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书声是最美的天籁”写作指导
书声是最美的天籁作文

书声是最美的天籁作文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那清脆的读书声就像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在校园里回荡。
你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稚嫩的童声,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声声入耳,仿佛能穿透云霄,直达天际。
记得有一次,我早早地来到学校。
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
我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了。
不一会儿,老师走进来,微笑着说:“同学们,开始读书吧。
”一瞬间,教室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豪迈的声音,让我仿佛看到了苏轼站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心中感慨万千。
我同桌小明读得特别认真,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书本,嘴巴一张一合,声音洪亮而有力。
我忍不住问他:“小明,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带劲啊?”他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说:“读书多有意思啊,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个新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我听了,也深受启发,更加投入地读了起来。
这时,老师走到我的身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读得不错,不过还要注意语调的起伏,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情感。
”我点了点头,按照老师的指导,调整了自己的读法。
哇,果然不一样了,那些文字仿佛都活了起来,在我的耳边跳舞。
读书声不仅在教室里响起,在图书馆里也能听到。
周末的时候,我喜欢去图书馆看书。
那里有很多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轻的叔叔阿姨,还有和我一样的小朋友。
大家都安静地坐在那里,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偶尔,会传来轻轻的翻书声和低低的读书声,那声音就像一首轻柔的小夜曲,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
书声,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书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书声,就像一艘小船,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书声是最美的天籁,它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有智慧;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最美的天籁中,享受读书的快乐吧!。
2023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优秀范文十篇

2023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优秀范文十篇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优秀范文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这则语录阐释了名位与才能的关系,表明了孔子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
其意为:不发愁没有地位,只发愁没有获得地位的才能;不发愁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才能。
也就是说,有才能才会有地位名声;没有才能,即使得到了地位名声也容易丧失。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为引语式任务驱动作文题。
材料关键句“有才能才会有地位名声;没有才能,即使得到了地位名声也容易丧失”概括了材料中孔子语录的内涵和道理,明确地指出“才能”在成功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是文章构思的主题和方向。
材料引用《论语》,谈到了才能的重要性,阐释了才能与名位之间的关系:才能大小决定名位高低,有才能才会有名位;没有才能,即使暂时拥有名位,也终是镜花水月,不能长久。
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待才能的重要作用:一是拥有才能是追求名位的关键;二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只要有才能,就不必担心自己籍籍无名;三是应当积极追求、坚持奋斗,创造足够强大的才能。
