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幼儿提供的教育培养活动,其目的是全面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帮助其逐步成长为健康、快乐、自信的个体。

以下是学前教育学的复习资料,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

一、基本原理
(1)孩子作为个体需要尊重,要关注其个性发展和个别差异。

(2)以发展为中心,建立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3)重视早期幼教工作,将学前教育视为教育的第一步。

(4)积极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注重生命体验和生命教育。

二、教育内容
(1)语言:教育幼儿学会听、说、读、写,培养语言思维能力。

(2)认知:教育幼儿认识周围环境,发展观察、感知和思考能力。

(3)社会情感:教育幼儿自我意识、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培养其独立自主性。

(4)审美与艺术:注重审美教育和创造能力培养,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三、教育方法
(1)游戏教育:将游戏引入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索、合作和创造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思维,引导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探索发现生活的奥秘。

(3)情境教学:以生活场景为教育背景,提高幼儿实践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

(4)媒介教育:利用多媒体、音频、视觉等教育媒介,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效果。

学前教育在儿童学习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学术能力、情感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师生应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创造更好的儿童发展环境和条件。

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学前教育学是指针对3至6岁的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学科,它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幼儿发展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学的复习重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儿童发展理论1. 爱伦堡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强调适应和平衡的思维过程,提出了平衡、适应和认知结构的概念。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通过观察和研究儿童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3.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着重分析儿童的心理阶段,认为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潜意识的动力。

二、教育活动设计1. 游戏教育: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交能力。

2.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3. 体验教育:通过亲身体验,使儿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师的角色1. 观察者: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2. 组织者: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育环境,组织儿童的活动,使他们在有序的环境中得到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3. 引导者:教师应该成为儿童行为和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启发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幼儿园的管理1. 教育目标:幼儿园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前教育法规制定教育计划。

2. 教育环境:幼儿园应该提供安全、卫生、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满足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3. 教育评价:幼儿园应该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估。

五、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动1. 家园合作:家庭和幼儿园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情况,形成合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最早、最重要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2.学校教育的定义: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

(P5)4.教育的功能: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P9)5.现代教育的特征(P10)6.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

(P12)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1. 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2. 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

适宜的物质环境利于儿童的生长发展。

3. 对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P16)4. 经济与教育的关系(P16)5. 政治对教育的影响(P18)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1. 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践对象是学龄前儿童。

2. 儿童发展的定义: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P28)3. 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P29)(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柏拉图:<<理想国>>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双生子实验”(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孔子:“性善论”“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洛克:“白板说”华生:“教育万能论”4. 个体发展的特征:规律性、个别差异性、阶段性。

(P35)5. 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哪些?(P37)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儿童牙齿的生长、儿童神经系统的生长、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6. 儿童心理的发展包括哪些?(P41)智力的发展、语言(词汇、语法、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

7.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三种作用模式:维持、促进、诱导。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绪论1.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方面: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问题。

P22.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母育学校》,为西方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P33.学前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最终确立,是由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创建幼儿园的过程中完成的。

P44.世界上第一本以幼儿园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是福禄培尔编著的《幼儿园教育学》,标志着学前教育学的最终独立和形成。

P45.1907年,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罗马创办“儿童之家”;1909年,她出版了《蒙台梭利法》,又名《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她主张以自由和工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P46.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P5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1.学前教育的含义。

P92.学前教育的三个组成要素。

P103.欧文于1816年创办“幼儿学校”,标志着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的正式建立。

P114.1840年,福禄培尔正式将其建立的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将社会学前教育推向新的阶段。

P125.我国创办幼儿园始于1903年的湖北幼稚园。

P126.学前教育的特点。

P15-167.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普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保教结合原则;以游戏为主要途径的原则(重点)P17-20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1.儿童发展的含义。

P242.儿童发展的特征:(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

掌握每种特征的典型表现P253.影响儿童发展诸因素的不同理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皮亚杰的理论。

代表人物及主张P284.儿童观的概念。

P335.儿童观的结构。

P336.卢梭的儿童观。

P357.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普赖尔出版了《儿童心理》,标志着实证的儿童心理学的创立。

