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地铁通风与防灾

合集下载

地铁防灾设计

地铁防灾设计

地铁防灾设计28 防灾28.1 一般规定28.1.1 地铁应具有针对火灾、水淹、风灾、地震、冰雪和雷击等灾害的预防措施,并应以预防火灾为主。

28.1.2 地铁控制中心应具有所辖线路的防灾调度指挥功能。

28.1.3 地铁车站应配备防灾设施;车辆基地应配备防灾与救援设施。

28.1.4 地铁针对火灾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一条线路、一座换乘车站及其相邻区间的防火设计应按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计。

28.1.5 车站站台、站厅和出入口通道的乘客疏散区内不得设置商业场所,除地铁运营、服务设备、设施外,也不得设置妨碍乘客疏散的设备、设施及其他物体。

28.1.6 当地铁开发地下商业时,商业区与站厅间应划分成不同的防火分区,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28.2 建筑防火28.2.1 地铁各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的车站、区间、变电站等主体工程及出入口通道、风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2 地面出入口、风亭等附属建筑,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3 控制中心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4 车辆基地内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28.2.2 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应划为一个防火分区,设备与管理用房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500m2;2 地下换乘车站当共用一个站厅时,站厅公共区面积不应大于5000m2;3 地上的车站站厅公共区采用机械排烟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m2,其他部位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4 车辆基地、控制中心的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28.2.3 车站安全出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车站每个站厅公共区安全出口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应设置不少于2个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2 地下单层侧式站台车站,每侧站台安全出口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3 地下车站的设备与管理用房区域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其中有人值守的防火分区应有1个安全出口直通地面;4 安全出口应分散设置,当同方向设置时,两个安全出口通道口部之间净距不应小于10m;5 竖井、爬梯、电梯、消防专用通道,以及设在两侧式站台之间的过轨地道不应作为安全出口;6 地下换乘车站的换乘通道不应作为安全出口。

轨道交通地铁防灾设计技术要求规范-(防灾)

轨道交通地铁防灾设计技术要求规范-(防灾)

轨道交通地铁防灾设计技术要求设计原则1.防灾设计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方针,从全局出发,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2.轨道交通线的防灾主要指对火灾、水淹、地震、雷击等灾害的防范措施。

3.防灾设计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尤其是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

4.轨道交通线防火灾设计按同一时期内发生一次来考虑。

区间火灾按两座风井间滞留一列列车设计,列车火灾规模按10.5MW设计。

5.结构设计按六度地震烈度进行抗震验算,并按七度采取相应抗震构造措施,以提高结构和接头处的整体抗震能力。

6.隧道洞口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50年。

7.设计选用有关消防器材和设备,必须是经国家法定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并具有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批准的准销证。

8.防灾设计主要有建筑消防、水消防系统、气体灭火系统、事故通风与排烟、供电设备及照明防灾、车辆防灾、区间隧道防灾、防灾通信、防灾报警与设备监控系统、电扶梯及安全门防灾等组成。

设计规范《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修订本)《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J10-8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洁净灭火剂灭火系统标准》(NFPA 2001 1996年)《轨道车辆防火措施》(DIN5510:2009)《载客列车设计与构造防火通用规范》(BS6853:1999)哈尔滨市消防部门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

车站建筑防灾1.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的建筑结构均按一级耐火等级考虑。

防灾设计严格按《地铁设计规范》第二十章执行,地上建筑工程耐火等级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执行,并需得到市消防处认可。

城市轨道交通灾害与防护

城市轨道交通灾害与防护

第六章城市轨道交通灾害与防护<<<<<<<<<<<<<<<<<<<<<<<<<<<<<<<<<<<<<<<<<<<<<<<<<<<<<<<<<<<<<<<<<<<<<<<<<<<<<<<< 本章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几种灾害的防灾设计技术要求,以及火灾、水害、震灾、战争灾害和施工诱发的灾害特征与防护技术、措施。

