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案例
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案例

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案例
1.京剧《红楼梦》。
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传统京剧和《红楼梦》文学作品结合,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改编搬演,诞生了京剧《红楼梦》这一新创作品。
该剧保留了原著的情节和人物,同时融入京剧的唱腔、表演技巧等元素,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理念结合起来,获得了极好的传承和创新效果。
2.全息投影琉璃幕。
琉璃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形式,但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琉璃幕的表现形式得到了全新的发展。
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将传统的琉璃图案投射到幕布上,实现了图像立体化、多层次的呈现效果。
例如,上海南京西路商圈的“全息投影琉璃幕”,就是一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文化的典型案例。
3.木版年画制作。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而在中国年画博物馆里,却能看到电脑辅助设计、雕刻等现代技术运用在传统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中。
如今的传统文化创新,不再满足于简单地保护和传承,更多的是引入现代科技,使得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更加生动、富有创意。
传统手工艺传承优秀案例

传统手工艺传承优秀案例引言传统手工艺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传承案例,展示了这些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的成功经验。
案例一:乌镇绣花乌镇绣花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并具有独特的技艺。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乌镇绣花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当地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并举办了一系列培训班和展览活动,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这一行业中。
同时,乌镇绣花还开展了合作交流,与其他地区的手工艺工作者进行技艺交流和研究,推动了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案例二:日本京都的陶艺传统京都是日本陶艺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传统陶艺技法独具特色。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手工艺,京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了陶艺培训学校,并设立了传统陶艺大师的传承制度。
通过这些措施,年轻的陶艺研究者得以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研究和交流,传统陶艺技法得以有效传承和发展。
案例三:印度尼西亚的木雕工艺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拥有丰富手工艺传统的国家,其中木雕工艺在当地有着重要地位。
为了保护和传承木雕工艺,当地政府鼓励年轻人参与这一行业,提供了培训和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木雕艺术学校,培养木雕工艺的专业人才。
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木雕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结论以上案例展示了几个传统手工艺传承的优秀案例。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努力,这些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这些优秀案例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手工艺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资料- 张三. (2019). 乌镇绣花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 10(2), 50-55.- Johnson, A. (2020). Traditional Crafts and Their Preservation in Kyoto. Journal of Japanese Craft, 5(1), 20-25.- Smith, J. (2018). Woodcarving in Indonesia: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Arts, 3, 40-45.。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典型案例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典型案例案例一:戏曲进校园。
在我们这边有个小学,就把戏曲引进校园搞得特别棒。
校长是个超级戏迷,他呀,就跟当地的戏曲剧团联系,说:“您几位能不能常来咱学校溜达溜达,给孩子们讲讲戏曲的事儿。
”剧团的人也特别乐意,毕竟传承戏曲也得从娃娃抓起嘛。
然后呢,每周就有固定的戏曲课了。
老师们可不是那种干巴巴讲课的,一上来先给孩子们扮上。
那小花脸一画上,小戏服一穿,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就像孙悟空施了魔法一样,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
而且他们还搞戏曲比赛呢。
每个班都得选出几个小戏骨参加。
你就看吧,孩子们在台上那一招一式,虽然有点稚嫩,但是认真劲儿十足。
有的孩子唱京剧,小脸憋得通红,扯着嗓子喊出那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那架势像模像样的。
台下的同学们呢,开始还笑,可笑着笑着就被戏曲的魅力给征服了,也跟着一起喊好。
案例二:书法进校园。
我知道的另一所学校,在书法进校园方面做得相当出彩。
这学校的书法课可不是随便教教的。
他们专门请了当地一个特别有名的老书法家。
这老书法家头发花白,可一拿起毛笔,那精气神儿,就像年轻小伙子似的。
老书法家一来,就给孩子们讲书法背后的故事。
他说:“你们知道吗?这毛笔啊,就像战士的枪,写一个字就像打一场小仗。
”孩子们都听得入迷了。
然后他开始示范写字,那手就像有魔法一样,软软的毛笔在他手里就变得特别听话,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写出的字就像从字帖里蹦出来的一样。
学校还在校园里搞了个书法长廊。
墙上挂满了孩子们写的字。
那些字啊,有的歪歪扭扭像刚学走路的小娃娃,有的却已经有模有样了。
每次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就围在书法长廊那儿,一边看一边评头论足。
有个小女孩,刚开始写字手总是抖,写出来的字跟蚯蚓爬似的。
但是她不服输啊,每天都在书法教室里练习。
她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写好一个“永”字。
为啥是“永”字呢?因为老师说“永”字八法,写好了这个字,很多笔画就都能写好了。
最后她还真成功了,她写的“永”字被挂在了书法长廊最显眼的地方,小姑娘可自豪了,走路都带风。
山东传统文化创新典型案例

山东传统文化创新典型案例山东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独特的魅力。
在现代社会,山东传统文化得到了创新和发展,产生了许多典型案例。
下面列举了十个以山东传统文化创新为主题的案例。
一、山东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剪纸是山东传统手工艺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艺术也得到了创新。
现在的山东剪纸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技艺,还加入了现代元素,如创作了许多以山东特色景点和名人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使剪纸艺术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性。
