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2-1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⑴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⑵能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⑶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4)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公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介绍] 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每时每刻、分分秒秒都离不开它。
迄今为止,人类所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学能、电能、以及核能等等。
但是,由于人类大量开发和浪费资源,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而引发了不可回避的能源危机。
在现代广泛使用的各种能源中,哪些与化学密切相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作出什么贡献?本章初步讨论这些问题。
[创设情景]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问题] 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煤中含有大量的碳),它们燃烧时放出热能。
你一定想知道,这种能量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板书]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思考]不同的燃料其组成不同,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也不相等。
为什么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会不同?燃料在燃烧反应中产生的热能来自哪里?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反应的本质过程。
点燃H2 + Cl2 ==== 2HCl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⑵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点燃H2 + Cl2 ==== 2HCl吸收能量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专题6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 精品教学课件

(1)1 mol N 和 3 mol H 生成 1 mol NH3(g)是________(填“吸收” 或“释放”)能量的过程。
(2)
由
1 2
mol
N2(g)
和
3 2
mol
H2(g) 生 成
1
mol
NH3(g)
的过程
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__________ kJ 能量。
[解析] 如果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整 个反应就放出能量,反之就吸收能量。
[解析] (1)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2)H2作为“绿色能源”优点有三:来源丰富;热值高;无污 染。
[答案] (1)需大量电能 (2)来源丰富(H2O),燃烧放出的热量 多,产物无污染
探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素养养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材料1:利用化学键的能量变化可粗略计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 能量变化。以反应 H2+Cl2===2HCl为例:
[问题 3] ②和③相比较,ΔH 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生成 H2O 的状态不同,ΔH 不同。
[问题 4] ③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在一定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2 mol 氧气完全反应,生 成 1 mol 气态水,放出 241.8 kJ 的热量。
b.用手摸烧杯底部有冰凉 Ba(OH)2·8H2O +
感觉
2NH4Cl===BaCl2
c.用手拿起烧杯,玻璃片 + 2NH3↑ +
黏结到烧杯的底部
10H2O,该反应
d.烧杯内反应物成糊状 吸收热量
由上述实验可知,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 放出 能量, 有的 吸收 能量。
3.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 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 应中的 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焓变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焓变知
识点总结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离子或分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 化学反应的特征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反应速率、能量变化等。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组成,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 可以用平衡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
-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以“+”连接,表示它们一起参与反应。
3. 化学反应的分类
- 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状态可分为气体反应、液体反应、固体反应和气液、气固、液固等相反应。
- 化学反应根据反应过程是否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4. 化学反应的速率
-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反应的物质变化量。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物质的粒度、催化剂等。
5. 焓变的定义和表示
- 焓变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表示为反应热(ΔH)。
- 反应热可以是放热(ΔH<0)或吸热(ΔH>0)。
6. 焓变与反应类型的关系
- 放热反应(ΔH<0)一般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焓较高,生成物的焓较低。
- 吸热反应(ΔH>0)一般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焓较低,生成物的焓较高。
以上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焓变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ppt课件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 系
