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消防材料库物品清单
煤矿井上下消防材料应急救援物资

煤矿井上下消防材料应急救援物资井下消防材料库材料明细表序号材料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 灭火器干粉MF-8型台202 灭火器10升泡沫台203 灭火器CO2 台104 大锤铁、8磅把 25 铜锤铜、8磅把 26 铁锨尖、平口把107 铁钎根 28 铜钎根 29 断线钳把 110 伸缩梯6m 把 211 石棉毯块 412 管钳把 213 变径管接¢110/75mm 个 414 变径管接¢75/52mm 个1015 胶管¢15mm m 5016 胶管¢20mm m 5017 塑料管¢89mm m 10018 塑料管¢140mm m 20019 高压水管¢25mm m 20020 方木200×200×2000m m3 321 木板50×200×2400mm m3 522 铁钉50-100mm kg 323 砖块150024 编织袋个20025 保险带条 426 专用防火钻杆¢50×800mm 米20027 专用防火钻头¢76 个10井上消防材料库材料明细表序号材料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 灭火器干粉MF-8型台202 灭火器10升泡沫台103 保险带条 44 大锤铁、8磅把 25 铜锤铜、8磅把 26 铁锨尖、平把107 铁钎根 48 铜钎根 29 断线钳把 110 瓦刀把 211 小铁锤把 112 木工斧把 213 担架折叠式副 214 消防桶个 615 软梯10m、20m 架 216 链子三环根 317 消防斧把 218 手拉葫芦5T 个 119 滑轮5T 个 120 扁钎根 121 小撬棍根 122 铁钉50-100mm Kg 323 棕绳¢20mm m 5024 棕绳¢15mm m 50井下各地点灭火器材配备序号地点物质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 中央变电所干粉灭火器MFZL8/MT3 台 42 中央泵房干粉灭火器MFZL8 台 43 火药库干粉灭火器MFZL8 台 44 105工作面皮带机头干粉灭火器MFZL8 台 35 主斜井皮带机尾干粉灭火器MFZL8 台 26 一采区变电所干粉灭火器MFZL8 台 57 105配电点干粉灭火器MFZL8 台 28 井下充电室干粉灭火器 MFZL8 台 2煤矿井下消防材料库管理规定:一、消防设施1、井下消防管路要接到所有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门口。
井上下消防材料库清单

个
7
集流管
与井下洒水管 快速接头匹配
个
8
管钳子
适用与井下各 种消防管路
把
28
28
3
3
2
2
2
4
9
救生绳
长20米
根
2
3
10
伸缩梯
高度≥4米
副
1
1
11
泡沫灭火器
9L
个
15
20
12
co2灭火器
7kg
个
6
8
13
干粉灭火器
8kg
个
14
喷雾喷嘴
与井下洒水管 快速接头匹配
个
500ml
个
15
泡沫灭火器气 泡药瓶
500ml
井下消防材料库清单
序号
1 2 3 4
器材名称
规格
消火阀门立柱 消火水龙带
多用消火水枪
与井下洒水管 快速接头匹配
接口与井下消 火阀
门立柱出口匹 接口与井下消 火水龙带口径
匹配
变径管节
-
井型 单位
个
m
支
个
配置数量
小型
中型
2
3
600
700
4
4
10
12
5
喷嘴
与井下洒水管 快速接头匹配
个
6
分流管
与井下洒水管 快速接头匹配
个
6
8
2
3
15
20
15
20
16
灭火岩粉 粒度<0.3mm
kg
300
400
17
石棉毯
≥1m×1m
消防材料库配备标准

消防锹
把
4
铲沙箱内沙子灭火和清除火灾地点残余物
17
消防勾
把
2
用于勾物品
18
安全带
条
5
救灾人员上下垂直地点使用
19
消防水袋(8型¢65×20m)
米
100
火场临时用水
20
消防绝缘手套
副
10
救火时使用
21
消防服(头盔、靴子、安全带)
套
6
救火时使用
22
管钳(18")
把
5
接水管
23
木锯
把
2
打板闭使用
24
铁镐
19
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
个
1
20
排气阀
个
1
21
排水阀
个
1
