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各项检查及意义

合集下载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一、谷丙转氨酶(ALT):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肝功能十项检查的意义

肝功能十项检查的意义

肝功能十项检查的意义肝功能检查可谓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从而了解肝脏有无损伤等情况,然而肝功能的检查项目繁多,人们应该也经常听到有肝功能十项,那么,肝功能十项有哪些呢?肝功能十项检查的参考值及其意义:1、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为1.71-17.1 mol/L(1-10mg/L),总胆红素的检测能确定有无黄疸、黄疸的程度及黄疸的类型,对于黄疸的诊断与鉴别有很重要的价值。

2、间接胆红素(IBIL):正常值为1.7-13.7 mol/L,对于间接胆红素升高一般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及疟疾等。

3、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值为1.71-7 mol/L(1-4mg/L),对于直接胆红素增高,属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另外,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病变参考: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时,可疑为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所以说出现胆红素异常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的前往正规的肝病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病情,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推荐阅读4、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广泛分布于人体的骨、肝、肠、胎盘等组织中。

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检查5、白球比(A/G):白蛋白(A)/球蛋白(G)为1.5-2.5:1,医学上,常用白球比的值来作为肝硬化等肝病的病程观察指标,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

6、总蛋白(TP):正常值为60-80克/L.7、白蛋白(A):正常值为40-55克/L.8、球蛋白(G):正常值为20-30克/L.9、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 /L,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一)血清转氨酶为氨基酸转移酶的简称,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

属于细胞内功能酶,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进入血液,血中酶活性增加,标志着肝细胞损害。

用于肝功能检查者主要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参考区间ALT 10~40 U/L(37℃)AST 10~40 U/L(37℃)AST/ALT 1~1.15(37℃)2.转氨酶异常的分类临界升高:<1.5倍的正常值轻度升高:1.5-5倍的正常值中度升高:正常值的5-10倍重度升高:>10倍的正常值3.临床意义ALT和AST可提示肝细胞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损伤时,ALT敏感反应损伤程度时,AST较为敏感,AST/ALT增高生理变异较小:新生儿期生理性升高;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AST也会升高;年龄、性别、妊娠和进餐对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

3.1肝源性转氨酶升高感染:肝脏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累及肝脏中毒:药物、酒精、工业及生物毒物代谢性肝病:肝脏内脂肪、铜、铁等异常沉积淤血、缺氧:心衰、呼衰、休克、低血压、手术免疫异常:风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胆胰疾病累及肝脏: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肝病其他:肝硬化、肝癌、浸润性肝病、肝脓肿、多囊肝3.1.1.急性肝炎感染(各型病毒性肝炎)中毒(药物、化学毒物)乙醇ALT ↑↑,可达上百上千AST ↑AST/ALT <1.0m-AST/总AST可判断急性肝炎的严重程度急性重症肝炎二种特殊情况:ALT非良性降低ALT升高程度与肝损害程度相关,但两者并非完全一致,早期病人,ALT明显升高,随着肝细胞广泛坏死,不能合成转氨酶。

重症肝炎时的“酶胆分离”胆红素进行性明显升高,ALT活性下降。

3.1.2.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常介于100-400u/L慢性活动性肝炎转氨酶持续反复升高,较慢迁肝明显,ALT高于AST,AST/ALT<1.0定期测定有助于肝内病变的活动程度3.1.3.肝硬化肝硬化静止期转氨酶在参考区间内或轻度升高肝硬化活动期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100-300),并有其他肝损表现胆汁性肝硬化转氨酶活性较高,与黄疸程度大致平行肝硬化肝细胞坏死严重时,ALT低于AST,AST/ALT>1.443.1.4.原发性肝细胞癌转氨酶可轻、中度增高或正常转氨酶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坏死,预后较差半数肝癌m-AST明显增高,AST/ALT>3.03.1.5.胆道疾病胆道病变尤其是胆道梗阻时,转氨酶升高阻塞性黄疸伴有胆道感染时,转氨酶可明显升高一般认为,肝外胆道梗阻,AST不超过300U/L,ALT不超过400U/L,梗阻解除1-2周恢复3.1.6.酒精性肝病酒精对肝细胞线粒体有特异性损害,m-AST↑有特异性,AST/ALT>6m-AST与γ-GT可共同反应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戒酒后AST多在3周内恢复,较GGT早。

肝功能检查的指标及意义

肝功能检查的指标及意义

肝功能检查的重要性诊断肝脏疾病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肝功能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脏功能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肝脏疾病。

比如肝功能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可能是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疾病引起的。