二、山东传统曲艺的现代演绎山东曲艺是山东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代社会,曲艺的受众逐渐减少。
为了传承和发展曲艺,一些曲艺团体开始进行现代演绎,融入了新的表演形式、主题和内容,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使曲艺得到了新生。
三、山东传统饮食文化的创新山东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但随着人们对美食的需求和口味的变化,山东菜也在进行创新。
许多山东菜馆推出了创新的菜品,将传统的山东菜与现代烹饪技术相结合,打造出更具创意和口感的美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兴趣。
四、山东传统音乐的现代演绎山东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但在现代社会,受众逐渐减少。
为了传承和发展山东传统音乐,一些音乐家开始进行现代演绎,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使山东传统音乐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五、山东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山东民间艺术是山东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代社会,受众逐渐减少。
为了传承和发展山东民间艺术,一些艺术团体开始进行创新,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表演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使山东民间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
六、山东传统杂技的现代表演山东杂技是山东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在现代社会,杂技的受众逐渐减少。
为了传承和发展山东杂技,一些杂技团体开始进行现代表演,将传统的杂技技艺与现代舞台表演相结合,创作出新的节目,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使山东杂技焕发出新的魅力。
七、山东传统绘画艺术的现代创作山东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但在现代社会,绘画艺术的受众逐渐减少。
乡村文化传承案例

乡村文化传承案例一、张家界凤凰古城张家界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与湘西自治州的交界处,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
这座古城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如古城墙、古街巷、古桥等,展示了传统的乡村建筑风貌。
凤凰古城的居民秉承传统的生活方式,以种植水稻、养殖家禽为主要产业,保留了乡村生活的原始风貌。
二、云南丽江古城云南丽江古城是中国最著名的乡村文化传承地之一。
这座古城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如木雕、青瓷、纳西族织锦等。
丽江古城的居民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如纳西族的三道茶、祭祀活动等,使得这座古城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乡村文化博物馆。
三、四川都江堰四川都江堰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
都江堰的居民依靠这一水利工程进行农业生产,如灌溉水田、养鱼养禽等。
这一传统的农耕文化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使得居民们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农产品。
四、江苏扬州古运河江苏扬州古运河是中国古代运河的重要遗址,也是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运河沿线有许多古老的村落和民居,如瘦西湖、个园等,这些乡村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
扬州古运河的居民依靠运河进行农产品的运输和交易,保留了传统的乡村经济模式。
五、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东方的吉普赛”。
土楼是由土坯砌筑而成的多层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功能,如防御、居住、集市等。
土楼的居民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如庙会、祭祀、歌舞等,形成了独特的土楼文化。
六、广西龙胜梯田广西龙胜梯田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典范之一,也是中国最美的梯田之一。
这片梯田呈阶梯状分布在山坡上,居民们依靠这片梯田进行水稻种植和养殖,保留了传统的农耕技术和生活方式。
梯田的居民秉承传统的乡村文化,如祭祀、婚礼等,使得这片梯田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
七、山东曲阜山东曲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代表。
曲阜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如孔庙、孔府、孔林等,展示了传统的礼仪文化和儒家思想。
中国文化优秀传承案例

中国文化优秀传承案例中国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和方面。
以下是一些中国文化优秀传承案例的例子:1.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
它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和化妆而闻名,许多优秀的京剧艺术家致力于传承和发展这一艺术形式,并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2. 十二生肖文化: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每个生肖代表着特定的品质和特征。
例如,为了推广和传承这一文化,中国邮政曾在2010年发行一套十二生肖的邮票,以纪念农历新年的到来。
这些邮票的设计精美,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祝福和寓意。
3. 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理论和治疗方法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例如,四川中医学院建立了一个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中心,致力于培养和传承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4. 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整个华人世界都有广泛的庆祝活动。
春节庙会、舞龙舞狮和放烟花炮等传统活动都是为了庆祝春节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举行的。
以上只是一些关于中国文化优秀传承案例的简要介绍。
中国文化传承的范围非常广泛,并且每个领域都有许多值得称赞的案例。
这些案例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爱和传承的决心。
通过这些优秀传承案例的推广和发展,可以进一步加强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它们的美丽与魅力。
借鉴传统文化成功的案例

借鉴传统文化成功的案例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许多企业和个人通过借鉴传统文化的元素,取得了成功的商业和创意成果。
下面列举了十个借鉴传统文化成功的案例。
1. 茶文化与茶叶品牌: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
许多茶叶品牌在包装和推广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如国画、古诗等,使其更具独特韵味,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2. 古代建筑与旅游景点:许多旅游景点通过借鉴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打造出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
3. 传统服饰与时尚设计:许多时尚设计师将传统服饰元素融入到时装设计中,创造出独特的风格,赢得了时尚界的关注和认可。
