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必修一蓝藻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蓝藻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蓝藻知识点蓝藻(cyanobacteria),又称藍绿藻,是一类原核生物,多为细菌状,能进行光合作用。

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生物必修一关于蓝藻的知识点。

1. 蓝藻的分类蓝藻是一类原核生物,属于原核界蓝藻门(Cyanobacteria),通常分为真蓝藻和假蓝藻两大类。

真蓝藻具有一层特殊的蓝绿色细胞壁,而假蓝藻没有细胞壁。

2. 蓝藻的形态特征蓝藻的形态多样,包括丝状、球状、膜状等。

它们的体积较小,一般为微米级别。

蓝藻的细胞内含有蓝绿色的色素,因此被称为蓝藻。

3. 蓝藻的生活方式蓝藻是光合作用生物,能够利用阳光合成有机物质。

它们存在于水中、泥土中以及其他湿润的环境中。

蓝藻有些是自由生活的,如螺旋藻,有些则以共生方式存在于其他生物体内,如蓝藻固氮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

4. 蓝藻的重要作用蓝藻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氧气。

这对维持地球上氧气的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蓝藻具有固氮能力,可以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氮,促进植物的生长。

此外,蓝藻还可以作为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

5. 蓝藻的应用价值蓝藻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们可以作为微生物模型生物,用于研究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蓝藻还可以用来制备生物柴油和生物塑料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

6. 蓝藻的危害尽管蓝藻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度生长的蓝藻却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当环境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时,蓝藻会迅速繁殖,形成大量的藻华。

藻华会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质污染,并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甚至引发赤潮事件。

7. 蓝藻的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水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对蓝藻的管理和防控至关重要。

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养分进入水体。

蓝藻知识点总结

蓝藻知识点总结

蓝藻知识点总结第一步:什么是蓝藻?蓝藻是一种常见的藻类植物,通常生长在淡水湖泊、池塘和河流中。

它们以其青蓝色的颜色而得名,因此被称为蓝藻。

蓝藻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第二步:蓝藻的特点和生命周期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与其他真核生物有所不同。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独特的细胞结构:蓝藻细胞通常呈圆柱状或球状,没有真核生物细胞中常见的细胞核。

- 光合作用:蓝藻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 水生生活方式:蓝藻通常生活在水中,利用水中的养分进行生长和繁殖。

它们可以在浮游态或附着在水底的形式存在。

- 简单的生命周期:蓝藻的生命周期相对简单,没有真核生物复杂的有性繁殖过程。

它们通过细胞分裂来增殖,形成新的细胞。

第三步:蓝藻的功能和生态影响蓝藻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对环境和其他生物产生影响。

以下是一些蓝藻的功能和生态影响: - 光合作用: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供应。

- 有机物生产:蓝藻能够合成有机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来源。

- 氮固定:某些蓝藻能够进行氮固定,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化合物。

这对于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 气候调节:蓝藻中的叶绿体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 水质影响:当环境中的养分过多时,蓝藻会过度生长,形成大规模的蓝藻水华。

这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生态平衡,对其他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步:蓝藻的应用和研究蓝藻不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以下是几个蓝藻的应用和研究领域: - 生物燃料:蓝藻中的一些物种具有较高的油脂含量,可以作为生物燃料的来源。

- 食品添加剂:蓝藻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 环境监测:蓝藻的生长状况可以用作水质污染的指示器,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估。

蓝藻的名词解释

蓝藻的名词解释

蓝藻的名词解释蓝藻,也被称为蓝藻藻类,是一类独特的微生物。

它们属于原核生物域中的藻类,与植物和动物有着不同的进化历史和细胞结构。

蓝藻以其独特的能力而闻名,如光合作用、氮固定和生产有机物质。

然而,蓝藻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某些条件下会形成蓝藻水华,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一、蓝藻的特征和分类蓝藻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之一,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

它们通常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形态,尺寸从微小到较大不等。

蓝藻的名称来源于它们的蓝绿色,这是由于其细胞中存在的叶绿素和蓝藻素等色素的组合。

蓝藻的细胞一般没有真正的核,其DNA分布在细胞质中。

根据生物学的分类系统,蓝藻被归类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

这一分类与基因序列相似性和细胞结构等特征紧密相关。

在蓝细菌门中,蓝藻被分为多个属,每个属下又分为不同的种。

一些常见的蓝藻属包括螺旋藻属(Spirulina)、微囊藻属(Microcystis)和铁团藻属(Oscillatoria)等。

二、蓝藻的生理特性蓝藻有着一系列独特的生理特性,这些特性使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首先,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类似于植物。

