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名单
远程会诊主要专家详细介绍

远程会诊主要专家简介(参与远程会诊的专家共计200余位,以下是部分专家简介)心血管外科王奇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外科主任。
博士毕业后,在301医院工作十余年,为中央保健组专家库成员。
在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的诊治以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参加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4000余例,其中主刀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500余例,并发症及死亡率小于1%,达国际领先水平。
个人年手术量连续两年突破300台,能独立完成高难度的手术,例如冠状动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Bentall 、Switch 、Rastelli 等心外科一流难度的手术。
朱郎标武警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客座教授,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301医院专家组成员,曾长年担任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培养高级专业人才10余名,并协助、指导部队和地方多家医院开展心血管外科业务。
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联合瓣膜及重症瓣膜置换成功率已连续多年在98%以上,多种复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矫治亦有创新技术或国内首先开展,处国内先进行列,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余翼飞武警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客座教授,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和二尖瓣成形术。
近年担当军队重点研究课题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共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辑多部著作。
获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奖,军队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多项。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胸外科朱金如胸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现担任武警部队胸心血管外科专业组主任委员,全军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
从亊胸心外科专业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在胸部肿瘤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很高水平,尤其擅长肺癌及其它类型的肺部肿瘤手术,纵隔肿瘤摘除手术等。
微创小切口手术操作精细娴熟,疗效良好。
食管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相当高的造诣,在肿瘤手术及综合治疗方面成级显著。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天体物理
范祖辉
天体物理
韩金林
致密天体
弥漫介质
天体物理
景益鹏
观测宇宙学
数值天体物理
天体物理
刘晓为
气体星云物理学
天体物理
南仁东
射电天文及技术
活动星系核的VLBI观测研究
天体物理
汪景琇
太阳物理
天体物理中的磁流体过程
天体物理
吴学兵
致密天体吸积理论
活动星系核物理
天体物理
武向平
宇宙学
星系团—引力透镜
基础数学
郑志明
复杂性理论
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基础数学
朱小华
几何分析
微分几何
基础数学
宗传明
球堆积与密码
数的几何
计算数学
鄂维南
应用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随机微分方程
计算数学
李治平
偏微分方程数
科学与工程计算
计算数学
徐树方
矩阵计算及其
计算数学
许进超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科学与工程计算
计算数学
张平文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反问题数值方法
正规形理论
基础数学
刘和平
非交换调和分
小波分析
基础数学
刘嘉荃
非线性分析
基础数学
柳彬
微分方程定性
动力系统
基础数学
莫小欢
芬斯拉几何
调和映射
基础数学
彭立中
调和分析
小波分析
基础数学
丘维声
代数组合论
现代数学和信息
基础数学
孙文祥
微分动力系统
遍历理论
基础数学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联合项目培养委员会听取三个单位的教授和学生的意见,并结合国外优秀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全面统一安排新型研究生课程,形成有特色的、并且可以和国际一流研究生计划媲美的新型研究生课程设置。
2.新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遵循培养一流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宗旨,使学生能够尽快完成从只具有初步现代生物学知识到能够理解其专业前沿研究工作并具有初步研究型思维的转变。
所有课程的讲授彻底改变国内传统的抽象的知识灌输方式。
相反,知识的讲授有机地融于对经典或前沿的研究发现工作的介绍的讲授中,这样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了解了这些知识是怎么样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中产生的。
3.公共课设置,为必修课。
1)政治课:必修课,课程名称: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计3学分。
主要内容为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
由著名学者授课。