4. 传统医药与保健品:传统医药在很多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企业将传统医药的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保健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5. 传统音乐与现代演艺:许多音乐人和演艺人员通过借鉴传统音乐的元素,创作出具有现代气息的歌曲和舞蹈,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6. 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许多艺术家通过借鉴传统绘画的技法和题材,创作出具有现代感的艺术作品,赢得了艺术界的赞誉。
7. 传统美食与创新餐饮:许多餐厅通过借鉴传统美食的做法和口味,结合现代的烹饪技术和食材,推出了一系列创新菜品,吸引了众多食客。
8. 传统工艺与手工制品:许多手工制品在制作过程中融入了传统工艺的技法,使得产品更具独特性和艺术价值,受到了收藏家和消费者的追捧。
9. 传统节日与文化活动:许多地方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0. 传统艺术与教育培训:许多艺术培训机构将传统艺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些借鉴传统文化成功的案例表明,传统文化是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灵感的宝库,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和利用,就能够创造出更多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成功之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而形成的,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方面。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
一、《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中国古代先贤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提倡“仁爱”、“孝顺”、“忠诚”等美德。
二、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以水墨为主要媒介,注重表达意境和情感。
它追求“意境超脱”和“气韵生动”,在表现自然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北京,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
它注重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技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众多观众。
四、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它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注重身心合一和内外养生。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具有锻炼身体、调节心理的功效。
五、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它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为基础,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六、茶道茶道是中国传统的礼仪茶艺,强调茶的烹饪、品味和礼仪等方面。
茶道注重沏茶的技巧和仪式感,以及茶的品质和品味的传达。
七、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源于古代中国楚国的民间传说,以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这天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以驱邪避灾,祈求安康。
八、中国传统礼仪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尊重和谦虚,注重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维系,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九、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包括了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和琵琶、古筝、笛子等乐器。
它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十、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风格、结构和意境而闻名于世。
它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与人文精神的相互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传统文化》
《7、诸葛亮》教学设计
青岛莱芜一路小学姜晓晓
活动目标
1.了解诸葛亮的生平,通过搜集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了解其主要功绩。
2.借助注释学习《诫子书》一文,了解诸葛亮的主要思想理论,并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感受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以及军事才能,形成对诸葛亮的个性化认知和评价。
4.学习诸葛亮的优秀品质
活动重难点
感受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以及军事才能,形成对诸葛亮的个性化认知和评价。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三国演义》视频片断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诸葛亮的生平。
2.通过介绍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了解其主要功绩。
3.初步感受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形成对诸葛亮的初步评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图上的人物,“羽扇纶巾”是他的外貌特点,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明。
)
师:这节课,咱们就来走进三国,去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诸葛亮作为三国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形象特征深入人心,从外貌入手,既导入了新课,又让孩子从开课就感受人物的潇洒儒雅,形成初步认识。
】
二、人物剪影
师: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你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及其主要功绩,这里以概括介绍为主)师:看来大家对诸葛亮比较熟悉,老师也忍不住想来介绍一下诸葛亮。
(介绍《一代名相诸葛亮》,结合着学生汇报中内容,有重点地介绍,梳理学生的思路)师:那你认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知识,初步评价诸葛亮,不需要结合事例,用几个词语概括即可)【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过程,了解人物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课堂上通过集体交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通过老师的总结介绍,梳理学生介绍是杂乱无章的内容,形成较为系统有条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评价诸葛亮,学生的回答才会有一定的深度,如果能结合着具体的事例来讲则更有针对性。
】三、温馨点击
师:从同学们的言谈中,老师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我们许多同学崇拜的偶像。
提到他你都能想到哪些词?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明。
)
师: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因而与他有关的词语非常多,每个词语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非常有意思。
你都能想到哪些?为什么?