它们能利用阳光来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中,蓝藻利用细胞内的叶绿素来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其次,蓝藻中存在着一种名为蓝藻素的色素。

蓝藻素能够吸收蓝绿色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能量。

这使得蓝藻可以在较深的水域中生存,光线较弱的情况下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此外,蓝藻还能进行氮固定。

氮是生物体合成蛋白质和DNA等生命必需物质的重要元素。

在一些环境条件下,氮往往是有限的,但蓝藻能够利用其细胞内的酶来固定氮气,并将其转化为可利用形式,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氮源。

三、蓝藻水华的形成尽管蓝藻具有许多有益的特性,但在某些条件下,它们也会形成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是指蓝藻在水体中大量繁殖并积聚形成的现象。

虽然蓝藻水华通常发生在富含养分的水体中,但确切的形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蓝藻

蓝藻
蓝藻是什么
蓝藻(lanzao)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其主要特征 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 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正因如 此,近代大多数学者主张将蓝藻从植物界中分出来,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 原核生物界。蓝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含叶绿 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 藻蓝素的总称)。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同样, 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如生于红海中的一种蓝藻,名叫红 海束毛藻,由于它含的藻红素量多,藻体呈红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红 色,红海便由此而得名。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合膜, 叫类囊体,各种光合色素均附于其上,光合作用过程在此进行。蓝藻的细胞壁和细菌 的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类似,主要为粘肽;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 体等;生活史中均无具鞭毛的细胞;繁殖方式有两类,一为营养繁殖,包括细胞直接 分裂(即裂殖)、群体破裂和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几种方法,另一种为某些蓝藻可产 生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以进行无性生殖。目前尚未发现蓝藻有真正的有性生殖。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33亿年前,现在已知约1500多种,分布十分广泛, 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为淡水产。有少数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真 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不少蓝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 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 等。但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 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甚至有些种类还会产生一些毒素,加剧了水 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很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

高中蓝藻知识点

高中蓝藻知识点

高中蓝藻知识点蓝藻是一类原生生物,也被称为蓝藻藻类或蓝细菌。

它们是一类原核生物,属于蓝藻门,可以在水中生长。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蓝藻常常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来学习。

本文将通过逐步思考的方式介绍高中蓝藻的相关知识。

第一步:了解蓝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蓝藻是一类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相对简单。

它们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胞质等基本结构,但不包含细胞核。

根据蓝藻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盘藻类、纤维藻类和珠藻类等不同的类群。

第二步:了解蓝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蓝藻通常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如湖泊、池塘和河流等地方。

它们对光合作用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和氧气。

同时,蓝藻也能够固氮,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

这一特性使得蓝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第三步:了解蓝藻的繁殖方式和适应性蓝藻的繁殖方式多样,可以通过二分裂、孢子或分枝等方式进行繁殖。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蓝藻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有时会形成大量的蓝藻水华。

蓝藻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很强,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第四步:了解蓝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尽管蓝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当其数量过多时,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大量的蓝藻水华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中生物缺氧甚至死亡。

此外,蓝藻水华还会释放出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第五步:了解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的方法为了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一些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输入,如化肥和工业废水等,可以防止蓝藻过度生长。

其次,改善水体的流动性和氧气含量,可以提高水中生物的生存条件。

此外,定期监测和评估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总结:蓝藻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了解蓝藻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对理解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同时,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也是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通过逐步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蓝藻的相关知识,并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蓝藻危害及处理

蓝藻危害及处理

蓝藻危害及处理1. 蓝藻的定义和特点蓝藻,又称蓝细菌或蓝绿藻,是一类原生生物,属于细菌界中的藻类。

蓝藻栖息在淡水和海水中,主要通过光合作用生存。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具有蓝绿色的色素。

蓝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力,容易在水体中形成大量的藻类数量。

2. 蓝藻的危害蓝藻虽然在自然界中起着一定的生态作用,但其大量繁殖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害。

2.1 水质恶化蓝藻繁殖后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中氧气含量减少,造成水质恶化。

这对水中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引发鱼类等水生生物大规模死亡。

2.2 水生态系统紊乱由于蓝藻数量暴增,它们会形成大片大胆,遮盖水面,阻止阳光进入水体。

这会导致水生植物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3 水生资源损失蓝藻繁殖会阻塞水体的自然流动,形成湖泊、江河等水域的浮渣,给水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同时,水质恶化也会对水生生物的繁殖和增长造成阻碍,导致水生资源的减少。