题目中规定了写作的身份是“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而“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则规定了文章的情感态度,即作为当代青年,一定要肯定获取才能、赢得成功、积极进取、追求进步,要从正向的角度去看待才能和名位的关系,鼓励青年努力学习,以知识技术武装自己,尽力实现个人价值,正确看待才能和名位的关系,直面进取的人生,而不能态度消极,懈怠懒散,不思进取,“佛系”“躺平”。
行文时,可以首先肯定材料对才能的看法,然后结合论据,阐释才能和名位之间的关系,并从反面论证假如没有才能就不会拥有名位的道理;最后结合时代环境,谈青年应如何在当今时代努力学习、拼搏奋斗,以强大的才能来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理想。
命题作文训练“美妙的声音”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边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地之间,有许很多多美好的声音:那深山大泽的天籁之音,那心灵深处的肺腑之言,那穿越时空的震惊反响,那圣人智者的细语嘱咐,或快乐,或凝重,或激越,或深邃有一种声音,是投入心灵之湖的石子,激荡起灵感和智慧的波涛;有一种声音,是消融感情坚冰的妙药,传递着真情和暖和的养分;有一种声音,是点燃希望灯塔的火炬,照亮人生崎岖而黯淡的旅途请以“美好的声音”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许多于 700 字的记述文。
【答案】美好的声音老师说,世上有一种很美的声音是要专心才能听获得的,我很有领会。
由于在我们这个班里,从老师和同学们的言行中,我也能听出美好的声音来。
清晨起床,同学们都整理好床铺以后,就拥堵到洗脸槽边,洗呀,刷呀,精神实足地说着,笑着。
有些同学还一边刷牙一边跟同学说话,顾不上泡沫四溅!你听,这阵阵的嘻闹声,合着水声、盆盅发出的声音,几乎就是一首紧张而又快乐的晨曲。
上课了,快乐的讲堂上,老师会让我们独立地思虑问题,或许合作议论问题,同学们都会充满自信地举起手,争抢着要表达自己的不一样看法。
假如谁优秀地解决了问题,那份快乐劲儿必定洋溢在脸上。
同时,班里也会传来阵阵响亮的掌声。
你能听出这掌声的意义吗?那是对我们的必定,给我们的激励!下课了,我们来听听,操场上会有什么声音呢?本来,同学们在操场上打篮球。
他们的神态显得那样的沉着,那样的高度集中。
固然个个都跑得已经是汗出如浆,可是,看得出同学们仿佛都有胜券在握的掌握。
同学们脸上都写满了愉快和放松的表情,快乐的喝彩声成了此时校园里的主题曲了。
夜晚时分,上晚自习课啦。
同学们很快地回到教室,校园里又寂静了下来。
教室里,同学们有的要达成今日的练习,稳固学过的旧知识;有的在总结领会;有的预习明日的新功课。
看他们仔细、专心的样子,仿佛要把书给啃透,把墨汁给吸完才罢手。
你听,这“沙沙沙”的翻册页声和写字声,多像一首细腻、优雅的的夜曲啊!而每个礼拜的必修班会课,班主任都会给我们反频频复地重申要恪守纪律,注意安全事项。
作文教学要有“三声”

作文教学要有“三声”作文教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发挥“三声”,对于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三声”,即指作文教学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应当有“启迪声”、“启发声”和“鼓励声”。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首先说“启迪声”,这是作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在作文教学中,“启迪声”是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写作素材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意识。
多数学生习惯于将写作当作一种任务而不是一种乐趣,这种思维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作文教学就需要有“启迪声”,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素材。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身边的事物,比如家庭、校园、社会等,帮助他们培养对身边事物的敏感性和创造性,从而在写作中找到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借助于身边事物,从而提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说“鼓励声”,这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后一环。
