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说课讲解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思考完成含有针对性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 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了解和片面认识.
第16页
四、板书设计
跨膜运输方式
一,小分子运输: 二、大分子运输:
1.自由扩散
4. 胞吞胞吐
概念
特点
三、几个不同运输方式比较
项 目 2.帮助扩散 概念 特点 3.主动运输
第8页
2.导入
(一)复习细胞膜成份和结构,利用“问题探讨 ”用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情景,创设物质跨膜运送思维平台 ,为学生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培养学生积极 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 学习激情.
(二)几种物质运送方式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送
第9页
3.自由扩散
❖ (1)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物质运送两种方式 被动运送和积极运送概念。
第5页
4.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图表
5.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结构、水分跨膜运送实例基础,掌握 了蛋白质多样性知识,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高一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等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 强,对事物探究有热情。
基于这样学情,本节通过动画、文字、图表资料等详细展示 一些物质跨膜运送事例,引导学生观测讨论,进行自主探究性学 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正确解读图表数据能力。
重点:这一节重点就是物质跨膜运送几种方式,在解说这几种
方式时候,着重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动态过程,在用图片展示, 是抽象知识形象化,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各种运送方式特 点,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方式,理解这几种跨 膜运送方式。
难点:这一节难点是如何区别积极运送和帮助扩散,针对这个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型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区别;(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问题导入: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2)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实例;(2)教师利用模型演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5. 课堂小结:(2)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3. 观察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的理解程度如何?3.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5.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方面。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 说课稿

图三中a点的限制因素是什么,b点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总结:分析坐标图的关键是先看好横纵坐标的含义,利用基础知识解决横纵坐标的关系。举例点评。
五、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1、物质浓度
2、氧气浓度:能量
3、温度:膜流动性和能量
展示动画
展示动画
展示图片
展示动画
图片分析
引入三、胞呑和胞吐作用:动画演示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
提出问题:胞吞作用参与的细胞器是哪一种?溶酶体
胞吐作用参与的细胞器是哪一种?高尔基体
总结:胞吞和胞吐作用是一些结构和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
学生自主完成物质跨膜运输三种方式的比较。
四、解读坐标图: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各个坐标图代表的方式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
需要其他物质参与吗?
水分的渗透作用中水分跨膜符合这种方式吗?
总结:自由扩散的特点是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要其他参与物质参与。例如: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等
2、协助扩散:展示动画
提出问题:物质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需要其他物质参与吗?
总结:协助扩散的特点是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提问: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二、主动运输: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物质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需要其他物质参与吗?
ATP主要由那种细胞器产生?
载体具有什么特点?
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分子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和供应能量的ATP。例如:氨基酸,各种离子,五碳糖、碱基等。
提出问题:什么是选择透过性?大分子能不能通过细胞膜?分泌蛋白怎么从细胞中分泌出来?
教学目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引言概述: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到各种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输和转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等。
一、主动运输1.1 利用离子泵进行跨膜运输:离子泵是一种蛋白质通道,能够将离子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
这种方式需要消耗能量,通常是通过ATP酶的水解来提供能量。
1.2 利用载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载体蛋白是一种膜蛋白,能够在细胞膜上形成通道,将特定的物质从一个区域转运到另一个区域。
这种方式也需要能量的消耗。
1.3 利用囊泡运输进行跨膜运输:囊泡是一种细胞器,能够将物质包裹在内部,然后通过融合或分裂的方式将物质从一个区域转运到另一个区域。
二、被动运输2.1 扩散运输:扩散是一种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物质会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移动,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这种运输方式不需要能量的消耗。
2.2 水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水通道蛋白是一种特殊的膜蛋白,能够形成通道,促进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这种方式也是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
2.3 离子通道介导的运输:离子通道是一种膜蛋白,能够形成通道,促进离子的跨膜运输。
这种方式也是 passively 的运输方式。
三、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调控3.1 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可以通过调控特定蛋白的表达水平来控制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和方向。
3.2 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可以影响细胞膜上的蛋白通道的活性,从而调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3.3 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等也可以影响细胞膜上蛋白通道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四、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4.1 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物质跨膜运输,生物体可以吸收到必需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2 毒物的排出:物质跨膜运输也可以帮助生物体将代谢产物和毒物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2.解析:通过现象展示-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的思路,结合讲授与讨论的方法得出相关概念,同时让学生列表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解析:(1)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4)知道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主动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涉及到能量和载体的利用。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用“现象展示-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的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问题1:设问导入:请说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知识,温故知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2:问题探讨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提示〗从图上可以看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