P354.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P36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第一节学前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经济、政治、文化等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儿童教育及其有关问题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

学前教育学旨在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为您汇总学前教育学的相关复习资料,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知识。

一、儿童发展理论1. 蒙台梭利理论蒙台梭利理论认为儿童在早期具有敏感期,通过自主活动和感官经验来发展自己的潜能。

它注重环境的准备和引导,提倡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

2. 洛克理论洛克理论强调儿童的知觉和运动能力对他们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它鼓励儿童通过亲身经验来学习,并通过感官刺激和运动来促进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

3. 维果茨基理论维果茨基理论主张儿童的发展是社会交往和合作的结果。

它强调通过与成年人和同伴的互动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特别是在具有适当的挑战和支持的情境中。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学前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身体发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各种能力。

2. 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例如语言、数学、科学等。

这为他们进入小学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学前教育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注重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

三、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师生互动学前教育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并尊重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通过互动和引导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2. 游戏教学游戏是学前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同时学习和发展各种能力,如想象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以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为基础,进行相关教学活动。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学》学习辅导▲标记重点看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分析:本章主要考核基本知识,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等题型考的概率较高。

二、复习要点(一)重点:1.教育的基本要素2.教育的功能3.现代教育的特征(二)难点:教育的概念的界定(三)知识点1.【识记】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P32.【识记】从教育的起源上看,它是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P33.【识记】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共存、共发展),并渐渐成为推助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P44.【识记】教育活动的形式(着重掌握第一种形式:学校教育;第四种形式:自我教育)P45.【识记】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P56.【识记】学校教育(名词解释)P57.【识记】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具有(可控性)强和(达标性)强的特点。

P58.【识记】(学校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

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

P59.【识记】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

P5 10.【识记】教育者(名词解释)P511.【识记】受教育者(名词解释)P612.【识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P713.【识记】(教育内容)是在教育活动中传递的信息。

P714.【识记】学校教育中的教材是学校(教育内容)的表现。

P715.【识记】教育的物质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

P816.【识记】教育活动的场所及设备主要有:(校舍、教室、操场、园地、实验室)。

P8 17.【识记】(教具与器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

P818.【识记】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教育者的主导性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P919.【识记】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幼儿园的双重工作任务是、。

2.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于年创办的。

3.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顺序性和,和可变性。

4.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

5.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现代幼儿教育应把教师、与三要素看作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6.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7.构成儿童品德的四个因素是、、、。

8.幼儿活动室以为宜,每个儿童占地面积平均为。

9.战后国外幼儿教育的地位和职能发生了变化,从和的意义转而着眼于教育。

10.基本体操包括、和模仿操。

11.教育生态学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年在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12.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和娱乐游戏。

13.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他的办园思想是、,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

14.“尚自然,展个性”是的教育主张。

15.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

16.幼儿园健康检查包括和。

17.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具有和的学科。

18.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在年出版的。

19.幼儿道德意志的特点是、、。

20.“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是在中提出的。

21.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称为。

22.“使人类一切心智按照一种自然的顺序和谐地发展”是的教育主张。

23.幼儿园课程设计应坚持三个原则:、、。

24.现代幼儿教育展现出“现代化”、“科学化”、的趋势。

25.瑞典爱伦凯女士提出了20世纪将是的口号。

26.现代儿童观把儿童作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并确立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发展方向。

27.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从而订立了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准则。

28.陶行知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反对束缚儿童的教育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游戏B.交往C.活动D.玩耍2.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并不意味着。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旨在探讨儿童发展和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策略以及儿童与家庭、社区、政策等方面的关系。

二、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起源阶段:学前教育学起源于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

2、发展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学前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各种儿童教育运动如蒙台梭利教育法、皮亚杰理论等相继兴起。

3、成熟阶段:现代学前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初,以杜威、蒙台梭利等人的思想为代表,这一时期学前教育学开始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

4、繁荣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儿童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学前教育学进入繁荣阶段,各种理论流派和思想观点层出不穷。