永久避难硐室配备标准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自动苏生器
台
4
2
矿灯
盏
120
3
自救器
台
120
井下人员自救用(有效防护时间不少于45min,数量为额定人数的120%)
4
集便器
个
2
5
矿用电话
部
1
6
(食品)压缩饼干
KG
200
食品每人每天5000KJ(每包4块,每人每天约为1包)
自动苏生器
台
4
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配备
20
急救箱
套
3
21
温湿度计
个
3
22
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
个
20
23
井下消防材料库物品清单

井下防材料库设计与消防器材通过编制标准设计,经过耐7个局l5座生产一矿井和 10多个煤炭设计院的调查,介绍矿井下消防材料库的设计以及其中的消防器材的分类、适用范围、选型与配备标准l 、有关规定及目前状况《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下消防材料库应装备消防列车”。
煤炭部在(83)煤技字第1029号文件《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中指出:井下消防材料库必须备有消防列车、水泵、泡沫灭火器和其它灭火器材”原则上讲,所有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矿井,无论自燃严重与否及井型大小.都必须在井下设置消防材料库。
库房内应装备消防列车。
并备有水泵、泡沫灭火器,打密闭材料和其它灭火器材。
目前.国内使用的红阳四号井、潘集二号井和兴降庄矿等几项井下消防材料库通用设计(库房长度为20~26.5m),也是采用极其简单的、不装备消防列车的布置型式。
这是不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的。
2 消防器材的选型与配备井下消防器材可分为直接灭火器材、密闭材料和消防工具三大类。
2.1 直接灭火器材2.1.1 各种灭火剂在井下的适用范围2.1.1.1 二氧化碳灰灭火剂:二氧化炭灭火剂主要扑灭电气、精密仪器、贵重生产设备等发生的火灾。
适用于井下水泵房、井下变电所、箕斗控制间、井下绞车房、移动变电整流站、充电硐室、电机车库、机械修理间、井下压风机房等场所内设置。
2.1.1.2 于粉灭火剂:于粉灭火剂可分为Bc类于粉(普通于粉)ABCD类于粉(通用于粉)和D类于粉于粉灭火剂多用于扑敷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电气火灾。
适用于井下水泵房、井下变电所、箕斗停放间、暗井I=l及井底、井下绞车房、电气修理间、井下练采设备检修硐室、油类贮存硐室、电、气焊硐室、皮带修复硐室、液压动力装置供电硐室、充电硐室、井下爆破材料库、液压泵站等场所。
2.1.1.3 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用来扑救油脂类、木材等一般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不适用扑救纤维类、电器类、轻金属类火灾。
煤矿公司 井下消防器材配备标准

灭火毯2个
上风侧
井下消防器材配备标准
(草案)
一、修订依据
(一)文件依据
1、《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公布,1988年版
2、《煤业有限公司矿井3号煤层补充安全设施设计》(安全专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写,年,已批复
3、《煤矿安全规程》,年版
(二)生产现状
1、井下固定的车场、大巷、各种硐室
2、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临时性作业点
3、各种现有机电设备的种类、布置等
二、修订后的配备标准(草案)
具体配备标准见下页附表。
井下消防器材配备标准(草案)
消防设施名称
使用地点
消防桶
消防锹
消防斧
消防钩
沙箱
干粉
灭火器
数量/规格
泡沫
灭火器
数量/规格
CO2
灭火器
数量/规格
手推式
干粉
灭火器
其他器材
配备地点
(均在使用地点5m范围内)
斜井井底
2
2
1
1
1
单独液压泵站处
2
2
1
1
1
2(8Kg)
4(10L)
4(60Kg)