[填一填]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1.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分析: E1>E2 E1<E2 反应______ 吸收 能量(_____ 吸热 反应) 释放 能量(______ 放热 反应) 反应_____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2)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 消 石 灰 [Ca(OH)2] 与 氯 化 铵 固 体 的 反 应 : Ca(OH)2 + △ 2NH4Cl=====CaCl2+2NH3↑+2H2O。 △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如 NH4Cl=====HCl↑+NH3↑。 △ ③碳与水的反应,C+H2O(g)=====CO+H2。 ④部分以 C、H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 △ CO2=====2CO。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释放 能 2.结论:每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______ 吸收 能量。 量,有的________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记一记]
(1)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如木 炭、H2、CH4等在氧气中的燃烧,H2在Cl2中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H++OH-===H2O。 点燃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如H2+ Cl2=====2HCl。
化学 必修2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3、能源的分类: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c Bt∆∆=()n BV t∆•∆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① V A正方向=V A逆方向或n A消耗=n 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 含答案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一 详析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我们在做化学实验时,经常会感受到有热量的变化,比如钠与水的反应等,其实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即新物质的生成,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是吸热的,有的反应是放热的。
而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化学反应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能量变化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存在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大多数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这就实现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1.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在化学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改变,只是进行了原子之间的重组和整合;原子进行重组、整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由于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要消耗能量,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要释放能量,因此我们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表示为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生成物 这样,当反应中吸收的能量大于释放的能量,则反应表现为吸收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当反应中吸收的能量小于释放的能量,则反应表现为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典例1】 已知:①1 mol H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436 kJ 的能量;②1 mol Cl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243 kJ 的能量;③由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1 molHCl 分子时释放 431 kJ 的能量。
则1 mol H 2和1 mol Cl 2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时的能量变化为( )A .放出能量183 kJB .吸收能量183 kJC .吸收能量248 kJD .吸收能量862 kJ解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2+Cl 2=====点燃2HCl ,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 mol H —H键、1 molCl —Cl 键,同时形成2 mol H —Cl 键。
计算可知生成2 molHCl 气体时,吸收的热量为436 kJ +243 kJ =679 kJ ,放出的热量为431 kJ ×2=862 kJ ,故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862 kJ -679 kJ =183 kJ ,A 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1.2.3标准摩尔反应焓变及其计算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标准态
物质
标准态
气体 标准压力(p =100kPa)下纯气体
液体
标准压力(p =100kPa)下
固体
纯液体、纯固体
溶液中 标准压力(p )下质量摩尔浓度为 的溶质 1mol·kg-1(近似为1mol·L-1)
标准摩尔生成焓
4. 正、逆反应的Qp的绝对值相同, 符号相反
H。gO(s)
Hg(l) +
12→OH2g(g()l)→+ H12 gOO2((gs))
rHm = 90.83 kJ·mol-1 rHm = -90.83 kJ·mol-1
1赫.4斯.2反(H应es热s)定和律反应焓变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体系不做非体积功, 则反
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过
程的具体途径无关。
应即用一个赫化斯学定反律应不如果仅分可几计步算完某成些,则等总压反反应
的应反热应热,等而于且各可步计反应算的难反以应或热无之法和。用实验 测C定(s的) 反+ O应2热(g)。 rHm CO2(g)
H1
CO(g)
+
1 2
O2(g)
H2
rHm= H1+ H2 H1 = rHm-kJ·mol-1
-11.3
解: 计算fHm(CuO,s)
Cu(s) + ½O2(g) → CuO(s)
(2)式2=(3)式 2CuO(s)+2Cu(s)→2Cu2O(s)
(3)式+(1)式=(4)式 2Cu(s)+O2(g)→2CuO(s)
序号 例2
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的知识点。
以下是重要的概念和关键内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描述- 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在参与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它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转化以及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侧。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称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在整个反应中保持不变。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释放或吸收。
能量的释放会导致反应物和/或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而能量的吸收会导致反应物和/或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焓变(ΔH)来表示。
焓变为正表示能量吸收,焓变为负表示能量释放。
