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公园汇报

合集下载

圆明园演讲稿三分钟

圆明园演讲稿三分钟

圆明园演讲稿三分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心目中的圆明园。

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宫苑建筑的典范,是中国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景色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圆明园的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艺术,不仅有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还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圆明园的建筑中,可以看到古典的斗拱、雕梁画栋,也可以看到西方的钟楼、喷泉等建筑,这种融合创新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次,圆明园的景色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圆明园的园林景观非常壮观,有“万园之园”之称。

园内有湖泊、山水、亭台楼阁、花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尤其是那些古代艺术精品,如石像、石碑、石刻等,更是为圆明园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每一处景色都能让人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建筑造园之精湛。

最后,圆明园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

圆明园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品,都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因此,我们要珍惜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今天这个讲台上,我向大家介绍了我心目中的圆明园,希望大家能够对这座
古老的园林建筑有更深入的了解。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谢谢大家!。

圆明园遗址景点的例文和作文

圆明园遗址景点的例文和作文

圆明园遗址景点的例文和作文哇!圆明园可真的是个超级超级神奇的地方呢!我跟爸爸妈妈去那里玩的时候,简直像是进入了一个大大的迷宫,还好我们有导游叔叔带我们,不然我真的会迷路的!你们听我说哦,圆明园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公园,里面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刚到圆明园门口,就看到一个很大的石碑,上面写着“圆明园遗址”,爸爸说这就是圆明园的“身份证”,因为它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过很漂亮的建筑和花园。

但是,现在这些建筑已经不在了,只剩下了一些古老的遗址,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

“看!那是什么呀?”我指着前面的一堆乱石问爸爸。

“那是圆明园的一部分遗址,曾经这里是个很漂亮的地方,现在虽然只剩下这些石头,但它们也告诉我们很多历史故事呢!”爸爸解释说。

导游叔叔带我们来到一个特别的地方,叫做“长廊”,我听名字就觉得好神奇!导游叔叔说,长廊以前是圆明园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像是一条长长的走廊,里面有很多精美的画。

但是现在只剩下长长的石柱,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以前的辉煌。

“哇,这么长的走廊,你们觉得有多少个我才能跑完呢?”我问爸爸妈妈。

妈妈笑着说:“大概你需要跑很久很久才行!”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特别的石头雕像,导游叔叔告诉我们这些石头雕像叫做“十二生肖”,每个雕像都代表一种动物。

我最喜欢那个龙的雕像,因为它看起来非常厉害,就像是一只真的龙在那儿威风凛凛的!“叔叔,龙真的会在这里飞吗?”我好奇地问。

导游叔叔笑了:“虽然龙现在只在我们的想象里飞翔,但这些雕像让我们能够记住过去的辉煌。

”我们还去了一个叫做“西洋楼”的地方,那里的建筑风格跟我们平常见到的不一样,像是从外国过来的。

虽然现在它只剩下了几面墙,但我能想象以前它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地方,像一个童话中的城堡。

最后,我们在圆明园的草地上玩了会儿,虽然没有看到以前的花园,但我们还是在这片大大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感觉像是在玩捉迷藏。

爸爸妈妈也很开心,他们说这里的风景虽然和以前不同了,但依然很美丽。

游玩圆明园遗址个人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游玩圆明园遗址个人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游玩圆明园遗址个人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游玩圆明园遗址个人观后感心得精选1奥运年过后,我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我目前最最想感受与经历的城市.可能因为抱的希望太多,以至于我站在北京城市之中的时候,发现现实与想像中很不一样的.北京是时尚、活力的,但它给我更多感觉是古老、庄重的.当然我也来到了圆明园.在圆明园时,我的感受是悲衰与愤怒并存.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可是,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10月18日、19日,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为掩盖抢劫掳掠罪行,下令米启尔骑兵团3500人在园内四处点燃罪恶的大火,全园顿时化为一片火海,所有庙宇、宫殿、历代收藏都付之一炬.如今它以是伤痕累累,遍体鳞伤!在园子深处,这些景物让人触目惊心,残花败柳,断石凌乱,让人感觉不到自己居然是走在皇家园林里,就算是再有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出这曾经是“万园之园”,曾经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使我心灵震撼的是西洋楼景观群,在这个景观群里,由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大水法了,看了它被毁之前的图画,可以说是金壁辉煌,庄严大气,气势恢弘.它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大量血汗和智慧、经六朝皇帝150余年悉心经营的一代名园圆明园就这样被闪电般劫毁而破坏殆尽.圆明园的大火,不仅仅是烧去了旷世珍宝,更多的是警世了所有的中国人,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创造未来.我们要牢记国耻!不要再让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从我们的手中再度流失!游玩圆明园遗址个人观后感心得精选2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中华.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观后感,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2篇

