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旨在观察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以下是这样一个实验的可能步骤和解读:
实验步骤:
1.准备样本:准备含有淀粉的食物样本,如饼干、面包或淀粉溶液。
将样本分成几组,每组分配相同的淀粉含量。
2.采集唾液:请志愿者吃一小块无味的棉花或咀嚼无味的口香糖,以促进唾液分泌。
然后使用吸管或无菌棉签等工具采集一定量的唾液,并将其加入到淀粉样本中。
3.控制组:设置一个对照组,只将含淀粉的样本加入到试管中,不加唾液。
4.反应时间:将所有试管放置在37摄氏度的恒温水浴中,观察反应一定的时间,通常为10分钟至30分钟。
5.添加碘液:在反应结束后,为了检测淀粉的消化情况,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碘液。
碘液在存在淀粉时呈现蓝黑色,而在淀粉被消化后呈现黄色或无颜色。
6.观察结果:观察每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记录下淀粉消化的情况。
解读实验结果:
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样本只含有淀粉,没有唾液。
因此,如果淀粉被消化,添加碘液后颜色会变为黄色或无颜色;如果淀粉未被消化,则颜色仍然是蓝黑色。
实验组:实验组中的样本含有淀粉和唾液。
如果唾液中的淀粉酶起作用,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类,那么在添加碘液后,颜色会由蓝黑色变为黄色或无颜色。
比较结果: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可以确定唾液中的淀粉酶是否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如果实验组中的样本颜色变化,而对照组中的未变化,那么可以确认唾液中的淀粉酶确实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理解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淀粉消化的过程和机制。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文档

注: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实验报告单,本次实验将成为你成长和进步的真实记录。
你们准备好了吗?
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本次探究实验,预祝你们取得成功。
评价设计说明: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学习内容。
活动要求是: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了解唾液淀粉酶的作用,理解食物从口腔开始消化的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本次探究实验需要教师引导的是: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组,如何有效采集足够的唾液,如何恒温加热,如何鉴别淀粉等。
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本次实验取决于实验前是否对方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本次设计评价表综合利用评价的主体性策略、形成性策略、全面性策略、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策略,针对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在实验中设置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及自我反思,既发挥评价的学习指导作用,同时又发挥评价的反馈的作用。
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实验报告: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一、提出问题:
吃馒头或米饭的时候,如果咀嚼的时间长了,会觉得有甜味,而馒头和米饭里面并没有放
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哪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的呢?
二、做出假设:
馒头或米饭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咀嚼馒头或米饭的时候,主要发生的变化是馒头或米饭被嚼碎了,和唾液混合在了一起,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米饭或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别的物质,因此馒头或米饭变甜了呢?
三、设计实验方案:
1、根据假设,要模拟人的口腔中的环境,如口腔中(人体)的温度,唾液等,以及能检
验淀粉是否发生变化的装置和药品等。
还要设计一个对照组,即除了要检验的因素(唾
液)不同外,其他实验因素完全相同,从而检验出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
2、材料用具:淀粉、试管、烧杯、温度计、碘液、清水、开水等。
四、实施实验方案:
实验组:漱口,取唾液,将适量唾液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对照组:将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试管同时放入37度的水中,放10分钟左右。
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组的混合液不变蓝,说明已经没有淀粉,对照组的条件和实验组的变蓝,说明有淀粉,两组的唯一区别是实验组的混合液中有唾液,说明是唾液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六、得出结论:唾液中的物质可以使馒头或米饭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比如可能是变成了糖等。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不加糖馒头在口腔内咀嚼后感觉有甜味,其中淀粉时候发生变化呢?
做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
1.清水漱口,用干净小烧杯取5ml唾液。
2.取两清洁试管,编号1,2,在1,2号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液2ml,1号中加2ml唾液,2号加2ml清水,向两试管中滴入两滴碘液,轻轻震荡试管,混合均匀。
3.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做好小组标记,于37℃水浴锅加热10分钟。
取出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试管实验现象,能够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完成讨论题:
1.为什么取唾液前要漱口?
2.为什么试管要震荡?模拟口腔中什么的功能?