2)外国语(英语):为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一般采取选修课程与水平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水平考试,即可获得学分。
未能通过水平考试、又不符合免修条件的博士研究生,须选修一外课程。
一般每一学期课程完成时,即举行水平考试。
考试成绩达到70分以上者,予以通过。
4.研究生必修课程设置三类不同层次的课程,第一类为专业基础课、第二类为专业课(研究进展课)和第三类专题讨论课。
以上三类研究生课程采用模块设置,每个模块8学时(二周,每周4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模块。
1)第一类(专业基础)课6学分,为必修课,课名:现代生物学基础,由16个模块组成,研究生选择满12个模块计6学分,开课时间为第一学年秋季和春季学期。
模块涵盖现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
2)第二类(研究进展)课3~6学分,为必修课,由二门课组成,每门课3学分;课名:①分子细胞生物学进展;②遗传发育生物学进展。
每门课由不同老师结合其专业背景提供的约16个模块组成,研究生根据自己需要从中选择6个模块。
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在胃癌危险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22.1411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在胃癌危险因素研究中的应用王梦圆1,许恒敏1,汪靖暄2,潘凯枫1,李文庆1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Risk Factors for Gastric Cancer WANG Mengyuan 1, XU Hengmin 1, WANG Jingxuan 2, PAN Kaifeng 1, LI Wenqing 11. Department of Cancer Epidemiology, Key Laboratory of Carcinogenesis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Ministry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Beijing 100142, China;2.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LIWenqing,E-mail:*******************.cn李文庆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PI ,入选国家中组部海外优青项目、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北京市特聘专家、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个人。
北京大学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 )访问研究员,归国前任美国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学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肿瘤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
在包括BMJ 、JCO 、JAMA Intern Med 、Hepatology 、JNCI 等高水平杂志在内的SCI 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32篇。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现任领导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现任领导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主要以胃癌的临床综合治疗和分子机理为重点,牵头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国际胃癌CLASSIC研究、结肠癌MASCOT、ACCElox研究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参与消化道肿瘤临床及基础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级9项、省部级4项。
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
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胃癌特异基因表述谱,同期建立并完善了规范化标本采集及管理的肿瘤组织标本库1954年1月生,汉族,江苏靖江人,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院长、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所长、瑞金临床医学院院长、美国外科学院院士。
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兼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担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等。
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现担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主任。
在胃肠癌转移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3项。
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2001年“胃癌三早与现代外科治疗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胃癌转移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导师简介模板

导师介绍——xx照片(1)基本情况姓名: xx 性别:男职称:主任医师、教授招收专业:中西医结合或中医肿瘤专业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肿瘤电子邮箱:ntxm100@ (2)社会任职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三届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人等。