2. 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3. 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通过实例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3. 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作业布置】1. 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预习后续章节,了解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二章:扩散【教学目标】1. 理解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扩散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扩散的概念。
2. 扩散的特点。
3. 扩散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扩散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扩散的特点。
3. 讲解扩散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扩散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渗透【教学目标】1. 理解渗透的概念和条件。
2. 掌握渗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渗透的概念。
2. 渗透的条件。
3. 渗透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渗透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渗透的条件。
3. 讲解渗透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渗透的概念和条件。
2. 练习渗透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主动运输【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主动运输的概念。
2. 主动运输的机制。
3. 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运输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机制。
3. 讲解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练习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教学目标】1.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展望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方向。
【教学内容】1.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展望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方向。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一篇: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地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这是在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同时培养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主动运输[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学生:整杯清水颜色变成棕色教师:这是什么现象?学生:扩散教师: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
通过扩散整杯清水中都有了棕色物质分子的存在。
我们怎样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呢?学生:可以闻气味,鉴定化学性质等。
(前面同学已经闻到气味,请一位后排同学验证)教师:我们可以闻出这是醋的味道。
说明醋分子除了在水中扩散,还进入了我们的肺泡,进入我们的嗅觉细胞。
那么这些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人体细胞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吗?学生:物质进出细胞需要通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回顾旧知]复习: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与蛋白质可以(运动),故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教师:生物学基本的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师生互动]教师:细胞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在实际的探究中,显微镜的操作比较复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引言概述: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过程,它涉及到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特定的运输机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扩散1.1 浓度梯度驱动:物质自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不需要外部能量。
1.2 简单扩散: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脂双层直接扩散,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1.3 依赖通道蛋白: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如离子通道,实现特定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主动运输2.1 能量耗费:物质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运输,需要外部能量。
2.2 载体蛋白介导: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如载体蛋白和泵蛋白,实现特定物质的跨膜运输。
2.3 背逆转运:通过转运蛋白,在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中,同时运输其他物质。
三、囊泡运输3.1 胞吞作用:细胞通过细胞膜的膜囊将外部物质包裹进来,形成胞吞体,再将其运输到细胞内部。
3.2 胞吐作用:细胞通过融合胞吐体与细胞膜,将内部物质释放到细胞外。
3.3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的调控:通过细胞信号传导和调节机制,控制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的发生。
四、细胞膜运输蛋白4.1 载体蛋白:通过与物质结合,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4.2 通道蛋白:形成通道,使特定物质能够通过细胞膜。
4.3 泵蛋白:耗费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运输。
五、细胞外液环境调节5.1 渗透调节: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液的平衡。
5.2 pH调节: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液的pH值,维持细胞内外液的酸碱平衡。
5.3 离子浓度调节: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液中的离子浓度,维持细胞内外液的离子平衡。
结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细胞的需求,细胞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输机制。
这些运输方式的正常进行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存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教案授课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授课班级:高一(1)班教师:陈方方授课日期: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2、能力目标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3、情感目标(1)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2)养成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习惯,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及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0min)(五)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3min)师:同学们,上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那它们分别是什么呢?生: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师:细胞膜具有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于与其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有关系,细胞膜主要由什么组成呢?生: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师: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而且其功能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有主要有三点,那是哪三点呢?生:(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师:没错!细胞膜主要有这三点功能,那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知道了细胞膜具有这些功能,我们还不知道细胞膜到底是怎样执行这些功能的?我们本节课就来详细介绍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好!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70页,我们来学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面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问题探讨。
(2)新课引入(5min)师:我们首先看看这层膜与我们的生物膜即细胞膜有什么不同呢?生:中间没有蛋白质,只有两层的脂质师:讲述问题探讨1.从图上可以看出,气体分子(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脂溶性分子(甘油、乙醇、苯)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2.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推测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能够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