三、学前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主张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手段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2、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儿童内在认知过程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是通过主动探索和操作物体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的。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尊重和理解儿童,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教育应该儿童的个性和需求。

4、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儿童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认为儿童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交互中学习和发展的。

四、学前教育学的基本原则1、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需求和权利,以儿童为中心,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全面发展: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家庭和学校合作: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教育。

4、适宜性教育: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

5、安全性保障:确保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防止意外伤害和其他不良影响。

6、持续性和系统性:学前教育是一个持续性和系统性的过程,需要长期规划和实施,注重教育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7、创新性和实践性:学前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实践,结合时代发展和教育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绪论
1.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方面: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问题。

P2
2.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母育学校》,为西方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P3
3.学前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最终确立,是由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创建幼儿园的过程中完成的。

P4
4.世界上第一本以幼儿园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是福禄培尔编著的《幼儿园教育学》,标志着学前教育学的最终独立和形成。

P4
5.1907年,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罗马创办“儿童之家”;1909年,她出版了《蒙台梭利法》,又名《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她主张以自由和工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P4
6.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P5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
1.学前教育的含义。

P9
2.学前教育的三个组成要素。

P10
3.欧文于1816年创办“幼儿学校”,标志着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的正式建立。

P11
4.1840年,福禄培尔正式将其建立的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将社会学前教育推向新的阶段。

P12
5.我国创办幼儿园始于1903年的湖北幼稚园。

P12
6.学前教育的特点。

P15-16
7.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普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保教结合原则;以游戏为主要途径的原则(重点)P17-20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
1.儿童发展的含义。

P24
2.儿童发展的特征:(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

掌握每种特征的典型表现P25
3.影响儿童发展诸因素的不同理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皮亚杰的理论。

代表人物及主张P28
4.儿童观的概念。

P33
5.儿童观的结构。

P33
6.卢梭的儿童观。

P35
7.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普赖尔出版了《儿童心理》,标志着实证的儿童心理学的创立。

P35
4.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P36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
第一节学前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经济、政治、文化等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P40-46
第四章幼儿园教师
1.幼儿园教师的含义。

P52
2.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幼儿园教师的称谓。

P52
3.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后,“幼儿园教师”这个名称就开始被广泛、正式地使用。

P52
4.幼儿园教师的具体职责。

P53
5.1993年,我国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并于1994年1月1日实施;2000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11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

P53、54
6.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P56-58
7.幼儿园教师的素质第二节全部内容
8.根据2011年12月公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由“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构成。

9.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P66
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1.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含义。

P70
2.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分解,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内容分解。

P76
3.领域教育目标、主题活动目标、学期教育目标。

P76-78
4.实施幼儿园教育木笔要注意的问题。

P79
5.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P85
6.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理解各个原则的具体要求和表
现)P86-87
7.幼儿园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

(理解各个原则的具体要求和表现)P87
8.幼儿园教育内容组织的思路。

P88
第六章幼儿园生活活动
1.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含义P92
2.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

P92
3.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基本目标。

P93
4.幼儿园入园指导的注意事项。

P97
5.幼儿园离园活动指导的注意事项。

P99
6.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指导原则。

P106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

P111
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

P113
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6点P116
4.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P114
5.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理解各种原则的具体要求)P117-118
6.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

P120-121
第八章幼儿园游戏
1.游戏的含义P130
2.游戏的基本特征。

P131-132
3.游戏的功能。

P132-134
4.幼儿游戏的构成要素。

P135
4.角色游戏的定义:P136
第九章幼儿园环境
1.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P152
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理解各个原则的具体要求)P156
3.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实践偏差。

P158
4.幼儿园常规的含义。

P163
5.应用常规管理的策略。

P164
6.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

P165-166
第十章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的合作
1.家园合作的含义。

P170
2.家园合作的意义。

P170-171
3.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策略。

P172
4.家园合作的方法。

P175
第十一章幼小衔接
1.幼小衔接的含义。

P185
2.幼小衔接的意义。

P186
3.我国幼小衔接面临的问题。

P188-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