2.4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蓝藻在繁殖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种名为微囊藻毒素的物质,这种毒素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

长期接触或食用受污染的水源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肝损伤、神经系统问题等健康问题。

3. 蓝藻的处理方法针对蓝藻危害的严重性,人们积极探索和实施多种处理方法来减少蓝藻的繁殖和危害。

3.1 机械除藻机械除藻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通过使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如除藻船或刷子,将蓝藻从水体中物理去除。

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面积较小的水域,如鱼塘、小湖泊等。

3.2 生物措施生物措施是借助其他生物来控制和减少蓝藻的数量。

例如,引入食草动物如水草鱼、苦草鱼等,它们能够食用蓝藻,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添加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植物种类,来抑制蓝藻的生长。

3.3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通过改善水环境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促进水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减少蓝藻危害的方法。

这包括适度的水体交换、增加水草覆盖、减少有机污染物的输入等。

蓝藻总结知识点

蓝藻总结知识点

蓝藻总结知识点一、概述蓝藻(Cyanobacteria),又称蓝藻菌,是一类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古老且原始。

它们通常分布在自然水体中,包括淡水和海水,也有一些生长在陆地上或其他栖息地中。

蓝藻是光合作用生物,具有光合作用色素和类似于植物叶片的结构,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蓝藻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持地球大气的氧气含量。

此外,蓝藻还是食物链的基础,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分类蓝藻是一类细菌,目前已知约有2000多种不同的蓝藻存在。

根据其形态和结构的特点,可以将蓝藻分为不同的科和属,其中主要的科包括蓝藻科、浮游蓝藻科和异养蓝藻科。

不同的蓝藻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蓝藻能够固氮,有些能够产生毒素,有些则是水华的主要成分。

三、形态特征蓝藻的形态多样,包括丝状、片状、球状、叶状等不同的形态。

其中,丝状蓝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其形态为细长的丝状或链状,通常生长在水中或湿地上,是水华的主要成分之一。

片状蓝藻则呈现为扁平的片状结构,通常附着在岩石或其他表面上。

蓝藻的细胞结构较为简单,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质和核组成。

细胞内含有类囊体(thylakoid),这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构。

此外,蓝藻的细胞壁富含蓝藻素,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四、生活习性蓝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生长在淡水、海水、泥地、湖泊、江河和海洋中,有些甚至能够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

蓝藻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不高,能够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存活。

蓝藻通常是自养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从而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

然而,有些蓝藻也能够通过异养方式获取营养,例如吸收有机物或者固氮。

五、代谢特点蓝藻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合效率,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生长和繁殖提供能量。

蓝藻治理

蓝藻治理

蓝藻的治理1.蓝藻的概念蓝藻(blue-green algae)又名蓝细菌、蓝绿菌、蓝绿藻、黏藻、蓝绿藻,在生物界划分为蓝藻界、蓝藻门,还将其分为色球藻纲、藻殖段纲,属于原核生物,其繁殖方式为营养繁殖或产生孢子以无性繁殖。

2.影响蓝藻产生的因素蓝藻在水温25—35℃时,生长速度比其他藻类快,所以温度是影响蓝藻暴发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蓝藻生长的水体中必须含有有机磷,也就是说的养殖水体中,蓝藻比较容易生长,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等水域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

3.蓝藻的主要危害(1)绿潮现象在一些富营养的水体中,在夏季当温度处于20-35℃之间时有些蓝藻会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层,人们常称之为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2)产生毒素在某些特定区域内蓝藻会产生藻毒素,蓝藻毒素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通过其危害方式可分为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它们会侵袭肝脏和神经等部位,而且毒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4.蓝藻的治理方法(1)物理除藻法物理除藻法包括人工打捞法、机械打捞法、絮凝沉淀技术、粘土除藻等。

人工和机械打捞往往采用截流的方式在蓝藻生长爆发期进行打捞,减轻蓝藻对水域水体的危害。

絮凝除藻是应用絮凝原理,利用除藻物质的胶体化学性质,将藻类絮凝沉降到水体底部或加以回收。

粘土除藻是通过阳离子交换以及凝集作用将藻细胞和颗粒凝聚沉降到水底,可以迅速的降低水面藻细胞密度[1],缺点是粘土除藻会对水域产生二次污染,不适用于浅水水域。

(2)化学除藻法化学除藻法包括化学灭杀法、化学絮凝沉降法、光降解法、光催化氧化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化学絮凝沉降法。