上风侧
掘进工作面
2(8Kg)
2
上风侧
掘进机械
2(4Kg)
上风侧掘进巷道内皮带机头2来自211
1
2(8Kg)
上风侧
掘进巷道内机电设备处
(≥3台设备)
2
2
1
1
1
2(8Kg)
上风侧
掘进巷道内2台机电设备处
(钻机、喷浆机等)
2(8Kg)
上风侧
煤矿消防材料库材料配备明细表

Ф75mm钢管
m
500
消防供水管路
38
Ф75mm胶管
m
300
消防供水管路
39
Ф52mm胶管
m
500
消防供水管路
40
Ф800mm伸缩风筒
m
150
供风
41
接管工具
套
1
接设管路
42
Ф15mm胶管
m
200
消防供水管路
43
Ф10mm胶管
m
200
消防供水管路
44
安全带
条
5
救灾人员上下垂直地点使用
45
绳梯
副
2
39
液压起重器
套
1
或千斤顶
40
绝缘手套
副
2
41
温度计
支
3
0~100℃
42
皮尺
个
3
10m
43
卷尺
个
3
3m
44
钉子包
个
2
内装钉子各1kg
45
充气夹板
副
1
46
信号喇叭
个
6
47
记录本
本
6
48
圆珠笔
支
6
49
氢氧化钙
t
0.5
附表二急救箱配置表
序号
品名
规格
单位
标准量
备注
1
三角巾急救包
灭菌
个
2
2
棉签
灭菌
包
2
3
绷带卷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用途
备注
《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 GB51078-2015》井上下消防材料库清单

个 个 个 个 套 m m
把 套 根 副 个 个 个 个 个
10
28 3 2 50 600 600 2 2 2 1 15 6 6 2 15
12
28 3 2 60 700 700 4 2 3 1 20 8 8 3 20
14
28 3 2 70 800 800 6 2 4 1 25 10 10 4 25
救生绳
《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 GB51078-2015》井上消防材料库清单
配置数量 序号 器材名称 规格 接口与井下洒水管 快速接头匹配 接口与井下消火阀 门立柱出口匹配 接口与井下消火消 火水龙带口径匹配 井型 单位 台 m 支 小型 1 600 7 中型 1 700 8 大型 1 800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5 500 4 500 2 2 5 2 200 500 5000 3 2 5 20 2 5 1 5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灭火岩粉 石棉毯 风筒布 水泥 石灰 安全带 绳梯 镀锌钢丝绳 麻袋或塑料纺 织袋 砖 砂子 圆木 木板 铁钉 斧头 平板锨 手动水泵 水桶
38
矿车
1t或பைடு நூலகம்.5t标准矿车
辆
8
8
8
材料库清单
备注
直流+喷雾 根据井下不 同管径逐级 配备
根据井下不 同管径分别 配备
管件维修安 装
硫酸钠溶液
硫酸氢钠溶 液
采用轨道运 输的矿井配 备。综采配 1.5t,普采及 炮采配1.5t
个 kg 块 m t t 条 副 m 条 块 m³ m³ m³ kg 把 把 台 个
井下消防材料库物品清单

井下防材料库设计与消防器材通过编制标准设计,经过耐7个局l5座生产一矿井和 10多个煤炭设计院的调查,介绍矿井下消防材料库的设计以及其中的消防器材的分类、适用范围、选型与配备标准l 、有关规定及目前状况《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下消防材料库应装备消防列车”。
煤炭部在(83)煤技字第1029号文件《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中指出:井下消防材料库必须备有消防列车、水泵、泡沫灭火器和其它灭火器材”原则上讲,所有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矿井,无论自燃严重与否及井型大小.都必须在井下设置消防材料库。
库房内应装备消防列车。
并备有水泵、泡沫灭火器,打密闭材料和其它灭火器材。
目前.国内使用的红阳四号井、潘集二号井和兴降庄矿等几项井下消防材料库通用设计(库房长度为20~26.5m),也是采用极其简单的、不装备消防列车的布置型式。