(3)个人简历1982年就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获得中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就读于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师从郁仁存教授,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10年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肿瘤中心参观学习。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4)重要学术论文(5)主编或副主编重要的著作或译著(6)重要奖项先后被评为"北京科技之星"、"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
其参与研究的《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产业化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已培养毕业研究生29名,其中博士3名。
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生导师简介xx,男,1965年11月出生。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82年就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获得中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就读于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师从郁仁存教授,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10年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肿瘤中心参观学习。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2012)

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2012)生理学曹济民张宏冰王林微生物学金奇郭斐杨威遗传学褚嘉佑杨泽顾东风张学贺福初马旭吴冠青黄粤翟晓梅魏丽萍杨昭庆汪一波(学术)黄涛生(学术)细胞生物学吴旻薛社普王明荣徐宁志韩代书赵晓航刘芝华王介东詹启敏郑国光马小彤冉宇靓汪红英赵春华马钰波何万中周家喜胡晓袁卫平姜伟(学术)吴传跃(学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王琳芳强伯勤刘德培王憬惺惠汝太沈岩许彩民陈曦孙茂盛丛祥凤黄常志黎健蒋澄宇张业胡云章王晓东饶毅罗敏敏邵峰叶克穷袭荣文李夏璐朱冰王晓晨戚益军张宏彭小忠刘英杜立林董梦秋高绍荣李文辉魏英杰黄牛何新建许琪齐若梅张二荃陈涉雷晓光陈良马雁冰孙强明梅品超常永生(学术)王涛(学术)李鸿钧(学术)肖苒(学术)生物物理学李智立生物医学工程张其清修瑞娟胡勇张正国许海燕王延群刘志鹏戴卫殷涛李迎新刘日河孔德领李跃杰(学术)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马超(学术)免疫学巴德年何维张叔人李琦涵张伟夏咸柱马洁曲春枫罗云萍刘龙丁董少忠马峰曹雪涛张建民(学术)黄波(学术)刘滨磊(学术)病原生物学王恒王佑春张林琦洪涛许雪梅廖国阳张庶民陈启军王健伟何玉先刘力陈利民崔胜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刘彤华陈杰秦川潘秦镜娄晋宁高友鹤吕宁浦介麟佟伟民李利民林冬梅刘玉琴杨先达梁智勇(学术)放射医学樊飞跃孟爱民刘强(学术)比较医学魏强内科学(心血管病) 方圻王方正高润霖杨跃进陈纪林朱俊王文李一石何建国华伟张澍浦介麟乔树宾严晓伟惠汝太李建军方丕华周宪梁柳志红党爱民姚焰马坚张健黄晓红何青吴永健杨艳敏张抒扬颜红兵熊长明王国干方全范中杰袁晋青(学术)内科学(血液病)王建祥韩明哲韩忠朝赵春华邱录贵赵永强肖志坚杨仁池竺晓凡程涛秘营昌郑以州黄平平庞天翔周道斌冯四洲(专业)内科学(呼吸系病)朱元珏孙铁英徐作军林江涛高金明韩江娜王辰徐凯峰(学术)内科学(消化系病) 陆星华钱家鸣鲁重美姚树坤李景南(学术)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史轶蘩夏维波郭立新肖新华赵维纲伍学焱李梅(学术)孙明晓(学术)内科学(肾病) 李学旺李雪梅内科学(风湿病) 张奉春曾小峰王国春张烜曾学军赵岩田新平张文(学术)内科学(传染病) 李太生儿科学钱渊戴耀华刘哲伟宋国维王丹华吴建新李龙周忠蜀宋红梅张霆神经病学崔丽英万新华皮肤病与性病学叶干运孙建方刘维达王宝玺郑和义王千秋陈祥生林麟顾恒尹跃平晋红中马鹏程苏晓红刘跃华马东来孙秋宁(专业)李岷(专业)白彦萍(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王世真刘玉清戴汝平蒋世良何作祥金征宇姜玉新余卫周纯武赵世华吴宁王浩陈敏吕滨李方李建初吕秀章罗德红冯逢杨正汉林岩松(学术)李晓光(专业)朱朝晖(学术)张晓丽(学术)临床检验诊断学李金明蔡剑平陈文祥陈曦王露楠崔巍徐英春何健护理学李峥刘华平何仲绳宇外科学(普外)朱预赵玉沛于健春廖泉黄洁夫张太平刘昌伟毛一雷李拥军孙强(学术)郑月宏(学术)戴梦华(学术)外科学(骨外) 邱贵兴翁习生王以朋沈建雄仉建国薛庆云谭明生郭万首外科学(泌尿外) 李汉忠王建业李宏军石冰冰纪志刚(专业)外科学谷翊群外科学(胸心外) 朱晓东刘迎龙胡盛寿李守军孙寒松刘晓程郑哲唐跃王巍杨秀滨常谦张浩(学术)王强(学术)刘鹏(专业)苗齐(专业)外科学(神外) 王任直王大明于炎冰外科学(整形) 李森恺归来赵振民曹谊林栾杰张丁肖苒范金财滕利蒋海越王晓军穆兰花尹宁北张智勇刘元波李强杨庆华李养群(专业)杨明勇(专业)黄渭清(专业)妇产科学郎景和沈铿向阳潘凌亚冷金花郁琦朱兰田秦杰金力谭先杰杨佳欣孙爱军(学术)刘俊涛(学术)眼科学董方田陈有信李莹钟勇张美芬王志军(专业)耳鼻咽喉科学曹克利高志强陈晓巍黄魏宁肿瘤学孙燕陆士新程书钧林东昕石远凯赵平高燕宁徐兵河王绿化赫捷李晔雄吴令英戴建荣肖建平孙克林肖泽芬吴建雄张彬王贵齐谭文周志祥白春梅罗京伟张海增曾益新金晶(专业)万经海(专业)毛友生(专业)蔡建强(专业)赵东兵(专业)王成峰(专业)麻醉学黄宇光李立环薛富善孙莉龙村李成辉晏馥霞(专业)急诊医学刘大为郭树彬于学忠王仲杜斌围术期医学胡盛寿变态反应学尹佳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顾东风乔友林廖苏苏米杰李卫程怡民姜晶梅代敏许群单广良(学术)中西医结合临床梁晓春田国庆孙华(专业)药物化学黄量于德泉尹大力庾石山石建功张培成刘站柱雷平生方唯硕张东明秦海林苏亚伦刘天军徐柏玲(学术)谢平(学术)药剂学高钟镐刘玉玲生药学肖培根郭顺星马小军刘新民邹忠梅陈士林戴均贵高微微常琪孙晓波杨美华郭宝林陈君魏建和廖永红卢善发石钺彭勇许旭东齐云胡克平朱平李艾莲(学术)宋经元(学术)朱春燕(学术)药物分析学周同惠再帕尔吕扬张金兰胡昌勤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甄永苏蒋建东邵荣光金少鸿司书毅李卓荣洪斌何琪杨王玉成孙承航余利岩张靖溥宋丹青岑山游雪甫武临专胡来兴(学术)王真(学术)杨兆勇(学术)药理学王晓良江骥左萍萍胡蓓陈晓光申竹芳杜冠华李燕陈乃宏胡卓伟熊冬生叶菜英王爱平丁欣欣李平李波朱海波王楠刘艾林公共卫生管理巴德年李立明*共530人。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5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汇编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8 号
