18 、弹打脸部、拿揉颈部
二、手部按摩
1、推抚手臂2 、拿揉手三阴、手三阳3 、内侧推五指、外侧推四缝、捻五指
4 、点劳宫、合谷、内关、外关、曲地
5 、抖上肢
三、胸部按摩(缺乳)
1 、晨笼解罩法
2 、大范围揉乳房、从尖突推到剑突
3 、分胸(不能过乳头)
4、点缺、膻中、乳根
四、腹部按摩
1 、摩腹(顺时针、逆时针)
2 、分腹阴阳
3 、横推腹部(侧掌擦、手掌擦)4、
推脾运、胃5 、狮子滚绣球6 、运运颤颤7 、直推任脉、边推边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天枢、大横、归来、子宫穴)
8、摩腹
五、腰背部按摩
1、对压放松2 、揉压脊背3 、搓运脊背4 、横搓命门5 、搓髂点强6 、侧掌
擦腰7 、按揉腰骶8 、揉风门、点肩井、天宗、肺俞(3)、心俞(5)、膈俞(7)、肝俞(9)、胆俞(10)、脾俞(11)、肾俞(腰2)9 、推膀胱经
六、下肢按摩
1、仰卧分压2 、推抚内、外侧3 、拿揉4 、点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
阳凌泉、阴凌泉、血海
1、印堂——在额部、当两肩头之中间主治:头额痛、眩晕、小二惊厥
2、头维—

前发际进0.5 寸主治:眼痛、头痛、目眩等
3、攒竹—

在眉头
鱼腰——眉中丝竹空——眉梢处
4、太阳穴

—在颞
部、
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处主治:偏
头痛、额痛、失眠等
5、睛明——目内眦处主治:眼睛疾痛四白——
6、瞳子髎——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凹陷中取穴主治——头痛、目赤、
目痛
7、迎香——鼻翼旁主治:鼻塞、鼻、口眼歪斜、鼻息肉
8、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瞳孔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
9、颊车——开口取穴、面下面颊端陷者中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等
10、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1/3 与中1/3 交点处主治:晕厥、昏迷(急救之一)
11、承浆——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主治:唇紧、面肿
12、廉泉
13、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主治:耳鸣耳聋、
牙关紧闭
14、听宫——耳屏前,微张口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失言
15、下关——在面部耳前弓颧弓与下颌切迹阶形成的凹陷处主治:齿痛、
耳鸣
16、百会——两耳尖之间中点主治:头痛、头晕、中风
17、神聪——共有4 穴,在百会穴上、下、左、右、离开0.5 寸
18、劳宫——微拟于拳,中指尖处主治:中风、心痛
19、合谷——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取穴主治:头痛、头晕、面肿、牙痛、半
身不遂、无汗、多汁、腹痛、便秘、小二惊风
20、内关——掌侧腕横纹上二寸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
21、外关——腕后二寸上主治: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肋痛、手颤
22、曲池——曲时横收桡侧凹陷处取穴主治:咽喉痛、上肢不遂、手臂无力、腹痛肚泻、高血压等
23、缺盆——乳中线直上,在锁骨上窝正中取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肿痛
24、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中第4 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主治:乳少
25、乳根——
26、中脘——脐上4 寸主治:胃部的一切病痛
27、下脘——脐上2 寸
28、气海——脐下1.5 寸主治:腹胀、腹痛
29、关元——脐下3 寸主治:腹痛
30、中极——脐下4 寸主治:尿闭、痛经
31、曲骨——耻骨联合上方
32、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 寸主治:腹痛、泄泻、便秘
33、大横——脐旁开4 寸
34、归来——脐下4 寸旁开2寸
35、子宫穴——脐下4 寸旁开3 寸
36、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 腰椎剑突下凹陷中主治:腰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37、八髎——在骶骨、上、次、中下、四称之主治:腰痛、月经痛、肾虚、腰酸、便秘
38、长强穴——尾端0.5 寸处取穴主治:泄泻、便秘补上:风池——颈后、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颈强痛、中风、感冒
39、风门——第二椎旁开1.5 寸主治:咳嗽、目眩等
40、肩井——肩上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主治:手臂不举、中风、难产
41、天宗——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 4 胸椎相平主治:肩
胛痛
42、肺腧——第3 椎旁开1.5 寸主治:腰背痛、盗汗
43、心腧——第5 椎旁开1.5 寸主治:失眠、心痛
44、膈腧——第7 椎旁开1.5 寸主治:肾脘胀痛、背痛
45、肝俞——第9 椎旁开1.5 寸主治:眩晕
46、胆俞——第10 椎旁开1.5 寸主治:口苦、咽痛
47、脾俞——第11 椎旁开1.5 寸主治:腹胀、黄疸、便血
48、肾俞——腰2 椎旁开1.5 寸主治:遗精、遗尿、月经不调、腰酸、耳鸣耳聋
49、太冲——足大趾上1.5 寸主治:头痛、眩晕、腹胀
50、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主治:头痛、足痛、气喘、月经不调、失眠、下肢冷
51、三阴交——内踝上3 寸、胫骨内后缘取穴主治:脾胃虚弱、腹泻、月
经不调、产后血晕、失眠
52、足三里——犊鼻下3 寸、距胫骨前侧1 横指(膝下三寸)主治:胃痛、
呕吐、腹胀、消化不良、便秘
53、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膝下1 寸膝外廉凹陷者中)主治:
半身不遂、麻中、膝痛、呕吐
54、阴凌泉——骨内侧踝下缘凹陷中主治:腹胀、水肿
55、血海——髋骨内上缘2 寸(屈膝掌放于骨膝按下拇指处)主治:月
经不调
56、夹脊——背正中线旁开0.5 寸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