3.为什么要设置2号组实验?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要37℃加热?不加热会怎么样?。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一、提出问题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米饭时,会感觉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那么,当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关于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二、准备实验材料
1.一个大烧杯
2.两支试管(一支为A,一支为B)
3.浓度较低的淀粉水
4.一杯开水和一杯清水
5.一小瓶碘液
三、实验步骤
1. 在AB试管中分别加入1/4试管的淀粉水。
2. 在A试管中加入2ml的清水,作为对照组。
3. 在B试管中加入自己的唾液,作为实验组。
4. 将两支试管充分摇晃后,放入用清水冲凉至体温的水中。
5. 15分钟后,将两试管取出,滴入5滴碘液,摇晃。
6. 观察摇晃后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
食物中所含有的淀粉,经过在口腔中的充分咀嚼后,唾液会将其淀粉消化(分解)。
淀粉的消化实验报告

淀粉的消化实验报告篇一: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年级:七年级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说明在口腔内发生的消化作用类型。
二、教学重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三、教学难点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四、课型探究性实验五、课前准备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组作出的假设是:六、实验材料、用具馒头、清水12实验报告实验时间: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面粉,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
实验步骤:1、首先将面粉加水稀释成溶液状,静置一会儿。
2、取两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号,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液。
3、在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清水和唾液,然后摇匀。
4、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发现1号试管中溶液变蓝,2号试管中溶液不变蓝。
结论: 1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分解而不存在了,由此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实验时间: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馒头,小刀,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
实验步骤:5、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
6、用清水漱口,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进小烧杯中。
7、取三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然后加2毫升唾液并搅拌均匀。
在2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再加入2毫升清水搅拌均匀。
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后加入2毫升唾液。
七年级生物实验_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一、实验目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了解消化系统中唾液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复杂的多糖类物质,而唾液中含有一种消化淀粉的酶,唾液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分子量较小的麦芽糖,从而实现对淀粉的消化。
三、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滴管、滴管架、白糖溶液、盐水、淀粉溶液、硫酸铜溶液、酒精、火柴、滴漏、移液管、显微镜、玻璃棒、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清洗实验器材。
b.分别准备好白糖溶液、盐水溶液和淀粉溶液。
2.实验一:观察淀粉的特性。
a.取一个小瓶,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
b.取一滴滴加玻璃棒尾端的淀粉溶液,在滤纸上滴一滴。
c.将滤纸放置于滴漏中,用酒精擦拭玻璃棒尾端的淀粉溶液。
d.静置片刻,观察滤纸上的淀粉溶液是否变成蓝色。
3.实验二:观察淀粉消化作用。
a.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并标记为“试管A”、“试管B”和“试管C”。
b.在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溶液。
c.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盐水溶液。
d.在试管C中加入适量的唾液,通过滴管加入,然后立即加入相同的淀粉溶液。
e.摇匀试管A、B和C,然后放置一段时间。
f.取出试管A、B和C,用试管夹夹住试管,观察淀粉的消化情况。
4.实验三:观察淀粉消化的细胞学现象。
a.取一滴入玻璃盖上的淀粉溶液,滴到显微镜玻片上。
b.立即加入相同量的唾液,用玻璃棒快速搅拌,然后用滴管向混合液中加水。
c.用显微镜观察并描摹淀粉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学现象。
五、实验结果1.实验一:淀粉测定:淀粉溶液在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变成蓝色。
2.实验二:观察到试管A中的淀粉完全消化,变成透明液体;试管B 中的淀粉未发生消化,保持原来的状态;试管C中的淀粉部分消化,呈现有些透明的状态。
3.实验三:观察到淀粉在加入唾液后快速溶解,并形成一些疏松的细胞学结构。
六、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一的结果表明,淀粉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后会变蓝,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淀粉;2.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加入唾液的淀粉溶液发生了部分消化,而加入白糖溶液的淀粉溶液完全消化,说明唾液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3.实验三的结果显示,唾液能迅速地将淀粉溶解成麦芽糖,并形成一些细胞学结构。
唾液消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效果,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是一种具有甜味的物质,而淀粉本身无味。
当淀粉遇到碘液时,会变蓝,而麦芽糖不会。
因此,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淀粉是否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馒头碎屑、唾液、清水、碘液、试管、玻璃棒、37℃温水2.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A,加入2ml唾液,加入适量清水作为对照,充分搅拌。
2.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B,加入2ml清水,作为对照组。
3. 将试管A和B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4. 将水浴后的试管A和B取出,分别滴加碘液。
5. 观察并记录试管A和B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试管A(唾液组):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 试管B(清水组):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说明清水没有消化淀粉。
2. 实验分析- 试管A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
- 试管B中的淀粉没有经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仍然保持原状,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从而使得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要结合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浓度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
3.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pH值下的活性。
4.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其他多糖类物质的消化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格式可以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班级_________组别_________日期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材料用具:
一次性漱口杯、凉开水、脱脂棉、小烧杯、量筒2支、试管2支、试管架、1%淀粉溶液(煮沸配制)、滴管、碘液、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或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1.准备
①用凉开水将口漱净
②收集唾液: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2.设计并实施实验
③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淀粉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④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清水和2ml 唾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⑤充分振荡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约5—10
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
管,稍冷却
⑥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加 2滴碘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实验 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结束实验 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
实验报告:
请完成下列表格
现象
淀粉检验 结论 材料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