这是不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的。
2 消防器材的选型与配备井下消防器材可分为直接灭火器材、密闭材料和消防工具三大类。
2.1 直接灭火器材2.1.1 各种灭火剂在井下的适用范围2.1.1.1 二氧化碳灰灭火剂:二氧化炭灭火剂主要扑灭电气、精密仪器、贵重生产设备等发生的火灾。
适用于井下水泵房、井下变电所、箕斗控制间、井下绞车房、移动变电整流站、充电硐室、电机车库、机械修理间、井下压风机房等场所内设置。
2.1.1.2 于粉灭火剂:于粉灭火剂可分为Bc类于粉(普通于粉)ABCD类于粉(通用于粉)和D类于粉于粉灭火剂多用于扑敷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电气火灾。
适用于井下水泵房、井下变电所、箕斗停放间、暗井I=l及井底、井下绞车房、电气修理间、井下练采设备检修硐室、油类贮存硐室、电、气焊硐室、皮带修复硐室、液压动力装置供电硐室、充电硐室、井下爆破材料库、液压泵站等场所。
2.1.1.3 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用来扑救油脂类、木材等一般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不适用扑救纤维类、电器类、轻金属类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防材料库设计与消防器材通过编制标准设计,经过耐7个局15座生产一矿井和10多个煤炭设计院的调查,介绍矿井下消防材料库的设计以及其中的消防器材的分类、适用范围、选型与配备标准l、有关规定及目前状况《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下消防材料库应装备消防列车”。
煤炭部在(83)煤技字第1029号文件《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中指出:井下消防材料库必须备有消防列车、水泵、泡沫灭火器和其它灭火器材”原则上讲,所有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矿井,无论自燃严重与否及井型大小.都必须在井下设置消防材料库。
库房内应装备消防列车。
并备有水泵、泡沫灭火器,打密闭材料和其它灭火器材。
目前.国内使用的红阳四号井、潘集二号井和兴降庄矿等几项井下消防材料库通用设计(库房长度为20~26 . 5m),也是采用极其简单的、不装备消防列车的布置型式。
这是不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的。
2消防器材的选型与配备井下消防器材可分为直接灭火器材、密闭材料和消防工具三大类。
2.1直接灭火器材2. 1 . 1各种灭火剂在井下的适用范围2. 1 . 1 . 1二氧化碳灰灭火剂:二氧化炭灭火剂主要扑灭电气、精密仪器、贵重生产设备等发生的火灾。
适用于井下水泵房、井下变电所、箕斗控制间、井下绞车房、移动变电整流站、充电硐室、电机车库、机械修理间、井下压风机房等场所内设置。
2. 1 . 1 . 2于粉灭火剂:于粉灭火剂可分为Be类于粉(普通于粉)ABCD类于粉(通用于粉)和D类于粉于粉灭火剂多用于扑敷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电气火灾。
适用于井下水泵房、井下变电所、箕斗停放间、暗井1=1及井底、井下绞车房、电气修理间、井下练采设备检修硐室、油类贮存硐室、电、气焊硐室、皮带修复硐室、液压动力装置供电硐室、充电硐室、井下爆破材料库、液压泵站等场所。
2. 1 . 1 . 3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用来扑救油脂类、木材等一般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不适用扑救纤维类、电器类、轻金属类火灾。
可用于生产水平井底车场,箕斗停放间、暗井口及井底、电气修理间、电机车房、机械维修硐室,液压动力供电硐室,无极绳绞车硐室,工具室、油类贮存室、电、气焊硐室、皮带修复硐室、井下综采设备检修硐室,井下压风机硐室、井下爆破材料库、液压泵站等场所。
2. 1. 1. 4 1211灭火器:1211灭火器主要用来扑救油类、电气、精密仪器、仪表的初起火灾。
适用于井下水泵房、变电所、绞车房、移动变电站、综采设备及综掘设备等工作场所。
2. 1 . 2灭火器的选型与配备灭火器的选型按其适用范围选取。