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2篇

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精选2篇(一)参观圆明园遗址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宏伟庭园,圆明园曾经是清朝皇家园林,其建筑和景观的瑰丽和精致超出了我的想象。

首先,参观圆明园遗址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感。

曾经辉煌一时的圆明园在1850年遭受了英法联军的焚毁,至今只能看到废墟和残迹。

站在废墟前,我不禁想象起当年的宏伟场景以及焚毁后的惨状,心中不免感伤和惋惜。

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无情和时间的流转,一切都会消逝,只有在心中保留下的回忆是永恒的。

其次,参观圆明园遗址也让我对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遗址,圆明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这个过程是多么艰巨和复杂的。

修复工作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要进行深入研究和保护措施的设计。

我深深地明白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的珍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最后,参观圆明园遗址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和尊严。

圆明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古代工艺和艺术的杰作,代表了中国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虽然损毁严重,但仍然能够从遗址中感受到其宏大和瑰丽。

站在遗址前,我感受到了无尽的自豪和自信,深深地被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所震撼。

总的来说,参观圆明园遗址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和思考。

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在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和义务。

圆明园的遗址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更加强烈,也对历史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精选2篇(二)我最近参观了一座地铁站,留下了一些体会和感受。

首先,地铁站设计精良。

地铁站的入口通道设计宽敞,方便人流进出。

站厅内设置了指示牌和地图,让乘客能够轻松找到自己需要去的方向。

站台上还有屏幕显示列车到站时间和下一站信息,方便乘客掌握列车运行情况。

参观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参观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参观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参观圆明园遗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曾经辉煌壮丽的皇家园林,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但它仍然展现着当年的辉煌与美丽。

进入圆明园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废墟中的残垣断壁。

我看到了曾经的宫殿、湖泊、大门等建筑的残骸,这些断壁残垣给人一种沧桑和哀伤的感觉。

在废墟中漫步,我不禁思考着当年的盛景和这片废墟背后的历史。

在遗址的中心,有一座仿佛是废墟中唯一完整的建筑——圆明园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内陈列着关于圆明园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让人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古老的皇家园林。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圆明园的全貌,它展现了当年园林的辉煌和壮丽,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荏苒和历史的变迁。

参观圆明园遗址,我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也对当年的繁华景象产生了好奇和敬意。

圆明园是一座集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和园林之精华的皇家园林,它的毁灭也象征着历史的残忍和人类对文明的破坏。

通过参观遗址,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参观圆明园遗址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它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庄严和文化的厚重,也让我对我们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保护和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人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智慧。

参观圆明园社会实践报告

参观圆明园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曾经是清朝皇家园林,拥有“万园之园”的美誉。

然而,在19世纪中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使得这座园林惨遭破坏,成为中华民族的痛。

为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感受中华民族的屈辱,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于近日参观了圆明园。

二、圆明园概况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由康熙帝下令建造,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的扩建和修缮,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景色秀丽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园内有宫殿、楼阁、亭台、水池、假山等景观,集中华园林艺术之大成。

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圆明园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建筑被焚毁,珍贵文物被掠夺。

三、参观感受1. 悲愤之情走进圆明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废墟。

曾经辉煌的宫殿、楼阁、亭台,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

参观过程中,我不禁感叹历史的残酷,为中华民族的屈辱而感到悲愤。

那些被焚毁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2. 民族自豪感尽管圆明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仍有部分建筑得以保存。

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精美的石雕、精美的壁画、精美的瓷器等,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保存下来的文物,让我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到自豪。

3. 历史责任感参观圆明园,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同时,我们也要时刻警醒,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结论此次参观圆明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屈辱。

圆明园的毁灭,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珍惜和平。

同时,也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青年,我将铭记历史,奋发向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参观圆明园的一些具体感受:1. 阅读石碑和展板,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英法联军入侵的经过,深感历史的沉重和民族的不幸。