4. 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它涉及物质的氧化和释放能量。
例如,燃烧木材时,木材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涉及酸和碱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5. 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总量等于系统吸收的能量与释放的能量之和。
- 根据这个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不能被创造或破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定义和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能量转化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书 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力,若T = 298k、压力为 P0 , 可不注明。
2、注明物态 or 浓度, 气态以“g”、液态以“l”、固态以“s”、水溶液以 “aq”表示,若物质有几种晶型,应明确注明是哪种。
2.1.3 状态及状态函数
一、状态: 表征体系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的体系存在形式。 由 p、V、T、n 等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体系 存在的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 二、 状态函数: 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三、 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函数只与体系的始态 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过程无关 p、V、T、n
②等压下,ΔH与ΔU间关系式为: ΔH = ΔU+PΔV
当反应物与产物都处于固态or液态时,ΔV很小,可忽略, ΔH =ΔU
当有气体参与反应(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反应)时, PΔV = ΔngRT
ΔH =ΔU+ ΔngRT , Δng = ∑B ③作为反应,可将产物看作终态,反应物当作始态,则
反应的焓变:ΔH=ΣH产物-ΣH反应物
=U2+P2V2-(U1+P1V1)… ① U、P、V为状态函数,则其组合U+PV必是状态函数, 我们给这个新状态函数叫做焓,用H表示 , 定义:
H = U+PV 则①式化简为 QP= H2-H1 = ΔH 在等压过程中,体系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体系的焓,
体系放出的热量全部来自于体系焓的减少。
①通常所指的反应热,若没特别说明,都指恒压反应热 QP,均用ΔH来表示。即以后均用ΔH来代表QP,
当H反应物 < H产物 , QP = ΔH > 0,反应吸热,称为吸热反应。 当H反应物 > H产物 , QP = ΔH < 0,反应放热,称为放热反应。
④ 温度对化学反应的焓变有影响,但影响较小,近似计 算时常忽略不计
⑤ 我们研究的化学反应一般都在常压(P0)下进行,为 研究方便,化学上规定了物质的标准态:指标准压力 P0为105下的纯物质的状态。 反应中各物质处于标准态时的焓变,称为 标准焓变,用ΔrHT 0或ΔHT 0表示。“0”表标准 态,“T”表温度(标准态未时对温度作定)。如T = 298k即反应在298k(250c)时的标准焓变,就记为 ΔrH0298或简记为ΔrH0 。
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定义: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 进行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叫做反应的热效应,简称热效 应或反应热。研究化热QV 即在恒容过程中进行的反应的反应热。 因为恒容, △V=0 ,W=0, △ U = QV +W = QV
文字叙述: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 种不同的形式,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从一个物质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传递的过 程中能量的总数量保持不变,也叫它能量守恒定律。
数学表达式 ∆ U = Q + W 内能(U):,指体系内一切能量的总和(包括体系
内各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位能、振动能、转动能、 平动能、电子的能量以及核能等等),∆ U指内能的 改变量。
二、环境:在体系周围和体系密切相关的就是 环境
2.1.2 过程和途径 (process and rood)
一、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从始态到终态,我们说体系经历了一个热力学过程, 简称过程:
典型过程: l 等温过程ΔT = 0 (T始 = T终 ) l 等压过程 ΔP = 0 (压力恒定) l 等容过程 ΔV = 0 (体积恒定) l 绝热过程 Q = 0 l 可逆过程 指某一过程,该过程发生后,又能恢复原状而对环境无任何影响。 二、 完成一个过程所经历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一个过程可由许多途径来实现, 但无论经历哪种途径,状态函数的改变量是相同的。
恒容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体系的 内能,体系放出的热量全部来自于体系内能的减少。
2.2.2 恒压反应热QP与焓
若体系的压力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即P1 = P2 = P环 、ΔP = 0 。如敞开体系,反应只做膨胀功,则
ΔU =QP+W QP= ΔU-W=U2-U1+P(V2-V1)
一 、 热力学能(内能) 1.热力学能:体系内部一切能量的总和称为体系的热力学能(U)。 包括分子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的位能以及分子、原子内部所蕴藏的能量。
*U: ① 绝对值无法确定; ② 体系状态发生改变时,体系和环境有能量交换,有热和功的传递,
因此可 确定体系 热力学能的变化值。
2.1.6 能量守恒定律
第2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学习要求: 1.初步了解内能、焓等状态函数的物理意义; 2.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热效应、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的概念;会写热 化学方程式; 3.会进行有关反应热的一般计算(用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
2.1 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2.1.1 体系和环境
一、 体系: 人为划分出来的研究对象 1. 敞开体系; 2. 封闭体系; 3. 孤立体系。
3、注明各物质的量。 4、配平方程式,因为ΔH与物质的量有关。 5、正反应热效应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2.2.4 生成焓
定义:一种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是在1.01×105Pa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一 摩尔该物质的等压热效应。并规定在标准状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常用的是 298K的数据。 用符号fHm表示。如: H2(g,101.3kPa)+0.5O2(g,101.3kPa)===H2O(l) rH298=-285.8kJ·mol-1 那么H2O(l)的生成热(fH)就是-285.8kJ·mol-1
2.1.4 热和功
1. 热: 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度不同而交换或传递的能量称为热; 表示为Q。 规定:体系从环境吸热时, Q为正值; 体系向环境放热时,Q为负值。
2. 功: 除了热之外,其它被传递的能量叫做功;表示为W。 规定:环境对体系做功时,W为正值; 体系对环境做功时,W为 负值。
2.1.5 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