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声”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他们的写作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现实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存在自卑、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作文教学就需要有“鼓励声”,通过教师的关怀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信心和态度,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写作机会,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认可,在思考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写作中的优点进行积极的评价,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提高他们的写作信心和表达能力。
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提升写作的勇气和决心。
作文教学要有“三声”,即要有“启迪声”、“启发声”和“鼓励声”,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只有在作文教学中发挥“三声”,才能使学生写好作文,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教育目标。
希望广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根据“三声”,因地制宜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奏响最美的音符——关于作文教学的点滴做法

断 的流淌 , 愁作文 中无话可说呢? 还何 再次 ,大胆 的合 并个别单元 作文 , 把
它改为欣赏评析课 , 也就 是拿出一些 学生 或别人写 的佳作 以小组为单位 , 每周 三五 篇进行欣赏评析 , 学生在 阅读评析这 几篇
当然学生 都喜欢猎奇 , 精华 与糟 粕容 易混淆不 清 , 老师应 正确引导学生 去粗 取 精 。有了阅读作基奠学生 自然而然就会产
文 课堂
首先 , 为农 村教师我充分借 助农村 作
有 丰富多彩 的生活 , 有许多美 的生活感受
清 代学 者崔 子古在 作文 教学 上 的主 张“ 以读促 写, 以读促悟 ” 。他认 为精通某
一
导 学 生 在 记 下 它 们 表 象 的 同 深层 次 去 思 考 , 找 它 们 内 寻
类文 章 , 某一种 风格 , 应把读 与写结 合
未让 人认知的一面。就象有{ 中曾这样写道 :人们都 说蚊 会 吸人们的血 , 可恶之极 ; 然
起来 。笔者在实践 中对此也 深有感触 , 不 过 对“ ” 分两类 来理解 : 读 我 第一是 朗读 , 古人云 : 读唐诗 三百 首 , 会作 诗也 会 熟 不 吟。于是在阅读教学中 , 我特别注重朗读 , 对美 文佳 句 、 哲理性语 言等与学生 用情 反 复 朗读 , 用心 品味咀嚼 ; 第二就 是阅读 , 在 教学 中有意识 , 目的引导学生涉猎课 外 有 知识 , 有报刊杂志 、 有小说散文 、 有时事 也 新 闻, 还有课 内的思 品 、 自然 、 社会 、 乡土 、 劳 动等技 能科都 可 以当作我 们 阅读 品味 的素材。
“ 大语 文 观 ” 。
通过 以上做法 , 使原 本令学生望 而生 畏 的作 文课变得 “ 开放 ” 而有 “ 活力 ” 学生 , 自然而然地渐渐爱上作文课 。
书声是最美的天籁

书声是最美的天籁
作者:马瑜
来源:《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上半月》2019年第11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曾经,学堂里传出的清脆书声多么悦耳,如今,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听见细小的书声。
书,在生活中已经逐渐被电子产品取代,慢慢地也许会销声匿迹,无影无踪。
而我们班,却经常传出那罕见的书声。
二年级时,赵老师接手我们班,当时,我们非常调皮,许多老师都“镇压”不住。
就在一节语文课,赵老师为我们朗诵了一首《村居》,那悠美的音调,让我们仿佛同诗人一起,来到了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春日,看兒童在欢声笑语中将风筝放上蓝天……从此以后,大家都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来学校。
下课,同学们有的看《西游记》,有的念《老人与海》,还有的读《茶馆》,赵老师也常常带领我们朗诵古诗词,品味传统,诵读经典,去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体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品味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
从《水浒传》到《安妮日记》,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花谢花飞花满天,不知不觉中已过去四年,我们也已不知读过多少经史子集,看过多少历史散文了。
听,教室里又传来了一阵阵读书声,与它相比,所有声音都黯然失色,我的世界里,也似乎只剩下了那朗朗书声。
如果现在你问我:什么声音宛如天籁之音呢?我会告诉你,书声,永远都是最美的天籁。
指导教师赵华敏。
书声是最美的天籁①

书声是最美的天籁①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19年第24期你相信吗?文字是有声音的,她会在你与她真诚交流的时候吐露心声。
我有幸上过一堂吟诵课,怀揣着好奇与兴奋,我听得极为认真。
讲台上那位儒雅的女先生大约五十岁,身着黑色绣花大衣,一副金链条的老花眼镜。
她捧着书,筝声如流水般汩汩涌入,她双唇轻启,声音自丹田而发,婉转绵长,却充满力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她开始左右踱起步子,头微微摆动,一只手在空中划动着。