3.通过观察此图还可联想并提出,细胞需要的离子是否也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来运输等问题。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是物质通过脂质双层的情况,并且我们猜测了细胞膜上有能够转运葡萄糖和离子的蛋白质!那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第70页,用2分钟的时间预习第70到71页的内容,看看物质进出细胞可以分为哪些形式,这些形式有什么异同点?(3)讲授新课(27min)我们知道,将两种溶液连通时,溶质分子会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那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呢?下面我们看个实验,同学们注意看墨水的运动方向(演示扩散实验)将一滴墨水滴入清水,墨水颜色渐渐淡了,我们把这样分子密度高的地方向分子密度低的地方的过程叫扩散,扩散是物理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简单扩散,该物理过程使被动运输成为可能。
那什么是被动运输呢?生: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师:有被动运输,那与被动运输相对的是主动运输,什么是主动运输呢?生:物质进出细胞,逆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主动运输师:下面让我们来详细学习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我们通过刚才的预习可以知道被动运输可以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那什么是自由扩散呢?生: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师:嗯!那进行自由扩散的例子有哪些呢?生:氧气、二氧化碳、水、甘油、乙醇、苯等师:没错。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像氧和二氧化碳、水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很小。
很容易自由通过磷脂的双分子层。
比如氧和二氧化碳进出肺泡内的细胞。
当肺泡内的氧气大于肺泡细胞内部的氧的浓度时,氧便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细胞内部。
细胞内由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二氧化碳便通过扩散作用排出细胞,进入体液。
像这样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的我们叫做自由扩散,而且自由扩散的发生只需要浓度差,因此很容易发生,不需要能量,也不需要载体。
过度:可是像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不能自由通过脂双层,如葡萄糖。
可是葡萄糖又能够进入红细胞,那它是怎样通过细胞膜呢?细胞膜上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物质使葡萄糖能够进入红细胞?生:细胞膜上镶嵌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师:就是因为细胞膜上镶嵌有这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葡萄糖等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葡萄糖才能够进入红细胞,我们把这些特殊蛋白成为载体蛋白。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协助扩散是需要借助载体蛋白的参与下的扩散,不需要能量,扩散方向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过度:刚才我们所学的细胞通过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虽然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
而在一般情况下,植物根系所处的土壤溶液中并没有这样的浓度差,植物需要的很多矿质元素离子浓度总是低于细胞液的浓度。
比如说丽藻,大家请看课本第71页右下角的表4——1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
我们可以看到丽藻细胞液中钾离子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1065倍,而其他离子的浓度也远比池水的浓度高的多。
又比如轮藻细胞中的钾离子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人红细胞中的钾离子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钠离子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六分之一。
像这些离子都不能够自由通过磷脂双分子成,为什么能够逆浓度梯度运输呢?他们是否跟协助扩散一样也存在一些特殊的蛋白质保证了这些离子能够逆浓度梯度运输呢?生:存在师:跟协助扩散一样存在载体蛋白,载体蛋白的协助是这些离子逆浓度梯度成为可能。
我们的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能量,可是我们的这些离子都是逆着被动运输的力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因此我们的跨膜运输还需要有能量的提供。
这也就是我们的主动运输,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扩散的,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像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钾离子、钠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就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
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因此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既然主动运输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哪些呢?生1:载体蛋白的数量和种类师:嗯,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着它所运输的物质种类和数量。
还有其他因素吗?生2:能量师:没错!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所以凡是能够影响能量供应的因素都能够影响主动运输,如温度、氧气浓度等!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因素呢?生3:与物质浓度有关师:还与物质浓度有关,那假如我们要用坐标图表示,那应该是怎样的呢?分别用温度、氧气浓度、物质浓度表示横坐标,运输速度表示纵坐标,下面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笔和纸尝试着写下!等下我请三位同学把你们所认为正确的画到黑板上来(2min)(教师讲述关系图)好!下面老师问个问题,我们知道被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分子进行顺浓度梯度移动,而与物质运输的有关膜或细胞并无能量消耗,按是不是就意味着被动运输完全与能量转换无关?生:(学生回答)师:被动运输并不是完全与能量转换无关,只不过是物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溶液本身所包含的势能而已,就像位于斜坡高处的物体可以靠势能自动下滑而不需要另外供给能量一样。
主动运输是与被动运输相对而言的。
主动运输是指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按照热力学基本定律,溶液中的分子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移动,就像物体沿着斜坡上移一样,必须由外部供给能量。
在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中,能量由细胞呼吸来供给。
再问个问题,对于物质的跨膜运输,不同的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否相同呢?生:不相同!师:没错!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种物质的跨膜运输也可能不同。
如葡萄糖在动物和人体内,可以用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也可以用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葡萄糖通过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的过程)。
过度:前面我们所学的都是物质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它们的运输物质都是小分子、离子,对于像蛋白质那样的大分子的运输却无能为力。
可是我们的大部分细胞能够摄入和排除特定的大分子。
那这些大分子是怎样进出细胞的呢?下面同学们用1min的时间看下课本第72页的小字部分的内容,并尝试回答小字旁栏的思考题细胞摄入和排出大分子物质的方式分别为吧胞吞和胞吐。
那它们分别是怎样进行的呢?生:(学生回答胞吞和胞吐)师:(教师讲述胞吐、胞吐并板书,解决旁栏思考题)胞吐、胞吐并不是跨膜运输,而是通过细胞膜的内陷,形成小囊泡而进入细胞的!我们已经学习了离子、小分子、大颗粒等物质的运输方式,那下面同学们看下本节聚焦,同学们现在能否回答那些问题呢?(讲述本节聚焦的题目)本节聚焦的第二个问题也就回答了我们第71页思考与讨论的第1、2题,那同学们想下思考与讨论的第3题,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生:(学生回答)师:好!不错,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已经知道了主动运输对于生物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那对于一些关于主动运输的例子我们能否很好的解决呢?下面同学们请翻到课本第72页的技能训练,训练一下我们的读图技能,同学们用1min的时间思考一下,(解决技能训练的问题)(4)课后训练(5min)好!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节课的所有新的内容,下面让我们来实战一下!(练习讲完后),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的不错了!那我们本节课就学习到这,下课后请同学们及时复习并预习我们下节课的新课第五章的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下课!(六)板书设计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扩散:分子密度高的地方向分子密度低的地方被动运输: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主用运输: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载体的数量和种类(2)能量,凡是能影响能量的因素,如温度、氧浓度(3)物质浓度胞吞:接触凹陷包围分离胞吐:包围移动融合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