主要内容:灾害分类与防灾设计技术要求;地铁火灾与防护;地铁工程防水;地震灾害与防护;战争灾害防护;施工诱发灾害的预测及防护。

基本要求: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火灾、水害、震灾、战争灾害和施工诱发的灾害的防护设计技术要求,了解地铁工程火灾特征及防护措施,了解地铁工程内部防水措施、防战争灾害的工程技术措施,清楚地了解施工诱发的灾害形式及其工程技术防护措施。

<<<<<<<<<<<<<<<<<<<<<<<<<<<<<<<<<<<<<<<<<<<<<<<<<<<<<<<<<<<<<<<<<<<<<<<<‘<<<<<(<第一节灾害分类与防灾设计技术要求一、灾害分类地下铁道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表6-1)。

浅谈地铁车站火灾情况下通风空调设备的预防及管理

浅谈地铁车站火灾情况下通风空调设备的预防及管理

浅谈地铁车站火灾情况下通风空调设备的预防及管理摘要:轨道交通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为确保设备安全、平稳运行,特殊情况下应急处理,每个轨道交通公司均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绝大部分在地下空间,而地下工程空间存在狭小、封闭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浓烟和热气很难自然排除,并且会迅速蔓延至整个地下空间。

同时由于人流密度高,乘客的疏散和烟气的排除都较地面建筑困难,如果火灾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火灾伤亡中以烟气中毒窒息伤亡为主,真正在火灾中烧死的人员比例非常低。

因此,通过对通风空调系统设备的预防及管理,确保火灾情况下设备高效运行以及管理人员应对自如尤为关键。

关键词:地铁车站;火灾情况;通风空调设备;预防及管理一、通风空调系统概述(一)通风空调系统的功能通风空调系统可分为车站公共区通风与空调兼排烟系统、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与空调兼排烟系统、隧道机械通风兼排烟系统,在火灾情况下其功能如下:(1)当站台层公共区发生火灾,则关闭站台层送风系统和站厅层回/排风系统;启动组合式空调机组向站厅送风,由站台层回/排风系统排除烟雾经风井至地面,使站台层形成负压,站厅与站台的楼梯口形成向下气流,便于人员安全疏散至站厅层,再到地面。

(2)当站厅层公共区发生火灾,则关闭站厅层送风系统,启动站台层送风系统;启动站厅层回/排风系统排除烟雾经风井至地面,使站厅层形成负压,烟雾不致扩散到站台层,新风经出入口从室外进入站厅,便于人员从车站出入口疏散至地面。

(3)当设备管理用房火灾时,关闭公共区大系统的送、排风系统,关闭非火灾区域回排风管上的电动调节阀,启动设备管理用房排烟机对火灾区域进行排烟。

(4)当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通过隧道风机的送风、排烟,来进行气流组织。

(二)防排烟设备的防火要求通风空调系统采用排烟防火设备均应符合了国家规范的耐火要求,即在火灾工况时隧道风机能满足在280℃条件下连续有效工作2h,排烟风机280℃条件下连续有效工作2h,组合风阀能在280℃条件下连续有效工作1小时。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第八章 通风空调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第八章  通风空调系统