这些疾病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肝功能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比如在肝炎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水平升高,说明肝脏炎症比较严重,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此外,在肝硬化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白蛋白水平下降、胆红素水平升高,说明肝脏储备功能较差,需肝功能检查的指标及意义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指导治疗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指导治疗。

比如在肝炎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水平较高,医生可能会给予保肝药物或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

此外,在脂肪肝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采取低脂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监测疗效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疗效。

比如在肝炎患者中,如果经过治疗转氨酶水平下降,说明治疗有效。

在肝硬化患者中,如果经过治疗白蛋白水平上升、胆红素水平下降,说明治疗有效。

通过监测疗效,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肝脏疾病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患者预防肝脏疾病。

通过肝功能检查,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肝脏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存在脂肪肝倾向,患者可以采取低脂饮食和运动等干预措施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慢性肝炎等疾病,也可以通过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措施来及时发现和治疗。

肝功能检查都检查哪些疾病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一种表现,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等感染引起。

肝功能检查可文|周敏58|科学之友| 肝功能检查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诊断肝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临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肝功能化验指标损伤意义

临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肝功能化验指标损伤意义

临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肝功能化验指标损伤意义肝功能化验单是对肝功能化验结果的显示,通过对肝功能化验单的查看,可以很好判断出肝脏的情况,如果出现病变的话,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肝功能的化验单中显示了包括对转氨酶,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多项检查结果的显示。

每一项检查结果显示的内容所代表的意思不尽相同,通过对肝功能化验单所显示的分析,再和参考值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出肝脏是否出现了问题或者是问题的严重程度。

基本项目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分布肝细胞内,为肝细胞受损的最敏感指标之一,1% 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 水平即可升高 1 倍。

轻中度增高见于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吸虫病、心脏疾病、胆囊疾病、使用某些药物后、化学药品中毒等,显著增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等。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分布组织细胞内,心肌细胞内最多,其次为肝细胞中。

AST 增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外伤、肝炎、肝癌、激烈运动、使用某些药物后等。

AST 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即AST/ALT>1,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注意ALT 与AST 的比值变化:ALT/AST<1 常提示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肝坏死、心肌梗死;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型常表现为ALT/AS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严重,AST 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5'-NT)等。

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

肝功能常见检查项目及意义

肝功能常见检查项目及意义

肝功能常见检查项目及意义肝功能化验(详细解读肝功能化验单)2008年09月13日星期六 02:25 P.M.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目前,能够在临床上开展的肝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几十种,但是每一种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脏的全部功能。

因此,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结论,应当选择多种试验组合,必要时要多次复查。

同时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由于每家医院的实验室条件、操作人员、检测方法的不同,因此不同医院提供的肝功能检验正常值参考范围一般也不相同。

在这里我们不再罗列每个项目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只就每个项目的中文名称、英文代码及有何主要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

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

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

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

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

肝功能检查各指标的意义

肝功能检查各指标的意义

新闻网页问答百科视频图片音乐地图雷电软件购物良医雨足ECHO|退出360百科进入词条搜索词条首页自媒体推荐编辑肝功能肝功能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医院检验科里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r-谷氨酰转肽酶等等。

目录基本简介生理功能基本数值受损原因保健方式检查项目异常状况调理方法展开基本简介英文名称:liver function中文名称:肝功能名词解释:包括胆红素(Bilirubin)、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转氨酶(SGOT,SGPT)、胆道酵素(r-GTAlkalinePhosphatase)、血清氨(Ammonia)、凝血酶原时间等,不同项目的检查,代表着不同的临床意义。

生理功能人体的肝脏一般在1250克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人不能离开肝脏而存活。

有人称肝脏为人体的“加工厂”,这不仅不过分,而且也只表达了肝脏的一部分功能而已。

肝脏的功能包括:第一,解毒功能。

有毒物质(包括药物)绝大部分在肝脏里被处理后变得无毒或低毒。

在严重肝病时,如晚期肝硬化、重型肝炎,解毒功能减退,体内有毒物质就会蓄积,这不仅对其他器官有损害,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

对于这类病人,医生在用药时就会特别小心,即使使用保肝的药物也要慎重选择。

第二,代谢功能。

其中包括了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胃肠内初步消化吸收后被送到肝脏,在肝脏里被分解,“由大变小”,蛋白质变(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等,分解后的“小物质”又会根据身体需要再在肝脏内被合成为蛋白质、脂肪和一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或能量物质等,这是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之后,摄入的营养物质就变成了人体的一部分,可想而知,如果肝脏“罢工”,人体的营养来源就会中断,生命也就危险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功能各项检查及意义
【摘要】:肝功能一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医院检验科里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脢、胆道酵素、血清氨、凝血脢时间等,不同项目的检查,代表著不同的临床意义。