2. 观看圆明园的复原模型,想象昔日园林的繁华景象,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到自豪。

[圆明园遗址公园]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遗址公园]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遗址公园]圆明园遗址圆明园遗址篇(一):参观圆明园遗址作文精选参观圆明园遗址作文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来到万园之园圆明园游玩。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

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圆明园,这座昔日压倒群芳震惊世界的园林建筑奇珍,今日已成了绿树丛中断壁颓垣,伤痕累累的废墟。

只要到那里去看看,就会点燃你对帝国主义仇恨的火焰,激发你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严的狮子。

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去似的。

走到旧址旁,我看见有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

这些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此时此刻,我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圆明园内那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的买卖街,具有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可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大肆掠夺,使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被洗劫一空;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圆明园,这里火光冲天,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核心部分——西洋楼遗址西半部,基本保持着残垣断壁的原貌,向世人述说着一代名园的兴衰荣辱,警醒着中国人“振兴中华”、“勿忘国耻”。

啊!圆明园,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你是一段凝固的历史,你永远激励着华夏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向上。

圆明园社会实践报告

圆明园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典范,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

然而,在19世纪中叶,圆明园遭受了英法联军的严重破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伤痛。

为了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组织了一次圆明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园林艺术特点;2. 感受圆明园遭受破坏的历史悲剧,增强民族意识;3. 探讨圆明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践内容1. 圆明园历史与文化学习我们首先通过查阅资料、参观展览等方式,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扩建,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景色秀丽的皇家园林。

园内建筑精美,园林布局巧妙,被誉为“万园之园”。

2. 圆明园遗址参观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圆明园遗址。

虽然大部分建筑已经毁坏,但仍然能够感受到昔日的辉煌。

我们看到了残存的大水法、海晏堂、远瀛观等建筑,以及被破坏的残垣断壁。

这些遗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破坏之惨重。

3. 圆明园保护与修复工作探讨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圆明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目前,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工作,力求还原园林的原貌。

我们参观了正在修复的景区,了解了修复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

4. 民族意识教育在圆明园的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悲剧。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圆明园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的罪行。

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增强了民族意识。

四、实践总结1. 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典范;2. 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破坏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3. 圆明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4.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八烈士墓,位于圆 明园遗址西南角,新建 的九州清晏景区内。 1929年,为纪念1926年" 三一八"惨案牺牲的47名 烈士而建。 1926年3月 18日段祺瑞政府在北京 制造的枪杀请愿群众的 流血事件。李大钊、陈 乔年等由于掩护群众而 受伤。惨案发生后,北 京各学校停课,为死难 的烈士举行追悼会。23 日,于北京大学三院在 陈毅的主持下召开全市 追悼大会。

谐奇趣位于西洋楼景区西 端南部,是1751年秋季 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大 殿。原谐奇趣楼北小型喷 泉之水池,后流散于北京 城里,今已在原址复位。 此喷水池为菊花式,池台 周围雕刻花纹甚细。盛时 池中设由四只铜猫、八个 小喷水塔等组成的三层喷 水机关。该喷泉正北即欧 式迷宫黄花阵。1987年 在修复黄花阵阵墙时,该 喷水池亦同时复位。

万花阵,原名黄花阵,是 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 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是圆明园内一座中西结合 的迷宫。它的主要特点是: 用四尺高的雕花砖墙,中 间是一座中式凉亭。它由 阵墙、中心圆亭、碧花楼 和后花园组成,曾是封建 帝王的游乐场所。每当中 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 的中式凉亭里,宫女们手 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 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 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 黄花阵。

大水法遗址是北京圆明园 中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 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 工喷泉,时称“水法”, 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 构思奇特。主要形成谐奇 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 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 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大 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 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 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 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

镂月开云为圆明园四十景 之一,原称牡丹亭,位于 九洲景区后湖东南角,九 洲清晏之东,天然图画之 南,是圆明园最早的建筑 群之一。修于乾隆九年, 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 皇帝,当年曾一起在这里 赏牡丹。因而这里被看作 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乾隆九年牡丹台改名"纪 恩堂"以纪念康熙六十一 年祖孙三代在此聚会赏花 的往事。