《矿井防灭火规范》第27条规定:“井底车场、机电硐室、火药库、风动工具清洗硐室等火灾隐患严重的地点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所以,井下灭火的配备要考虑两种情况:① 在上述火灾隐患严重地点直接配备。
根据灭火器的适用范围,每点可配2〜4个灭火器;②在井下消防材料库内配备库房内灭火器的储存量,一般考虑米掘工作面、采空区、老巷道、顺槽、胶带输机头、机尾处等地点,同时只有一个点失火的情况,并适当考虑全矿井下各点的备用。
不足时,由井上消防材料库补给2. 1 . 3消防列车的装备库房内必须装备消防列车。
车内所装消防器材的品种和数量,只考虑用于直接灭火,不考虑打密闭所需的材料。
如需打密闭,可再组装第二列消防列车。
消防列车的装备数量,对于标准设计,按两种标准考虑;① 对于布置有综采面的矿井,按8个1 . 5t标准固定式矿车配备;② 对于布置有普采和炮采面的矿井,按8个It标准固定式矿车配备。
如果一个矿井既布置有综采面,又布置有高档普采面,则按综采面考虑以装备8辆标准固定式矿车为倒,消防车的编组(从前至后)如下:各种灭火器2个车,装水用2个车(两车箱底部用管子连通), 小型手动水泵和水龙带1个车,各种消防工具、各种水管和砂2个车, 消防人员乘坐1个车。
2. 2密闭材料密闭材料一般采用圆木、背板、荆笆、粘土、水泥和砖等材料。
为赢得时间,迅速截断风流,抑制火势蔓延,当米用其它灭火措施失败后,有时用圆木、背板、荆笆、粘土等材料,在两侧进回风巷道内同时先打临时性密闭,然后再用砖、粘土(或水泥)打永久性密闭。
井下消防材料库密闭材料的储存量,只考虑一个回采工作面失火时,同时封闭上、下顺槽所需要的材料消耗量。
上、下顺槽净断面之和:综采面以22m计,高档普采面和炮采面以14m。
计。
密闭嵌入围岩内。
密闭木板和砖墙厚度分别以50ram和370ram计。
2. 3消防工具‘2. 3. 1引水灭火工具:如消防水龙带、消防水枪、各种钢管、胶管及接管工具等,其作用是,将附近水源点上的水引来直接灭火。
2. 3 . 2清理火场和打密闭工具:如铁锹、撬杠、木锯、铁锯、斧头、钢丝绳、瓦工工具等。
2.3. 3防护工具:如灭火岩粉、安全带、救生绳、石棉毯、风筒布等。
消防工具的配备数量以满足一个点失火使用为准。
打密闭工具的配备数量以满足同时封闭上、下顺槽两个作业点使用为准,并适当留有备用。
井下消防材料库存放消防器材的品种及数量,应根据各矿具体情况确定。
本文仅提出配备消防器材时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兼顾各矿实际的一般标准。
笔者曾对国内的科研、设计和生产部门进行调查。
经对中南地区7个局、15个矿井及国内10多个煤炭设计院的调查资料分析,并参照《矿井防灭火规范》之规定,将井下消防材料库消防器材的品种及数量归纳如表1,供参考该表适用于一、二级自燃矿井。
对于高沼气、煤尘有爆炸性、自燃特别严重的矿井,其品种和数量可适当增加。
对于三、四级自燃矿井及南方小型矿井,其品种和数量可适当减少。
3库房布置型式和硐室设计3.1库房布置型式并下消防材料库的布置型式较多。
按其大类分,有巷道加宽式和硐室式两大类(见图1);按消防列车是否进入库房,分为列车进入式和非进入式;按列车进出库房的方式分为单侧进出车和双侧进出车方式(见图1, a 加宽非通过式和b 加宽通过式)}按库房内材料平台与存车线的相对位置分为,材料平台与存车线串联布置和并联布置。
根据前述规定,井下消防材料库应采用装备消防列车的布置型式。
它的优点十分明显,储存于库房内的消防列车,是事I先装好消防器材的。
当井下发生火灾时.用机车牵引即可出动,扑灭初期火灾及时。
不足的是,对于自燃不很严重的矿井,如果不经常使用这些矿车,矿车将会产生锈蚀。
只能用定期保养的方法来解决。
将巷道加宽式与硐室式比较,可以看出,巷道加宽式工程量较省,因为它利用了运输巷道的断面。
但是断面跨度较大。
适用于运输巷道为单轨和围岩稳定、稳定性较好或f》7 的条件;硐室式因需增加联络通风巷道,工程量要大一些。
适用于围岩条件稳定性较差,稳定性中等或f詬的条件。
但是,当硐室式库房垂直或斜交两平行巷道布置时,因为可省去联终络通风巷道,工程量也会省一些。
井下捎防材料库应布置在每一个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或主要运输大巷中。
为出车方便,布置在副井空车线一侧为好。