每一个人都听得入迷,整个课堂都沉浸在空灵婉转之中。
闭上眼倾听,声音丝丝绵绵,余音悠长,“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一句音调陡然上扬,而后吟诵之音又转,大肆渲染,这无与伦比的穿透力瞬间击中了我的心灵,如泣如诉,我仿佛有了一种站在水边遥望之感。
她说,当你拿起一本《诗经》,在手中抖动,书中就会掉落出独具音韵的音符。
到了互動环节,她要求同学们也学着吟诵,平高仄低,平长仄短,一调贯之。
当目光划过每一个文字,张嘴朗读,声带开始振动,接着文字与声音碰撞了,擦亮了一丝微弱的火花。
慢慢地,声带的振动愈发强烈,感情也愈发浓烈,带动身体、手指不由自主地颤动,最终,心,也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地跟着动了。
每一位朗读者用自己朴实而饱含情感的语言将书中的文字朗读出来,于是,文字,有了每个人赋予的独特情感;于是,当文字与声音相遇,便成为了最美的天籁。
修改建议不足之处一,缺乏描写的基本手段,人物描写不够细腻传神,语言不够生动形象;二,段落划分杂乱,不够明晰,例如原文三、四两段都在末尾都写了在座听者的感受,让人有赘述、重复之感。
建议第三段在座听者的感受,将三、四段合为一段,读起来会更觉流畅。
此外,文章入题较慢,开头第一段直接删掉,使文章开篇更简洁有力。
2022高考语文备考:命题作文“最美的声音”写作指导及例文

2022高考语文备考:命题作文“最美的声音”写作指导及例文生活中的声音是多样的,有乐音,有噪音;有美的,有丑的……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关怀,是美的;自然的音籁,丝竹的旋律,歌手的演唱,也是美的……请以“最美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许多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既有专门强的限制性,又具有专门强的开放性的题目。
说它具有专门强的限制性,在于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我们不需要自己取题目,体裁也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字数不能少于800字,在文章中我们只能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这声音是最美的。
说它具有专门强的开放性,在于“最美的声音是什么”,我们能够自由选择,任何我们自己感受最美的声音都能够写。
最美的声音是什么?相信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
“最美的声音”是跳动着我们心弦的声音,是美好的、积极的、感人的声音,是一种用心才能听明白的最精妙的声音。
“最美的声音”既能够是我们所听过的淙淙流水的声音、鸟儿悦耳动听的歌声、风铃悦耳的声响,也能够是包蕴着生命的呼吁的新生婴儿的啼哭声,能够是我受到损害时,父母关爱、朋友关怀的话语,能够是我获得成功时,朋友给我的鼓舞、老师给我的赞扬、父母给我的夸奖,还能够是爱护世界环境的声音,呼吁世界和平的呐喊……【例文】最美的声音依稀记得四年前的那个暑假,天气专门闷热,便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可这也不是什么美差,因为耳边时刻都会响起母亲的唠叨声,不是嫌我这儿不行,确实是嫌我那儿做的不对,真是烦透了。
远在北京的妹妹也放假了,一个劲儿地打催我过去陪她玩,恰巧舅舅也要去北京,因此我便决定和舅舅同行。
事实上当时决定去不为别的,就为躲开母亲的唠叨声。
母亲去车站送我,一路上她依旧唠唠叨叨个没完:“邻居阿姨家的号码我怕你记不住,给你写在纸上放在那个蓝色的包里了(当时我家里还没有安装),到了你阿姨家,别忘了打报个平安,注意躯体……”就在火车启动的那一刹那,母亲还在火车的窗边叮嘱着,火车越来越快,母亲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最后消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书声是最美的天籁”写作指导书声是最美的天籁牟维和张明明【题目展示】打开书,我们可以跨过时空,走进流光溢彩的思想丛林。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和孙少安两个人教会我们心中要有希望;《草房子》中的杜小康告诉我们要自强自立,勇于面对自己。
让我们热爱阅读,大声朗读,享受阅读之美吧,因为书声是世上最美的天籁。
请以“书声是最美的天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押题理由】读书话题历来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话题之一,2016年荆门市“读书滋润我成长”,2016年北京市“读书·实践·收获”,2018年绥化市“捧起墨香,与书相约”,2018年连云港市“我在书中找亲属”等,无不是从阅读方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视野。
因此,在号召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必将成为2019年中考的热点命题话题之一。
【审题点拨】这是一道关于读书、享受阅读之美的命题作文。
“天籁”一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命题主语限制“书声”,也就是定位阅读带来的审美感受,写阅读的魅力等。
不妨进行以下构思:思考1:我的读书故事。