含经堂建筑群整体坐北朝 南,位于长春园内最大的 一座岛屿上,四面山水环 抱,环境优雅,水流穿插 于主岛和周围小岛之间。 含经堂位于长春园中心地 带,四围山水环抱,总占 地面积约六公顷。内设广 场、牌楼、毡帐、宫门、 影壁、垂花门、大型宫殿、 小型斋室、看戏殿、扮戏 房戏台、敞厅、回廊、 亭榭、假山,还有买卖街 等各类建筑景点30余处。 其中轴由含经堂、淳化轩、 蕴真斋三组建筑所构成。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 水楼【锡海】组成,是最 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 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 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 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 喷水池,池左右呈“八” 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 人身兽头铜像。此建筑物 是仅次于远瀛观的圆明园 标志性建筑物,其地位仿 佛帝国大厦在纽约地标中 的地位一般。

涵虚朗鉴是圆明园四十景 之一。涵虚朗鉴景区分南 北两个景区,北面建有一 座重檐四方亭,亭上挂乾 隆御笔“贻兰庭”匾,亭 南建有平台,平台西设有 栏杆,东建有月亮门可供 进出,墙上还有各式什锦 窗,平台南有“会心不远” 殿与其相连接。雷峰夕照 北为惠如春、寻云榭、会 心不远,南为临芳众、云 锦墅、万景天全。
相对独立完整的建筑 群——正觉寺。正觉寺 是一座喇嘛庙,庙宇本 身有独立对外的南门, 它的后门则与绮春园内 部相贯通。正觉寺是圆 明园幸存下来的极少数 建筑群之一,单从这一 点上看,它的价值就弥 足珍贵。

仙人承露台,位于凤麟洲 湖西岸山凹。相传,汉武 帝刘彻妄求长生,听道士 说用天降甘露拌玉石碎屑 服食,可止阴气生阳气, 长生不死,于是下令在西 安建章宫修造了一尊托盘 承露铜仙人。本园此处点 景之物,约建于嘉庆年间, 原是铜铸雕像。园毁后铜 像丢失。原址今竖随露仙 人,为1989年重制的墨 玉石雕,样式、尺寸皆依 清代藏图。

接秀山房于福海东岸南部, 建于1731年前后。此处前 俯巨湖澄碧,远望西山秀 色。正殿接秀山房后改悬 “云锦墅”额。最南部的 院落于1817年改建成三卷 大殿“观澜堂”。接秀山 房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 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银、 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 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 阁、人物、花木、虫鸟。 这种装饰,从设计到刻技 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 所创始,故称周制,在我 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鉴碧亭是绮春园中很有
特点的建筑,绮春园原 是康熙帝十三皇子怡亲 王允祥的赐园,始建年 代不会晚于雍正初年, 约康熙末年,后曾改赐 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 十五年正式归入圆明园, 定名绮春园,改悬匾额。 宫门为三开间,前面建 有影壁和东西朝房各五 间,门内有月牙形的御 河流过。
绮春园的南部还有一个
游览路线:
参观介绍
交通: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下车 门票价格:10元(自2016年5月1日起,
颐和园门票支持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 支付)
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
风华在乾隆盛世。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 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 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 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 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 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人们常常这样说: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 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 无与伦比的杰作。

养雀笼是圆明园长春园北部 西洋楼之一景。位于圆明园 黄花阵的东侧,实为一座西 洋门,建成于1759年。明间 为穿堂门,南北侧屋内笼养 孔雀等鸟类,故名养雀笼。 养雀笼东面是一面西洋门, 而西面则为一座中式牌坊, 体现了西洋楼景区中西合璧 的建筑风格。残留的养雀笼 残迹东面的大理石建筑同其 他西洋楼景区建筑一样在圆 明园石劫时期石料遭军阀和 土匪盗运,随时间流逝变为 今天的状况。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
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
直扑圆明园。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 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 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 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英法侵略者究 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及 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 清。

敷春堂西北的长岛上原有 涵秋馆,占地面积1万平 方米,涵秋馆建于嘉庆年 间。在涵秋馆东山外侧山 凹处,建有点景之露水神 台,亦称仙人承露台。据 说立仙人承露起源于秦汉 时期,最初立于阿房宫前, 后来汉武帝又将其立于建 章宫内。传说汉武帝为了 长生不老,幻想用铜仙承 露盘收集露水和着玉屑而 服用,以求长生不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