人体的肝脏一般在1250 克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人不能离开肝脏而存活。

有人称肝脏为人体的“加工厂”,这不仅不过分,而且也只表达了肝脏的一部分功能而已。

【关键词】检查方法、检测项目、检查前注意事项、临床意义
一、选择肝功能的检查方法
1.当临床怀疑肝炎或已确诊为急性肝炎需进一步了解病变
的程度时,可检测GPT(谷丙转氨酶)或复方碘实验。

尿三胆实验、血清凡登白实验和胆红素定量。

如为慢性肝炎,除以上试验外还可检测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必要时检测血清蛋白电泳。

如病人无黄疸、且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不能排除轻度肝脏损害者,可检测碱性磷酸酶。

对原发性肝癌,除一般的肝功能实验外,可进行AFP(甲胎蛋白)、γGT(γ-谷氨酸转肽酶)、AKP 等测定以帮助临床诊断。

在各项较大手术前,一般检查血清GPT、A/G,必要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肝脏情况,做好术前准备。

2.根据病情选择某几项肝功能试验并定期复查作动态观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是否有效。

如急性肝炎病情好转时,GPT 由增高恢复到正常;如GPT长期波动或持续升高,则提示肝炎有转慢趋势等。

某些肝脏功能试验有肝外疾病时,检查结果也可见异常,如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导致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减少;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可有血清胆固醇减低。

而某些药物、外伤等,均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

因此在选择肝脏功能试验及分析结果时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当临床怀疑肝炎或已确诊为急性肝炎需进一步了解病变的程度时,可检测GPT(谷丙转氨酶)或复方碘试验。

尿三胆试验、血清凡登白试验和胆红素定量。

如为慢性肝炎,除以上试验外还可检测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必要时检测血清蛋白电泳。

如病人无黄疸、且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不能排除轻度肝脏损害者,可检测碱性磷酸酶。

对原发性肝癌,除一般的肝功能试验外,可进行AFP(甲胎蛋白)、GT(γ-谷氨酸转肽酶)、AKP等测定以帮助临床诊断。

在各项较大手术前,一般检查血清GPT、A/G,必要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肝脏情况,做好术前准备。

3.根据病情选择某几项肝功能试验并定期复查作动态观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是否有效。

如急性肝炎病情好转时,GPT 由增高恢复到正常;如GPT 长期波动或持续升高,则提示肝炎有转慢趋势等。

某些肝脏功能试验有肝外疾病时,检查结果也可见异常,如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导致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减
少;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可有血清胆固醇减低。

而某些药物、外伤等,均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

因此在选择肝脏功能试验及分析结果时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二、肝功能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1.以血清酶检测常用: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或GGT)等。

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

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

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

各种急性病毒肝炎、药物或肝炎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 最敏感。

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 正常而γ-GT 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患慢性肝炎时如-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 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

ALT 与AST 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正常值均为0
-40 国际单位。

碱性磷酸酶(ALP)和y-谷酰胺转肽酶(GGT -GT)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

2.反应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

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00~120天。

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

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
3.反应肝脏合成储备功能的项目:反映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凝血酶原时间。

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血清麝浊试验简称TTT,反映了肝实质损伤的程度,也是肝脏蛋白质功能代谢紊乱的一种定性试验,其升高的程度基本与肝脏损伤的程度平行。

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 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产生减少, 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

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白蛋白在体内起到营养细胞和维持血管内渗透压的作用。

当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患者可出现腹水。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当体内存在病毒等抗原(敌人)时,机体的免疫器官就要增兵,来消灭敌人。

因此,球蛋白产生增加。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35-50g/L,球蛋白为20-30 比值为1.3-2.5。

4.反应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产生减少,而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造成A/G 比值倒置。

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白球比例倒置,警惕有肝硬化迹象。

白蛋白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常肝细胞的数量,若白蛋白值在病程中逐渐减少,则表示病情较重,预后不好;治疗后白蛋值上升,提示治疗有效;白蛋白值减少到25g/L 以下时,容易发生腹水。

球蛋白值升高,一般表示肝脏内有炎症改变。

当A/G 比值小于1 比值下降。

若倒置,常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预后较差。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揭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

肝脏是血液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当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时,常反映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常引起出血、淤血等临床表现。

A/G 比值正常为1.3-2.5。

5.反应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是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生化检验指标。

虽然甲胎蛋白(AFP)升高,但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无明显症状。

不过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原发性肝癌那样高。

另外,有些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值可以正常,故应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 超、CT、磁共振和肝血管造影等,以此增加诊断的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