思考朗读的意义,思考读书的价值,感受最美的天籁——书声,从读书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与感悟。
思考2:聚焦传统文化。
把选材视角聚焦于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吟诵。
可以展示一堂吟诵课,塑造一个醉心于吟诵艺术,坚守传统文化的老师形象。
思考3:漫谈读书的感受。
在写作读后感时,可以借鉴散文手法,边塑造人物,边谈阅读感悟,并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烘托阅读的心情。
思考4:写出时代感。
可以关注网络时代,运用对比方式,紧扣社会现实,聚焦人们从传统纸质阅读到网络阅读的阅读方式的改变。
突围角度一在叙事中塑造人物,凸显主题名师支招:对于抽象的主题,我们要学会构思叙事,在温馨而暖心的叙事中去表现人物,塑造人物,并围绕主题展开,鲜明地凸显文章的主题。
【佳作赏析】书声是最美的天籁赵莹欣我六岁那年,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将我送到乡下的外婆家上学。
现在想来或许在我没心没肺的六岁,遇见书,遇见秀儿,遇见那天籁的书声,就是我成长路上的必然。
与秀儿的初次相遇是在放学后的学校操场上。
“近水人家躲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纤纤玉指轻揭开充满墨香的书卷,温暖明媚的阳光下,她黄莺般清丽的朗读声,穿透了整个学校,惊艳了我的年少时光。
“真美。
”声音从两处不约而同地响起。
我和她四处张望着,又忽地对上彼此的目光。
那是怎样的一双眸子!“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后来我才意识到,她正像《边城》中的翠翠那般清朗明丽。
那天过后我常去找她玩,在空无一人的操场上,她时常拿出一本书,指着那些方块字一个一个地教我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她气势磅礴地把每个字发得昂长嘹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她浅吟低唱着求而不得的思慕;“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她活泼欢脱地描绘自然的美景。
我闭目细聽,疑心这真真是世上最美的天籁了。
秀儿极爱读书,她的房里有一张不大的书桌,书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从《红楼梦》中的“花谢花飞花满天”,到鲁迅先生的“抗世违世情”;从萧红的《呼兰河传》,再到老舍的《骆驼祥子》,她用最深情的语调,一丝不苟地把书讲给我听。
可我和她最喜欢的,还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在我离开乡下的前夜,我们躺在洒满月光的院落里,把头枕在胳膊上,仰望星空。
“不要挂念我。
你要记住,无论走到哪里,书声永远是最美的天籁。
它会引领着你,驶向你所有的憧憬和想象。
”秀儿晃晃手中的书,安慰着我,眼中泪花闪烁……近日我整理书桌时,一个熟悉的布袋抖落,轻轻揭开,里面是那本似曾相识的《边城》。
记忆之潮水霎时席卷而来,回想小村过往的时光,越发深切感人,还有那曾经如同天籁的书声,在仓促之间,竟读出了影响我一生的轮廓。
【点评】文章以精美而蕴藉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温馨而暖心的读书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醉心阅读,向往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恬静女孩——秀儿,阅毕让人印象深刻,为之动容。
突围角度二关注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阅读方式的改变名师支招:我们可以运用对比,营造一个个优美的场景或画面,展示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中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写出我们阅读中的思考,让文章具有时代感。
【佳作赏析】书声是最美的天籁刘一娴在距离我家三条街道的老城角落有一家书店,因为鲜少有人光顾,生意萧条。
某一日,我放学经过那家书店时,却意外听到了一阵读书声。
我不由得停下脚步,朝里面细细看去。
读书的是一位戴着灰绒帽的老头,他坐在一个角落的凳子上,正大声朗读着。
听久了,我便知道那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绝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在时间里……”他哗哗地翻页,夸张地摆动着细瘦的手指。
他的声音像一把古旧的二胡拉出的刺音,喑哑,但并不妨碍他阅读的热情……自那天开始,我便开始留心这家书店。
期间,几次都看到那位老人坐在那个固定的座位上,忘情地读着书。
说来也怪,从那以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朗读。
又是一个周末,我做完作业,再次来到那家书店门口。
还未进入,便听到里面传来阵阵不同的书声。
疑惑之下,我推门进去,只见有人谈《悲惨世界》,有人念《百年孤独》,有人读《麦田捕手》。
不同音色的书声在狭窄的小书店里流水般萦绕,不同喉咙流露出的每个字音好像结绳记事的一个个绳扣,锁住每个人内心的情愫,冥冥中让人觉得那才应该是真正的天籁。
在网络爆炸和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我想不到人们竟然还会一起坐在书店读书。