(学生可以谈到“运筹帷幄”、“神机妙算”……)
师:大家积累了这么多的词语,咱们来比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积累的词语最多。
(各小组讨论、记录相关词语,同时简单讲讲词语背后的故事)
师:其实,一些有意思的歇后语也与诸葛亮有关,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像这样的歇后语你还积累了哪些?
(学生集体交流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设计意图:这些歇后语、成语等,都由其典故,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就必然会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是对开课环节的补充延展,让孩子更深入了解故事始末,这样有助于形成对诸葛亮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这种短小精炼的语言形式,也更方便语言学生记忆,词语本身也指明了诸葛亮身上所具有的特质,提示了孩子关注人物形象。
而比赛的这种形式,更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效率,在交流汇报时也会让孩子们在自己搜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量,提高学习效率。
】
四、活动总结
师:咱们刚才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诸葛亮的历史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可简单结合具体事例谈谈)
师:诸葛亮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相之一,他的很多政治军事才能一直为后世所称道,这在他所做的一些文章中可见一斑,下节课咱们就来借助诸葛亮的文章在进一步了解他。
板书设计
诸葛亮
草船借箭学识渊博
空城计机智
擅长谋略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注释学习《诫子书》一文,了解诸葛亮的主要思想理论,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通过研读《出师表》、《隆中对》,以及《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展开讨论,进一步了解诸葛亮,
3.形成对诸葛亮的个性化评价,并学习其优秀品质。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师:老师跟大家玩一个接龙游戏,我来说,大家来接。
三个臭皮匠——
诸葛亮斩马稷——
……
师:这些歇后语都和诸葛亮有关。
的确,诸葛亮有高尚的品格、广博的知识,知天下、擅谋略,这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也可见一斑,让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教育儿子的《诫子书》。
【设计意图:既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又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读《诫子书》
师:的确,诸葛亮有高尚的品格、广博的知识,知天下、擅谋略,这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也可见一斑,让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教育儿子的《诫子书》。
(学生自读《诫子书》,借助注释来来了解其内涵)
师:哪位同学能正确的朗读《诫子书》?简单说说文中的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明。
)
师: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诫兄子严、敦书》吗?谁能背诵一下
(教师出示《诫兄子严、敦书》,全班齐读回忆)
师:《诫兄子严、敦书》和《诫子书》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明。
)
师:谈谈你的读书感受,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重点结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谈谈他对自己的启示)
【设计意图:借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诸葛亮的思想,同时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能从诸葛亮的文章中有所得,端正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三、活动广角
师:像《诫子书》这样的与诸葛亮有关的文章还有很多,你还知道什么?
(《出师表》、《隆中对》……)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隆中对》师:《出师表》被后世广为流传,很多同学都能背诵,谁能有感情的背诵一遍,再来表达一下诸葛亮的内心感情吧。
(个别学生读后,全班齐读)
师:剧中讲了诸葛亮的那个故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播放《三国演义》相关视频片断)
师:《三国演义》这本书描述了三国争霸大战,诸葛亮的风采尽展其中,大家还搜集了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咱们来开个故事会交流一下。
(各小组先组内讲故事)
师:听了这么多故事,同学们对于诸葛亮一定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认识?
(学生开展“读《三国演义》,评说诸葛亮”的讨论会)
【设计意图:这些文学作品最能表现出诸葛亮的思想、品质,让学生通过读这些文章扩展阅读,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思想内涵,而且充分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根据不同的文字材料,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认识,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认识,可以有学生自己的理解,只要能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即可。
】
四、成长阶梯
师:这节课大家都积极参与,动脑思考,你在讨论会上表现如何?让同学们给你一个评价吧。
(学生小组内互评,完成评价表)
板书设计
诸葛亮
《出师表》忠君爱国、极具才能
《隆中对》运筹帷幄
……
徐婷点评:
本备课充分考虑到诸葛亮这一人物在三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在课堂中运用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作为谋臣贤相的品行境界及才智过人,进而积极引导着学生的品质塑造及人生目标的设定。
第一课时,教师通过对积累的成语进行交流,初步认识诸葛亮的特点。
第二课时通过《诫兄子严、敦书》和《诫子书》的对比,找出名句加以体会,突破重难点。
最后通过对故事的交流,进一步整体而深入的对诸葛亮进行了个性化的认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收获很有帮助。
第二课时中,如果对于名句的积累强调当堂背过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