利用隧道周围岩土层的蓄热(冷)性能,采用夜间通风,达到较
好的环境要求。
从1863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至今世界上已有
近100座大城市拥有地铁。随着我国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
人口流通量急剧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公共交通
工具已经无法满足城市人群日常出行需求。地铁快捷、便利、环
保、大客流量运输的特点,使它成为解决现代化城市交通紧张的
屏蔽门系统冷量2/5左右,相应的环控机房面积可减少1/3左右,
这样年运行费用仅是闭式系统的一半。但是安装屏蔽门需要较大
投资,并随之增加了屏蔽门的维修保养工作量和费用,且屏蔽门
的存在将影响站台层车行道壁面广告效应,站台有狭窄感,对于
侧式站台这种感觉尤甚。
闭式系统的优点是车站和区间隧道内设计温度和气流速度
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符合设计要求,环控工况转换简明,站台视野
开阔,广告效应良好,但其相对屏蔽门系统带来冷量大、所需环
家的轨道交通系统早已采用了屏蔽门技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应
用情况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气候炎热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采
用屏蔽门系统主要资为主要目的,这类屏蔽门在站台为全封闭式,如新加坡
NEL线,香港新机场线、将军坳线等;另一类为在非炎热地区,采
用屏蔽门的主要目的是考虑乘客候车时的安全,主要采用在无人
§8.1 通风空调系统的制式
3)屏蔽门系统
屏蔽门安装在站台边缘,是一道修建
在站台边沿的带门的透明屏障,将站台公
共区与隧道轨行区完全屏蔽,屏蔽门上各
扇门上活动门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列车上的
车门距相对应.看上去就像是一排电梯的
门,如图8-2所示。列车到站时,列车车门
正好对着屏蔽门上的活动门,乘客可自由

地铁环控系统的通风与火灾时的通风研究

地铁环控系统的通风与火灾时的通风研究

地铁环控系统的通风与火灾时的通风研究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地铁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出行时较常选择的出行工具。

如果地铁的通风系统或火灾控制异常,城市交通就无法正常运行。

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地铁通风系统及感烟报警系统展开研究,希望能找出可提高其稳定性的优化方案,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又安全的出行体验。

关键词:地铁交通;通风系统;火灾控制地铁车站的通风与空气调节是影响车站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铁的通风与空调是一种能够适应地铁车厢内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流量的自动调节的新型设备,它能够为地铁及车站的工作人员及旅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与出行环境。

大部分地铁都建于地下隧道,顾名思义是在地底建设的。

地铁进入运行状态之后,除了进、出隧道口,完全与外界隔绝,在没有一套良好的通风系统的情况下,地铁里的空气就不可能在空气中流动。

另外,由于轨道交通所处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因此,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如果发生了火灾,其后果将非常严重。

所以必须安装感烟装置,以此监测地铁各方面情况,以此防范火灾的发生。

1地铁通风系统1.1送风机组地铁内空气流通和空气调节装置正常运转。

作为车厢内最主要的装置,列车的空气温度恢复,平均气温,气流速度,压力,平衡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列车晚点时,其空气调节装置可保证足够的空气流通,保证正常行车,同时也可满足国际和国内的需要。

如遇有火情,应向周围通报,以保证周围的循环平衡,保证通风。

安装在地铁的通风系统,搭载了可维持地铁车辆动力的送风机组,送风机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双速电机和送风机组成的双向伸轴,其主要作用是把车外新风和车辆回风吸收进主风道再送往客室,以此保障地铁车辆的通风状态,送风系统的风道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回风道、送风道及排风道三个部分,地铁的空调机组安装在车辆顶部,可用于与具有吸震消音作用的两条风道相连,将经过处理的空气输送至主风道。

一般情况下,送风道的位置是车辆方向的中间部位,主风道在两侧安装搭配了气孔的隔板,该气孔的作用是对风量加以调节。

地铁通风空调及火灾运行模式

地铁通风空调及火灾运行模式

地铁通风空调及⽕灾运⾏模式
地铁通风空调及⽕灾运⾏模式
【摘要】本⽂以地铁通风空调的概述为基础,着重介绍了地铁通风空调正常运⾏模式和⾮正常运⾏模式,以实际为出发点对地铁车站通风空调及防排烟设计进⾏了探讨。

【关键词】地铁,通风空调模式,⽕灾
⼀、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们对地铁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

现如今,地铁通风空调及⽕灾运⾏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要加强先进设计理论与先进技术的学习与应⽤,不断地进⾏通风空调系统的改进和探讨,使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及防排烟的设计更加适⽤、安全、可靠与经济。