在井底车场设计中,线路和硐室布置往往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而加宽式和硐室式两种布置型式对位置的适应条件可以互补,给井底车场布置提供了方便。
条件具备者,应优先选用巷道加宽式。
根据矿井自燃等级和井型的大小,如果库房同时为两翼服务,可考虑米用巷道加宽式的双侧进出车布置型式。
库房内材料平台与存车线串联布置方式尽管断面跨度小,但不便于装车,一般很少采用。
3. 2硐室设计硐室各参数的确定,主要由所需库房容量以及捎防列车长度决定。
对于巷道加宽式,还需考虑运输巷中的运输设备,行人高度与宽度,以及管线架设高度对硐室断面的影响。
以巷道加宽式硐室设计(见图2)为例,分述如后(硐室式库房设计较简单):3. 2. 1断面设计断面净宽依据运输设备、消防列车及材料平台宽度加上各安全间隙确定。
各安全间隙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技术规定》有关章节选取。
当井下消防材料库在井底车场的设置位置确定之后,库房的对接巷道断面(即喇叭口小断面)即已确定为节省工程量,喇叭口大断面2 —2断面应小于库房断面1—1断面。
为避免库房与对接巷道连接处出现台阶,库房断面、喇叭口在断面及喇叭口小断面3个断面,在运输巷人行道一侧的对应安全间隙应取得一致。
计算库房和喇叭口大断面的直墙高度,按行人高度及宽度、管子悬吊高度、架线电机车导电弓高度,分别与拱和管子之间的安全间隙等进行考虑,并考虑堆放材料对空间的要求。
取二断面的最大计算值,以1oo~m进级向上取整,确定直墙高度。
隔墙采用槽钢[1o立柱挂栅栏结构(略),发生事故时可方便地取下,可在运输巷内直接装车。
此外, 隔墙还可采用阻燃玻璃钢栅栏板、石棉板、塑料雨棚板、工字钢加插钢筋混凝土板、砖和金属立柱加金属阿等材料。
库房内设置材料平台的相对位置,笔者作了优缺点比较:当材料平台设在隔墙一侧,库房内材料平台以上断面利用率高当发生事故时,取下隔墙栅栏,可更方便地向停放在运输巷道内的列车装入消防器材但是,由于运输线和存车线之间两轨中心距加大,将使库房外喇叭口段的连接长度增加5. 2m .净体积增加68. 9m。
此外,材料堆放在隔墙一侧,对隔墙有一定的侧压力,且材料易丢失。
故推荐将材料平台设在巷道壁一侧,平台宽1 . 0m、高0. 5m,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架设在砖墙上。
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强度设计,要考虑堆放水泥、砂、粘土等重材料的荷载。
库房端头(喇叭口大断面处)设双扇栅栏门,采用标准图B78 —374 . 2。
栅栏门的选型,要考虑电机车车头进入,以及列车在曲线上行驶时车体的外伸值。
如果栅栏隔墙不能取下来,还需要在库房的另一端头设一个宽度大于1. 5m的行人出口。
硐室的断面形状与支护材料的选择,依具体地质条件而定。
一般采用半圆拱和圆弧拱两种断面形状,并选用粗料石、混凝土和锚喷三种支护材料。
砌碹支护和锚喷支护分别按《矿井巷道断面设计技术规定》和《煤矿井巷工程锚杆、喷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设计。
粗料石及混凝土砌体强度分别不应低于400 号和1 50号;喷射混凝土、喷射砂浆及注眼砂浆的标号,分别不应低于200号,100号和250号。
硐室如有滴水现象,采用防渗水措施,以防材料受潮变质。
硐室内应设通畅的水沟,硐室底板沿纵向坡度应与运输巷一致,沿横向亦应向运输道方向设5No的泄水坡度。
3. 2 . 2平面设计经计算,综米矿井存放8个1 . 5t矿车的列车长度为19. 2m;普采或炮采矿蟛存入8个It矿车的列车长度为I 6m。
平台上的大材料,按1. 5m高度堆放。
大材料之间,留有0 5m间隙,并考虑1 . 5倍加大系数。
小工具和各种胶管、钢管、分别按4m平台考虑。
砖堆放在平台末端底板上,堆放咼度1. 7m。
根据表I所列井下消防材料备用品对空间的要求,结台矿井实际,对于巷道加宽式的硐室设计,笔者推荐两种标准:①适用于布置有综采面矿井的库房有效长度为Z4m,其中平台长度19m .断面净宽5. 4m,净断面积18. 4m库房内可存入8个1 . 5t 标准固定式矿车(亦可存入9个It 矿车).运输巷可通过3t底卸式矿车或7〜10t架线式电机车;② 适用于布置有普采或炮采面矿井的库房有效长度为20m,其中平台长度16m,断面净宽5. 2m .净断面积17.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