院部所、专业、研究方向
指导 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02 离子通道与慢性痛的认知、记 邢国刚 忆和情绪机制
邮政编码:100191 备注
03 疼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万 有
2
04 高等认知的神经网络机制
伊鸣
100125 医学细胞生物学 01 肿瘤分子生物学 02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 03 肿瘤细胞生物学
指导 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邮政编码:100191 备注
11
01 元素有机及靶向抗肿瘤药物研 究
曾慧慧
02 核酸技术
杜权
03 细胞无机化学
杨晓改
04 糖化学与糖类药物
叶新山
2
05 蛋白质化学合成、糖基功能研 究
董甦伟
06 细胞无机化学/无机药物化学
杨晓达
07 基于病毒与宿主细胞识别调控 的抗病毒药物研究;基于定点 化学修饰的生物大分子药物研 究
王凡
02 DNA 损伤修复
王嘉东
100120 病理学
4
01 乳腺癌分子病理学
田新霞
02 神经退行性疾病
章京
2
03 肿瘤分子遗传学
尹玉新
100121 病理生理学 01 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 02 心血管线粒体
2 杨吉春 郑铭
100122 人体生理学
4
01 生物信息学
崔庆华
02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05 分子流行病学
陈大方
推荐直博生06 围产流行病学刘建蒙推荐直博生
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6
01 分子免疫学
王露
02 免疫分子,免疫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萍萍
女
教授/主任医师
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
21
外科学(泌尿外)
李鸣
男
教授/主任医师
泌尿系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
22
临床检验诊断学
张青云
男
教授/研究员
肿瘤检验、肿瘤免疫、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陈敏华
女
教授/研究员
肝肿瘤超声诊断及局部消融治疗
24
介入治疗与新技术
北京大学肿瘤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名单
北京大学肿瘤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名单
序号
学科、专业
姓名
性别
职称
研究方向
1
肿瘤学
徐光炜
男
教授/主任医师
癌症的筛查
2
黄信孚
男
教授/主任医师
肝胆恶性肿瘤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
3
勇威本
男
教授/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学、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研究
4
顾晋
男
教授/主任医师
结直肠癌的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
30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游伟程
男
教授/研究员
肿瘤流行病学、肿瘤预防
5
季加孚
男
教授/主任医师
胃癌的外科临床研究及胃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6
陈克能
男
主任医师/副教授
胸部肿瘤的外科临床研究及食管癌分子标记物的研究
7
张力建
男
教授/主任医师
肺癌食管癌的综合治疗
8
欧阳涛
男
主任医师
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9
郝纯毅
男
教授/主任医师
肝胆恶性肿瘤的外科临床研究及肝转移性大肠癌发病机理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15
任军
男
教授/主任医师
干细胞为平台治疗实体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16
沈琳
女
主任医师/副教授
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与个体化内科治疗
17
郭军
男
主任医师/副教授
肾癌、黑色素瘤的靶向与免疫治疗
18
王洁
女
主任医师/副教授
肺癌的规范化、个体化、靶向治疗
19
李吉友
男
教授/主任医师
肿瘤癌前病变、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
25
张晓鹏
男
教授/主任医师
肿瘤影像诊断及功能成像应用研究
2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柯杨
女
教授/研究员
HIV感染和食道癌癌前病变关系研究
27
邓大君
男
教授/研究员
表观遗传学与癌变原理
28
吕有勇
男
教授/研究员
胃癌或乳癌基因表达谱与肿瘤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
29
寿成超
男
教授/研究员
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10
邢宝才
男
主任医师/教授
肝胆胰腺肿瘤的外科治疗及原发性肝癌基础研究
11
解云涛
男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及易感基因的筛查和检测
12
方志伟
男
教授/主任医师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13
朱广迎
男
教授/主任医师
肿瘤同步放化疗及肺癌的调强放疗
14
张珊文
男
教授/主任医师
抑癌基因与提高放射敏感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