⼆、地铁通风空调的系统的组成
(1)车站空调通风系统
⼤系统:车站公共区(站厅、站台)空调通风系统。

⼩系统:车站设备⽤房、管理⽤房空调通风系统。

⽔系统: 为⼤系统、⼩系统提供冷源的系统。

(2)隧道通风系统
TVF系统:区间隧道通风系统
注:TVF:TUNELVENTILATION FAN(隧道风机)
车站隧道排热系统(UPE/OTE系统):车站范围内、屏蔽门外站台下排热和车⾏道顶部排热系统。

注:UPE:UNDERPALTEORMEXHAUSTAIR DUCT(站台下排热管道)
OTE:OVERTUNELEXHAUSTAIR DUCT(轨道顶端排热管道)
三、地铁通风空调正常运⾏模式及控制⽅式、运⾏设计参数
地铁通风系统空调的运⾏模式主要是⼤系统、⼩系统、隧道通风系统的运⾏模式。

1、⼤系统正常运⾏模式。

通风安全及灾害防治(教案)

通风安全及灾害防治(教案)

通风安全及灾害防治(教案)第一章:通风安全基础知识1.1 通风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1.2 通风安全的基本原理1.3 通风安全的主要目标1.4 通风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二章:矿井通风系统及设备2.1 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工作原理2.2 矿井通风设备及其功能2.3 矿井通风设施的维护与管理2.4 矿井通风系统的检测与监控第三章:矿井瓦斯防治3.1 瓦斯的性质与危害3.2 瓦斯的产生、运移与聚集3.3 瓦斯防治技术及其应用3.4 瓦斯监测与预警系统第四章:矿井火灾防治4.1 矿井火灾的危害及原因4.2 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4.3 矿井火灾的灭火方法及设备4.4 矿井火灾的应急预案与组织指挥第五章:矿井水害防治5.1 矿井水害的类型及危害5.2 矿井水害的预测与预防5.3 矿井防水、排水设施及设备5.4 矿井水害应急预案与救援措施第六章:矿山爆破安全6.1 矿山爆破的基本原理与安全要求6.2 炸药的选择与储存6.3 爆破设计与施工安全6.4 爆破作业的安全监管与事故预防第七章:矿山机械设备安全7.1 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的重要性7.2 常用矿山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7.3 矿山机械设备的维护与检修7.4 矿山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第八章:矿山电气安全8.1 矿山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8.2 矿山电气设备的检查与维护8.3 矿山电气火灾的预防与扑救8.4 矿山电气事故的调查与处理第九章:矿山安全监测与预警9.1 矿山安全监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9.2 矿山安全监测设备及其应用9.3 矿山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9.4 矿山安全事故的预测与预防第十章:矿山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10.1 矿山应急救援的组织与管理10.2 矿山应急救援设备与技术10.3 矿山事故处理的原则与方法10.4 矿山事故后的恢复与重建第十一章:矿山职业健康安全11.1 矿山职业病的类型与预防11.2 矿山作业环境的健康评估11.3 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1.4 矿山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第十二章:矿山环境安全12.1 矿山环境安全的重要性12.2 矿山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12.3 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12.4 矿山环境安全的法规与政策第十三章:矿山安全管理与法规13.1 矿山安全管理的原则与方法13.2 矿山安全法规与标准体系13.3 矿山安全监管的组织与职能13.4 矿山安全法规的执行与监督第十四章:矿山安全文化建设14.1 矿山安全文化的内涵与价值14.2 矿山安全文化的构建与推广14.3 矿山安全文化的实践活动14.4 矿山安全文化的影响与成效第十五章:矿山安全发展趋势与挑战15.1 矿山安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5.2 矿山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15.3 