其中化学灭杀法通过化学药剂的作用对蓝藻产生消杀作用。

化学絮凝沉降法是利用高铁酸盐、糖脂类生物表面活化剂等使得藻类细胞分解,但此方法存在二次污染的缺点。

光降解法是利用紫外线对藻类细胞的毒素进行消杀,并且紫外线越强,对藻类的消杀效果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鱼种放养不合理: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鱼塘易发生
• 内因:微事藻生物学特性,对高温、低光强和紫外线的适应,可以 过量摄取无机碳和营养物质,低的氮磷比等因素都有利于蓝藻生长。
• 2010年11月29日,云南昆明滇池蓝藻大量繁殖,在昆明滇 池海埂一线的岸昆明滇池暴发蓝藻 • 边,湖水如绿油漆一般。 绿浪翻滚的湖水涌向岸边,带来 一阵阵腥臭气味。滇池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污染最严重的 一个,现在水质为劣V类,每当气温上升,加之富营养化严 重,均要引起蓝藻爆发,造成严重污染。 • 2011年8月21日,受持续高温影响,安徽巢湖局部湖面 蓝藻又开始“抬头”,出现较大面积蓝藻集聚。巢湖市高度 关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开展蓝藻拦截、打 捞和自来水深度处理措施。
Oscillatoria culture specimens did possess sheaths (arrow).
Oscillatoria sp.
1]潮湿或小型水体
2]单列组成的丝状体
3]短圆柱状 4]藻体前后运动或摆动 5]dead ce
• 蓝藻类有些种类具有固氮能力,特别是具有异形胞 的种类。国内外正在从事利用蓝藻固定游离氮的研 究,为农作物的肥源寻找新的途径。如稻田中接种 培养固氮蓝藻-满江红鱼腥藻A. azollae (与满江 红共生)可增加水稻产量。 • 有的蓝藻可作为水质的指示生物:
–褐色管孢藻Chamaesiphon fuscus -清水 –泥生颤藻 Oscillatoria limosa-水体污染
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
胶被
胶鞘
蓝藻(Cyanophyta)
一、蓝藻一般特征 blue-green algae;粘藻-细胞壁外有胶鞘;裂殖 [一]藻体形态
1.单细胞植物体 [有的分裂后包在胶化母细胞壁 内呈群体/极性分化] 2.群体类型[多个形态结构相同的 细胞联结] 3.丝状体[一面分裂/子胞相连/ 分枝或否] ※有的丝状体具异形胞 Heterocyst特点 1.来源营养细胞/但大 2.细胞壁厚[节球nodule] 3.不具色素 功能:1形成藻殖段行营养繁殖2.固氮作用[还原过程/固氮酶]
胞和厚壁孢子,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可生
于淡水和海水中。 螺旋藻营养丰富,大量培养可广泛应用于 饲料、保健品及化妆品。 目前国内外工厂化 培养的种类主要是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和 极大螺旋藻,其中钝顶螺旋藻 含蛋白质高达 53%-72%。
极 大 螺 旋 藻
Oscillatoria
[二]丝状体的代表 1.颤藻属 Oscillatoria
分类
1、色球藻属
植物体为单细胞或群体。
单细胞——球形 胶质鞘 群体——由子细胞 形成;具个体和公共胶质 鞘;细胞呈半球形或四分 体形,细胞相接处平直。
*淡水或湿地
2、微囊藻属Microcystis
植物体为球形、不规则形或具有穿孔的浮游群体;细胞均匀分布在 无结构的基质中。细胞内具有气泡。夏季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一、主要特征
1.细胞壁由纤维素(内层)和果胶质(外层)组成,细 胞外有的具胶被或胶鞘。细胞壁上含有粘质缩氨肽,这是 蓝藻区别于其他藻类的特征之一
2.无色素体,色素均匀地散在原生质内。色素成分主要
为叶绿素a、β胡萝卜素、藻胆素(蓝藻藻蓝素+蓝藻藻红 素)。植物通常呈蓝绿色、淡蓝色、亮蓝绿色等
3.无细胞核,只具核质而无核仁和核膜。属原核生物,
4.生态分布 1]耐高温 2]多淡水 藻类中最大门8000种,淡水藻90%,海藻10%——绿藻
【发生的一般规律】
蓝藻(微囊藻)水华
• 微囊藻属喜高温藻类,一般在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开始生长繁殖, 夏季繁殖速度极快,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不再生长繁殖。一般 以吃食性鱼虾为主的池塘及水体交换差的池塘较易发生水华。且已 发生微囊藻水华的池塘,翌年不仅易发生且时间会提前 【形成原因】 • 与光照、水温和水体pH 的关系:微囊藻喜强光、高温(20℃以上) 和碱性(pH>8)水体
4]常与微囊藻一起形成水华
4、真枝藻属Stigonema ocellatum
*单列或多列细胞构成 不规则分枝丝状体 *真分枝是细胞在纵轴 方向分裂形成
