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游褒禅山记练习

第17课游褒禅山记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pū)道B.有穴窈.(yǎo)然C.褒之庐冢.(zhǒnɡ)也 D.盖音谬.(mù)也解析:D项,“谬”应读miù。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而无物以相.之D.沛公军.霸上解析:C项,“相”:帮助。
本身就是动词,没有活用现象。
A、B、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解析:C项,指识其本名,A、B、D三项,都指命名。
答案:C4.下列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解析:B项,“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A、C、D三项“为”为并列关系。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B.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②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①往往有得.②此予之所得.也D.①余于仆碑.②有碑.仆道解析:A项,①观察,②景观;B项,均为转折关系的连词;C项,均为“心得”;D项,均为“石碑”。
答案:A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②于是..予有叹焉③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④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⑦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⑥ D.③⑤⑦解析:②于是:对于这种情况;④非常:非同寻常;⑤至于:到;⑦十一:十分之一。
《游褒禅山记》习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下列句中加粗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距其院东五里。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2、对“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B、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C、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D、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3、下列对褒禅山名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褒禅山应该叫“华山”,“花山”是错误的称呼。
B、褒禅山本名是“花山”,后被慧褒和尚称为“华山”。
C、褒禅山被称为“华山”,是因为有一个华山洞的原因。
D、褒禅山先后被称“花山”“华山”,在当时被称褒禅山。
4.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D(A那B他们C自己))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D(ABC都是名词作动词,D动词作名词))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沛公欲王关中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A)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是非贿得之。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游褒禅山记》习题班级 姓名一、基础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褒.禅 同胞. 泡.桐 孢.子植物 B .禅.院 蝉.联 不惮. 殚.精竭虑 C .归咎. 针灸. 内疚. 炙.手可热 D .谬.误 绸缪. 戳.记 戮.力同心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之南为阳 B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C .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哀叹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 其孰能讥之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D.之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有穴窈然,入之甚寒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③此余之所得也 ④所谓前洞也 ⑤遂与之俱出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⑤|②③④|⑥C .①④|②③|⑤⑥D .①⑥|②③④⑤6.下列对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是对人的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
B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中,前一个“某”指日期,后一个“某”代王安石的名,“临川”是籍贯。
C .“长乐王回深父”中“长乐”是籍贯,“王”是姓,“回”是名,“深父”是字。
D.“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中“安国、安上”是名,“平父、纯父”是字。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节选,完成7~10题。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练习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一.基础知识联系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2。
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 ? 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
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
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3.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大王见臣列观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6.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答案:1.C(“胜"应读“shēng”。
)2.B3。
D(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4.C(A项中“所以”表原因,B项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游褒禅山记 练习 学生版

《游褒禅山记》·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C D .古人之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世之奇伟……非常之,常在于险远.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也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观观谬谬⎧⎨⎩⎧⎨⎩ 2.对下列加粗词意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人可讥②而在己有悔③无物以之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师为为相相⎧⎨⎩⎧⎨⎩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各不相同,③④也各不相同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有碑仆.道 仆:倒 褒之庐冢..也 庐冢:也作庐墓。
B .其文.漫灭 文:文章 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C .有怠.而欲出者 怠:穷困 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D .夫夷.以近 夷:铲平 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4.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 .不名.一文 D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5.选出与“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中的“道”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可胜道.也哉 B .策之不以其道.C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D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6.下列各句中的“然”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B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 .余之.力尚足以入 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8.下列各句加粗的词,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地”中的“舍”字,在用法上不同的一句是[ ]A B .华山之奉阴违.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一肌一容,尽态妍阳阳极极⎧⎨⎩⎧⎨⎩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朝服.衣冠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 D.火尚足以明.也10.诵读时,句中停顿不当的一句是[ ]A.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卷(附答案)_0

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卷(附答案)《游褒禅山记》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A.唐宝塔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4.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下列句中“不雅”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不雅,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大王见臣列不雅C.此则岳阳楼之大不雅也D.古人之不雅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成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不雅,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8.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9.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D.此所以学者不成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试卷答案:1.C(“胜”应读“shēng”。
游褒禅山记练习试题

游褒禅山记·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B .华山之奉阴违.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一肌一容,尽态妍阳阳极极⎧⎨⎩⎧⎨⎩ C D .古人之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世之奇伟……非常之,常在于险远.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也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观观谬谬⎧⎨⎩⎧⎨⎩ 2.对下列加粗词意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人可讥②而在己有悔③无物以之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师为为相相⎧⎨⎩⎧⎨⎩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各不相同,③④也各不相同3.下列句中的加粗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有碑仆道 仆:倒 褒之庐冢也 庐冢:也作庐墓。
B .其文漫灭 文:碑上残存的文字 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C .有怠而欲出者 怠:穷困 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D .夫夷以近 夷:铲平 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4.下列句中的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 .不名一文D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5.选出与“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中的“道”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何可胜道也哉B .策之不以其道C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6.下列各句中的“然”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7.下列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余之力尚足以入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8.下列各句加粗的词,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舍”字,在用法上不同的一句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朝服衣冠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9.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D.火尚足以明也10.诵读时,句中停顿不当的一句是[ ]A.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bǎo)庐冢(zhǒnɡ)奴仆(pú)荒谬(miù)B.华实(huā)窈窕(yǎo)懈怠(dài)瑰丽(ɡuī)C.蛮夷(yí)负咎(jiù)迷惑(huò)幽暗(yōu)D.渔父(fù)谨慎(shèn)罕至(hǎn)梵语(fàn)2.下列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3.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下之欲疾其君者C.不若与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可得闻与闻寡人之耳者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符合文意的一组是A.两个:有志,不随以止B.三个:有志,有力,有物相之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D.五个,志,力,物,已不悔,人不讥6.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毋从俱死也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④而君幸于赵王⑤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夫晋,何厌之有?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① / ②④ / ③⑧ / ⑤ / ⑥⑦⑨B.①⑦/ ②⑤ / ③⑧ / ④ / ⑥⑨C.①⑦/ ②⑤ / ③ / ④⑥⑧ / ⑨D.① / ②⑤⑦ / ③⑥⑧/ ④⑨7.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会晤wù数载zài指摘zhāi孜孜求学zīB.商榷què殷勤yīn聘请pìnɡ砥砺德行dǐC.訾詈zǐ弭谤mǐ造诣yì道义相勖xùD.切磋cūo肄业yì敷衍yǎn能裨实用pí8.下面所列各句划线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9.下面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C.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D.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也不相同10.对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仆:倒跌倒B.其文漫灭漫:淹C.盖音谬也盖:大概D.何可胜道也哉胜:胜利二、现代文阅读11.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
1.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二.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
4.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于是
..余有叹焉
6.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
7.以.故其后名.之曰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9.其文漫灭
..
10.独其为文
..犹可识
11.余与四人拥此以.入
1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13.来而.记之者已少
14.既.其出,则或咎
..其欲出者
15.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6.而余亦悔其随
..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7.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
1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之
19.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20.其.孰能讥之.乎
21.又以悲
..夫古书之不存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下列它的含义。
22.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2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4.入之甚寒,问其深.
25.火尚足以明.也
26.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27.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28.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9.盖又其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1.至于幽暗昏惑
....而而无物以相之
3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五.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3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4.有碑仆道
35.有志矣,又随以止也
36.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7.然力足以至焉
六、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38.《游褒禅山记》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39.第三自然段阐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