矿山安全面临的全球性挑战15.4 矿山安全发展的未来趋势与对策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通风安全及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内容涵盖了通风安全基础知识、矿井通风系统及设备、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矿井水害防治、矿山爆破安全、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矿山电气安全、矿山安全监测与预警、矿山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矿山环境安全、矿山安全管理与法规、矿山安全文化建设以及矿山安全发展趋势与挑战等十五个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通风系统的3种模式
正常模式:列车正常运行时,依靠列车活塞
风对区间隧道空间进行通风换气,排除余热 余湿。 阻塞模式:当列车由于故障或其他原因停留 在隧道区间内,并且超过2min,相邻车站配合 运行阻塞模式。 火灾模式:根据发生火灾的列车所在的线路、 轨道电路位置及着火位置,隧道通风系统建 立一个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的气流组织,即 迎向人员疏散方向送风,背向人员疏散方向 排风,即火灾模式。
半横式通风
造价比全横式通风小,效果比全横式差。
1.3.2 铁路隧道通风
柱塞风通风:适用于短、中隧道,
运营密度不高的隧道;
机械式通风:全射流纵向通风。一
般不采用横向通风。风井抽出式纵 向通风。
同步跟踪射流通风。
2地铁通风空调系统
开式系统:应用机械或“活塞效应”使地铁
内部与外界交换空气,利用外界空气冷却车 站和隧道。应用于月平均温度低于25℃且运 量较少的地铁系统。 闭式系统:基本与外界大气隔断,仅供给满 足乘客所需的新鲜空气量。车站采用空调系 统,区间的冷却借助列车柱塞风。应用于高 于25℃且却是较大的地铁系统。 屏蔽门系统:车站与行车隧道间安装屏蔽门, 将其分隔开,车站安装空调系统,隧道用通 风系统。比闭式系统节能22~28%。
地铁通风与防灾
主要内容
概述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 地铁通风系统的计算
1概 述
地铁环境特点 地铁内空气设计参数 隧道和地铁通风网络
1.1 地铁环境特点
除出入口等与外界相通,基本上
与外界隔绝,只有人工气候环境 才能满足乘客要求; 列车设备运行和乘客释放出大量 热,需要及时排除; 地铁列车运行产生“活塞风效 应”; 发生火灾不易救援。
3地铁通风系统计算
建立通风系统;
简化为通风网络图;
应用网络理论,求解通风网络,得
到各节点的风压值,各树网的风量 值,得到各风机的风压和风量值;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计算空调能耗。
再见!
1.2 地铁内空气设计参数
4个要求:1)地铁车站的站厅和站台;2)车站
内的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3)区间隧道;4)车 厢内; 空调:1)站厅比室外温度低2~3℃,相对湿度 在45~65%,站台比站厅低1~2℃,湿度不变; 2)车厢内温度为27 ℃ ,相对湿度65%,风速 0.9m/s;3)区间隧道温度小于35 ℃ ; 室外空气计算温度:20年计; 最小新鲜空气量:新鲜空气量≥12.6m3,若采 用空调系统,新风量不少于总风量的10%。
全射流纵向通风
在短、中隧道中应用,成本低。
风井吸出式纵向通风
隧道长比全射流纵向通风长,成本稍高。
有一段风流与车流方向相反。
竖井送排式通风风流图
竖井送排式通风
全横式通风
西德易北沙隧道(2653m),日本惠那山隧道(8489m),
世界上最长的圣哥德隧道(16322m),我国黄埔第二座 隧道(2261m)。
1.3 隧道通风
公路隧道通风和铁路隧道通风 隧道通风:自然通风,横、纵向
通风;
1.3.1 公路隧道通风
自然通风:依靠自然风力和行驶车辆活
塞作用所造成交通风力使空气在隧道内 沿纵向流动。适用于短隧道。 机械通风:纵向通风和横向通风。
纵向通风:全射流纵向通风和竖井吸出式通
风。适合于中长隧道。优点:经济。 横向通风:全横向和半横向通风。优点:适 应性强,通风效果好。缺点:造价高。
地铁通风系统网络
地铁通风系统由车站、区间和风道及通风设 备等组成。大致有以下3种形式。
第1种系统:车站设有风道,区间无风道,车站风道
内设送排风机。
第2种系统:车站、区间均设风道,车站风道
内设送、排风机,区间风道不设风机。
第3种系统:车站、区间均设风道,车站风道
内设送、排风机,区间风道也设风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