*有异形胞
*潮湿岩石生长
三、生态分布和意义
蓝藻在自然界在分布很广,凡是潮湿、有光照的地方都能 生长,蓝藻多喜生于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中,湖泊中以
表层水及近岸部分较多,小型湖泊较大型湖泊多,在我国
南方水体常年可见。 形成水华(赤潮) 。 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节球藻、束毛藻
在温暖、阳光充足的季节,富含营养的水体常见蓝藻过盛 繁殖形成水华(赤潮) 。 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 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 节球藻、束毛藻等十多个属。微囊藻水华极为常见,它是 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
太湖微囊藻水华
微囊藻水华的危害
• 影响鱼类的生长:抑制了其它有益浮游生物的正常 生长,造成鱼类的吃食受到一定影响。微囊藻具有 胶膜包被,青、草、鲢、鳙鱼吃了以后不能消化。 • 造成鱼类缺氧:易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膜,阻 碍气体交换,夜间又因微囊藻的呼吸作用导致水中 的氧气大量消耗和二氧化碳大量积累 •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作用:
蓝藻异形胞
蓝藻 Cyanophyta
• 蓝藻(Cyanobacteria)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 立为原核生物界。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蓝藻 (蓝细菌) • 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但是蓝藻也不全 是蓝色的,不同的蓝藻含有不同的色素,有的含叶 绿素,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有的含有胡萝卜素, 有的含有蓝藻藻蓝素,也有的含有蓝藻藻红素。红 海就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藻红素的蓝藻,使海水呈 现出红色。
[二]细胞结构
1.细胞壁 ※真正细胞壁:四层,主成分粘肽[与Gram 阴性菌相似/溶菌酶] ※胶质鞘:果胶酸/粘多糖[有的易水化/或 坚固呈层理/非光合色素] 2.原生质体 ※中心质centroplasm——又称中央体 1]环状DNA 2]无组蛋白 3]无核膜、核仁 4]原核 ※周质periplasm——又称色素质 1]无载色体等细胞器2]有光合片层3]有气泡 3.光合色素:chlorophyll a、藻胆素[藻蓝 蛋白/藻红蛋白]、 黄色色素[类胡萝卜素] 4.光合产物:蓝藻淀粉[遇碘变褐色]、 蓝藻颗粒体[由脂蛋白构成]
2、念珠藻属Nostoc sp.
念珠藻属Nostoc 1]水生或气生,如地 木耳/发菜 2]单列组成丝状体 /在胶鞘中 3]细胞球形 4]有异形胞 5]产生厚壁孢子。 6]藻殖段繁殖
地木耳
清热收敛、益气明目
3、鱼腥藻属 Anabaena sp.
1]无公共胶质鞘
2]与红萍共生固氮
3]与念珠藻属可单独固氮
常见的有等。
• • •
a. b. 铜绿微囊藻M. aeruginosa c. 水华微囊藻M. flesaquae d. 具缘微囊藻M. marginata e. 不定微囊藻M. incerta
太湖微囊藻水华
3.螺旋藻属Spirulina
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无胶鞘。 呈紧密或疏松的有规则螺旋形弯曲,无异形
[三]繁殖 1.营养繁殖: 1]单细胞种直接分裂/子细胞分离。群体分裂形成 大群体再分离。 2]丝状类型形成藻殖段[异形胞、隔离盘、机械作 用等] 2[产生无性孢子]: 1]厚壁孢子:自营养细胞体积增大积累物质和壁加 厚;休眠渡过不良环境。 2]外生孢子:细胞横裂形成大小不等两块原生质, 上为外生孢子;假鞘。 3]内生孢子 endospore--exospore外生孢子 [四]分布 1 主要淡水[营养丰富时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2 气生藻 3 地衣共生
• 食用:发菜、螺旋藻等
三、蓝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群生物。 1.化石证据 fossil 35-33亿年地层全为细菌和蓝藻化石。 2.细胞结构原始 1]原核 2]无载色体和细胞器 3]仅具叶绿素a 3.生殖方式原始 无有性生殖,仅具直接分裂[主张裂殖藻/菌纲]
蓝藻与红藻在色素和不产生运动细胞相同,故关系密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