那天的一幕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如果你问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声音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书声。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会告诉你:书声一直都是最美的天籁之声。
【点评】文章通过描写一家冷清的书店里,人们开始读书的场景,表现了网络时代人们渴求回归传统的阅读。
主题新颖,紧扣社会现实,使得文章有一定的时代性。
突围角度三关注校园生活,解读阅读内涵名师支招:精心选材,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吟诵,关注课堂,关注语文课堂,要通过画面描写,精描细摹,塑造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解读阅读的内涵。
【佳作赏析】书声是最美的天籁常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呆望着老齐站在窗前一副陶醉的神情。
窗外天色有些昏暗,而他仿佛要唤醒月亮。
只见老齐一手捧着茶杯,一手伏在窗前,满足地“读”着《水调歌头》,情到深处时,手还用力摆几下,显出一副隐忍而无奈的样子。
我忍不住打断他,同他开玩笑道:“老师,你哼的歌有点跑调啊!”谁知一向和蔼的老齐此刻严肃地说:“这可不是唱歌!这叫吟诵,吟诵的可都是汉字的本音,咋会跑调?”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便是我与吟诵的初次相遇,这份奇妙的缘分,使我炽热的青春里有了一方明媚静谧的花地。
老齐之所以开始教我们吟诵,是因为他意识到汉字本音是不能丢的。
在那节语文课上,他第一次展示了自己在吟诵上的才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他的气息断断续续,如词人在啜泣一般,婉转凄楚。
在古筝如泣如诉的音律下,他继续吟诵:“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读到这,老齐忍不住轻轻摇头,身子稍稍蜷缩,难道他感受到了李清照内心的凄寒与孤独吗?没想到一个男子的声音,此刻却薄得像纱,经不起丝毫风吹雨打。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听到这,我仿佛看见,憔悴的女词人端一杯淡酒,在天暗云低时,孤雁的哀鸣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她未愈的伤口。
泪眼迷蒙中,蓦然发觉那只孤雁正是从前替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我看见女词人眉间的思恋,眼角的哀愁,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今卻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老齐戛然而止,他想把时间交给我们,可我们都还沉浸在他的书声里。
老齐又给我们放了几段音乐,让我们来吟诵。
大家心里一时都没底,老齐笑着安慰道:“吟诵就藏在我们的血液里,一唤就醒。
再不济,还有老师哪。
”这时,一个男同学犹豫着举起手:“老师,我想吟诵《蒹葭》,就一小段!”老齐笑着点点头,可男同学底气还是不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你可以根据每句诗的意思变变语调,‘所谓伊人可以带点惊喜的感觉!”老齐提醒他。
男生似乎放松多了,按照老齐说的,还带上了点曲子的音调。
老齐赞许地点点头,说:“‘宛在水中央的尾韵一定要拖——很好!”男生满意地笑笑,老齐又说:“吟诵啊,一人一个腔调,只要按着你自己理解的情感来读就很好!”听他这么说,我不禁想起他吟诵《水调歌头》时的那种落寞,难道老齐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着为我们付出了如此多的他,我主动举手,说:“老师,我想吟诵《水调歌头》。
”老齐愣了愣,点头同意。
我学着他的样子,挺直身姿,站在暖和的阳光底下,没有无奈的思念,就想象着苏轼与苏辙团圆的情景,按照我想传达的情感,大声吟诵出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老齐,你还有我们哪!我偷偷瞥向他,看着他盈盈的笑脸,我知道,我的心意一定传达到了。
在老齐的带领下,我们用吟诵,在人间四月天里徘徊,凡是走过的地方,都有一树一树的花开。
一首诗里,我们体会高山巍峨,流水潺潺,蝴蝶和我玩耍,鸟儿对我歌唱。
一段文中,我们品出你的欢笑,他的哀愁,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
书声,果真是最美的天籁。
【点评】文章以自然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关于吟诵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老齐带领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吟诵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体会到书声才是最美的天籁。
文章描写了几个关于老齐的吟诵场面,把一个醉心于诗歌,至情至性的老师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中《水调歌头》的吟诵更是意味深长,写法巧妙。